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一组,阿娥只能握了握身后阿嫦的手,先走了进去。
他们从侧门进入,走了几步,就被一张桌子拦住了脚步,桌子后面坐着三个神官,不,干事。
阿娥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和这样的大人物面对面,紧张到无法呼吸。
大脑空白,她颤抖着嗓子完全不知道自己都说了些什么,机械的跟着前面的人上前接过一张纸片。
转身走出来,与阿嫦擦身而过,对上她欢喜的目光,才意识到自己通过了!
“阿娥你看!”
阿嫦很快兴冲冲朝她跑过来,手里举着同样的纸片。
两个小姐妹激动的抱在了一起。
太好了,她们是工人了!
第82章 八十二、进厂
造纸厂和印刷厂的招工进行的十分顺利,正值冬季, 都城里有数以万计的空闲劳力, 各个分厂很轻松便招到了足够多的工人。
被选中的欢欣不已, 甚至有些喜极而泣。
要知道冬日最难找到活计,每年冬日各个都城都有无数底层平民悄无声息的死去。
阿娥和阿嫦的情况还算好, 至少有住处有食物能活下来。
没被选中的懊悔又难过。
绿针都城的招工结束没两天,入选的工人就被招进了工厂。
阿娥和阿嫦吓了一跳,明明说好七天后的, 两人顾不上打听消息, 赶忙收拾行李去了工厂。
其实也没什么收拾的, 来跑腿通知的奴隶说了,被褥盆罐衣服都不用带, 工厂会发放。
阿娥有些不敢相信, 犹豫了下, 带上了自己最体面的两套衣裳, 还是从前家里情况好的时候,爸爸买给她的, 随着长大, 她拆开将好几件拼在一起才勉强凑出了这两套, 等再长大一点, 就不能穿了。
除了衣服, 她还带了自己攒下来的零碎物件以及藏在墙缝里的铜币,这些铜币她攒了好久。
这一走,不会再回来了。
她已经和哥哥嫂嫂说清楚, 赚到的薪资不会分给他们,与此交换的,不需要他们将来为她准备陪嫁,她也不再住在家里。
阿娥一点都不难过,在家里她要扫地做饭洗衣服,每天干那么多活没有薪资不说,还要看哥哥嫂嫂的脸色。
如果不是怕一个人搬出去会出事,她早就出去找活计自己养活自己了。
阿嫦倒是听话,说不让带就真没带,只揣了两个大红豆包,是她姑妈听说她被选中,专门从主人家里带回来给她的。
“没关系,需要什么可以再回来拿。”
她分了一个给阿娥。
阿娥点点头,没有劝说什么。
阿嫦比她好一点,虽然她姑妈也不是白养着她,但对她不错,如果阿嫦机点,早就去做小女佣了。
两人没有自己走,而是找了巷子里其他被选中的人,大家结伴租了一辆马车,工厂在城西,离他们这里比较远。
路上才知道,这么着急让他们进工厂是有原因的。
有个没有选上的人忽然发了疯,把向他炫耀的邻居杀死了,据说血洒了一地,非常吓人。
大家倒抽冷气。
阿嫦和阿娥拍拍胸脯,一阵后怕。
事实上,这种事不仅仅出现在绿针都城,各地都有发生,有偷盗名牌的,却不知道每个都有编号,一对一,除了名字,所有特征都有记录,包括私下做交易买卖名额的,全都没用。
偷盗买卖衍生出纠纷严重到涉及人命,或者干脆直接动手杀人。
毕竟工人的名额太诱人了。
哪怕神殿将规矩说的明白,也还是有人冒险,按照他们的认知,死一个,那不就腾出了一个名额。
事情一出,哪还敢等七天,赶紧开工,等进了厂门一关,外面那些人也就死心了。
这些事情是进厂半月后他们才知道的。
阿娥不由庆幸她拿到名额后没有到处炫耀,也感激哥哥嫂嫂没有卖名额的想法,虽然不会成。
现在他们所有人被送去了洗浴房,从头到脚清理,头上有虱子的不论男女全部剃成了光头,把大家吓了一跳,因为只有犯人才会剃头。
叫孙巧的主任举着扩音喇叭告诉他们这是和平女神的教义,只有干净的人才能为女神服务。
大家才安静下来,然后一边互相搓澡一边羡慕的讨论着主任的名字,第一次见神国姓呢,而且跟孙悟空一个姓!
等后来知道是神使亲自赐予的,就更羡慕了,不知道以后他们工厂评选出年度优秀员工,神使也会不会赐姓给他们。
阿娥带的衣服没有用得上,工厂居然真的免费给他们衣服,说是工作服,每人两套。
大家摸着新衣服高兴又激动,衣服不光新还暖和,他们好多人都是穿着薄薄的单衣来的。
等听到天气暖和还会发新的工作服就更激动了。
“神使太仁慈了。”阿嫦开心抓起衣服就往身上套。
工服是上衣下裤,深蓝上衣黑色裤子,不论男女,摸起来软软的,装满了棉花,上衣有扣子,裤子内缝裤带,一拉就能收紧。
是神国的款式!
还有黑色棉鞋。
阿娥新奇的摸摸花生豆大的扣子,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守住这份工作。
等接下来领到盆罐毛巾牙刷香皂,念头就更强烈了。
到宿舍看到床铺,达到了顶峰!
有床!
在贫民区,床是个奢侈品,大家都是用稻草团一团当床,条件好一点铺上一层破布片遮一遮,再好一点才在稻草下铺一层木板,稻草上铺一层褥子。
阿娥睡得就是稻草团,哥哥也是结婚的时候找人买了快破门板,铺上稻草当了婚床。
可现在,宿舍里居然有床!
不是拼成的木板,是真正的床,有床腿有靠背,左右各六张靠墙,上面铺着深灰色的床单,同色被子和枕头,干净整洁,每张床旁边还有一个矮柜!
如果不是组长还在,大家已经激动的扑了上去。
给她们带路的组长板着脸介绍:“看到每张床上的号码了吗,是你们的工号,对着上面的数字去找你们的床铺,床头上有。”
阿娥很快就找到了她的床位,右边第三个,阿嫦恰好在她的对面。
其她人也很快找到,刚刚领物品的时候,大家已经认识了新衣服胸口上的号码。
组长:“现在蹲下来,将盆和洗漱用品放到床底,其它东西可以放到旁边的床头柜,如果有钱或者其它贵重物品,放到墙角的柜子里,每人一扇,锁和钥匙到我这里来领……”
大家这才注意到,正门左右两侧放着各放着一个长柜。
阿娥松了口气,赶紧上去领了锁,将揣了一路的铜币放进去,又把钥匙贴身装起来。
“下面我说注意事项,都记清楚,如果犯错,扣除积分,积分和你们的薪资有关,工厂每个月会进行考核,可别以为只考核工作,宿舍规范也算在里面,如果连续三个月积分不及格,直接开除。”
开除!
大家脸色一白,齐齐竖起了耳朵。
经历了从衣服到宿舍,没有人想失去这份工作。
“……床单被罩每周更换一次,换洗的被罩在床头柜里,如果有破损及时上报,说清情况,按照情况判断是否赔偿……”
“……宿舍保持卫生清洁,两人一组轮流打扫,一周轮换一次,宿管会不定时抽查……”
“……必须保持个人卫生清洁,早起刷牙,睡前洗脚,澡堂冬日每周开放一次,请互相监督,支持举告……”
“……不允许随便带外人进入宿舍,工厂有专门的亲友接待处……”
……
一连串大家好多都没记住,一脸着急,等听到组长最后说会让大家每天诵读直到全部背下才松了口气。
组长交代完离开,女孩们你看我我看你,然后激动的扑向了自己的床。
真软!
阿娥脸埋进床铺里,不知道床上铺了什么,居然是软的,还很好闻。
“是棉花!”
“被子里也是棉花!”
“神使真仁慈。”
……
大家唧唧喳喳,在宿舍里走来走去,摸摸这里摸摸那里,哪里都新奇。
“这里真好。”
阿娥隔壁床的小女孩眼眶红红,她的头发被剃光,脸冻得通红,满是冻疮肿得跟萝卜一样的手抚摸着床单:“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摸到床。”
“我也是。”她对面的女孩爱不释手的摸着床头柜,“这柜子真好看。”
“神使大人太仁慈了,从今天起,我要改信和平女神,每天为神使祈祷。”有人说。
“我也要!”
大家纷纷响应。
轮到阿娥,她毫不犹豫点头:“和平女神在上,感谢神使大人。”
等到了饭点,大家结伴去食堂,看到端上来的食物,信仰值达到了顶峰。
阿嫦吸着面条恨不能整张脸都埋到碗里,还不忘拿起馒头啃一口。
“阿娥,我们一定要好好给神使大人干活。”
阿娥郑重点头。
神使能拿出这样好的食物给他们吃,他们不能白吃。
事实上这些食物并没有这帮平民以为的那么贵重。
经过三年的改良,长安镇的粮食爆发式的增长,尤其以土豆红薯玉米为代表,还有金手指出产的水稻,吊打这个世界的稻种。
尤其施行包产到户后,选择走农户路线的镇民承包了大量土地,去年时玉和霍辞更是和一些商人展开合作,将镇外许多荒地租赁了出去,先进的耕种方式加上不断改良的良种,导致粮食产量严重溢出。
光靠长安镇不到二十万镇民,根本消化不了。
为了维护粮价,不让农民白辛苦,时玉和霍辞出手收购了不少粮食,好在有一键建房功能,分分钟建出粮仓,不然光修仓库都来不及。
但是粮食放久了不好,正好趁着这次开分厂的机会,把这些积压的粮食清出去。
对长安镇的人来说这些是陈粮,但对当地平民来说,却是一年都吃不到几次的食物,更不用说搭配美味的做法。
当然,也不是白让他们吃,伙食费会从薪资里减去一部分,不多,但总归让他们有个意识,免费总不被珍惜,同时滋生惰性。
吃完进厂的第一顿饭,大家又被集中进行了一次训话,在正式工作之前,会进行为期十五天的培训,培训结束有考核,如果考核没有通过,直接遣送回家。
刚刚被美食放松下来的人们瞬间绷紧。
阿娥和阿嫦握紧了拳头,一定要留下来。
第83章 八十三、报纸
分厂开办的同时,长安镇也进行了一场招聘。
招收记者。
报纸需要新闻, 而新闻需要记者。
时玉和霍辞清楚知道记者的重要性, 所以亲自起草了这场招聘。
三分之二从学校挑选, 学院已经毕业了两茬,第一年毕业的比较少, 那时候大都送年纪小的孩子来,等过了一年,看到孩子的变化, 许多人改了念头, 将年纪大的也送了进去, 哪怕只学个一年,也够了。
尤其技术学院最受欢迎, 不是所有手艺都需要花长时间, 譬如厨艺, 一些简单的很容易上手, 对平民来说,学会一两样够他们去外面开店摆摊了。
其次是文法学院, 因为只有三年, 教学速成, 出来至少也能找个读读写写或者帮人计算的活计。
当然, 最重要还是学费便宜。
最初开办技术学院和文法学院为的就是平民, 所以学费压的很低,基本意思意思就得了,书籍长安镇有造纸厂和印刷厂能自给自足, 桌椅板凳也有木工厂,木头都是现成的,白山上最多的就是木头。
伙食也花不了几个成本,尤其在粮食泛滥后。
肉厂油厂也都有,科学养殖导致养殖场的牲畜数量也连年激增,供应给学校并不取利润。
所以孩子在食堂吃饭比在家还省,有些人单冲着这一点,咬咬牙,把家里的孩子都送来了,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一窝全丢给学校,算下来,反倒还给自家省了粮食。
在这样的言论引导下,导致第二年报名人数直线上涨,其中十几岁的孩子最多。
于是新一届毕业生人数便十分可观。
不过达到合格的还是少数,毕竟大多数只学了一年,成绩不错的是学了两年的,或者进学校前就有基础的。
记者人选就从这些人里面诞生。
还有三分之一从镇民里选,毕竟学生到底年纪小,人情世故方面比不上成年人,到时候跑新闻一老一少搭配着干活才好。
只是可惜听到这份工作要去外面跑,报名的人不多。
时玉和霍辞只能稍稍放宽了条件,打算之后在培训中弥补。
于是原本计划好的半个月培训延长到了一个月。
同时变成了封闭式训练,连军训也配备上了。
学生们接受良好,学院入学都会进行为期半月的军训,上学期间早操体育课从未间断,镇民就比较痛苦,第一次接触这种训练,平时散漫惯了,对令行禁止这点很不适应。
但好在没有人逃避,咬咬牙坚持了下去。
时玉和霍辞还亲自给他们上了一周的课程,让这帮预备记者们引以为荣,再一听神使对记者的描述,顿时觉得这份职业意义重大,心里那点不情愿彻底消失无影。
尤其这帮刚毕业的少年,简直热血上头,恨不能立刻上任干出一番事业。
不过很快就被一盆凉水浇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