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童话 第五卷————语秋
语秋  发于:2010年09月23日

关灯
护眼

小秋坐上乌鲁木齐至嘉峪关的火车,开始真正一个人在路上。有一首很老的歌,依稀记得有这么几句:“我一个人在路上,我独自思量;我一个人在路上,我等待阳光。”

刚离开B市的时候,赵有德还经常给小秋发短信或者索性把电话打过来,可最近这十几天,赵有德一个电话也没打过来,小秋心想还是老赵调整心理的能力强,自己时不时总还想想他呢。张烈隔三岔五地发个短信,问问小秋走到哪里了,有什么新鲜见闻,再就是嘱咐他注意安全。小秋总是有信必复,但绝不主动联系。无论如何,有人牵挂的感觉很好。

有一次张烈来短信的时候小秋正坐在敦煌鸣沙山半山腰一株枯死的沙柳树下,傻呆呆地望着沙山腹地那一弯柔韧的泉水。小秋回复:“很震撼啊!太不可思议了!这泉水是怎么在那么浩瀚的沙漠包围中坚持下来的?”

张烈很快回复:“必须坚持的时候,奇迹就会发生,就会不可思议地坚持下去。”

小秋回复:“现在相信生命中真的存在奇迹了。”

张烈回复:“可惜没法跟你一起分享生命中的奇迹。“

小秋回复:“现在不是在分享吗?”

在阳关的时候,小秋回复:“西出阳关无故人,幸好我是在往东走。”

张烈回复:“故人在此。”

整个十一月,小秋慢慢地穿行于内蒙境内,从西向东。此时内蒙的温度早已降到零下,张烈不断地叮嘱小秋一定要注意保暖,他每天关注天气预报,害怕小秋遭遇大风雪。他多次劝小秋说:“你从呼和浩特坐火车或者飞机直接去东北吧,别那样一站一站地走了,万一要遇见雪灾把你困住怎么办啊?东北自然风光更好,人口密集度高,交通设施什么都好得多,相对安全些。”

小秋回复:“当地人说现在不会有雪灾,再说我也不是为了看风景才来的。我就是想这样磨练自己。”

现在张烈和小秋几乎每天都互发短信。张烈就象刚刚陷入情网的小男生一样,拇指飞快表情丰富地对着手机狂按。小秋随时把自己的行踪报告给张烈,张烈则在第一时间把在网上搜到的当地一些基本情况和天气情况发给他。但是小秋也经常处于没有手机信号的地方,张烈有时好久等不到回复。最长的一次是小秋去一个叫做冰石林的地方,两天后张烈才跟小秋重新联系上,当时真急坏了。心里的煎熬却不敢跟小秋说,每天只要有时间便把手机上的短信反复地翻看着,在电脑上点开内蒙地图,久久地盯着小秋所在的地名字发呆。

03.被困

张烈有时心想豁出去挑明了,哪怕吓着他从此断了来往,也比这样自己一个人傻乎乎地想着念着恋着要好!分别一个月了,小秋也许会感觉到一点什么吧?小秋看起来不是那种很粗线条的人,甚至是很敏感的人呢,也许已经感觉到什么了吧?那……小秋没有表现出反感,是不是……唉,他那样漂亮的一张脸,应该经常会被女人以及男人倾慕或骚扰,也许小秋根本对自己这种一相情愿嗤之以鼻,也许根本就是一场毫无指望的春梦罢了。不过既然是春梦,好歹也坚持到春天吧,也许坚持下去,就会有奇迹出现了。张烈一向韧性十足。

遇见小秋,是一场奇遇,只是,这奇遇能否变成奇迹呢?张烈深深叹口气,小秋那么好的条件,有钱、漂亮、年轻,能看上自己吗?自己这情况,哄个普通的大学生还行,自己是不是有点太自不量力,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张烈经常这样内心挣扎,心里两个小人在吵架。一个说,算了吧,还是实际些。一个说,加油,不试试怎么能轻易放弃。对!不能轻言放弃,再说我怎么也不能算癞蛤蟆,怎么也算青蛙王子吧。

小秋偶尔也会问问他酒吧装修的进展。张烈说:“我要在圣诞节前开张,你来凑个热闹吧,给我庆祝一下。”

小秋回复:“以后再找机会去吧。内蒙这么远,来一趟不容易。我好容易才适应了这边的冷,怕一到别的地方再来就受不了了。”

张烈继续邀请:“圣诞节那会儿你应该在东三省溜达了,从那边坐飞机过来很方便的,来一起过节吧,我也是孤零零一个人。”

小秋还是回复:“到时看情况吧。”

于是张烈在后面日子每次发短信都会加上一句:“圣诞节来一起过节吧。”小秋终于拗不过答应了,但是下定决心,到时依然是装傻应付张烈的热情。这个人啊,真是人如其名,真是热烈,热烈得让人无法拒绝!

有一天小秋回复张烈短信时说:“病了,55555。”

张烈立刻就紧张了,直接拨了电话过去。“怎么病了?去医院没有?什么情况?”

小秋安慰到:“大概吃了不干净的东西,上吐下泻。在医院打吊针呢,打算住几天,等彻底恢复好再上路。你放心,我懂得怎么照顾自己。”

张烈还是不放心,“你在一个什么医院?行不行啊?”恨不得立刻生出翅膀飞到小秋身边。

小秋说:“我硬赶到锡林浩特,好歹是个市呢,放心吧。”

张烈赶紧在网上搜锡林浩特,发现是一个有十几万人口的县级市,稍微放心了一些。又想起小秋说的“硬赶到”,心立刻疼了起来。

小秋放下电话,一阵暖洋洋的感觉袭过全身。人在生病的时候通常会很脆弱,尤其是一个人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打着吊瓶的时候,想喝一口热水都难。不过隔壁床大叔的老婆很好心,帮他打水买饭,在吊瓶快吊完的时候帮他叫护士。护士也挺热情,因为难得见到这么漂亮的汉族小伙子。

这里的人说汉话说的挺生硬,但足够彼此交流。身形几乎有两个小秋那么胖的蒙古大婶好奇地问:“小伙子,你这么大冷天来我们这里做什么呢?这个季节没什么玩的。”

小秋解释说他是学生,想写一篇关于草原文化的论文,来收集资料,他想了解寒冷的冬天草原人民是怎么生活的。那胖大婶听明白了,点点头说:“以前也有老师来我们这里,我们科尔沁草原沙化得厉害,他来搞研究,他还在我家住过呢,跟你大叔一起喝酒,说起草原沙化说到哭。”

小秋记得自己也看过类似的文章,便问到:“冬天的生活辛苦吗?是不是每年都有牛羊被冻死饿死呢?”

大叔说:“我们一辈子生活在这里,都习惯了。不过,这些年气候不如以前好,草也不如以前好。要不是沙尘暴吹到北京,也没人管这些!老说是我们养的牛羊太多,草不够吃,根本不是那么回事!那位老师写了很厚的书专门研究这个,你也是来研究这个吗?”

小秋摇摇头,“我只是想了解草原文化、游牧文化,谈不上研究。”

大叔说:“小伙子,现在不行了,明年春天你来,跟大叔放一阵子羊,让你好好了解了解。”

小秋连忙说:“好啊好啊,可是怎么找你们啊?”

大叔说:“我把手机留给你。”

小秋惊讶地说:“您有手机?”

大叔说:“当然,我们牧民都住的那么远,没手机怎么联系啊。”

小秋心中狂汗,都什么年代了,牧民当然有手机了。

小秋又问:“大叔大婶,你们冬天平常都做什么?”

大婶说:“在家看电视。”

小秋再汗。

冬季的东北大地当然并非都是一片萧瑟,尤其是进入山林深处的林场,晴朗清晨的林海雪原最为壮美。远处白雪皑皑的大山矗立在湛蓝的天空之下,近处的屋子上顶着厚厚的雪层,屋外的木栅栏在阳光下拖着斜斜的长影,孩子们在堆雪人打雪仗滑雪橇。一个人走在松软的雪地上,一切是那样的温馨、恬静,心中一片平和,呼吸着清冽的空气,全身舒畅。这里的夕阳也别有一番风情,将整个白茫茫的山川镀成灿烂辉煌的金黄。晚上,雪光映着月光,泛着淡蓝的光芒,四周万籁俱寂,只有脚下咯吱咯吱踩雪的声音,月亮是那般皎洁,暖黄色的灯光从许多屋子投射出来。

小秋所待的这个林场四周环山,移动电话信号进不来,也没有互联网,主要靠林场的一部电话跟外面联系。刚来的时候小秋打电话告诉张烈说在老乡家住几天,等离开后再跟他联系。不料小秋来到这里没几天,开始下大暴雪。

有天早上,小秋起床推门却推不开,听见院子里老乡喊他:“小秋,门被雪堵住了,从窗户跳出来。”小秋打开窗户不禁惊呆了!鹅毛般的雪片依然在飘,柴堆、栅栏都彻底被雪掩埋,所有的房子突然都矮了一半,好像到了矮人国。小秋穿戴好皮帽子皮手套皮围脖,从窗户跳出去,立刻陷进半腰高的雪中。老乡所住屋子门口的雪已经清理好,拿了两把铁锨过来铲小秋住的屋子门口的雪,小秋接过铁锨和老乡一起铲,直到把屋门露出来。

老乡问小秋累不累,小秋摇摇头,老乡便拉着他去帮其他人家清理门口的雪。林场所有的人都在铲雪,很快铲出几条便道。老乡叮嘱小秋说:“这雪看来还会继续下,你走路的时候一定沿着清出的来路或者别人的脚印走,否则有可能把你埋到哪个雪坑里。你对这里环境不熟,最好别乱跑,就在炕上呆着。”

大雪果然又下了几天,将林场到外面的路彻底阻断,并且压断了电话线,整个林场和外面断了联系。老乡安慰他说,“这种情况每年都有,过几天就会有人来清路,修电话了。”

十几天过去了,路还是断的,电话也仍然不能接通。林场完全和外界失去了联系,大家并不知道这场暴雪来得特别猛烈,黑龙江、内蒙大部分山区很多地方都断路断电断通讯,有些地方的房子被压塌,甚至还有人员伤亡。小秋待的这个林场在山林深部,一时还救助不到。不过老乡们并不担心,他们有充足的储备,据他们自己讲,吃喝之类的三五个月不愁。

老乡甚至乐呵呵地说:“小秋啊,看来你要在我们这里过年了。”

不是吧,小秋吃了一惊,离过年还有一个多月呢。

被隔绝到第三周的时候,林场的人终于也沉不住气,他们商量着想法跟外面联系,毕竟快过年了,还想去外面置办年货呢,总不能让娃娃们没有新衣服穿,新玩具玩吧。

小秋仰望着四周巍峨的大山问:“大叔,如果爬到山顶,会不会有一点手机信号?”

老乡眯着眼想了一会说:“好像有,不过,这么大的雪,爬山很危险,很容易被雪埋。”

小秋问:“咱们林场的人对这里的山还不熟悉吗?有没有特别厉害的当个向导,我想试试能不能到山顶上给朋友发个信息。”

林场里因为没手机信号,而大家一年中也很少离开山里,所以这里人没几个有手机,小秋的手机这段时间一直只是当手表和小游戏机用。大伙反复筛选出了两位对道路特别熟悉体质特别好的壮汉带着两部手机爬到山顶看看能否跟外面联系上。小秋将短信写好设置好发给赵有德,他记得赵有德在哈尔滨的那个同学好像就是林业局还是什么类似单位的,他叮嘱那人一定要确认短信发送成功再下来。然后又写了一条给张烈的短信,告诉他自己被大雪堵在山里,但一切都好,让他别担心。

两个人大清早就出发,天黑了才返回来。他们爬到山顶,想跟镇上通电话,但断断续续非常微弱的信号根本没法说话,不过小秋的短信倒是成功发出去一条,给赵有德的发出去了,给张烈的发送失败。

04.营救

张烈已经二十天没有小秋的消息,心急如焚。离圣诞节没有几天了,小秋答应了来一起过圣诞节的,他是不是出事了!从失去小秋联系的第十天起,张烈开始在网上寻求帮助。他在各大门户网站、当地热门网站到处发贴,请求帮助找寻小秋的消息。他只知道小秋去了林海市的某个林场,当时小秋没有仔细说,他也没问。他用同一个网名思秋925发帖,每天不停地发,还把小秋的照片发上去,引起了更多关注。每天都有很多人跟帖表示祝福和祈祷,同时也告诉他一些有用的信息。那些信息有的令他安心,有的令他揪心。张烈恨不得立刻赶到林海市,但是他知道自己就算去了也是无济于事,而酒吧正在准备重新开业,事务繁忙,他已经倾尽资产投在酒吧还借了朋友不少钱,不能不顾不管。

有一天一位自称是林海林业局工作人员的网友跟帖说,因为不知道小秋具体方位,一时无法救助。同时安慰张烈说,因为那场大暴雪是半夜开始下起来的,小秋当时应该不会在野外,现在可能只是困在某地,让他不要太担心。

赵有德收到短信后立刻拨打小秋的电话始终无法接通,便以最快速度赶到哈尔滨找了自己的老同学沈炎。沈炎跟他一起驱车赶到林海市,一方面沈炎和林海市林业局局长以前一起开过几次会认识,另一方面赵有德表示支付所有搜救费用,小秋在短信里准确告知了自己所在林场的名称和位置,林海市林业局很快便调来直升飞机直飞小秋所在的林场。赵有德坚持要随直升飞机去林场,沈炎劝不住只得随他。

直升机轰隆隆的声音引起林场众人的瞩目,大家都抬头看着那只铁鸟越来越近,兴奋不已。老乡把小秋从屋子里喊出来:“小秋,快来看,来了一架直升飞机,我们这里还从来没有来过呢。”

大伙远远地聚成一堆,看着直升飞机将地上的积雪搅起来,好似又下起大暴雪。几个人从直升机上下来向大伙这边奔跑,跑在最前面的那个……小秋睁大眼睛,没错,是他,是老赵!

“老赵!”小秋大喊一声,向赵有德跑去。赵有德听见小秋的喊声,咧开嘴大笑。地上的积雪埋到大腿,他们跑得很艰难。跌跌撞撞地跑到一起,相互搀扶着看了一眼,俩人便紧紧拥抱在一起。小秋的眼泪哗啦啦流下来。

“别哭了,没事了。”赵有德安慰着小秋。

小秋抽泣着说:“我没事,我好着呢,我……想你!”

林业局的工作人员向大伙介绍了大致情况,表示正在努力疏通道路,通讯也马上就能恢复,让大伙放心。小秋取了背包,跟老乡一一惜别,坐上直升飞机离开。在直升飞机上,小秋兴奋地说:“老赵,我第一次坐直升飞机呢。”

赵有德哈哈大笑说:“我也是第一次。”

林业局的工作人员说:“我也是第一次,这个直升飞机才配的,全省也没几架,沾你们光了。对了,韩语秋,待会有记者要采访你,你做一下准备。”

“采访我?”小秋很吃惊。

“这次动用直升飞机搜救,在我们市也算是大新闻了。而且,那个思秋925的网友天天发帖子找你,现在你是网络名人呢。他给省市领导、林业局、公安局、电视台都发了求救信,上面有指示要尽力找寻你,让你能回家过新年。”

“思秋925?”赵有德疑惑地看着小秋,小秋突然脸红了。925!9月25日是他跟张烈第一次在机场见面的日子,肯定是那小子!思秋,这么肉麻,真受不了!赵有德看着小秋脸红的样子,若有所思地笑起来。

电视台的记者已经扛着摄像机在机场等候。小秋刚下了直升飞机,涌上来一群人跟他握手,于是他便茫然地笑着跟所有人握手,跟那些人一起看着摄像机和照相机镜头,然后对着摄像机把在飞机上林业局工作人员交待的话说了一遍,最后又加了一句:“我还要感谢思秋925,谢谢他。”

沈炎已经帮赵有德安排好答谢宴,感谢方方面面的关系。小秋看见一个记者拿着笔记本电脑无线上网,便恳请他让自己用一下。小秋搜索思秋925,果然搜索出不少链接,随便点了一个进去,将张烈的帖子和网友的跟帖一一看完,回复到:“我已到林海,圣诞节见。谢谢所有人。秋。”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