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继母摸索记—— by江今九
江今九  发于:2024年02月04日

关灯
护眼

魏家生活在那样的山沟沟,虽说开酒铺赚了点钱,但能赚多少?买辆摩托车也许还可以,买房,那不是天荒夜谈。而且那地方的人能有什么好亲戚,要借钱,还不是只能跟陆家借。
他们家买房不够的钱,是亲妈跟亲哥借的,这么亲的关系,魏家能一样吗?
这世上很多江飞燕这样的人,什么都只想到自己。自己占了便宜就算了,还生怕别人占的便宜比自己大。只想着自己亲妈和舅舅是亲兄妹,就没想到孙红梅还是陆敏亲外婆呢。
不过接下来孙红梅一番话,倒将她狠狠打脸了。
“我计划着先在镇上买一间铺子,这两年开店挣了点钱,虽然买不起房,但在镇上买间十来平的铺子还是可以的。有了自己的铺子,一年能省下不少租金。我家秀芝大概率是还要读研究生的,国豪又才刚准备上大学。将来要花钱的地方还很多,我们夫妻该想的,还是努力多赚钱。”
“读完大学还不够,还要读研究生,等到毕业岂不是很大年纪?”江离觉得,能上大学已经很光荣了,再读研究生,特别是女儿,就没必要了。
“也不大,二十五六岁大什么大。”孙红梅这话多少有故意膈应江离的意思,刚听到女儿还想继续读研究生的时候,她其实和江离想得也差不多,都是担心女儿读那么多书,毕业年纪大了不好嫁人。
现在,从江离口中听到差不多的话,孙红梅为自己当初的想法感到羞愧。
幸好后来她被女儿说服了,想通了,同意并支持女儿继续深造。
江离叨念着,不甘心又说了句:“而且读研究生得花不少钱吧,你家还有儿子呢,怎么都得为儿子将来打算打算吧。”
孙红梅还没还嘴,听不下去的魏国豪就怼了句:“我以后肯定有出息,不需要父母为我打算。”
这话怼得江离笑容都微微僵住了,这话多少有点影射自己儿子不争气的意思。
儿子这话怼得孙红梅心情舒畅,她这辈子值得骄傲的事不多,最值得骄傲的,怕就是养出的孩子都那么优秀。
虽然女儿说读研究生有补助,有奖金,她自己也会兼职挣学费,但孙红梅还是认为,既然孩子有那学习的心,做父母的还是要努力做到让他们没有太大的后顾之忧。
江离神色复杂看着孙红梅,本来今天她是满怀希望过来,想向这位培养出三个大学生的母亲请教一下,要如何才能督促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学。
但半个上午的天聊下来,她真觉得聊不到一块。
对方的想法太奇怪了,明明生了儿子,却什么都不为儿子打算。
她还以为,对方之所以让女儿也上大学,打的就是让女儿有个好学历,好都能嫁去富贵人家,大女儿不就是成功了吗?但今天一聊,又觉得好像不完全是这样。
二女儿研究生毕业都已经彻彻底底是老姑娘了,哪个有钱人家会要这样一个老姑娘。
好吧,抛开女儿能不能嫁给有钱人不论,儿子将来娶媳妇总要考虑吧。想找个城里的媳妇,怎么都得在城里有房吧。
听到这个,孙红梅笑得更欢了。
哪个母亲在幻想自己孩子长大了,成家立业的时候不高兴的。
“等他大学毕业了,再看在哪里工作安家吧。到时候手里有钱,肯定会支持一点的,他们想去哪就去哪安家。”
这话听得江离倒抽了口冷气:“听你这话的意思,以后不跟儿子一起生活?”
“嗯。”孙红梅答得理所当然,这问题她真的考虑过:“我自己什么脾气自己知道,和自己孩子相处久了都得闹矛盾,我可不想以后和儿媳妇不和。”
“你就这么一个儿子,不和他一起生活,老了谁照顾?”江离真的大为震惊。
孙红梅却没半点担忧:“不一起生活就不能照顾了?我照顾他们小,他们照顾我老,这点我对自己的孩子还是很有信心的。”
江离只觉得说出这样的话来的孙红梅像个神经病。
思来想去,觉得很可能是魏家祖坟风水好,才一门出了三个大学生,不然凭孙红梅这样见识的农村妇女,绝对培养不出来。
想清楚后,她放弃了请教的念头,聊天也没那么热络了。
母亲的变化太明显,张丽甚至都有些不好意思再厚着脸皮和苏彤说话。
苏彤看在眼里,真觉得这个姑娘太敏感了。但随后一想,在这样的家庭长大,不敏感才怪。
她端起丈夫倒的热茶,抿了一口。
茶很好喝,一喝就知道是从陆家拿过来的。
她不是个喜欢干涉别人命运的人,虽然觉得张丽这个姑娘品性不错,但两人不过刚认识,不对,认识都称不上,不过今天刚见,聊了几句,还远不到她要去操心别人命运的关系。
有时候苏彤真庆幸,这世上并没有所谓的读心之术。不然她这样自私的人,应该会被很多人不喜吧。
不过也不一定。
苏彤笑看着跟着陆老夫人在楼下花园玩耍回来的女儿,听着她娇滴滴喊自己,心情美得冒泡。
陆娟夫妻在厨房忙活,在大家都快饿到前要贴后背时,下午一点半多点,终于吃上午饭。
吃完饭三点多,聊一会就到了该回家的时间。
亲戚朋友都走后,陆娟看着满屋子的狼藉,还有厨房那一堆待洗的碗碟,哪还有半点搬新家的喜悦。
边搞卫生边骂:“一群只知道吃的亲戚,吃完拍拍屁股就走。”
江飞燕听得烦了,说她:“你去被人家吃喜宴,不也吃完就走吗?”
陆娟被怼得语塞,只能把不愉快都发泄在碗筷上,摔得啪啪响。
江飞燕看不下去了,带着儿子回房。
房门一关,什么都不想。
陆娟好心塞,忍不住对丈夫说:“你说,你女儿这样,等我们真老得动不了,还能指望她吗?”
以前她从没怀疑过这点,毕竟这是他们唯一的女儿。
但今天随口这么一问后,她忽然很心慌。
看到孙红梅儿子和外甥女对长辈的态度,再看看自己女儿对他们的态度,真是没对比就没伤害。

陆娟那边会不会鸡飞狗跳, 陆家这边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但在回家的路上,想到那满盆待洗的碗碟, 坐在苏彤这辆车上的陆老夫人到底还是忍不住和儿媳妇及孙媳妇嘀咕了几句。
“阿娟和阿涛这对夫妻, 我算是看明白了。没事的话还能和平相处,但凡有点什么事肯定吵架。”
所以当时儿媳妇是想留下来帮忙搞完卫生再走的, 被她拦住了。
不快点离开,又得亲眼目睹那一家子闹别扭。
陆母和婆婆的看法是一样的,也许有些人的日子就得磕磕碰碰过吧。
陆母反过来安慰婆婆:“吵也好, 闹也罢, 总归也这么过来几十年了。”
“是啊, 眨眼就几十年了。”
陆母笑笑,看向车窗外。
车子匀速向前行驶,车窗外的树木房屋不断后退。
陆母忽然感慨时光飞逝。
转眼她也已经五十多岁了, 回想过往,只剩下星星点点。感觉就像只是做了一场梦,就忽然从少年到老年。
孩子长大了, 世界变了, 她也老了, 相互陪伴了十年的婆婆更是已经老到满头白发。
陆母忽然有些心酸, 有些埋怨小姑子,为什么都这个年纪了还要让婆婆操心。
她看向婆婆,担心老人伤心难过什么的,却看到婆婆正和孙女两人,一老一小, 逗着几个月大的孩子。
“妈,你们这是欺负熠儿不能反抗啊。”
陆老夫人抬头笑了笑, 竟然说出:“不就得趁着他还不能反抗的时候使劲欺负吗?”
“对。”陆敏大声附和,还很骄傲说这是妈妈说的,因为是妈妈说的,所以没错。
正在开车的苏彤连忙撇清责任:“我原话可不是这么说的,我严重怀疑你们严重曲解我的话。”
陆老夫人笑了:“我们几个可都是听到的,容不得你狡辩。”
那天苏彤坐在客厅沙发逗儿子玩,儿子咿咿呀呀挥着拳头抗议,她开玩笑说他这么小就知道反抗,以后长大了岂不是更拿他没办法,那不得趁着现在赶紧多欺负点。
这话陆母也是听到的,和婆婆及孙女说的半斤八两,所以也不听她的狡辩。
好吧,苏彤也不狡辩了,改走一锅端政策。
“反正我们没一个人是清白的,谁也别嫌弃谁。”
一车子的人都笑了,包括什么都还不懂的陆熠。
从曾孙的笑容中,陆老夫人悟出了个做人的道理,感慨道:“这人啊还是得跟孩子一样没心没肺才快乐。”
所以她也想开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她老了,不该操心那么多,该多享享自己的福。
陆母点头:“妈,你说的对,这话听了就跟没听一样。”
陆老夫人笑骂:“怎么?看我老了,不认同我说的话了?”
说到老,陆母想到婆婆今年也已经八十一岁了,今年的生日也快到了。
往年他们都只是一家人简单吃个饭,今年八十一岁,怎么都得热闹些吧。
“妈,都说八十一是大寿,今年你的生日,我们就热热闹闹过吧。”
在开车的苏彤,听到婆婆说这话,才惊觉奶奶已经八十一岁了。
奶奶身体一向都比较硬朗,比起同大院很多老太太好不要太多,都让人忘了她今年也八十一岁了。
能平平安安健康老去已是人生一大幸,但亲人的衰老,总是免不了让人伤感。
当两条生命线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就注定必有一方要目睹另一方离去,这是谁都没办法改变的。
但就是忽然地,苏彤鼻子酸酸的,有些想哭。
陆老夫人摆了摆手,拒绝了儿媳妇这提议:“算了,八十一岁有什么好搞的,等我九十一岁再来搞吧。”
这话莫名的,又瞬间将苏彤心底刚涌出的悲伤冲散了。开着车的她突然噗呲笑出声。
陆老夫人听到,看向她 ,笑道:“怎么?是觉得我在说大话,活不到九十一岁?”
“不是不是。”苏彤连忙否认,随后呸了几声:“九十一岁算什么,还有一百零一,一百一十一。”
“就是。”陆老夫人是真的半点不心虚:“我九十一岁时,敏儿还没成年,熠儿才十岁,我肯定不甘心这么早闭眼的。你们啊,就等着看我老成妖怪一样吧。”
陆母也笑了,刚才还觉得自己老了,婆婆更老。这会心情已经彻底不同了,觉得婆婆才开始衰老,自己更是还年轻,生活还有很多奔头。
另外两辆车上的人并不知道,这几个女人,在短短半个多小时回家的路上,心情经历了这样一遭大起大落。
回到家坐下后,孙红梅就又开始担心时间太晚,回去天都黑了。
苏彤将儿子塞到她怀里,立刻就闭上嘴,笑呵呵改口:“天黑就天黑吧,又不是小孩子,还怕什么天黑。”
说完,怡然自得逗起孩子。
陆敏眼睛一直盯着,小声问外婆弟弟好不好玩。
“玩?”孙红梅立刻反省自己刚才是不是做错了什么,忙和外孙女解释:“外婆不是在玩弟弟,外婆在逗他玩呢。”
“不是一样吗?”陆敏歪着脑袋,逗弟弟玩不就是玩弟弟吗?
“不一样……”然而孙红梅的解释只能卡在这,具体如何不一样,她又说不出来,可不说清楚,她又担心外孙女真将弟弟当玩具。
看到舅妈急得不知如何是好,苏彤知道她肯定是误会了。
“舅妈,敏儿不是你理解的那个意思。”说完,为了让舅妈相信,她随即问了女儿一个问题,“敏儿,玩招财和玩弟弟一样吗?”
陆敏赶忙摇头:“不能,弟弟会受伤的。”
说着,轻轻摸了摸弟弟的脸,小心翼翼的样子,仿佛是什么最珍贵的东西。
孙红梅大概明白了,外孙女的意思,是和弟弟一起玩。
果然是童言无忌。
她放心了,又继续安心逗孩子。
苏彤看了下时间,干脆建议:“舅妈,你们不如干脆在这吃了晚饭再回吧,反正有一诚开车送你们。”
“吃了晚饭才回,那等一诚送完我们再回来,得多晚啊。”
陆一诚赶忙表态:“不会很晚,晚上路上没什么车,很快的。”
苏彤也说:“对啊,我有很多话还想问你们呢。”
“想问什么?”孙红梅好笑看着她。
“刚才你们在姑妈家说想买铺子,是真的?”
“当然真的,这事其实我也正打算和你们商量来着。”说起正事,也不影响孙红梅抱孩子,她换了个姿势,以更方便自己和外甥女说话:“你们觉得我在镇上买件铺子,这想法怎么样?”
“挺好的,我支持。”苏彤也很直接表态,在乡镇有间铺子,做个小生意怎么都不会差,不过她有个更好点的想法,“如果买那种带住人的就更好了,你们也不用每天镇上乡下来回跑。”
带住的,那预算得多很多。
孙红梅拧眉摇了摇头:“我跟你舅有摩托车,来回跑也不麻烦。”
“平常天气当然不麻烦,碰到刮风下雨呢?”
“那就不回呗,这些年不都这么过来的。”孙红梅笑,说得不以为意。
但这一句’这么多年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却让苏彤听得却是鼻子一酸。
吃着苦的时候不会对苦有太大感触,只有等走过来了,回头看,才会容易生出牵绊感慨。
“如果能找到合适的带住的,就买带住的。”
“行行行,就听你的。”孙红梅说得十分敷衍。
陆一诚也觉得妻子这建议更好,知道他们之所以纠结,说到底还是考虑到钱的问题。
他觉得可以以另一种办法帮忙,所以眼神示意妻子稍安勿躁。
这话题暂且搁置,又回到了两个孩子身上。
陆敏下学期就要上小学了,长辈们都感慨时间过得太快。
可生命就是这样,轮回交替,总有人老去,也总有新生命来到这世上。
它就像是一个无数人凑成的一个圆,起点即终点,无始无终,生生不息。
吃过晚饭,陆一诚开车送魏家人回去。
在路上,陆一诚和魏国豪说起了在饭局上见过的那几个立志要打造属于中国的网络新世界的青年,听得魏国豪热血沸腾,恨不能明天就能立刻去学校,后天就学有所成毕业,加入到这个开拓大军中去。
陆一诚送完人回来,时间不早不晚,也已经十点多了。
他以为妻子应该已经睡了,却看到她半躺在床上看书。
看到他回来,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回来得比预估时间晚了半个多小时,路上没遇到什么事吧?”
妻子的关心,让陆一诚心情非常愉悦。
“没什么事,就是在送他们回去的路上,和国豪聊起了上次跟你说过的那几个想搞网络公司的青年,聊得有些起劲,车开得慢了些。”
“原来是这样。”苏彤此时还没想到,在将来的将来,表弟真的会跟他们扯上关系。现在,她并没有将这话放在心上,而是催促丈夫快去洗澡。
陆一诚嗯了声,拿了干净的睡衣去浴室洗澡。
洗完澡出来,本以为妻子已经睡了,却见她依旧半躺着看书。
看来今天应该不累,干脆将儿子抱到属于他的婴儿床上。
苏彤误以为他这个举动是想那什么,连忙提醒他:“你忘了,我生理期呢。”
“我怎么可能忘?”陆一诚笑,又不是非得要干什么。他就是嫌弃儿子碍手碍脚,就是想晚上睡觉抱着香香的妻子。
躺下,陆一诚想起一件事,便又和妻子说了。
“上次我不是告诉你,不打算投资那个姓马青年吗?”
“嗯?”听到这话有深意,苏彤顿时更精神了:“难道你现在改变主意了?”
陆一诚点头:“小小投资一点,希望他能在这一块做出点成绩吧。”
苏彤瞬间笑得比夏日的花朵还灿烂,如果可以,她真的很想告诉丈夫。能做出成绩,而且是非常大的成绩。但她不能,她只能按耐住激动,问丈夫投了多少钱。
“不多,就投了点启动资金。对方也算实诚,给了两个点的股份。”
两个点确实不多,但想到几十年后那经济规模,两个点也够了。
完了,她有点太激动,是一点睡意都没了。
陆一诚也发现了妻子对自己这决定似乎有些过于激动,不仅如此,还想到上次听到他说这事,她表现得就比他说其他事更感兴趣。
他不免好奇:“为什么你对这事好像非常感兴趣?”
啊,被发现了。
苏彤嘿嘿笑了笑:“觉得很神奇,跟电话一样神奇,隔着条电话线竟然能聊天。”
她随意举了个例子,相信聪明如他,肯定能明白。
“嗯。”陆一诚点头,将其理解为,对超出自己能理解范围内的事物的兴趣。
如果苏彤知道他是这么想自己的,怕是会气到让他睡地板。
老娘可是见识过更繁华发达互联网的人。
不过如果让她说互联网原理,那确实是说不出来的。
从她接触互联网起,它就已经是这样一个世界,谁会去探索究竟?只会享受网络带来的方便和快乐好吗。
这一辈子,看着它从无到兴起,再到鼎盛,还真是一段不错的人生经历。
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被孩子们笑话是网瘾老太太,那会她年纪已经不小了,怎么玩游戏应该也没人敢说。只是年纪大了反应到底会慢,排位赛会不会经常遇到喷子?
怀着对未来的美好畅想,苏彤睡着了。
陆一诚轻轻给她盖好被子,看着她恬静的睡脸,才想起还有件事没跟她说。
不过这些都不急,他们是夫妻,夜夜相对,有的是时间慢慢说。
八月的后半月过得飞快,先是陆老夫人生日,再又陆敏的入学各种准备,让苏彤感觉,转眼就来到了金秋九月。
开学这一天,苏彤和陆一诚两人亲自送女儿到学校。帮着一起找到教师,交给老师,安排好座位,才依依不舍离开。
出到校门口,看着某某小学那几个大字,苏彤突然湿了眼眶。
好奇怪噢,上小学而已,竟然有一种吾家有女初成长的错觉。
陆一诚也笑她:“怎么好端端哭了?”
苏彤掏出手帕擦眼角,开口就是浓浓的鼻音:“不知道,就是高兴又有点心情复杂,咱们敏儿好像长大的太快了。”
苏彤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孩子,不过还是一个连热了都不会表达的小奶娃。
那么小一只,小到仿佛世间任何东西都能伤害到她。
谁知道,一转眼就过去了四五年,小奶娃已经长成一个小姑娘了。
陆一诚其实也不是如表面那样平静,女儿已经大到可以上小学了,感觉就像进入了人生又一个分水岭。
他何尝不是百感交集深有感触,只是没有妻子这样感性,说哭就哭。
不过这样的妻子,他更喜欢。
他也忘不了,刚嫁给他头两年的妻子,是如何像个小乌龟一样,时刻将自己藏起来。
现在多好啊,会在他面前肆无忌惮袒露情绪。
“走吧,时间还早,我们回去吧。”陆一诚牵起妻子的手,慢慢往大院方向走。
苏彤任由他牵着,东一句西一句问着他话。
服装店开到哪个城市了,富贵和招财这半年好像没怎么长个,大院那只白色的流浪猫很久没见到了。
东拉西扯,毫无相关,陆一诚也都认真回答着。
也许这就是一起生活久了的人,最舒适的聊天方式。
一起生活太久了,彼此的生活早就融合在一起。随便抽出一块来说,都能懂对方在讲什么。
待妻子说完了,陆一诚开始说自己想说的事。
“那间铺子,舅妈他们已经买了。”
“真的?”苏彤嘴角不自觉勾起,很高兴听到这消息。
舅妈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买带住的。
只不过,这间铺子也算是陆一诚费尽周折半卖半送他们的。
他先是在镇上最繁华的街道买下一间两层小洋楼,二楼住人,一楼做生意。
接着便是各种做戏,总之让舅妈他们相信,这间店铺的主人要卖店搬去别的地方生活,因为卖的急,价格只比其他不带住的店铺贵那么一万块钱。
之所以贵一点,也是为了不让舅舅和舅妈看出猫腻。
可也正是这一晚,让舅妈格外纠结,可没把苏彤急死。
她甚至都已经在银行取了一万块钱出来,借口入股。
只可惜自己这份心思被看得透透的,舅妈并没有接受她这笔钱。
好在拉扯了大半个月,终于还是成功将这套房子卖给了舅妈他们。
苏彤夸丈夫:“不愧是陆总,干得漂亮。”
被妻子夸赞,有时候比赚十万还让人高兴。
陆一诚故意说:“只是这样?”
“不然你还想怎么样?”苏彤停下脚步看向他。
“至少要请我吃个早饭吧。”
今天女儿第一天上学,光顾着她,两人早饭都没吃。
这么一提醒,苏彤还真后知后觉饿了。
刚好,学校附近多美食,她一眼就看到一家肠粉店。
这时候的肠粉,可基本都是人工手磨的,丝滑有嚼劲,好吃的很。
两人来到肠粉店,要了两个蛋肉肠。
等待的功夫,苏彤不知不觉被邻桌两个人的谈话吸引住了。

苏彤听得隔壁桌聊天听得专注, 陆一诚和她说话都没听到。
陆一诚以为她想什么想得出神,人不住抬手在她眼前挥了挥。
恰在此时,老板娘端上蒸好的肠粉, 打断了旁边坐两人的聊天, 苏彤这才将注意力挪回到丈夫身上,小声告诉他:“我刚才在听隔壁桌说话。”
陆一诚注意力都在妻子身上, 隔壁桌的两个人又都是年轻女性,所以他压根没留意,连一个眼神都没更, 更加不知道她们说了什么。
他很好奇, 说了什么让妻子听得如此着迷。
苏彤猜到他会好奇, 继续压低声音说:“回去再跟你说,这里不方便。”
陆一诚嗯了声,确实不方便, 两桌之间就隔了不过一米多点的距离。
不一会,他们要的蛋肉肠也端上来了。
他们吃到一半的时候,隔壁桌两人先他们一步吃完离开。
既然如此, 苏彤就不需要等到回家再和丈夫说了。
咽下嘴里的肠粉, 她兴冲冲对丈夫说:“我们给阿彤报个补习班怎么样?”
陆一诚一怔, 在他的理解力, 补习班都是初三或者高三学生,为了能在关键考试种考到好成绩才会报的。女儿才上小学第一天,就已经确定需要报补习班了?
“会不会太早了?”妻子拔苗助长的思想不行啊。
“怎么会早呢,上小学了,老师是不是会布置作业?”
陆一诚点头, 上学了肯定要做作业的。
苏彤继续往下说:“有作业,是不是需要人辅导?”
陆一诚继续点头, 到这里他已经有点明白妻子的意思。
“你是想给敏儿报个补习班,让补习班的老师给孩子辅导作业?”
“对。”苏彤不仅嘴上应着,还激动地用力点了点头,“其实请专门的家教老师也是可以的,但我觉得小学阶段的难度应该还不到需要家教的地步。”
所以报补习班吧,孩子好,家长好,做补习班生意的人也好。
本来她没想到这个的,真应该感谢丈夫提出要吃早餐,这才让她听到了隔壁桌两个人的谈话。
其实她们聊天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在商量要怎么样去招学生。
真没想到啊,在这个时候就已经有这样的补习班,是她孤陋寡闻了。
“吃完早餐我们去那个补习班看看吧,刚才听她们说,就在学校门口往前走十米左右,右边那条巷子口第一间。”苏彤难得风风火火起来,想就干。
趁着还在这附近,不如顺便去考察考察环境。如果觉得没问题,顺便把名给报了。
为什么会知道详细地址?全是因为刚才那两人中,有一个担心这个地理位置不好找。
另一个安慰她,位置只是不醒目,并不偏僻,只要她们做好宣传,一定会有学生的。
陆一诚虽然依旧诧异,觉得才刚上一年级就报补习班真的太早了。但转念一想,儿子还小,他帮忙还好,忙起来必然顾不到孩子那么多。全靠阿彤一个人,既要顾儿子,又要辅导女儿学习,只是想想都觉得太辛苦了。
小学放学早,在补习班做完作业再回家,未必不是件好事。
两人吃完早餐,又折回去找那间补习班。
倒也很好找,一眼就看到了那醒目的招牌——闪闪红星补习班。
苏彤看着那招牌,第一个感觉是,这还叫不醒目噢。
名字还真是特别,还真有一点点根正苗红的那味。
来到补习班门口,刚才在肠粉店吃早餐的两位女老师,拿着一叠传单,正准备出门派。
看到苏彤和陆一诚进来,两人脸上闪过错愕,随后是惊喜,连忙问他们是不是想来了解的。
苏彤笑眯眯应了声是,立刻被两人热情邀请到接待室坐下,奉上热茶。
两位老师一边递上自己补习班的简介,嘴也没停着,向他们介绍着自己以及补习班的情况。
她们是前年高考落榜生,落榜后本来被去了国营厂上班。然好景不长,才工作了两年,就因为工厂效益不好,被迫下岗。
下岗后她们颓废了很久,最后才鼓起勇气,用了这两年工作攒的前,开了这间补习班。
听到这些话,苏彤恍如隔世,才猛然想起,曾经那对自己来说非常遥远的下岗、潮就是始于今年。
陆一诚的心情则比苏彤复杂许多,当初他之所以弃政从商,正是因为看到了当时国营厂的死气沉沉。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