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回眸已半夏
回眸已半夏  发于:2019年05月18日

关灯
护眼

  这都证明少年有良好的教养。

  “阿锦,我家以前在京城,很大,有很多族人。

我爹是家里老大,剩下还有二叔和三叔。

  我爹是做官的,他很威严,娶了门当户对的妻子,又有几房妾室。

我阿爹便是妾室之一。

”  少年声音很小,周围又十分嘈杂,黎锦凑近了,才一字一句听得仔细。

  “二叔、三叔跟我们住一起,家里的孩子也都按照辈分取名。

女孩和哥儿的辈分便是慕字。

  但我也没过什么高门生活,因为家里孩子多,爹爹每日当值又忙,所以我小时候其实很不受重视。

  幸好有阿爹在,阿爹教我弹琴、识字,给我买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儿。

”  黎锦一直观察着他的面容,担心他说着说着就要哭出来。

  但少年却出乎意料的坚强,他抱着小包子,眼神中也满满的都是坚定。

  “后来在我十三岁的时候,阿爹重病去世。

又过了一年,爹爹犯了错,被革职,株连九族。

  家里所有的男丁发配到很远的地方做苦力,女儿充入妓院。

  我是唯一一个哥儿,他们最后决定把我卖掉。

”  后来的事情不用秦慕文说,黎锦也全都知道。

  他看着秦慕文就算长了点肉但依然尖尖的下巴,很想亲吻上去安慰他。

  但这是在外面,而且还是白天,周围都是人,他连把人抱在怀里都得再三考虑。

  秦慕文抬头与黎锦视线相对,十分认真的说:“我很喜欢现在的生活,阿锦。

”  黎锦没有吭声,他这人一向不喜欢提前做出承诺,因为就算现在说‘以后我会给你买大房子’‘以后再也不会让你受苦’,秦慕文现在依然得每天操持家务,照料他和小包子的衣食。

  这样假大空的话现在说出来未免太过讽刺。

  黎锦只说:“文文,让你受累了。

”  刚刚还坚强的秦慕文听到这话,再也忍不住,眼中出现莹莹泪花。

  他憋着声、担心周围人看到他哭会看过来,黎锦却突然把他和包子揽在怀里,说:“别怕,哭出来,没人看。

”  黎锦说的确实没错,重阳节本就是与家人一起登高祈福的节日。

  但一家人总不可避免会偶尔分离,所以每到这个日子,思念亲友的人想到什么事情、难过了,都会哭一场。

  周围隐隐约约也有哭声传来,秦慕文终于埋在黎锦肩膀处,让泪水打湿了他的衣服。

  小包子被阿爹的情绪感染,但他不像阿爹一样,只流眼泪不出声。

  小包子的哭讲究声音大,把爹爹和阿爹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至于能不能哭出眼泪,那就另说。

  黎锦赶紧把他接在怀里。

  说来也奇怪,黎锦这人不会做鬼脸,抱着小包子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最多算‘柔和’,但小包子就是不怕他,反而还挺喜欢他的。

  秦慕文这边的难过被小包子打了岔,也就散去一些。

  黎锦问他:“你之前有特别要好的朋友吗?”  秦慕文仔细思考了一下,点点头,但又很快摇了摇头。

  “也不算特别要好,最多就是认识。

但是从我家将散的那段时间起,就没有联系了。

”  黎锦点点头,对小包子说:“阿爹现在不开心,包子去给阿爹笑一个。

”  小包子不理解话里的意思,但他知道爹爹在跟自己说话,小脸上笑得特别灿烂。

  小孩子就是这样,喜欢大人的关注点在自己身上。

一旦受到了足够的关注,就不闹腾了。

  随后秦慕文拿出吃食跟黎锦分了,趁着中午还暖和,就抱着包子下山回家。

  包子现在才三个多月大,不能吹风太久。

  回去的路上,小包子在黎锦怀里睡着了。

  秦慕文怀里的包裹已空,他看着着对待包子如此温柔的夫君,心也被渐渐填满。

  秦慕文记得自己小时候,拉着阿爹的衣角问:“爹爹为什么不来看文文,文文背了好多诗词。

”  阿爹总会把他抱在怀里,说:“背完这本,爹爹就来看你了。

”  但直到他把《三字经》倒背如流,爹爹也没来夸过他一句。

  后来他才知道,因为他身份是哥儿,所以根本不得尚书爹爹喜欢,再加上又是庶出,于联姻也没有助力……  所以他之前在家里基本上没有存在感。

  秦慕文此前以为所有男人都不喜欢孩子是哥儿。

  但阿锦不一样,自打小包子出生以来,尿布他都洗了不知道多少。

  秦慕文心里不知道有多震撼。

  更别提黎锦给小包子一直订羊奶,半夜起来给小包子喂饭,哄他睡觉。

  黎锦自然能察觉到少年看他的目光,但少年今日把所有的心里话都袒露出来,他自然不会再去刺激他的情绪。

  回去后,黎锦把所有的山楂都洗干净了,放在案板上晾干。

  自己则有感而发,去书房写了一首七言律诗。

删改好几遍才作罢。

  其实他对自己的文采有心里有数,但吟诗作对这种东西,没有天赋就只能多练。

  黎锦作为过来人,已经猜到明日宋先生肯定要让他跟陈西然当场作诗,他这大概也不算……作弊。

  接下来,按照宋先生的说法,就是自己得把《四书》《五经》极其每一句的含义都过一遍,他没有时间给两人通篇讲解。

  宋先生说:“八股文虽然形势单一,但内容却需要你们对自己念过的书有足够理解,才能起承转合,用事实依据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接下来我会给你们主要讲八股文的写法格式,而不是其中内容。

”  黎锦知道,这就跟上辈子的高考作文一样,老师最多讲到作文得有精彩的开篇和收尾,至于内容怎么写,全看学生自己肚子里有没有素材。

  但八股文却要求更加严苛,每一句都得对仗、平仄整齐不说,还得引经据典后列出自己独到的想法。

  这也难怪每年能考上秀才的人那么少了。

  果然,第二日一大早,宋先生只留下‘以重阳为题,每人题诗三首’,就去隔壁讲课了。

  一个时辰后他回来,黎锦已经写完了三首诗,正在一旁默书。

  但这次默书的时候,黎锦在需要注意的地方都写了注释。

  宋先生看过去的时候,惊讶的都忘了捋胡子,他没想到,黎锦居然能下功夫到这个地步。

  宋先生想,要是他当年肯这么下功夫,指不定也有去考举人的实力了。

  随后,他又拿起黎锦放在一边的三首诗。

  黎锦分别写了两首七言律诗和一首五言绝句。

那首绝句一看就是用了黎锦之前说的套路,但最后抒发感情的时候却十分悲伤。

  宋先生想到了黎锦家里的情况,父母尽丧,要不是恰好今年多了一个孩子,家里指不定得多冷清。

  他想,黎锦恐怕是想起之前父母带他上山插茱萸的事情了。

  如今没有父母给他插茱萸,触景生情,心里自然是难过哀伤的。

  要是黎锦知道宋先生的想法,怕是会无奈的摇头。

  黎锦这首诗其实是用秦慕文的视角去写的,毕竟他天生感情淡薄,不管是最后想表达自己的宏伟志向(并没有志向),亦或者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他都觉得写不出那种感觉。

  古人能流传千古的诗,要么辞藻十分华丽,要么就抒发离别、贬谪、国破等情怀。

  第一点黎锦暂时做不到,第二点……他根本没有这些情怀。

  所以黎锦这次尝试换了个角度,没想到居然入了宋先生的眼。

  两首律诗也一改黎锦之前的风格,其中一首就是他昨天写的,之后改了好几遍,改的文采斐然,语句华美。

  另一首则尝试了平淡的田园风,文笔朴实,却让人读了诗就对那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农家生活产生了淡淡的向往。

  宋先生沉默了一下,心中已经被惊讶和震撼填满。

  他完全想不到,黎锦此前还是个总结套路来作诗的人。

再往前,黎锦此前出上联还没有头绪……  宋先生觉得,黎锦这个进步的速度,着实有些骇人。

  趁着他现在还能教,先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提出来再说。

  “你的这首绝句写得很不错,内容工整,情感真切。

  这一首律诗,能看出你想改变风格,但能接触到的书籍还是太少,有些语句虽然看似华美,却经不起推敲。

”  说着,宋先生用朱笔圈了好几点,“这里你大概是想用典吧,但这个典故用在重阳实在不合适,该改一改。

”  宋先生接连说了好几点,最后停下来的时候,把黎锦最后那首田园诗双手捧着。

  “这首诗,你实在写得太妙!”第57章  一句‘太妙’,陈西然都搁下笔,探了脑袋过来。

  宋先生罕见的没有指责他,而是说:“陈西然,你来品味一下这首诗。

”  宋先生居然居然用了‘品味’一词,可见对黎锦这首田园诗的赞誉不是一般的高。

  这首诗是黎锦用自己的角度去做描绘,讲述了农耕结束,带着一家人去登高祈福,没有用什么别出心裁的语句,仿佛就跟写日记一样。

  黎锦自己觉得没什么,他一开始就把重心放在那首‘文采华丽’的律诗上,想把这首诗用来充数。

  结果没想到,宋先生把自己那首诗画满了圈圈,上面需要修改的字数比自己原本的字数都要多。

  而这首他随性而做的田园诗,却被宋先生如此看重。

  这或许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吧。

  陈西然看完后,居然也拍手叫绝。

  “这首诗看似平淡,但其中抒发的心境却让我十分佩服。

  不是故作清高的假装无欲无求,而是说人要一直努力,日子才能过得越来越好。

”  虽然这想法也很平淡朴素,但却与田园诗相得益彰。

  在如今一众赶时伤怀、思念故友亲人的诗作中很容易脱颖而出。

  宋先生说:“黎锦,你在这里题上姓名,我去派人把这首诗挂在茶楼里。

”  黎锦虽然不明白,但还是同意了。

他知道,在童生试前,考生越出名越好,毕竟县试是知县大人来评定。

  在许多类似的考卷中,一个人的名气就决定了他能不能成为案首!  宋先生走后,陈西然解释道:“你昨日不在镇上,恐怕不知道,咱们镇上的茶楼年年重阳都会挂上周围人题的诗作,我昨儿还看到黄秀才那几个学生挂了自己的诗作,说书先生念给大家听呢。



  黎锦说:“那你的诗呢?还不快写?”  陈西然:“……憋不出来啊,就算按照你说的套路,写的还没你这首绝句巧妙。

”  黎锦对此也很无奈,只能继续默写了。

留陈西然一个人去题、不对,憋诗。

  又过了半个时辰,宋先生也不给陈西然时间。

他开始讲解八股文的写作要求。

  “如今你们所剩时间不多,以后巳时(上午十点半)我就给你们俩来讲解,隔壁的学生在默书。

  但作为交换条件,你俩在他们默完之后,得去修改了其中错字才能回去。

”  黎锦和陈西然当然喜出望外!

之前黎锦还担心自己这么一直自学,宋先生每日教他们的时间少得可怜,会不会最后学不到很多东西。

  但宋先生这句话一出,黎锦内心悬着的一颗大石头也放下来了。

  不过这么做的后果就是下课时,黎锦已经要饿的前胸贴后背了。

  陈西然邀请他上门吃饭,黎锦也顾不得拒绝,虽然他背篓里有土豆和鸡蛋,但这时候饿过头,得喝点粥养胃。

  陈西然说:“明儿我准备一些糕点,咱们在先生来讲课之前先吃掉,这样就不会这么饿了。

”  黎锦表示同意:“那我带一些内子做的肉饼。

”  陈西然狂点头,他到现在还记得黎锦家夫郎做的凉拌野菜呢!真香。

  黎锦吃完后,去买了糖块,这种糖块二十文一斤,价格还算公道。

  他看到镇子上新开了一家糕点铺,黎锦买了模样精致的银丝糖和桃酥。

  银丝糖又叫龙须糖,是用糖胶、花生、芝麻和椰蓉做成的。

  传闻有位皇帝微服私访,爱极了坊间的银丝糖。

所以也给这糖改名叫龙须糖。

  两包点心就花出去六十文,但黎锦却一点也不心疼。

  能让少年开心的事情,他全然都觉得物有所值。

  随后,黎锦又去杏林堂买了焦三仙和神曲,这两种药材都很常见,也极为便宜,是做大山楂丸的配料之一。

  周贵很是疑惑:“黎大夫,你只要这两种药材吗?”  黎锦说:“嗯,我最近在做一种可以直接口服的丸状药物,制好了就可以医治消化不良、腹撑等症状,当然还能开胃。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