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避难之家园 上——阿苔
阿苔  发于:2015年05月03日

关灯
护眼

现在洞里不止有用特制箱子密封保存的粮食和用品器具,还有个小小的氮气库和冷冻库,用来放一些鲜肉和水果。这是为着预防村里的鲜肉类食品哪天供应不上了,就拿来给爷爷吃的。他们年轻人吃不上新鲜的肉还有罐头午餐肉和香肠可吃,但总不能让爷爷天天罐头食品和压缩干粮。这肉和水果,预计是用来顶一阵空缺时间的补给。

现在村里的温室和饲养所才开始运作,预计开始还不能稳定供应。村里现在每天要从外面换来大量鲜肉鸡蛋和水果,是供给建筑工程队的人吃的,还有村里的老人和小孩也有一点贴补份额。目前村民们的餐桌上还能见见荤腥,但等到红石火山出事后,村里的肉蛋类供应就得靠村里公共的养殖所。村们民现在有些在家里的温室房养一些鸡鸭,或在旧村址里还保留着鸡栏猪圈牛羊栏,现在在养着原来的家禽家畜,村委们是计划让它们全在红石火山爆发前解决掉。他们不敢让村民们自养家禽家畜,一个是怕有禽流感之类的病菌,一个是怕到时候空气冷了,村民们的温室房保不住这些动物。

村委们特意在村里建造了几所饲养所和养殖所,里面的肉蛋奶产出哪怕做不到供应全村人,还可以供应给村里的老人小孩。他们设定的供应标准是未成年小孩和达到国家养老标准的老人,都能每个月免费获得一份食品补贴。除了饲养所和养殖所,村里的温室种植场还有各种果树和瓜果类植物,这些到时候的产出也是先供应老人小孩,然后有多的量,再按人头定额在超市供应。

******

等到太阳完全升起来后,年越也完全醒了,实在是太阳晒屁股了。他利落洗漱完后,就跟着邵文柏下山。

邵文柏说:“我之前为了锻炼身体,下山很少使用缆车,而是走台阶当晨练。你今天累了,咱们先坐缆车。下次我们一起走山路。”

年越活动了一下身体,觉得还好,说:“我要走下山,反正时间还早。”他刚来到大岗村,对什么都新鲜着,很想到处体验一把。

邵文柏觉得走慢点也可以的,就同意了。

两人也不避人,手拉手慢慢走着山壁道去主山路。主山道的台阶路铺着大块青石板,两边山上有好些树木,郁郁葱葱的,刚好遮阳。山上野花野草也开得正盛,空气还没有热起来,凉风徐徐,风景还挺宜人的。

邵文柏拉着他的手,一边走一边说:“以前工作忙,也没带你去太多地方,唉,太可惜了,以后没什么机会见到那些名胜古迹了。”

像帝都,市区的政府部门都撤光了,民众也跟着撤,大城市的市区真真正正成了空城。想想以前的人拼死拼活在那买房,现在还没有享受几年就被撤离。

年越说:“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去不去都无谓,这里的风景就很好。”

邵文柏笑笑,揉了一把他的头,直揉得年越头发乱起来,嚷嚷着抗议,邵文柏笑得更开了。

山下的窑洞房和蘑菇房子从山上看密密小小的,其实走近看房子挺大的,房与房之间距离也挺宽的。村子当初作规划的时候,就想过要确保一定的生存质量,这也是减少疾病的方法之一。

村里原住村民和邵家族人最早分房子,他们都是按着自己的心意挑的。等到外来户来了,他们一般是按面积分配,有些房子住一户人,有些则是几户亲属人家合住。最后据统计,山脚下的蘑菇房和山上的半窑洞房,用于住人的就建了六千多座。

村子里的人从五月起一直就很忙,忙着建围墙建河堤坝,忙着建机场建水电站,忙着开山凿石挖洞,忙着建房子挖地窖挖井,同时田里地里的活也没敢落下,能种的地都要种上作物。同时他们还要抽调人手去邻村帮忙,简直分身乏术。好不容易建了些房子,他们还要继续开山凿石建梯田温室建工厂医院学校仓库,等最后一批邵家族人进村后,他们都松了一口气,以为只需要专心建设配套工程就好,不需要再建房子,没想到被村委们告知还有一连队的军人要过来,尤其是里面还有挺多军人是同乡的,他们只得继续建造军营和家属房。

等到这批军队都过来之后,他们都挺激动的,觉得人终于都齐了,这无止境的建房子劳动终于可以结束了,终于可以有时间好好拾缀拾缀自己的新家了。没想到连队的军人们驻扎下来后,看着地方规划得挺好,军中家属们又叫来了他们的关系户,于是村民们只得继续忙活造房子。

现在村里的人不断地叫来关系户,每天都有车队送人来。村委们怕到时候村里的房子容纳不下,就赶紧把村里的剩余土地又规划了一番。除了大岗山和几座建成了山城的山头,远一点的地上还有几座小山头,那里的土质稍好一点,以前是果树园。听说以后有好几年不能种地,村民索性收了果实,把一些果树移植到室内,又多建了几座小山城,还有在它们的山脚平地上建小蘑菇房,顺便又建了几座大型仓库以储藏物流车队每天运过来的物资,另外弄了一些配套的温室大棚和沼气池子。

为了以后的生计,石山上的温室和饲养所还要尽快完善,尽早投入运作,那边村委们也派了一些专业人才在紧跟这块民生工程。不止是自家的温室和饲养所,村委还要派人时不时去邻村帮忙盯着他们村的,作监工作技术指导。

周边几个村子的村民们,之前都眼热大岗村的基地,跪求着请大岗村帮忙完善改造。帮人帮到底,所以邵家族人也抽调了部分人,帮忙周围几个村子打造避难基地。横竖他们在深山里面,总共也就几个小村子,规模比大岗村小得多,像上岗村和下岗村,每个村原住村民只有几十户人家,也不像大岗村有那么多关系户的。

村民们之前开过会商量,看看建筑材料足够,也就同意了。原住村民们对这事挺乐意的,毕竟乡里乡亲的,大家都挺熟,而且有些还是姻亲关系。

村民们一直是活不停歇的天天赶工,每当他们一懈怠的时候,村委就告知他们,不多建点温室大棚养殖房,以后没蔬果没鲜肉,就天天罐头食品压缩饼干维生素片。村民们想想就有点胆寒,于是还是咬牙继续拼命劳作。邻村的村民都被他们的架势吓到,同时也就更不敢放松建造完善自家的温室大棚。

等到军中家属们和大多人家的关系户都到齐后,村委们估摸着,这基地应该不会再大规模来人了。他们统计了一下,大岗村避难基地的人,将会在三万五千人左右,也就是一个中型小镇的规模,完全符合邵家主事人们之前预估的人口数量。再多,他们也觉得吃力了。物资还好,就是怕能源供应跟不上。

他们这边虽然有河,可河水的流量不大,建立的水电站是小型的,而且也怕到时候有地震河水断流或改道了,水电站不能用。村里现在用电一部分是靠太阳能和沼气池发电。柴油发电机和柴油他们也有,现在只是备着,等紧急的时候用。风力发电设备容易毁损,维护起来麻烦,他们虽然也建了一个风力发电厂备着,可是不敢寄予全部厚望。煤他们也收了几个仓库,是备着以后的暖气厂不够柴火或电力用的时候烧的。

听说政府现在是以水电站供电为主,太阳能风电火电类当辅助,核电都暂停了。可惜人类现在没能发明更好的清洁安全的能源,否则生存下来的把握更大。

现在剩下在村子里的劳动力,除了补建房子,也就在忙着完善温室和室内饲养场,还有地下实验室和种植所。温室用的玻璃全是特种的钢化玻璃,预计能承受大雪的重压,墙是铺设了烟道,到时候就靠柴火取暖。村委告知村民,能源够用时暖气厂还可以运作,就怕到时候电不够用,那时候各户人家要紧着空气净化机之类的使用,暖气可能要被停掉。所以,家家户户要做好烧土灶和壁炉的准备。村民们接到了这个通知,就开始自己上山下地收集柴火,除了为自家温室准备冬天的柴火,还要准备室内取暖的柴火量。

邵文柏一边和年越下山,一边给他细细地说了一些村里的情况,他们建造的设施,村里以后的计划安排,以及周边村子的情况。两人一边走一边说,走了大概半小时,就到了他们在前山的窑洞房子。

邵老爷子和林伯已经吃过早餐,两人正颇有干劲地在院子里移植从邵二叔家弄来的盆栽。看见他们到家,邵老爷子笑呵呵地说:“快吃早餐,等一下帮我们挪点土。”

年越红着脸应好,倒是邵文柏,对他爷爷说:“爷爷,重活让我来干就好。”

邵老爷子骂道:“臭小子,当然是你干,难道我还会叫阿越帮忙?他可是医生,我听说医生的手都金贵,损伤不起。”

邵文柏不以为意,笑嘻嘻地拉着年越进洞厅。邵文杨和邵文柳已经吃完去开工了,只有他们俩人最后才吃。年越看看时间还早,就问邵文柏:“文杨和文柳这是加班么?”

“不是,这是村里调整了上工时间,现在的太阳太奇怪,早上亮得早,晚上也晚下山。村里现在早上六点天就大亮了,所以我们把上班时间跟着提前,有些人五点上班,有些人六点,一般都在12点下班。下午看工种安排,要是有下午班的,就四点上到八点。这也是为了避过一天里最热的天气,让大家中午好好睡一觉。”

“哎,那我岂不要是要迟到?”年越惊,村里医院开张时他问过,村里上工时间是一般是早上八点开始的,医院有八点有九点的,他还以为现在八点半吃完早餐还来得及去医院报道。

“今天别去了,反正你都迟了。正好在家休息,跟我一起整理房子。你看爷爷的行李还没有弄完呢。”邵文柏笑着说。他是故意没说的,就为了让年越多休息。

“好吧,因为别人要是问我为什么迟到,我实在说不出理由。”年越叹气。

“别担心,医院现在还不忙,人手足够,不欠你一个。”邵文柏是医院的幕后院长,哪能让年越累着。

“也是,反正家里也要人收拾,我赶紧吃完先把爷爷的东西整理好,再弄温室。昨天我就在想了,要早点种上菜,还有水果,咱们家阳台上的葡萄藤之前你看到运来了吧,我要早点移植好,好多事……快吃。”年越一边扒一边催邵文柏。

“慢点,时间还够,今天做不完明天再做也行。”邵文柏只得抢过年越的碗,让他慢慢吃。

第18章:工分和温室

吃完早餐后年越突然想到邵文柏也是要上工的,就问他:“你今天不用去村委那边吗?”

邵文柏说:“为了有时间陪你们,我已经连续通宵工作两个星期了。现在是补假。”

“村里还有假放?”年越深深的怀疑,村子到处都在赶工程呢。

“其实是现在村里没什么事,暂时用不上我,所以我向村委们请假了。你是来得晚,没看到村子刚开始发展,天天有事情要管的时候。”邵文柏说。

“都有什么事啊?”年越问。

邵文柏长叹一口气,那口气悠扬绵长,就像他吸烟时吐出的烟圈,他叹完了这口气,才说:“说来话长,这方方面面的事情太多,我就挑拣一些要紧的给你们说说吧。”

邵老爷子和林伯也对这个话题颇有兴趣,于是几个人一边听邵文柏说,一边整理行李箱。

“首先,这村民卡和村规,也不是一开始就有这计划的。当时还顾着搞建设,没想着怎么管理村子。”不是没想过,而是大家觉得事情没到那一步,村里的基地建设才起步,那时都是在忙着搞工程前期建设。就邵文柏自己从五月份起,就是市里和村子两边跑,既要管着进口物资,还要管着原来的公司运转,村子里边又要盯着工程,简直是多喘一口气都觉得累。

不止邵文柏现在提起来觉得累,就是一些邵家族人现在回想起那段几头兼顾的日子,都面有惧色,心理性反胃。大岗村基地建设担负着全村全族人的未来,他们一点也不敢掉以轻心,从工程规划到施工建设,他们对其中的监查可谓极之用心。不管自己懂行不懂行,都重用专业的人才,挖来业内有口碑的工程师帮着把关,就怕工程有什么地方规划不好,有什么细节被忽略了,将来会酿成大祸,会让村里的人送命。一边要赶工,一边要盯着工程进度和质量,那几个月工程项目的负责人们都熬白了头发。哪怕最后他们的工程像水电站和大堤坝之类成功验收了,得到了好评,他们现在也不敢拍胸脯保证说“出了问题我负责”。不是怕工程质量不好,而是怕它们再好,也抵不过大自然天灾的威力。

邵文柏现在谈起这些事,颇有点唏嘘。对他们说:“前期的基建工程,这个最为耗费心力,族里负责盯工程的安延叔他们几个,不止是白了头发,都快成秃顶了。后来是验收工程的几拨人一再跟他们保证工程质量没问题,这才让他们放松下来。”

只是建个前期基建项目,负责人都熬得不成人形了,何况是到建避难房的阶段。邵家的主事人们为了减轻负责人的压力,每个项目都多派了人跟着,自己也时不时去现场查看一下,顺便慰劳一下工程人员。

那时邵家几个核心主事人就将重心都放在大工程建设上,对村里的管理暂搁一旁,只确保村里的人不往外泄密。这个很好解决,把网络和信号基站都屏蔽掉就好。外出的人员都是忠心好用的,而且是实行几人互相监督制,不怕有人向外面传递信息。

村子里也为了这个保密问题,在政府大规模地在市郊建造避难场所的时候,特意开了一个全体会议。村长和邵家公司的领导人向大家告知,所有参与建设新村子的人,哪怕是最低层的工作,村里都为他们预留了房子,大家到时候都可以叫他们的亲属过来。目前的工作重心必须是基建工程,要是有谁敢往外泄密,先不说泄密的人将会被驱逐出村,如果因此招来了大批外人,反而是村子的工程进度受到拖延,大家要衡量一下这个利益得失。

有了这一番话作保证,再加上邵家的集团公司向来厚待自家员工,所以在保密的问题上很好解决,大家都对这个做法很赞同,除了自己保密,还互相监督着同事们。

村委们那时除了一些保密措施,就没再往村里的管理投入过精力。他们想着物资掌握在自己人手里,不怕人管不好。村长在村里也向来有威信,他背后又有邵家族人的支持,所以村长村干部们在村里实行的新措施是很顺利地执行下去的。那时的原住村民们也是忙,都有各自的田地要料理,农忙之余就去兼职建筑工人,每天累得沾床就睡,根本就没有空想多余的事情。

过了不久,越来越多的邵家员工们进驻村子,大家一起为建造新村子日夜开工。邵文柏和二叔三叔们,开始在村里工作的时候,是以新村工程管理指挥部的名头行事的,但邵家的员工们还习惯叫他们邵总邵董的。跟村民们呆久了,听得多他们自己都觉得别扭。为了不累死村长村主任这几个村干部,他们邵家外来的族人以后也有个名正言顺的身份在村子里行事,就一起弄了个大岗村管理委员会,就由他们这帮邵氏族人里的核心主事人,和几个村代表担当。然后他们就让员工们统一称呼,一律叫村委。原来的新村工程管理指挥部以后就由专业的人士担当,他们这帮村委就负责监控工程进度和调配物资人员。

称呼顺耳了,位置也坐正了,村委们得心应手地指挥村民们和员工在村子里大搞建设,有国家政府在市里实施的各种新政策配合,员工们就不说了,族人和原住村民们都很好指挥,工程也很顺利。

然后他们当久了村委才发现,管理村子不比管理工程和公司容易。

一开始邵族的一些主事人在村子里都是项目管理人,负责监管各种工程进度,调配人员和物资,这些项目都要手下有人去干。开始为基地工作的人都是原住村民和邵家公司的一些员工,还有外来的一些族人们,这些人都挺好管的。关于各人的功劳记录,那时公司的主管还在管着,村里有村长村干部们守着,族里有族老盯着,各人的工作都挺好记录的。接着随着工程的大规模开展,来了些另外新招进来的人才,管理上就开始有问题了。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