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唐城墙上梨花完本[bl同人]—— BY:长风有客
长风有客  发于:2019年05月28日

关灯
护眼

我看着身后满长安的雪白花瓣,十年的时间,那些梨树我看了无数遍,它们承载了我所有的希望与期待。
曾经,这里有我最爱的一切,我怀抱着所有的期望来到这里,后来,我毅然决然走了,把满城的梨花抛在脑后,把这座给我希望与绝望的长安城抛在脑后......

离开长安后,我的身体也越来越差劲,经常不是腰酸背痛就是头疼眼花。我想着,大概是人年纪大了,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了。思吾却说,我是因为离开了长安才这样的。
这一年,寒冬。
我听闻一路名为安禄山的叛军以讨伐宰相杨国忠的名义起兵造反,且不久之后便攻陷了洛阳。我在家中难过了许久,身体更是差劲了。
待至天宝十五年,夏。
安禄山攻占长安的消息传遍天下,皇上携家眷与众臣迁逃去了川蜀。
时年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改年号至德。
适逢国家动荡,政治衰退之际,新帝有中兴大唐之志,心下思量,我便决定独自去往灵武投奔新帝。
思吾显然是不希望我去的,他说我现在身体经不起这般折腾,可他也是知道的,知道我放不下这濒临崩溃的国家,知道我无法坐视天下苦难百姓不理。
最终,我还是走了。
那天,思吾早早帮我收拾好了行装,可他却不出来送我。这么多年,他跟在我身边,每每我与他意见不一致,他又无法说服我的时候,他就会这样。
就在那天黄昏,
我恍然发现,思吾的身体也不比我好到哪里去,我在家中发现了他藏起来的药草,似乎是用来治疗心病的。
看着那满满一木盒的草药,我在门前坐了好久。夕阳将我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
那一刻,我发现自己大半生从未亏欠过谁,除了思吾......

然而,意外总是最先来临,就在我去往灵武的路上被安禄山的叛军捉住了。他们一路把我押送至长安。
我从未想过自己会以这种方式再次回到长安,可是一切都变了,长安变了......
当我站在一片废墟黑土之中,看着烧焦的房屋,灰暗的天空,还有早已死掉的梨花树时,我所有的情绪瞬间崩溃了。
周围全是衣衫破烂满脸疲惫的难民,他们坐在地上,靠在废墟里,恹恹无力。当我蹲在地上嚎啕大哭的时候,没有任何人觉得我很奇怪,因为在这里遍地都是哭声......
从前,我在这座城里生活了十年,它是繁华的,是无与伦比的,它聚集了世间所有的华丽与兴盛,它曾经商旅往来络绎不绝,所有的人都崇拜它,每次到春天梨花开的时候,是它最美的时候。
我记得那时,我总会背着冯二狗家的阿瑜,挤在人群里,阿瑜总会咯咯笑拍手:“梨花!梨花!小杜的梨花!”
如今,往事如同烧毁的画卷一般,化成灰被风吹向天际......

我在长安被那群反贼压了许久,终于一日,一群人前来劫狱,我趁乱逃了出来。
走在长安的街上,我不敢去看四周的百姓,只能低着头走,那些悲惨的哭声萦绕在我周身。我就如同一具行尸走肉一般。
忽然,我被人重重撞倒在地。
“该死的东西!没爹教没娘养!把馒头还给我!”
我皱着眉,扶着腰缓缓起身,去看争吵的那边。
只见一个少年,十五六岁的样子,穿着一身灰色的破烂衣服,满脸满身的灰,脏兮兮,嘴里塞着一个花白的馒头,手里还拿着两个馒头,不停把馒头往嘴里塞,他的脸因为这动作而奇怪地变形。
一个中年男人冲上去就将那少年踢倒在地,嘴里一边毒骂着一边狠劲踢打那少年,脚重重踩在那少年腿上,肚子上。可那少年只是死命抓住手中的馒头。
“狗崽子!皮怎么这么厚!”
那中年男人死命踢了好久,终于踢累了,坐在地上大口喘气:“该死!就没见过这么不要命的!”
我见躺在地上那少年奄奄一息,便上前打探。那少年很瘦,黑细黑细的腿上都是紫色的淤青,全身都动不了了,可他此时还在埋头啃馒头......
看他这样子恐怕是饿坏了,适逢乱世,百姓们能吃上一顿饱饭都很难。像我这样的况且餐餐吃不饱,更别说这孩子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看着那少年心中更加难受了,于是去拉他起来,也好去寻些草药,帮他医治一下伤口。
可当我看清那少年的脸时,我再也平静不下来了。
是阿瑜......
是当初那个骑在我肩上,拍着小手咯咯笑,陪我一起看梨花的阿瑜......

☆、乱世
我看着他脏兮兮的脸,被馒头塞的满满的嘴巴,鼓着脸艰难咀嚼,漆黑的瞳孔里倒映着我泛红的眼眶,和悲伤又风霜的脸。
他只是一个劲吃着馒头,看着我的眼睛却是空洞的。
“阿瑜...是我啊...我是杜阿叔...”
他的头发应是许久都未修剪了,也没有人教他怎么束发,全都结块散落披着,我伸手去帮他捋起耳前的头发,他警惕一躲,伸手将我的手打开。接着将最后一个馒头塞进嘴里,双手撑地艰难地站起身,他站起身用了很长时间,中间好几次都失败倒地,如同一个流浪街头,受伤的小狗一样,一瘸一拐。
我从未想过阿瑜有一天会变成这样,记得当初他还是坐在我腿上读诗的小孩童,冯二狗还常常骄傲着跟我说他们家阿瑜就是读书做官的料,注定要光耀冯家。
如果冯二狗在的话,怎么会让阿瑜这样呢......
阿瑜在前面一瘸一拐慢吞吞走着,我在后面隔着一段距离跟着他。
我们一前一后走着,穿过残破的小巷,烧焦的房屋,来到一座庙宇前。这座庙我是知道的,是皇上和太后花了许多心血建成的,取名兴国寺。
记得当初,只要到了佳节,这里经常会举办一些盛大的活动,全城的百姓都会来参加,场面人山人海,热闹欢腾。
彼时它的红墙已经明显的出现了裂痕,甚至那由皇上亲笔题字的匾额'兴国寺'也被大火熏得黝黑。
我看着阿瑜扶墙推开寺庙的门,于是跟着他一齐进去了。
当我进去后,却被那场面震惊了,寺庙内原本有一片开阔的草地,草地被一条石子路一分为二,草地上从前是种满了银杏树的,可现在那些树大多都被烧焦了。
此时地上全是人,大多都是老幼妇孺,他们有的仿若死尸般躺在一块破布上,有的半支撑着身体坐在旁边,腿上和身上或是绑着绷带。还有刚刚满月的婴儿躺在母亲的怀中哇哇哭,更甚者拖着血流不止的断腿奄奄一息靠在焦树旁,好像马上就要断气了。
仿若进了地狱一般,一片压抑。
我看着这些垂死挣扎的百姓,忽然想起了太白兄,我记得他从前对我说过,他之所以辞去翰林的官职是因为他希望自己能做真正对国家和百姓有用的事,他不希望自己的才能只是用来给人取乐的。
我与太白兄是一样的,我希望大唐盛世永在,我希望百姓安乐,可如今我看着这一切,全都破灭了......
我走在里面,心揪成一团,胸闷难以喘过气,因为地上躺着的人太多,我只能跨着步子走。
寺庙在如今的长安城里已经算得上是好些的建筑物了,寺庙外基本是一片废墟,说不定还有一些安禄山的叛军在外面捉人抢劫,故而百姓们大多都藏在寺庙里,而且寺庙被奉为神圣之地,那些叛军也不敢随便进来捉人。
我看着阿瑜走到一个小角落里,将偷来的一个馒头仔细着从兜里掏出来,喂给一个小婴儿吃。
我隔着一点距离去看他们,那婴孩被一块破布包着,十分小的一团,可是却一动不动,就连哭声都没有。
阿瑜将那婴孩温柔地抱在怀里,动作十分的轻柔,好像是怕吵醒怀中熟睡的孩子,馒头放在那婴儿的嘴边,却滚落在地上,阿瑜很耐心地一遍又一遍放在婴儿的嘴边,一遍又一遍地从地上捡起来,形成一种诡异的机械式动作。
身边有一个阿婆注意到我在打量阿瑜,拉了拉我的衣袖要跟我说话。我将目光从阿瑜那儿收回来看着身边的阿婆,她皱着眉看了一眼阿瑜对我道:“公子,好心提醒一句,这年头自身都难保,还是别管他人闲事为好,那孩子可不正常,莫要惹祸上身。”
我问道:“何故说他不正常?”
那阿婆撇了撇嘴:“我听说,那孩子的爹娘都被叛军杀了,而且他娘当时才刚刚生下一个婴儿,人们找到他家的时候,他爹娘死在房里都好几天了,尸体都发臭了,他却抱着刚刚出生没多久的婴儿坐在他爹娘的尸体旁边。”
她又深吸了一口气,摇头道:“哎,都不知道他是怎么从那群土匪手中逃生的,但没过多久,那个婴儿也死了,估计是没奶水饿死的。这孩子成天抱着一个发臭的尸体,神神叨叨,恐怕是疯了,还是离他远一点吧。”
我听完那阿婆的话,坐在地上看着阿瑜瘦弱的身体沉默了好久。我不敢想象冯二狗是如何将阿瑜和刚出生的孩子藏起来的,更不敢想象阿瑜抱着孩子看着自己死去的爹娘心情有多绝望......

之后,我便在这座寺庙里一直隔着一段距离陪着阿瑜。我记得冯二狗从前还说过要让阿瑜认我做干爹这种话,我从前只当他是跟我开玩笑的,可如今我却发现自己根本不可能放下阿瑜不管。
我发现阿瑜每到正午时间便会安顿好婴儿出去寻找食物,而通常都是找不到食物的,现在连活着都很难,更别提吃饭了,人们都是饿着肚子的,我甚至还看过有人抱着一只断胳膊低头啃,如果我没看错的话,那确实是人的胳膊......
我想,我应该带着阿瑜尽快离开长安。我不想再让阿瑜这样一蹶不振下去了,且那婴儿已经夭折,不能让孩子一直得不到安息。
于是我趁着阿瑜不注意将那婴儿抱走了,我将身上所有能值钱的东西都卖掉换了一副红木盒子,还有一些冥币与火把,准备将婴儿下葬。
可阿瑜却在我去郊外的路上发现了我,我看着他通红的双眼,恶狠狠盯着我,完全不像小时候的他。
他伸手夺过我怀里的婴孩,大喊:“你还给我!坏人!坏人!”
我用尽全身的力气拉扯住他,不顾他对我的踢打:“阿瑜!他已经不在了!他不在这个世界上了!”
阿瑜听不进我的话,又掰不开我的手,于是张嘴去咬我的手,少年的牙齿十分的锋利,瞬间就咬出血痕来,我忍着疼颤抖着声音对他道:“阿瑜,让他走吧......爹爹和娘亲会理解阿瑜的......阿瑜已经尽力了......”
不知过了多久,少年终于慢慢松了口,像是耗尽所有力气一般坐在了地上,抱着怀中的婴儿仰头大哭。就如同在街上和爹娘走丢了的孩子一样......
是啊...分明还是个孩子啊.....
我缓缓蹲下身,抱住那消瘦的孩子,轻轻拍打着他的背,在耳边久久呢喃:“阿瑜不怕...阿瑜不怕...”
那天,我和阿瑜一起将婴儿下葬,我看着火光在少年的脸上跳动,我从未想过那样饱经风霜的样子会出现在一个不过十五六岁的孩子脸上。

☆、重逢
我托了一个同行的朋友将阿瑜带着去奉先,并写了一封书信给思吾,希望他能代我照顾好阿瑜。
接着我便一人独自启程前往灵武,我之所以不带阿瑜一齐去灵武,是因为我根本预测不到去灵武的路上会有多危险,到处都是抓人的叛军,一个不小心就会丧命。
那时,我是抱着很有可能一去不归的心理准备。我想,阿瑜还是交给思吾我会比较安心些。
我猜,思吾也是知道的,可能我这一去便是不复再见......
去灵武的路上,我担心又会有叛军,不敢走大路,只能往那些偏僻难走的小路走。中间因为很久没吃东西,头晕眼花,差点又掉进河里。
所幸我终是到了灵武,见到了新帝。新帝见我一路经历千难万险来投奔他,为诚心所感,于是封了我为左拾遗。
至德二年春
我站在陌生的土地上,看着大地回春,一派绿意盎然。以往每逢这个时候,长安的梨花应是开了,我又会背着阿瑜到街上去看梨花,再买些梨花膏回家...
过了这么年,我竟快要忘记了当初是为什么而去看梨花。
我与太白兄天各一方,我甚至不知道他是否还活在世上,我记得浩然兄从前对我说过,他放不下的是我......
我有时很后悔,后悔没对他亲口说出,我心悦于他。后悔那个大雪天的东石门没有拼命留住他。
我看了看手中刚写的一封信,这不知是我寄出的第几封了,我看着窗外被微风吹动的柳条,叹了口气。当你等一个人等得久了,便无所谓等与不等了,因为你知道,等那个人早便成为了你的生活......
就在不久后,我终于打听到了太白兄的消息。时隔好多年,我接收到这消息的时候很是兴奋,可却发现不是好消息,我听闻太白兄因为'从逆罪'入狱了。起因是永王璘谋反之事,太白兄时任永王的江淮兵马都督从事,一齐判刑入狱。
当我知道了这件事后便四处向朋友打听关系,并写了一封诗信传给处理此案件的官员。
只是我始终都想不到,处理此案的人却是一位故人......
高适
当我听到这两个字的时候,往事忽地浮现脑海。
我记得,我与他见的最后一面是在洛阳,那天他将太白兄送我的诗笺弄坏了,我与他吵架之后,他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而今日,他却被皇上任命为淮南节度使,前去征讨永王璘。只是我与他关系破裂,不知他会不会念及以往情分放了太白兄。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