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言(穿越 民国7)——来自远方
来自远方  发于:2014年10月31日

关灯
护眼

上帝!

“请问……”

“是的!”

“这个面包……”

“是的,阁下,这是面包!”

李谨言:“……”

他知道这是面包,他只想问一问,刚出烤箱的这些是咸味还是甜味。

或许是看不下去了,站在一旁的楼少帅突然开口,等他两句话说完,保罗已经干脆利落的将李谨言之前想买的面包分类装好。

“给您,阁下。”

“谢谢。”

付过钱,楼少帅单手托着装面包的纸袋,侧头问李谨言,“还想买什么?”

李谨言没说话,他第一次看到楼少帅这个“造型”。穿着长裤衬衫,抱着两袋长条面包也能帅成这样,是不是太没天理了?

“怎么?”

“没什么。”

李三少摇头,暂且把天理什么的抛到脑后,再瞅瞅四周,很多人的神情也明显带着吃惊。这样也好。他始终记得楼少帅曾经在火车上说过的话,要想成为总统,给旁人的感觉,总不能一直像个万年冰块吧?

不亲民,至少也能“居家”。

李谨言买东西的效率很高,不到三十分钟,除了他自己和楼少帅,连同身后几个兵哥的手上都提满了。

看着从“硬汉”降级到“苦力”的兵哥们,情报人员们一致认为,还做“幕后”工作更好。

回到大帅府,小豹子和小胖墩正在玩迷宫游戏,楼夫人坐在一旁,不见楼大帅,估计又被白老请去品茶对弈了。

楼大帅感叹“年迈”的那番话,不知为何还是进了白老的耳朵,自那以后,楼大帅的“退休”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娘。”

“回来了?”

两人坐到楼夫人对面,楼二少和小胖墩也没心思继续走迷宫了,一起看过来,小胖墩的鼻子还抽了两下。

“大哥,言哥。”

“大舅,言舅。”

楼少帅冷眼一扫,正想往李谨言身边凑的小豹子和小胖墩马上立正站好、

碰巧这时季副官送来电报,是俄国那边的消息,楼少帅起身去书房处理公事,小豹子和小胖墩这才来了精神。

“言哥……”

“行了,过来。”

楼夫人笑着摇摇头,看着李谨言和两个孩子相处的情形,又感到欣慰。

大帅说他老了,她何尝不是?

揽镜自照,早已双鬓染雪,

睿儿才八岁,逍儿的性子摆在那里,有言儿在,当真是楼家之幸。

第二百六十八章

进入十月,因苏俄与白军内战停运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欧洲段,重新恢复通车。

虽然修复路轨和车站设施花费了不少时间,运行的车厢也显得老旧,落后于时代,可再次响起的火车汽笛声,还是让在场的俄国人全部兴奋的挥舞起了帽子。

《乌法和平协议》签订后,苏俄政府与白俄政府分别开始实行新的经济政策。

苏俄以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将在1918年之后收归国有的一部分工厂和店铺还给私人,并准备将部分企业租给外国商人和在革命中流亡的本国资本家。

这一系列举措一直遭到很多人的反对,但弗拉基米尔坚持认为,恢复国内经济比其他任何事都重要。

“工厂里没有机器声,田间没有劳作的身影,看看吧,我们的人民在过什么样的生活?没有工作,没有面包,生病了没有医生,没有维持生活必须的一切!”

“几千家工厂停工,农业的发展几乎停摆。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我们能做些什么?是让这个国家的齿轮继续运转,是让我们的人民重拾希望!”

“只结束战争还不够,远远不够!”

弗拉基米尔和基洛夫在领导会议上的讲话,被全文刊登在报纸上。

莫斯科人再次涌上街头,他们聚集在一起,大声高呼,他们现在需要的不是主义,而是面包,是衣服,是鞋子!是能够养活一家人的工作,是能够耕田的农具!

白俄的情况也是一样,但他们比苏俄幸运,鄂木斯克通往中西伯利亚的铁路段并没有被破坏,大量的华夏商品,可以通过铁路运往西西伯利亚。

李谨言几乎搬空了仓库,六省内的多数商家也闻风而动,一车又一车的面粉,罐头,毯子,还有肥皂毛巾等其他日用品,换回了大量的真金白银。

聚集在高尔察克身边的军官和沙俄贵族,虽然在革命中失去了部分财产,随身携带的首饰,怀表,烟斗甚至是外套上的宝石纽扣,却可以派上用场。

生存还是维持体面?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前者。

“除了真金白银,宝石古董,我只收大洋和华夏纸币。”

李谨言已经成了北六省商家行动的标杆,原本会收英镑美金的商人,对俄国人拿出的他国纸币也开始摇头。在白俄办厂的华夏商人,收购原料,出售货物,发给工人的薪水,全部使用华夏货币。

长此以往,潜移默化之下,华夏货币成为了白俄全国流通的货币,进而影响到苏俄以及中亚的部分国家和地区。到了后来,乌克兰,立陶宛,芬兰南部,挪威东部也开始大量使用华夏货币。

加上朝鲜半岛,琉球群岛,日本北海道和九州岛,缅北,越南北部,华夏货币几乎遍布整个亚洲。在这些国家和地区,除了本国货币,流通最广泛的就是华夏货币。

后世对此有个形象的称呼“华元区”。

就这样,李三少一边向美国走私,一边向俄国渗透,同时不忘提醒楼少帅,若有机会,可以和未来的中东土豪们接触接触。巴黎和会刚过去没多久,欧洲人瓜分中东也没那么快,见缝插针,总是能和几位苦大仇深的土豪建立起友谊。

廖祁庭在南方的生意也有了起色,目前正一心一意的发展海运公司,不久前给李谨言发来一封电报,字里行间倒是颇有些感叹的意味。和北方不同,南方,尤其是上海等地,开设有英法的船运公司,廖祁庭想要发展,就要先和他们竞争。赢了,才算真正站稳脚跟。

提起海运,李谨言就想起约翰船公司新下水的两艘货轮,一艘是大连造船厂制造,另外一艘是从美国一座造船厂买回来的。

排水量和性能暂且不论,李谨言对其中一艘货轮的船名很有意见。

威廉波特尔号。

当约翰兴高采烈的告诉他,这是船公司迄今为止最大的货轮时,李谨言就觉得这船名熟悉,回到关北后,看到报纸上关于美国总统的消息,顿时一激灵。

难怪他觉得耳熟!

威廉d波特尔号,二战史上赫赫有名的美国驱逐舰,炮打海军基地司令部,差点用一枚鱼雷干掉罗斯福,又被自己击落的飞机“送”下海的那艘“神”船。

比起波特尔号,日本的三艘海军祥瑞完全不够看,再祥瑞也没见它们向天皇开炮。如果它们能发愤图强向波特尔号学习,二战历史说不定会因为而改变。

“改名,必须改名!”

李谨言一连给约翰拍了三封电报,电报内容完全一样,必须给这艘商船改名,否则不许下水。甭管是不是迷信,反正他的商船不能叫这倒霉的船名!

对于李谨言的坚持,约翰有些莫名其妙,耸了耸肩膀,还是为这艘新船重新命名。

一场“抢注”风波消弭于无形,赫赫有名的波特尔号,依旧会在二战中继续它的“辉煌”。

李谨言放心了,罗斯福总统……只能自求多福了。

与此同时,欧洲各国之间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永久中立国瑞士举行全民公投,决定加入国联。

迫于压力,法国和比利时军队撤出了在一战中占领的德国城市。德国并没感到多高兴,因为在不久后签订的边境条约中,北石勒苏益格被并入了丹麦国土。

土耳其发生革命,废除了苏丹,土耳其要实行民主,不在需要国王。希腊却计划举行公投,决定是否再设立一位国王。

在意大利,墨索里尼的战斗法西斯改名为国家法西斯党,暗地计划组织黑衫军向罗马进攻。

在慕尼黑,希特勒发表了一场又一场演说,并雇用一批打手成立了冲锋队。冲突,暴乱,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战争表面结束,实际上,该解决的问题压根没有解决,矛盾始终存在,就像一座活火山,注定会再一次爆发。

第二百六十九章

欧洲局势如何,暂时影响不到华夏。

十月中旬,德国与华夏就贸易等多方面合作签订补充条款。

同月,首批德国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抵达华夏。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做出了种种限制,巨额赔款也造成了德国国内经济困难,却并没打垮这个国家。强大的工业体系,陆军总参谋部的核心,以及由俾斯麦一手创建的统一德国,依旧保存了下来。

因战败和其后种种不公平对待,仇恨的种子也在日耳曼人中生根发芽。就算不是小胡子,也会是其他人,德国人的愤怒,总会找到宣泄的途径。

这个途径,就是战争。

正如法国元帅福煦所说:“这不是和平,而是二十年后的战争。”

最终,他的“预言”在一九三九年得到应验。

抵达华夏的德国工程师将被安排在东西伯利亚的赤塔工作。新建的机械厂,飞机厂,和汽车制造厂都可以让他们发挥所长。

随着华夏对东西伯利亚的开发,煤铁等矿产资源也源源不断的输送回国内。建立在赤塔的机械厂,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矿山机械。研发过程中,华夏的技术人员遇到不少难题,有了这些经验丰富,技艺娴熟的德国人,算是解了机械厂的燃眉之急。

进入飞机制造厂工作的,除了二十五名技术工人,还有四十名德国试飞员。其中就有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二战时的德国空军元帅赫尔曼戈林。

一战结束后,他本该到丹麦工作,闻听德国政府招募“试飞员”,便和朋友一起报名,没想到,工作地点竟然是在华夏。

在轮船上,戈林发现,这四十名试飞员全部是参加过一战,有战斗经验的退役军人。

是计划,还是巧合?

戈林不清楚,但他猜测到了某种可能,并开始对这次华夏之行充满期待。

赤塔的汽车制造厂分为一厂和二厂,一厂主要生产卡车,二厂是拖拉机厂。德国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大多被“分配”到拖拉机厂工作,从事“拖拉机地盘和车身”的研究。只不过,根据他们的研究成果制造出的“拖拉机”,没在农田中发挥作用,全部被开上了战场。

飞机试飞员,坦克驾驶员,还有以各种各样名义来华的德国退役军人,开始了在华夏为期五年的工作生活。

在此期间,外部的一切都与他们没有关系,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完成自己的使命。

“一切为了德意志!”

华夏与德国的合作没有瞒过英法等国的眼睛。英法两国公使同时照会华夏政府,表示出了对这件事的关注。华夏政府给出的回答是:“这是民间合作,不是政府行为,只发展民用工业,并不违背任何国际条约。”

同时,华夏政府还表明,他们开展合作的不只有德国,还有白俄,苏俄,美国,包括英法两国,都同华夏有商业往来,民间合作。

“商业行为不涉及军事,华夏爱好和平。”

老谋深算的朱尔典因健康问题在几个月前卸任,返回英国,大不列颠新任驻华公使艾斯顿爵士把不准华夏的脉搏,法国全权驻华公使柏卜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在表面上接受华夏给出的答案。

但英法两国始终对德国与华夏的合作保持高度警惕,派遣间谍失败之后,转而想方设法收买当地人。遗憾的是,能够接触到机密的人员很少为财帛美色动心,愿意“帮忙”的人,送出的消息毫无用处。

花了不少钱,却无法得到想要的信息,反而引起华夏的警觉,为了避免产生更大的“误会”,再不甘心,艾斯顿与柏卜也只能暂时收手。

除了整天在屋子里打转的艾斯顿和柏卜,李谨言也很想到赤塔去看一看,提出要求,却被楼少帅打了回票。

赤塔的工厂,名义上是民间出资,实际上却是政府在幕后操控,其中牵涉到太多问题。他是个商人,不是军人,也不是政府官员,冒冒失失的跑过去,的确不太合适。

失望是难免的,却不是不能利剑。

“想去的话,等我有时间。”

李谨言摇头,“我也只是一时兴起。”

“是吗?”

“我说真的。”李谨言靠在桌边,“就是一时兴起,也没什么可看的。”说白了,飞机厂,汽车厂,兵工厂,关北哪样没有?

楼少帅拍了拍李谨言的脸侧,李三少一咧嘴,按住楼少帅的手背,“少帅,这事按下不说,我之前提的那件事,你觉得怎么样?”

“哪件?”

“到苏俄办厂的事。”李谨言笑眯眯的说道:“白俄那边不是问题,苏俄那里有喀山他们在,只要运作得当,厂子开起来盈利会相当可观。现在那边什么都缺,尤其是粮食和生活用品。苏俄又出了新经济政策,允许外国商人租厂,我估算了一下,成本不会太多,稳赚不赔。”

“想好了?”

“恩。”

“派谁去?”

“冯经理,还有不少商人都有兴趣。可以组个商团,顺便以少帅的名义送去一批援助物资,也算是敦亲睦邻。”

“我的名义?”

“对。”李谨言点头,“要不就大帅?反正钱是咱们家出的。”

“哦。”

“……少帅。”

“怎么?”

“咱们说正经事呢。”

李谨言握住探入长衫下摆的手腕,试图讲理。不想对方却直接用牙咬开了他的领扣。

温热的气息拂过喉间,带起一阵麻痒。掌心所到之处,一片灼热。李谨言咬着嘴唇,恨恨的扯开军装外套,隔着衬衣咬上了楼逍的肩膀,他就知道,和楼老虎谈正经事,十次有九次没法正经收场……

到苏俄开场,李谨言也是考虑了很久。

现在是1920年,还有四年,弗拉基米尔就要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如果继任者是斯大林,这件事还需要再斟酌一下,但实际情况是,无论从那个方面看,基洛夫的地位和声望都排在斯大林之前。就算是托洛茨基和布哈林,也比斯大林的威望高出许多。

再没政治眼光的人,都能清楚看到这一点。

只要没有哪只蝴蝶再不负责任的扇翅膀,硬把斯大林给扇到苏维埃主席的宝座上,李谨言完全可以肯定,接替弗拉基米尔的除了基洛夫不做他想。退一万步说,基洛夫再遭暗杀,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等人也不是好对付的。斯大林想要干脆利落的扳倒所有对手,几乎不可能。

何况,经过战场上的洗礼,基洛夫已经发生了改变,想要对他实行暗杀,绝非易事。一旦露出蛛丝马迹,被送去见马克思的是谁,还真不好说。

看山说道基洛夫极大的信任,与国联的联系变得更加小心。李谨言开始考虑,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暂时停止同喀山联络。直到在苏俄设立更隐秘的联络点。

站的位置越高,身边的危险就越多。李谨言不想因为自己或其他人的疏漏,给喀山以及和他一样的情报人员带来危险。

在这段时间内,潜伏在俄国的情报人员会变得格外“孤独”。

“哑叔,这件事你来办吧。”李谨言轻轻叹了口气,“从四处挑两个人,想办法留在莫斯科。”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