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凌空+番外——紫色小宇
紫色小宇  发于:2013年06月14日

关灯
护眼

这场乌龙事之后,新罗王突然遣使求援:高句丽与百济、靺鞨连兵,侵新罗北境,连取三十城。新罗是大周坚定的盟友,高句丽此举,无疑是公然挑战大周权威!李治当即下诏命高句丽停战。高句丽莫离支泉盖苏文(本名渊盖苏文,避高祖李渊讳而改姓为’泉’。高句丽荣留王被泉盖苏文所杀,之后泉盖苏文大权独揽,自封为’大莫离支’,立荣留王的侄子高藏为王并摄政)不同意,执意要侵占新罗。李治震怒,下诏遣营州都督程名振、苏定方发兵击高句丽,焚其外郭及村落而还,达到了解新罗之围的目的。

此战既然赢了,想起自前朝以来,屡次征讨高句丽不果,劳民伤财不说,反倒使高句丽气焰越来越嚣张,李治决定乘胜追击以绝高句丽之患,于是派程名振、薛仁贵率兵进攻高句丽,攻取了赤烽镇,歼敌四百余人。高句丽大将豆方娄统三万士兵与周军对抗,程名振率契丹士兵迎战,大败豆方娄,又歼敌二千五百人。第二年,薛仁贵又和梁建方、契必何力等,与高丽大将温沙门战于横山。当时,薛仁贵手持弓箭,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所射者无不应弦倒地。接着,又与高丽军战于石城,遇善射敌将,杀周军十余人,无人敢当。薛仁贵见状大怒,单骑突入,直取敌将。那个敌将慑于薛仁贵勇武,来不及放箭,即被薛仁贵生擒。

周军两次大捷,泉盖苏文气怒交加,一病不起,高句丽开始内乱。泉盖苏文死后,世子泉男生继任为莫离支,但为其二弟泉男建所逼,被迫投降大周。李治借此机会,以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统帅诸军,分道合击高句丽。各路大军推进至鸭绿栅,高句丽各城守军或逃或降。周军进逼至平壤城下,高句丽僧信诚迫于周军威势,打开城门,周军冲进城中,俘虏泉男建,高句丽国亡。

高句丽既亡国,武昭就打起了百济的主意,劝李治趁着全军士气大振的时候,派兵攻打百济!对,要端干脆就连锅一起端了!李治点头同意,下诏命苏定方率水陆大军十万出击百济。苏定方接到诏令后,点齐大军,带兵渡海,在熊津江口击败百济军队,杀死几千人。之后,大军乘胜追击,直逼百济都城。百济都城全城出动,周军士气如虹,杀死一万多人,百济国王扶余义慈及太子扶余隆无奈之下,只得投降。捷报传来,为了安抚百济民心,李治下诏赦免投降的扶余义慈等人,以百济之地设置熊津等五都督府。

大周连番用兵,国力耗损,铁勒族思结部俟斤都曼乘此千载难逢的机会,胁迫疏勒国、朱俱波国、谒般陀国这三国共同反叛,击败了大周属国于阗。

这还了得?!都欺到自己头上来了。群臣激愤,武昭也力劝李治不能姑息,若是此次不派兵讨伐,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属国反叛。李治本来顾虑连番大战,国力损耗,此时终于下定决心,当即下诏,命苏定方统军征讨吃了熊心豹子胆的都曼。苏定方在马头川大败都曼,都曼无奈投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契丹趁机反了,依附于契丹的奚人也跟着反了。此时大军正在外打仗,李治揉了揉额头,无奈只得派遣阿史德枢宾、延陀梯真、李合珠等人带兵征讨叛乱的奚人,不久,奚人投降,阿史德枢宾又前击契丹,俘获了契丹松漠都督阿卜固,契丹经此一役,老实了不少年。

边境战火暂时平息之后,李治和武昭二人终于能缓一口气了,二人闲谈之时,想起被贬到普州当刺史的李义府,决定将他召回长安,让他回来继续折腾。

第三十五章:黄台瓜辞

这几年边境战火不断,朝内也不太平。事情的起因还得从太子李贤说起:李贤自幼聪明,读书极多,深得李治喜爱。还在李贤很小的时候,李治有一次非常得意地对司空李绩说:“这孩子已读了《尚书》、《礼记》、《论语》,又背诵古诗赋十余篇,一经阅读,过目不忘。读《论语》至’贤贤易色’,便再三复诵,说他性爱此言,言知素有聪明之质,出自天性。”

李贤自当了太子后,听信了谣言,认为是武后毒害了自己的亲哥哥李弘,因此明里暗里经常与武昭过不去。武昭念及安定思公主和前太子李弘的缘故,能忍的也就忍了。而对于李治来说,一个是自己的’老婆’,一个是自己的孩子,这两人处不好,真是让人十分头疼的事。武昭看阿治被气得头晕目眩,心里真是急死了,对李贤愈加不满,两人的矛盾愈演愈烈,李治的头疼毛病就更严重了!

就举一个例子来说吧:李贤召集左庶子张大安、洗马刘讷言、洛州司户参军格希玄、学士许叔牙、成玄一、史藏诸、周宝宁等儒士,给范晔《后汉书》作注。这作注本来也没什么,但用词之间,对后汉时期后宫干政外戚专权的事情每每批判不已。此举,惹得武昭心里十分不快。

武昭心里虽不快,也没明着和李贤过不去,只不过在李贤进宫向父皇母后请安之时,不怎么搭理他罢了。但李治老犯头疼病,御医束手无策,这么下去,不是办法。武昭便让人去遍寻天下名医,听闻洛阳明崇俨有奇术,就把他召到了京城长安。说来也神奇,明崇俨竟真的看好了李治的头疼病,李治和武昭高兴得很,就将明崇俨封为正谏大夫,允许他可以自由出入大明宫。

说起这明崇俨,他的祖先是平原士族,世代在南朝为官,南朝梁国子祭酒明山宾五世孙。明崇俨虽出身士族,却精通巫术、相术和医术,初入仕途之时,担任的只是个县丞。在看好了李治的头疼病后,从此一步登天,深受李治和武昭二人的信任。

而废妃杨氏和废妃郑氏的家族,一直不甘心就此销声匿迹,眼见武昭和李贤二人不合,觉得有机可趁,就重金贿赂明祟俨,让他为皇五子李显和皇六子李旦找个机会说话。明崇俨得了贿赂,就进宫为李治和武昭二人表演玄术,武昭看得津津有味,就和他开玩笑说道:“崇俨,你总说你如何如何通神,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那你就算算看,太子将来是否能成为一代明君?”其实武昭说这话,也有些和李贤置气的意思。李治听了后,轻咳一声,也没加阻止。

明崇俨一听,这可是天赐良机啊,自己还正愁找不着机会呢。于是就开口说道:“陛下,皇后娘娘:微臣有幸,曾经看过太子殿下和英王殿下(李显)以及相王殿下(李旦)的面相,面相上显示太子殿下不能够顺利承袭大统,而英王殿下的相貌最像先帝,相王殿下的相貌最显贵。”

武昭一听到英王和相王,不由想到了杨德妃和郑贵妃,心里很不高兴。李治听这明崇俨说话太不着调,竟敢妄议朝政,心里也觉得不舒服。就让明崇俨退了出去。

这事被李贤知道了,心里对明崇俨恨得牙痒痒,但碍于他是父皇和武后的宠臣,一时也不好拿他开刀。

就在此时,被贬到普州当刺史的李义府回来了!他一回来,即官复原职,继续担任中书令。李义府这人,睚眦必报,当初朝堂上和杜正伦争吵之时,他本以为李治和武昭二人还会继续护着他,哪知道太子李贤横插一杠子!李义府咽不下这口气,把账全算在了李贤头上!于是他一回京城长安,就开始搜罗李贤这几年做了哪些错事的证据,没想到,还真给他找到了!

这李贤文采出众不假,但他生活奢侈,性喜游猎:’北门之内,造作不常,玩好所营,或有烦费。倡优杂伎,不息于前;鼓吹繁声,亟闻于外。既喧听览,且黩宫闱。兼之仆隶小人,缘此得亲左右……’,甚至还有’文人好色’的一贯毛病:李贤常与门人赵道生等嬉戏逗乐,亲昵无间,并多次赐给他们金帛。太子司议韦承庆一再劝告太子李贤要远小人,并且上书劝谏:“若不防慎,必有愆非;倘使微累德音,于后悔之何及!(意思就是说:太子您如果不事事小心谨慎的话,将来必定会倒霉!如果您因为亲近小人而损害到您的名声的话,那可是后悔都来不及!)”没想到,韦承庆一番好意全浪费了,李贤非但不听,反而对他加以斥责。

李义府探听到这个消息,寻了个借口进宫单独面见武昭,把太子李贤耽于逸乐的事添油加醋说了一番。武昭本就和李贤不合,听到李义府所说,心里很不高兴。本想将李贤之事告诉阿治,但转念一想,阿治日夜为国事操劳,之前为了自己和李贤不合之事,经常头疼。一番思来想去之后,武昭就派人把北门学士所撰的《少阳工范》及《孝子传》送到东宫,要李贤认真阅读,又几次写信给李贤谴责他的放荡行径,希望他能够改邪归正,努力学习治理天下的本领。而李贤不仅不接受武昭的劝诫,反而在东宫里大发脾气,气恼武昭多管闲事。赵道生为了取魅于太子,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把李贤说得晕晕乎乎的。李贤在一时头脑发热之下,竟然生出了谋反之心!李贤见风就是雨,说做就做。他私底下与太子典膳丞高岐,皇叔曹王李明(太宗第十四子,其生母是李元吉妻巢剌王妃杨氏),蒋王李炜(太宗之孙,蒋王李恽之子)等人密谋反叛,又于东宫马厩私藏甲胄数百。

李贤寻思着反正都打算反了,干脆把那个可恶的明崇俨先杀了祭旗。李贤把这个想法和赵道生一说,赵道生就主动提出要帮太子办成此事。

几日后,正谏大夫兼御医明崇俨从大明宫中出来,在随从的护卫下回了府邸。刚进了府门,明崇俨突然觉得有些异样,似乎有个人从院墙上跳下。在他迟疑之时,那人已上前,大喊了一声:“明崇俨先生!”明崇俨一愣,下意识地应了一声:“我在这里。”随后迎接他的是一把利剑……

明崇俨遇刺,李治与武昭二人十分震惊。满朝文武也议论纷纷,关于明崇俨的死因,提出了如下几种说法:

一、为鬼神所杀。有大臣半开玩笑地说:明崇俨呀,不是说他精通异术,最善驱使鬼神为他办事吗?也许把鬼神逼急了,为鬼神所杀吧!当然,这个论断,被李治和武昭二人嗤之以鼻。

二、为流窜的强盗意外所杀。这个论断,支持者最多。

三、被太子李贤遣人所杀。这个论断,是李义府提出来的,他的证据,就是明崇俨之前的相面一事。李义府说着说着,还抖出了李贤亵玩男宠等荒唐事。

李义府在朝堂之上提到’男宠’这两个字,使得李治和武昭二人都尴尬不已。李治当即下诏搜查东宫,并让薛元超、裴炎和高智周等人共同审理此事。

很快,就从东宫马厩搜出了数百副甲胄。大周为了防止京城发生叛乱,对于武器的管制是很严格的。像甲胄这一类属军队正式装备的兵器,运入京城时,都要由卫尉寺长官卫尉卿先’籍其名数’,再交由下辖之武库署保管;遇’大祭祀,大朝会,大驾巡幸’时,再由武器署依所需数量向武库署领用,事毕须送还武库署保管。

甲胄一搜出,满朝哗然。被抓来的赵道生一经审问,就供出了太子指使他找人刺杀明崇俨一事。

人证物证俱在,太子李贤心怀异志,图谋不轨已确凿无疑,欲辩也枉然了。

虽然太子谋逆一事证据确凿,但一想起李贤的亲哥哥李弘,李治心里终究还是不忍心。武昭见阿治犹豫不决,十分气恼,恨声说道:“作为太子而心怀叛逆,天地所不容。应该大义灭亲,怎么可以赦免!”李治看着怒气冲冲的阿昭,长叹一声,下诏将太子李贤废为庶人,幽禁于别所,太子典膳丞高岐交由其父高真行自行管教,曹王李明降封为零陵王,发配黔州……搜查出的甲胄焚烧示众。

高岐虽被赦免,可是他一回家,就被他父亲高真行以佩刀刺其喉,高真行之兄户部侍郎高审行又刺其腹,高真行兄长之子高琁断其首而弃之街中。这件残杀骨肉的事情被人报知李治,李治十分不满,就下诏贬高真行为睦州刺史,高审行为渝州刺史。高真行三人之所以如此做,是因高岐与李贤密谋反叛之事,牵连甚重,兼以高家又带一层长孙无忌表亲的关系,若不如此处置,恐难脱干系。

而在兵士清理李贤物品时,搜出了一部《俳谐集》,是太子洗马刘讷言撰写并赠给太子李贤的,书中都是一些戏谑幽默之语。李治一看到这书,顿时火冒三丈,怒斥道:“用《六经》教育尚且怕不纯净,你竟敢写这种下流东西毒害太子,这就是你的教育法吗!”于是就将刘讷言流放振州。李治越想越气恼,为了来个眼不见为净,就下诏将李贤发配到巴州幽禁起来。

李贤到了巴州后,越想越后悔,自己怎么就听信了小人之言了!于是就做了一首《黄台瓜辞》央人送到京城长安: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

之前因为李贤谋反一事而伤心气恼不已的李治在看到这首诗后,渐渐地又心生怜悯了起来,与武昭言谈间,露出了想将李贤召回来的意思。

这下子,一向善于察言观色的李义府急了:毕竟是他第一个站出来指证李贤的!若是李贤被召回京城……将来一定不会有自己的好下场!于是李义府急忙进宫向武昭进言,说李贤声望高,恐怕将来会被有心之人利用而再次谋反……武昭一听,十分担心李贤会寻机叛乱,便派左金吾大将军丘神绩前往巴州,以检查李贤住宅防备意外之名来监视李贤的一举一动。李义府在丘神绩即将出发之时,暗示丘神绩,说皇后对李贤十分不放心,但又怕陛下伤心……丘神绩心领神会,到了巴州后,逼迫李贤自缢!

李贤死讯传来,武昭惊愕不已:自己不过是派丘神绩去监视李贤,怎么就……李贤怎么就……但事已至此,武昭无奈,向李治请旨,于显福门为李贤举哀,并回复他的王位,贬丘神绩为叠州刺史。

由于武昭和李贤二人向来不合,而李义府一贯得武昭维护,丘神绩又是被武昭派去巴州,世人都认为是武昭下令逼迫李贤自缢,甚至连……连李治心里也是这么想的……

第三十六章:鸩杀

弘儿去了……贤儿去了……小公主早就去了……接下来,是轮到小令月,还是轮到我了?……陛下,陛下!为了一个武昭,你不顾及这么多年的夫妻情分,难道你连自己的亲生儿女都不要了么?!

我……我已经实在没办法了……实在没办法了……陛下……请珍重!……请珍重……

将颈子套进这三尺白绫,今日……我总算是能解脱了……

……

“陛下,皇后娘娘,不好了,徐才人自缢了!”“什么?!”李治手一抖,朱砂笔掉到了桌案上。武昭一听,也慌了,急道:“这是怎么回事?昨日不还好好的么?”

过来传报的侍女赶紧跪下回道:“奴婢回禀陛下,皇后娘娘:徐才人用过午膳后说身子乏了,让奴婢们都退下去……小公主午睡醒后叫着要找母妃,莹儿姐姐就带小公主去找徐才人……”说着说着,她取出一封信来呈给李治。

李治拆开信封,取出里面的纸张一看,那纸张上只写着’陛下珍重’四个字,李治这下子,是真的呆了……

武昭看到那遗书上写的四个字,心里一凉,看来,自己和阿治,怕是要……

果然,李治回过神后,对武昭说道:“阿昭,我有些不舒服,今晚就不和你回去了。”“阿治……”武昭心里也不舒服,但如今这个局面,也许暂时分开下,对双方都好。

李治稍作寻思,对侍立身旁的太监总管说道:“传诏下去:徐才人追封为’贤妃’,以皇后礼入葬先帝昭陵,等朕百年之后,就将贤妃迁葬朕的陵寝。至于小公主……”李治踌躇半响,直直看向面色也是十分无奈的武昭,接着说道:“小公主就过继到皇后名下,交由皇后抚养吧。阿昭,你会好好照顾小公主的吧?”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