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男配罢工了—— by杨柳垂堤
杨柳垂堤  发于:2023年10月16日

关灯
护眼

这也让准备背着大儿子和老妈借钱的李学文尴尬不已。
“妈,那个……”
听着李学文的含糊其辞,老太太点了点头,直接说道:“是说借钱那事儿吗?学文呐,不是我不愿意借钱给你,你是我的儿子,等我百年之后,我的那些养老钱和棺材本,还不是只能留给你和你的儿子们,只是你现在想找我借钱,不行,我的钱都已经借给元青了……”
李学文闻言,急得说话的语气都变了。
“妈,元青一个小孩子懂什么,你怎么能把钱都借给他了呢?”
元青笑而不语,他为什么要找老太太借钱,还不是不想看到周水瑶和李学文这对夫妻惦记老太太的钱。

李学文看向元青,一脸严肃地质问道:“元青,你问你奶奶借了多少钱?”
看李学文一脸紧张的模样,元青只觉得特别好笑。
怎么,只允许李学文和周水瑶夫妻惦记老太太的钱,不准自己这个大孙子找老太太借钱是吧?
老太太拿出一点私房钱借给自己,李学文就如临大敌,好像自己做了什么罪大恶极的事一样,至于吗?
“我问你话呢?哑巴了吗?”
能看出来,李学文现在确实很着急,问了话,元青没第一时间给出回答,他马上就急了,说话的语气也变得咄咄逼人起来。
看到李学文开始责骂自己的宝贝大孙子,老太太马上就不干了,适时插话,给大孙子解围道:“钱是我借给元青的,你要骂就骂我,骂元青干什么?”
李学文哪里敢骂自己的亲妈,瞬间就怂了。
“妈,知道你疼元青,但是疼归疼,也不能这么惯孩子啊!”
惯子如杀子,这么简单的道理,难道老太太这么明事理的人都不明白吗?
“元青,你自己老实说,你向你奶奶借了多少钱?”李学文不敢和老太太叫板,只能抓着元青这个儿子一个劲逼问。
元青被问烦了,想也不想就随口说道:“六万。”
其实根本没有六万,元青这么说,是为了堵李学文的嘴。
老太太省吃俭用了一辈子,全部的私房钱,估计也就是六万块左右。
知道老太太存有私房钱,李学文不惦记,周水瑶也会暗搓搓惦记。
只要这个钱借了出去,能还回来多少?什么时候能还回来?都是一个未知数。
元青不信任李学文,更不信任周水瑶。
就让李学文误以为老太太的私房钱都借给自己了也好,这样,他们夫妻俩也不好意思开口向老太太借钱了。
果然不出元青所料,听说老太太把全部的私房钱都补贴给了元青,李学文整个人都开始着急上火了。
“什么!六万!这可是你奶奶大半辈子的积蓄,你一个半大不小的孩子,忽然问你奶奶借这么多钱干嘛?”
元青笑了笑,一脸认真地说道:“我这个年纪,不读书了,总得给自己找点事儿做,总不能每天东游西逛,游手好闲,一天天地混日子吧。”
说起读书的事,李学文心里多多少少也有些理亏。
“是我不让你读书的吗?明明是你自己不愿意继续读书……”
元青什么话都没说,就这么一脸平静地看着李学文,看得李学文心虚气短,自欺欺人的话再也都说不下去了。
“爸,事到如今,我辍学的事已成定局,再说这些也没有意义了,我不可能再回学校读书,继续在工厂里打零工,也不是我愿意做的,我找奶奶借钱,并不是为了乱花,而是想用这笔钱来做生意。”
有了周珊珊的前车之鉴,李学文现在一听到“做生意”这三个字就头疼。
“做生意?呵,生意是这么好做的吗?你们小孩子家家的,想的就是简单,如果生意真这么好做,随便谁借点钱做生意就能发财,那国家还搞改革开放干什么?我们华夏早就遍地都是腰缠万贯的大老板,大家一起实现共同富裕了。”
说完了元青,李学文还不解气,又向老太太抱怨道:“妈,你也真是太惯孩子了。这么大点的孩子,你一下子就借给他这么多钱,要是他拿了钱乱花怎么办?这可是你大半辈子的积蓄,如果就这么被元青大手大脚地挥霍掉了,难道就不可惜吗?再说了,这么大的孩子能有什么良好的金钱观,如果他拿了钱乱花,把你的养老钱都挥霍掉了倒还是其次,若是养成了什么不好的消费习惯,那才是把孩子给害了。”
李学文一向不喜欢大儿子,觉得大儿子不如小儿子乖巧可爱,现在知道大儿子背着他们夫妻,偷偷摸摸把老太太的养老钱哄骗到手了,更是对这个大儿子各种不满。
果然是个满肚子心眼的。
老太太没吭声,看了看元青,欲言又止。
元青生怕老太太不小心说漏嘴,赶紧开口说道:“爸,你现在说这些也没用,奶奶为了支持我做生意,已经把私房钱都借给我了,如果你不想让我用奶奶的私房钱,想让我把钱都还给奶奶,那也可以,你这个当爹的支援我一下呗,先借我点钱,不拘多少,我保证,等我做生意挣了钱,一定尽快把这笔钱还给你,连本带利地还给你都行。”
这番话怎么听,怎么像是在给李学文画大饼,还是那种看得到吃不到的大饼。
李学文自认看透了元青的小心机,当然不会上当。
“我没钱。”
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就把元青给打发了。
这就是李元青的亲爹。
还好元青本来就没对李学文这个亲爹抱什么希望,所以,哪怕被李学文毫不客气地拒绝,也不会感到伤心和难过。
反倒是老太太,见李学文对自己的宝贝大孙子这么冷漠绝情,马上就不高兴了。
“你自己的儿子要做生意,你这个当爹的问也不问一句,也根本不关心他的事业规划,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就把人给打发了,你这是当爹的应该有的态度吗?”
李学文动了动嘴,想要说什么。
老太太却没给他说话的机会,抢先开口说道:“行,你不是也想找我老婆子借钱吗?我也只有三个字, ‘我没钱’。”
同样的话,原封不动地还给李学文。
显然,老太太是因为李学文对元青的态度,迁怒上了李学文。
李学文在亲妈这里碰了一鼻子的灰,不敢顶嘴,也不敢辩驳什么,叹了口气,灰溜溜地走了。
走这一趟,钱没有借到,还受了一肚子的气。
回去后,还不知道要怎么和周水瑶交代。
李学文垂头丧气,一脸沮丧。
元青却觉得大快人心。
或许是元青脸上的幸灾乐祸太明显,老太太也看出来了,等李学文走后,马上对元青说道:“你这孩子,那毕竟是你的亲爹……”
老太太疼爱大孙子和小孙子,也疼爱儿子,看到宝贝大孙子和儿子相处得并不好,心里着急,想要缓和这对父子俩的关系。
元青能理解,但是,正如李学文不喜欢李元青一样,元青同样也不喜欢这个父亲。
看在老太太的面子上,元青可以和李学文维持虚假的父子情,再多的,他做不到,也不想勉强自己去做。
人和人之间的相处,需要缘分。
或许,他和李学文就是没有什么父子缘分。
“奶奶,知道你把私房钱都借给我了之后,我爸和周阿姨应该不会再惦记你的养老钱了,如果以后,我爸或者周阿姨再来找你借钱,你可千万不能借,不然,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到时候,你的养老钱到底便宜了谁都不知道。”
老太太心里明镜似的,如果她的养老钱被儿子和孙子们用了,她不会有任何怨言,可若是这笔钱被其他不相干的人用了,比如说拿去给周珊珊交罚金,老太太肯定会心疼。
“你爸也是糊涂了,周珊珊又不是他的闺女,闯了祸,怎么也轮不到他这个继父来收拾烂摊子,就算周珊珊父亲那边的一大家子人都不管她,还有周水瑶这个亲妈呢?难道周水瑶这么狠心,连自己的亲闺女都不管了吗?还怂恿你爸来找我这个老婆子借钱,真当我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吗?”
元青笑了笑,没有接话。
老太太心气不顺,念叨两句,情绪过去了,也就好了。
要是元青跟着说李学文的不是,老太太听了,心里说不定还会不高兴。
“借钱这事,一看就是周水瑶的主意,就算不是,也一定是周水瑶默认或者怂恿的……只是,没从我这里借到钱,也不知道你爸回去后要怎么和周水瑶交代。”
老太太到底是心疼儿子的,这不,李学文还没离开多久,她就忍不住替李学文担心上了,生怕李学文回去后被周水瑶埋怨和责怪。
“奶奶,你不用操这么多的心,我爸既然决定了要给周珊珊收拾烂摊子,他自己就知道想办法。”
事实证明,李学文确实还有办法。
没从老太太这里借到钱,李学文找了几个交情不错的朋友,一家借一点,再加上自己之前的两三万积蓄,东拼西凑,也把五万块的差额给凑齐了。
只不过,接下来的日子,为了还朋友们的钱,必须要勒紧腰带过日子了。
因为借钱这事,周水瑶对老太太特别不满,对李元青这个继子,更是一肚子怨气。
身为儿媳妇,周水瑶不好在李学文面前说老太太的不是,但是她知道李学文不是很喜欢李元青这个大儿子,就在李学文的面前,明着暗着说了不少元青的坏话,惹得李学文对李元青愈发不喜。
时间一长,就连他们的小儿子李俊豪也对李元青这个大哥没什么好感。
元青并不知道周水瑶因为借钱一事恨毒了他,就算知道了,也不会在意。
此时的元青,靠着自己打工的这几个月挣到的钱,买了一台摄像机,还有胶卷和相纸,每天走街串巷,给人上门“拍野照”。
一张,八块钱。
虽然很辛苦,但是一个月下来,除去胶卷和相纸的成本,也能挣个一百多块。
挣到了第一桶金后,元青就盘算着自己开一家照相馆,免得每天走街串巷,风吹日晒的,太累。
元青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老太太。
老太太很支持,当即就借了一万块给元青,让他去开照相馆。
元青没有拒绝老太太的好意,还对老太太说,以后,老太太就是这间照相馆的大股东,元青自己也不过是一个打工人,专门给老太太打工的,把老太太哄得眉开眼笑。
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美好回忆照相馆”开张了。
照相馆里大大小小的设备,几乎都是元青自己设计和制作的。
老太太有事儿没事儿就来照相馆坐坐,看到照相馆的生意很好,元青忙不过来,还会帮忙招呼客人。

这天,老太太又来照相馆帮忙了。
元青忙了大半天,刚给一对新婚小夫妻照完了相,连饭都没来得及吃,正准备随便吃点什么填一下肚子,老太太就拿出了从家里带来的几个家常小菜,配上白花花热腾腾的米饭,端给元青。
“我就知道,你忙起来肯定顾不上吃饭,快吃吧,凉了味道就没那么好了。”
元青看了看,发现老太太给他准备的几个菜全都是他喜欢吃的,心里特别感动。
“奶奶,您吃了吗?没吃的话,我们一起吃吧……”
这么多菜,自己一个人也吃不完啊。
“还用你提醒,老婆子我早就吃过了。”
人上了年纪,就忍不住想唠叨,老太太也是一样。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你们这些年轻人现在还不知道,胃是很娇气的,年轻时你不好好待它,等你老了,它自然也不会好好待你。到时候,就有得你们罪受了。所以,年轻时千万不能仗着身体底子好就任性妄为,不管再忙再累,也得按时吃饭。”
元青一边吃饭,一边点头,表示老太太说得对。
老太太特别高兴,她也知道唠唠叨叨的很惹人烦,但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
别说她的儿媳妇儿了,就连她的亲儿子李学文,也忍受不了她的唠叨,时不时还会当着新儿媳妇和小孙子的面和老太太顶嘴,甚至是语气不客气地争辩,让老太太特别尴尬,下不来台。
搞得小孙子都开始明目张胆地嫌弃老太太,说她唠叨,烦人什么的。
老太太嘴上没说什么,但心里怎么可能不伤心。
人老了,就会惹人嫌弃。
老太太也明白这一点,平时没事儿,也不常往儿子和小孙子那边跑,生怕一不小心惹新儿媳妇嫌弃。
相比之下,元青算是所有人中最关心老太太的,对老太太也最孝顺。
这也是老太太特别疼爱元青这个宝贝大孙子的原因。
又懂事又听话,又孝顺又能干,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不招人喜欢呢。
“奶奶刚才说的那些话,你能记住就好。”
看到元青乖巧点头,老太太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知道你工作忙,忙起来的时候,根本就抽不出时间来做饭,以后,我都提前在家把饭做好,然后再给你带到店里来,这样,不管你多忙,每天都能吃上热乎乎的新鲜饭菜……”
元青闻言,赶紧咽下了嘴里的饭菜,开口阻拦道:“不用了,奶奶,太麻烦了……”
从家里到照相馆的距离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就算是元青这样的年轻小伙子,走上一趟,至少也需要十几二十分钟,换成老太太这种上了年纪,腿脚并不灵便的老人,需要花费的时间只会更长。
偶尔一次两次倒还没什么,每天都这么做,真的太辛苦了。
元青可舍不得让老太太这么劳累。
“怎么?嫌弃我老婆子年纪大了,连做个饭,给你送顿饭都做不到吗?”老太太佯装生气,瞪着元青,语气严厉地说道:“我虽然老了,但还没老到动不了,给你做做饭,送送饭,又不是什么很辛苦的活,我还是能做到的。”
就这样,老太太单方面决定了以后每天都按时给元青做饭和送饭,根本不容元青拒绝。
“奶奶……”
“就这么说定了。元青,照相馆里的东西,我都不懂,一把年纪了,思维退化,反应迟钝,就是想学也学不明白,除了帮你招呼一下客人,也不知道还能帮上什么忙。现在好了,给你做饭,这我拿手,送饭,也不是什么难事,以后,我每天按时给你送饭,你就专心忙你的工作,好好挣钱。”
照相馆的生意这么好,老太太也替元青高兴。
“对了,元青,我看你天天摆弄这个照相机,你跟奶奶说实话,学照相,难吗?”
元青摇了摇头。“不难。”
老太太一脸怀疑,表情像是惊奇,又像是高兴
“真的吗?”
元青点了点头,认真说道:“真的不难,认真学,快则三五个月,慢则一年半载,怎么也能出师了。”
老太太犹豫了一会儿,一副想说什么的表情。
“奶奶,怎么了吗?”
“是有一件事想和你商量。和咱们住在同一条街上的王大娘,你还记得吧?”
元青点了点头,在他的印象中,王大娘是一个特别勤快能干的中年女人,长得瘦瘦小小的,很爱笑,对谁都很和气,就是命不太好,丈夫早在很多年前就病死了,但是王大娘特别能干,愣是凭着一己之力,把五个孩子都拉拔长大了。
“王大娘中年丧夫,一个人拉扯七个孩子,确实太苦了。现在,她的大儿子已经年满十七岁,正是能挣钱养家,充当家里顶梁柱的时候了,只是不知道该学个什么手艺……这不,知道你开了一家照相馆,王大娘就带着她的大儿子厚着脸皮来找我了,说是想让我来问问你,你的照相馆还缺不缺学徒?她的大儿子刘志诚你也见过,比你大不了几个月,是个老实孩子。王大娘也说了,只要你愿意教刘志诚学照相这门手艺,前面一两年,不给工钱都行,照相馆有什么活,也可以让他去做。”
元青想了想,自己一个人确实有点忙不过来,如果能多一个人帮忙,哪怕是给自己打打下手,也不错。
“行,奶奶,你回去后就和王大娘说,让她儿子刘志诚明天就过来吧。”
老太太得了准话,高高兴兴地离开了。
第二天,老太太就带着王大娘和刘志诚来了照相馆。
“奶奶,王大娘,志诚哥,快进来坐。”
大不了几个月也是大,直接叫名字,不太礼貌,叫一声“哥”怎么也不会出错。
果然如老太太所说,刘志诚就是一个老实孩子,话不多,笑起来也憨憨傻傻的,一看性格就很腼腆。
王大娘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年妇女,说话直来直往,朴素大方。
“元青,你这孩子现在真是出息了。”
这么大的一家照相馆,看起来就气派,元青这么大点的孩子,却能管理得井井有条,客人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元青应付起来同样游刃有余,丝毫不显慌乱。
看看别人家的孩子这么聪明能干,再看看自己家的孩子,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来,怎么不让人肝火直冒。
“志诚,快来和小老板打招呼。”
“王大娘客气了,都是街坊邻居,不用叫什么小老板,直接叫我的名字就行。”
“那不成。”没看出来,其实王大娘也是一个较真儿的人,很多时候,甚至比老太太还要固执。“元青,以后你就是志诚的老板了,怎么可以让志诚直接叫你的名字呢?”
直呼其名,也太不礼貌了。
“没关系……”
元青话还没说完,刘志诚就挠了挠头,憨乎乎地说道:“小老板,我是来照相馆学手艺的,以后有什么活儿要做,你只管叫我,我保证好好干,绝对不会给你添麻烦。”
学习的态度倒是很诚恳。
这点,元青很满意。
从这天开始,刘志诚就留在“美好回忆”照相馆工作了。
元青和刘志诚约定,他教刘志诚学照相的手艺,刘志诚在照相馆给他帮忙,前面三个月,不发工钱,算是试用期,包吃,不包住。试用期过后,再给发工资,一个月三十块,奖金和提成另算。
奖金和提成,刘志诚听得半懂不懂,但是他很知足,学了门手艺,还能包就业,一个月三十块,对他来说,已经很高了。
有了刘志诚这个老实孩子在照相馆帮忙,元青也轻松不少。
因为刘志诚老实,元青教他学照相时,也很尽心,从来不藏着掖着。
刘志诚只是人老实,又不傻,察觉到元青待他一片真诚,做事越发卖力,照相馆里的大小活计,都抢着去做,根本不用元青开口。
元青特别庆幸,还好自己当初想着老太太难得开一次口,一定要给足她面子,结果阴差阳错,捡到了一个这么好的得力帮手,真是赚到了。
就这样,两年的时间转瞬而过。
靠着这间照相馆,元青挣了不少钱。
就连刘志诚,也从一开始的学徒,到了后来的熟练工,工资,也从一开始的每月三十块,涨到了每月五十块,还不算每月的提成和奖金,比很多工作了好几十年的工人的工资还要更高。
刘志诚一家对元青都特别感激。
王大娘更是逢人就说老太太养了一个好孙子,又能干又孝顺。
现在,老太太不管去哪儿,腰板儿都挺得直直的,特别扬眉吐气。
反观李学文那边,家庭氛围就不那么和睦了。
早在半年前,周珊珊出狱了。
回到家的周珊珊并没有学到教训,还在做着倒卖槟榔,发家致富的发财梦。
为了东山再起,周珊珊又厚着脸皮去找周水瑶借钱。
这时候的周水瑶,钱都拿去给周珊珊交罚金去了,还欠下了一屁股的债,这两年,为了还债,他们一家三口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逢年过节,连肉都不怎么舍得吃,哪儿还有钱借给周珊珊去做生意?
“妈,你再帮我一次,你也知道我的本事,我能挣钱,只是我现在缺少做生意的本金,没办法用钱来生钱,只要你答应借我一笔钱,我保证,不出一年,我肯定把这笔钱连本带利地还给你。”
周水瑶冷哼了一声,表情烦躁,语气特别不耐烦。
这两年,不仅周珊珊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变得更加急功近利,更加唯利是图。
同时,周水瑶的性格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改变,一分钱都必须要掰成两分钱来花的贫苦生活,让周水瑶从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温柔女人,变成了一个被柴米油盐酱醋茶磋磨得脾气古怪的普通中年女人。
“钱钱钱,为了给你交罚金,我掏空了所有的积蓄,就连你爸留给我的抚恤金,也被我用来填你的窟窿了,就这样,都还不够,剩下的钱,是你李叔叔出的,甚至,你李叔叔还厚着脸皮去找了好几个朋友借钱,东拼西凑,才凑齐了二十万。为了你,我和你李叔叔欠了好几万的外债,直到现在,这笔钱都还没有还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还清……”
周水瑶自认对周珊珊已经仁至义尽了。
“珊珊,你弟弟眼瞅着就要读初中了,之后还有高中、大学、娶妻生子,哪一样不需要花钱,你就当是心疼心疼我这个当妈的,安安生生的过日子,不行吗?”
都说吃一堑长一智,周珊珊之前做生意吃了那么大一个亏,怎么就不知道长记性呢。

周珊珊怎么可能甘心?
如果没有重生,如果没有多出来的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周珊珊也能接受自己像这个年纪的绝大多数普通女人一样,听从父母的安排,找一个性格老实巴交的同龄男人相亲,如果俩人都觉得对方还不错,就结婚生子,组成一个小家庭,过普普通通,平平淡淡的日子。
但是,周珊珊特别好运地重生了,她知道未来几十年,整个华夏都会有翻天覆地的改变,只要她能抓住这个机遇,就能一飞冲天,带领全家人发家致富。
“妈,你再信我一次,就一次,我保证,这一次一定能挣大钱。”
大不了,自己以后就老老实实地做槟榔生产和销售的生意,不搞“制假售假”这种歪门邪道了。
虽然来钱确实快,但是被抓到把柄后,不仅要坐牢,还得赔偿一大笔钱,得不偿失。
“周珊珊,你自己看看,亲朋好友,街坊邻居,谁家的姑娘像你这么野?一大把年纪了,不想着相亲结婚,相夫教子,整天就琢磨着做生意,生意是那么好做的吗?之前你才吃了那么大的亏,怎么偏偏就不长记性呢?”
面对油盐不进,一门心思想着做生意,发大财的周珊珊,周水瑶也是怒其不争。
就没有见过这么不让人省心的姑娘。
如果这不是自己的亲闺女,周水瑶早就不管了。
“还是那句话,我不支持你做生意,你找我借钱,别说我现在根本就没钱,就是有钱,我也不会借给你。”
不是周水瑶瞧不起周珊珊,而是吃一堑长一智,被周珊珊坑了一回后,周水瑶也学聪明了。
借钱给周珊珊做生意,就是肉包子打狗。
除非周水瑶的脑子进水了,不然,周水瑶绝对不会做这种既坑了自己,又坑了周珊珊的事。
“珊珊,你的年纪也不小了,和你差不多大的姑娘,不是已经结婚生子,就是正在相亲,如果你也想定下来,我就让街坊邻居帮你介绍合适的对象……”
周水瑶铁了心要让周珊珊赶紧嫁人,似乎是想着,只要周珊珊嫁人了,心就能定下来了,也不至于整天琢磨着做生意发大财这种不切实际的事。
周珊珊最讨厌的就是听周水瑶念叨相亲和嫁人的事。
上辈子,周珊珊就是听了周水瑶的话,和一个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普通男人相亲,结婚,生了一个孩子。
一九八二年九月,华夏开始将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并在同年十二月,将计划生育写入宪法。
简单来说,计划生育就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周珊珊结婚的时候,年纪并不大,算不上是晚婚,生孩子的时候,也才二十出头,也称不上是晚育,但是少生优生却是躲不掉的。
那时候,国家大力提倡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
还说什么“男女平等,生儿生女都一样”。
周珊珊生了一个女儿,放到几十年后,这根本不算什么事,甚至,有些人家,生了女儿反倒很高兴,生了儿子还愁眉苦脸。
但是在八零年代,“重男轻女”的封建糟粕思想还很盛行。
周珊珊的婆婆就是一个特别重男轻女的人,因为周珊珊生了一个女儿,碍于政策,又不能再生,就对周珊珊特别嫌弃,甚至,还会当着周珊珊的面,骂她生的女儿是个赔钱货。
周珊珊的丈夫又是一个老实巴交的普通男人,说好听一点,是孝顺,说不好听一点,就是软弱,没主见。
周珊珊在婆婆那里受了委屈,丈夫也不会帮她说一句公道话,还会责怪她惹老人家生气,不懂得孝顺婆婆。
结婚几十年,周珊珊受的气和受的委屈,多得数都数不过来。
如果女儿听话,懂事,周珊珊还能觉得宽慰。
偏偏女儿也是一个不让人省心的。
周珊珊吃够了婆婆脾气古怪,不好相处,丈夫性格怯弱,根本不顶事的苦,在女儿找对象时,就想帮女儿好好把把关,免得女儿所托非人,又遇到自己当初刚嫁人时那种情况。
周珊珊一片慈母之心,生怕女儿一不小心,又重蹈了自己当年的覆辙,可惜,女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根本不愿意听取她这个当母亲的建议。
因为给女儿介绍相亲对象这事,周珊珊和女儿也有了心结。
周珊珊觉得还不错的年轻小伙子,女儿一个都看不上,女儿自己喜欢的,周珊珊却觉得家世、人品、相貌、为人处世,哪儿哪儿都不好。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