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意乔看了他一会儿,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吃自己吃过的东西,但是他看起来非常理所当然,林意乔想,严律可能是不想浪费食物。
他拿起严律帮他烤的面包咬下去,口感果然要好很多,但还是比不上平时在家里吃的。
两人快吃完的时候,林纨和祝驰舟来了。
四个人坐一张桌,严律和林意乔便等着他们吃完了一起走。
出了餐厅,祝驰舟搂着林纨的肩膀问严律:“要不要去海边走走?”
严律看向林意乔,“你想去哪里玩?”
林意乔脚下顿了顿,抬头望着严律:“今天要回公司加班吗?”
严律温和地说:“不去,今天陪你。”
林意乔蹙眉:“那工作怎么办?”
“没关系,明天再做。”
“那,去海边吧。”
“好,”严律这才回答祝驰舟的话,“走吧,去海边走走。”
酒店下面有一小片被礁石环抱的沙滩。
浪花翻卷着涌上来又悄然退去,留下湿漉漉的痕迹。
林意乔脱了运动鞋踩在沙滩上,严律怕他被暗处的礁石割到脚,要回房间去帮他拿拖鞋。林纨也想玩水,祝驰舟便也要去帮林纨拿,两个人就一起回房间,把林意乔交给林纨看着。
沿着栈道往回走的路上,祝驰舟脸上带着八卦的笑,意有所指地问他:“你今天怎么精神不好?昨晚累着了?”
严律皱着眉,没搭理这个调侃。
祝驰舟以为他还在为公司技术分歧的事情烦恼,抬手搭在他肩膀上,“还在想王浩的事儿呢?别担心,随便你打算怎么做,我和林纨都站你这边儿。”
走了一段,海风带着湿气把他们的头发吹乱,祝驰舟忽然听见严律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他觉得我说话不算数。”
“什么?”祝驰舟没听清。
严律停下脚步,手肘撑着栈道的栏杆,看向远方平静的海面。
“七年前,我离开他去美国念书,他觉得我违背了诺言,到现在都不肯原谅我。”
祝驰舟听明白了,这是在说林意乔,他有些不解:“什么诺言?你要去美国念书这件事不是早就决定了吗?”
严律没说话。
祝驰舟愣了下,“难不成他当时不知道你的计划?”
“知道,”严律叹了口气,“每一次我提到留学的事,他都反应很大,会跟我吵。”
“能理解,”祝驰舟说,“当时他那么依赖你,换我我也不想让你走。但是出去留学也不影响啊,就几年的事儿,你没跟他好好谈过吗?”
“谈了,没谈清楚,”严律说,“他十七岁生日那天,我答应他会一辈子陪在他身边,他就没再跟我吵过了。”
祝驰舟斜眼看过去:“……你哄他呢?”
“不是哄他,我当时确实是认为我们会一辈子在一起,”严律顿了下,“只是暂时分隔两地,几年。”
祝驰舟点点头:“跟一辈子比起来,几年确实也不是很长的时间。他不接受吗?”
“后来他忙着复习,我忙着申请学校……我们也就没再谈这件事。”严律说到这里沉默了许久,终于还是坦白道,“其实……是我刻意避免谈的,我不想跟他吵,也不想影响他复习,想等高考结束以后再说。”
祝驰舟想起一件乐事:“我记得你那年还去参加高考了,全校第一全市第二,现在大头照还贴学校光荣墙上呢,结果你丫根本不用高考。”
“嗯,陪他去考的。”
祝驰舟转头看他:“那高考之后你跟他说了吗?”
严律垂下眼,避开了祝驰舟的目光,“高考之后,我又想等他过完十八岁生日再说。”
祝驰舟脸上露出些不忍:“所以你是在他生日那天说的?”
这一次严律沉默得更久,“没有,因为一些……失误,我来不及陪他过生日了。走之前我去他家找他,跟他告别。他突然情绪崩溃了,歇斯底里、大喊大叫,说着我听不懂的话。我当时吓傻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妈妈把我赶出去了。”
祝驰舟也沉默了:“……你早点说他可能还不会这么崩溃。”
海风把严律的眼眶吹得有点红,“我当时……不知道他有神经多样性特质,只觉得他性格很敏感,又有些古怪,不知道怎么跟他谈,下意识一直逃避。如果是现在,我绝对不会做这么傻逼的事。”
祝驰舟环住他的肩膀,“虽然你这事儿确实做得傻逼,但是十几岁的你和现在的你能一样吗?你不能用现在的标准去审判一个小屁孩儿啊!十七岁那场雨已经下完了,你要做的是,从今以后别把他一个人扔在雨里,去纠结当时那场雨该不该下没有意义。”
严律双手用力撑在栏杆上,半天没说出话来。
“是吧,”祝驰舟使劲儿晃了晃他,“别想了,从现在开始一辈子陪在他身边吧。”
严律完全陷在负面情绪里无法自拔,“我当时是不是做错了?我不应该走,应该留在他身边的。”
“这不是你的错,”祝驰舟在他背上重重地拍了几下,“你不去麻省理工也不会有CereNet。林意乔现在在CereNet干得好好的,你也能把他放在眼皮子底下护着,他那个性格去给别人打工肯定会被欺负。退一万步讲,就算你知道,你能放弃麻省理工不读,留在国内陪他读华东理工吗?”
严律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祝驰舟圈着他的肩膀把他从栏杆上拉开,“走吧。”
与此同时,沙滩上。
林意乔脚踩在海水里,细沙盖过了他的脚背,他看了一眼远去的两个背影,对身边的林纨说:“我和严律昨天晚上接吻了。”
他的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说“今天的气温是二十七度”。
林纨愣了一下,然后想起露营那个早上他们的谈话,笑着问:“那你们在一起了?”
“没有,”林意乔说,“我还在学习怎么追他。”
林纨听不明白了,“什么意思?”
林意乔非常认真地解释,“在一段关系里,主动追求的一方,会处于风险更低的位置,不容易产生过度依赖。所以,我必须成为主动方。”
“不是啊,”林纨说,“这是什么歪理?他告诉你的吗?”
林意乔看林纨一眼,高深地没有点破:“是我观察出来的。”
“可是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没有谁风险更低的说法。”
林意乔没有直接反驳,而是平静地提出了一个问题:“你和祝驰舟,是祝驰舟更主动,对吧?”
林纨被问得一噎,但还是诚实地点了点头:“……算是吧。”
“我观察过你们的互动。”林意乔继续陈述道,“大部分时间,都是他主动抱你、牵你、和你进行物理接触。你很少主动,但你从不拒绝,而且在他抱你的时候,你身体的姿态非常依赖,好像很离不开他。”
林纨:“……”
那是因为我有皮肤饥渴症……
林纨有点没法解释:“意乔,你不能这样看这个问题。”
林意乔听不进去,林意乔只相信自己的观察和推理,“所以,主动方是祝驰舟,而生理依赖更强、更需要对方来获得安全感的,是你。”
这个林纨确实没法反驳。
于是林意乔对自己的模型更加深信不疑:“成为被动方,会处于依赖度更高的位置,风险也因此更高。所以我成为主动追求方,是规避风险的最好办法。”
林纨哭笑不得:“那你是怎么主动追求的?”
“我昨天主动牵他的手了,”林意乔有些自豪地给林纨展示他的战果,“接吻也是我主动的,而且我发现严律对我也有很强烈的生理反应。”
“我的天,”林纨忍不住说:“严律命真好啊。”
“这个发现很重要,我要把握机会。下一步我们可能会有更深入的接触,但是我对这件事一无所知。”
他顿了一下,严肃地看着林纨:“为了掌握主动权,我需要你提供技术支持。”
林纨:“……什么技术支持?”
“你有没有,交配的视频资料,可以发给我学习?”
林纨表情凝固了,第一次有人这么一本正经地……要求他分享黄片……
第44章 面包机和三明治
林意乔周一和严律去上班的时候,严律跟他一起坐在后排,开车的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
这个中年男人不是公司的司机,林意乔没有见过这个人。
林意乔不喜欢和陌生人呆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林意乔也不喜欢严律车上有陌生人的气味。他僵硬地挺着背,双手抓着安全带一直没有松开。
“这是陈朝勇师傅,”严律温和的声音在旁边响起,“以后他会负责接送我们。”
林意乔转头看向严律。
严律也在看他,继续说:“我们上班还是一起,但是我最近会经常加班,如果我下班太晚,你就要在公司等我,这会打乱你自己的计划。”
林意乔微微睁大眼睛,好像在理解眼下这个始料未及的新状况。
“有陈师傅在,你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表离开公司,或者去做你自己的事,不需要根据我的时间调整计划。”
林意乔的目光从严律的脸上移开,看向前方的驾驶座。
严律的方案在逻辑上是成立的,可以优化他的时间管理,减少非必要的等待。
但他原来的计划就是等严律下班和严律一起回家,严律加班的时候他也会在实验室加班,他已经养成习惯。
“我的计划就是等你。”林意乔声音平直地说。
车内的空气好像停滞了一下。
严律温和地看着他:“接下来的两个月,技术攻关会是常态,加班时间会没有规律地延长,你等不了。”
这是一个可以预见的事实。
林意乔没说话,把脸转向窗外。
严律伸手过去,手掌摊开在林意乔面前,林意乔看了看他空空的手掌心,不懂他是什么意思。
“要牵我的手吗?”严律说:“除了刚才那一点,还有这个好处。”
林意乔就松开安全带,抓住了那只手。
等了两个红绿灯,林意乔把自己的手指嵌进严律的指间,扣紧了,他应了一声:“好,但是要过几天。”
严律回握住他,“嗯?”
“我要观察他的驾驶习惯、路线选择、会不会主动说话。”林意乔盯着司机的后脑勺说,“还有他对车内环境的影响。我需要观察几天来判断他是不是合格。”
陈朝勇偏了偏头,好像想说话,但最后又忍住了。目视前方,假装没有听见后面的人在讨论他。
“好。”严律拇指抚摸林意乔的手背,“那就观察三天。这三天,我都会在车上。如果你接受他,从周四开始,我们就运行新方案。”
这个过程有明确的起止时间和验收标准,条理分明让林意乔感到舒适。
他“嗯”了一声,同意了这份口头协议。
到周三晚上十点,严律和林意乔回到家在玄关换鞋。
严律弯腰从鞋柜里替林意乔拿出拖鞋,问他:“陈师傅合格了吗?”
林意乔换好鞋,站直了身子,说:“合格。”
“好,”严律也换好鞋,接过林意乔的背包往里走,“从明天开始,如果我加班,就让他先送你回来。”
林意乔“嗯”了声,又听到严律继续说:“我们再请一个钟点工来家里给你做饭怎么样?”
林意乔停下脚步,看着把他的背包放在沙发上的严律,立刻毫不犹豫地拒绝:“不要。”
“我加班晚了,你会饿。”严律的语气很有耐心,“钟点工可以在固定的时间做好饭,你不用等我。”
“我可以自己做一些简单的,我不希望这里进来其他人,我更讨厌有陌生人用这里的厨房。”林意乔皱眉看着严律,“你为什么接二连三地改变这些固定模块?你不想继续维持这个系统了吗?”
“不是,”严律犹豫了一会儿,好像在思考要怎么开口,最后还是决定告诉林意乔:“下个月,我要去MIT的联合实验室验证新模型,会在波士顿呆一个月左右。”
林意乔沉默几秒钟,“你什么时候决定的?为什么一开始不告诉我?”
他语气很平静,不是质问,只是在确认信息。
“这段时间我和李教授还有王浩一直在讨论这件事,就这两天才决定的。我想把你安顿好了再告诉你。”
林意乔问:“你去一个月吗?是不是一月到了就准时回来?”
严律回答:“不超过一个半月。”
林意乔点点头,觉得事情已经很清晰,“我知道了,你走吧,如果这里不方便的话我就回自己家住。”
说完他就拿着自己的背包回到了房间,接着有条不紊地抱着睡衣从房间里出来,走进卫生间,关上了门。
好像严律即将离开这件事没有对林意乔造成丝毫影响,他还是按照自己的时刻表精准地运行着,到了时间就洗澡睡觉。
严律僵在原地。
他预想过林意乔可能会有的各种反应——崩溃、哭泣、闹脾气。他为每一种可能都准备了应对方案。
唯独没有这一种。
严律喂了水母,从冰箱里拿了新的丰年虾卵放进孵化器里。
如果说林意乔是小水母,那他已经不是被养在缸里的水母了,他是海里的水母,有一套稳定的生存系统,不需要严律也能正常运转。
严律想起岛上那个早餐的全麦面包,也许自己对林意乔来说就像面包机,可以提供更好的口感,但是没有被面包机烤过的全麦面包也可以吃。
隔天去上班的时候,林意乔还是一路上都牵着严律的手。
到了公司,他发现研发部的气氛有些异样。
同事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小声议论着什么。林意乔从他们断断续续的对话里,捕捉到了几个关键词:“CEO”、“CTO”、“吵架”、“十三层整层楼都听到了”。
林意乔这才知道,严律说的跟王浩“讨论这件事”是指激烈的争吵。
通过听来的只言片语,林意乔拼凑出了事情的原委。
在岛上时,严律和林纨说的“协同振荡”模型,是指李维恩教授提出的“神经-机械实时协同振荡”理论。严律从本科开始就跟着李维恩研究这个模型,一直到研究生毕业。李维恩和严律的目标是把这个模型落地商业化,所以才成立了CereNet。
公司成立之初,这个理论还不够成熟,为了快速拿到投资并验证商业模式,李维恩和严律决定暂时不使用“协同振荡”模型,而采用王浩主导的,业界更成熟的“线性响应”模型。这个选择让公司成功推出了原型机,并凭借出色的工程表现,在18个月内拿到了五千万美元A轮融资。
可是目前,他们的力反馈精准度卡在97.6%无法再有突破,严律认为现有技术已到极限,决定重启他们最初的构想,彻底放弃“线性响应”模型。
而这个决定全盘否定了王浩的心血,所以王浩找严律大吵了一架。
林意乔从来没有见过严律和别人吵架,有点好奇严律跟别人吵架是什么样子的。是像徐子惠那样冷静从容,还是像林奕妙那样歇斯底里。
应该是前者,林意乔想,严律永远都游刃有余,没有什么事情能真正困扰他,他总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研发部里也有两种声音,一种是支持王浩的,一种是支持严律的。
中午吃饭的时候,同事们还在讨论这件事。
宋鑫说:“如果真的要改成协同振荡模型,我们所有的工作都要推翻重来。”
“但是我们在瓶颈上已经卡了两个月了,再优化也是屎上雕花,”温维说,“我们本来最大的优势就是技术,现在对家的精准度都提高到98.8%了,我们可就危险了。”
“可是,”宋鑫看了看周围,压低声音,“王总的路线是我们公司走到今天的基础,不可能完全把他的技术抛弃了吧?是个人也难以接受啊!”
温维夹菜:“但是也不可能永远不进步啊。”
宋鑫凑近林意乔,“林意乔,你跟严总关系好,肯定知道内部消息吧?快给我们说说,他们俩真的闹崩了?”
林意乔正在咬一块三文鱼,闻言没什么反应,咀嚼完嘴里的食物才慢慢说:“线性模型的上限已经在这里了,虽然协同振荡模型风险比较高,但这是目前唯一可以突破99%精度阈值的路径,我认为严律是对的。”
饭桌上安静了一瞬。
宋鑫和温维面面相觑,他们想听的是八卦,是CEO和CTO谁会吵赢,并不想听一份无聊的技术分析。
“额……”宋鑫干巴巴地说,“有道理。”
半夜十二点,严律身心俱疲地回到家。
四周漆黑,只有客厅里的水母缸散发着幽蓝的光。
林意乔的房门关着,门缝下也没有光线透出来,应该是已经睡了。
他放轻脚步,按了最低亮度的客厅灯。
肚子有点饿,想去冰箱里拿一瓶牛奶,路过餐桌的时候顿住了。
餐桌上放着一份用保鲜膜封好的三明治,旁边贴着一张便利贴。
便利贴上是工整得打印出来一样的黑色笔迹:
【原料:全麦吐司,芝士、煎蛋、生菜、番茄。可直接食用。】
“昨晚的三明治很好吃,谢谢。”早餐的时候,严律随口说了一句。
林意乔正在喝牛奶,闻言放下杯子,舔了舔嘴唇说:“嗯。”
“这几天晚上有空的话,教你做点别的,”严律顿了顿,没有说出想要教林意乔照顾自己的真实目的,而是说:“这是恋爱教学的作业。”
林意乔正准备张嘴咬烤面包片,闻言停下来,思考了一下说:“有句老话叫要抓住一个男人的心要先抓住男人的胃,这个教学很有必要。”
严律端起咖啡杯挡住自己上扬的嘴角,喝一口,慢条斯理地说:“哦,原来昨晚的三明治,还承担了要抓住我的心这么重要的功能。”
林意乔的眉毛微微动了一下,看着严律,眼神里有几分期待:“抓住了吗?”
他一副天真的、傻乎乎的样子问出这个问题,全然不知道自己昨晚被人偷吻过。
严律放下杯子,看向林意乔,盯着对方昨晚被他亲过的嘴唇说:“我现在的心率比平时快20%,你自己判断。”
林意乔睁大眼睛露出怀疑的表情,看了看严律的胸口,又看了看严律的手腕,声线平直地说:“你没有戴智能手表,也没有其他任何测量心率的仪器,你怎么知道你的心率比平时快20%?”
严律耸了耸肩,“我自己感觉的。”
林意乔站起来,绕过餐桌走到严律身边坐下。
“我要核实一下数据的准确性。”林意乔说完把自己的智能手表取下来,要戴在严律手上。
严律伸出手腕配合。
林意乔将智能手表仔细扣在严律骨节分明的手腕上,表带扣得很紧,背面的传感器严丝合缝地贴住皮肤。
房子里很安静。林意乔垂着眼,细密的睫毛小扇子一样垂下来。
他神情专注地盯着小小的表盘,熟练地点开“心率”应用,选择“单次测量”。
“不要动,也不要说话。”林意乔命令他。
“好。”严律轻声回答。
客厅里再次陷入安静。
十几秒后,手表轻微震动了一下,屏幕上跳出一个清晰的数字:92 bpm。
林意乔盯着那个数字,心算了几秒,然后抬起眼看向严律,宣读他的实验报告:“现在是静坐状态,你的年龄和体质,静息心率应该在60到70之间。每分钟92次属于明显偏快。”
他一边说一边解开表带,打算把手表从严律手上取下来,严律却握住他的手阻止了他的动作。
“等一下,”严律的声音在他耳边压得很低,“实验还没有结束,你想不想看它跳得更快?”
林意乔不解地望着严律:“什么?”
严律凑近林意乔的嘴唇,“你亲我一下试试,看它会为你跳到什么程度。”
这个提议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林意乔无法拒绝。
他主动仰起头,嘴唇碰到严律柔软的嘴唇,舌尖尝到严律口腔中黑咖啡的味道。
这本来是一个研究性的吻,林意乔浅尝辄止,舌头碰到严律的舌头就要退开,可是严律忽然抬手托住他的后脑,另一只手自然地握住了他的腰,将他拉向自己。
咖啡的苦味被另一种更复杂的气息覆盖,林意乔大脑一片空白,所有的感官都被这个吻占据,不用智能手表他都能感觉到严律胸腔里传来的剧烈心跳。
他们吻了很久,吻到咖啡和牛奶的味道都淡了才退开。两个人额头抵着额头,温热而潮湿的呼吸相互交错。
“林意乔……”严律的声音哑得不像话,“看看数据。”
林意乔这才如梦初醒,眨了眨有些湿润的眼睛,低头看向那块智能手表,有些懊恼地“啊”了一声,“忘记测了。”
他脸上的表情一下子沮丧起来,严律大笑着抱住他,下巴抵着他的发顶,笑得整个身体都在颤抖。
“你笑什么?”林意乔闷在他怀里,非常不满地提出抗议,“数据没有采集到,实验失败了,一点也不好笑。”
严律搂紧他的身体,把自己的胸口贴紧他的,“你自己感觉一下,它都要为你跳出来了。”
因为这个“失败的实验”,林意乔一整个上午都飘飘忽忽的,好像脑袋里装着又软又黏的棉花糖。
第三次从工作中走神之后,他在内部通讯软件上给严律发消息。
机械工程组林意乔:[以后不要在早上出门前接吻了,它严重降低了我的认知处理效率。]
严律很快回:[不会吧?怎么会这样呢?]
机械工程组林意乔:[我也不知道,但我现在满脑子都是你。]
又过了半个小时,林意乔才收到回复。
严律:[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关乎到公司核心项目的研发进度,必须立刻解决。]
机械工程组林意乔:[是的。]
严律:[我有一个方案。]
机械工程组林意乔:[是什么?]
严律:[十分钟后来我办公室,我帮你清理一下缓存。]
林意乔盯着手机屏幕陷入思考。
经过一番推理,林意乔回复:[你的方案不符合逻辑。]
机械工程组林意乔:[造成我认知效率降低的根本原因就是你,进入你的办公室不会起到清理缓存的作用,只会增强你对我的干扰。]
机械工程组林意乔:[我拒绝这个提议。]
第二天的午休期间,林意乔听到了更多关于严律和王浩的讨论,也察觉到其他人向他投来的如有实质的目光,林意乔花了比平时更少的时间吃完午饭。
温维也在茶歇区听到很多八卦,回到工位之后跟林意乔交换情报似的,小声说:“我听说蔡组长是王总的人,如果蔡组长跟王总一起反对严总,那新模型的机械工程部分怎么办啊?”
林意乔正在电脑上工作,握着鼠标停顿了几秒钟,没有说话。
手机震动,微信上进来新消息。
严律:[18101889767物业李斯琪]
严律:[这是管家的电话号码,我跟她说,如果咱们楼里有人钻墙或者别的情况,让她提前打电话通知你。]
严律:[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注意别漏了她的电话,我下午不在公司,晚上有个应酬,九点左右回家。]
这还是严律第一次详细报告自己的行踪,林意乔认真看完,把物业的电话号码保存起来,然后给严律回:[好。]
下午下班,陈师傅安静地把林意乔送回家,林意乔安静地吃完一份加了新鲜水果的麦片,安静地喂了水母,然后在自己的书桌前坐下,打开电脑,新建了一个文档:【协同振荡模型在现有硬件基础上进行模拟测试的实施方案(第一版)】
打下这个标题,手指就顿住了。
目前他对协同振荡模型的理解,还仅限于严律在闲聊和会议上透露的只言片语。
他需要更多的数据和理论文献,于是他给严律发消息:[我需要‘神经-机械实时协同振荡’模型的全部理论基础论文,和CereNet现有的所有技术文档。]
过了近十分钟才收到回复。
严律:[论文大部分都在公司服务器的档案库里,我给你开一个最高访问权限。你看一下,应该都能找到。]
严律:[最核心的一些分析数据在我的笔记本电脑里。]
林意乔想了想:[我要进你的房间拿笔记本电脑。]
严律:[好。]
几分钟后,林意乔又发一条:[我需要你电脑的访问密码。]
严律:[0811]
这个数字是林意乔的生日,他怔了一下,但没有进一步思考这个密码的特殊含义,只是立刻输入,解锁了电脑。
桌面很整洁,只有很少的几个图标和文件夹。
一个名为“Project Resonance”的文件夹静静地躺在那里。
他点了进去。
海量的文档、图表、神经网络结构图……瞬间铺满了整个屏幕。
这是一个他从未了解过的,严律的学术世界。
他依照自己的习惯,对所有文件按“修改日期”排序。
文件列表的最顶端,出现了一个创建于八年多以前的PDF文档。
文件名是:【关于神经-机械实时协同振荡的理论框架.pdf】
这是一篇内容艰深的理论学术论文。作者:李维恩,麻省理工学院。 发表日期在严律出国之前。
内容大部分都看不懂,他关掉文档,继续往下看。
接下来的文件创建于七年前,是严律的大学课程作业。
五年前,他看到一篇李维恩教授的论文,致谢的段落里有这样一句话:“特别感谢我的学生严律,为本文提供了出色的模拟数据支持。”
三年前,文件的内容大部分是商业计划书的草稿、融资路演的PPT,以及CereNet的专利申请文件。第一发明人是李维恩,紧随其后的就是严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