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发展by奇遇木木
奇遇木木  发于:2024年10月04日

关灯
护眼

“想学就学,不想学拉倒,我们免费提供机会,又不是求着让人学。届时让廖北跟着你,若有捣乱的直接赶出教室,犯不着为此忧心。”
都是成年人了,没人有义务帮忙引导三观,学习是为了自己,若连这都想不通,反倒纠结教书人的性别那真是无药可救,也没必要救。
夜学的目的是扫盲,让大家拥有基本的读写能力,除顾青辰外的十位讲师全是教认字的。
顾青辰将挑起算术担子,教西数。
因为寻常的算术法子太复杂,若连字都认不出那很难掌握。
而零基础的人如一片白纸恰恰最适合学西数。
顾青辰的目标是让大家能熟练运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成年人即便是文盲也拥有最基本的算术能力,学起来会更容易。

顾青辰答应一声, 往叶如尘怀中拱了拱, 缓缓闭上眼睛。
夜色朦胧, 星光闪烁着点点光华, 两人相拥着沉沉睡去。
翌日晚饭后,施工队、水泥厂和衙门部分官吏成群结队来到湍水学院。
院内公告栏上张贴着分班名单,旁边坐着一排书吏,众人早先也知道了自己所在班级, 此时只需跟着专人指引到指定教室。
叶如尘和顾青辰,与几位先生也早已过来, 正在教职办公院内议事。
“几位先生,有劳了。”
“大人客气了,能得大人赏识, 是我等的荣幸。”
城里请来的五名先生,分别出自文尚书院和育华书院。
书院的两名山长虽不教夜学, 但今日也都到场了。
陈先平对叶如尘提出的全民教育十分支持,另一位付山长虽不太看好,觉得没太大希望,但冲着叶如尘的面子,也跟着响应一下。
衙门选出的临时充当先生的五名书吏中,最高也只三人是童生身份。
而书院来的五名先生皆是秀才出身,多少带着些读书人骨子里的高傲与自负,若不是有知州大人和山长的面子撑着, 他们本就不太情愿来。
全民教育的理念不是谁都能理解的,在部分自视甚高的迂腐人眼中, 读书是极致神圣的事情,是为了追求真理,提高学识涵养。
若什么人都能读,却不为求知解惑,仅识几个字,说些狗屁不通的话,岂不亵渎圣贤,辱没了读书人的品格?
叶如尘并不怎么在意几名先生的态度,反正给钱办事,好好干就行。
当得知顾青辰也是夜学先生之一,负责教授算术时,几名书院先生面色十分精彩,就连陈先平都小吃一惊,好奇地多打量了顾青辰几眼。
衙门出来的书吏很是镇定,他们早就知晓此事,没有任何意见,毕竟整个衙门上下,无人不知知州大人夫夫感情有多好。
虽不了解顾夫郎文采水平,但想来也不会差。
顾青辰有所准备,并没有放在心上。
一名老先生道:“别看这些莽汉大字不识,他们常年在做工,基本加减都是会的,有家中卖东西的更是熟练,几斤几两张口就能算出来,不少人还会背小九九。”
叶如尘淡淡笑了笑,“是这样,可若数量稍大些对他们来说就困难了,故而学算术还是很有必要的。”
“正儿八经学算术还是有些难度的。”陈山长想了想,“起码要等字认的差不多了再开始。”
“不必,阿辰教的是西数算法。”
叶如尘微微摇头,扭头看向顾青辰,但话是对着几位先生说的。
老先生颦眉,“什么西数算法?”
屋内有几个人愣了下,隐约知道是什么。
陈先平不太确定的问:“数年前有本话本,叫什么我种田的日子,可是说那书中奇特的数字?”
顾青辰颔首,“正是。”
他与叶如尘对视一眼,均有几分惊讶,提及西数,最先想到的不应该是今年刚在京中小热一把的《九章算术翻版》吗?
难道尚未传到此地?看来这法子暂时还没有广为流传呢。
叶如尘夫夫不知,大半年过去,除云怀书院的学习小组外,京中将九章算术西数算法彻底摸熟的人一只手都还没凑齐。
国子监变着法想去翰林院挖人,徐时年等人整日被一群老头堵门问问题,不堪其扰。
与此同时,皇宫内专供皇子皇孙们学习的上书房中,已正式将西数算法纳入课程。
“我说怎有些耳熟呢。”
一名先生皱起眉头,满不赞同的摇头,“那方法莫名其妙 ,记熟后是能算个加减,但只此而已,没有后续,不知是何人胡乱编出来的,切不可胡乱传授,误人子弟。”
叶如尘沉默不语,顾青辰微微勾唇,“有后续,先生可听说过《九章算术翻版》?”
“春末时分在燕京、武同两地发售的一本书,正是由西数编写,用法极简。”
“不往深处说,单就这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学起来十分简单,掌握后便是成百上千的数字也能轻松计算,无需借助算盘。”
陈先平率先问道:“当真,这法子有效可用?九章都可解吗?”
“自然。”
“它几年前在那话本里出现时就如玩闹一般,有那么神奇吗?”
一名中年秀才问道:“竟然都在京出书了,又真能解九章,是哪位大家?”
叶如尘谦虚道:“不是大家,籍籍无名之辈。”
那秀才闻言,面上浮现一丝质疑,“籍籍无名之辈,写的可靠吗?可别是编来忽悠人的,大人可知著者是谁?”
顾青辰掩唇轻笑,沉吟不语。
屋内众人屏声静气,安静地等知州大人说话。
只见知州大人沉默着思量片刻,缓缓开口回道:“本官。”
嗯?然后呢,本官什么?
众人莫名其妙,只以为叶如尘话没说完。
等了片刻不见叶如尘继续说,付山长问道:“大人想说什么?”
叶如尘:......
“《九章算术翻版》,本官写的。”
众人:!!?
叶如尘淡淡道:“有机会送你们几本。”
“多,多谢大人...”
“大人...”
陈先平张了张嘴,不知该说什么,众人被这突然起来的消息砸的头晕脑胀。
就连几名书吏也均是一脸呆滞,大人再次刷新了他们的认知。
方才质疑书不可靠的秀才连忙道歉,“方才冒犯大人了,还望大人见谅。”
叶如尘颔首,“无碍。”
这下没人再敢说什么,管这西数算法有没有用,反正大人写的,大人要教,大人想怎样就怎样,他们没有发言权。
这西数整个陇州城怕是只有大人和夫郎会用,而知州大人事务繁忙哪能亲自教课,那便只能夫郎上阵了。
这么一想,顾青辰哥儿身份的身份好像也不难接受了,起码陈先平是双手支持的,并且想跟着一起听听。
“大人。”一名衙差从门外进来拱手唤道,声音铿锵有力,中气十足。
“学生都已到位,一人不差,什么时候开讲?”
“好,我们现在过去
叶如尘应下,带着一众先生们浩浩荡荡来到授课的院子。

第105章 抽签选房
十个班级十名教字先生, 顾青辰今晚不讲课,先让大家与识字老师多接触一番。
学生已在各自班级落座,大晚上的不适合搞什么开学典礼, 也没多大必要, 叶如尘直接让十位先生去了教室。
而他则带着顾青辰和两位书院山长挨个教室巡视一番, 顺便介绍下他家阿辰, 虽然大家都认识,但要明确算术先生的身份。
教室里点了数盏烛灯,照亮一片漆黑。
一群汉子缩着手脚,拘束得坐在课桌前, 见到叶如尘等人过来,众人连忙起身相拜, “见过叶大人。”
叶如尘示意大家坐下,随意讲了几句的话,两位书院山长一脸欣赏的看着他。
他现在上台发言真是越来越熟练了, 简简单单的鼓励话从他口中一过,就让人听的激情澎湃、斗志昂扬。
该说的说完, 先生开始上课,叶如尘四人退到后面旁听了一会儿。
长长光滑松木板被漆成黑色,被固定在教室的前后两面,充当黑板。
叶如尘又让人大批量制作了粉笔,以白色为主,也有少部分彩色的。
粉笔的制作方法十分简单,水加石灰按比例搅拌混合后倒入模具即可,想要彩色粉笔就再加入各种染料便好。
开讲之前, 几位先生就已经接触了粉笔和黑板,虽然还不太熟练, 但勉强也能写个差不多。
这个教室的先生正是从衙门选的书吏,本就没什么教学经验,又被知州大人盯着,大冷天紧张得开始冒汗。
他先自我介绍一番,然后磕磕巴巴得教大家握笔姿势。
众人用的笔是统一发放的廉价毛笔,质量不算好,能用就行。
学会了握笔,先生在黑板上写出几个比划让大家照着练习。
每人桌上都有一块小木板,供大家用沾水的毛笔在上面反复练习。
不怪叶如尘抠门,主要是夜学的人实在太多了,初学写字又极其废纸,艰苦点算了,能省则省,等以后大家练习的差不多了自然会发放纸张。
挨个巡视了剩余课堂后,叶如尘与顾青辰回了住处。
翌日,两人再次结伴前来。
顾青辰在上面讲课,叶如尘在后面处理公务,整个课堂安安静静,先生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一个敢开小差的。
黑板上写着十个数字,顾青辰变换着顺序反复带大家认了认后便让各自练习。
片刻后,一人甩了甩酸涩的手,小声询问:“顾先生,这个西数横不平竖不直,写着好奇怪,一定要学它吗?学了有什么好处?”
“莫小瞧这十个数字,用它来表示千百万数极为方便,它最适合计数,加减乘除随时列个式子就能算出来。”顾青辰解释道。
那人站起身拍了拍胸脯说道:“我都会,要不顾先生考考我吧,我不想练这个了,有点多余。”
叶如尘闻言抬头瞥了一眼,然后继续伏案写册子。
顾青辰询问:“会背九九歌吗?”
这时的九九乘法口诀与现代不同,是倒过来从“九九八十一”起,至“一一如一”止,因开头两个字为九九,就称九九表、九九歌。
“会!”那人挺直腰杆,骄傲的回答,然后开始大声背诵。
虽然顺序和现代相反,可叶如尘听得多了也就习惯了,但还是坚持认为从小到大更方便记忆。
顾青辰表示同意,他后续也准备让大家从一一得一开始背九九表。
眼前这人开头几句还背的流畅,到中间就开始磕巴了,每个都要想一下才能说出来,明显不是很熟练。
过了好一会儿,他终于背完了,虽然中间错了两个,但都立刻纠正过来了。
顾青辰毫不吝啬地夸奖了几句,汉子微微低头,整个人有些不太好意思。“背的不怎么样,献丑了。”
“谦虚了,你背的挺好,出乎我的意料。”
顾青辰笑了笑,“一只猴一天吃五颗桃,十只猴半个月共吃几颗桃?”
“啊?”
汉子傻眼了,“啥,先生,再说一遍行吗?”
顾青辰又缓慢重复了一遍,“大家都可以算,看谁先得出结果。”
众人平日生活中遇到的算术都极其简单,如果有很多的东西多数几遍就记住了,还是第一次正经做这样的题目,恍然间真正有了做学生的感受。
有人小声嘀咕着数数,有人开始掰指头。
方才背九九歌那位皱着脸,“一五得五,一十得十,五十,十五,十五个五十。”
“五十,一百,一百五,二百...”
还有人用笔在桌上划着竖杠坐记号,口中数着,“五,十,十五...,七十五...”
“七十五加七十五,喂,你算出来没?”
“嘘,快了,别和我说话。”
虽然方法有点笨,但没一小会就有不少人算出来了,大家斩钉截铁地回答:“七百五十个桃!”
“没错。”
顾青辰给予了肯定,随即道:“大家也感受到了,基于这种方法得结果很麻烦,若数量再大点要如何计算?除非借助算盘,但算盘随身携带又不方便,不如用西数列式子。”
“其实西数一点儿也不难,后续我会慢慢教给大家,用不了几节课,最重要的是要多练习。”
众人纷纷应道,不再多问,低头安静地练习写数字。
良辰吉日,正值好天。
明园里坊作为主要安置房点开始分房啦!
先前拆迁的一批人家都在官府登记得有新地址,差役先找上了原来的三名老里长,然后一起挨家挨户通知了所有人。
分房由衙门户房负责组织,按叶如尘与林东说的方法,将所有分房对象召集过来分批次选房。
拆迁共六十五户,三百八十六口人,有的人家拆迁的房屋院子大,人口也多,刚好可以趁此机会分户,选几套房。
户房研究了人数后,将选房时间定为五天,每天两个场次,分上午、下午。
差役上门通知时,就直接告知了选房人批次和时间,为避免现场太过混乱,整个安置房选房活动每户最多不超过3人参加。
拆迁户接到消息时都震惊了,居然这么快!随即而来得是惊喜欲狂,又心怀不安。
一边十分期待自家新房,一边又担心被坑。
选房活动开始这天,大家早早按照指示来到城西新区。
除拆迁户外,还有部分好奇过来凑热闹的外人。
一直被传得沸沸扬扬的城西新区出现在大家眼前。
走在宽阔平整的道路上,众人感觉十分奇妙,心中不由窃喜,好像真的不错,或许赌对了。
这想法当他们来到明园里坊是更加确定了。
道路边上有一个高高地标志牌,上面写着“明园里坊”四个字,看着整齐划一又好看的屋舍,大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变化好大,完全看不出以前的样子了!”
“是呀!要不是这个老树还在,我连方向都分不清了!”
“哈哈,这屋子真好,赚大发了!”
“跑快点,跑快点~”
明园里坊最靠外有一间两进青砖小院,上面定着门牌号[明园一零一],户房在这里安排了一个临时办公点,用于选房活动。
这院子将来可供里坊的住户们商讨议事,交由新里长代管,或可成为居委会般的存在。
等拆迁户选完房后,剩余的房子将开始对外售卖,这小院还可以分一两间屋子暂作为售楼处,会联系牙行来人进行售卖,直至房屋卖完。
一群人乌泱泱地跑过来,到了门口立刻变得老实。
院内有不少官府的人,几名衙差精神十足地站在小院门口,腰佩长刀,直接镇住了前来选房的人。
“来来来,里面走,排着队啊,不要乱。”一名差役从院里出来引着大家进了院子。
几个房间门开着,里面坐了好些书吏,一看这阵仗还有点儿大,众人小声讨论着。
有衙差大喊,“安静一下!有问题等下说!”
众人立刻闭了嘴,林东站在大堂门口,撩起衣摆踩上板凳,居高临下看着众人。
“在下乃户房典吏林东。”
他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院门口公布栏上贴了本次安置房的基础信息,还有分房流程和细则,想必大家刚才进来时就注意到了,但估计没几个人看,人太多也看不过来。”
“我直接在这里简单说一下,每一点都很重要,大家安静,要认真听好了,一会儿有问题的可以举手。”
“首先,讲一下分房原则,咱按照\'先签约,先搬离,先抽签\'的原则选
房。啥意思呢,就是当初谁家先签的拆迁协议谁可以先抽签,同一天签协议的按搬离房屋时间先后,依次抽签。”
“大人,我有问题。”一个妇人举手问道:“抽签是抽什么,抽房子吗?”
“不是。”林东摇头说道:“别着急,先听我说完。”
他继续解释道:“抽签抽的是选房顺序号,会根据选房顺序号依次选房。怎么选?我身后大堂内有一个房屋沙盘模型,是一个缩小版的明园里坊,所有房屋都在里面显示,来,先带你们排着队看一眼,转一圈不要逗留太久,不要上手摸,排好队,看完出来等下选房的时候还会让你们看的。”
林东转头对两名衙差说道:“胡将,王冲,带大家进去转一圈。”
众人一听什么沙盘都好奇极了,在衙差安排下,大家井然有序排好了队,跟着走进大堂。
大堂正中间摆放着一个超大的桌子,虽然叫沙盘但并没有沙子,走进去的人瞪大了眼睛。
果然是个缩小的明园里坊,看着小巧又精致,不仅显示了房屋户型、位置,甚至连门牌号都标上了。
房屋中间的道路上还插着小树苗,红花绿叶,逼真又好看,十分吸人眼球。
“天哪,我好喜欢这些房子,这些都是可以选的吗?”
“不知道外面实际的房子是不是真和这个一样。”
“如果是的话,我敢保证整个陇州城都找不出比这还好的里坊了,这真的是不要钱就能住的吗?”
沙盘一旁还贴了每种户型的详细介绍,毕竟是在城里,来选房的人中不少都是识字的,帮着解释一下大家便都懂了。
“我看中那个一零五的房了,希望可以让我选!”
胡将催促道:“大家转一圈看完出来,挡着这里后面的人就看不到了!一会儿选房的时候还能来看呢!”
前头的人依依不舍得离开,后面进来的一声接一声惊叹,除了大堂均是一幅精神抖擞,跃跃欲试的表情。

再次回到院中时, 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追问何时开始选房。
林东笑了笑,“别急,马上就可以开始, 还有几句没交代完呢。”
明园里坊的户型有好几种可供选择, 但也不是随便选的, 毕竟要考虑原拆迁房屋的面积和人口, 衙门会根据拆迁时签的协议约定,确定选房人的可选户型。
这个户房提前就将信息整理出来了,谁家可以选那种房屋都是定好公布出来的,众人只需要直接开始抽选房顺序号开始选房就行。
“我还有个问题!”
又有一人在举手提问, 林东示意他说。
那人在身边人的鼓动下问道:“大人,我们听说还有别处在建呢, 原先我家在往南那边,我想等那边房子建好再选可以吗?”
“当然可以。”林东颔首,暗想大人考虑的真是全面。
“那等房的这段时间安置费还会继续发吗?”旁边人期待地问道。
“自然不会。”林东笑着摇头。
“为什么呀?之前说的...”
林东打断他的话, “之前说的没延迟一个月,就给补发一两安置费。”
“如今这第一批房已经按约定在年前及时给大家盖了出来, 并未误工,自然没有补发安置费一说。”
“想等下一次分房可以,但这属于自愿选择,安置费不会继续发放。若有人一直对新房不满意,总不能一直给他发安置费吧?那样对其他人也不公平,大家说是不是。”
林东不慌不忙解释完,众人听了他这番话纷纷点头。
“是这个理儿,能理解。”
“合情合理嘛, 房子都盖出来了,还比咱以前的好那么多, 怎么着都是赚了,有什么可挑的。”
“就是,又没延期,凭什么还发安置费。”
想等别处房子的几个人有些失望,几人明显是认识的,想必先前是同个地方拆迁的。
最初问话的人表示理解,又想随意挑房又想继续领安置费,确实有些谈心了。
“那请问,另外两处的房子大概什么时候能盖好?”
林东笑笑,“这个就不知道了,但肯定到年后去了。”
几人听后在旁边小声讨论着,纠结是这次就选好呢,还是等别处的房盖好。
林东没再管他们几个,继续说道:“既然都明白的差不多了,那就开始吧,大家凭身份文书、拆迁协议、和衙门出具的选房通知书参加选房,都带齐了吧?”
“带了,带了!”
众人纷纷应声,并着急催促着。
“哎呀,赶紧开始吧!”
“我早就等不及了。”
“嗯,好。”林东不慌不忙的说着。
“那先到入门左手边这三间房登记,要核对确认选房人资格、原房屋面积、签约时间、搬离时间等基本信息。”
选房正式开始,差役们在院里维持着秩序,引导大家分房间登记,有条不紊的排队进行着。
选房顺序号的抽签活动会根据户型不同,分场地、时间进行抽签活动,并且每户仅允许一人参加。
如果有拆迁户未在通知的时间内参加抽签选房,则直接跳过,将他的选房顺序排在本场次末尾,若本场次结束还没到的,则排到下一场次末位。
要是整个选房时间截至,拆迁户还没过来选房,也没明确表示等下一批房的话,则衙门直接指定官吏代替他家从剩余房屋中随机选一个。
选房人在沙盘模型中定下心意的房子后,可由专人带着去看房,若没什么问题当场便能签订选房确认书,之后再去衙门完善手续,办理房契,方便至极。
林东在大堂内转着,强调提醒道:“大家可以放心挑选,但要记住,一旦签下选房确认书后,就不可以更改注意了。”
正站在沙盘前选房的人本就犹豫不定,一听此话更加纠结了。
周边围着的人七嘴八舌讨论着那个房子更好,看着小而精巧的沙盘模型,颇有种指点江山的感觉。
这边选房选的热火朝天,另一边叶如尘和顾青辰正在东市角落的刻印坊内。
陆家书坊被正式命名为“有间书屋”。
两人商量着,报刊若想做大,应该单独分出来,不能和书屋掺杂在一起,毕竟书屋和别的书坊存在竞争关系,而他们以后的报刊还准备卖给各大书坊呢。
于是顾青辰牵头,盘下了有间书屋隔壁的店铺,挂牌成立了“有间报社”。
有间报社也是和陆家书坊合作,只不过顾青辰占大头。
虽然“有间报社”和“有间书屋”相邻,而且从名字就能看出是一伙儿的,但好歹拐了个弯。
报社不卖书,只接稿出报刊,虽然店铺也支持百姓来买报,但主要面对的客户是其他书坊,经各大书坊的手将报纸卖出去。
毕竟他们的目的不是挣钱,而是将民报行业发扬光大。
当然顺便挣个钱最好...
刻印坊在城内招了几个人,暂时能够满足报社和书屋的印制需求。
在叶如尘的参与下,有间报社初步定下了一种报纸,一种期刊杂志。
报纸在官府的支持下直接被命名为《陇州民报》,五日一期。
四开的大报纸,划分了数个板块,以经济性、民间性为主,一来及时传播官府思想、通知,二来迎合大众,发些贴近民生的消息。
杂志则命名为《半月读》,顾名思义,半月刊,以书册形式每月发两期。
顾青辰手中拿着一份报纸,已经细细看了两遍。
叶如尘轻笑,“如何?”
“我喜欢,很有特色,极具吸引力!”顾青辰抬头,语气轻快,藏不住的欣喜之情流露于脸庞之上。
这两种形式从未出现过,他可以笃定发出去会有极好的反响。
看着身边静静喝茶的叶如尘,两人相视一笑。
这第一期内容几乎都出自于两人之手,报纸和杂志的版面、栏目、内容类型是叶如尘定
的,以后都按这个框架来,而顾青辰则负责搜集相关消息、文章。
明日腊月初一,刻印坊加班加点的忙活了几天,李福也提前寻了数名卖报童,计划初一正式对外发行《陇州民报》和《半月读》第一期。
整个书坊都处于紧张状态,气氛热烈。
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屋内充斥着浓浓的期待,都在猜测民报和半月读会不会掀起一片热潮。
“这还用问吗?必须的!这东西可前所未有。”
“对呀对呀,我都迫不及待想看第二期了!”
李福兴奋得背着手在屋内直转圈,“哈哈,我已经能预见,咱报社的前途不可限量啊!”

“卖报,卖报!”
只见数名小童身上斜跨着布兜,穿梭在大街小巷, 手中握着一张折成方块的纸张, 嘴里不断卖力吆喝着。
“今日头条, 知州叶大人谈陇州建设与发展!”
“瞧一瞧, 看一看,陇州民报,大燕第一份报纸!二文钱一份!”
“有间报社开业,陇州民报、半月读报刊首日发行, 来一份吧!”
“明园里坊开售日期公布,水泥厂持续招工中, 十条你不知道的冷知识,陇州民报,两文一份。”
小孩儿身上衣衫发旧, 脸上却洋溢着异常兴奋的笑容,这幅热闹景象引来不少路过的百姓。
大家投来好奇地眼神, 虽然不知道陇州民报是个什么东西,但似乎有些意思。
一名机智的报童站在书院门口吆喝,书生们休沐结束正陆续回到书院,听到报童的话语纷纷停下脚步。
“小孩儿,知州大人谈什么你怎知道,可不能乱说啊。 ”
“陇州民报是什么?”
“我可没有乱说!”
小报童一脸自豪:“东市老酒馆那边开了一家报社,陇州民报是他家出的第一份报纸,这里面有知州大人说的话, 喏,可以给你瞧一眼。”
“什么报纸?”
书生好奇地接过报纸, 门口几个同窗闻言都凑上前来伸着头看。
报纸被折了起来,露出的一面恰巧就是叶如尘那条新闻,并没有长篇大论,只短短几百字讲衙门最近的一次大会。
会议对陇州建设进行了深度探讨,重点围绕“城市基础建设”、“田地农业发展”两个方面。
关于农田,叶如尘提出要改变“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现状,创新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并对此阐述几条意见: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