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阑京华——墨宝非宝
墨宝非宝  发于:2021年09月19日

关灯
护眼

  他严肃地看着众人:“各位都是军中最精锐,而面对的也是敌军最精锐。这是决定性的一战,胜,则可乘胜追击,彻底消灭军阀林东。败,则掩护我们的五个团,都要跟着一起死。一二团既是精锐,当为五个团的兄弟,拿下此战!”
  众人肃穆,一言不发。
  谢骛清最后道:“去准备吧,六点渡江。”
  五点半,大雨倾盆。
  谢骛清怕涨水,提前半小时渡江,找了个半壁废屋,搭了指挥部。早七点,已能见敌军布防,三团传来一个坏消息:遇埋伏,不敌。
  三团的掩护任务失败。
  也就是说,江畔敌军增加到了四万。
  “对二团团长说,敌军增兵一万,”谢骛清对通讯员说,“我再给他多一个营,500人。”
  说完,他又道:“再告诉二团团长,扛到正午,一定会有增援。”
  天亮后,大战在一个荒废的村子里打响了第一枪。
  一团一营和二团一营二营同时冲锋,双方阵地上很快交火,半小时内已开始白刃相搏。
  趁着兄弟们用血肉之躯抢下来的时间,一团三营夺走了敌军的一块高地,林东的主力被迫往东面退过去。
  “开炮!”炮兵连连长一见敌军进入射程,连番开炮。
  炮弹轰炸声,震响大地。
  在震耳欲聋的炮声里,敌军被打散了两个团。
  林东本想速战速决,没想到几次冲锋都没成功,还丢了一块高地,更是发了狠,开始迅速增兵。敌军每一次增兵都是上千人,而谢骛清每次都只能是几十个……敌军人数的优势是压倒性的,谢骛清军官们虽是一当十的精英,却被对方不断增兵压得死死的。
  两个小时后,二团四个营都上了战场,一团也只剩下最后的手|枪营还在待命。
  阵地上到处都是血和翻滚肉搏的人。
  整整一个上午,一次次冲锋,他们度过了此生最漫长的几个小时,面对着十倍兵力,死死扛着……
  中午十二点。
  左翼突然出现一股增兵,是三团。林骁终于带着两千人回来了。
  三团增援冲入,一见满地二团弟兄们的尸体,全红了眼,对敌军展开了复仇般的反攻。林东终于被逼得后撤。
  谢骛清曾对三团和四团下过令,若遇变故,不要拖延,立刻就走,想办法从山上绕回来。正午十二点是死令,就算爬也要爬回来。
  回来第一个任务就是拿下敌军的炮兵营。
  林骁让三团两个营增兵谢骛清,带着剩下的人强攻炮兵营。十八门大炮是关键,就是夺不下,人身炸也要炸烂那些炮。
  “总预备队!”谢骛清脱掉军装外衣,扔到椅子上,拔出手|枪。
  他出了由一块破布撑起来的军部棚子,带着始终待命的一团手|枪营组成的总预备队,沿着江边直追林东而去。手|枪营是最尖刀的力量,必须直插敌人心脏。
  一个个身边的人都倒在了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
  谢骛清几乎杀红了眼。
  一小时后,轰然一声炸响,从敌军炮兵阵地传来。
  敌军炮兵营被一举拿下。
  失去炮兵营的林东,被攻破了心理防线,下令暂时撤退。
  谢骛清紧追不放,不给林东撤退和喘息的机会……
  一边是撤得飞快,一边是追得更快,不断有敌军士兵扔下武器,蹲下投降。谢骛清追到下一个废弃的无人村落,敌军后方终于传来了厮杀声。
  下午三点,白谨行亲率两千人准时赶回,猛冲敌军后防线……
  在遥远的厮杀声里,谢骛清带着手|枪营再次冲锋。一阵阵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冲锋不断。林东四面受敌,听炮火连天,心神大乱,下令全线撤退。
  ……
  这一退,在炮火猛攻下,林东主力彻底溃散成沙。
  这天黄昏,在鲜血染红的土地上,到处是蹲下来的俘虏……
  一团参谋红着眼蹲在盖着脸和身子的团长身边,哭出了声。
  谢骛清军装上全是血,站在江畔,听几个团长报告伤亡情况。他的眼睛也早红了。
  这一战一团团长牺牲,营长战死过半,连长牺牲了十几个,余下军官、士兵死伤无数。经历过太多次战争的他,对于战场的描述,似乎只剩下了最无力的“战场残酷”四个字。
  这一战后,林东势力被迅速分解,吞食。
  大本营被谢骛清的主力部队围剿后,林东带残部鏖战数月,被歼灭殆尽,饮弹自尽。
  ***
  1926年年初,历经两次东征后,广东全境统一。
  春节一过,何未南下去了香港。
  此行,是为完成二叔应承香港何家的一桩旧事。
  当初何未过继到香港那一支,二叔就有约定,何未要过继一个孩子过来,作为答谢。香港那边提出的要求倒也不是为难他们,在重亲族关系的家族,发达的人以收养族里贫苦家庭的孩子为回报,过继这种事十分常见。
  何未从一叠寄过来的照片里挑了个年纪最小的女孩子。两岁,长得像她。
  那边何家回电确认时,说这孩子的生母去年才病故。孩子认生,希望何未亲自过去,看看是否真有缘。
  何未痛快答应了。
  她一到香港,见大宅子花园里穿着青色小袄裙的女孩子,蹲下来,对那小女孩一笑,那小女孩竟主动走来,搂住她的脖子。一旁的人让女娃娃叫妈妈,女娃娃怔怔地不出声。
  何未笑着,对一旁的人说:“叫小姑姑吧。”
  何未自己都是如此,只有当着外人才称二叔作爹。叫不习惯的话,没必要强改口。
  小女孩叫何斯年,她生母姓斯,由此起的。何未没让改。
  何未怕行程泄露,南下前没发电报给谢骛清,抵达香港后,才以公司的名义发电报到广州。她在香港用一周时间处理了过继的法律文件,却没等到谢骛清回电。
  这在她意料之内,谢骛清这几个月一直在外剿匪。
  这些年南边的境外土地大多沦为了法国殖民地。法国人和殖民地之间也是斗争不断,偷渡过来的人不少,和国内因战乱而落草为寇的人一起游走在边境山地,成了凶悍游匪。
  所以,剿匪也是谢骛清每年都要做的事。
  虽如此,何未还是抱着一丝希望,去了广州城。
  她靠朋友帮忙隐匿姓名进入广州,也须跟着朋友返回香港,至多能留一夜。
  在来前,她早早打听好了谢卿淮将军的住处,领着斯年到了小公寓门口。几次钦铃后,开门的老伯终于挂着铁链锁,从门房洞内望出来。何未说要见谢卿淮将军,对方摇头,说将军不在,就要关门。
  因谢骛清对她提过,广州公寓是他二姐的,看守的人也是谢家二小姐的人,何未知道,这个人一定晓得谢骛清就是谢卿淮。她从手袋里掏出个对折的硬壳本子,递给那老伯,说哪怕不在,今晚也想住这里。
  老伯不解,一打开那本子愣住,竟是一张以塑料薄膜压好的空白婚书,待认清左下角的签字和签章,老伯当即合了本子,立刻摘了锁链子,将本子两手还给何未。
  何未抱起斯年,对等在街上的司机和秘书说,明早七点来接。
  她抱着女娃娃,跟着老伯进了公寓。
  素来是谢骛清入京,闯入她的世界,而今日,她像走入了属于他的地方。小小的一间公寓,一楼是会客客厅和书房,二楼是卧房和客房。
  “将军喜欢海棠,我也不会养……生怕养死了,”老伯指着书房里的一盆盆海棠说完,就念叨着说,“家里好久没人回来了,我也没吃的给小娃娃啊……啊,对,上个月将军让人从广西送过来柑橘,还有的,我去拿。山地养出来的柑橘,甜得很。”
  何未把斯年放到地板上,被书架上的几张照片吸引。
  她拿起一张谢骛清穿着最旧式军装的照片,看上去,该是他初被叫少将军的时候,也就是十七八的样貌。何未初次见少年的谢骛清,从这张旧照片里能感受到眸光是亮的。
  只是随年岁渐长,历经几次生死,元气大伤,眼皮褶子深了,眼窝也深了,眼睛里原来灼人的光被岁月盖住、藏住了。
  斯年到陌生地方害怕,两只手臂环住她的大腿,仰头看她。
  她蹲下身子,指着照片里那个穿着长军靴和立领军装的男人,对斯年说:“这是小姑父。”
  斯年一双大眼睛盯着那照片。
  这是爸爸。
  斯年如此想,看得更仔细了。
 
 
第38章 思乡亦念卿(2)
  广东全境统一时,奉系成为当权军阀。
  奉系军阀因战事失利,曾求助于日本人,其后,日本关东军增兵奉天,助奉系打了胜仗。这一事被京城报业揭露,引起轩然大波。
  同年,《京报》主编和《社会日报》主编先后被奉系军阀执行枪决。
  《京报》停刊后,那个记者来找何未。
  两人聊到邵主编在刑场上,对监刑人抱拳说了句“诸位免送”,言罢大笑赴死。
  说着说着,记者便红了眼。她听得更是难过。
  “二小姐,”记者胡盛秋对她说,“这次我们没法合作了。”
  她这一年想做收音机和无线电业务,苦于市场打不开,想找《京报》合作开一个电台,每天用无线电播报新闻,先试着培养市场。
  她为此还拟定了播报内容,上午就是货币兑换消息,晚上新闻,再晚就放放留声机……
  如今报纸停刊,只能暂时搁置了。
  “来我这里吧,”何未对他说,“帮我做电台。”
  她接着道:“强国之途千千万,实业也是一条路。现在市面上都是洋机,若有一天洋人不卖给我们,就会变得很被动。如果我们能生产自己的,就不怕了。”
  等发展起来,家家户户都会有。
  “不过至少要十年,你才能见到行业繁盛,”她认真说,“这棵树要耐心种。”
  她看中胡盛秋做记者的眼界,来拓展新行业。
  而对胡盛秋来说,这是另一个世界,他从没往这方面想过。
  “回去考虑两日,再给我答复。”她说。
  两日后,胡盛秋再到何二府,下了决心,投身实业。
  当夜,她得到一个好消息,北伐开始了。
  均姜见她整夜高兴地撑着下巴看斯年练字,等斯年睡了,将那一张张晾干的白宣纸收到箱子里时仍是笑容满面的,自是为她开心。均姜素来稳重不多话,难得问了句始终不明白的:“为什么我们家不南下?”
  她笑:“我一直做内陆航运,正是做着南移的打算。”
  这几年忙忙碌碌都是为了南移。
  强龙不压地头蛇,做生意也是如此。何家航运再大,往南去抢人家的饭碗都是令人不齿的,也是极其危险的。她不想让人觉得自己在无限扩大,抢占市场,于是这两年都与人示好,将北方和海外航路同人分享,换了南方的人脉资源。
  “不过很难彻底走,”她苦笑,“做生意的,尤其是做出大产业的,极难挪地方。不光我们家,任何一个省都不会放走当地的税收大户。这不是搬家那么简单。”

  但她想至少选一个折中的城市,发展轻工业产业。
  比方说,南京。
  ***
  北伐军进入武汉。
  南方来的人带了个竹藤方盒到北京办事处。方盒子里装着景泰蓝色茶叶铁罐,罐内有木塞子,拔|出|来,竟是满满的干桂花。还有一张字条:
  桂树成林,是为桂林。
  她闻着桂花香,猜这是谢骛清从桂林一路带到武汉的。
  这人真是浪漫,他浴血奋战,入了武汉城,该是收礼的人才对。却千里迢迢地准备了礼物,送到了她的案前。
  北伐势如破竹,不到十个月,已经从武汉到了江浙,很快进了上海、南京。
  一封从南方发出的电报几乎同时到了天津九叔家,内容极短:金陵四月槐香盛,盼一会。
  这正是她想做的。
  因怕路上有危险,何未决定不带斯年南下。斯年难过了一夜,极认真地写了一幅“河清海晏,时和岁丰”,一点点卷好,装入硬纸筒,要她送给从未见过、却早就刻在心里的爸爸。
  何未带着这小礼物,在四月上旬的尾巴到了金陵。
  一下火车,她便见到谢二小姐的秘书。
  “何二小姐初到南京城?”
  “过去来过,不过是走水路,先到上海,再来这里,没坐火车。”她说。
  她看着火车站外的拱形雨廊,真是漂亮。
  汽车载她到了颐和路的一幢小楼内。
  书房里等着的并非小楼的主人谢二小姐,而是谢骛清的大姐。大小姐刚送走客人,听秘书说何未到了,说,要去洗把脸,好好梳洗一番再出来,搞得她也紧张了。
  书房门外传来高跟鞋的脚步声。何未立刻礼貌起身,只见穿着素色长袖旗袍的谢家大小姐端着秘书刚冲的茶,亲自端进来了。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