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北城的第二天,阿笙就给爹爹写了封信报平安。
自信寄出去以后,他便日盼、夜盼,盼着爹爹的回信。
今日午后,他跟师父从茶馆写生回来,便收到了邮差的信。
爹爹在信里头回复,他的身体很好,店里生意也都还不错,大家一切都好。只是在信中表达了自己的担心,因为巡捕房那儿依然没有关于周霖的消息。胡队猜测,周公子很有可能已经偷偷潜逃出符城,毕竟符城认识他的人太多。他离开符城,才是明智之举。
阿笙听闻周公子多半已经离开符城,喜忧参半。
喜的是周公子若是当真人已经不在符城,那么他便不用担心周公子会再在暗处对长庆楼或者是对爹爹做出什么不利的事情来。
担心的是,周公子那样的人,一日不被抓获,总觉得会个隐患。
爹爹应当同他想的一样,告诉他,店里人手够,要他不用担心店里头的事,他放心待在符城。
爹爹还在信中问他,北城的饭馆、酒楼,是不是都极为气派,北城的大厨是不是多如九毛。
北城什么都贵,他在这儿又没有进项,哪里敢乱花钱。
阿笙拣了他从前在长庆楼听客人说过的一些名菜,再结合他这几日路过的酒楼的情形,真真假假地编了一些,写在信里,好让爹爹放心。
“爷爷!爷爷!下雪了!”
“爷爷,您快瞧!好大的雪哇!”
“爷爷——”
外头传来小石头的惊呼声。
阿笙放下手中的笔,将镇纸放在信笺上,以免被风给吹跑。
他走到窗前,推开窗,夜风裹着雪花,迎面扑来。
阿笙眼睛亮了亮。
当真下雪了!
阿笙将手伸出窗外,一片晶莹的雪花,轻盈地落在他的掌心。
好漂亮。
北城的雪花比符城的雪花果然要大上一些,便是连雪花的边缘都瞧得好生清楚。
阿笙左手轻触右手掌心上的雪花,才轻轻一碰,雪花便融化了。
阿笙弯起唇。
冷风从窗外灌进,直钻脖子。
呼,好,好冷!
阿笙冷不防打了个寒噤,抖了抖身子,将窗户给关上。
窗户一经关上,风雪便被挡在了外头。
阿笙走到炭炉前,这才发觉炭火快烧没了。
难怪他方才写信那会儿,越写越冷。
不知道老师同小石头房里的炭火够不够。
他记得仓库里炭火还有一些,只是应该不多了。
下雪天,老师同小石头的屋子得暖和一些才好。
“小傻子,这是北城,北城下雪有什么可稀罕的?你当还在咱们符城呐?你放心,在北城啊,你想要看雪,管够。快进来,回头该着凉了。”
“爷爷,您说这雪明天还会继续下吗?”
“这我哪儿知道,这你得问老天爷,问问他老人家明天还下不下雪。好了,别待在外头,快进屋,你不冷啊?”
“不冷,爷爷,我一点也不冷。我再玩一会儿么。”
“别是冻傻了。”
阿笙听着小家伙同老师两个人的对话,不禁莞尔。
将挂在衣架上的斗篷给披上,阿笙走出房间。
小石头在院子里高兴地追逐着雪花,老爷子怕他冷着,要拽着他的手进屋。
小家伙不肯进去,气得老爷子往他脑袋上招呼了一下。
家里的两个小厮,手各拿着防风灯,给一老一少照明。
阿笙担心天黑,老人同小孩儿容易跌跤,他从其中一个小厮手中拿了一盏防风灯笼,走过去,朝老师比划着,“老师,要不您先回房休息,我来看着小石头?”
“不行。你看着他,回头这小东西更来劲,愈发不睡了。”
“爷爷,我不会的。爷爷,让我再玩一会儿么,爷爷……”
“叩叩叩——”
门外传来敲门声。
院子里,虞清松同阿笙皆是有些意外,两人对视了一眼。
这大晚上的,会是谁?
小厮小毛前去开门。
出于谨慎,虞清松走上前,压低了嗓音,特意叮嘱了一句,“小毛,开门前,问清楚,对方是谁。若是没有应答,咱们便不开这个门。”
还是留个心眼好。
便是连小石头听见敲门声,也都停住了步子,没再乱跑,而是神情有些紧张地看着爷爷同阿笙哥哥两人。
他们这院子,便是白天都没什么人来,勿论夜里。
小毛依照老爷子的吩咐,开门前,朝外头喊了一声,“谁啊?”
门外传来福旺清亮的声音,“是我。”
小毛忙给福旺开了门,“福旺,怎么是你?可是二爷那边有什么吩咐?”
“这不是下雪了呢么,二爷担心小院的炭火不够,特意命人送来的炭火。”
福旺说着,便转过身,招呼身后的两名伙计,“有劳两位大哥,将炭火搬到里头。”
听说是二爷让送炭火过来,小毛忙让开了身。
福旺指挥着小毛同另一名小厮阿仁,帮着两名伙计一起,将炭火给搬到仓库。
一切进行地井井有条。
老爷子看在眼里,对感叹道:“还是南倾行事周全。”
阿笙轻轻点了点脑袋。
他也是今天晚上觉着有些冷,瞧见房间里的炭火才想起,仓库里炭火快用完了,没想到二爷竟提前替他们给想到了,还连夜命福旺雇人将炭火给送来。
老爷子睨了阿笙一眼,“南倾对你,当真有心了。”
阿笙心尖跳了跳。
不知是他自个儿心虚还是怎么的,他总觉着老师方才这句话,是话中有话。
微红着脸颊,阿笙比划着,“二爷多半是考虑到今夜下雪,您同小石头两人会畏冷一些。”
二爷待老师同小石头向来也是关怀备至,不,不单是因为他。
“虞老先生,阿笙少爷,小院的三个房间的炭火,我都让小毛跟阿仁给添上了。仓库里炭火也管够,用上个半个月不是问题。倘若哪天又不够了,让小毛同阿仁来主院跑一趟便成。”
福旺走上前,阿笙同老爷子两人的“谈话”被打断。
阿笙也便没机会听见老师的答复。
阿笙比划着手势,“多谢,辛苦你们了。”
“这有什么辛苦的,都是咱们分内的事。对了,阿笙少爷,我这儿还有二爷给您以及虞老的一封信。二爷交代了,要您二位当场拆开来看,并让我把话带回去。”
福旺从衣襟里掏出两封信,分别递给阿笙。
要他们当场拆开看?
这般急?
二爷可是有什么要紧事?
阿笙眼露疑惑,他从福旺手中将信给接过,从中取出信笺。
老爷子也拆开了新。
两人快速地将这封信看过。
二爷在信中,邀他跟老师一同参加他一位亲人的寿辰。
这,这也不是什么要紧事啊。即便是二爷的亲人明日寿辰,二爷亦大可明日派人相邀,他同老师定然不会拒绝的。为何要特意写这两封信呢?
莫不是二爷那位亲人,很喜欢老师的画,二爷是为了给那位亲人一个惊喜,觉着写信相邀,较为正式,也是二爷对他同师父的重视?阿笙思来想去,觉着以二爷的为人处世,这样的可能性极大。
虞清松看过信,笑呵呵地道:“我当是什么事,福旺,你回去转告南倾,就说虞某荣幸之至。”
阿笙听老师这么一说,便确定二爷写给老师的信上的内容,应当是一样的。
他朝福旺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也没有问题。
院子里,屋檐上已然有了层厚厚的积雪。
房间里的炭火到了清晨才熄灭,阿笙昨夜睡得极好,起床时被窝都还是暖烘烘的。
出了房门,阿笙才真正感受雪天的严寒。
只是在屋檐下站了一会儿的功夫,不仅鼻子冻得发冷,耳朵更是冻得发疼,赶忙回房里,拿了护耳帽戴上,方才觉着没这般冻人。
“阿笙少爷,您起来啦?我方才去外头买了早餐,刚要去叫您起床呢。您是要现在去偏厅同老爷子一起吃,还是我送到您房里来?”
听见小毛的声音,阿笙转过身。
“早。”阿笙笑着比划着,“我去偏厅用餐吧。”
“哎。好勒。那我去给您收拾碳炉。”
小毛应了一声,从阿笙身边走过。
阿笙伸手,在小毛的肩上轻拍了拍,手里头比划着,“小毛,我可以问你一件事吗?”
小毛应声道:“阿笙少爷,您想问我什么?您尽管问。”
阿笙迟疑着,比划着手势,“你同豆豆两人,你们家里也有人跟我一样,不会说话么?”
刚到北城的当天,他太累了,便没注意到,为何小毛同豆豆两人能瞧得动他的手势。
后头一直想问来着,只是每回总是忘记,今日总算没有再忘。
小毛摇了摇头,“没有哇。”
阿笙疑惑地问道:“那为何,你同豆豆都能瞧得懂我的手势?”
“噢,这个啊。我同豆豆原先都是在二爷院子里当差的,是陶叔的吩咐。陶叔提前便写信回北城,要我同豆豆两人,找人去学怎么瞧得懂哑……嗯的手势,最好自己也会比划,总之就是学会啦!”
担心自己会犯了阿笙少爷的忌讳,小毛便生生地将“哑”后头跟着的那个字给咽了回去。
从小到大,被喊哑巴的次数多了,何况是这种无心之失,阿笙自是未放在心上。
反倒是小毛的话,叫他心尖蓦地一跳。
陶管事是二爷的人,陶管事行事自然都是二爷的授意。
自他同老师还有小石头此番北上,路上二爷可谓是照顾备至,便是连他们落地后的住处都提前找好不说,便是连小厮都给他们留了两个,以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
二爷为他们做的足以令他同老师感激之至,他这会儿才知晓,二爷竟是连沟通方面的问题,都替他考虑到了!
院子里的风迎面扑来,分明是冷的,阿笙却是浑身都暖洋洋的。
“阿笙,你来了啊。来,快坐,小毛刚去买了早点,趁现在热乎,快坐下吃。”
阿笙迈进偏厅,老爷子便招呼他过来一起坐下吃早点。
阿笙点了点头,朝餐桌走过去。
没瞧见小石头,阿笙两只手贴在一起,比了个睡觉的姿势,“小石头还在睡么?”
“可不么。昨晚上睡觉前一直问我,今日雪会不会停。分明困得揉眼睛了,也舍不得睡。实在撑不住,才进了被窝。他的那份早点我已经替他放锅里了,等他起床,若是凉了,热给他便是了。你只管自己吃。”
说着,给阿笙夹了一个肉包,放到他碗里。
阿笙用手势谢过老师,拿起碗上的筷子。
吃过早点,天气依然未曾放晴。
阿笙拎着装有画具的布袋,准备出门时,豆豆穿着蓑衣,在院子里铲雪。
北城的雪下得大,一夜的光景,院子门口便积了厚厚的雪,倘若不铲雪,从院子走到门口那一小段路,都得湿鞋。
阿笙头一回知晓,原来雪下得太大,还有这般不便利。
“怎么?今日下这么大的雪,你还要出门?”
老爷子去厨房倒热茶,瞧见在撑伞的阿笙,很是意外地问道。
“嗯,想,想着出去瞧瞧,就,随意逛,逛一逛……”
阿笙呼着白气,比划着,鼻尖冻得通红,眼见却是很亮。
从前在符城,阿笙总是很忙。
符城罕见下雪的那几日,他几乎都待在厨房里头,压根没机会好好赏一赏雪景。
今日,便想出去好好看看。
虞清松瞧见阿笙身上拎着的布袋,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想来应当是不仅仅想出去瞧一瞧,也是想画一画北城的雪景。
“挺好。我瞧了你那日在茶馆的写生,笔法娴熟了不少。去吧,记得将手套、热水还有吃的给带上。对了,你回来的时候,倘若方便,给我去纸笔铺,带一份这个牌子的颜料。
南倾的亲人不是寿辰将至么,我打算趁着这几天的功夫,给画上一幅,聊表心意。原本我是想着自己出门一趟,既然你今日要出门,我便省了这功夫了。”
虞清松说着,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
阿笙笑着将师父的纸接过去,朝师父点了点头。
放在荷包束带里头收好。
阿笙去了香湖公园。
下雪的香湖公园,美得似人间仙境。
湖面上结了一层薄冰,湖两旁的树木也都覆上白茫茫的雪,远处的亭子一点,行人二三,像极了古人的水墨画。
阿笙找了个景致好的亭子,摊开画具,开始动笔。
手指头僵硬,好在阿笙准备工作做得足,带了暖汤出来,手发僵了,便在怀里的暖汤上捂捂手。
雪下得愈发大了。
有人走到亭子里躲雪。
“小兄弟,是你啊。”
阿笙抬起头。
片刻,瞪圆了眼。
是那天在听风馆的那位先生?!
谢载功亦未想到,还会碰见眼前这个小孩儿,这样的巧合,使得平日里行事肃整的他,难得算是语气温和地问了一句,“你这画工不错,是哪个学校的?”怕是只有学生这样的愣头青,会在大雪天的跑出来画画。
阿笙比划着,“我没有上过学校,只上过学堂。”
谢载功瞧见阿笙并不言语,只是比划着回应他,眼底颇为有些意外。
谢载功身后的随从,以及管家韩兴明均眼露惊讶。
这小公子长得这般俊俏,竟是个哑巴。
可惜了。
众人眼中的错愕以及可惜,阿笙便不陌生。
打小,只要发现他不会说话,人们最常露出的便是这两种神情。
他知道大部分的人都没有恶意。
阿笙腼腆地朝谢老爷子笑了笑,低头开始将石桌上的画具收拢一些。
雪下得大,一时半会儿地可能不会停,他总不能一个人霸占亭子里头的这张石桌。
谢载功将小孩儿的动作看在眼里,他从方才意外的心绪当中回过神,“没关系,你尽管在这儿画就可以了。”
语气分明比方才还要更温和一些。
谢载功说完,忽地意识到,对方既是个哑巴,很有可能也听不见他方才在说什么,毕竟人们常说又聋又哑。
“嗯,我的意思是,你,在这儿画,就好。不用忙活。”
谢载功有些笨拙地比划着,指了指阿笙,又指了指石桌上的画具,还比了个摆手的手势,便是连语速都下意识地放慢。
阿笙有些意外。
这位老先生瞧着好严肃,尤其是上一回,给人很是威严的感觉,叫人有些犯怵。
想不到原来挺平易近人。
阿笙弯起唇,比了比亭子里的石凳,表示没关系,他已经收拾好了,让对方尽管坐便好。
韩管家瞧不懂手势,不过也感受到了阿笙的善意,加之阿笙比了比石凳,他便朝跟在老爷子身后的田文、田武递了个眼色。
田武将随身携带的布袋里头,取出从府中带出来的的毯子,铺在石凳上。
田武那边尚未好,谢载功站着问阿笙,“你瞧得懂唇语?”
此话刚出,便补充了一句,“若是这个问题有所冒犯,我向你道歉。”
阿笙拿了一张画纸,在上头写字,将画纸竖起——
“我听得见。”
谢载功瞧见了阿笙纸上写的字,心里头有些惊讶。
通常哑巴是听不见的。
这位小兄弟如何能听得见?
既是听得见,为何不会说话?
不过是萍水相逢,这般私隐的问题,谢载功自是不好追着小孩儿问。
那头,田文用手摸了摸,毯子不冰,可隔着毯子,石凳还是有点凉,便朝田武招了招手,让田武将他身上的汤婆子给取来。
汤婆子用层层棉布包裹着,虽说没有刚从府中带出来那般烫,暖一暖毯子总归是够的。
用汤婆子将位置热了,田文这才扶着老爷,在铺着柔软方毯的石凳坐下。
阿笙还是头一回瞧见,坐个石凳,还要在石凳上垫毯子的,难免有些错愕。
许是北城的爷较为讲究吧。
他记得二爷赶来符城那阵子也是,他送东西去春行馆,二爷邀他在院子里坐坐。福旺或者是福禄,便会去里头拿软垫出来,铺在石凳上,二爷方才坐下。
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倒是鲜少见二爷在院子里小坐,也要福旺他们去拿软垫了,常常是衣袍一掀,便坐下了,越来越不拘小节。
想起二爷,阿笙便难免分心,以至于画纸上,雪柳的枝叶都歪斜了几笔,像是载满了相思,压着枝头,不复飘逸。
“咕噜噜——”
听见腹饥饿的声音,阿笙的视线从手中的画纸上移开,抬起头。
目光在眼前的老先生,旁边站着的似是管家,以及两位年轻小厮停留片刻,都没发现什么异样。
阿笙不由地纳闷,难不成,方才是他听错了?
“咕噜噜噜——”
这一回,阿笙确定,声音是从老爷子腹中发出的。
只见管家以及两名小厮的表情仍然没什么变化,倒是老先生自己,神情严肃了不少。
阿笙这才恍然大悟。
想来老先生的管家同小厮,是顾及老先生的颜面,这才假装什么都没听见吧?
看来,北城的爷,不仅讲究,还好面子。
当然了,二爷除外。
怕老先生不自在,阿笙并未一个劲地盯着对方看。
相反,他又低头画了会儿画。
伴随着又一声咕噜咕噜得叫声,阿笙从他出门前带的布袋里头,掏出一个枣花酥。
刚要将枣花酥往嘴里头送,似是才想起这亭子里头还有其他人,阿笙将手中的枣花酥,往老爷子跟前递了递,弯起眉眼,比划着,“请您吃。”
谢载功一愣,下意识地摆手,“不用了,小兄弟,你留着自己……”
谢载功话尚未说完,枣花酥已经被递到他的手里。
谢载功刚要将手中的枣花酥递回去,只见阿笙已经从位置上站起身。
阿笙外出写生,往往一待便是一上午,便是在外头一整天,也是常有的事,因此吃的东西定然会带足。
将密封食盒从袋子里取出,阿笙打开半开的食盒,从里头另外拿了三块枣花酥,分别递给亭子里的其他三人。
“这,小兄弟……无功不受禄。”
韩管家迟疑着,不敢擅自接受。
阿笙便知道,这事还得老先生做主,便又重新回到座位,拿笔飞快地在画笔上写下,“是我自己做的,请您一起吃。”
谢载功很是意外,“这枣花酥,是你自己做的?”
尽管尚未将这糕点放进嘴里,不知晓味道,可一看卖相便知晓这做糕点的师傅功底了得,味道必然差不了。
竟,竟是这小兄弟做的?
阿笙笑着点点脑袋。
谢载功将枣花酥拿在手里,并未马上吃。
阿笙眼露疑惑,方才老先生的肚子叫得厉害,怎的这会儿有了吃的,反倒不动口?
可是老先生不喜吃甜点?
“唔,小兄弟,你这枣花酥做得酥松香甜,软糯可口,比之宫中甜品师傅的手艺都不差,着实不错。”
韩管家尝了一口,眼露赞赏之色,半点不吝啬自己的夸奖。
这尚且不是刚出笼屉的,倘若是刚出笼屉的枣花酥,这香气定然比现在的还要香上数倍,直勾人的馋虫。
阿笙听了,哭笑不得,听这位老人家的口吻,似是他当真尝过宫中甜食似的。
不过收到这样的赞誉,阿笙自是高兴。
田文、田武连连点头,“是,是好吃。”
说话间,又狼吞虎咽地吃了好几口。
这雪花酥确实好吃!
只是他们是粗人,嘴笨,不像韩管家,是文化人,能说出那般一套一套戏台似的说辞。
阿笙弯起唇,露出浅浅的酒窝。
田文、田武两人吃得快,没一会儿功夫手中的枣花酥便见了底,阿笙见他们两人实在喜欢,便又从食盒里头,取出最后的两块,递给田文同田武,比划着,“给。”
这是一个进食的手势,加上阿笙递过来的动作,便是田文、田武两人瞧不懂手势,也一下便明白了阿笙的意思。
田武赶忙摆手,“不用了,不用了。我们够了。多谢你啊,小兄弟。”
阿笙隔着棉衣,右手掌心在自己的肚皮上摸了摸,表示他肚子不饿,还是将枣花酥递过去。
韩管家出声道,“他们两人说得对,小兄弟,你也吃点吧。这雪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你自己总得也填填肚子,这人啊,得吃饱了身子才暖和,饿着肚子可不行。”
坐在对面的谢载功难得附和了一句,“是这个理,小兄弟,剩下的你自己留着吧。”
阿笙便只好将枣花酥重新放回食盒里头。
合上食盒,阿笙余光瞧见,老先生这会儿开始咬枣花酥的第一口。
可是饿得不行了?
阿笙哪里知道,谢载功生性多疑,他连续两次碰巧偶遇阿笙,虽说也许当真只是巧合,倘若不是呢?
是以,阿笙递给他的糕点,他自是不会当即去尝。
韩管家对阿笙的夸奖是个信号,即韩管家认为阿笙递过来的糕点并没有问题。
即便如此,谢载功依然没有尝手里的那块枣花糕。
他始终留意阿笙脸上的神情,并未看见阿笙有任何心虚或者是其他异样的神色,田文、田武两人将一整块糕点都差不多吃完,瞧着依然如常,如此,方才去尝那第一口。
原本,谢载功以为韩管家对阿笙的夸奖,多少是出于对小事儿的鼓励。
未曾想,这枣花酥的味道当真极好,甜而不腻,极为酥软。
谢载功出声问道:“小兄弟,你这枣花酥,在哪家酒楼学的?”
这枣花酥的用料、火候、味道皆恰如其分,这需要极深的功底,一般的茶肆、饭馆的师傅自己都没有这样的手艺,勿论教人了。
阿笙比划着,“我是自己看着报纸照着依样……”
因着周遭的人几乎都瞧得懂他的手势,阿笙如今已经习惯直接用手势同他人交流。
他这会儿比划到一半,忽地意识到,这个亭子里头没有人瞧得懂手势,动作稍稍停了停,阿笙他拿过笔,在纸上快速写下——
“看报纸的时候,瞧见有作者写关于枣花酥的文字,依样画瓢,试着做了做。叫各位爷见笑了。”
写完,阿笙便将手中的纸张两手拿着立起来,好方便老先生他们看。
“只是看作家写的文章,你便做出这枣花酥了?小兄弟,倘若你没有吹牛,你这手艺着实叫人吃惊了。简直是老天爷上赶着将饭碗给端到你手里。”
韩管家神色认真地道。
谢载功从前行伍出身,胃口极好,只是一个枣花酥,一会儿的功夫便进了肚子。
他从田武手中拿过帕子擦拭手中沾上的枣花酥屑,“一般人可没有这样的本事。”
谢载功一双不怒自威的眼神看着阿笙,“你定是学过相关的手艺,无论是这枣花酥的外形,还是味道,没有个几年的厨艺功底,可做不出来。可是你师父不许你对外说他的名号?”
自从自佣兵打进北城,打跑前朝皇帝,宫门被破,宫中王公贵族几多离散,宫人不计其数,宫中御厨亦是逃得逃,死的死。
侥幸活下来的,总担心哪天皇上又坐上金銮殿,那他们这些擅自逃出宫门的人自是难道一死。为了避祸,大都隐姓埋名。也有胆子大的,直接找了新主子。
谢载功自是以为阿笙是前者,这才对外隐瞒师父的名讳。
阿笙忙摇头,动笔写字,替师父解释,“没有。我师父未曾对我有任何限制。我是在家乡同我师父学的厨艺。小的来自南方一个小地方,并不出名,想来老先生应当是没有听说过的。”
小地方?
能看一眼文章,依样画瓢,便能制作出这般地道的枣花酥,拥有这样的手艺,怎么可能当真出自一个小地方?
谢载功摆摆手,他以开玩笑的语气道:“不见得,不见得。实不相瞒,早年我也曾走南闯北过,去过不少地方。你且说说,你家乡何处?”
原来这位老先生的经历这般丰富啊。
也是,从老先生的做派当中,确实多少窥出老先生身份不低。
兴许老先生当真听说过符城,尝过师父的手艺也不一定?
阿笙在纸上写,一笔一划地下。
瞧见纸上的“府城”两个字,谢载功很是意外,“符城?你的家乡在符城?”
便是韩管家亦是面露惊讶。
可真是巧了。
二少刚从符城那边回来,没想到,转个身的功夫,老爷便遇见了这位符城来的少年。
阿笙眼睛一亮,“老先生听说过我的家乡?”
谢载功笑呵呵地道,“我可不止是听说过,我的一个儿子,近日便是刚从符城回来。”
没想到老先生的儿子竟去过符城,且刚从符城回来。
不知道老先生的儿子在符城待了多长时间,从事什么工作,长庆楼每日迎来送往的,兴许他见过老先生的公子也不一定呢!
“敢问令公子……”
“老爷,雪停了!”
“太好了!雪可算是停了。”
阿笙好奇老先生的儿子在符城待了多长时间,叫什么名字,兴许贵公子来长庆楼吃过饭,或者是喝过酒也不一定呢。
阿笙比划到一半,忽听老先生的两名护卫惊呼了几声。
阿笙抬起头,朝亭子外头看过去。
果然,先前还飘飘洒洒,瞧着会下挺长时间的雪,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了,便是风也在不知不中已然转小。
“老爷,既是风雪停了,我们便先回去吧。”
韩管家躬身,低声地道。
否则回头风雪若是大起来,便会像方才这样,又被困在这亭子里。天寒地冻的,身子容易冻出问题来。
“不急。”
谢载功抬了抬手,他转过头,看着阿笙,“小兄弟,方才你要同我说什么?”
谢载功见阿笙方才分明比划着什么,只是田文、田武一惊呼,小兄弟便停住了比划,这才出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