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喜之后by封十一
封十一  发于:2024年12月24日

关灯
护眼

所以,这个月他一个赚了五十两银子。
此时,顾文承正往屋里的浴桶里挑热水,等他挑好水再次进屋以后,被迎面而来的姜余扑了个满怀。
顾文承一个用力把姜余往上一提,一只手托着他,另一手揽着他的背,就这么抱着姜余往里面走,顺便用腿把东侧屋的门给合上。
姜余无知无觉,依旧沉浸在自己一个月赚了五十两的喜悦里。
“这个月铺子赚了五十两,五十两唉。”
姜余高兴极了,“抛去成本,也能净赚四十两,我要发财了。”
顾文承一边听他念叨,一边把姜余放到房间的四方桌上,手动开始给他解衣带。
姜余从自己要发财的兴奋中回神,“文承哥你在干什么?”
顾文承:“洗澡啊。”
姜余:“你洗澡,干嘛解我的带子。最近天气转凉了,你得快些洗,小心着凉。”
一边说着姜余就要出去,但是被顾文承按住。
顾文承道:“最近天凉了,我们才要一块洗,要不然两个来回折腾多麻烦。”
姜余:……脸一下爆红jpg.
姜余突然想到画本子里的其中一幕,画本子上的主人公们也是在浴桶里,而且…姜余偷偷想,文承哥要比话本事上人要好看多了。
文承哥肚子有好几块排列整齐的肉,说是叫腹肌,姜余有些疑惑的想怎么自己没有?
但是很快,姜余便没时间继续想了。
【作者有话说】
求海星,求评论~
么么哒~明天见哟?

第74章 沉溺
“娘,你刚刚说姜禾也去县城了?”姜瑞莲震惊的看向母亲,语气之中尽是不可思议。
王桂花一边往衣服上缝补丁,一边点头,“是啊。”
王桂花正在给小儿子补裤子,小儿子如今淘气的很,每隔十天半个月裤子上就得多个洞,王桂花心疼这些布料,但是对小儿子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完全没用,王桂花只能一次又一次的缝补。
姜瑞莲干巴巴的道:“娘,你别逗我了,就姜禾那个呆头呆脑的样子,去县城里做工哪个地方肯要她?”
王桂花道:“就是姜余开那个什么饸烙面铺子。”
说起这件事王桂花就来气,她没想到一向不好言语的二女儿竟然会那么和自己说话。
“那个死丫头片子,我之前怎么没发现她竟然还是一个脑袋后面长反骨的,媒婆给她介绍婆家,她不愿意嫁就算了,竟然敢离开去县城找姜余。
还有那姜余,别看他如今去县城开了铺子跟着掌柜的似的,心肠却比之前还要黑。禾姐儿如今在他哪里干活,连吃食都不管,禾姐儿还得自己掏钱吃饭,一天十二文的工钱,结果一个月就能往家里拿二百文,想起这个我就来气。”
姜瑞莲脑子嗡嗡的,母亲后面唠唠叨叨说的那些她没怎么仔细听。
她只知道,姜余去了县城,姜禾如今也去了县城,而自己却留在了村子里。这个事实让一向心高气傲的姜瑞莲无法接受。
而且,自从嫁人以后她才真正知道做别人家的媳妇有多难,夫君不在身边,婆母是抠门且不好相与的。
家里大大小小一切活,婆母都使唤她来干,嫁人一个多月她的手明显比以前糙了不少。
而且新婚第一天她就和婆母发生了争吵,姜瑞莲也知道自己是彻底把婆母给得罪死了。
如今那老妖婆在家整天变着花样的整自己,这让姜瑞莲更想去县城住。
不行,她得想个办法,她绝对不能一直和老妖婆住在村里。
姜余的生意最近步入正轨,生意也一如既往的好。
如今姜余还得每天保持读书写字,字写的越来越像样。
姜余一个月接两到三场私宴,挣二三十两银子,小日子过的美滋滋。
直到有一天,县令府的林管事再次到饸烙面店里吃饭。
林管事看向店里的姜余,“姜老板。”
姜余笑着道:“林管事叫我小余就成。”
这些日子姜余已经和林管事熟悉了不少。
今天下雨,店里人不多的,林管事点了两道菜和一碗饸烙面坐在角落的位置吃饭,过了一会儿姜余端着一盘卤猪头肉坐的林管事对面。
“这是我新做的,林管事尝尝?”
林管事看着自己面前这盘猪头肉的颜色十分漂亮。
“那我就不客气了。”
林管事夹了一块肉放入嘴里,他突然微微睁大眼睛。
这是什么味道?
林管事惊讶的看着面前这盘猪头肉,肥而不腻,肉质软烂的同时还带着韧劲,一口咬下去肉香四溢的同时又感觉清爽利落有嚼劲。
突然林管事又好似尝到了其中一丝别的滋味,他再次夹起一块肉放入嘴里,突然眼前一亮。
这竟然是烟熏味,淡淡的烟熏味给盘菜肴点缀上了不同的色彩。
姜余道:“这是熏猪头肉,林管事尝着怎么样?”
林管事听完姜余的话抚掌而笑,“妙啊,真是妙啊。这种做法之前是闻所未闻,小姜老板果然高明。”
姜余笑了笑。
林管事又问:“小姜老板是想把这道菜放到店里卖?”
姜余摇头,“这道菜用料珍贵,做起来费力。我本想着以后有机会了把这道菜放进我承接的私宴菜单里。如今先让自家人尝尝口味。”
姜余这句话让林管事听着十分舒服。
尤其是最后那一句话,让林管事觉得姜余直接把他当做了自己人。
林管事压低声音道:“既然小姜老板拿我当自己人,那我告诉小姜老板一个消息。前些日子顾秀才帮了知县大人一个大忙,知县大人不是小气的人,一直想还顾秀才的人情。
前天,知县大人拿到了一封东林书院的引荐信,知县大人会把这封引荐信给顾秀才。我想在这里告诉小姜老板一声,若是顾秀才收到这封引荐信后,小姜老板可要好好劝一劝顾秀才抓住机会,一定要去东林书院。”
姜余微微一愣,“东林书院?那是什么地方?”
林管事笑着解释道:“东林书院是整个宁化府,乃至在周围几个府城都很有名气的书院,前朝时期就存在于世。不过到了本朝,书院的山长一般都是在朝廷任职过的大员担任。譬如东林书院如今的山长李应珍,是建文三十四年的进士,曾任过怀连府知府,又任户部郎中,最后任督察院右督御史乃是三品大员。只是后来又不知发生了何时,这位大人便前往东林书院教书去了。”
姜余虽然听不懂林管事说的几个官名,但是他好歹知道三品大员是什么意思。
在宁隆县做父母官的刘知县才七品官,所以三品官员一定是很大很大的官职了。
姜余咽了一口口水,听林管事接着道:“这东林书院入学极为严格。其中有两种办法可入学,一是举荐入学,二是有举人功名,并通过书院的考教才得以进入。”
“举人!”姜余惊讶出声。
林管事点头,“一般去东林书院读书的,大多都是会试不过的举人。但是也有秀才,顾秀才院试时乃是院首,又被知县大人上报给知府大人,知府大人特批的禀生。所以这次顾秀才能拿到引荐信,也不会有人说坏了规矩。若是顾秀才能在秀才的时候就去东林书院,那便是直接越过同龄人一头啊。”
姜余点了点头,其实他一直以为文承哥成为禀生,是知县大人拍板决定的,原来竟然是知府大人定的吗?
“东林书院竟然这么厉害,若是文承哥有机会去,那就太好了。”
姜余一脸庆幸的道:“我们农家出身,很多事情都不懂,平常只听人说咱们县城的县学就是读书人最好的去处,哪里懂得外面还有更好的地方。若不是林管事今天和我说这些,指不定我们就要错过了。”
说着姜余从柜台后面拿出一瓶好酒,给林管事倒了一杯。
“来,林管事这杯我敬你。”
林管事就喜欢姜余这股敞亮劲,说道谢就道谢,一点也不拧巴。
他拿起酒杯,“请。”
两个人喝了两壶酒,姜余没什么感觉,反倒是林管事此时醉醺醺的。
他一喝醉,有些话就开始反复讲,但是林管事有些话姜余却听进了心里。
林管事的意思是东林书院比县学强十倍。如今顾秀才今年十七,若是三年后一举考上举人,那才是真正的前途无量。
况且去东林书院读书,三年后考上举人的几率也要比在县学大的多。
晚上,吃完晚饭后,姜余就顾文承说起了东林书院的事情。
顾文承从怀里掏出了一封引荐信笑道:“没想到小余你的消息这么灵通。这是今天知县大人给我的,说我能凭借这封信入东林书院读书。”
姜余微微扬起下巴,“今天林管事来店里吃饭。”
顾文承了然,看来是东林书院的事情是林管事告诉姜余的。
“我还没下定决心。”顾文承道。
姜余有些急了,“东林书院那么好的地方,文承哥还考虑什么呢?”
顾文承叹了一口气,“东林书院在府城。”
姜余道:“府城怎么了,文承哥若是能去府城读书,不应该是件好事吗?”
顾文承看着姜余此时模样,心脏顿时软成了一滩水。
他当时拿到引荐信的时候就能想到姜余会是这个态度,姜余向来待他赤诚且毫无保留。
虽然顾文承很贪恋姜余这份赤诚,但是同时也知道一个人的热诚也是有限度的,他不能无条件去挥霍对方给予自己的这份真挚情感。
“小余,你听我说。”顾文承表情认真的看向姜余。
“我若是去东林书院,肯定是想带着你一块去的,但你在县城的生意才刚起步不久,如今更是好不容易安定下来,若是因为我的一点私心就把你带到府城。小余,我不忍心。”
顾文承如今也才知道什么叫因爱失智,因爱生恐。
他明明知道去东林书院对自己更好,但是一想到姜余他就不忍心,如今姜余在这里过的很快乐。
“我赚钱就是为了文承哥啊。”姜余道。
顾文承微微一怔。
姜余轻声道:“我听人说,读书科举很费钱,若是考上做官后一开始的俸禄也很少。文承哥平时读书吃穿用度都得花钱,等哪天做了官还要置办宅子、马车,采买下人。若是这些事情都要文承哥一个人来抗,那也太累了,所以我才会想要去赚钱,去分担文承哥身上的担子。”
姜余抬头看向顾文承,微笑着露出两个可爱是小梨涡,“我希望看见越来越好的文承哥,我不希望文承哥过的很辛苦,虽然文承哥现在读书已经很辛苦了,可是我还是希望能通过我的努力给文承哥减轻一些负担。”
就像是自己刚见到文承哥时,文承哥一直那么温柔的对待他一样,所以他也想对文承哥好。
顾文承不知道的是,在姜余对未来没有丝毫希望的时候,是顾文承的到来给了姜余继续活下去的勇气。
“我希望,文承哥一直都好好的。”
顾文承看着姜余神色虔诚如同许愿一般说下这句话,下一瞬间姜余整个人好似要羽化飞升似的。
顾文承毫不犹豫一把拽住姜余的胳膊,把他牢牢的控制在了自己怀里。
顾文承抱住姜余,吻上他的嘴角,把他拉下凡间,并带着他沉溺于这世间最俗不可耐的欲/望里。
【作者有话说】
攻:小余是我的,谁也带不走他?

第75章 中午之后
得知顾文承有机会去府城的东林书院以后,姜余就开始做起了准备,但是顾文承又说不着急。
大周朝过农历,如今已经到了九月半天气转凉,十月份天就彻底冷下来了,这份引荐信可以到了明年春日入学的时候在用。
姜余听完顾文承的解释后点了点头,“我明白了。”
虽然顾文承这么说,但是姜余还是有种莫名的紧迫感,府城他去过,那里的花销大的很,是县城所不能比的。
顾文承是去东林书院读书,他还不知道那里的束脩需要交多少,而且不仅是束脩,到了府城后吃喝住行一切都得花钱。
姜余突然生起了要抓紧时间挣钱的心思,有钱才能万事不慌。
就在姜余打定注意抓紧时间挣钱后,便是他接私宴的活开始多了点,九月下半个月他直接接了三单,整个九月下来接了四次私宴的活计。
还是就是如今天气转凉,东西做多了也能放着不坏,于是姜余也加大了做卤肉和凉拌菜的分量。
但是紧接着他便发现,天气冷了以后一是小菜价格上涨,二是买凉拌菜的人也开始少了。
于是姜余想了个办法,又在铺子里新添了一道大骨汤。
买两盘卤肉可以免费赠一碗大骨汤,若是单买的话大骨汤得二文钱一碗。
果然,这样一来,把凉拌菜去掉的亏空就这么涨回来了,隐隐还有比之前生意更好的架势。
至于顾文承要去东林书院读书的事,姜余谁也没告诉。
《韩非子?说难》中曾道“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姜余这句话认为十分有道理,就像是之前他在大伯母家自己偷偷存钱也是一样,谁也不能告诉,否则大伯母就会知道。如今他们开春以后就要去府城的事情也一样。
姜余一边做生意心里悄悄的打起了要把铺子转让的事,但是他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干起来的铺子又有几分舍不得。
晚上,姜余把自己的苦恼说了出来。
“文承哥,你说饸烙面铺子是要直接关掉吗?可这是咱们得第一个铺子,我有些舍不得。”
顾文承明白小余的心思,他早就知道小余是个长情的人,饸烙面铺子是小余花了大心思才有了今天的样子,舍不得也正常。
他想了想,然后提议道:“我还真有一个想法。上次乡试的时间正好和院试的时间重合。所以下一次乡试的时间在三年后,年后咱们去府城的时间短则两年,长则不定。若是你实在不愿意把饸烙面铺子就这么关了,可以把饸烙面的方子卖出去,让别人直接接手铺子,或者是把铺子交给芸姨。”
姜余微微一愣,“给芸姨?”
顾文承点头道:“其实我更倾向于你把铺子交给芸姨。周航会算账,也多少识些字,人也稳妥,加上芸姨又是咱们信的过的人。把铺子转给芸姨,让他们母子来经营,日后咱们只需要占铺子的二成利润即可。”
姜余听完后若有所思,“可是周家亲戚一向难缠,航哥儿如今又还小,云姨一个人看铺子会不会出问题?”
顾文承摸了摸姜余的头,“傻小余,周家在县城也是大姓人家,族人众多,以前芸姨一家挨欺负,是因为周航的父亲是个不事生产又赌博的泼皮,芸姨是贱籍,航哥儿和红姐儿又小。一家人没个能顶门户的,自然会被欺负,可是如今却不同了。”
姜余疑惑的看向顾文承,有些不太明白。
顾文承解释道:“如今航哥儿父亲去世,芸姨恢复良籍,航哥儿越长越大,在过两年就能撑起门户,日子眼瞧着是越过越好。周家人都是普通的老百姓,芸姨一家过得好,他们虽瞧着眼红,但是一笔写不出两个周字,周家族老也不会再瞧着有人欺负孤儿寡母不管的。”
还有一点,顾文承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他却想到了,那就是“宗族”,宗族在这个社会占据了相当强大的力量。
周航姓周,若是他自己能立住,身后又有周氏族人在县城多年盘踞,就没人能轻易欺负的了他。
如今芸姨恢复良籍,女子顶立门户开铺子做生意的情况在大周朝不在少数,他们一家留在宁隆县完全是最好的选择。
姜余抿了抿嘴,“这就是之前文承哥提到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吗?”
顾文承摸了摸他的头,“伤心吗?”
姜余摇了摇头,“没有,只是有些感慨。”
他只是莫名想到了自己,之前在小河村的时候他不是不知道有人在背后骂他名硬,克死父母。
可是等到后面他在县城开了铺子后,那些人又当着他面夸他命好,命带富贵。
或许是有了底气,姜余对那些人的说法通通一笑了之,但是此时他却莫名想到了之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
姜余把脑袋埋在顾文承身前,小声嘟囔了一句,“只要有文承哥在,我的命就是好命。”
顾文承没听清姜余说了一句什么,刚想问一句,就看见姜余已经恢复了精神。
姜余却一个翻身坐起来,精神十足的道:“把铺子转给芸姨后,我们还可以请衙门的孙捕头照看。……不行,若是有人存心想要找麻烦,肯定会在背后搞鬼,即便是找孙捕头也无济于事。”
姜余苦恼想了想又道:“我可以只把饸烙面的方子留给芸姨,把凉拌菜和卤肉的方子卖出去。这样一来饸烙面铺子就只卖饸烙面,生意虽然不如现在好,但是总归也不会特别差劲。”
说完后姜余觉得自己这个想法很棒,他转头看向顾文承,然后就愣住了。
顾文承侧卧在一边,一只手撑着头,此时目光含笑的看着姜余。
他的面容清俊,头发用一只木簪子簪上如今却有些散了,几缕发丝从旁边垂下,身穿淡青色里衣,浑身给人一种慵懒的气质。
姜余突然想起《诗经》里的一句话,“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一时间姜余忍不住有些看呆了。
顾文承看见此时姜余的表情,嘴角的笑意忍也忍不住。
他就知道小余最喜欢自己这张脸。
顾文承起身,左手揽住姜余的腰,一手抚向他的脸颊。
姜余只感觉一阵天旋地转,他就再次睁眼,面前便是顾文承放大的俊朗五官。
腰间放着一张温热的手,姜余有些不自在的动了动,但是手腕却一瞬间被顾文承牢牢锁住。
顾文承眉头一挑,嘴角的笑意更加深了。
“小余最近有没有在用我给你的药/玉。”
姜余听到这句话后,脸颊爆红,咬紧牙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顾文承的左手动了动,姜余只感觉四肢瘫软,整个人就像是搁在案板上的鱼。
顾文承好似还在等他说话,左手的动作却一点也不老实。
开玩笑,温/香/软/玉在怀顾文承要是能老实,那他就是真正的圣人了。
但顾文承可不是圣人,他承认自己面对这样的小余自制力完全是零。
“嗯,小余怎么不说话。”
姜余如今连脖子都红了,在烛光的倒映下脸颊白中透着粉,眼眸中水光潋滟。
他突然轻哼了一声,然后连忙咬紧牙关,不让自己在发出一点声音。
顾文承的左手继续向下,右手松开他的手腕。
“都红了,小余对自己还真狠心。刚刚还没回答我的问题,最近有没有用药/玉…嗯?”
姜余目光偏移,声音不自觉带着颤抖。
“…没。”
顾文承眼底笑意加深,手上动作不停:“怎么这么不听话?我之前和你说过的,那东西是用来温养身体的。”
姜余现在只感觉要羞死了。
“不…不舒服。”
顾文承叹了一口气,“以后可不能再任性了,今天晚上得用上,那东西对你有好处,要听话。”
听完他这句话,姜余心头就是一颤。
睫毛如同蝴蝶的翅膀一样颤抖飞舞,突然感觉到顾文承要起身去拿东西,他直接抱住顾文承的胳膊。
“不要那个。”
顾文承一愣,语气却坚决的很,“听话。”
姜余抬头看向顾文承,“不要那个,要相公。”
顾文承一瞬间感觉自己大脑里炸开了烟花,他一手抚住自己的眼睛。
“你可真是……”
一夜无话,大早上禾姐儿再次发现小余哥没起来。
顾文承和往常一样穿戴整齐的坐在饭桌前吃饭。
“这段时间都是禾姐儿你来做早饭,真是辛苦你了。”
禾姐儿微微一愣,连忙道:“不辛苦,这是我应该做的,小余哥呢?”
顾文承笑道:“这段时间小余有些累了,就让他多睡会吧。”
禾姐儿点了点头,这才坐下吃饭。
其实姜禾有些怕顾文承,虽然顾文承很温和,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她在顾文承面前就是不太敢说话。
至于做饭什么的,姜禾完全没有感觉有什么累的地方,毕竟这种活她在家也是做惯了的。
而且小余哥和顾秀才都对她很好,要不是他们,自己说不定已经嫁给病唠鬼了。
姜禾觉得自己多做一些活也是应该的。
吃完饭后,禾姐儿就去了周家,找芸姨和航哥儿一块去铺子。而姜余再次醒过来的时候,已经临近中午。?

姜余猛然想起昨天晚上发生的事情,他低头拍了拍自己的脸颊,羞的满脸通红。
虽然昨天晚上的确是自己先开始的,可是,可是文承哥怎么能那样干呢……
姜余努力把自己脑子里的一些没用废料清理走,努力打起精神,收拾了收拾就往铺子那边走。
今天也是要努力赚钱的一天!
就在姜余走进铺子后,他便在铺子里看见一个眼熟的身影。
姜瑞莲!
姜余有些奇怪,他没想到姜瑞莲竟然会来他的铺子里,而禾姐儿此时正皱着眉站在一边。
姜瑞莲在看见姜余后,笑着走过来牵着姜余的胳膊对着一个身量不高但穿着整齐的妇人道:“娘,这就是我和你说过的余哥儿,别看余哥儿年纪小,他可是又识字,又会算账,如今这间铺子就是余哥儿自己开起来的。”
妇人上下打量小余,然后点了点头,“不错。”
姜余搞不懂姜瑞莲的态度,但是对面妇人这种打量的目光让他感觉不太舒服,此时店里很忙,姜余和姜瑞莲说了一声便去窗口忙活了,禾姐儿见状也过去帮忙。
陈母坐在位置上喝了一口水,“你这弟弟也太不懂事了,我好歹也是他的长辈,就这么把我晾在这里。”
姜瑞莲赔笑,“铺子里忙,娘多担待些。”
陈母冷哼一声。
姜瑞莲把卤肉推到陈母面前,“听说这个卤肉最近在县城很有名气,娘尝一尝。”
因为陈秀才不回家,陈家已经好多天没有做过肉吃了,陈母在走进这家店后就闻到一股香味,再加上她们今天一大早赶路来县城,如今到了中午也的确饿了。
陈母夹起一块卤肉放入嘴里,突然眼睛睁大。
这肉,真是太好吃了!
她甚至一时形容不出来这肉有多好吃,只感觉面前的肉和她前半辈子吃过的所有肉都不一样。
陈母没忍住有夹起一大片来,好吃。
姜瑞莲咽了一口口水,陈母为人节省,家里每顿饭几乎都是咸菜疙瘩配掺面馒头,家里连个菜也舍不得炒,因为陈母感觉炒菜浪费油。
姜瑞莲上次尝到肉味还是回娘家吃饭的时候,现在见陈母吃的开心,她咽了一口口水,拿起筷子也想夹一片来尝尝。
陈母突然来了一句,“这盘肉就先别动了。”
姜瑞莲动作一僵,整个愣在原地。
“什么?”
陈母放下筷子,“咱们吃完饭去见贵生,到时候把这盘肉带个贵生吃。他整天在县学读书,累的很,得好好补一补。”
姜瑞莲差点没控制住自己脸上的表情,“娘,若是想要给相公带,咱们吃完饭再要一盘就是了。”
陈母抬眸,语气里带着几分不屑的道:“怎么,还想免费吃你弟弟家的东西?”
姜瑞莲表情一瞬间尴尬,“娘这是说哪里的话。”
陈母为人抠门,可她儿子是秀才,所以她一直都觉得自己和普通农户不一样,即便是粗茶淡饭,她穿着永远体面,头发梳的一丝不苟,在外也不能落了她秀才母亲的气势。
她看不起姜瑞莲,于是对姜瑞莲这边的亲戚也都看不起。
这间铺子再红火又怎么样?不过是一个让人瞧不起的商户而已,即便是这些商户有钱,在身份上也和自己没法比。
之前姜瑞莲在家的时候说的天花乱坠,她说这个开铺子的堂弟从小在她家长大,受她爹娘的大恩,她妹妹禾姐儿如今在堂弟铺子里帮忙,所以这铺子也算是姜家的铺子。
可结果呢,她那个堂弟来了铺子以后,也就和姜瑞莲说了一句话,然后就转头去忙了,真是一点规矩也没有。
陈母道:“你现在是我们陈家的儿媳妇,做的事也都代表我们陈家,今日咱第一次来这里,人家请咱们吃顿饭就算了,你怎么还想连吃带拿的?”
陈母拿着帕子抵了抵鼻尖:“我们陈家可做不出来这种事。”
要不是周围人多,姜瑞莲都想站起来直接撕了这老婆子的脸了。
姜瑞莲看了一眼四周没多少人注意到她们这边,于是赔笑道:“娘说的对,是我年轻了,不如娘想的周到。”
陈母终于耍够了做婆婆的威风,这才开口:“吃饭吧。”
看着陈母吃饭,姜瑞莲低头心想,等以后她借口来铺子干活住在县城,就再也不用看着老妖婆的脸色了。
姜瑞莲低头吃面,在吃了第一口后就被惊艳到了。
这是什么味道?这面条里竟然都是肉味。不仅如此,姜瑞莲还看见碗里真的有两小块肉,紧接着她再次吃了一大口面条。
她惊讶的睁大眼睛看向自己面前的这碗饸烙面,如果她没记错的话,这碗面好像只要四文钱。
姜瑞莲惊呆了,她怀疑这碗面条姜余压根就挣不回本钱。
突然她听到对面吸溜吃面的声音,姜瑞莲抬头就看见婆母把头埋进碗里大口吃面。
姜瑞莲心头一紧,也赶紧低头吃。
她怕待会自己吃慢了,这老妖婆会来抢自己的面,她相信婆母一定能做出这种事的。
不远处的禾姐儿把这一幕看进眼里。
此时禾姐儿的心里五味杂陈,她有股想要宣泄的冲动,但是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回去想要宣泄。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