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学习成为人生赢家[现代耽美]——BY:飞叠
飞叠  发于:2022年11月26日

关灯
护眼

  叶诗捏起兰花指模仿林黛玉说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说完又继续蹲:“道理是不是一样的?人家谦虚一下你还当真啊。别的不说,本科阶段也有量子力学的课程啊。”
  “他本科,你博士,在量子力学方面你有什么好怕的?”邓迫一向粗线条,对叶诗千回百转的心思理解不能。
  “本科就拿菲尔茨奖更可怕好不好!”叶诗说着又摔了一回。
  虽然本科生拿诺贝尔奖的也有一个,但那位田中耕一能发明“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源”基本只是因为一次操作失误,连他自己都压力山大不停地自我怀疑:为什么一个电子工学专业毕业的普通电气工程师能获得科学界的最高荣誉——诺贝尔化学奖?
  但是季知行不一样,他获得的荣誉源自于对NS方程的破解。
  NS方程有多难呢?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海森堡在临终前说过一句话:“当我见到上帝后,我一定要问他两个问题,什么是相对论?什么是湍流?我相信,上帝大概也只能回答第一个问题。”即使季知行拿哈利波特里的福灵剂当水灌也不可能因为失误而破解NS方程。
  所以,季知行的实力确实很硬核。哪怕他如今在量子力学方面可能确实存在短板,但叶诗还是不敢在他面前充大瓣蒜。
  实验室其他人多少也有这样的顾虑,不知道怎么拿捏跟季知行相处的分寸。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越是明白NS方程有多难就越是不敢托大,没谁好意思大言不惭地教导季知行。
  只有邓迫一根肠子通到底,也可能是接机时一起社死的交情叫他觉得季知行并不遥远,经常跟季知行勾肩搭背的。
  季知行在实验室待了一个月,秉持着多听多看少打扰的原则,基本就是在一旁默默地参观学习。然后晚上回到宿舍针对白天看到的实验细节自己复盘,补缺补漏。
  高霄教授也并不急着叫季知行上手做实验,任由他这里看看那里瞧瞧,给了他充分的自主权。当然,为了叫季知行尽快跟大家打成一片,也给他在办公室安排了一个工位。
  这个工位叫邓迫垂涎不已,因为他自己的工位就在门口,约等于中小学教室讲桌旁边的“左右护法”,能坐在那两个VIP专座的都是老师放在眼皮子底下以便随时镇压的学生。
  当初,导师钦点他为实验室的门面担当,亲自在靠门口的地方画了一个圈,把他的工位安排在那里。从此他就过上了无险可守、提心吊胆的摸鱼(划掉)科研生活。
  虽然他切老板键能切得跟触电一样快,但架不住导师以有心算无心,总是鸟悄儿进来,然后若无其事地从他身边经过,害他每每深陷于“被抓”和“没被抓”的叠加态——就像那只既死又活的薛定谔的猫。
  倒不是他一整天光想着摸鱼,但谁敢保证自己上班上课一整天都专心致志不摸手机不开小差的站出来我看看!
  所以,这个位置确非常人可以驾驭啊!邓迫深以为苦,对季知行那个易守难攻的堡垒羡慕得口水与泪水俱下。
  办公室最里面,季知行背靠着墙正对着电脑读文献做笔记。
  科研圈有句玩笑话:日看论文300篇,不会科研也会编!高霄教授也要求学生们实验和文献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所以,大家通常会在每天实验开始前脑子还冷静的时候,在办公室里读文献或整理实验资料。
  季知行虽然有学习系统里的知识宝库,但当然也需要及时补充阅读各大期刊的论文以掌握科研领域的发展脉络、追踪同类课题的研究动态。
  在三级升四级时,季知行同样要求系统对他的大脑进行扫描,最突出的结论是他现在左右脑的连通性是常人的3倍,能高速交换信息,不断进行多线程多任务处理。所以他在阅读文献的时候,效率相当之高。
  文献篇目并不是高霄教授指定的,而是大家根据需要自己去搜索去分析。每周的组会上,高霄教授会随机点几个学生把上一周看的文献解析一遍。
  每当遇到自己没有读过的文献,季知行就会记下来,回去再补充阅读。就这样,一个月的时间里,他结合文献与系统里的课程,算是初步摸清了量子物理的大概脉络与实验室科研方向涉及到的基本知识。
  季知行进实验室第二个月第一周的组会上,高霄教授终于点到他的名字。
  “来!知行,叫他们见识见识!”
  面对18双审视的眼睛,季知行也不怯场,走到前面将优盘插进多媒体设备里,然后几次双击,打开了一份PPT。
  哇哦!邓迫在心里小小地尖叫了一声。季知行打开的那个文件夹里有精读和泛读两个子文件夹,点开的精读文件夹里就有17篇文献。而他刚才分明看见上层文件夹写着上一周的日期,也就是说季知行上周精读的文献就有17篇,而泛读的数量不清楚,但估计也不会比精读的少。
  邓迫默默无语两行泪,他平均两三天一篇,叶诗这个博士一天最多也只能看一篇,而季知行这是什么离谱的阅读效率?!
  邓迫能看到的,其他人当然也看到了,都在心里暗暗咋舌。这要是换成他们实验室里其他人,他们当场就要开始起哄说是面子工程。但站那上面的是季知行,大家对这种阅读效率就有三分相信七分怀疑。
  在用大部分时间旁观实验之外,还能平均一天精读两三篇、泛读N篇,季知行是真的看明白那些论文了吗?要是NS方程相关的那他们肯定相信,可这是他亲口说过没什么基础的量子物理啊!
  季知行解析的第一篇论文是《Photon squeezing coherent state manipulation of quantum states in anti bunching light field》,即《反聚束光场量子态的减光子压缩相干态操纵》。这是上个月发表在《物理报道》(Physics Reports)的论文。
  “首先,本文的核心是通过操作光子湮灭算符构造了减光子压缩相干态,在反聚束效应的实验环境下利用HBT装置测量该制备光场的二阶关联函数……”
  “实验引入非高斯性的方法,利用归一化诱导扣除一定数量的光子,数值模拟证实此态可以增强纠缠和隐形传态保真度……”
  所有人的眼神由将信将疑渐渐变为震惊,从季知行的讲述与解析完全可以看出他对论文领悟之深。
  最开始总结的论文核心也就罢了,毕竟即使是文科生,如果拿理科论文当阅读题做也能归纳出中心思想。但后面对实验的分析就很考验物理素质了。
  举凡条件设置、变量设置以及工况设置都解析得仿佛历历在目,论文中反映试验结果的各种散点图、MAP图、拟合曲线图也都描述得一清二楚。
  当季知行讲完一篇的时候,大家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高霄教授点点其他人又点点季知行,虽然没有直说,但那意思就是“看看别人家的学生吧啦吧啦……”
  他好像还生怕大家不够服气,又对季知行说道:“你再具体讲讲实验方案。”
  大家看季知行立马带着同情,从论文结果倒推实验方案,那相当于给人一瓶饮料,叫人喝完了倒推这瓶饮料的全部生产工艺。
  如果论文里有描述还罢了,但这篇论文明显因篇幅所限仅保留研究方法而略去了实验方案。导师叫季知行讲实验方案真的不是在为难他吗?以前在组会上也没问过这么难的问题啊!
  季知行倒不觉得有什么好为难的,这篇论文的内容并不算太深奥,他对自己的水平心里有数,超出他知识面太多的论文他只是浏览泛读,留待以后学得深了再精读。而现阶段挑出来精读的都是符合他当前理解能力的。
  优秀的学习能力与长期培养出来的自学习惯使得他在读论文时总爱将每个概念吃透个三四层。所以实验方案部分虽然没有做成PPT,但他稍微回想了一下仍然能侃侃而谈。
  “第一步,数值模拟得到二阶光子关联与其理论值,通过简并二阶非线性极化率为χ2的晶体制备本文所要操纵的反超聚束光场;第二步,通过二阶关联函数定义计算与无损分束器可分辨压缩真空态光场最大理论压缩参数……”
  季知行将他倒推的实验方案分六步讲完,然后总结道:“因为需要综合考虑作者实验室中压缩参数、背景光噪和探测系统效率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我倒推的实验方案可能存在很多问题,仅供参考。”
  邓迫觉得季知行实在太谦虚了,他甚至觉得即使叫原作者来讲,差不多也就这个程度了。其他人也有同感,于是又一次给季知行献上了热烈的掌声和膝盖。
  因为时间关系,季知行讲完一篇论文后,组会就结束了。
  目送高霄教授离开,邓迫立刻窜到季知行身边:“大佬,救救孩子吧!”
  他说着把头顶亮给季知行看:“看见这道发缝了吗?我才芳龄24,不想做裘千尺啊!”
  季知行哭笑不得地说道:“还好啦,不到半公分。”
  邓迫看了看季知行乌黑茂密的头发,生怕他因无法感同身受而不能怜悯自己的苦处,奔回自己的工位捧来几缕青丝。
  “看看!看看!这是一周的量,我都没舍得扔……”
  呃……这落发量还真挺壮观的。季知行现在虽然无法感同身受,但想起自己狂薅头发的曾经,也担心过自己是不是将来也无法逃离地中海的魔咒,所以对邓迫还是很同情的。
  邓迫说什么都要请季知行去学校外面撮一顿,季知行没拒绝,叶诗也跟去了。
  菜端上来吃了几口,邓迫才开始大话曾经。
  “很久以前,我是多么聪明的一个孩子啊!”
  从小学到高中,他上课睡觉下课打球,回家唯一的作业就是玩游戏,临考前翻翻课本就能考第一。那时候“天才”这个词简直就是为他量身打造的。
  他本来以为这个词会一辈子焊死在他脑袋上,可上了大学尤其还是读的物理专业,他就发觉过去的那套不那么灵光了。
  本一还在中游,本二低空飘过,本三差点挂科,他毕竟还是有理想的,奋发了一年终于顺利上岸,拜入高霄教授门下。
  要知道,高霄教授差不多可以算是燕大最受欢迎的教授了。性格诙谐,经费宽裕,科研能力强,对学生也大方,差不多就是学生心中最完美的导师,想拜入他门下的不知凡几。可条件好自然标准高,高霄教授每年也就收两个博士、三四个硕士罢了。
  邓迫那时候其实对自己都没什么信心,没想到真的过了。他一度兴奋得恨不得为导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蜡炬成灰泪始干,但事实是残酷的。
  十几年来,他基本都在靠自己的天赋解决问题。即使大四那一年还算努力,但他仍然没有培养出静下心阅读文献的好习惯。
  所以,每每面对电脑读文献,读没读进去不知道,反正总能在屏幕前收获一箩筐的落发。
  在硕博阶段,不读文献不读专业书籍是学不到什么的,导师可不会像中小学教师那样把知识点掰开了揉碎了恨不得喂到嘴巴里去。
  他努力过,但很痛苦,以往对知识的轻慢终于叫他遭了报应。
  “我真的,有时候看完了简直等于白看。”邓迫站起来开始模仿营销号讲废话,“读论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量子物理这个词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读论文其实就是读量子物理的论文,大家可能会很惊讶为什么会读量子物理的论文呢?但事实就是这样,小编也感到非常惊讶……”
  邓迫表演完废话文学就坐回去继续演绎苦情剧经典镜头之痛苦抱头:“所以,在我阳光明媚的外表下,其实藏着一颗焦虑而破碎的心……”
  “呕!”叶诗忍不住干呕,“你叙述就叙述!别抒情!”
  季知行明白邓迫的困境了,“坐不住,记不住,想不通”,这是很多人读文献时的痛点。他挺喜欢邓迫的性情的,而且这个月来邓迫也给了他很多帮助,于是主动说道:
  “需要我帮什么呢?”其实他也猜到了,无非就是讲论文。
  果然,邓迫双手合十,拜托季知行:“以后有空的话能带我看论文吗?”
  “可以啊。”季知行欣然应允,他特别愿意看人努力学习。
  人才是国家强盛的根本,他不能与桃李满天下的教师们相提并论,但也能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一粒两粒的火种燃烧得更旺盛些。
  经过商量,两人商定了论文讲解方案。邓迫每两天挑一份他需要的论文交给季知行,第一天他自己先读一遍,第二天再听季知行解析。
  一开始是一对一授课,后来叶诗也加入旁听。
  他虽然是博士,但读文献的能力并没有好到哪里去。毕竟这世上没有哪个老师专门会开一堂课教导学生如何去读文献,硕导、博导们往往只起一个“师傅领进门”的作用,大家只能“修行在个人”。
  况且季知行讲得真的很好,从论文的核心成果到研究方法,从理论基础到实验方案,都解析得头头是道、深入浅出,叫人一听就脑门一亮,觉得眼前突然明朗了。
  而且他除了解析论文本身,也会适当地旁征博引,分析参考文献,同时也不吝于分享自己钻研文献的方法。
  这种能有效抓住关键、能层层深入的阅读方法是很宝贵的,很多人直到毕业也未必能学会如何高效率高质量地精读文献。
  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渐渐地,旁听的人越来越多,连其他导师的学生也慕名而来。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