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儿子来种田(包子)上——青青子襟
青青子襟  发于:2015年05月08日

关灯
护眼

他把从山户手中收来的东西放在网上卖,赚里面的差价。网店第一批顾客就是以前经常让苏钧带东西的顾淮,和顾淮医院的同事,订单不少,苏钧就当做开店特价,那一批货没赚钱,但是评价很好,倒是意外的有了宣传作用。

两个月下来,现在慢慢网店的上了轨道,回头客也渐渐有了,很多都是本地市里面的人。

生意是有了起色,但是现在苏钧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收货难,订单渐渐多了起来,却没有那么多的货,有的时候,只能眼看到手的订单打了水漂,另一方面,断货又会导致顾客流失,而且对网店的信誉不好,三天两头的缺货,别人就不会来了,这样下来是个恶性循环。

收货的问题让苏钧疲于奔命,没办法,他只能多往山里跑,一家一户的零散收货。他有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到这上面了,越来越觉得吃力,工作强度太大。

镇子上到收货的山户要走两个多小时,而且每户之间还隔着半个小时的山路,晴天还好,大不了就苦点累点。要是天公不作美,到了雨天就成了问题了。

下雨上山比较危险。一下雨,山路就会变得泥泞,泥土也会松软,路很不好走,而且山顶还会滚落石头,上山简直堪比探险了。

所以一到了雨天,苏钧也就无能为力,只能干等着。

苏钧回来了的两个月,每天跑来跑去,本来偏白的肤色晒成了小麦色,看着倒是精神了不少,现在山户都认识这个收货的帅小伙儿。

要说不累是不可能的,他开的店是所谓的一人店,老板,客户,打包,收货全部是苏钧一个人做。开始的时候简直是手忙脚乱,不过现在苏钧渐渐习惯了工作的强度,倒也不觉得多辛苦。

万事起头难,苏钧骨子里有种倔强,他当初既然决定要回来,就想到了一切可能会有的艰难,为了这个决定,他前后研究了不少时间。

苏钧相信自己的判断力,他回来前就做过市场调研,对网店很有信心,并不是冲动之举。

现在城市人都追求绿色无污染的健康饮食,五谷杂粮比大米的价格贵上几倍,有机的蔬菜价格更是在天上,让人砸舌,酒店里随便一盘山珍都能要价几百。这一片明显有很大的还未被开发的市场,他有信心把自己的网店做起来。

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石溪镇这边都是山区,货分布的很广,乡镇之间隔着的是连绵的大山,需要的货可能几十个乡镇都有,但是如果真的自己每个镇每个村的去跑,不知道要跑多久,工作量大而繁琐,根本就顾及不过来。

最重要的是,就算你跑了,也不一定收到要的货,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苏钧也一直苦恼这点,石溪一直有人做特产,但是没有一个人把土特产做大,估计就是因为这点,零散着卖倒是还成,但是要的供货量大了,就顾及不过来了。苏钧想着要是能想个法子把货源的这一个网串联起来,事情就会变得简单很多。

老旧的挨家挨户的收购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了。

苏钧苦于无策,而一个月前的一件事却让苏钧看到了转机。

一个月前,网店上有顾客想要买竹荪,但是个时节竹荪已经快过季了,苏钧的手里也没有了现货,他就跑到集市上碰碰运气。

网店的的供货经常断链,苏钧没办法,有好几次都在镇子上市场上高价收购土特产,算不得赔本赚吆喝,但是利润几乎是没有,同等于白忙活。这也是没有办法没办法的事情,总不能开店时间不长,今天这个缺货明天那个缺货。

别人第一次来你的店子里没买到想要的东西,第二次也许久会直接绕过,网店传播是靠口碑,苏钧只能在找到稳定的货源之前走一步算一步。

苏钧那天和顾客说去试着找找。下了线,他就去集市转转,看看能不能找到。

苏钧去的集市也是石溪镇唯一的集市。他在集市上找了一大圈儿,最后发现只有一个叫刘大海的人店里有竹荪卖。

苏钧买竹荪的同时也发现刘大海开在集市上专门卖土特产的店子里,几乎是他需要的应有尽有,而且质量也还算不错。苏钧那天在那里拿了竹荪之外,还拿了不少其他的货,又和刘大海东拉西扯的聊了会儿。

苏钧当下心里就有了一个计划,这个计划让他欣喜不已。

以前苏钧每次拿现金去和山上的农户收购土特产是没问题,但是当苏钧提起让农夫扩大种植规模的时候,别人都一笑了之,不把他的话放在心上。

苏钧去说了好几次都没什么成效,山上每家农户的答复也一样,完全对于他的提议不作考虑。

农户们都觉得苏钧的提议不靠谱,讲天书一样,没人打算与他长期合作。苏钧上山采购来一次,农户就卖一次,对于签合同订货,他们半点不松口。

苏钧叹了一口气,能怎么办,只好慢慢磨呗。

其实也好理解,山户们看苏钧那么年轻,哪里像是会做生意的人,而且又是一个生脸,大伙儿都怕被忽悠了。

如果扩大规模种了的东西,到时候苏钧跑了,或者是不要了怎么办。种植要投入一定成本,卖不出去不只得亏本。往这么想,山民自然不会轻易的相信他苏钧,更不会轻易冒险。

苏钧也知道症结所在,但是一时半会儿还真没事办法。但若是换个方式,不,换个人,如果换成了刘大海去和山民说,效果肯定截然不同。

靠着十几年开店的信誉,刘大海可以很容易地说服农户扩大种养规模,保证货源的持续供应。他想,如果自己能与刘大海建立合作关系,货源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苏钧想到这一点非常兴奋。

石溪这边的土特产货分布零散,十几个乡镇村都有,如果能把货源整合在一起,形成系统化,规模化的一条龙,就势必会事半功倍,也节省了许多的时间和劳力。

而在整合货源的过程里面,这个所谓中间人一定是要足够强大,会让人信服,既要有实力又要有人脉。要和农户很熟,能够抓住农户的心理,让农户信服。还要有经常在接触的货源中,对货无协调的一个能力。

这样的人必须要有几十年收山货经验,这样才会有人脉的积累,有威望。这一点苏钧办不到,但是他知道刘大海却是石溪镇的不二人选。

有了上次和村民交涉失败的经验,苏钧这次倒是没有直接的提出刘大海合作,上赶不上买卖,过犹不及,他只是尽量的去在刘大海那儿拿货,去的时候递根烟,两个人聊聊天,什么都聊点儿,然后把苏钧自己在网上开店的事情一点一点的说给刘大海听。

这么一磨,就磨了一个月。

刘大海小学都没读毕业,大字不认识两个,本本分分的做了几十年的生意,也从来没有把生意做大的想法,是那种老实守旧不愿意冒险的人,苏钧每次和他说网店的时候,他都是一脸的茫然,也完全提不起兴趣。

甚至,他觉得苏钧就是年轻人图个新鲜的心理,喜欢出头,说不定过两天自己就腻味了,这样的人,刘大海见得太多了。

苏钧不厌其烦的解释自己怎么通过网络来卖货的,告诉刘大海可能最开始订单不是很多,但是如果说慢慢做好了的话,可能效果是想象不到的,毕竟市场是面对着全国。

其实苏钧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也不怎么的有底,但是凡事总得试一试,他骨子里有种倔强,从不轻易的认输。

他这一辈子唯一在一件事情上认输,就是那个人,却也不后悔。

苏钧卯足了干劲儿,一定要把这山货生意做起来。

苏钧看着店面里正在整理东西的刘大海,笑着走了进去,“刘叔,我来了。”

6、

每天刘大海的店子开门不到一个小时,苏钧就会到他的门面上来选货,经常光是选货就选上好几个小时。

连着一个月都是这样,风雨无阻,上个月天气还比较热,店面上只有一台摇头的老式电扇,苏钧蹲在那里选完了货,再站起来已经是汗流浃背。

这些刘大海都看在眼里,慢慢的,他对苏钧的看法也渐渐的改观。

确实是一个踏踏实实做实事的年轻人,他做了几十年的土特产,都没有看过像苏钧这么努力,这么有耐心的年轻人,三四十度的温度,可以蹲在地上挑上四五个小时的木耳,同时还有说有笑的,实属不易。

刘大海很欣赏这个年轻人,每次有好货,或者货物短缺的时候都会预先的留给苏钧,现在还会带着苏钧一起上山收货。

不过就算是这样,刘大海对于苏钧说的开网店合作还是抱着怀疑的态度。因为他不懂,所以他不会轻易的去信,这是他几十年做生意的准则。

刘大海生意稳定,也不想冒险,他已经快五十岁了,没有年轻时候的那种激情,更趋于平淡和安稳。

今天刚好是刘大海上山收货的日子。天气还算不错,不热不冷,还吹着风。

“刘叔,我来了。”

刘大海听到了声音抬起了头,不出所料,苏钧迎面走了进来。刘大海把木耳的袋子扎好,喝了口水,这才说话,“你来得真早,吃早饭了吗?”

“吃过了,刘叔你呢?”

“我吃了,等我叫得人来了,咱们就走。”刘大海开始对昨天的账目。

“好的,刘叔。”

又过了十几分钟,刘大海请来帮忙的人也来了,一行人往镇东走去。

刘大海虽然已经快五十了,手脚却十分的利落,比着苏钧有过之而无不及。上山的除了两个人之外,还有刘大海另外雇佣的三个帮忙搬货的工人。

这回来之后两个月下来,苏钧的体力已经有很大了提升,虽然这么一趟下来,难免会胳膊酸腿痛疼上一两天,但是比着以前已经好了很多,至少能跟上这些人的脚步。

挨家挨户的去收货,刘大海和山户很熟,别人远远的看着刘大海走过来,就迎了上来,不要多说什么。

苏钧抗着单反,忙着在捆货的间隙照上几张照片。

一个帮忙的人看着苏钧拍地上张的东西,有些好奇的问,“小伙子,这有什么拍得?这个漂亮?”

苏钧笑了笑,“我在网上开店,把这些照片放到网上,别人才知道我卖的东西是在真的在山上采的,心里才会踏实,这叫操作透明化。”

“好像是这个理。”那个人半懂不懂,笑了笑往前面走去。

早上八点半上的山,等着收完货下山再回到石溪镇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五点半。苏钧抬头看了看,天边一片火烧云,天空橙红色的一片,十分漂亮。

“爸爸,爸爸。”

苏钧依稀听到了达达的声音,但是达达怎么会在这儿?他觉得应该是自己的幻听,但还是把抗在肩上的货物卸了下来,四处看了看。瞧着刚刚他还真没听错,往他这本奔过来的小孩不就是达达。

今天是周五,幼儿园周五一般两点就放学了,这不,李梅把达达从幼儿园接回来,达达就要去找他爸爸,等着吃完了饭,李梅就牵着达达出来散步,石溪镇不大,两个人刚走到了镇头,就碰巧遇见了从山上下来的苏钧。

苏钧蹲了下来,视线和达达齐平,“你怎么来了。”说话间的还有些喘。

“爸爸,我帮你擦汗。”达达伸出手,帮苏钧把额头上的汗擦掉。

“谢谢儿子。”

刘大海很意外,他瞧着苏钧才二十岁的样子,还以为苏钧没结婚,怎么都没想到苏钧孩子都有那么大了,还是个长得这么漂亮可爱的娃娃。

刘大海看着帮苏钧擦汗的达达,心想这小孩挺懂事的,便起了逗弄的心思,“小孩,你叫什么名字?”

“刘爷爷,我叫苏知达,你可以叫我达达。”

达达脆生生声音让刘大海更喜欢了,他把达达一把抱起来,笑着又问,“小姑娘,你刚刚叫我刘爷爷,你怎么知道我姓刘?”

“爸爸告诉我的。”顿了顿,达达又一本正经的说:“我不是小姑娘,我是男孩,爸爸说我是小男子汉。”说完还拍了拍小胸脯。

刘大海哈哈大笑,越来越喜欢这个小孩,“这娃娃张的这么漂亮居然是个男娃,伶牙俐齿的可不得了哦。”

达达看了看刘大海,似乎在想什么,他伸出手帮刘大海擦了擦汗,“爷爷,我帮你擦汗,我可不可以求你个事情?”

“真是个乖孩子,你有什么事情求爷爷,走,爷爷带你逛商店去。”

达达摇了摇头,一把扎到刘大海的怀里,“我不要去商店,爷爷,你帮帮爸爸吧。”

“你帮了爸爸,爸爸就不会走了。”达达最后的一句话,声音越来越小。

刘大海一愣。旁边的苏钧有些尴尬,也有些触动,他没想到达达会突然这么说,他确实是在达达面前简单的解释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要每天去刘大海那里,当时达达一脸懵懂,苏钧还以为达达什么都不懂。

其实达达确实是什么都没有听懂,他唯一听到心里,并且记下来的是,和自己爸爸一起做事的刘爷爷能帮爸爸,所以才会有刚刚的话。

他一直担心有一天爸爸又走了。他不想很久很久才能见爸爸一次,他想每天和爸爸在一起,就算每天喝他不喜欢的牛奶,吃他讨厌的青菜也愿意。

小孩子都是一张白纸,不懂隐藏,也不会拐弯抹角。

李梅从刘大海手里接过达达,“我先把达达抱回去,苏钧,你早点回来吃晚饭。”低头又对达达说,“我们去家里等爸爸,爸爸还有事。”

“爸爸再见,刘爷爷再见。”达达挥了挥手,在转角的时候,他突然转过了头,又看了一眼站在原地的苏钧,“爸爸,你要快点回来吃饭。”

苏钧把放在地上的货重新的抗在了肩上,“小孩子说的话,刘叔你别放在心上。”

“我以前怎么没听你说过有儿子,你结婚了?我还琢磨着介绍我侄女给你认识。”刘大海自然的揭过了刚刚的话题。

苏钧笑了笑,“我没有结婚,达达……达达是我一个人带的。”

“哦,那小苏你多大啊?”

“我快二十六了。”

刘大海有些诧异,“我还看不太出来,我还以为你才二十一二。”拖脸型的福,苏钧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这几年就没怎么变过,要不是这段时间晒黑了一点儿,显得成熟了些,就从前,估计换上一身高中生的衣服,说他读高中都有人会信。

苏钧回过头,想了想,一本正经的又说:“刘叔,我还是希望你能考虑考虐,咱们石溪的东西都是好东西,只要东西好,是不愁销路的。”

刘大海从兜里抽出一根烟点燃,打火机没有多少油了,点了几次才点着了,吸了一口烟,试探着问,“你真的有信心?”

苏钧听出了刘大海话语里的松动,面上不动声色,“现在的科技发达,不是还可以电视购物吗?现在的人买东西,喜欢足不出户,东西选好了,钱给你打过来,你把货寄过去,省去来了中间的环节,两边都省事。”

“小苏,你是读过书的人,肯定比我懂得多,这样吧,你得容我在考虑一下,三天,你就给我三天时间”

苏钧听着刘大海这么说,就知道这件事算是成了一半了。就算这次不答应,下次也有机会。

苏钧在心里摇了摇头,自己旁敲侧击的说了这么久刘大海都不见松动,感情还不如自己儿子的一句话。

早知道,他早把那招财童子给亮出来了。

“对了,明天不是周末吗?你可以把达达带到我这儿来玩,娃娃太招人喜欢了。”敲定了事情,刘大海话音一转又说。

“可以啊,反正达达明天也不要上课。”

刘大海有一个儿子,儿子和儿媳儿结婚七年都没有孩子,一点儿动静都没有,这几年他儿媳妇做了几次试管婴儿,钱是去了,孩子还是没能怀上,也不知道是不是缘分不到。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