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by木兰竹
木兰竹  发于:2023年08月14日

关灯
护眼

秦王子楚巡游路上听到这样的歌谣,频频点头。
说得对,说得好,朱襄你听听,快反省。
焦匀就是楚墨中不想出仕的人。他身手极好,能在疾驰的马上拉强弓。李牧说焦匀若去了北边,一定是追杀胡人的好将领。可惜焦匀志不在此,宁愿武力蒙尘。
朱襄此次去长江北岸,李牧特意从厨房中把剁肉的焦匀揪了出来,让他换衣服给朱襄当贴身护卫。
李牧叮嘱焦匀,若楚人真的脑子坏了来攻打广陵,无论朱襄是否乐意,把朱襄打晕了也要带回来。
焦匀没点头,只说会保护好朱襄公。
朱襄默许此事。
只是他看到焦匀随时抱着一柄长剑跟在他身后转悠,随时一副会出剑的模样时,别人怕不怕他不知道,他自己有点怵,害怕焦匀误伤。
虽然焦匀是楚墨游侠,但那只是“倾向”。身为墨家学者,不说学富五车博览全书,那也是“读书人”,不是只会打架。
焦匀对水文水利地质等知识较为了解,擅长设计舟船堤坝,与修灌溉水渠的技术道路有重合。
李牧选定焦匀给朱襄当护卫,也考虑到了这一点。
焦匀虽然可能因为习惯了在厨房里杀各种美味剁各种美味的肉,导致身上随时带着杀气有点吓人,但一谈论起技术上的事后,就显得很敦实憨厚,判若两人。
郑国被吓到后狂跳的心脏渐渐平静,认真与焦匀探讨。
现在长江三角洲的范围比朱襄那时小很多,没有实地探查,朱襄不会用自己前世的经验来套这一世,只聆听,顶多说一下自己的需求,不发表技术方面的意见。
郑国的技术确实扎实,一些在此时算得上“黑科技”的比如用漫灌冲盐碱土的灌溉方式信手拈来。
焦匀则对广陵附近的地形了如指掌,似乎他还是楚国游侠的时候,在这里待过一段时间。
只经过短暂半日的交谈,朱襄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方案。他只是试试郑国的能力,也让郑国看看自己这边的能力和需求,给之后的事奠定一个较好的基础。
待郑国脸上带着兴奋的神色回去休息后,朱襄问道:“你对广陵很熟悉?”
焦匀眼眸闪了闪,老实道:“我算是广陵人,不过在家乡结了仇,逃到了黔中郡。”
他顿了顿,补充道:“我仇人和家人都没了,不会给朱襄公添麻烦。”
朱襄笑道:“你看我这地位,什么麻烦才能叫麻烦?”
焦匀憨厚笑道:“确实。我的麻烦,比不过朱襄公自找的麻烦。”
朱襄:“……”
他干咳了一声,道:“郑国如何?”
焦匀道:“工匠的基本功还算扎实。只是他对朱襄公的不敬令人不喜。”
朱襄疑惑:“他对我挺恭敬,礼数很周全。”
焦匀没有反驳,道:“那大概是我多疑了。”
他心道,不是表面上的那种礼数周全。郑国对朱襄公没有发自内心的尊敬。
不过这不是什么大事,或许郑国不能理解朱襄公高尚的品德,只是一个俗人,没必要在意。
朱襄听焦匀这么说,没有多在意,继续和焦匀聊广陵周边的事,琢磨要从哪里入手。
郑国回到工匠住的院落时,立刻被同伴围上。
“你见过长平君了?长平君和善吗?”同伴忐忑无比。
郑国沉思了一会儿,道:“朱襄公此人,与韩国对他的传闻不符,和他国对他的传闻相符。”
同伴思索了一下郑国的话,叹气道:“那我就放心了。”
郑国心道,不仅是放心,若朱襄公真如他国人所言,是最能践行“仁”一字的正人君子,那么他们的未来可能不错。
郑国确实现在没有发自内心尊敬朱襄。
不说朱襄又不是金钱,不会人人都喜欢他。再者这和韩国内部对朱襄的评价有关。
朱襄扬名是因为长平,而长平之战的起因是秦国和韩国的上党之战。虽然到了长平之战时,与韩国已经没有关系。但上党之战是韩国几乎完全失去了争霸可能的一战,所以韩国士人有些迁怒因长平之战获得名声的朱襄。
朱襄在韩国的风评,就有些类似朱襄前世网络上看到的“他伪装了如此久从未暴露,论迹不论心,就算他是个君子吧”这种评价。
郑国今日见了朱襄,虽只是短短一瞥,他也发现朱襄在韩国的风评失之偏颇。
朱襄对他这种沦为奴仆的战俘都真心和颜悦色,许诺的条件贴近他的所需,怎会是伪君子?
“朱襄公说,我们在广陵修好了灌溉水渠,就免除我们身上的奴仆契约,让我们给秦国官府当供奉。”郑国板着脸道,“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好好做。”
围绕在郑国身边的人没有抬杠,说假如朱襄公食言该怎么办。
就算朱襄公没有许诺,作为奴仆的他们被鞭子威胁,也得好好干活。现在有了许诺,总比没有好。
第一日,他们连心中的质疑都没有了。
朱襄给他们换了一处宽敞的住处,给他们提供免费的纸笔和工具用于工作,还带着人来给他们量了尺寸,说会分发新衣。
秦国的工匠必须表现得精神一些,这样才能让刚进入南秦大家庭的楚人心里有期盼。
雪姬亲自带着人去给工匠们量的新衣尺寸。
回来后,雪姬对朱襄说,她带去给工匠量尺寸的孤寡妇人中有几个和工匠看对眼了,问自己能不能做媒。
朱襄嘴角微抽:“这个夫人你来决定。”
雪姬点头:“好。”
朱襄笑了笑,低头继续案牍劳形。先秦风气比后来开放,妇人看中了哪个汉子就直接问主家要,挺好。
被廉公送来的工匠不仅生活有了改善,其中一些人还被雪姬牵线成了新家,他们更卖力了。
这些工匠在家中大多有妻儿,不过换了地方重新有妻儿很正常,两方妻儿也会觉得很正常,到时候一起过就是了。
雪姬询问过想要与工匠成家的妇人,她们都只想现在找个依靠,觉得工匠有一份手艺,比寻常人更合适。
至于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事,寻常人谁想得到那么远?
先借着男人的手艺多攒些家产,再生个孩子,将来就有了依靠,至于之后的事,之后再说呗,合不来就分家,反正现在女子也有分田,能立女户,带着孩子也能活。
反正她们就觉得有一门手艺活的工匠比普通农人好,家庭情况什么的无所谓,请夫人不需要操心这个。
雪姬是最了解底层庶民女子的人,问过妇人需求之后便不再在意或许贵族女子会在意的事,只打探了工匠有没有性情暴虐者,若没有毛病,便允了。
她会带在身边的妇人是工坊中最心灵手巧的人。将来这些工匠若成了秦国官府的供奉,至少也是个吏,能拿俸禄。她们跟着这群人,确实比普通庶民好过些。也难怪她们会扭扭捏捏,鼓起勇气来找她牵红线,提前抓住这个机会了。
确实聪慧。
郑国也成了家,与一擅织无子女的寡妇成了家,身上衣服鞋帽换了个遍,脸上笑容都多了不少。
现在地广人稀,空房屋多得是。朱襄又重新规划了一下房屋,让已经成家的工匠有了单独的房间住,不与其他人混居,算是给他们一个小家了。
工匠再次感激涕零,工作效率空前提高。
只一旬,郑国就把广陵城周围地形水文图重新绘制了一遍,拿出了自己的构想。
郑国首先想重新改造邗沟,看得朱襄太阳穴突突突的疼。
不愧是郑国,这一出手就是大手笔,没个三五年搞不定。
朱襄道:“现在邗沟还在楚国手中,待秦灭楚之后,你再来修。”
郑国摩拳擦掌:“朱襄公,说定了,公一定要举荐我来修!”
现在他眼下的条件变好,将来的路也光明了,郑国性情阳光了不少,当着朱襄的面也不称呼“长平君”了,有把朱襄当“主家”的倾向。
朱襄笑道:“自然。”
果然,在淮水和长江中间修运河这种事,是个搞水利的都憧憬。
或许郑国甚至想把黄河和淮河中间也修个运河出来,直接把黄河、淮河、长江连通。
抱歉,现在秦国出不起这个人和钱,希望郑国好自为之,不要狮子大开口,做不现实的幻想。
郑国遗憾地拿出了第一份灌溉方案。
这个灌溉方案就很现实了,只是改造一下广陵城附近的水网。
广陵城周围湖泊密布,河网密集,本来就不需要修筑太长的灌溉渠,只是给村庄引水即可。
朱襄看着第一份方案,真想扶额叹气。
他怎么觉得郑国很像后世的乙方工程师,先给甲方一份不切实际的方案,再给一个真正的方案,好专门让甲方否定一个找找存在感?
看着第一份几乎称得上完美的灌溉方案,朱襄可不相信郑国没想到邗沟现在无法改造的事实。
他瞥了郑国一眼:“滑头。”
现在还年轻的郑国挠了挠头,脸上的笑容还真的有点油滑:“我就是觉得现在能修的这点东西显示不出我真正的本事,得给朱襄公看看我真正的本事才行。”
“行行行,我已经知道了。”朱襄板着脸道,“等你把南秦的灌溉渠修完,就推举你去关中修一条长长的水渠泽被整个关中万顷田地,就叫郑国渠好了。”
郑国激动道:“朱襄公可是在与我开玩笑?”
朱襄的脸板不住了,他笑道:“不是。关中本就需要修一条灌溉水渠,你行你就去。”
郑国摩拳擦掌:“我一定行!朱襄公你等着!我一定展现出自己的本事!”
看着郑国卷着图纸兴冲冲离开,朱襄才扶额。
什么“朱襄公你等着”,你约架吗?
非得站在他背后当背景板的焦匀道:“朱襄公很信任他?”
朱襄看了一眼好感度列表的半颗心,道:“我看人很准。不过焦匀,如果你想去,我也举荐你。”
焦匀立刻道:“不去。”
朱襄无奈。
他相信焦匀一定很有才华,但焦匀就是懒,不想被官府束缚,他也无可奈何,只能让焦匀在厨房剁肉。
如果焦匀如果不跟着自己,估计要去当个霸占县城一条街屠宰事业的专职屠夫。
朱襄问道:“你看郑国成家后精气神都焕然一新,你要不要也成家试试?”
焦匀眉头都不抬:“不试。”
朱襄和后世碎嘴的老婆子老爷子似的,继续叨叨逼婚:“回家后有个人陪着多温馨?你若想成家,我亲自帮你说媒。”
焦匀无奈:“朱襄公,你是嫌弃我在厨房偷吃过多吗?非要赶我走。”
朱襄一副“成亲”包治百病的封建嘴脸:“不是。我看你空有才华却不想施展,太浪费。说不定成家之后就想立业了?”
他就是对焦匀这种有才华又与他亲近的人不能出现在好感度列表,有些不爽。
为了打消秦王的顾虑,他入秦之后就特意变得孤僻,有历史名人的好感度都不敢去撸羊毛,系统都快形同虚设了。
他还想试试能不能把玉米红薯之类的抽出来,或者多抽几个水稻小麦小米棉花品种也好啊。
单一品种种子太容易退化了。
焦匀油盐不进:“不想,麻烦。朱襄公会等我老了就抛弃我吗?”
朱襄叹气:“不会。”
焦匀嘴角隐隐浮现笑容:“那不就成了。”
朱襄:“唉!”再次劝说失败!
虽然劝说失败,朱襄心里其实也不是很急。
“康乾盛世养活四亿人是玉米土豆红薯的功劳”是假的,劳动人民对水稻小麦的精耕细作才是主要功劳,这个科普他都做腻了,自然他自己也不会迷信玉米红薯。
玉米和红薯只是与南瓜等食物一样,补充了饥荒和山地的食物种类。能抽出来更好,没抽出来朱襄也不会太在意。
南瓜和土豆其实比玉米和红薯更适合救荒。特别是红薯,看着产量高,其实含水量太大,算作粮食的时候都得缩减五倍重量,这就和水稻小麦等差不多了。
不过红薯真好吃,红薯尖和红薯花也很好吃,朱襄想着想着就馋了。
李牧对南瓜情有独钟,他在广陵城的府邸中就种了南瓜,现在已经长得很旺盛。朱襄去拔了南瓜尖南瓜花,又摘了个没长成的嫩南瓜,做了一桌子饭菜后发现嬴小政不在,做多了吃不完。
朱襄唏嘘:“没有政儿埋头苦吃,饭菜的香味都缺少了大半。”政儿,吃播界翘楚!
雪姬笑得直不起腰。
朱襄道:“吃不完,就给浮丘和焦匀送去……哦,浮丘还没回来。浮丘这孩子说是要踏遍整个广陵山村,收集田地和征税消息,怎么还不回来?”
雪姬听着朱襄叫比他小不了几岁的浮丘“孩子”,再次笑得直不起腰。
饭菜不能浪费,还好焦匀也很能吃。
朱襄胡吃海塞了一肚子,在庭院里走路消食,走累了就坐在石凳上休息,不知不觉趴在石桌上睡着了,却梦见自己醒来,继续走路消食。
此时,有人拜访,没有通报便走入了这处种满了南瓜藤和各色果蔬的小巧庭院。
“朱襄公,好久不见!”梦中来人脸上绽放出惊喜的笑容,音容如与朱襄离别时一样,颇具雍容和活力。
朱襄愕然:“平阳君?!”

朱襄的认知被梦境蒙蔽,愕然一转而逝,开心地与平阳君赵豹重逢。
其实朱襄在赵国时,与赵豹并无太深感情。
赵豹对他的好感,在他入秦后慢慢涨到了两心;朱襄若对赵豹有好感度显示,可能只是半颗心。
赵豹最初与朱襄并无太多接触,之后虽举荐朱襄,但朱襄对出仕兴趣缺缺,对赵豹没什么感激之情。
这是傲慢的穿越者的通病,不会因为一个举荐就感恩戴德。何况蔺相如已经举荐过朱襄多次了。
之后赵豹与赵胜虽一直护着朱襄,但平原君赵胜的存在感太强了,赵豹就像是赵胜身后的一道影子。
他与赵胜一同保护朱襄,与赵胜一同送别朱襄,但旁的人多更看重平原君赵胜,他只是跟着兄长做事。
事实上若论才华心性,赵豹也确实不如赵胜。
赵豹虽比赵胜和赵王更谨慎,但他并非是因更聪慧而谨慎,而是因为胆怯而谨慎。
在赵胜面前,赵豹不像是兄弟,更像是晚辈。赵胜经常叮嘱赵豹,赵豹也很依赖赵胜。
只是即便以前相交不深,故人重逢总是开心的。
石桌上的饭菜,朱襄本已经吃光,不知道何时,石桌上又恢复了一桌用南瓜做的好菜。
朱襄与赵胜把酒同欢,说起无关七国的一些事。
朱襄介绍南瓜,介绍棉花,介绍可以可以割好几茬的水稻。
朱襄重点介绍了雪姬给他的种子,这时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自然而然地把好感度系统说了出来。
“雪一上来就给我五颗心的好感度,特效差点把我眼睛闪瞎了。”
“一看送的东西,全是政儿爱吃的,一颗心送蒜,二颗心送大葱,三颗心送了政儿因为掉牙不给吃的辣椒。”
“四颗心五颗心全是水稻,因为政儿那时在咸阳,说小麦小米吃腻了,吵着要吃稻米,还要吃新米,被我好一顿揉搓。不过五颗心给了耐盐碱的类似海水稻的水稻,正好适合我开发沿海平原。”
“但看着还是无语啊,雪这是送给我种子吗?她这是给政儿拟定食谱呢!”
朱襄把自己不能和他人诉说的话吐槽给赵豹听。
赵豹捋须笑道:“为母者更怜爱幼子,正常。”
朱襄摇头叹气:“还幼子。政儿已经长得快和我一样高了。”
赵豹惊讶:“这么大了。我上次见他时,他还蜷缩在雪姬怀里,这么小一团。”
赵豹双手比了比,唏嘘道:“都这么多年了。”
朱襄恍然:“对啊,都这么多年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平阳君怎么还和当初一样,虽已经四十多岁,发须因保养得当还是黑色。
不过四十多岁在后世也就是中年人,不算老。平阳君又从不争名夺利,默默守着富贵明哲保身,很有自知之明地不掺和政事,所以显得比旁人年轻正常。
若不是遇到自己,平阳君或许就不会有站在朝堂之上,与赵王激烈争辩的可能。
平阳君反对赵王接收上党,出兵长平的时候,都没有与赵王激烈争辩。
梦中影子摇晃,朱襄似乎终于意识到了什么。
他的酒杯空了,面前石桌上也空了。
本就没有酒,也没有菜,什么都没有。
“朱襄,赵王今早崩了。”赵豹的双眸一如曾经明亮,他脸上带着淡淡的惆怅,告诉了朱襄这件刚发生的事。
朱襄眼眸微垂:“是吗?”
赵豹道:“他之后很后悔,也很努力。他确实醒悟了。”
朱襄没有说话。
赵豹轻叹了一口气,道:“但他无论再后悔,再努力,再醒悟,也和你,和廉颇,和李牧无关了。”
朱襄平静道:“是。”
赵豹道:“不过看在我和兄长的份上,太子政将来灭赵后,不会因为赵丹迁怒赵国宗室,对吗?”
朱襄道:“当然。”
朱襄使劲揉了揉脸,让自己的表情变得如没有发现赵豹是来向他道别的模样。
“就算没有你和平原君,我会阻止他迁怒无辜。”朱襄道,“有你和平原君,他会厚待你和平原君的子嗣。政儿是知恩图报的好孩子。”
赵豹苦笑:“他应当是好孩子,他可是被蔺相如,被你带大的孩子。”
赵豹起身,捋了捋衣袖,对朱襄作揖道:“我该走了。”
朱襄起身平端衣袖,作揖回礼:“请慢行。”
赵豹直起身体,笑道:“好。”
转身前,赵豹道:“我真的很后悔啊,为何不早些与蔺相如一同举荐你,为何不再坚决一点举荐你。你本该是赵国的朱襄公。”
朱襄没有回答。
赵豹叹了口气:“其实我明白,就算早些举荐你,你可能也成不了赵国的朱襄公。赵王没有秦王那样的魄力和能力,他护不住你。”
朱襄苦笑。
赵豹转身,声音无限落寞:“但还是后悔,总该试一试,试一试……”
他没有往前迈步,但身影越来越淡,好像是在不断往前走,给朱襄留下的背影也越来越淡。
朱襄只看见赵豹仰着头,不知道他是不是在流泪。
赵豹吟唱起了《诗经》中的歌谣。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夫也不良,国人知之。知而不已,谁昔然矣。
墓门有梅,有鸮萃止。夫也不良,歌以讯之。讯予不顾,颠倒思予。”
你的墓前长满了乱木杂草,你本该用斧头砍掉这些杂草来匡正它。国人一直在规劝你,你却不知悔改。待你终于要悔改的迟了。
已经迟了!
赵豹双臂张开,宽袖鼓风,如乘风而去。
但他身下的光芒又像是火焰,鼓风的衣袖就像是被火焰蒸腾。
后悔啊!
好后悔啊!
终于决定要悔改的时候,却已经迟了!已经迟了!
赵豹黑发转白,仿佛枯草,然后瞬间燃尽。
“平阳君去了,去了!”
一声尖锐的哭喊,引起了更多的哭声。
赵豹躺在榻上,他没有蜷缩,却像是蜷缩着一样。
他过了今年才刚五十岁,却形容枯槁,头发枯白如杂草,眼窝深陷,颧骨高高凸起,比朝中那些六七十岁的卿大夫更苍老。
连他原本伟岸的身高也因为病痛缩水,是以没有蜷缩,却像是蜷缩着一样啊。
他病榻前的子孙、友人、门客,都在恸哭。
赵王没有派人来,因为赵王今早崩逝了。
一直在糊涂和清醒中挣扎了许久,被病痛折磨了许久的赵豹得知赵王崩逝后,才仿佛松开了最后一口仿佛早应该散去的气。
他那时候清醒了,被家人搀扶着朝着王宫跪拜。
“兄长,我完成了承诺,在你走后继续辅佐赵王,不让赵王再次犯错。”
“我完成了承诺,赵国的未来,该交给后人了。”
“我来寻兄长了。”
说完后,赵豹没有在清醒中咽下最后一口气,而是又糊涂了。
他再次像以前糊涂时一样喊着要去找蔺卿,蔺卿有一门人号朱襄,是大才,一定要举荐给赵王。
“给我备车!”
“快备车!”
赵豹在呼喊中断气,死时眼睛怒张,不肯瞑目。
“良人,良人,你怎么在庭院里睡着了?”雪姬将坐在趴在石桌上沉睡的朱襄轻轻推醒,“小心着凉。”
朱襄醒来,衣袖浸湿一片。
雪姬惊讶:“良人,你在怎么了?做噩梦了?”
朱襄抬袖抹掉脸上的泪,道:“不是噩梦,是故人辞别。平阳君去世了。”
雪姬更为惊讶:“良人怎会知道?”
她话说出口时,想起了蔺公入梦告别的事。
雪姬叹了口气:“他在梦中与良人辞别吗?没想到,他居然会入良人梦来。”
雪姬心中仍旧有些不敢置信。
蔺公入朱襄梦来是理所当然的事。可她虽对曾护着自己一家人的平阳君赵豹虽也有些许好感,但也知平阳君与朱襄感情并没有多深厚。
秦昭襄王没有入朱襄的梦,秦仁文王没有入朱襄的梦,应侯范雎没有入朱襄的梦。
论感情,这些长辈应当是比平阳君更深厚。
见良人眼泪不止,雪姬急忙亲自去打水,给朱襄洗脸。
雪姬已经懂得了很多事。如此神异之事,她不敢被他人所知,所以得亲自去。
朱襄面容十分平静地流了一会儿泪,终于将眼泪止住。
他伸出手,一颗红薯静静躺在他的手掌上。
朱襄与平阳君或许没有深厚的感情,但朱襄公却是平阳君的执念。
“赵国土豆被拔了,面临饥荒,这可如何是好?可还有如土豆般可以救荒的粮食?我记得朱襄公似乎说过……”
“我曾说过红薯也能救荒。”朱襄道,“但那时赵国饥荒,补种红薯也已经来不及了。”

朱襄把玩了一下红薯后,将红薯揣怀里,等会儿烤了吃,没打算现在推广。
后世穿越者三大神器,红薯、土豆、玉米,红薯最言过其实。
看纸面产量,红薯似乎是最高的。但红薯含水量太高,论干物质,脱水是谷物的五分之一,产量和谷物差不多。
红薯蛋白质含量低,脱水后的营养价值也不如谷物,且纤维较粗,吃后虽然容易饱腹,但若吃红薯吃到有饱腹的感觉,很容易拉肚子,反而更加饥饿。
而且还有一点反常识的红薯的缺点,那就是适口性差。
现代人偶尔吃一下红薯,或者把红薯配主粮,所以只认为红薯甜滋滋的,很好吃。但红薯拿来当饭吃,因自身口味较重,很难与其他食材搭配,顿顿吃的话腻得快。
古时农人种什么作物,其实和官府推广没有太大关系。倒是官府收税时得看着农人种植的东西更改。
就像是小麦成为华夏主粮,是在唐时经济发展,石磨在村庄普及后;水稻空前发展,是南宋时经济中心转移后;清朝人口空前爆炸的时候,农人没有选择用这三大神器替代传统主粮,当然也是有原因的。
乾隆时官员曾经试过在南方山地推广红薯,但农人并不买账;同时,乾隆朝时北方官员尝试着禁止农人在山坡上种植玉米,因为会造成水土流失,但农人也并不买账。
朝廷的推广没有让红薯面积增加,禁止也没有让玉米面积减少。一片地该种什么,朝廷说了不算,穿越者来了也不好使,农人自有自己的智慧。
就是在民国时期,按理说这时候农人应该自发提高救荒高产的作物,但红薯、土豆、玉米的种植面积也不过百分之五。
建国后玉米、红薯、土豆的种植面积空前提高,是因为农业机械和化肥的使用让传统主粮产量暴增,满足了人民的需求之后,传统主粮种植面积才缩小,有其他作物种植的余地。
朱襄等农学专家和历史专家都多次强调,清朝的人口爆炸原因,外来作物确实起到了些许作用,但作用微弱,主要还是华夏劳动人民的功劳。
某些经济学专家将借由民间反感清朝统治者,将华夏人口奇迹归结于外来的作物,功劳都拱手让给外因,本质上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理论衍生。
事实是,无论以前还是将来,无论建国前还是建国后,养活华夏人民的都是华夏人民自己,不是什么外来作物机械降神。
朱襄会为了土豆的到来落泪,除了土豆补充了目前华夏救荒作物的空白之外,还因为土豆和玉米能成为主粮。华夏多了一种主粮作物,意义十分重大。
红薯便与南瓜一样,纯粹是救荒作物了。
当然,红薯对这个时代的作用仍旧是巨大的。高产的救荒作物,有一种算一种,都能救活无数的人。
盛世农人种什么无所谓,待饥荒的时候,多一种救荒作物,就能活无数饥民。
红薯与南秦也很般配。
红薯喜温,后世红薯的主要产地就在南方丘陵。李牧一直看着南越那一片地,但产出不如投入,所以只去百越逛一圈,没有真的攻城略地。
有了红薯就不一样了。
红薯、土豆、南瓜和大豆能在山间零碎土地种植,产量很高,能够满足山民日常需求。这样山民就会倾向于定居,在山间山下建立城镇。
山民定居之后,秦国无论是攻打还是收税都容易许多,能将百越纳入管辖。
所有蛮夷之地都是在开发之后才能纳入中央王朝的直接统治,开荒的第一要务是开垦,然后才是教化。
朱襄决定把城里李牧花园的花草全拔了,育种红薯。待红薯育种成功之后,就把红薯移植在南秦山地。
黔中郡和南郡包含了后世江西地区。江西水热条件好,就是多丘陵,传统作物耕种不易。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