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农场TOP1by月寂烟雨
月寂烟雨  发于:2025年02月07日

关灯
护眼


第173章 人院子里的柿子树最好
火晶柿子的原产地在西北,最近几年,这个品种的柿子很火,他们这里也引进了不少,藤城周边就有好些种火晶柿子的果园。
卿孟祝跟赵和曦开车过去果园考察,走了好几个果园,柿子树的品质都是“良品”,离“良品+”都差得远,更不要说“精品”了,这些果园唯一的优势就是价格比较低。
卿孟祝对上午看的柿子树不满意,赵和曦也没办法:“要是这些果树你都不喜欢,下午我们只好去山里看看了。”
卿孟祝:“山里种柿子树的人多吗?”
赵和曦点头:“多,基本每个村都有果园。柿子树本来就适合种在海拔比较高的地方,藤城临近城区是平原,不适合种柿子。”
卿孟祝:“那我们就先看看,我先跟春晰说一声。”
赵和曦开着车,嘟囔道:“第一时间报备啊?你们可真够黏糊的。”
卿孟祝才不管他的嘲笑,报备了之后又查了地图:“我们到山里的小县城吃饭吧,就到路边吃。”
赵和曦:“我都行,不挑这个。”
卿孟祝重新设置了导航的目的地,打算先去吃午饭。
结果车开到一半,卿孟祝看到路边一家院子里种植的柿子树,忽然说道:“你停一下,路边的柿子树好像挺不错的。”
他们的车正开在乡道上,想停倒是可以随时停。
赵和曦找了个稍微宽阔的地方停了下来:“谁家啊?”
卿孟祝伸手指向斜后方:“就那边一家,刚刚在车上看,也不知道看错了没有?我们过去看看就知道了。”
赵和曦嘿嘿笑了两声:“你现在找果树倒是方便。”
卿孟祝下车:“去问问,又不会掉一块肉,能行就行,不行就算了。”
两人下了车,往卿孟祝说的院子走。
他们还没走到地方,院子里的看家狗先吠叫起来,叫得非常大声。
院子里有一个老爷子走出来:“谁啊?”
赵和曦笑着说道:“我们是外面过来买果苗的,看您家的柿子树好,过来看看。”
老爷子一下就得意了起来:“嘿,可真会找,我们家这柿子树是十里八乡最好的柿子树,柿子结了的时候,大老远都有人过来拍照。”
赵和曦顺势提出请求:“你们家的柿子树确实好,我们能进来看看吗?”
老爷子打开大铁门:“进来吧。阿旺,别叫了。我们家阿旺拴着,你们别怕。”
卿孟祝和赵和曦走进院子。
这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不过收拾得很干净,四周整整齐齐,基本看不到杂草和杂物。
院子的一角拴着一只黄毛田园犬,小狗长得挺好,眼睛圆碌碌的,看着很有灵气。
卿孟祝看着小狗,手有些痒,不过到底克制住了,一来去摸陌生的狗不太礼貌还容易被咬,二则去摸了陌生的狗,晚上回家肯定要挨护卫和护法汪汪,两只小家伙还会拿屁股对着他。
卿孟祝过去看院子一角的大柿子树。
他们看惯了矮化的果树,很少看这种高十多米的柿子树,看柿子树还得仰头。
卿孟祝看着长满了叶子的柿子树:“老爷子,你家这柿子树种了多少年了?”
老爷子:“怕有五十年了,我们刚结婚那会,我老伴种下的。”
卿孟祝摸着柿子树的树皮:“那可真够久的,这些年来,你们没少细心打理这棵柿子树吧?”
老爷子:“对,都是我老伴打理的,修枝、施肥、浇水,早些年我们腿脚还灵便的时候,要用梯子架到树上去把上面多余的枝条砍下来,现在倒不行了。”
还有修枝的习惯?卿孟祝心头一动,想问问能不能把这部分枝条买下来?
他们说着话的时候,从院子外面进来一个高挑清瘦的老太太。
老太太满头白发,难得一点都没有佝偻缓慢的姿态,肩背还挺得笔直,腿脚也非常利索。
老太太一进门就问:“哪家的客人?”
老爷子笑呵呵地说道:“不是哪家的客人,过路的,看到咱家的柿子树好就进来看看。”
赵和曦连忙上前去重新自我介绍了一番,老太太这才点点头。
卿孟祝一看就知道这个家是老太太在当,问道:“奶奶,您家这柿子树是火晶柿子吧?”
老太太站定了:“对,就是火晶柿子,不过是老品种,跟现在的品种不太一样。”
卿孟祝:“老品种好,抗病性强,好打理,味道肯定也好。”
老太太脸上露出了笑意:“说好打理,这棵柿子树是真好打理,一年到头来都不用费什么心思,它就能给我们结出满树火红的柿子。”
卿孟祝:“那您家还有别的柿子树吗?有没有果园什么的?”
老太太摇头:“你们要是早十几年来倒是有,现在我们老了,儿女又在外边,果园早就荒废了。”
赵和曦嘴快:“可惜了,我们还以为您家有别的柿子树,想问您家买点柿子树呢。”
老太太直接回绝:“不卖,我孙女可喜欢这柿子了,不卖,出多少钱也不卖。”
卿孟祝:“这么好的柿子树,一看就是你们就投入了感情,我猜您也不会卖,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卖我们一些枝条,我们带回去扦插?我听说你们平时也会修理枝条?修理下来的枝条没用吧?”
老太太想了想:“要多少枝条?什么价?”
卿孟祝:“就按市场上柿子苗的价格吧?我们上午刚从果园出来,大概五十一棵果苗,这些枝条我们也出这个价。”
老太太带着褶皱的眼睛上下打量他,看他神色认真,这下没意见了:“那你们要搭梯子自己上去砍。别砍多了,砍多了,秋天就结不了多少柿子了。”
卿孟祝赶忙答应下来:“你看着我砍,绝对不会砍多,我就砍五六根枝条。”
老人家里就有梯子,不过是那种普通的扶梯,要用还得将梯子架到树上,然后再爬梯子上去。
赵和曦有点不放心:“要不我上去砍吧。”
卿孟祝:“我来。扦插的树枝要选活性比较高的树枝,你不一定会。”
赵和曦在种植上确实没什么经验,其实也不坚持:“你来就你来。”
这棵柿子树算是老太太心爱的柿子树,他们砍枝桠的时候,老太太在树下,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
卿孟祝砍了两根柿子树的树枝下来,老太太还指点他:“你先下来,把梯子往旁边挪一挪,旁边那根树枝用来扦插也很好。”
卿孟祝仔细看了一下,发现那根树枝确实比他选定的树枝还好,不由有些惊讶:“奶奶,您的眼力真好。”
老太太骄傲地说道:“你们别看我老了,我年轻的时候也是扦插的一把好手,要不然也不能种下这棵大柿子树。”
卿孟祝:“这棵柿子树还有故事啊?”
老太太:“是啊,当时我舅舅在西北插队,我看报纸说他们那里有特别好的柿子,过年的时候专门托他大老远的给我带了一棵柿子树。当年这颗柿子好像也是扦插出来的,它没有种子。”
卿孟祝:“那可真是有缘了,我们也要大老远地带回去种。”
老太太:“是有缘分,你们的眼睛也利,从路边路过就知道我家的柿子好。”
老太太是种植的一把好手,卿孟祝刚刚就发现了,院子里种着的这些花花草草跟蔬菜都长得很好,基本都能达到“良品+”的品质。
现在老太太一聊起植物,卿孟祝就明白为什么了,这都是一辈子沉淀下来的经验。
卿孟祝本身的种植技术很不错,老太太跟他聊了几句,颇有点知音的感觉。
知道他们还没有吃午饭,老太太立即热情地邀请他们在家吃午饭。
老人家的儿女都不在身边,他们平时就两个人住,颇为寂寞,现在留两个年轻人在家吃饭,老爷子也很热情,还专门去外面的肉摊子上买了肉回来。
卿孟祝跟赵和曦推拒不过,就钻进厨房打下手了。
饭桌上,卿孟祝聊起他们的公司,两个老人居然听说过。
老太太说道:“你们的公司现在可有名了,我还听说你们招工招得特别多,男女都招?”
卿孟祝:“是比较多,现在要干的活比较多。”
老太太颇为遗憾:“可惜了,要是我年轻个几十岁,我就去你们那里干活。”
老爷子在旁边乐呵呵地说道:“这么大老远,你过去了也吃不消啊。”
老太太不服气:“他们那边不是有茶园?我去他们那个茶园干活,别的不行,种茶我总行吧?”
卿孟祝忙道:“我们没有茶园,就是果园。”
老太太:“没有茶园?我听说你们有茶啊,茶叶还特别有名。”

第174章 种茶的技术员
卿孟祝家是有茶,随着现在茶叶长得越来越多,他们也会拿茶叶出来招待客人。
至于有名的茶园,卿孟祝倾向于老太太记错了。
赵和曦也说道:“奶奶,您是不是记错了?把别家的茶园记成我们公司的了。”
老太太:“应该不会,你们公司的那个名字那么拗口,我知道的公司也没有第二个叫这个名字的了。”
卿孟祝:“那您可能把我家的茶叶记成我们公司的茶叶了。”
老太太这才点点头:“也有可能,反正是你们的,也分不清什么公司不公司。”
说完,老太太叹了口气:“我还以为你们公司有特别厉害的茶园,想跟你们交流一下经验。”
卿孟祝来了兴趣:“奶奶您在种茶?”
老太太:“种啊,我年轻的时候就开始种茶了,不过种了一辈子也没种出什么名堂。”
老爷子在旁边插话:“我老伴的菜园子里现在还种着茶树,我们家喝的茶叶全都是她炒的。”
卿孟祝跟赵和曦齐齐看向老太太:“好厉害!”
老太太被夸得有了献宝的心思,饭也不吃了,要去给他们拿茶叶:“我给你们尝尝今年的春茶,喝过我家茶的人都说挺不错的,你们尝尝,看是不是?”
老太太很快就泡了茶出来。
茶叶放在杯子里,泡出了黄澄澄的茶水,看起来非常不错,闻起来也很香。
卿孟祝现在跟茶叶打交道打得多了,一闻这茶就知道这茶叶有“良品+”的品质。
老太太的茶叶种得非常不错,可惜受品种的限制,茶叶不算特别好,因为泡茶的水用的是自来水的关系,茶水也差了一点清冽。
不过,总的来说,这在普通的人家应该算是非常不错的茶了,毕竟老太太也不算什么正儿八经的专业人士。
卿孟祝细品之后,抬眼就看见老太太期待地看着他,见他看过来还微微抬了抬头,意思是让他说说评价。
卿孟祝看懂了,笑着说道:“这茶种得真有水平。”
老太太:“你说说,哪里有水平?”
卿孟祝看老太太较真了,也认真起来:“如果我没记错,这茶就是本地的普通茶树,市面上有这种茶叶炒的绿茶,十块钱一包。”
老太太没想到他真尝得出来,高兴地说道:“对!就是我们这里的粗茶。”
卿孟祝认真:“普通的粗茶没有这么香,也没有这种苦而回甘的滋味,所以我说您这茶种得有水平,要是种得一般,炒出来之后就会是那种又苦又浓,没什么回甘的大叶子茶了。”
老太太:“这个是,我们本地的茶炒出来大多是解渴用的。”
老太太很喜欢茶叶,看卿孟祝真能说出门道,顺势邀请他:“我家的菜园子离这里不远,你要去看我家的菜园子不?”
卿孟祝:“看茶树吗?”
老太太:“就看茶树!”
卿孟祝:“去吧,我看看。”
老爷子看他们说去就要去,连忙拉住老太太的手臂:“哎,急什么,你让人孩子安心地吃完饭,你也先吃饭。”
老太太回过神来:“对,先吃饭,吃完饭再说。”
话是这么说,老太太明显等不及了。
卿孟祝在老太太的目光之下也没有心思细嚼慢咽,连忙几口扒完碗里的饭,要跟老太太去菜园子看茶树。
赵和曦也要跟他们一起去。
于是,吃完午饭,老太太就带着他们三人去看茶树了。
老太太家的菜园子就在他们家后面,从屋后的小路往田里走一走,不到五分钟就到了。
菜园子不大,总共也没超过三分地。
老太太却在菜园子的四周都种满了茶树,颇有点拿茶树当篱笆的架势。
这些茶树都是矮化后的茶树,一株株长得绿油油,叶子极为茂盛。
卿孟祝一眼扫过去,发现这些茶树都有“良品+”,甚至接近“精品-”的品质。
要是换一个年轻人,种出这种品质的茶树,卿孟祝也会惊讶,但不至于如此惊讶。
可老太太用普通的肥料,用附近沟渠里的水,就能种出这种品质的茶树,那就实在不简单了。
卿孟祝忍不住仔细打量周围的情况。
土壤没什么好说的,就是普通的砖红壤,多年种植下来,土壤有所改良,但里面的有机质还是严重不足。
水源应该也不行,看那沟渠,水流又细又小,水色浑黄,底下还堆满了淤泥,卿孟祝就知道水源的质量非常一般,多半还有农药污染。
至于肥料,旁边装着农家肥的桶还没收,普通的农家肥应该不会给茶树带来特别大的助益。
卿孟祝打量了一圈,又发现一件事:“奶奶,这些茶树都是您用同一株茶树的树枝扦插出来的吧?”
老太太竖起大拇指:“你说我有水平,你才是真的有水平,这都看得出来。”
卿孟祝:“还挺好认的,叶子都长得一样。您当时扦插茶树,扦插了多少?成活了多少?”
老太太:“全都成活了,都在这呢。”
卿孟祝:“一株都没死吗?”
老太太:“嗐,这还能骗你不成?我的茶树是出了名的好,以前还有人托我帮忙扦插呢。”
跟在后面的老爷子插了一句:“现在也还有人托,前两个月她还帮人扦插了一批。”
卿孟祝:“那扦插活了吗?”
老爷子自豪道:“全都活了,人家还留了一点余量,说五棵能活三棵就行,没想到五棵都活了。”
卿孟祝:“真厉害。”
老太太带他们来看茶树,主要是难得看见了同好,炫耀一下。
卿孟祝看着这些绿油油的茶树,倒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卿孟祝对老太太说道:“奶奶,您有徒弟不?”
老太太:“什么徒弟?”
卿孟祝笑笑:“我家有一批茶树,就是现在传出了一点名声的那批。我打算今年扩繁,不过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技术员,您要是有徒弟,给我推荐个徒弟试试。”
老太太:“你那个技术员要做什么?”
卿孟祝:“指导村民种茶苗吧。”
卿孟祝说了一下寨前村的事。
寨前村海拔高,气候好,无污染,非常适合种茶树,不过光靠那里的村民,可能很难种出好茶树。
他想跟寨前村合作种茶树的话,得另外派个靠谱的技术员过去。
老太太没想到他们没有茶园,却想造好多茶园,愣了一下:“我孙女行不?我家就我孙女喜欢跟我学种茶树,她的手艺也不错。”
卿孟祝:“您家孙女现在在干嘛?”
老太太:“毕业了在藤城打工呢,早上六点半起来上班,晚上六点半才下班,可辛苦了。要是当你们的技术员,就不用那么辛苦吧?”
卿孟祝:“我们是八小时制。”
老太太点头:“这个好,那你们的工资呢?”
卿孟祝:“技术员试用期九千,正式员工一万二,一年发十三个月的工资。”
这下老太太不点头了,而是目露精光:“你真是那什么祝晰的老板?这里能发这么高的工资?”
老爷子也默契地站到了老太太身前:“你们有身份证不?能把身份证给我们看看吗?”
赵和曦怎么也没想到事情会往这个方向发展,站在旁边目瞪口呆。
老太太已经开始叫人了,用嘹亮的嗓门叫住从附近经过的年轻人:“啸威,你过来帮我看看,这俩人要到我们这里招工,你看看靠不靠谱。”
那个叫“啸威”的年轻人扛着锄头就带着警惕的神色过来了:“石奶奶,招什么工啊?”
老太太:“他们喊我孙女去做技术员,一个月给一万二。”
周啸威更警惕了:“面都没见到,就说给那么高的工资啊?”
卿孟祝心说,面是没见到,可见到了老太太种的茶树啊,茶树都摆在这里,不比听人说靠谱?
何况,老太太的孙女不行,这不还有老太太吗?找老太太请教几招也不亏。
赵和曦明显对这种警惕非常熟悉,当即掏身份证:“我们真不是骗子,这是我的身份证。”
周啸威看看身份证,又看看赵和曦:“你们就算不是骗子,也不能找人老奶奶谈啊,招谁找谁不更合适吗?”
赵和曦:“也是话赶话说到这里了。”
赵和曦把他们来买柿子树,然后聊到茶叶的事情跟周啸威说了一遍。
周啸威稍微打消了点疑虑,不过还是不放心,要把老爷子老太太送回家:“我送你们回去,回家再谈吧。这两位要招周敏玥,那跟周敏玥说说?”
卿孟祝强调:“我们要招会种茶树的技术员,不一定是那姑娘。”
周啸威看卿孟祝一眼:“那就是周敏玥了,她是我们这最会种茶树的人,我跟她说说。”

第175章 这批树枝的质量很不错
周啸威不放心卿孟祝他们单独留在老人家,怕他们是骗子,便陪着一起过去。
此外,周啸威还跟老人的家人都说了一遍卿孟祝他们的事,重点跟周敏玥说了一声。
周敏玥说会赶回来,卿孟祝从这姑娘紧张的声音里可以听出,她对老人的感情确实挺深,行动力也挺强。
综合判断,对方人应该不错。
卿孟祝也没想到一朝不慎,会被人当成骗子。
幸好他们最初来老人家的目的就是买老人家里的柿子树回去扦插,现在目的达到了,留在老人家也不算耽误事。
两个老人都没想到事情会往这个方向发展,有些歉意。
大家待在老人家里不知道干什么好的时候,老太太热情招呼他们多修剪一些树枝,反正现在还没正式入夏,多砍一些枝条,柿子树也能重新长回来。
植物的生命力确实非常顽强,卿孟祝想要树枝,便没有和老人客气,最终在不伤害老柿子树的情况下砍了二十五根树枝下来,并按五十块一根树枝的价格给老人算了钱。
柿子树的树枝能卖那么多钱,老人十分高兴,更不好意思了。
赵和曦安慰他们几句,说没事。
他们用绳子将砍下来的树枝捆好,先放到院子里。
卿孟祝摸了摸好不容易获得的宝贝树枝,对老人说道:“砍了这么多树枝,过后您得抓紧追肥了。”
老太太:“我现在就追,刚好之前沤的肥还没用完。”
老人家里的肥料都是鸡粪鸭粪和厨余垃圾沤成的农家肥,味道有点大。
卿孟祝没有嫌弃,仔细检查了一下,将没有沤熟的肥料挑出来,然后拿锄头在树下挖了个坑,帮着老人把肥料埋了下去。
卿孟祝干农活干得异常熟练,在场的所有人都看得出来,他不是那种光会说的花架子。
大家看着,对他们的话已经信了大半。
他们埋完肥,洗完手又进屋喝茶。
老人家的茶确实不错,就着瓜子花生,喝着茶慢慢等,也不觉得难熬。
卿孟祝顺便跟他们打听这边的事情,包括土壤、水源、作物、农药、花费等,基本都是一些农事。
两个老人和周啸威对这些也熟,基本知无不言。
卿孟祝慢慢就对本地的情况有个了解了。
他们聊了三个多小时,下午四点多的时候,周敏玥总算坐顺风车赶回来了。
周敏玥意外地认识赵和曦,对上赵和曦不解的眼神,周敏玥不太好意思地说道:“之前你们公司出圈了好几次,我看是老家的公司,就多关注了一下,看过您的照片。”
赵和曦高兴地说道:“你认识我们就太好了,喏,这是我的身份证,你再看看身份证。”
周敏玥认识他们,接下来的事情就比较好谈了。
赵和曦亲自和她谈,周敏玥爽快地答应到他们公司当技术员,出差也无所谓,只要出差补助能到位就行。
不过,她公司那边还没辞职,在藤城的住处也还没收拾出来,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入职他们祝晰。
她担心赵和曦跟卿孟祝嫌她麻烦,又马上补充道,要是公司这边需要人手,给她两天就行,她两天就能处理好。
卿孟祝还没有将茶苗培育出来,让她不用着急,先处理好手头上的事情再入职也行。
因为招了个人,卿孟祝他们今天出来得特别久,等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晚上八点多了。
明春晰早已经在家做好了饭等着。
两人吃饭,卿孟祝在饭桌上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明春晰说道:“以为你们这次耽搁那么久,会带别的果树回来,没想到最终带了一个人回来。”
卿孟祝笑:“虽然没有带别的果树,但能带一个人才回来,也是不错的收获了。”
说完,卿孟祝又吐槽:“其实外面的好果树也没有那么多,我一路仔细观察,看得眼睛都花了,也没看到想带的果树。”
明春晰:“辛苦了。”
卿孟祝:“还好,只要有收获就不算辛苦。你慢慢吃,我先去把柿子的树枝收拾出来。”
柿子树的树枝在后备厢放了那么久,活性已经不如之前好了。
现在得抓紧时间消毒,然后泡生根水,让它尽快长出根须。
卿孟祝一放碗就想走,明春晰拉住他的手腕:“好好吃完饭再说,等会儿我去给你打手电筒。”
卿孟祝只好又坐回来:“我吃饱了。”
明春晰给他夹菜:“把菜吃完。”
两人吃完饭收拾了一下桌子,然后才一起去看柿子树的树枝。
卿孟祝专门从星际商城购买了生根粉,花费600星币。
星际商城一直有生根粉卖,不过看起来和他们在市场上卖的生根粉区别不大。
卿孟祝抱着想省点星币的心思,从来没有在星际商城买过。
现在他们不缺星币了,这种小额支出就无所谓了。
星际商城的生根粉比本地的生根粉要好一点,能促进根系壮大,用过之后,更容易得到健壮的果苗,到时候结出的果子也会更多更甜。
卿孟祝看了一下柿子树的树枝,越看越喜欢:“到时候我挪两株种到我们的山上。”
明春晰:“那果园里只能种二十三棵了,够用吗?”
卿孟祝:“柿子树的产量那么大应该够了,实在不行到外面再买一点种上。反正生意嘛,总是做不完的,先保证我们自己的水果供应最重要。”
明春晰脸上露出了笑意:“嗯。”
他们忙活了好一会儿,才将这二十五根柿子树的树枝全都泡到用井水加生根粉调出来的生根水里。
生根水有点多。
卿孟祝干脆和明春晰一起去后院砍了茶树的树枝,勉强凑了五十根树枝出来,也泡到了生根水里。
到时候正好一起培育了,省得还要费二次精力。
他们这次带回来的柿子树的树枝质量非常不错。
然后第二天睡醒的时候,树枝已经露出了湿润的颜色,就是表皮发绿的那种湿润,看起来状态很不错。
茶树的树枝状态稍微差一点,不过应该也能成活。
卿孟祝拿了大号的育苗盆过来,亲自调配了育苗土,然后将这些树枝一一插到土里。
插好后,他将育苗盆放到后院背阴的地方,接下来就等它们静静生长,慢慢长出根系,然后再考虑进一步移栽。
这次育苗的手感非常好,卿孟祝心里有种预感,所有的这些树枝都会存活,到时候长成新的树苗。
最多半个月,他们就可以移栽这批苗了。
卿孟祝在后院挪动树苗,明春晰在厨房做饭,做好了饭喊他吃饭。
今天周六,明春晰不用上班,他们计划趁着这两天有空把一直养在网箱里的虾苗挪到水稻田和茭白田里去。
吃早餐的时候,卿孟祝说道:“待会儿我给陈哥打个电话问问情况。”
明春晰:“是不是要先把灵珠渣撒到田里?”
卿孟祝一拍脑袋:“对,我给忘了。不过不要紧,放虾苗之前本来就要撒肥料,我们混到肥料里面撒到田里就好了。”
养殖水产也需要大量的肥料,他们一般用有机肥。
这些有机肥会催生出大量的藻类和植物,供水产食用。
卿孟祝:“我等会去看看,肥料应该发酵好了,等会先消一下毒。”
明春晰:“不急,现在不行就请人过来帮忙,这两天总弄得完。”
卿孟祝抬起脸笑笑:“那我们一样样来。”
他们吃完早餐去堆肥的池塘里看肥料。
池塘这边的肥料已经堆了挺久,上面覆盖着塑料薄膜,挡雨挡风,也防止野鸟和其他小动物过来祸害。
他们把塑料薄膜揭开,就能看到底下松软黝黑的肥料。
这批肥料混合了蔬菜、干草和禽粪,含水量还行,总体处于比较干燥的状态。
卿孟祝仔细检查,发现肥料发酵得还行,虽然比不上他们用灵珠渣和肥料发酵粉发酵出来的肥料,但是比市面上能见到的肥料都好很多。
卿孟祝看了一下说道:“我让人拉过去进行高温消毒,消完毒就能用了。”
明春晰:“现在打电话让人拉吧,然后我们去看看青虾。”
卿孟祝:“行,陈哥已经在池塘那边等着我们了,他说现在青虾的状态还不错,可以直接转移到田里。”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