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之前坑了咱们那么多次,这次休想脱身,既然那么喜欢给乾元帝当刀,那就去边疆吧,刀就应该上战场发挥作用才是。”
高兴完,世族继续发力。
‘走投无路’的梅妃,就在有心人的唆使下,在早朝后把谢文彦拦住,在众人的面前道德绑架请求。
“谢大人,您是大好人,是朝廷的巩固栋梁,求你救救我儿吧,草原那等蛮荒苦寒之地,还那般嚣张的态度,公主嫁过去就是送死,求你救救公主吧……”
“谢大人连南方水患那般困扰大家多年的难题都能解决,草原不过是群野蛮人,谢大人一定有办法解决的对不对?”
梅妃满是期盼,泪流满面抓住最后一根稻草的慈母模样。
一句又一句夸赞,直接把谢文彦给架了起来。
他本来就一直不赞成和亲,现在有梅妃当众请求,事后若改变立场,那可就丢大脸了,一直以来清廉劝谏的臣子人设,肯定崩塌。
不答应和亲,他就是跟满朝文武作对;
答应和亲,他就是个善变小人,会名声尽毁;
左右都讨不着好,这就是世族的算计!
谢文彦脸色很不好。
果不其然。
第二天上朝。
就有官员嘲讽谏言,“既然谢大人坚持己见,觉得开战才对楚国最好,想必是对此战胜利极有信心和谋算,那不如就让谢大人去边疆当监军,为草原之战出谋划策吧。”
“就是,谢大人足智多谋,一人顶万军,想必不用增加兵力,单靠草原边境那10万兵马,以谢大人的才智也能获胜。”
“谢大人说得对,草原都欺负到咱们头上了,咱们不能忍气吞声,必须跟他们打,让他们认识到我楚国的强大,付出嚣张代价……”
“古有商周姜子牙,今我楚国有谢大人,臣等附议,请谢大人监军出战!”
一溜官员跪下上奏。
谢文彦死死盯着这群想要逼死自己的人,紧握拳头,满眼愤恨。
乾元帝也很生气,终于明白世族的用意了。
世族这是想利用草原之战,除掉他扶起来的好帮手啊。
可对方有没有想过,此战失败,于楚国百姓而言会有怎样的后果?
乾元帝不想让世族算计如愿。
但世族那边也早有准备,朝堂官员逼迫的时候,民间也出现各种传言。
说谢文彦是文武全才,是文曲星,也是战神转世,聪明厉害得很,只要谢文彦去边疆,一定能把草原给打个落花流水……
总之给谢文彦造势造得,好像边疆打仗没了他就不行!
作者有话要说:
世族:这小子是‘战神转世’,快,让他去边疆送死~
谢文彦:抱歉,我还真是!
朝中大半官员都齐齐跪下,针对谢文彦。
而剩下的人虽然没有赞同,但也没有反对,因为此事很是棘手,草原使臣不敬的态度,明摆着就是想打仗的。
既然谢文彦被推出来做了挡箭牌,他们当然不会冒头。
否则事情最后落到他们身上,岂不是就完蛋了?
他们可是文臣,擅文不擅武,就算有会拳脚功夫的,也不敢去战场那种凶险之地啊。
古诗说“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可不开玩笑。
“此事稍后再议!”
乾元帝因群臣逼迫的行为气恼不已,留下一句话拂袖而去。
同时也再次见识到了世族的力量,心中对世族忌惮更深。
这样重要的事情,自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确定的。
接下来数日。
乾元帝、谢文彦就和百官之间进行起了拉锯战。
谢文彦当然是表现得很愤怒,很慌张,不想去边疆战场。
作为他夫郎的乔玉景,也开始整天往外面跑,四处联络人脉帮忙站队说情。
期间没少受白眼冷落,但也有真心相交的帮忙。
比如说刚刚联姻几个姻亲,李将军、工部裴侍郎、吏部刘侍郎、乔氏一族、封祁瑞等人……
值得特别说的,还有以郭明熙为首,几个曾经与乔玉景闺中交好的贵女公子。
虽然郭明熙之前和乔玉景有点龃龉,还想过勾引谢文彦,但那是立场问题,抛开这件事两人关系其实一直都不错。
在不影响自己利益的情况下,郭明熙还是很乐意帮助一二的。
郭明熙跟几位族老分析。
“谢文彦目前的处境虽然艰难,可对方的能力和本事,之前种种政绩有目可见,谁知道他这次是死,还是又逆风翻盘?”
“现在交好,他失败了,我们郭家也不过是继续沉寂;可他成功了,我们郭家说不定就能再次攀上通天梯。”
“皇后娘娘已逝,大皇子瞧着也不是个争气有良心的,我们郭家想立足更上一层楼,就必须冒险,剑走偏锋。”
“锦上添花,怎比得雪中送炭?”
郭明熙只要不犯恋爱脑,就是个极有手段的哥儿。
他愿意帮乔玉景,除了曾经交情,当然也是有利可图,毕竟世上没那么多圣母!
而其余帮忙的贵女和公子,也是差不多的想法。
她们跟自己的心腹丫鬟小侍道。
“不冒险哪有大收获?谢文彦那么聪明胆大,难保不会渡过难关,我此时相帮得到乔玉景的人情,他将来必会加倍还我。”
“乔玉景可不傻,京城的贵女公子,就他和郭明熙城府最深,我才不相信有他这么一个贤惠精明的夫郎,谢文彦会轻易走上死路。”
“就算真的赌输了,我现在处境再差,又能差到哪里去?左右娘家不撑腰,夫君婆母也不喜,真被连累拉着大家一起遭殃,也挺好……”
“可若是赌赢了,日后有谢家这份关系,我日子可就好过了”
这些能和乔玉景以前在闺中交好的贵女公子,除了都是聪慧之人外,在家里处境其实也都差不多,人以类聚么。
不是有恶毒继母,就是有嚣张庶母,或者偏心父母打压……
总之在家都不受宠,导致很多亲事都不太好。
因为有相似的处境,大家自然报团取暖。
无论众人心里怎么想,实际做出来的行为,确实是对谢家友善的。
论迹不论心,这些情分乔玉景都暗暗记了下来。
经此一事。
他们也能知道日后哪些人可以重用,哪些人是二五仔!
另一边。
乾元帝也不想让谢文彦去边疆。
一是担心儿子安危,二是担心自己的军队。
毕竟他在军营中呆过,深知派遣文臣去当监军,简直就是添乱。
可世族这回也是铁了心要坑谢文彦。
已经顾不得皇帝忌惮,使足了劲儿让百官群谏,要逼谢文彦去边疆。
最后没办法。
在百官齐齐相逼下,乾元帝也只能脸色难看答应让谢文彦去边疆,可也不会让逼迫自己这些逆臣好过!
乾元帝冷笑道,“既然各位爱卿执意与草原开战,不愿让公主和亲,那此次战役的军费,就由各位爱卿来凑吧!”
凑军费?
一群官员傻眼了,完全没想到皇帝竟然能这么脸皮厚的公开要钱。
当即就有官员急道,“陛下,自古军费都是户部张罗,臣等俸禄微薄,哪里来的银子凑集军费?这,这实在不合规矩啊。”
其余官员连连点头。
就是,哪里有朝廷打仗,让官员出银子的。
“怎么不合规矩?仗不是你们说要打的吗?为此还齐心协力举荐谢爱卿做监军,既然你们有如此强烈的意愿,朕不成全你们,岂不是成了一意孤行的昏君?”
“事情就这么决定了,五品以下官员,每人5万两;五品以上官员,每人10万两,半个月内凑齐出兵,违令者,以欺君之罪论处!”
乾元帝杀意腾腾盯着众人,大有谁敢拒绝,就拿谁开刀的架势。
真是多年不见血,这些人就当他提不动刀了是吧。
二皇子见此,立马站出来道,“父皇,儿臣愿监督军费筹集之事,请父皇给儿臣为您分忧的机会。”
他没办法正大光明帮谢文彦说话,但因为卿哥儿的存在,对朝臣们针对谢文彦这个大舅子,还是很不满的。
这下抓住机会,可不得帮忙落井下石嘛。
乾元帝表情错愕,“你说什么?”
老二是不是脑子坏掉了,他不是想争皇位吗?
竟然主动接这种得罪满朝文武的差事。
二皇子派系官员:……
麻蛋,他们现在重新站队还来得及吗?
其余皇子则笑死了,赶紧成全这个傻皇兄,齐齐拱手,“父皇,既然二哥有如此雄心,您就成全他吧!”
甭管老二是不是脑子进水了,总之此举对他们大利啊。
乾元帝:……
他能有什么办法?
既然二皇子愿意接烫手山芋,他自然是成全,否则想要百官老老实实给银子,换了其他人还真不好办。
出兵草原和军费的事情就这么‘愉快’决定了。
乾元帝私下找到谢文彦叮嘱道。
“你到了边疆后,老老实实呆在军营中躲着就行,此次有人想致你于死地,你好好保住自己的命,打仗之事自有朕派遣的将军负责,你可明白?”
“臣明白,多谢陛下相护,请陛下也好好保重身体。”
谢文彦感动不已,眼眶红红。
“朕等爱卿回来。”
乾元帝心情沉重。
边疆凶险,还有世族虎视眈眈,这个儿子此去不知结局如何。
自从谢文彦被任命监军,即将去边疆的消息出来后,整个谢家就处于一片愁云中。
谢奶奶都快哭死了。
在家连连骂老天爷不开眼,骂朝廷百官无耻,就因为嫉妒她孙儿升官快,竟然让她孙儿一个读书人去边疆打仗,真是歹毒心思。
边疆多危险啊,孙子这一去还能不能回来,真不好说!
就算是知道内情的乔玉景,心里其实也不平静。
凡事都有万一,若夫君此去出了事,他都不知自己能不能撑得住。
“夫君,我后悔了……”
想到最坏的结果,乔玉景就忍不住担忧,心中很是后悔。
他就不应该心软听夫君的话,让夫君走这一步险棋。
“我会努力活着回来,倘若真的出了意外,你就按照我留的后手带谢家离开。”
谢文彦没有说什么保证的话,毕竟战场上的事情他也保证不了。
但他会竭尽全力去做这件事。
乔玉景生气落泪,“你就没有舍不得我吗?夫君,要不算了。”
“如今哪有后悔余地。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力,倘若……夫郎不必将我挂记于心,凡事以己为重,才是我心所愿。”
“可世间有至死不渝,夫君若为黄泉客,我亦为忘川河中魂!”
乔玉景倔强道。
他不许夫君有事,爬也要给他爬回来。
“好……”
谢文彦怔楞片刻,将人紧紧揽尽怀中。
有此夫郎,苍天终究待他不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他很自私,很固执。
可他要他的夫郎和家人,荣耀加身,光芒万丈。
方不枉此生。
作者有话要说:
边疆打仗剧情不会太多哈,回来就可以登基,就可以大展拳脚,开启高光了~~
第140章 三年(1)
朝廷筹备完军需,谢文彦就或幸灾乐祸,或担忧中启程,快马加鞭前往边疆上任了。
此去他并不是一个人,还有谢文齐这个穿越堂兄。
原因无它。
只因为堂兄的空间,作为粮草运输实在太好用了!
既然知道此次去边疆,是世族对自己的算计,谢文彦怎么可能在粮草上给对方钻空子。
所以表面上,粮草虽还是给原来的官员进行押送,可实际上真正的军粮,早已被他转移到堂兄的空间中一起带着。
果不其然。
就在谢文彦走到半路时,后面就有士兵慌张追上来,报告押运粮草的队伍遭遇拦截,被全部烧毁的噩耗。
还没见识过古代真正残酷的谢文齐背脊发凉,喃喃道。
“堂弟,还真给你说中了,这些人竟真的如此丧心病狂,他们就没想过一旦战败,咱们楚国会遭遇什么情况吗?”
“都是生活在楚国疆土的人,楚国灭了,他们又能讨到多少好?”
虽然知道有些人就是如此自私,但习惯了现代爱国熏陶的谢文齐,还是有点难以接受。
谢文彦安抚他,“楚国灭了,他们完全可以带着家底投奔各国,国家兴亡与他们何干?他们只需要保证自己的利益就好了。”
“世上或许有善良无私的圣人,忠君爱国的义士,但不要因此就把人想得太美好,人心险恶这个词,从来都不是开玩笑。”
“走吧,此次草原之战,不胜难回。”
谢文彦严肃说罢,一拉缰绳,策马继续上路。
谢文齐跟着追上来,笑得有些傻气,“多谢堂弟提点。不过还好我是比较幸运的那一个,遇到了堂弟这般仁善之人!”
谢文彦:……
行吧,傻人有傻福。
前去边疆的路上,除了粮草被烧的坏消息,谢文彦还遇到不少截杀。
没办法,他数次出手让世族损失巨大,世族现在是不可能再小看他了。
此次算计他去边疆,世族大大得罪了乾元帝,说什么都要让他死在外面才划算。
否则付出这么多不成功,那就太气人了。
世族千算万算,都没有算到谢文彦并非普通读书人,他不仅文武双全,武力值还是上辈子在战场中练出来的百战老兵。
兵法领兵谢文彦不敢托大,但要说在围攻中活下来的经验,他自觉他还是能够称得上“一夫当关”这四个字的。
再加上还有乾元帝专门派遣的精英侍卫保护,他们除去受了点小伤,看上去有些狼狈外,全部都活着抵达边疆军营报道。
到达军营后。
谢文彦并没有着急表现,去掺和指挥那些将领的决策。
而是很老实地呆在军营之中当个吉祥物,做出一副很有自知之明,但又努力上进地表现,每天跟着士兵们操练,学习各种战场生存本领。
其实这些本来他都会,并非还很擅长。
可问题是,他这辈子前十几年都呆在京城,是个普普通通的读书人,一到边疆就很熟悉的样子,那不是明摆着有猫腻吗?
他身边有乾元帝安排的侍卫,所以面子功夫还是要做的。
这不算浪费时间,谢文彦每天跟底层士兵打成一团。
坚持各种训练,从不喊苦喊累,训练效果从开始的生疏,到后来超越军营中呆了好几年士兵的表现,让众人十分刮目相看。
他展现出来的能力,以及平易近人的性格,不知不觉间,就获得了底层士兵们的认可,以及拥护之心。
谢文彦花了整整一年来刷士兵们的好感,以及为自己接下来在战场中的勇武表现做铺垫。
等到第二年。
他就找机会,在一次敌军突袭中,表现出强大的武力,终于获得几位将领赏识,得到尝试跟着军队上战场的机会。
这上了战场,谢文彦就跟鱼儿入了水一样,直接强势崛起。
前世他在战场上,就是做前锋敢死兵的,比起躲在后面,他更加擅长冲到前方,大开大合的浴血拼杀。
一开始,他这么做差点没把边疆几个将领吓死。
毕竟乾元帝可私下派人交代过,让他们几位将领务必保住谢文彦的性命,哪怕战败,也不能让谢文彦死!
谢文彦说想上战场,他们还以为对方就是想躲在后面,随便混一点军功而已。
结果谁知道,对方上战场,是真来杀敌的。
那挥地虎虎生风的大刀,那眼睛都不眨地收割敌军士兵生命的冷静,简直就是活生生的煞神阎罗王!
谢文彦第一场参战,就独自冲进敌军中,斩下了敌军一位身份不低的将领,立下大功。
之后的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
但凡是谢文彦参加的战役,那些敌军将领就怎么都得留下一颗头颅祭旗。
一时间,杀得敌军士气大减。
草原军队不得不拔营后退数十里,暂时防守应对。
而楚国军队则是士气大涨,众人对谢文彦的好感,全部化为崇拜。
谢文彦在边疆名声大噪。
消息传回京城。
世族和百官眼睛都快瞪掉了,难以置信和恐惧摇头,“怎能可能?谢文彦他不就是个从小在京城长大的读书人吗?怎么可能在战场上如此勇猛?”
御书房。
乾元帝笑得畅快之极,但也有些疑惑。
就算谢文彦文武双全,可战场不是比武擂台,短短时间内,对方上战场活下来就算了,竟然还能数次冲进敌军中,斩下敌军将领头颅,也太夸张了吧。
世上当真有如此天赋异禀之人?
还是对方藏拙?
乾元帝作为帝王的疑心病又犯了。
王成安见此,拍马屁笑,“陛下,都说虎父无犬子,谢大人如此勇武,都是继承了陛下的血脉啊,想当初陛下在边疆时,也是如谢大人这般,勇武杀敌立军功,让人佩服至极!”
“谢大人那般身强体健的模样,一看就是武将料子,听闻谢大人高中之前,在同窗中就有文武双全的美名……”
“刚到边疆的时候,还主动跟着士兵辛苦操练,谢大人如此不怕吃苦上进,有如今成就又有何奇怪?”
“恭喜陛下,有谢大人这般文武全才辅助,陛下定能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
谢文彦的表现都有迹可循,就算夸张了点,也可以说是天赋异禀。
没有人不喜欢听青史留名的好听话。
尤其是不缺钱财的上位者,最是追求虚无缥缈的名声。
乾元帝心中高兴,但嘴上还是道,“朕留不留名不重要,主要是有彦儿这般肱骨之臣辅助,朕把这江山交出去也能更放心。”
自从谢文彦离京后,朝中的夺嫡争斗就显现了出来。
皇子们争得乌烟瘴气,你死我活,一个个手段是有,可就是少了些大局观,少了对天下百姓的重视之心,眼中只有皇位和权利。
不把百姓放在心中的皇帝,迟早会把江山葬送。
乾元帝现在很是忧心,因为一群儿子中,他觉得传位给谁都悬。
但如果有谢文彦这种文武双全的辅臣,那就可以放心了,只要挑一个老实听话的中庸皇子继位,未来稳固江山数十年不成问题……
乾元帝也不是没想过让谢文彦上位,毕竟谢文彦真的太优秀了,又那么像他这个父皇。
可终究,出身在宫外就注定了血脉存疑,没有继位资格。
他愿意,宗室也不同意,其他儿子们更加会团结起来反对。
“诶,要是当初没出宫就好了。”
乾元帝很是懊悔叹气。
不过,让谢文彦上位这个想法,终究是在他心中留下了痕迹。
乔玉景得到边疆接连胜利的消息,提着的心也松了许多。
知琴知书更是激动得满脸通红。
知书兴奋道,“公子,姑爷真是太厉害了!当初外面传咱们姑爷是战神转世,还真给说中了,数次战役胜利,数次斩杀敌军将领头颅,真是神了。”
“有此军功,只要姑爷能够活着回来,日后朝中那些官员,就再也不敢小看姑爷,咱们家就算是彻底在京城权贵中站稳了脚跟。”
知琴也是高兴不已,但她比较稳重,端上一碗补汤提醒道。
“公子,您快把汤喝了,趁着姑爷回来前好好养身体,到时候姑爷回京,您才能尽快怀上小主子。如今姑爷声势如虹,盯着的人不少,咱们可不能让人钻空子。”
一旦姑爷出息了,外面那些官员为攀交情,就算姑爷拒绝,也肯定会想办法硬塞人。
她们公子不得不防,做好最坏的打算。
“嗯,我明白。去拿信笺过来,我要给夫君写信……”
乔玉景点头羞涩笑,乖乖把补汤喝完。
净手后,焚上自己最喜欢的香,才开始给边疆的爱人写信。
与此同时。
边疆军营中。
谢文彦坐在篝火旁,也拿着临行前夫郎送的护身符,思念远隔千里的人。
旁边士兵瞧见打趣,“谢小将,想夫郎了?”
“嗯。”
谢文彦闻言没有犹豫点头,俊朗的脸上笑容温柔。
不知没有他在身边,夫郎每日睡得可好?
平日里可有想他?
他很是想他。
谢文彦的军功传回京城,虽然很是令人震惊不可思议。
但其实也并非太过夸张,因为谢文彦从幼时起,就表现出了极大的读书和练武天赋。
他十年如一日的每天早起锻炼拳脚,勤恳读书练字,在同窗之间颇有文武双全的名声,去了边疆后更是积极融入底层士兵,不怕吃苦跟着操练,有循序渐进的变强过程。
再加上曾经在朝堂上,直接当众斩杀官员的狠辣心性……
说实话,他能在边疆战场如此勇猛,仔细想想还真不奇怪。
和谢家没仇甚至交好的官员,如今心中很是庆幸,谢文彦有这般能耐,在边疆那种凶险之地都还能活得如此灿烂,前程着实远大啊。
他们与其交好,未来可期!
但世族和与谢文彦交恶的人,表情可就僵硬难看了。
“想我世族多年算无遗策,没想到竟在这个泥腿子出身的臭小子身上栽了跟头,将他送去边疆还能逆风翻盘,此人当真是我世族心腹大患啊。”
“此人必须死,传令下去,无论用什么办法,必须让姓谢的死在边疆之地!”
三位世族族长眼睛通红。
与其说是被气的,不如说是害怕。
谢文彦的存在让他们感觉到了一种深深的恐惧。
京城有人欢喜,有人担忧。
自从谢文彦数次在战场上立功后,他就从原本的监军职位,成了先锋将领。
每次战役,他都冲在大家最前面。
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堪称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边疆楚国士兵的气势,被他带动得十分亢奋,以他为偶像目标,一个个上了战场后也比往日不知勇猛多少。
这期间谢文彦自然也是受过伤的。
毕竟,草原部族擅战之名也不是虚的,他后面还有世族见缝插针的刺杀,饶是他再厉害,如此两面夹击,也有疏忽中招的时候。
但好在谢文彦足够警惕,又有堂兄包治百病的灵泉水相助。
无论他受再重的伤,每次都能险险活下来,并且迅速康复,重新回到战场再来!
他就像个打死不死的小强,杀得草原部族那边闻名丧胆,一退再退。
整整三年时间。
谢文彦就带着仅有的10万军队,把嚣张的草原部族打得落花流水。
只不过,草原那边也不是吃素的,虽然被逼退回了草原深处,可楚国这点兵马想要彻底把草原打下来臣服,也不可能。
为了给楚国多创造十几年的安稳日子,谢文彦决定带人悄悄潜入草原深处,刺杀草原可汗,让草原因群龙无首,陷入争夺王位内乱。
届时,对方也就没心思再来掠夺楚国边疆了。
“此计甚妙,可我们不熟悉草原深处,草原可汗身边更有精兵层层守护,谢大人想要潜入刺杀,恐怕并不容易,深有性命之忧啊……”
边疆几位将领思考后阻止。
尽管他们对刺杀草原可汗很是心动,可谢文彦是陛下死命要保护的人,他们不敢让对方去送死。
一个将领提议道,“刺杀之计很好,但谢大人的性命于我楚国更重要,此事不如另选行动之人,若有闪失,也能损失最小。”
谢文彦却摇头,坚持己见。
“各位将军好意谢某心领,但此事不宜外露,而且此去草原除了刺杀草原可汗,还要挑动草原内乱,除了我,其余人前去恐难做到。”
此计要的不仅是杀人身手,还有头脑计策,普通士兵难以胜任。
他想去草原深处,也不仅仅是为此。
京城那边夺嫡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夫郎传消息来,说大皇子想要逼宫上位。
鹬蚌相争,他这个渔翁也该收网了。
谢文彦坚持。
山高皇帝远,几位将领此刻送信去京城通知乾元帝也来不及阻止。
最后没办法,他们也只能忐忑配合行动。
谢文彦带着数位忠心自己的士兵,潜入草原花了两个月,成功带着草原老可汗的人头回来,以及草原内乱的消息。
不过糟糕的是,他也因此“重伤”!
“咳咳,周将军,谢某不负圣命,此次草原之患终是解决,为边疆百姓赢得十数年安稳之日,如今谢某命不久矣,心中只有一愿,还望将军答应。”
谢文彦满脸虚弱请求。
几位将军悲痛,“谢大人莫说这种话!大夫说了,只要用珍贵药材好好养着,肯定会没事的,你身子骨好,往日重伤都是很快痊愈,这次定然也不例外。”
“咳咳,我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周将军,这次怕是真的不行了,我想回……回京,再见我爹娘和夫郎最后一面……”
谢文彦艰难说罢,又晕了过去。
就这般拉扯几次。
几位将军最后不忍心,只能同意他的选择,安排了数千精锐随行,送他返回京城。
而捷报,则先一步快马加鞭送回京。
草原可汗的人头,以及边疆大胜的消息传回京城。
乾元帝笑得牙花子都出来了。
激动从龙椅上站起来,连连道,“好好好,谢爱卿果真是朕的良臣!”
百官们不管心中怎么想,此刻自然都是拱手道喜。
但随即。
当从报信的士兵那里,听说谢文彦重伤,将命不久矣的消息时,乾元帝笑容就霎时僵硬,双眼一黑,直接晕了过去。
等醒过来确认消息为真后,乾元帝大受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