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君臣臣——露浓
露浓  发于:2012年06月23日

关灯
护眼

礼,然后一拂袖子转身便走,步伐中并无半分犹豫。

18.暗流涌动

直到董卓的身影终于消失不见,诸葛亮这才勉强收拾了汹涌的思绪。他叹了一口气,用手支住额头,

苦苦思索补救之策。一坛菊花酒而已,他为何如此失态?虽说董卓的不满大约也是积累了好些日子,

但终究是此事给了董卓一个发泄的借口。

一旁荀攸轻声问道,“陛下?陛下心中究竟有何疑虑。”

“先生也和董将军一般,会错了意,”他喃喃应道,“方才见董将军如此,我思及故人,以致心下戚

戚,一时失神,竟让他会错了意。只是董将军竟如此无礼!”

荀攸看着他,虽然不说话,但是他的疑问很明显:十四岁的少年,久居深宫,何来这般刻骨铭心的故

人,能让这一向冷静的天子如此失态?这一次诸葛亮没有回应。荀攸似乎正想开口,却有一人进来报

道,“陛下,执金吾丞传到了,正在殿外候着。”

诸葛亮叹了一口气,凝神道,“请贾卿进来。”

他遣散众人,包括荀攸,又请贾诩坐下了,这才问道,“贾卿昨日求见,可是有事来报?”

“陛下,臣前些日子与董将军商讨借兵一事,董将军已是应了,”贾诩不紧不慢地说道。

“哦?”当真不愧是毒士,竟这般神速!诸葛亮静了半晌,终是问道,“借的是董将军的并州军?多

少人?董将军当真应了?”

“董将军承诺借两千步卒与丁大人,这两千人臣将亲自去提。只是借来的兵士皆是入伍未久的新兵,

董将军的西凉铁骑自不能随便借与他人,”贾诩顿了一顿,却又低声道,“能得吕奉先,董将军甚喜

,只是他道还需一人,方愿借兵。”

“哦?”诸葛亮心下一动,“董将军可是说,希望贾卿任他军中司马或是祭酒?”

便是深藏不露如贾诩,听他这话亦是一愣,几分不安地应道,“正是。”

“贾卿愿否?”

贾诩沉默片刻,说,“但凭陛下意思。”

“听董将军言语,定是希望贾卿入他麾下,方愿借兵?”诸葛亮又是追问道。贾诩并没有言语,却似

乎默认了。诸葛亮沉默许久,暗自思索:以眼下形势,贾诩这般人左右会倒向董卓;既不能为他用,

倒不如干脆大方些罢了。于是他说,“只要贾卿并无不愿,便随董将军去罢了。只是自然不能便这般

无声无息地去了。你可告诉董将军,让他来向朕讨份告职文书。”

他能看出,贾诩虽然神色并无变化,却是暗暗松了口气。贾诩匆匆说了几句致谢的话,便准备离去。

贾诩方才转身,他却突然出声唤道,“贾卿稍候,朕还有一事请教。”待贾诩转过身来,他又问道,

“关于借兵之事,董将军说了些什么?”

贾诩沉默许久,终于应道,“董将军曾问臣为何从太尉府调离,为何升为执金吾丞。臣未曾答复,但

想董将军当是察觉了那是陛下的意思。”顿了一顿,“如果陛下问的是此事。”

“多谢贾卿点明,”诸葛亮轻声说道。

难怪方才只一个动作便让一直冷静老辣的董卓勃然大怒。他几番削减董卓的势力,董卓也不可能不知

,只不过无法反驳他的堂而皇之,才一直关着满腔火气。但今日却是忍不住了,也不顾礼仪,便当着

天子的面将火气全部撒了出来。虽说是他失礼在先,但这董卓也是性情中人,竟忘了利用他的一时失

神。诸葛亮暗暗松了一口气,心下却愈发警觉。

董卓那是一时的火气,今后只怕会更难对付。

果然之后几日董卓似乎收敛了怒火和呵斥天子的气势,又是恢复了一如既往的不卑不亢,温厚谦和。

三日后他便又来觐见——却是来要贾诩的告身文书的。再过两日,到了九月十五,扶风皇甫嵩、长安

盖俊的五百里急报便送到了长安,言辞恳切地要求西进讨伐韩遂。诸葛亮并不吃惊;他也猜到董卓大

约会如此。他将此事送入明光殿中,让几位尚书议论过,便诏令皇甫嵩讨贼,但说明只可调雍营兵马

,不可令长安营或是并州军出动。本来此事也是势在必行,只要莫让董卓插手其中,妄收名利便是了

关于讨伐王国韩遂一事,董卓倒也未曾多言。却是九月底一日,董卓趁着皇帝正在明光殿中与尚书台

众人议事时突然赶到,说是求见圣上,有要事来奏。入了明光殿,几句寒暄之后,董卓便当着尚书台

诸人毫无来由地说道,“陛下,司徒一位空置已久,不知陛下可曾想过重置司徒?”

19.对峙

诸葛亮一愣,心下顿时警觉。他从半合的眼皮下看着董卓,似笑非笑地说道,“三公之位,却是殊荣

啊。朕以为,以董将军的才德功绩,本可任司徒,只是担心董将军久居西凉,不为关东士人所知,任

为司徒难服众人心。董将军尚且不能,这朝中便更没有才德名望皆备,可为司徒之人。”

“陛下,臣未及不惑之年,才疏德浅,自是不能位居三公。但臣有意另举荐他人。”

“哦?”诸葛亮抬起头来,“董将军欲举何人?”

“臣以为,大司农曹巨高乃三朝元老,德高望重之辈,可当司徒之职;更何况曹公本为太尉,遭奸佞

陷害,方才被罢。如今重使曹公为司徒,可谓斧正之举。”

诸葛亮拧着眉头,百思不得其解地看着董卓。董卓到底想干什么?这几日与曹操闲聊,他已确定曹家

和董卓绝无瓜葛,也无接触,曹家父子对董卓似乎也没有什么好感。董卓怎会平白无故地为曹嵩求三

公之位?卢植、周毖等人也都是惊愕莫名地看着董卓。半晌,卢植说道,“仲颖,司徒一职,确实不

当长久空着。只是……只是仲颖当真觉得曹公巨高当任此职?”卢植是个直率人,如今虽是尽量委婉

用词,但仍是听得出来:他全然不以为以曹嵩才德能为司徒。

“三公之位自当是资历深厚,满朝景仰的人方能胜任;除去曹公巨高,谁又堪任?”

卢植静了片刻,不说话。说曹嵩是“满朝景仰”自是过了,但至少曹嵩确实资历深厚,富可敌国,更

是桓帝时便入仕途的三朝元老。若说在朝中再寻得一人出来比他更合适,却也是困难;虽说才德胜于

曹嵩之人不少,但几人能有曹嵩一般的人脉和影响力?

诸葛亮笑了一声,说,“只有一个难处:若是曹公升任司徒,这大司农一职,却要交予何人?”

震惊过后,他很快便想到其中的奥妙:董卓提议曹嵩升任司徒,却是为了将大司农一职给空出来。司

徒虽为三公之首,但如今政务在尚书台,钱粮在司农寺,军权分散各处,三公反倒形同虚设,并无职

权。显然董卓已不能满足于仅仅手握兵权,如今竟要将帝国仓廪也一并收入囊中,还想做得名正言顺

董卓缓缓侧过头来,目不转睛地望着面前的少年天子。他似乎在思索,考虑半晌,便道,“陛下若不

嫌弃,臣可领大司农一职。”

这次倒不用诸葛亮自己反驳,便听卢植说道,“仲颖久居军中,对于钱粮税赋,平准均属等事,怕是

有心无力啊。”

“钱粮诸事我倒也算有些底子,到底在并州管了一年多,账簿也看了不少;不过卢令所说亦是在理,

”董卓笑着附和卢植道,“我行伍出身,本不适合大司农这般职位,只是思来想去,似乎也没有更合

适的人选。九卿一如三公,必得有些声名威望之人方可居之。我心中倒也有一两人选,只是怕他们默

默无名,不为人知,突然升为九卿唯恐叫朝中众人非议。我虽名望不高,好在多多少少有些军功。说

到人选,自然还有荀慈明先生;以他的才德声名本倒是适合,只是荀先生十数载隐居世外,而司农寺

诸事太过琐碎,唯恐荀先生一时难以应对。”

周毖点头道,“董将军此言甚是;荀先生久不为政事,更兼年岁已高,怕是难以应对司农寺。倒不如

任荀先生先为光禄大夫或是太中大夫。至于大司农一职,确实有些棘手……”

“即棘手,或许不当变换人选,”诸葛亮忍耐不住,说道,“曹公巨高可守大司农一职。至于司徒,

可待荀老入洛阳后由荀老担任。”

董卓不说话,而几位尚书确实面面相觑。最后郑泰温声劝他道,“陛下,此事虽未尝不可,但由荀先

生任司徒,却不及曹公。司徒需得调度百官;荀老到底十数载不曾入朝,而曹公则是三朝元老。”

周毖又道,“倒是方才董将军提及心中一两可为大司农人选,不知可否说来一听?”

董卓点头应道,“我心中的大司农人选便是前番在朝会上推举的琅琊诸葛君贡。他如今官职不高,但

确实是理财治政的好手。这般人才,当真世所罕见。”

周毖若有所思地说道,“此人竟得董将军这般称赞,定是人才。只是他不过地方郡守而已,确实不当

提升太快。但将军即已选好了辅佐,如今倒不如请董将军领大司农一职。”说完,他与董卓相视而笑

,边上卢植等人亦是颔首附和。

诸葛亮只觉得心一路往下沉。董卓果然是有备而来,竟然叫整整一个尚书台都顺着他的话头往下说!

而议论到这个地步,他竟已是找不到理由反驳。

“陛下以为如何?”卢植问他道。

“卢令与几位尚书大人可是都觉得此议可行?”他转向坐在自己身旁,一直静静听着的双荀,又问,

“公达,文若两位先生以为如何?”

荀攸终于抬起头来,扫了董卓一眼,又意味深长地看了少年天子一眼,最终却还是说道,“陛下,臣

以为此议妥当。董将军即觉诸葛君贡此人可任大司农,只是一时功名声望皆不足,何不待其入京后任

为司农丞,观其作为,视其才德,然后择机升为大司农。”

不愧是荀攸,终究是为他找到了一个借口,以保大司农一职在董卓手中却是停不久。可是诸葛珪这个

人选?虽说那是他的父亲,但或许也是董卓的盟友。他思索片刻,又是一笑,说,“朕方才考量,觉

得以文若先生的品性才华,亦是适合司农丞一职。董将军,你说由荀先生还有那位诸葛先生做你的司

农丞,可好?待他们做了些时日,便可考虑升其中一人为大司农,董将军也好远离那些繁琐账本。”

荀彧抬眼望向面前的少年天子,并未说什么,显得平静,而荀攸却是神色一滞。董卓似乎对皇帝插人

到他身边,又有意早早收回大司农职位的事实丝毫不以为意,只是欣然答道,“甚好!臣能得荀先生

与君贡相助,不胜荣幸;多谢陛下。”

听董卓这般亲近地称呼父亲的字,诸葛亮顿怒,却又不得微笑应道,“卢令,周尚书,便要烦劳诸位

拟定文书了。”顿了一顿,他又问,“诸位大人,可还有何事当议?”

静了半晌,卢植突然说道,“陛下,还有一事,臣昨日与董将军谈及,皆是觉得此事重大,望陛下能

谨慎考量。”

“哦?何事?”

“立后之事。陛下,唐夫人出自颍川唐氏,乃宦官大族,若立为国母恐失于庄重。虽说陛下年岁尚幼

,但也当考虑此事了。”

诸葛亮先是一愣,随即无可抑制地转头望向董卓,就看见董卓微微眯着眼睛,眸子中溢出一种志得意

满的光芒,仿佛刚刚捕到了一头鹿的野狼。愣过了,他便只觉得怒火“腾”地窜了起来,比方才听见

董卓唤“君贡”更是愠怒。

好你个董卓,还真是一刻也等不得!他在心中冷笑,宽袖遮挡住的小手已是握成了拳。

这盘棋才刚刚步入中局,离分出胜负却还早着呢!

20.战机

诸葛亮坐在案前,眉头微蹙,一手支着下颚,一遍又一遍盘算着面前的地图。看如今洛阳京城中的兵

马,董卓部曲和丁原、二袁所统人数相去无几,勉强可以算作势均力敌。但再看洛阳周围几大军团,

几乎全部掌握在董卓或者是和董卓友善的人手中。朱儁如今有一万两千余兵,马三四千匹;虽说其中

有数千刚刚募得的新兵,但也有吴匡所统的精锐。河南尹兵马驻扎在洛水以南三百里的地方,本应是

君王手中的天子剑,可是看董卓的所作所为,竟显得和朱儁极为熟悉亲密。将来若真有何变故,怕是

不能指望朱儁。再看西面,盖俊的长安营有四千骑并一万步卒,皇甫嵩的雍营更是三万余精锐大军,

而皇甫嵩和董卓更是有深厚的同袍情义。好在这两个军团到底离京城颇远;长安营距离洛阳京城有近

八百里,而雍营更是在千里之外。而河内郡东北端的黎阳营距京城不过四百余里,只比河南尹的兵马

远了那么一百里。黎阳营有骑兵五千,步卒万余,多是并、冀两州人士,而黎阳营的统帅正是董卓的

从子。当然,还有董卓的后方,并州。

他岂能放纵洛阳南北的两支大军皆在亲善董卓的人手中?哪怕董卓的布置天衣无缝,他也要把这铁桶

一般的军阵撕开一个裂口。诸葛亮下意识地用未蘸墨的笔描着地图上的要塞。皇甫嵩、盖俊、朱儁等

人多年征战,颇得军心,要夺军权怕是不易,需得天时人和,但董卓的从子多半没有这般威望。洛东

的冀、兖、幽三州应当还不在董卓掌握之中;幽州还有刘虞和公孙瓒。他展开一方绢,提笔录下几件

需要送至尚书台商议的大小事宜。他需要遣人去犒军,好观察各处军情,试探皇甫嵩、盖俊等人的反

映。他需要尽快将公孙瓒从幽州调出来,以免公孙瓒与刘虞这两个可用之人自相残杀。更重要的是,

他需要在董卓之前选中可信之人执掌冀州和兖州。如今也只有这两州既有大军又靠近洛阳,或许还能

压迫京军。

之后的半个月里,所有的较量正一步一步缓缓铺开:十月初七,遣尚书郑泰、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

琼几人分别往黎阳,长安和河南犒军;十月初九,任降虏校尉公孙瓒为魏郡太守,命其帅本部军马至

冀州赴任;十月十一,朝会,任曹嵩为司徒,董卓为大司农,北军中侯刘表为兖州牧,御史中丞韩馥

为冀州牧;十月二十一,皇甫嵩的军报从安定郡送到。军报上说,皇甫嵩与王国、韩遂叛军会战于安

定郡三水,大胜,斩获五千余,然伤亡亦有两千五百余人;又报王韩二人西逃,一路召集西凉羌人作

乱,皇甫嵩欲聚军追击。

第一遍扫过这封军报,诸葛亮也并未担忧,只是心中暗自记下了,准备让尚书台递封书信西去以示嘉

许。皇甫嵩何人,何须担心治不住王国、韩遂这帮庸碌乱党?倒是不如思量着扫平王国、韩遂等叛逆

之后当遣何人守凉州。往西域去的商道尚需梳理,羌众也需安抚。可是他刚将军报放下,却突然思及

一事,忍不住拿起军报又是细读了一遍。

如今这般战况,岂不是分皇甫嵩兵权的上好时机?虽说三水一战皇甫嵩胜了,但就看这军报中所说的

叛党尚未伏法,召集羌人作乱,也不算是彻底的胜利;只要稍加编排,说些战事堪忧当派人增援的话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