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安顺城建好后,本王再想办法从别的地方迁些人口过来。”
现在的安顺城人口还是太少了,本来边城的人数就不多,明明是大城却只有两三万的常住人口。
“又要辛苦殿下了。”
白大将军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人,他现在很多时候都是坐镇后方,安排战术和后勤。
自然知道想要把安顺城发展起来,人口必不可少。
“这算什么辛苦,我来这的目的不就是为了他们吗?”
秦宸抬起下巴朝干活的百姓指了指。
“殿下大义。”
大将军在这一点上十分佩服亲王殿下,听说这里还是他主动选择的呢!
亲王殿下的选择没有错,只要有他在,皇帝就会源源不断地送物资过来。
有了丰富的资源,这人口才会增长。
人口多了,安顺城才能更好地建设。
安顺城百姓,因为现在建造的是自己的家,他们一个个非常努力。殿下说了,等城池建好了,每家划一块地盘给他们建新房。
对手中有银子的安顺百姓来说,再没有比这可好的事了。
虽然建房子的银子要自己出,大家一点也没抱怨。
毕竟他们手中有银子,想建什么样的房子就建什么样的。
他们见过亲王对一些小区的规划,房子都是好房子,用水泥和石头修建的,可是地方太小,这对高大的边民来说太局促了。
因此他们要建就建大房子,殿下说如果自己建,材料他出一半,他们自己出一半材料和人工就行了。
面对这么大的优惠,孩子都知道怎么选。
秦宸把新城划分为五个部分,中间是他的王府、军营和府衙。
四方则是按照四方圣兽来命名的,希望圣兽们保佑安顺城的百姓以后再也不会经受苦难。
南方是朱雀区,北方是玄武,东方是青龙,西方是白虎。
每个小区都是一样的规划,就是里面建造的房子有所差别。
百姓们想住哪个区就去哪个区定地皮,秦宸为了平衡四区,并不像京城那般把穷人和富人分开。
每个区都有穷人和富人,这样一来四个区可以稳定发展,而不是和以前那般穷的吃不上饭,富的吃不完。
当然为了不让富人欺负百姓,秦宸在每个区都设立了府衙的办事处。
百姓有什么冤屈都可以去这里找差役。
差役是秦宸安排的退役军人,他们身手不错,又因为背靠亲王,根本不怕那些富人。
有了这些人守着,那些富人再想仗势欺人,结果就是他们被收拾。
王府最先修建,占地面积也大,比他在京城的王府面积还要大。
没办法,他们这地方别的都缺,只有地很大又荒凉。
秦宸为了容纳很大的人,他在选址后特意挑了一块平坦之地,他要建造一个可以容纳十万人以上的城池。
要知道除了京城,其他地方的城池能容纳到十万人以上的都很少。
不过这都难不倒秦宸,等他把新城建好后,打通西方的商路,他就不信引不来商家。
这人口一多,安顺城也就盘活了。
不过以上都还是设想,现在的安顺城不过是块地,还是一块连地基都还没打好的地。
白天安顺城的百姓来到新城这边干活,晚上再回旧城休息。
随着地基打好,新城的建设就快多了。
毕竟有水泥,建房子真的容易了许多。
新城的城墙是用石头和水泥建成的,特别结实,比一般的城墙都要高和宽。
毕竟他们这里还有一位亲王,为了保护他这城墙都不能马虎。
在所有人都齐心协力之下,终于赶在入冬前把所有人居住的房子都建好了。
当然王府还没有那么快,只是把主殿和一些宫人居住的地方建好了,让秦宸和宫人在大雪降临前可以住进去。
外面那么冷,总住帐篷也不是事啊!
其他百姓也是一样,都是把自己住的地方先建好,其他空地先留着,等明年雪化后再继续。
靠着大家的努力,每个房子里都建了地暖,他们这里有煤矿,离安顺城离得不是很远。
入冬前每家每户都准备了大量的煤炭,当然他们也记住了亲王的话。
烧煤时要屋子里要通风,别关严了容易中毒。
几千人的住处刚建好,大家才搬进去,大雪就下来了。
雪化得比别人晚就算了,没想到京城还只是凉爽的天气,安顺城就开始下雪了。
怪不得百姓拼了命地赶进度,要是住在旧城,许多老人都挺不到第二年。
去年他们过得很辛苦,为了活命大家都是十几二十个人挤在一起取暖。
不是他们不想分开住,而是太冷了,只有挤在一起才能暖和一点。
至于食物,是他们种的土豆和红薯,可惜因为种植的时间不够,收获时有点仓促,土豆和红薯个头都比较小,产量自然也不高了。
大家省着点吃,再加上朝廷的补助,让他们挺过了去年。
今天好不容易有新家,他们想赶在大雪前住进新家,这样一来他们就不用挨冻受饿了。
别说,有动力干活就是快,这不大家赶在入冬前住上了新家。
今年正常种植土豆和红薯,收获都不错。
除了留种和一部分用来直接煮来吃的,剩下的冬天也没什么事,就在家里做粉条吧!
不管是红薯粉还是土豆粉,大家都做。
边关的主食大多是以这两种为主,像大米和白面他们都很少见过。
没办法,安顺城离水源挺远的,每天打水都需要花上一个时辰。
秦宸决定明年就先挖渠引水,让大家的生活更好。
而且新的安顺城,在设计时是参考了京城的盛华区,里面也会安装水管,打开来就是自来水。水管是用陶瓷做的埋在好几米深的地下防裂。
秦宸要把安顺城打造成一个干净漂亮的城市,成为人人向往的地方。
曾经的苦难都会离去,那时将没有再记得那个不幸的自己。
旧城秦宸也没全部拆除,好多地方进行了保留。
上面的血渍也没有让人清理,就这样放着。
那里是耻辱,要让安顺城的百姓记一辈子。
同样的事秦宸不允许再次发生,所以那里不仅不填,还要留下来警示后人。
别说这个办法还挺好的,每次安顺城的百姓见到旧城,一个个就跟打了鸡血一样。
这样的苦难他们不想再经过第二次,也不想孩子女儿再受他们经历过的苦。
从帐篷搬进王府主殿,秦宸终于睡了一个好觉。
暖暖的坑躺在上面,实在是太让人想睡觉了。
于是遵从自己心意的秦宸,一觉睡到了晚上。
醒来时除了自己的寝室,主殿其他地方都点起了灯笼。
除了主殿,还有王府众人居住的地方也都点起了灯。
最大的军营,可以住下几万人马,也是建设得最齐全的地方,晚上他们那里看上去和灯海一样。
府衙还是个地基,平时大家办事暂时都在王府进行。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秦宸在建设新城时,最先建好的居然是军营,他自己的王府都没这么上心过。
其他人不理解秦宸,白大将军听说后反倒是一脸欣慰。
“殿下确实聪颖,安顺城有亲卫军和守军。守亲必须尽早入驻,以防万一。”
两军加起来差不多两万人。
其中原安顺军都战死了,现在的一万多人是从别的地方调来的。
领兵的是一位经过了大将军考核的四品武将。
“臣李镇参见殿下。”
守城将领安顿好自己领的兵,立即来王府面见亲王。
“李将军免礼,坐。”
秦宸坐在书桌后,手中还拿着笔。
“谢殿下。”
李镇站直身体,坐在下手第一把椅子上。
“将士们都安置好了?”
秦宸手中的动作没停,一心二用地问道。
“回殿下,都安顿好了。臣和将士们还没住过这么好的屋子呢!”
李镇说到这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新军营比他原来住的地方可好太多了,除了暂时还没接自来水,军营里都装了地龙和炕。
士兵们再也不怕冷了,可以过一个暖和的冬天。
其他军营,每年都有冻死的士兵。
倒不是上面克扣了士兵们的军饷和物资,而是有些士兵身体弱,北境又很冷,一生病就没了。
上面也知道这事怪不得将令,因此每年会给一些死亡指标,只要不超过这个指标就没事。
虽然有指标,但是这个具体的数字究竟多少他们不清楚,每个军营的指标数都不一样。
如果因为自己的大意,死去的士兵太多,这驻军的长官就会受到处罚。
上面还会派人来调查,一旦发现有人克扣军资和饷银,那么这个人也完了。
秦宸现在批复的就是新指标,这个他只会告诉大将军,连白宣都不清楚。
只要不清楚指标数,他们才会小心翼翼,不然这些人的胆子大得很,敢每年卡着指标数死信不信?
给指标本是体谅将军们的不易,可不是为某些人满足自己私心的。
太祖当初各方面都考虑到,甚至还设置了监督。毕竟人心难测,敢保证指标数不会泄漏?
那些卡着指标数死人的军队,都是重点调查对象。一旦发现对方是故意卡指标数的,那么对不起你可以脱下战甲去军牢里待着了。
正是因为大秦对这方面管得严,像前朝那般随意打死士兵的事已经很多年没有发生过了。
都是人生父母养的,就凭他们将军,对方是士兵就能随意打死吗?
大秦可不惯他,不求他们爱兵如子,起码也要做到公平公正。
大秦靠的是天下百姓夺得的天下,绝对不会允许几粒老鼠屎,让大秦成为前朝那样人人喊打的朝代。
士兵也是百姓,他们进入了军队不代表他们的性命就不被重视了。
因此前朝的陋习绝对不允许出现在大秦。
“晚点李将军和孙将军交接一下,守城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在驻军没来之前,守城暂时由秦宸的亲卫军暂代的。
“臣遵命。”
李镇双手抱拳。
“还有驻军每人每年春夏秋冬各两套军服,春夏冬被子各一床。”
秦宸把驻军该得的物资都说了一遍,还用笔写下来盖下了印,就代表这不是说说,而是会真正地实行起来。
“多谢殿下。”
李镇大喜。
“晚点我会让人去军营宣读,要每个人都清楚自己该拿到的军资和饷银有多少。本王决不允许有人贪掉下面士兵的饷银和军资,明白吗?”
说到这一直没抬头的秦宸终于抬头看了李将军一眼。
“臣明白。”
因为面具,李镇没能看到北境王的真容。但是他知道眼前这位绝对不是假的,是亲王本人。
这种皇室才能养出气质,是连世家都养不出来的尊贵之气。
只有一出生就站在最高位的人,才能养出这种气质。
更别说北境王从小由皇帝带大,估计除了皇帝,在气质这块还没有皇族能胜过他。
人就往那一坐,谁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希望你是真明白,而不是在本王面前装明白。”
秦宸站起来。
李镇立即跟着站起来。
“你坐,不用多礼。”
秦宸站起来去一旁给自己倒了杯水,他做事时向来不允许宫人进来,安伴伴要安排冬日的事,因此这会儿殿中没有人侍候。
不过是倒杯水,秦宸也不觉得自己的还没手残到没有侍候就不喝水的地步。
见殿下自己倒水,李镇迅速低下头。
这位亲王和以前见过的皇室真是大不一样。
他以前在京城任职,是后来才被调到边关的。那时他见过二郡王等人,本事没瞧到,可是傲气却摆得足足的。
和眼前这位殿下比起来,那种摆出来的虚假贵气不过是引人笑话罢了。
没有一点本事,架子却摆得那么高,谁见了不觉得可笑呢?
偏偏作为当事人的二郡王等人却没现在大家眼中对他们的轻视,还以为众人低头是敬畏他们呢!
李镇虽是粗人,却比一些文臣看得清楚,二郡王他们就不是担得起一国重任的人。
反而是眼前这位少年亲王,给他一种很深沉可靠的气势。
他觉得以后有什么事,找这位殿下商量,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呢!
“怎么?”
秦宸好歹也是练武之人,对人的视线很敏感,轻易发现了李将军的暗地里的打量。
“殿下,臣从未见过像殿下这般独特的皇族。”
李真想了想自己若是玩心眼子,他肯定玩不过皇宫出来的皇子,于是实话实说。
“独特?有多独特?”
秦宸听了觉得好笑。
“臣见过二郡王等人,和殿下完全不一样,他们……”
李将军想了想,都找不到一个好的形象词,他怕真话说出来冒犯到亲王殿下,毕竟那些人也是他的兄长。
“你是想说他们太傻对吗?”
秦宸主动替对方说了出来。
“殿下?”
李将军瞪大了双眼,怎么殿下全说了出来呢?虽然他心里确实是这么想的,但是被亲王殿下说出来,还是觉得挺不可思议的。
殿下难不成会读心术?
“放心吧,本王没有读心术。老二他们什么货色,本王比你更清楚。”
秦宸对老二他们的不满,压根就没想隐藏过。在京城的时候,哪怕不让他们憋气?
这话秦宸能说,李镇却不敢接。
不过心里对亲王殿下的话很是赞同,那几位郡王脑子确实不怎么样,和陛下、殿下比起来,根本不像是同一层次的人。
说也来奇怪,先帝的长子和幼子,是他最聪明的两个孩子,仿佛所有的智商都给了开始和结束,只有中间随便应付了。
“李镇。”
秦宸叫住对方的名字。
“臣在。”
李镇恭敬站在一边,等待亲王殿下的吩咐。
“你记住,本王不会让人骑到你们头上,同样本王也不想看到你们骑到别人的头上,明白吗?”
秦宸怕他仗着有自己在身后当靠山,便去欺负其他人。
古往今来,有多少狗仗人势之辈,秦宸都不举例了。
“臣明白。”
李镇心一禀,这是殿下第二次警告他,要是他还不能牢牢记住警告,以后犯错亲王殿下绝对不会故息。
“明白就好,回去吧!”
该吩咐的吩咐了,接下来的事自有亲卫军和他交接。
“臣告退。”
李镇走了。
秦宸重新坐回书桌后面,他事情还多着呢!草原开始下雪,也没影响到他干活。
下雪唯一的好处就是大家不用走一个时辰的路取水了。
秦宸拿出笔和纸,开始在上面画图,根据安顺城的资料,他让人探明白路线,画了一条水渠。
这条水渠将挖到雪山下面,与下面的雪海湖相接,这样雪水就能引到安顺城,以后取水也不用跑一个时辰的路了。
水渠两边再开出土地,不管是用来种水稻还是麦子都可以。
这条水渠很长很长,可以连接到下一个城池,想修好估计要花上数年时间,银子肯定也要用上不少。
秦宸打算修一条连接边关所有城池的水渠,这样一来北境缺水问题就能解决。
北境除了雪海湖,原河外,还有几条不大不小的河流与水源。
这些水没有形成水网,都是各跑各的,与其他城池没有联系,现在秦宸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河源水源连起来,让它们形成真正的水网互通。
只要北境不缺水了,才能真正地发展起来。
再加上大将军的镇守,外族也轻易不敢进犯。
去年安顺城的事他和皇帝都不想看到第二次,因此秦宸来北境的第一件事就让放手中的锦衣使出去调查各个城池。
将领有大将军在,没有什么问题。剩下的官府,就需锦衣使调查后秦宸处理了。
各大镇池周围还一些小村子和小镇,其他池城的什么情况秦宸不知道,但安顺城的秦宸却一清二楚。
无一生还,他们都被外族杀害,村子和镇子也都被烧毁了。
可以说除了这几千人,整个安顺城所属之地就没有活口了。
近四万人,只剩下六千不到的人口,让皇帝和秦宸怎么不震怒呢!
死去的人尸身让安顺城活着的人收敛了,为了不引起瘟疫,全都是火葬。
看着亲人的尸骨在火中烧尽,那些还活着的百姓有多痛苦,远不是旁人能想象的。
秦宸来后,每天都让他们吃一顿荤腥,亏损的身体才慢慢恢复过来。
这么多人吃饭,每天的开销很大,即使他带了二百多万两银子,秦宸也有些焦虑。
只出不进,银子消耗得还快,怎么可能不担心呢!现在他最缺的就是银子,不管是建城还是修水渠,都是花大钱的地方。
水泥他可以在北境建厂,这样就不用从京城调了。皇帝允许他弟这么干,还允许他不用上交。
这些钱可以用来建设北境,最近几年都不跟北境收税了。
因此秦宸十分发愁,一千二百万听着多,可花起来很快就用光的。
幸好发现了煤矿,秦宸觉得这生意能做,北境不缺煤,但是中原和南方缺啊!
秦宸是北境王,北境的矿产他已经派出专业人士去探明,等到这些人回来,秦宸便知道自己的封地上有什么矿产了。
像铁矿这些肯定是收归国有,但是他也可以和大秦达成合作协议。
采矿需要人手,这些人可以在北境招,也可以在中原招。
还有一些矿也需要在当地处理过后,运往中原,方方面面都需要人手的。
只要北境就业的岗位多起来,百姓的生活质量就能大大提高。
有钱了就会想要改善生活,外地商家不用秦宸招商引资自己就会过来开店。
靠着这些工作,北境将会迎来第一个人口大爆发,除了新生孩子,还有许多在中原生活不下去的人也会来北境讨生活。
因为太祖从国外弄回来的番粮,大秦人口现在是呈上升趋势。随着人口增加,中原和南方快装不下这么多人,这些人在本地讨生活难,只能往外发展。
最好的地方就是北方或是西方人少地阔之城,可人少地阔就代表了工作岗位少,能养活的人也少。
再加上北方和西方缺水产粮少,能养活的人就更少了。
这便成了一个大难题,中原挤死了,西方和北方却人口稀少,发展不起来。
现在秦宸有心发展北境,等北境发展起来,疆省等地也会跟着发展起来。
是的疆省,后世新疆的位置,早早被太祖拿了下来。
原来属于西域,大秦军队所向无敌,把西域各国打败,变成了大秦的固有领土。
和其他地方一样,听话的就活着,不听话的就杀了。
大多数西域各国都是奴隶制,大秦解放了西域的百姓,从吃不饱到天天能吃饱,谁还会记得故国。
人类就是这么现实,谁让他们吃饱饭,他们就跟谁。
相比以前国王和贵族的残暴,归顺大秦后,他们生活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谁愿意回到以前被欺压的时代呢?
大秦一开始就打出了爱民如子的旗号,虽然不太相信,可是经过这么多年,西域百姓对大秦的归属感可比以前的王国强多了。
有一些原西域各国的残部鼓动西域百姓,想利用他们复国。
可惜他们刚发表一些不利于大秦的言论,立即就会被举报,然后被抓起来。
这么多年来,西域旧国的残部不知道被抓了多少,近些年已经很少看到有人露面了。
造个反都没造成,还被抓住了,几重打击之下,剩下的人也熄了心思。
主要是和平日子过习惯了,谁都不想过战乱的生活。
西域从某方面而言,比北境安定。
北境有草原部落,时不时要面对外族入侵。
西域虽然也有外族入侵,但是其危害力远不如北方草原各大部落。
秦宸在规划北境时,也顺便把西域一带规划进来了。
虽然现在的大秦海上丝绸之路很赚钱,可是陆上丝绸之路却没有放弃。
通过两条丝绸之路与各国的交流,大秦的物产越来越丰富。
虽然有一些作物远不如后世,但是经过培育,现在已经和刚带回来时的品种差别很大了。
刚带回来的长的小味道也不好,现在的味道好,个头大,是大秦人喜欢的食物。
由此可见,对大秦来说,这两条丝绸之路的重要性。
更重要的,通过这两条丝绸之路,运回了许多稀有矿产和金银。
在后世是其他国家把华夏当羊毛薅,让华夏许多珍贵的资源被外国运走。
现在换成大秦,太祖用全世界来供养华夏。
稀有矿产大秦并没有动用自己国家的,而是先把从国外运回来的用了。用不完的就藏起来,后代总能用上。
对太祖这个决定当初是被人反对过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些酸儒腐儒,带头之人就是原来的孔氏嫡系。
一直骂太祖的行为不仁德,老天会此而对大秦降下灾难的。
事实不管他们怎么说,怎么传播流言,太祖的决定都没有改变。
而反对人还被他拿小本本记了下来,不仅在朝中没官可当,甚至他们的后代都太祖都不录用。
当年正是因这件事,让太祖下决心要和孔氏撕开来,不想被他们像前朝一般黏上。
然后就是一连串的动作,让孔氏跌下神坛,此后孔氏一族在大秦再也没有任何的优待。
爵位?想都别想。
当官,更不可能了。就连他们开的学堂,每年都有人去检查,一旦发现教的都是一些大秦禁止的内容,那么这学堂就得关闭,先生还要坐牢。
什么是大秦禁止的?就是一切会让大秦百姓误会的东西。
比如男尊女卑,误导百姓的话,撒播对大秦不好等内容。
别以为套个圣人言就认不出来,究竟是不是圣人说的还很难说呢!
所以这些内容一律不允许传播,大秦只会告诉百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事实上这一点并不是大秦喊出来的口号,而是真真正正地实行,皇帝的儿子也不例外。
犯错可没人包庇他们,顶多留下小命。
大秦的态度让百姓们放心了,这也是大秦皇族在百姓中名声很好的原因,从不因为对方是皇族而包庇。
相比前朝,这样的皇族才让他们放心啊!
也正是如此,大秦达官贵族对百姓欺压的事相比前朝前期要少了许多。
皇帝的态度从某种程度上,让他们收敛了自己的行为。
现在大秦的面积越来越大,原来是秋海棠叶,现在又往上加了一点,把原来异族的草原割了一半回来。
大将军派人跟周围的部落和藩国说了,这些地方以后就归大秦了,那些不长眼的要是不小心越了界,可就别怪他不客气了。
大将军的话对他们的威力还是挺大的,一个个大气都不敢喘一声,哪怕战后大秦还没有派人去建城,派去驻守军队,他们也不敢派人去占领。
地盘好占,也得有命留啊!
大将军是皇帝最忠心的臣子,从某方面而言他的发言代表的就是皇帝的意思。
大秦既然占下了这块地盘,就不会再让人抢回去。
那些藩国和部落还好,反正他们的地盘还在,主要是被大将军带着军队赶走的蒙族快气哭了。
于是对方又想派人去给蒙哥送信,无奈大雪降临,让他们暂时放弃了这个计划。
草原上的雪很大,这个时候出门等于送命,他们虽然不把手下的奴隶当回事,可一封注定送不出去的信,还是不送得好。
于是蒙哥难得过了一个清净的冬天,就是每天担心母亲在蒙族大汗那过得不好。
“夫君别忧心,这么多年都过来了,蒙族大汗还用得上母亲,肯定不会虐待她的。”
蒙哥妻子是名大秦女子,可能是因为他母亲的缘故,他喜爱秦女,娶的也是秦女。
两人生有三子一女,女儿是两人的宝贝,儿子是草随便养养就活。
“道理我懂,就是担心。”
蒙哥握着妻子的手,知道归知道,担心还是会担心。
“要不你明儿去问问大将军?”
因投靠大将军,夫妻便带着家人搬来了大将军的驻地,离安顺城差不多有四五百公里。
“现在问也没用,大雪把草原都埋了,不管是大将军和蒙族大汗,都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出兵。”
蒙哥摇头,他也不希望因为自己的原因,惹怒了大将军。
现在不是大将军不出兵,而是出兵的时机不对,他是想救自己的母亲,也不能拿大秦的士兵性命不当回事啊?
何况他真要这么跟大将军说,肯定会把人惹怒的。
“那你也别太忧心,我今天煮了羊肉锅子,你不尝尝吗?”
妻子拉着丈夫出门,去大厅和孩子们一起用膳。
“当然要,走。”
蒙哥站起来大步往外走去。
另一边安胜城的大将军带着白宣巡视军营,他们今年的日子比往年还要好过。
军资赶在大雪封路之前从京城运到了北境, 各大军营都穿上了厚实的棉服。
还有半年的饷银和过年福利,这些都早早运来,而不是像往年一样, 赶在过年前才慢吞吞地运过来。
不是皇帝故意卡物资, 而是运送的人故意拖延时间,卡在年前送来。
这样即没有超期, 又不用赶路, 只有士兵们挨饿受冻的目标达成了。
往年是没有人上报, 因为他们仗着皇帝离得远,等大将军折子到京城,物资也送到了。
哪怕是皇帝也不能无故处罚他们,只能捏着鼻子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