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合不拢嘴,还真的只要剩饭啊。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有点短小,准备做火锅吃,宝们看完也早点吃饭。
第219章 挨揍预定
他们是特地等到家家户户都应该吃过晚饭的这个点进村的,的确是,大部分人家已经吃过了晚饭,还有正在吃的。
只是明家今天忙,才天擦黑了还没有吃饭。
明远左手端一筐子馍右手一盆凉拌黄瓜出来了。
翠绿的黄瓜搭配着雪白的粉丝,上面还有星星点点的褐色糊葱花点缀,不仅闻着很不错,看起来也是非常可口的。
化缘和尚有些为难,明远笑着道:“法师放心,我们这个是大豆油。”
扶苏刘盈听到这个称呼没什么反应,明世界和许森却都忍不住噗嗤了一声,许森又想起网上的说过的那个梗---在法院里无论是被告原告,有话要说是喊法官都是青天大老爷。
没办法,电视剧给千家万户带来的影响还是有的。
化缘和尚可能也是比较无语,笑着接受了明家的布施,这时他们只是化缘饭菜的这些话已经传到村里更里面一些的人
有不少老人端着装满大馒头的碗走来,纷纷要布施。
其中参与布施的,还有村里的一个五保户老人,一碗端出来三四个个大馒头布施,眼睛都不眨一下。
明世界看到了心中的感觉很复杂,他在家的时候带着小侄子小侄女去超市买东西见过住在村北小屋的三大爷。
三大爷平日自己去一趟超市,都是只舍得买一袋子馒头。
听他妈说,那一袋馒头就酱饼够三大爷吃一个星期。
这一碗馒头是他一天的口粮,再加上老人家本就节省,这次是真大方了,也可见无论什么样处境下的人,都会有一个那么精神上的盼望。
明世界觉得他暑假选的那个课题,还能再延伸出来一个方向。
短短几分钟的时间,苦行僧们就化到了晚上都不吃完的饭,坚决不再要了,后面赶来的村里人只能悻悻收回去自家的饭菜,却纷纷乱乱的说道:“法师们明天还来啊,早饭还在我们村儿里吃。”
端的是众人信佛之相,但朱元璋看得出来,村里人并没有什么坚定的信徒,只是普通人的善良普通人但行好事。
回去的时候已经晚上八点多了,明航海和明世界开着他家有大灯的车,把许森他们一大家子送到直通县城的大路上。
除了刘邦,大多数皇帝都是第一次走乡下的小路,这才发现乡下亦是村村都扯了路灯,虽然说没有市里的明亮,但从高空看来想必也是一颗颗小明珠。
李渊和康熙年纪大了,都坐在刘邦开的电三轮车上,这里面有几个固定的小凳子,是刘邦为了小孩子坐得安全焊上的。
俩老头坐着觉得只有一点毛病,伸不开腿儿。
夜风凉。
李渊抄了抄袖口,看着被远远抛在后面的刚刚从中走过的村庄,从这里还能看见村庄里的亮光,他才忍不住低声跟康熙说话:“老康,你说现在的华国,有多少个这样的小村子?”
康熙抄着袖子,目中沉思不断,叹道:“少说几十万个吧。”
他是想起了在明家地头看见的那些刷卡便能浇地的机电房,让家家户户的农民浇水方便到极点,这样规模巨大的水电工程,别说他是皇帝也不敢想像。
然而从清末近代混乱走过来的华国,竟然用短短一百年的时间便实现了这样的转变。
怪不得此时人会有现代古代的划分,实在是这短短的一百年的颠覆,比之前一千年的都大。
如同老四所说,清朝是真的到了不得不变必须要变得时候了。
康熙饸烙饸烙袖子里的手指,把老八老九几个给安排妥当,他就必须要禅位了,虽然早就这么打算,但不是生命遽然终止,这么大一个摊子怎么可能说退出就退出的。
一旦他禅位,以后便不会再随时回清朝的了,有个太上皇在天上给大家看着就是了,若是又随时回去的话,康熙帝的政策和影响便不可能彻底结束。
老四是个当断则断的人,康熙相信他的能力,虽然看史书上对老四的记载,他老人家是觉得失于太刚的,但在现代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让康熙下定决心既然退下来便什么都不会管。
之所以一直拖到现在,一则是客观原因不太允许,二则是他不放老二,想等可以带更多人来的时候,跟老四商量把老二也长期接过来。
两个老头坐在后面的位置,小孩们没用他们管,许森他们用自行车带的,于是两人相互看了,齐齐叹气。
从明家带回来的蔬菜瓜果,一家人吃了一个星期都还没吃完,这时候明航海又来了,跟他们带来新玉米打的玉米糁和玉米面。
整整两大袋子,全才当天就从网上搜教程,给大家做了玉米面吃。
现代的生活是安逸而又平和的,便也给大多数正处于困顿之中的古代人带来希望,而来往于两地的皇帝们,感觉总是最复杂的。
这其中曹操的反差最明显,回去是凋敝处处流民人命如草芥的时代,过来之后又是盛世安稳,落于本人心中的焦躁真的很难调解。
尽管曹操每天都会在下班后,自己找各种积累到现代的经验小视频看,好给本朝困苦百姓们增加生存下去的机会和能力,但这样的改变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正当曹操的心理快要出问题时,家里发生一件特别容易让人看乐子的事。
哈气成雾的一个早晨,曹操穿了件刚在商场买的轻薄保暖羽绒服下楼来,便听见外面的门铃乐声响起。
正在厨房忙碌的赵御厨擦着手出来开门,曹操手里拿着一个大苹果吃着走过来,道:“你去忙,我开门。”
心里嘀咕,这大清早的谁来啊。
他住在这里都有经验了,整个别墅区相互之间串门儿的情况根本就没有。
而且,顾老那些人这段时间也不来了。
来人真得很令人好奇。
难道是小森的朋友?
打开门,门前站着的是一位古人。
明黄龙袍,发髻挽在头上,面皮微贷皱纹跟老朱有五六分相似的,一老头?
曹操:“你谁家的?”
新人啊这是。
他来了现代之后第一次迎接新人。
老赵那次没让他碰见送到医院,感觉可遗憾了呢。
朱棣还蒙着呢,他是刚准备去召开臣子会议的,却没想到一眨眼一个浮现在虚空的光屏公告,告诉他可以到现代了请做准备。
他当然是马上高兴地做准备啊,但是还没有拿起见面礼,他人就出现在这里了。
朱棣迅速反应过来,摁了门铃,天天看,这个看着平平的一点机关样子都没有的东西,人的手指一放上去它就会响。
对这个门铃,朱棣可是很感兴趣的。
但是门开了之后,迎接的怎么不是他老爹呢?
朱棣可不相信他老爹会不知道他现在来了,说不定他这么仓皇的来到了现代还有他老爹的手笔。
认出曹操,朱棣笑了笑说:“我是明太/祖的儿子朱棣。”
曹操:“哦。”
就是抢了侄子皇位的那个,听说他超能打,上位之后那是经常亲征,带出来的儿子也有个超能打的。
马上皇帝说的就是朱家这前三代。
曹操也不否认自己的武力值,但还是不敢跟明朝一家子对上,尤其是这个从小就上战场的朱家老四。
他匆忙侧身让开位置:“请进吧,成祖陛下。”
虽然不敢直接损,嘴还是忍不住要皮一下。
朱棣轻扫了曹操一眼:“魏武帝啊,听说你这个皇帝,还是你儿子给你追封的?”
曹操:失策,忘了这家伙也是在他们时空后面的人,能知道他家的一切黑历史。
曹操很想反驳,但没有胆子,毕竟他儿子好像没有在光屏内,别说武力值,单是人数他也打不过明朝这一家子。
其实活着的时候没当上皇帝怎么了,总比那些从小孩子手里抢东西的叔叔强。
这局吐槽并没有说出口,但朱棣还是敏感地察觉到了,只是进到别墅中的身临其境之后,让他没空跟曹操计较。
再说自己这么大年纪了,一过来就欺负小孩子肯定会给小森留下很不好的印象。
楼上响起开门声,朱棣仰头,对在栏杆那里露了一下头的小少年笑了笑,特别像是一个邻家大伯爷。
许森也不好意思再躲着了,站直身体笑着挥挥手:“永乐大帝您好。”
朱棣眯了眯眼睛,小森看起来有些愧对他的样子,难道是突然让他传到现代来是被人逼的?
至于能是被谁逼的,肯定是他爹。
小森请皇帝们来打工,当初主要是为了给他挣学费,那时这小孩儿让刘邦过来的时候都询问秦始皇的意见。
更别说他现在的学费充足别墅里人员充足,自家还有个老爹已经先在完全不需要再增添新人了。
朱棣便有些忐忑,跟许森笑笑,笑容还没落下,东边的一个房间门打开,他那已经好多年没见的爹和娘走了出来。
本来的忐忑,一下子全成了激动和感激。
“爹,娘。”一声略带哽咽的呼唤出口,朱棣噗通一下跪在了光可照人的大理石地面上。
看到这么沧桑的老儿子,马秀英也是哽咽,快步下来将老儿子扶起,都跟他爹差不多大的年纪了,别再把膝盖跪出来问题。
朱棣抱住母亲的腿,呜呜大哭:“娘,娘,儿子好想您啊。”
马秀英轻轻拍抚着老儿子的后背,不满地看了丈夫一样,你说孩子都是当爷爷的人了,你一个当爹的还要这么教训孩子。
朱元璋双目一瞪,这算什么教训?
他走过去在沙发上坐了。
“过来。”
朱棣听到老爹蕴含着愤怒的声音,饶是自己当皇帝已经有三四年,却依然忍不住抖了下,跟小时候犯了错一样一步一小蹭挪到老父亲跟前。
啪一声巨响在空气中炸开,但这在朱棣预料之中,他没有躲避,挨了一巴掌之后紧跟着屁股上也被狠狠踹了一脚。
许森微张着嘴巴吓傻了,反应过来赶紧冲下来挡在朱棣跟前,不是,这么大人再挨打多尴尬,疼不疼咱们就不考虑了先。
马秀英已经先过来拦住朱元璋,劝他说:“你这儿子都是当爷爷的人了,不能跟小时候那么打。”
朱元璋还没有打够,但是看媳妇和小森都拦着,只好再次坐下,双手撑在膝盖上,大马金刀的问:“你知道错不?”
朱棣跪下来,道:“儿知错。但儿子不会改。爹,您知道您死了儿子和兄弟们都遭受了什么吗?你那好孙儿对朝臣倒是一派仁君作为,对我们有多狠您知道吗?儿子自小也算是个骄傲要脸面的,然而当年为了活着,儿子都不得不装疯啊。”
说着,朱棣眼睛里就流下两串眼泪,汹涌的泪珠丝滑地落下,一个大男人如此落泪,让人看得心口不忍。
在看到朱棣挨打时下意识捂住连得曹操都看傻了,这也、这也太会说了会哭了吧。
学,我要学。
曹操偷偷弯下腰拉了一个小孩子们的水果板凳,坐下来乖乖蹲。
再说其他皇帝,没有来这么早的在本朝看到如此刺激的父子相残大戏,马上来现代,凑热闹。
于是在朱棣诉苦的这会儿工夫,楼上一个个房间都没慢慢的打开,然后一个个正经的皇帝下来了。
包括嬴政。
人生中能有这般乐子看的时候不多,像他当初看了胡亥那些做法,恨不得让人摁着他打个百十巴掌。
现在么,终于到了他默默吃瓜的时候了。
朱元璋脸色难看地瞧一眼先后下楼的这些不要脸,只能装作他们都是空气,说道:“你只有这点错?”
这点错?
听起来老爹似乎并不觉得他把朱允炆那小子打得莫名失踪有错了。
朱棣心里就有底了,都这样那他还有什么错?不过很快就想到那些子孙们,有能把他兢兢业业一辈子得到的太/宗谥号给他改成什么明成祖的,保不齐还有其他更奇葩的。
要不然被他经营过的明朝,能被东北这一支女真人给占领了?
想到此,朱棣用威严的目光扫过下来凑热闹的清朝父子俩。
康熙和胤禛:---
明成祖有多能打,他们还在清朝的时候就知道了。
这是一位打仗能力并不输于霍去病的皇帝,有他在的大明,当时北方边境的民族没有一个敢呲毛的,可惜后代不给力。
却说明初这边,更年轻的朱棣在他的燕王府看到老年的自己,跟老爹一见面就喜提耳光和脚踹,喜得笑个不住。
其实不要打在自己身上,即使是另一个时空的自己那也只是兄弟。
身在皇家,最大的乐子,就是看兄弟的笑话。
“哈哈哈。”
朱棣笑得开心极了,徐氏也看到天镜上的事情,担心丈夫伤心便过来瞧瞧,谁知道脚还没有迈进门内就听到的笑声。
真笑声。
夫妻多年,他是不是真的开心徐氏还是听得出来的,站在外面整理了一下表情,吩咐侍女们等待外面,她亲自端过茶盘走了圆圆的小门。
这是建立在后院的一个小校场,朱棣不在外面的时候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便是来此地练习枪法。
现在,小校场又增添了几个位置,看天镜用的。
看到妻子过来,笑场中的朱棣马上站起来,接住她,声音带着笑:“天还早呢,你怎么来了?”
徐氏:早吗?刚才我一路走来,连府里的小狗子都被天镜上那两个巴掌惊醒了。
可以想见,此时此刻天底下有多少人都在看未来的丈夫挨打。
朱棣大方道:“不在意,反正打的又不是我,来你坐,咱们一起看。”
中老年朱棣又转头看他爹,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道:“爹,除了不得已清君侧之外,儿子实在不知道还有什么错。”
朱元璋给听笑了,该说不愧是已经当了几年皇帝的老儿子吗?这不要脸的劲,跟他简直没有什么差别了。
还清君侧。
你自己心里就没有一点野心?
算了,你都在那边登基了,老爹也不跟你拆这个台,别把你那个时空的咱大明给提前嚯嚯没了。
朱元璋说道:“你爹我定的继任之君,被奸臣糊弄了,你可以清君侧,后面却为什么把他当过皇帝的事实都给否定了?你爹的话在你心里就这么没有份量?
还洪武三十五年,你爹死了又活过来了?”
说着又忍不住照他身上踹了两脚,朱元璋是真的生气,这些儿子孙子都是过来给他要债的,没一个省心。
朱棣听来,却是父亲给他解释的机会,箕坐起来说道:“爹,您听我说,不是我非不给侄儿一条活路,侄儿当时真的是被那些奸臣给哄得脑子糊涂了。我打下来南京城,本来打算给他封个闲散王爷然后让他安度晚年呢。谁知那孩子,最后竟然带着您留下来的玉玺跑了。
一同不见的,还有他当时很信任的两个心腹,儿子能怎么办?不能让他有一天在山野之间,举着您留下的玉玺说儿子不该是皇上啊。
儿子只能把他的皇位给废掉。但是儿子绝对不是反对爹您,您肯定知道,您死了允炆那小子登基之后就把您原来的很多国策废的七七八八,他已经完全成为那些江南儒臣的傀儡了。儿子想念父亲,才登基就恢复了您那些国策,并且儿子这一生,也不会在南京皇城享受,儿会遵照爹您当年的册封,安守北京稳定北方。
爹,您一定要看到儿子这一腔的赤胆忠心啊。”
明初,身为事件中心被黑得一个字都不说的朱允炆尴尬得坐都坐不安稳,太子妃吕氏哭哭啼啼地去找了太子。
他四叔这么狠的呀,您一定要跟皇爷说,把咱们家允炆好好的保护起来。
北京朱棣再次哈哈笑起来,眼睛亮亮的跟他的妻子说:“媛儿看见没,以后的我竟然这么能言会道,哎,仔细想想挺不对起大哥的呢。”
老夫老妻的被喊闺名,徐氏有些不好意思。
不过还是会说些好,会说的孩子不受委屈。
永乐位面的百姓们也都听得不停的点头,对啊咱们当今说的没毛病,甚至连一些民间私心里觉得皇上太残忍的听完这番,都觉得以前可能是误会他了。
朱棣完全没有想到,几句话成功在他自己的位面洗白。
朱元璋却完全不吃这一套,冷冷笑了声,从后面抽出来一个薄薄的画册扔到地上,“不肖子孙,你看看你后面的这些孩子都是怎么样败坏了祖宗基业的。”
这是认同了他刚才的解释?
朱棣感觉脸上挨了爹的那一巴掌的火辣辣都蔓延到眼睛里,这是他长到这么大,第一次感觉到在和大哥一家站在一起时被老爹偏向。
心窝里暖暖的。
朱棣捡起画册,只见封面是明黄底色的装饰,一条条盘龙中间画着的是身穿明朝龙袍的人,这是讲明朝十六位帝王。
而每一个皇帝都有封号,就和老赵家的太/宗“高粱河车神”那样的,搞笑调侃的成分很大。
可以看到,从他孙子瞻基往下,每一代皇帝的外号都比较具有让人头大的特点。
什么“叫门天子”,什么“木工皇帝”。
往下看了两个,朱棣的太阳穴就一鼓一鼓的跳动起来,当一目十行看过去又回过头看到他死后儿子孙子的在位时间,朱棣脑子里就是一蒙。
大儿子竟是才活了四十八岁,当皇帝只一年时间。
朱棣心情复杂,说心酸吧,的确是对这个不太肖似他的大儿子感到心酸,只是这点心酸,在看到孙子也仅仅只活了三十多岁皇帝没当几年时,便不算什么了。
巨大的悲痛让朱棣呼吸都不顺畅。
他的孙儿现在一点点的年纪就能跟他在外行军,还可以帮他分担一点后勤上的事物,不是他非要跟老爹杠,他的孙儿真的比老爹倾注心血培养的那个孙儿好太多。
朱棣擦了擦眼泪,这次的眼泪比刚才,多了很多的苦涩。
许森看得都不落忍,抽了两张纸巾递给朱棣。
朱棣这才注意到许森,想到他能改变孙儿早亡的命运,立刻用热切的眼神看向许森:“森森,叔以后会好好给你打工的。”
赚钱,他要带他孙儿过来做个全身检查。
朱元璋拍桌子怒吼:“比瞻基的事更为严重的,是后面的叫门天子木工皇帝,还有个二十年不上朝的不孝子。”
嘉靖帝摸了摸鼻子,最后这个说的是朕吗?
天上,自家老祖宗还在拍桌子,“这些还犹可恕,朱家出了个帮瓦剌叫城门的天子,我们家多少的荣光都被他抹黑完了!”
嘉靖:倒还好吧。
朱棣一下子跳起来:“什么?叫门是这个意思?”
朱元璋别开眼,指了指那本画册叫他自己看。
朱棣看着看着身子晃了下,刘邦喊道:“老朱,这个时候不是气孩子的时候,别再弄一个需要去医院的。”
朱棣被这个声音震得赶紧清醒过来,他可不想跟赵匡胤一样,尤其当时赵匡胤晕倒被李世民送到医院的那件事,他笑了好几天。
虽气血翻涌头脑昏昏,朱棣还是坚强地站住了。
胤禛好心地送了一个靠背的小椅子过来,请年纪和他差不多大但此时只能被称一声小朱的朱棣坐下来。
“坐下来慢慢说。”
朱棣说话都有些虚,态度却还是很强硬的,这些当年被他打击分化的女真人,竟然后来者居上了,可恶。
“不要看你的态度好,等朕休息过来,咱们还有一场好仗要算。”
胤禛:你要是这么说的话我可就不客气了。
当年你们明朝是怎么败的,你们自己清楚,那在根子上是能找到你明成祖的因素的。
胤禛笑了笑,看一眼那本摊开的画册,说道:“这上面说的不清楚,我来仔细跟你说说。”
朱棣嘴唇嗫嚅,一个别卡在嗓子眼儿。
不让他说不是显得自己太没面子了。
你说,我听听你能不能说出花儿来。
朱元璋冷眼看着,一声没吭。
胤禛说道:“让大明由盛转衰的这一场惊变,土木堡之变,发生在一四四九年的初秋,彼时你才驾鹤西去不到三十年。如果你能好好养生,说不定还能看到这一场对明朝局势和寿命影响深远的大事件。”
刘邦抓了一把瓜子,找到他政哥,坐在旁边,还塞给他政哥一把瓜子儿,压低的声音里带着点点兴奋:“政哥,终于又到了我最喜欢的环节了。”
宋太/祖那次他就没在场,后来只是听到森森转述,老遗憾了。
送出去的瓜子儿又被政哥放到了一边,刘邦低声道:“吃吧政哥,这样吃瓜可香了。政哥你别说,老康家的教育就是可以,瞧瞧这老四说的话,那多扎心啊。”
嬴政看他一眼,你能不能闭嘴。
“成祖您这一生生于战乱长于明朝开国,最后死也是死在了马背上,可是呢咱们说句中肯的话,您的亲征虽然对平定当时蒙古的残余势力打击他们的士气有很重要的作用,但这频繁的战争也如同大山一样压在百姓们的身上。”
朱棣说道:“小子,别跑题,被逼着祖宗唾你。”
胤禛的脸色黑了黑。
朱棣:“是不是想说你爷爷没教养,啊对,我们朱家的人就是泥腿子,就是不乐意文邹邹一句话拐八拐。我们娶媳妇都是从民间选,就选那生命力旺盛的,不像你们家搞出来一个八旗选秀,看起来怪好看都是贵族,但跟驴子拉磨似的转那么一圈都是亲戚,怪不得你们家的皇帝后来都有毛病。近亲通婚要不得啊。”
马秀英都快不认识她这个长了皱纹的儿子了,这么会骂人了吗?
胤禛: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还有你一个明朝的老登,你是怎么知道我们大清的事的。
康熙看了看岿然不动的朱元璋,便也没上,给一个眼神示意他儿子随便怼。
“这个我们是有发言权的,当年大清掌了江山天下初现太平之相,民间尤其是江南地区便总是出现流言。什么流言呢,就是说朝廷要选妃,可把那些普通百姓人家给吓得呀,纷纷连夜嫁闺女。”
最后一句话都带出来东北味儿,胤禛连忙收住,看向脸色铁青的朱棣:“不知道成祖您的永乐年间,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朱棣一生的重点都在打仗,必定习武时辰要多于习文,而且身边也有那么多文臣备用,自己只要有基本的文学素养就足够了。
此时朱棣突然有这样的感叹,并非是觉得自己的文学素养比较清朝的雍正帝差,毕竟雍正帝的儿子作诗几万首一首有名的都没有在他们明朝都成了一个梗,可见这当爹的也没留下来什么文学基因给他儿子。
之所以情不自禁生出这般感叹,是他深深感到自己没有胤禛这种读书人特有的蔫坏劲儿。
所以朱棣直接说道:“说话就说话,别侮辱朕,朕是太/宗。”
看戏的其他人:你们还记得你们一开始的话题吗?
“好,明太/宗陛下。”胤禛笑得可好脾气了,但这一句明太/宗却给嘉靖朝的嘉靖帝吓出来一股尿意。
他们家老祖宗,不会从天镜上找出来朱家世系,先把他这一支的祖先给废了吧。
而且土木堡之变,真得很丢人啊。
胤禛的话还在继续:“依我看来在您的永乐朝,民间听闻选妃便纷纷惧怕嫁女的风气是没有的。为什么后来会演变成那个样子呢,根源都在于您未来会开设的那个叫东厂的机构,不知您是不是觉得您父亲留下来的锦衣卫不好使,非要用太监节制前朝。
这一下子,太监这种无根之人便也有了参与朝政的机会,到您很喜欢的孙子朱瞻基即位之后,更是完全效法祖父,重用亲近身边的太监。您孙儿还创建了一个票拟制度,虽然历史上都说这是民主的开端,但在你们明朝,票拟却给了在皇上和内阁之间传递的太监很大操作空间。
更何况,由您的带头作用,之后的皇帝们全都是亲近信任太监,明朝的阉患之盛堪比唐朝,在后面还出了一个九千九百岁你可知道?”
朱棣被他一句一个您说得脑瓜子嗡嗡的,有时听到九千九百岁,都不敢看父亲的眼睛。
他父皇对太监的防患,是当年执政期间很重要的一件事,他刚才还说不改父政,现在就打脸。
胤禛说道:“现在人常说的一句话我现在看来是很有道理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在我们宫廷,父母却总是因为权势而缺席这一部分责任,因此导致孩子更亲近身边的宫人几乎是无法擦避免的。
但若是把一个身体残缺之人当作人生导师,那可就不好了。偏偏你们明朝东厂的设置,还给了大太监很大的弄权机会,再偏偏,你们明朝皇帝都有个不把大臣当人看的毛病---”
瞧见小森一脸认同,胤禛道:“小森你来说。”
许森看了看已经开始面色惨白的朱棣,这,这会不会太欺负人了?
不过这种说话都能把人说晕的感觉,超好。
许森在心里暗搓搓激动了一下,点头道:“禛叔说得对,我看那些历史讲座上都说,明朝的官员是最惨的,拿的少干的多,一不小心还要被拉出去打屁/股,一顿打屁/股下来能不能活,全看负责杖刑的太监和锦衣卫的心思。”
胤禛赞赏地摸了摸小森的脑袋,接着说道:“而且是无论有何功勋有何创建的官员,一旦惹怒你们皇帝,皆是如此下场。”
这话说的好像他不是皇帝一样。
朱棣这次看向他爹,打大官是您设置的,您解释吧。
朱元璋:这个不孝子。
那些官员贪污成风,上糊弄天子下欺压黎民,照他一开始的想法,那就是扒皮揎草通通扒皮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