圣旨下了后,皇太后松了一口气,但随后又皱起眉头来。
吴嬷嬷见状连忙问道:“主子十四爷晋封为恂郡王,您应该高兴才是。”
“十四被册封为郡王,本宫的确高兴。但想到年羹尧也因此沾光,竟然还被册封为三等公,想到年贵妃会因此得意,本宫心里就有些不痛快。”皇太后冷着脸说道。
吴嬷嬷知道皇太后的心结,想了想开口道:“主子,皇上或许有别的考虑,您要是不见待,奴才就让底下的人,不要在让这些消息入您耳。”
皇太后却十分坚定的拒绝了吴嬷嬷的提议,“不用了,本宫倒是要看看他们能蹦达到什么程度。皇后的阿玛,皇帝都还尚未追封,年家倒是先得了三等公的爵位,这大的福气也不怕自己能不能承受得住。”
此时此刻,大清尚未有明文规定,皇后的阿玛一定要被册封为承恩公,只有皇太后的阿玛是一定会被册封为承恩公的。
至于皇后的阿玛给不给恩典,这是要看皇上的意思。
比如先帝元后孝诚仁皇后的阿玛,孝诚仁皇后死了,他才得到承恩公的爵位。
就是因为没有明文规定,才显得年羹尧的这个三等公特别刺眼。
别说皇太后心里不痛快,八旗,尤其是满洲八旗以前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人,心里也特别不痛快。
自己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结果还不如人家裙带关系强了,这让大家怎么想?
年家在出尽风头的情况下,暗地里也遭受到了很多人的记恨。
所以等到了五月因为大清新帝继位,一般新帝继位梳理朝堂也需要两三年的功夫,所以和硕特部酋长罗卜藏丹津蠢蠢欲动,西北局势又紧张了起来。
胤禛是亲自上过战场的,他也能算个纸上谈兵的参谋,并且深知蒙古在大清国策的重要性。再加上先帝时期对西北方向的用兵,虽说花费了不少钱粮,但都打出了应有的效果,没输最后都赢了。
在这种情况下,胤禛自然是决定要用兵,不能怂。
他刚刚继位后,要是别人至少搞一点点小动作,自己就怂了,那后患无穷。
必须要刚。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
这一仗必须要打,而且必须要打赢。
这不仅仅是关乎到大清国策,同时也想用胜仗来巩固自己的皇位。
胤禛的这个想法,得到了心腹们的赞同,雍正朝对外的第一次策略,绝对不能怂,怂了会后患无穷。
确定下了这一仗肯定要打的基调后,一个很现实很重要的事情摆在胤禛等人面前——拍谁去当老大!
西北大军十几万人,必须要有一个老大才行,才能调和有度。
这最佳人选,自然是前面派人去和准噶尔部打了一场,打赢了的恂郡王胤祯。
恂郡王又是皇上同胞兄弟,按理说应该是最佳人选。
然而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胤禛根本就不信任胤祯。
哪怕之前册封胤祯为恂郡王,不过是看在皇太后识趣的脸面上而已,可不是两兄弟握手言和。
恂郡王被排除在外了。
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适合的人选——怡亲王胤祥。
胤祥当年是能文能武,可惜因为一废太子,废掉了,身子骨不太健康,而且会考府还需要胤祥坐镇,所以也不行。
那选谁了?
是最佳人选的恂郡王不行。
众人已经明白了皇上的心思,统领西北大军的人,能力是第二,忠心是第一。
或者说,是皇上心里对他能够放心的人。
皇上身边他能让他放心的人,就那么几个——扳着手指头都能数的出来。
然后就有人恶意满满的提了年羹尧的名字。
这可真不是在捧年羹尧,而是在捧杀。
年羹尧现在可是正儿八经的科举出身,三甲同进士,进翰林院当庶吉士,然后当学正,多次外放主持各地乡试,之后又当内阁学士、四川巡抚、四川总督。
这一路走来,年羹尧走的都是文道,当的都是文官。
年羹尧的祖父年仲隆是进士,父亲年遐龄由笔帖式起家,一家子人可以说都是走得文官路子,和武将那边完全没有交际,完全沾不上边。
让年羹尧去统领大军打仗,这不是捧杀是什么?
虽说文官最高的境界就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可在唐朝之后,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反正提议年羹尧当大将军的人,是不信年羹尧是这种天才,
就是盼着年羹尧在战场上去死,最好打个败仗,连累全家。
胤禛还在犹豫的时候,底下的不少人都是眼前一亮。
年羹尧真的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人选!
嗯,就是字面上的不错。
这些人不是看到了年羹尧有惊人天资,真是文武双全。而是瞧见了让胤禛灰头土脸,不得不求他们,不得不让出一部分利益来的机会!
嗯——这些人的想法也一样,不信年羹尧能打赢,就是想要胤禛输。
八爷党和十四爷党呀!
其中还夹杂着蕙兰这边的人。
蕙兰是知道年羹尧是真·文武双全,能文武切换毫无压力,她是把大清江山社稷都看做是自己儿子的,所以不会干那种故意让前线输的事。
但很显然如今蕙兰母子的最大对手就是年贵妃母子,所以举荐年羹尧这事,不能这么说,要换个方法。
就是捧杀。
只要年羹尧输了雍正朝的第一场仗,或者干脆死了在战场上,那年家就会一蹶不振。
而对于八爷党和十四爷党的人来说,年羹尧输了,皇上不可能试错第二次,即便是皇上想,他们也不会给皇上这个机会。
因为当兵的,可都是八旗子弟,都是大清的根基。
皇上没有了试错的机会,那么就只能在已经有战绩的人里提拔,而在先帝朝有战功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八爷党和十四爷党。
到时候,皇上是不想让步,也必须让步。
那年羹尧会输吗?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老实说,输比赢的几率大。
文官去统帅大军,这不是外行指导内行,瞎扯淡嘛!
扑街的几率,远比成功的几率大。
所以在胤禛看不见的地方,底下的人迅速的形成了默契,大家都推荐年羹尧。
说他在川陕待了多年,熟知那里的地理天文,而且官职够高,又是年贵妃的哥哥对皇上忠心耿耿,他就是最佳人选。
胤禛乍一听大家推荐年羹尧,心里还是迟疑了一下,没当场同意。
但随后下来和心腹们商量了一下,胤祥虽然很是反对,觉得年羹尧不知兵不是一个好统帅,但也找不到更好的人选,胤禛又不信任胤祯。
偏偏年羹尧离京早了,四月中他就离京回去了,这事胤禛没办法直接问他。
不过最后在其他人的强烈举荐下,加之的确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胤禛教授下定了决心,让年羹尧挂帅。
但这里就要涉及到一个大清的潜规则——一般大军领头的都是宗室,如果不是宗室,那么二号人物三号人物必须是宗室。
这事为了避免兵权旁落,被人来一出黄袍加身陈桥兵变。
而且现在的代理抚远大将军延信,虽说以前跟着胤祯打仗,但就目前这几个月的表现,对胤禛还算忠心,交代他的事情都办妥了。
要是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拿掉延信的军权,莫名其妙的损害对方的利益,宗室那边可能意见会更大,怨气更多,甚至于会和八爷党等人搅合在一起反对他。
所以即便是胤禛想要年羹尧挂帅,这一时半会儿的也不能给他抚远大将军的职位,而且对于年羹尧统帅大军的能力,胤禛其实心里也有些担心。
因此胤禛选了一个折中的法子,先下令将川、陕、甘、云四省的一切事务交年羹尧办理,这属于是民生政务属于文官管辖。
随后胤禛以延信驻扎甘州指挥不便为名,免去了他西安将军的职务,改命年羹尧继妻的叔叔宗室普照署理西安将军。
普照大半辈子都在京城,也是毫无半点军事经验,胤禛又在普照出发前告诉他,到了西北后,一切行动听年羹尧的。
这就相当于将西安将军的职位交给年羹尧,不过外面有一条遮羞布而已。
八旗子弟直接成为大将军,不行!
爱新觉罗宗室空降为将军,可以!
五月十三日。
是皇后的千秋寿辰,虽未出孝,不能大办,但依然遵照惯例,全国各地方高级官员总督巡抚将军皆奉差于外地,上呈进笺文恭贺皇后的寿诞与节庆。
除此之外宴筵自然是少不了的。
只不过局限于后宫和宗室,并没有请命妇。
为此蕙兰还特意叫了三个儿子来翊坤宫,“这是主子娘娘封后之后的第一个寿诞,马虎不得,给主子娘娘的寿礼你们可准备好了?”
尤其是弘昴,都是大婚有子的人了,不能在当做小孩子,寿礼必须要到位才是。
弘昴闻言笑着说道:“儿子已经准备好了,额捏放心。”说着将自己准备的东西,大致和蕙兰说了。
蕙兰听了点头,弘昴的寿礼虽然没有特别出彩,但很符合规矩,这样就够了。
作为贵妃的儿子,尤其是备受人看好的下一任储君人选,弘昴反而不适宜和无子的皇后走得太近,太过亲密。
弘昤和弘昸也一一说了自己准备的。
弘昸还好,如今才九岁,还是半大的小孩子,给皇后的寿礼不用太好,表个心意就行了,因为蕙兰这里还会帮他准备一部分寿礼。
但弘昤可是十五岁已经指了婚的人,虽然还没正式大婚,但已经能被看做成年人了。
蕙兰听了弘昤的话后,摇了摇头,“昤儿你准备的东西太过淡薄,寻常寿礼倒是够了,但今年却不行,我这里还有一尊金佛,等会儿你拿去,加到寿礼里。”
弘昤闻言也不推辞,笑着说道:“是,还是额捏想得周全。”
“你如今在这些事情上也该上点心思,等出孝后,就要大婚了,已经是大人了。”蕙兰看着弘昤笑着说道。
“在额捏面前,我永远都是孩子。”弘昤嘴甜的说道。
蕙兰闻言笑道:“这话倒也不错,你永远都是我的孩子。”
“额捏……”明明知道他不是这个意思的。
“你这样子,真该叫皇上来看看,亏得皇上之前还夸奖你,说你进了上书房后沉稳了不少。”蕙兰说道。
弘昤闻言更不好意思了,上书房里他年纪最大,和绝大多数人都玩不到一块去,只能装,“高冷”,没想到在外人眼里却是沉稳。
果然,在看你顺眼的时候,你做什么都是积极向上的正面事。
见弘昤不好意思了,蕙兰看向了小儿子弘昸,关怀了几句。
一般三个孩子都在的场合,蕙兰都不会说朝堂上的事情,而是说些家长里短。
“对了额捏,皇额捏的生辰,年贵妃现在都还病着,她会出席吗?”弘昴意味深长的问道。
蕙兰想了想,“我也不知道,按理说年贵妃会出席,但谁也不知道年贵妃身子到底如何,这事我可不好说。”她又不是年贵妃肚子里的蛔虫,怎么知道这事。
不过年贵妃这次小产做月子,的确坐得挺久的,都一个半月过去了,还没出门。
偏偏皇上下了口谕,任何人不得去永寿宫打扰年贵妃,所以外人也无从得知年贵妃到底是真身子骨弱,还是故意装的。
但如果是致力于当皇后和皇太后的嫔妃,这种场合,只要自己能下得了床,拖着病体也会去。
如果是上辈子追求在皇上心里,“完美”的年贵妃,肯定是拖着病体也会去,但这辈子可不一样,经过之前的事情后,年贵妃显然不在是给人一种完美的印象。
她和年贵妃这辈子反而是有些——角色互换!
蕙兰给人一种完美的印象,哪怕受了委屈也不哭不闹。
这印象,有利有弊。
好处就是:日后皇后薨逝了,她有一个好名声,上位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而坏处就是:维持完美太累了,一切都要高人一等,不能比别人差。而且有些时候还会受委屈,对别人的好,全部都会被人当做理所当然——你完美所以你做得好做得面面俱到是应该的。
这引起了蕙兰的警惕,毕竟除了上辈子的年贵妃外,上个月给所有人这样印象的人是——孝献皇后董鄂妃。而下一个这样的人是——孝贤皇后富察氏。
三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可见这条,“完美”的路子不能走。
弘昴闻言也没有继续多问,毕竟年贵妃是他阿玛的后妃,他作为一个成年皇子,不宜多问。
但蕙兰却敏锐的察觉到了弘昴的心思,因此特意单独留他下来说了一会儿话。
“昴儿,你为什么会注意年贵妃出不出席这事?”蕙兰直言不讳的问道。
弘昴想了想还是实话实说,“额捏,儿子定力不够,没办法做到完全不在意年羹尧的事情!”
那可是军权,谁能无视?
尤其是对储君之位有想法的弘昴。
“昴儿,额捏很高兴,你既能和额捏说实话,也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你如今还没历练多久,定力不够实属正常,皇上当年还被先帝说过‘喜怒不定’,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一步一步的来。”蕙兰宽慰道。
弘昴点头应下,“额捏,儿子知道了。”
“对了,廉亲王那边还有没有和你接触?”蕙兰问道,事情这又过去了一段时间。
弘昴闻言苦笑,“怎么可能没有,只是都被儿子挡了回去,儿子牢记额捏的话,不敢和他们搅合在一起。”顿了顿,弘昴有些奇怪的说道:“只是不知,这一次他们为何会举荐年羹尧。”
在外人眼里,文转武,还是统帅。
要知道统帅可不是士卒,统帅可是需要一定资质和能力的,指挥组织十几万人一般人还真干不了。
单纯的统帅,一朝一位皇帝在任期间能出几个就够多了。
文转武,还成功的统帅,汉唐之后就太少见了,有些时候一个朝都出不了一个。
当然亡国国家混乱的时候,因为英雄不问出处,出得比较多。
比如三国,能统领十万大军的人不下七人,还有不少有资质,但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在战场上表现出来的人。
所以弘昴现在和很多人的想法一样,年羹尧这一次有极大几率要扑街。
谁也没有想到年羹尧竟然是一个天才,文转武切换自如,而且都能做到顶峰。
嗯,要不是有上辈子的记忆,就现在的局势蕙兰也不会想到,这可是连戏文都不敢写的剧情,因为写出来会被人喷不切实际。
然而现实不需要逻辑和实际,现实就是现实,再离谱也是现实。
但这种事情,没有发生之前,还真不好说。
蕙兰现在说再多年羹尧能成功的话,弘昴也不会相信的,就没任何依据。
想了想,蕙兰才开口道:“或许是你这边走不通,三阿哥那边我听说对他们也是爱答不理的,所以他们将目光放在了九阿哥身上。说起来,后宫所有嫔妃里,就年家和那边曾经绞到一起过,现在他们想继续合作也是有的。”
别看胤禛登基后各种给年家恩典,可实际上年羹尧和纳兰家的关系一直没有断,而纳兰家一直和八爷党十四爷党搅合在一起。
所以也可以说年羹尧和八爷党十四爷党的关系一直没断。
当然,关系是关系。
朝政是朝政。
现在八爷党和十四爷党让年羹尧站在他们一边,逼宫,造胤禛的反,年羹尧肯定不干,而且还会反手把他们给卖了。
因为逼宫造反得到的好处,不及拥立胤禛当皇帝的好处大。
但在其他方面,年羹尧却未必不会站到那些人那边。
主要还是要看利益。
在有九阿哥的情况下,年羹尧肯定是想要搏一搏皇位的,拉拢八爷党十四爷党也未必不可能,因为联姻的关系就在那里,年羹尧怎么也摆脱不了,洗清不了,还不如利用起来。
弘昴想了想,“这事的确有可能,但他们就不怕年羹尧搞砸了?”
“你参考一下恂郡王之前在西北干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在甘肃等后方坐镇,正面交锋的人却是延信。那些人八成因为,西北打仗就是这种模式,当统帅不用上战场,坐镇后方,这事年羹尧还是能胜任的。”蕙兰瞎说道。
弘昴闻言眉头依然紧皱,有些不信蕙兰的话。
因为战场都是千变万化的,对方敢挑衅大清,敢反大清,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会按照你的剧本一步一步的去上演呀!
战场,无论哪里,只要是战场都会有风险。
但蕙兰没有在意弘昴的不信,说道了恂郡王后,蕙兰突然灵光一闪,对着弘昴说道:“你看看那些人的嘴脸,之前是怎么支持恂郡王的,现在又是怎么抛弃恂郡王,去支持年羹尧的。
看看如今恂郡王的下场,若恂郡王不是皇上一母同胞的兄弟,他怎么可能还被册封为多罗郡王,有如今这般自由,怕是在就被收拾了。”
“额捏,我明白的,像这种多方下注的人,根本就靠不住,反而会坏事。”弘昴说道。
这种人,帮不上什么帮不说,反而有可能还会打着自己的招牌各种触及法律底线去行事,败坏自己的名声。
弘昴知道对方的真面目后,自然不会再收下这些人。
第263章 心里压力
“昴儿,你清楚这一点就好。”蕙兰看向弘昴说道:“后宫的事情,你可以关注,但不能分心到这上面来,后宫有我在了。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办好皇上交给你的差事。”
自古以来后宫和前朝就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从来就没有一个皇子,是完全没有受到后宫影响就顺利继位的。
而且这种影响,不同的人也不同。
有些人是获得后宫的助力,而有些人是备受宠妃之子的威胁。
一个有上进心的皇子,不关心后宫的事情,那绝对没有继位的可能。
“儿子明白,儿子这不就是和额捏说说而已。”弘昴笑着说道。
若不是蕙兰是他额捏,他又怎么可能将这些心里的大实话说出来,他又不傻。
也就是蕙兰是他额捏,自然是什么话都能说,在外人面前他自然不可能说得如此直白。
“额捏知道你现在压力大,可越是如此,你越要稳住。”蕙兰说道。
弘昴闻言苦笑一下,“额捏,我心里都明白,只是‘稳住’二字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是难上加难。”
有些事情,是你即便是心里明白,并且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也会在事到临头的时候下意识的慌张一下。
弘昴如今的处境比康熙朝的太子胤礽还要危险几分。
胤礽压力再大,也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子,可以走,“熬死”皇帝这一条路。
甚至于,换一个寿命没有先帝长的皇帝,胤礽已经走通了。
然而弘昴如今却并不是皇太子。
这条路走不了!
而且名不正,就言不顺,行不端。
有些事情,皇太子能做,但皇子却不能做。
弘昴如今虽然表面上很多人都看好他,只要有这方面心思的人,无论是支持他还是想要拉他下面的人,都盯着他。
一言一行都不能出错。
可人又不是机器,怎么可能会不出错了?
弘昴平日里只能紧绷着,不敢错一点,也就只能在蕙兰这里松松头皮,放松一下,不用动脑子。
“这种事情一旦开始就没有回头路。”蕙兰叹道:“当年你进宫去上书房读书,如今看来真不知道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弘昴闻言连忙说道:“都是儿子的不是,在额捏面前说这些,让额捏为我担心。”
“我们母子之间还说这些话做什么,我知道你如今压力大,有什么话只管对额捏说,额捏就算没办法为你想一个办法出来,也能做个很好的倾听者。”蕙兰说道。
在奇遇的那一段时间里,蕙兰可是长了不少知识。
知道有一种病,叫——心里疾病。
所以蕙兰平时对三个孩子都十分注意这方面,也一直教导他们,有什么话只管对自己说。
要是变成皇太后和胤禛那样,就是一场灾难了。
很多事情出现了矛盾,其实就来源于沟通问题,让某一方觉得自己利益受到的损害,没有别人得到的多,以至于心里落下了病根。
就会一直以自己的立场去看待问题,然后就会发现自己受到了更多的不公,然后心态彻底失衡,进而做出一些很不理智冲动的事情来。
到时候酿成了大罪,就悔之晚矣。
好在蕙兰从小的时候就教导三个孩子这方面的事情,如今三个孩子都和她亲近,都愿意和她说话,把自己的想法,无论是好是坏,是天真还是愚蠢,都愿意说给她听。
有些事情,真的是哪怕没有任何解决办法,但只要说了出来,心里的压力也会少很多。
当然要找一个口风严,永远不会出卖你的人说。
“额捏,你不用多想,儿子从未后悔过当年进宫去上书房读书。”弘昴笑着说道。
他还是很感激当年在上书房的读书生活,虽然没有学到什么阴谋诡计,但却正式的经历了完整的皇子教学,不至于让他如今输底下的弟弟们一头。
当年在上书房一起读书的人,不是先帝的幼子,就是各府最有资格继承爵位的堂兄堂弟们。而外面争夺皇位较凶的皇太子之子、大阿哥胤禔之子、三阿哥胤祉之子,都已经大婚了,没有在上书房读书。
余下的人里,彼此之间没有什么利益纠葛,自然相处得还算愉快,没有什么刻意的针锋相对。
至于如今的压力,不招人妒是庸才。
弘昴看得很清楚,三哥弘时可就没有他这样的压力,但三哥弘时的未来高度就摆在那里。
说起弘时来,弘昴最近倒是觉得他有几分奇怪,加上弘昴有意岔开这个话题,因此说道:“之前八叔他们也去找过三哥,我瞧着三哥和某些人相处的倒是很好,几乎要引以为知己了,没想到最近三哥却突然远离了这些人,也不知道谁点醒了三哥。”
弘昴这是以己度人,他之前也没有看明白八叔胤禩等人的计谋,后来经过额捏的点醒才清醒了过来。
如今三阿哥弘时那边,也是差不多一样的套路,自然以为是有高人点醒了弘时,就是不知道是谁。
这事蕙兰还真让人观察过。
三阿哥弘时到底是长子,蕙兰自然会在他身上分一些精力。
“三阿哥有那样的变化,是众臣举荐年羹尧之后,或许他也感觉到了那些人是墙头草。”谁会得势就倒向谁。
弘昴点点头,心里又沉重了一分。
嫡子、长子。
这是继承家业的时候,永远也逃不过的两个名词。
嫡子、长子就是先天性的比其他兄弟有优势,哪怕对方有缺陷有不妥之处,也会有人妄图吃一个大饱,去押注。
三阿哥弘时真是感觉到了吗?
是真的。
但和蕙兰弘昴想的不一样。
三阿哥弘时既不是突然被人点醒,也不是因为年羹尧被群臣举荐后,突然意识到那点。
而是——三阿哥弘时之前发现弘昴在躲着八叔胤禩等人。
这让三阿哥弘时有些好奇。
之前先帝驾崩的时候,三阿哥弘时是被胤禛安排到胤禩身边帮着打理外务,这段时间虽然不长,但三阿哥弘时也和胤禩等人相处了大半个月。
期间胤禩的如沐春风暖心关怀,九阿哥的豪爽大气大撒金银,自然是三阿哥弘时为之倾倒,对这些人起了好感,哪怕是他住进了阿哥所,和胤禩等人见面的时间少了,但关系一直都没有断过。。
所以在三阿哥弘时之前的想法里,就没有和胤禩等人结交不了的人——连汗阿玛都对八叔很好,继位后就给封为了和硕亲王。
没想到在四弟弘昴这里,好像破了戒,自然引起了三阿哥弘时的好奇。
是发生了什么事吗?
他记得之前四弟弘昴还和八叔等人有说有笑呀,怎么突然四处躲避对方了?
肯定有什么事情发生。
抱着这样的想法,三阿哥弘时仔仔细细的观察了好一阵时间,虽说没有搞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也看出一两分门道来。
对于三阿哥弘时来说,阿玛突然变成了汗阿玛,变成了皇帝,自己也摇身一变成为了皇子,他心里没有点想法那是不可能的。
然而胤禛之前的举动,清清楚楚的告诉三阿哥弘时,他更好的是弘昴,不是他。
如果说,到这里,三阿哥弘时正常来说肯定会很是不甘心。
可奈何,这辈子弘昴除了读书的头一两年外,其他时候都是压着三阿哥弘时,去了上书房读书后,更是如此。
这让三阿哥弘时一直都没有飘起来,他能很明显的感觉到自己和弘昴的差距。
所以面对胤禛那样的举动,三阿哥弘时在失望之余,又觉得理所当然——不去选各方面都强于他的四弟,反而是选他做储君,三阿哥弘时在高兴之余,恐怕也会怀疑胤禛是不是脑子出了问题。
优秀的不选,选不那么优秀的,这不是脑子出了问题是什么?
也就是因为一直都有这也的心态,所以三阿哥弘时对储君之位的执念没有多少,反而心里问题没有多少。
就是有那么一丢丢的羡慕嫉妒和不甘而已。
再加上之前胤禩等人在三阿哥弘时和他们接触的时候,多多少少明里暗里向三阿哥弘时,“灌输”了争夺皇位的想法。
这就让三阿哥弘时平添了一份侥幸心理——万一汗阿玛脑子出了问题了?万一四弟自己撑不住压力像废太子胤礽那样自己作死了?
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那他也未必不能捡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