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别的,直接剥夺郡王爵位,妻儿老小全下了大狱。
倒是他的世子不见了,是带人跑掉了,不过已经发了海捕文书,全天下通缉这位前郡王世子。
古羽看了一下,这个郡王其实不是贪婪成性,是想要造反。
本朝的封地很有意思,都是封在边塞,比如说这位郡王,他的封地就在边塞不说,当地有戍边的军队,他呢,是郡王爵位,按照本朝的规矩,有封地的,可以有一座郡王府,不超过千顷的田地免税,其他的家产就随便置办了,但是要交税!
其次是可以有三千府军,干什么呢?
保证郡王府的安全呐!
但是这三千府军要郡王府自己负责开支了。
弄成什么样儿,就是什么样儿,没钱你就不够三千都没事儿,反正到时候有危险了,也是郡王府吃亏。
有钱的话,就搞成三千重骑兵,都没人过问,但是不能超过三千,哪怕满员三千都可以,但是多出来一个,都不行!
封地上的税收,郡王府可以抽一成,作为朝廷给郡王府的开销。
不计算在郡王府所有人的俸禄之内。
这位可倒好,弄了一万人的府军,还都是骑兵,重甲骑兵的那种。
另外,遇到战事,他不派人去帮忙也就算了,还想拦截下朝廷发给驻守边关将士们的粮草和武器。
就算不是跟敌人里应外合,这样做也太过分了。
当地驻军也不是面团儿,任由他搓圆捏扁,好像是驻守边关的大将,直接派了自己的亲卫上去,把粮草和武器都运了回来。
等到打过了前来入侵的敌人,回头就找郡王府算账,这一算账不要紧,发现郡王府不太正常,就赶紧向朝廷汇报了。
当时正好赶上了灾民潮暴起,朝廷不得不重视。
派了储君出面来主持大局,这才有了现在安置难民的事情。
不过这些难民的安置也是个问题,听说太子殿下已经从西北来了江南,一路上带着灾民们一起行动,连年都是在路上过的,堂堂一国储君,太子殿下,已经非常不错了,这灾民安置好了,大家都说太子殿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当今皇帝的身体不是很好,只有这么两个儿子,古羽心说,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看这“二龙争珠”,最后花落谁家吧。
太子殿下是嫡长子名正言顺,可二皇子也有贵妃一脉扶持。
古羽对此并不感兴趣,皇帝啊,太子啊,东宫的离他太远了。
眼下他要琢磨的是本府甚至是本县,有什么政策,是个什么形式?
然后他发现,没什么政策,也没什么形势变化,本县就是积极春耕,然后等待夏收,夏收过了还要种小麦,然后等待收获……还真是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
倒是本地的书院,有了招生的意思。
古羽看的就仔细了一些,原来本地有一个长河书院,招收学子三十人,要经过考试才能进入书院读书。
并且书院提供科举的一系列流程,有才华的人可以试一试,并非只限于书院里的学子,有些大户人家的少爷公子们,都是有请先生单独教学的,等于是私人家教。
但是要考科举的话,还是需要到书院走个流程,考个试。
凡是书院这一关考过了,就是童生。
就可以去衙门报名,准备考秀才啦!
古羽一看这个不错啊!
赶紧记下来,这个很重要呢。
他抄写了半天才抄完朝廷的邸报,随便吃了点东西,就赶着小驴车回来了。
随后就是梅雨季节,天气不见晴,阴云绵绵,雨丝悱恻,那种潮湿的感觉。
古羽整日在家闭门不出,实在是太不想出门了。
而且因为梅雨季节的关系,这新来的其他四家也不太适应,大家都蔫蔫的,真的跟要发霉了一样。
古羽还好一些,他给自己这屋里弄了一些生石灰吸潮。
并且早早的就准备好了药材,给自己弄了两盒子的爽身粉,这东西其实很好弄,爽身粉的主要成分是滑石粉。滑石粉润滑、有覆盖能力,能黏附于皮肤上,吸收皮肤水分。滑石粉要不含石棉、不含沙粒、不含碱性物质。
他还往里头添加了一些别的药材,让自制的爽身粉效果更好,味道更清雅。
为此,他特意将爽身粉研磨的细细的,纯手工制作,他制作的差不多了,也到了梅雨季节。
在家闷着的古羽,真怕自己发霉啊!
可没等他长毛,张龙张虎家就有事情了。
张氏兄弟家里都有小孩儿,头一次过梅雨季节,孩子不舒服,整日哭闹不说,有个才两岁半的小男娃儿,大腿里面起了湿疹。
这个时候,雾蒙蒙雨蒙蒙的,去县城的药铺看诊吧?这么点小毛病不值得花钱,何况也没多少银钱。
不去吧?
这孩子还小,哭闹不休,全家都跟着休息不好。
没办法,张龙媳妇儿只好抱着孩子,跟着张龙一起,夫妻俩来找了古羽。
“孩子这是湿疹。”古羽看了就知道是什么毛病了:“孩子不适应这边的天气,慢慢长大了就好了。”
“可这孩子总是哭闹,家里人都休息不好。”张龙媳妇儿抱着孩子有些憔悴。
家里目前就这么一个小男孩儿,看的跟眼珠子一样。
但是孩子这么小,又是因为生病,大腿内侧都一片红了,碰一下就哭,碰一下就哭,可怎么能不碰呢?
睡觉翻个身,压着了立刻就哭。
打他也不是个事儿啊!
孩子也不是故意的。
“打两下就消停了。”张龙没好气的道:“这孩子太娇气。”
这两天没睡好,张龙都有黑眼圈儿了,看着也不太精神的样子。
可到底是自己目前唯一的儿子,说打,估计也是吓唬吓唬孩子。
那又有什么用?
张龙媳妇儿白了他一眼,然后眼巴巴的看着古羽:“古羽啊,你有什么办法没有?”
“有的,我给孩子拿一盒爽身粉。”他的爽身粉虽然不多,但也不少,何况他至今为止,还没起湿疹,可看着孩子难受,他也不舒服:“不过这个不是药,就是擦在身上能干爽一些,孩子能舒服一点儿,孩子这么小,打也不是个事儿,再一不小心打坏了。”
张龙干巴巴的笑了一下:“他哭闹的烦人才收拾两下。”
并没有多打几下的意思。
古羽不搭理他,反而跟他媳妇儿细细的叮嘱:“孩子的衣服都不干吧?不干的,潮湿的不要往身上穿了,宁愿让他就这么光着,孩子这么小,也没什么,最新洗衣服都不干,晾不干反而还容易发霉。”
“哪有什么办法呢?”张龙媳妇儿叹了口气:“一人也就这么两件衣服,脏兮兮的穿着更难受,还一股子臭味,洗了吧,不干,也没什么衣服穿。”
平民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勤俭持家,非常的勤俭那种。
一件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大人穿过了,改小了给孩子穿,大的孩子穿小了,就再改一改,给更小的孩子穿。
可能到了更小的孩子,那衣服能用的不多了,所以剪剪裁裁,留下能穿的,其他的还要改做抹布。
虽然这样的布料很软,很适合小孩子柔嫩的肌肤,但是也因为如此,小孩子的衣服大概就那么三五件,而他们是流民来的,衣服就更少了,有两件遮羞蔽体的就很好了。
可这个时候,梅雨季节,洗过了衣服,三五天都不干,也不可能用火烤干,那柴火也是好不容易砍来的呢。
不像他,一个人,怎么着都行。
他事先都做好了准备,不仅有生石灰吸潮,还将所有的衣服都提前洗了个干净,然后放在衣柜里,衣柜底部放了两个布口袋,里头就是装的生石灰。
其次是他的衣服穿脏了,就暂时不洗,等出了这个梅雨季节再洗。
反正他那么多套的衣服,换的过来,只要他坚持半个月。
“那就听你的,不给他穿衣服,盖个布单子就行。”大人们还好,小孩子是真的一点不舒服就哭闹不休。
古羽拿了自己的爽身粉给她:“大嫂,我就这么多爽身粉,每天给他擦一点儿,慢慢就好了,注意一下,不要让孩子再受潮了。”
倒是张龙,注意到他这竹屋干爽的很,不由得好奇地问:“你这里倒是挺干爽的啊?我们家潮的都能拧水了。”
“我这竹屋当时搭建的时候,就说好了,打地基用的石砖,上头架空半米,就是为了防潮,再往上才是竹板,地板,然后再是竹板。”古羽笑着道:“何况我这里提前预备了生石灰,那个东西吸潮,屋里才干爽,我也是头一次过这边的梅雨季节,就怕自己也跟着发霉,所以害怕啊,特意准备的呢。”
“那你厉害了。”张龙是真心佩服古羽,他们就没想那么多。
“不多想不行啊,你们都是有亲人在身边,我可没有,唯一算得上半个亲人的姚伟大叔家还不在这边,我就得给自己提前做打算。”古羽给了他们爽身粉,又拿了两块干爽的布巾子:“给孩子搭在小肚子上,回去勤换着点儿,要是怕潮的话,可以在做饭的时候,烘烤一下,然后在屋里阴干。”
“烤干了就给他盖上,不行么?”张龙觉得用火烤了还用什么阴干啊?
“烤干后直接给孩子盖上的话,火气太大了,这本来就又湿又潮的,再上火,孩子的情况肯定更严重了。”古羽道:“为了孩子着想,还是要去去布巾子上的火气为好。”
“听古羽的,你别乱说。”张龙媳妇儿目前就这么一个儿子,当然特别看重了。
而且这也不是什么麻烦事。
古羽没收他们的钱,夫妻俩千恩万谢的走了。
送走了他们,古羽就去弄了点吃的,喂了两只小奶狗。
两只已经适应了这里,对古羽这个经常喂食的人,也亲近的很。
跟两只小家伙儿玩了一会儿,古羽才回到厨房,给自己弄了点吃的果腹。
梅雨季节就跟它的名字一样,人真的会发霉。
不过时间也就半个月,等到这个季节一过,就好了。
古羽忍住了不适,一直等啊等,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梅雨季节过了。
一大早起来,他就看到了晴朗的天,空气里那种缠绵悱恻的感觉消失不见了,潮湿的心可算是清爽了。
他吃过了早饭就赶紧洗衣服。
等到庭院里晒满了衣服,他才发现,自己竟然如此邋遢,又如此能干!
邋遢是攒了这么多的脏衣服。
能干是他把这些脏衣服都给洗了。
后来他发现,不止自己这样,其余四家也是如此。
古羽半个月没上山了,洗了衣服晒了半天就干了,他第二天就去了青竹山。
除了采药,他还想看看竹子怎么样?生石灰终究是不太够用啊,他想到了竹炭。
竹炭是以三年生以上高山毛竹为原料,经近千度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炭。
这种以竹子制成的竹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其分子细密多孔,质地坚硬。
而且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净化空气、消除异味、吸湿防霉、抑菌驱虫。
与人体接触能去湿吸汗,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缓解疲劳。
除此之外,它还能燃烧,比木炭热度多三成,又烧的灰尘基本不存留。
是个非常经济实用的东西,原材料还能就地取材,不花钱。
这青竹山山顶上,就有高山毛竹,只是须得往上爬一段不短的山路才能到达。
于是他一大早起来,带了两个竹筒的凉白开,又背了药篓子在身上,柴刀和药铲子,安顿好了两只小奶狗,也给小毛驴安排好了,就一个人栓了大门走了。
让忙完家务,急匆匆赶来的五个小姑娘,面面相觑。
李大花最泼辣,看到金家姐妹,立刻就竖起了眉毛:“不要脸,都跟我家换婚了还来找别的男人。”
“你才不要脸。”金大丫儿也不客气的骂了回去:“换婚还没成亲呢,这就要勾搭野男人了?”
反正都是一个地方住着的,以后低头不见抬头见,大家谁都不让着谁。
古羽一看就没在家,她们也不装什么贤良淑德了,直接骂了起来,骂不过瘾又动起了手,就在古羽家的大门前打了起来。
闹的实在是不像话,两家人都惊动了。
把她们五个都带回去,两家人也坐在一起,这回轮到李家夫妻俩跟金家夫妻俩面面相觑了。
张大嫂子跟张二嫂子抱着孩子,看热闹的特别积极。
反正这两家也看不上她们家,因为老张家是猎户,没有多少地,还不种,只打猎种菜,卖了猎物购买粮食。
在传统观念里,没有田地、不种粮食的人家,是不太好的,会觉得没有生活的保障。
所以士农工商,没有猎户,猎户不算是农人。
妯娌俩乐得看热闹,还彼此交头接耳:“我就说她们不对劲儿,还真是看上了古羽啊!”
“古羽挺好的,要是我有妹子,我也乐意给他牵个红线。”
“可惜啊,古羽肯定看不上她们。”
“这还用说?”
“幸好古羽走了。”
“可不是么,我看他是故意躲着。”
“可怜啊,这么一个人,被五个女孩子……。”
“嘻嘻……嫂子你说……。”
女人一旦八卦起来,尤其是已婚妇女,那可真是“无边无沿”啦!
古羽还不知道自己家门口发生了什么。
他还在努力的爬山,顺便遇到了草药就挖下来,一路上收获也不少。
尤其是他还挖到了不少竹荪。
一边采集一边自言自语:“幸好来得早,不然这些竹荪就可惜了。”
这里的竹荪多长在温湿环境。
而且竹荪是很娇贵的一种菌类,它在适宜条件下,早上破土而出之后,中午柄长到一定高度时即停止伸长,菌裙渐渐由盖内向下展开,空气相对湿度为百分之九十五的时候,菌裙生长正常,温度偏低和湿度过小时不能正常展裙。
上午和中午是最好的采集时间,可是到了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菌盖上担孢子成熟并开始自溶,滴向地面,同时整个子实体萎缩倒下。
那就不能吃了。
所以古羽才庆幸,自己来得及时。
山腰下的竹荪,都被采集的差不多了,他也不好跟三家女眷抢不是?可是山上没什么人来,就便宜了他。
这些竹荪可好吃了,不仅有营养,还有药用价值呢。
以往就是那些超级市场都很少有人卖,现在他在山上自己采集,打算回去就熬汤,爆炒……。
一边采集一边流口水。
可惜自己厨艺不够好,不然还能吃的更好一些。
他走走停停,一直到了中午才到达山顶。
山顶的确是有毛竹生长,而且是一大片,烧炭肯定够,就是离山下太远了,古羽看了看海拔的高度,或许可以做个索道试一试。
不然这么多的毛竹要人工扛下去,非得累趴下不可。
他可没那么大力气,而且也有一定的风险。
上了这山顶,就更清爽了,竹林风吹过,在炎炎夏日却是清凉的感觉,周围一片风过竹林的声音。
古羽看着周围,满眼绿色,空气清新,让人由内而外的舒服。
他找了小溪的源头,是一个山顶的山泉,坐在山泉边的石头上,掏出来他带的干粮,咬了一口,咦……有点噎,赶紧喝口水。
这种死面的饼子,是他上山专用的口粮,里头夹了咸蛋,还有一个备用的,他不打算吃了,勉强吃了东西垫肚子。
站起来又看了看这里的毛竹林,很好,起码五年以上。
“就是不知道,这里的孟宗竹,能不能烧得好炭……。”古羽嘟嘟囔囔:“唉,我也只能在这里自言自语一下了。”
三国时期有一孝子名为孟宗,有一年冬天他的母亲想吃笋,冬天不长笋,于是孟宗到林里哀求竹子,结果雪溶化从地里迸出了笋子,后人将这竹子称为“孟宗竹”。
孟宗竹就是毛竹的别称。
他还不知道,这里短暂的三国历史,有没有孟宗这个人,以及这个小故事。
第52章 烧炭的问题
确定了这山上的竹子能烧炭,年限足够,又原材料多,古羽吃了东西垫垫肚子,又开始往山下走。
这次换了一条小路,基本上是没什么路可以走,全靠自己趟开杂草,这山上是自然形成的竹林,竹子品种多样化,想要什么样的基本都能找到,就是不太多,能有山顶那一片毛竹林,他已经很满意了。
下山的时候,又采集了一些药材。
到了家的时候,正好要黄昏了,他回来的还算及时。
因为没太在意,也就没发现自己家大门口有凌乱的脚印。
就算是看到了,他也不会多想,这里又不是他一个人住。
人嘛,群居动物,何况这里打猎的,下田的,有的是人。
古羽回到家里先给家里的活物喂食饮水,然后自己又把药材都分了一下,晾晒起来,才开始收拾自己的卫生,然后是做饭。
竹荪好啊,洗干净了后直接下锅煲汤。
晚饭就是他带回来没吃的那个死面饼子,加上鲜美的竹荪汤,再有一小碟咸菜,就可以了。
晚上他吃的不多,而且基本上只吃五分饱。
早饭八分饱,午饭就七分饱了,晚饭五分饱,甚至是吃一点儿,不饿就可以。
他怕晚上吃多了积食,还要强迫自己锻炼身体,不过那是以前,现在他不用强迫,这每天上山下山的,运动量足够了。
晚上躺在床上,他还在盘算,看来还得卖药,攒钱买书,这年头的书籍太贵了,他是不是也可以抄书卖钱呢?
毕竟抄书也算是一本万利的活儿。
一整套的《史记》价值不菲呢。
想着他也算是在此地安身立命了,该想着攒点家底。
师父经常说,有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还有师父说过,穷人吃药,富人花钱。
想着师父,又想到了,要给师父打个灵位啊。
于是第二天,早上起来就收拾了药材,又给家里的小动物们喂了食物,放好了水,赶着小驴车去了县城。
这让来找他的人,又扑了个空。
不得不说,古**能无意间,避开那些麻烦。
古羽到了县城,照例先去卖了手里的草药,徐老板非常欢迎他的到来:“这段时间我也盼着你来呢,这里的药材都用的差不多了,别的采药人都没你的好,我这还算计着,你要不来,我就派人去找你了。”
他是知道古羽在哪儿住的,但是没有去过。
但同为本县城的人,他想找过去,还是能找到古羽的。
“这段时间简直要发霉了。”古羽把药篓子给学徒,让药铺的学徒去清点结算,他跟徐老板坐在隔间里喝水,顺便坐着休息一下:“可是雨过天晴了,我这头一次在这边过这个时候,幸好早有准备,听了您的话,弄了干净的衣服,还有生石灰吸潮。”
“就知道你不能习惯,我年轻那会儿,为了开拓眼界,去了北边两趟,也不习惯那里的冬天,那才真的冷,滴水成冰!”徐大叔很喜欢跟古羽聊天,因为这个少年不止举止文雅,谈吐有物,还很博学,成熟稳重的不像是个十六岁的少年,像个六十岁的老儒。
看着就那么让人喜欢。
比自家的小兔崽子强多了。
“还好吧?”古羽笑了笑:“起码北边儿有火炕,南边儿可没有,这里冬天冷么?”
他头一年来,又是不熟悉的陌生时空,问这个也不奇怪。
“冬天还可以,觉得冷的话,多加个火盆就行。”徐大叔道:“你在山下,可能会冷一些。”
他是知道古羽就住在青竹山脚下,听说当时为了盖房子方便,选的是离竹林近的位置,清净安宁。
就是偏僻啊!
古羽想了想:“那我可以烧炭吗?”
“你会烧炭?”徐大叔惊了一下:“衙门去报备了吗?一般只有炭农会这个手艺,而且烧炭很辛苦的,你……你这细皮嫩肉的能烧炭吗?”
古羽听了这话也蒙圈了:“还不能随便烧炭啊?”
这怎么听起来,有点不太容易的样子啊?烧炭也不能随便烧吗?
第53章 炭的说法这么多
“烧倒是可以烧,只要不是用炭做买卖,就自己家用的话,官府也管不着,但是你确定能烧好吗?以前也有人烧过炭的,结果不得要领,要么烧失败了,要么烧成了灰,还有的引起了火灾,后来官府就规定,烧炭的话,自家用的也得报备给村里,如果是做炭农,也要在官府上了名册,每年要固定烧出来多少炭给衙门做税炭,剩下的才能烧出来卖的,再说了,这附近就这么大,炭农都七八个了,足够了。”徐老板苦口婆心的劝了古羽好几句:“何必冒那个险?我听说有人烧炭,把自己烧死了的,还有闷死的,反正挺危险,你要是没经验就别烧了,花两个钱,保平安。”
古羽听明白了。
烧炭在这个时代还是个技术活儿,并且充满了危险。
其实在古羽看来,主要是他们不知道这里的门道儿。
烧炭当然是要隔开氧气,免得烧过了头;可同时也要注意自身的安全,人跟炭是要分开的好么。
不然缺氧了,你不死谁死?
他又不是傻子,这点道理,还是懂的。
“我还是想自己烧,那样的话,能多一些炭,花钱买的话,该舍不得烧了,”古羽不好意思却坚持己见:“我这头一年在这里,又是一个人,万事多做准备。”
徐大叔知道他的艰难之处,就建议他:“那你先去炭农那里问一下,或者找个有经验的人,请人家吃喝一顿,指点一番,最好先用普通的木头烧炭,等有了经验,上手了再用好木头,别一上手就奔好炭去,那什么金丝炭、银丝炭的不用考量,黑炭也别惦记,红萝炭那就更别想了。核桃炭那是官府用的东西,咱们就普通的炭就行。”
古羽这才知道,原来古代的炭,分了好多个,而且等级分明,哪怕是你手艺再好,烧的炭再出色,也不能用。
最好的炭,自然是宫廷用炭,俗称贡品。
而宫廷炭又分为红罗炭、金丝碳、黑炭、银丝炭四种。
不同的份位分的炭也不一样,能用金丝碳、银丝炭要么是皇上、皇后、皇太后要么就是皇帝的宠妃,像红萝炭这种上好的木炭也只有位分比较高的能用,宫里最常用的是核桃炭。
所谓的核桃炭,就是只有核桃大小,容易烧旺火,而且非常的耐烧,一般点燃一盆核桃炭,能烧一夜,保持屋子里的热度。
其实古羽更怕烧一夜,炭中毒!
“我知道了,先尝试着烧一点儿。”古羽没好意思说,自己要烧的是竹炭。
因为他发现,这里没有竹炭!
要不然他们早就说了,竹炭那么好用,又用途广泛,不论是用来防潮,还是吸附空气中的异味,甚至是药用价值。
可徐大叔没有提及,他在外面也没有看到。
因为竹炭如果有的话,一年四季应该都能看到,或者被人提及,但是没有,他就猜测,这个时候没有竹炭的存在。
既然没有,他就不能说,不然怎么解释他知道竹炭的?
也不知道书上有没有相关的记载。
“对嘛,你还年轻,别万事都想着周全,那样很累。”徐大叔是真的关心古羽:“还有啊,这眼看着盛夏了,你采集的那些竹茹不错,有时间再做一些吧。”
古羽点头:“我知道了。”
竹茹一年四季都能采集,他答应了,提供给徐大叔的百草堂,二十斤的量。
“你那里倒是不错,挨着青竹山,什么样的竹子药材,都能搞到。”徐老板还羡慕了一番:“而且你还真的都会制。”
“靠着这个手艺吃饭呢。”古羽笑了,他一直这样对外说。
“那就拜托你了。”徐老板对于古羽这个采药人,还是很满意的。
古羽其实还给自己弄了一些竹沥。
因为没有洗头的东西,他就自己搭配了一个,就是竹沥青盐外洗方。
做法也很简单,就是取竹沥适量,青盐少许,先将青盐研为细末,然后调入竹沥拌匀,涂抹在头发上,能起到很好的除垢洁发的功效。
他竹沥有了,就差青盐啦!
除了一些考秀才需要看的书,还有就是看看抄书的价格如何。
“看抄写的好坏,还有多少。”书铺掌柜的告诉古羽:“如果能有一些孤本的手抄本,那就值钱了!一本最少上百两银子。”
其实不止这些,但是他的权限没那么大,只能给到这个价格。
“孤本?”古羽没想到,还有这个说法:“什么孤本都可以?”
“当然,只要是不在市面上露过面的,就行!不限什么孤本。”书铺掌柜的道:“以前还有人,弄了个小话本,也是绝品的那种,卖了一百两银子呢!不过最好是有点分量的东西,比如说类似四书五经那种。”
毕竟小话本不如正儿八经的书籍,让人那么趋之若鹜。
古羽摸了摸下巴:“这个……我考虑一下。”
书铺掌柜的都吃惊了:“还真有啊?”
“不一定,我回去翻找一下。”古羽高深莫测的就这么拎着书籍离开了书铺。
孤本,还要正儿八经的书籍,他倒是有几个,不知道在这个时代,算不算孤本,够不够的上绝品。
古羽中午都没来得及去吃东西,随便塞了个包子就凑合了,下午就回了桃花坞。
平民百姓们的生活都不清闲,男人们不见踪影,要么下田了,要么外出做工了,要么就上山打猎了。
女人们洗衣织布编竹篓,绣花看孩子做家务,各有各的活儿干,就连稍微大一点的孩童,也时不时的帮忙递个东西,甚至有大孩子看着小孩子的,没办法,大人都在忙,不可能盯着孩子一个劲儿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