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朕不能死完本[清穿]—— by:喏言
喏言  发于:2017年10月13日

关灯
护眼

此战胜利之后,所有回民似都看见到了胜利的曙光,参与到叛乱的人更多了,甚至组成30万人的军队。这些回民在关中平原杀人,几个月时间杀了五十万人,80%的汉人被杀,只有一些县城保住了少量人口,向北逃的人都被回民杀了,少量逃进骊山里的人,因回民不敢进山杀人才留下了命来。
第98章 回族叛乱(二)
“蠢货!”
“白chi!”
“弱zhi!”
“低能儿!”
整个烟波致爽殿里充斥着载淳的怒吼声,吓的李莲英也不由往后缩了缩脖子, 所有的宫人也眼观鼻, 口观心,大气不敢出一声, 就怕被这位少年天子迁怒!
“从没见过皇上发过这么大的火呢。”芷兰在心里暗暗的想到:“便是当初八大辅政大臣兵临热河,皇上都是胸有成竹。这等破口大骂, 可见事态的严重性。”
载淳骂了老半天, 也不觉得息怒, 更是把甘肃那上来的奏折给撕成了两半, 丢在了地上。这董元醇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原想着他身为御史出生,发现了当地的问题,不上报也就算了, 还居然想要自己压下去,也不掂量掂量自己是个什么货色,镇压也镇压下去,竟还使得当地的团练全军覆没。
“董元醇现在在哪?”
载淳发完了火, 这才问道。李莲英听着载淳的问话,尽量不让脚步发出声音,走上前,拾起奏折:“回皇上的话,听兵部的人说董元醇带着残兵败将逃到了山西。”
“他还有脸逃?怎么不去死?!”
载淳当下更是火冒三丈。这等无用之人, 竟弃自己治下百姓不顾,一个人逃了,真是蠢到极点。他若真战死沙场, 载淳好歹还能说一句“此人虽然能力不行,至少还算忠烈。”如此行径,正是想迁怒他九族。
冷静,冷静。。。
载淳再三压火,对自己说,不要迁怒他人:“阿英,去告诉刑部,即刻把董元醇押解回京,打入天牢,交由他们全权处理。再去把兵部尚书和军机处大臣都叫来。”
真是想把我大清闻名历史的满清十大酷刑都在这人身上用一遍。
出了这么大的事,载淳不仅生气,还感到了深深的痛心。五十万条性命啊,都是无辜的百姓,几日间命丧荒原,这些反贼简直是丧性命狂。在载淳的心中,这些回民的定义已经被打成了“反社会,反人类的极端主义者了。”
军机大臣们与兵部尚书曾国藩其实也很早就得到了消息。这折子他们也是知道的,都在行宫内等待着载淳的召见。他们见得李莲英来召唤,当下对视一眼,上前给李莲英塞了银子,问了问载淳现在的心情状况。不出所料,李莲英只回答了四个字:“勃然大怒。”
这些大臣们闻言,心下叹了一口气,互相商量了一下,然后惴惴不安的向着烟波致爽殿走去。此时的烟波致爽殿里静悄悄的,无人敢在此时大声的喘一口气,就怕被皇上迁怒。载淳疲惫的依靠在龙椅上,微闭着眼,让芷兰帮忙按摩着头部。听得脚步声,才又睁开了眼。
“坐吧。甘肃陕西那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吧。”
载淳的声音有点沙哑,显然是之前发火叫的嗓子都有些不舒服了。他挥了挥手,唤芷兰上茶,喝了一口水,才总算舒服了不少。
众军机大臣很是不安的坐下,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倒是一贯谨慎的曾国藩此时率先开了口:“回皇上,见过了。”
载淳把茶杯放在一旁,把奏折让芷兰递给众人,再叫他们看了一遍。
“臣以为,出兵镇压,并非上策。”
“哦?”载淳闻言,心下不喜。曾国藩的回话,显然不是他想要的答案。但是,出于对曾国藩的敬重,载淳并没有马上就反驳:“请曾老详说。”
曾国藩从椅子上起身,对载淳拱手:“回民,自古以来便被我中原地区民族排挤,劣于汉人之下。又因起信奉‘真主阿拉’,不理我儒学教化,更是被誉为‘不可理喻之人’。正因为如此,我大清在对待这个民族的问题上,常常是有偏颇的。回民之乱,不同于太平军逆贼,妄图动摇我大清根基,实则是为自己求些公正。臣以为当先以安抚为主。”
安抚?载淳听了,不由拍了一下桌子:“那死掉的五十万无辜百姓当如何?”
“那在皇上心中,回民亦是大清百姓否?”
曾国藩反问道。
此话一出,各军机大臣心里都是一抖。只觉得曾国藩是个强人,这等大逆不道的话都能当着皇上的面说出口。大清的阶级定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和元朝很像,满族最高贵,下来是蒙族,然后是汉人,再剩下的自是那些少数民族。不过,说句不中听的,如今的满族,在宋明的时候,不也是汉人口中的蛮夷之族吗?而汉人,若是不仗着人数过多,在满族的统治下,其实和回民又有什么不同呢?
载淳被曾国藩的这一问,问的说不出话来。
是啊,汉人是大清的子民,回民就不是了吗?说到底,百姓的叛乱归根结底是统治者的无能,不能给百姓一片安居乐业的环境,才逼得他们不得不反。曾国藩也说了,回民的叛乱,并不是为了颠覆大清同治,而是泄愤,宣泄他们被压迫了上百年的不公平待遇的愤怒。
却听曾国藩继续说道:“大清对待回民之苛刻实在繁多。如:三回民持兵器同行,则为罪,叛面刻‘回贼’之字。斗殴着,汉伤回民以十抵一,回伤汉则一抵十。如此种种,实在繁多。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正是这个原因。”
曾国藩来前显然是做过很多功课的,一字一句,说的载淳哑口无言。
“众军机大臣以为如何?”
曾国藩有战功,又简在帝心,有些话他敢说,旁的人可就不敢说了,即使是军机大臣也不敢在这种时候去载淳的触霉头,都沉默不语,就怕被打击报复。
载淳看着下面沉默无语的众人。很显然,沉默就代表了赞同了。
载淳心下百般思量:“那曾老觉得应该如何?”
“尽言回汉一家,先派人努力安抚回民们。并颁布一系列政策,已示诚心。对于叛军,只追究首恶之罪,许诺不牵连。”
民族问题。。。
载淳闻言,不由想起了自己上辈子在各种电视上所听到的各种民族问题新闻报道。最后点了点头:“如此便先这样吧。这并非一时之功啊。。。”
第99章 回族叛乱(三)
董元醇被押解回了京城,很快就被压下了大狱。底下的官员, 揣度着载淳的态度, 自是墙倒众人推,互相的开始攻讦起来。慈安的手底下人看着出事的是慈禧的人, 自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恭亲王一系因着董元醇是他的老奴才, 也被受到了牵连。
一时间, 整个朝堂上乱哄哄的很, 所有人都恨不得从对方身上扯下一层皮来。
载淳看得这个场面, 只觉得乱的很,更加觉得朝堂的风气不对。出了事,这些官员第一个想到的都是互相攻讦, 来谋取更多的利益,却很少有人能挺身而出,帮朝廷解决问题。如此,载淳也更加觉得以曾国藩, 李鸿章为首的一系汉臣才是栋梁之才,便连两宫太后至此对曾国藩的态度也好上了不少。
“好了,都别说了,朕听得头都痛。”
载淳坐在高处上,看着底下人吵个不停, 只觉得头都嗡嗡嗡的痛,他回头看了眼两宫太后,慈禧慈安都已经用手指撑着头了。他实在是忍不住吼了一声。
“朕与两宫太后, 军机处已经商议,决定派使者前去劝降,谁愿意去的,出列,朕赐黄马褂。”
载淳此话一出,大殿里顿时都安静了下来。所有大臣都像被拔掉了电源的灯泡,熄了火。谁不知道如今回民已经在甘肃陕西那里杀红了眼?这时候去劝降,成不成功另外说,有没有命回来都说不准。
呵呵,载淳看得众人的反应,只觉得好笑极了。
“两位皇额娘觉得谁去比较合适啊?”
载淳望了望龙椅后的帘子,笑着问了出来。听得所有大臣心都是一颤一颤的。慈禧慈安深知载淳的性情,也是有点看出这位小皇上的恶趣味了,当下目光透着帘子扫了扫众大臣。
“皇上觉得礼部侍郎如何啊?”
礼部侍郎是个没什么背景的,年纪也一大把了,过了今年就决定乞骸骨,是实打实混资历混到如今地位的。这白发苍苍的老人家,听得慈禧的点名,心都快吓的从胸里蹦出来了,忙上前跪了下来。
“臣年迈,恐当不得此重任。”
载淳看着慈禧这问话,还有礼部侍郎的反应,都有点怒极反笑了。一旁的礼部尚书沈桂芳看了看自家侍郎一大把年纪还被吓的战战兢兢,也是觉得这对老人家不太好,忙上前一步说道:“臣以为,不如就派原陕甘总督杨岳斌劝降为好。”
一事不劳二主,再者,这事情原就是陕甘地区爆发的,陕甘总督自推脱不掉责任。
沈桂芳的话,很快就得到了许多人的赞许,皆称沈桂芳仁善,不仅能解决问题,还给了陕甘总督杨岳斌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载淳对此,倒是不可置否,反倒心里有点害怕别再惹出什么事来,只是他瞅着这满朝文武都不愿意接这个苦命的差事,便也只能作罢应允。
陕甘总督杨岳斌原也是湘军出身,随曾国藩一起创建过湘军水军,历任福建水师提督,后因太平天国被平定,升为陕甘总督。要说,他也是个倒霉的,刚坐上陕甘总督的位子没一年,治下就发生了这样的叛乱,可不是祸从天降吗?
杨岳斌这几日是惴惴不安,就怕朝廷问责难,自己就步了董元醇的后尘。听京里的人都说,这董元醇入了刑部大牢之后可是日夜被招呼,还被抄了家,啧啧啧,彻底被打落尘埃里了。
载淳的圣旨下到杨岳斌手中的时候,杨岳斌正在房间里急的团团转。收到圣旨之后,他听得载淳并没有马上问责,虽然松了一口气,但心情却更加的沉重。你道为何?只因他看见“安抚”为主这两字,心下并不是很有把握。
即使是曾老的主意,但这“安抚”真的能起到作用吗?杨岳斌在心里打了个大大的问号。显然,杨岳斌对于回民并不抱有任何的信心。同样,这么觉得的还包括全陕西省的大部分官员。回民生性残暴,又不堪教化,是所有汉臣公认的,安抚?别到时候竹篮打水一场空啊。
不过,杨岳斌知道这是上面的旨意,也无法,最后,杨岳斌挑来挑去,也只能挑了个不怕死的武官前去劝降,并紧闭各城城门,以防城外回民进城杀人,也阻城内回民出城杀人。。
正所谓,两军开战,不斩来使。这是中guo自古以来的惯例。即使是回民,也是多少知道这个道理的。如今回民叛贼的头领乃是杜文秀和马化龙,这两人都是原本读过些书的回民,他们在听到朝廷打算招安之后,说实话,都有点心动了。
只因回民在杀红了眼,冷静下来之后,所有人都开始意识到了-事情真的大条了。自古农名起义有几个能成的?还是少数名族起义,且看先前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不也是高楼起高楼落,如今落得一个惨淡收场。
先前回民能如此大杀特杀,乃是闪电战的缘故,若是朝廷真打算收拾他们,火枪开过,又有几个能活的?
二人见得招安使前来,生生按住了手下蠢蠢欲动的众人,决定亲自接见。这一消息一经传出,陕甘总督杨岳斌自是松了一口气,但那陈得才却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蚱。
“这可如何是好?若是这群回贼真的被招安,那我太平遗孤还有何处可安身?”
陈得才这般想到。回民起义,一方面源于民族。矛。盾,一方面,自是因为陈得才在一旁煽风点火。“不行,决不能就让这些回民这般作罢。否则我等必成为他们投靠清廷的踏脚石。”
这点陈得才看的很清楚。若回民真被招安,到时候杜文秀和马化龙只要把锅往太平天国的身上一推,最多也就落个“被逆贼蛊惑”的罪名,而自己肯定会被株连九族。
如此,陈得才是坐不下去了。忙唤来手下,埋伏在了招安使回去的必经之路上,进行刺杀。同时,在民间大肆的传播流言:“秦不留回。”即传言,大清打算出动军队把所有的回族赶出甘肃陕西一带。这种留言越穿越广,越穿越玄乎,最后甚至变成了:“宁交一贼,不交一回”的说法。
第100章 回族叛乱(四)
不得不说,陈得才这条计谋很是毒辣, 载淳在得知清廷排除的使臣居然被斩杀了之后, 简直气炸了。原本他就不是很喜欢“招安”这一条途径,此下又爆出了这件事, 满朝文武都震惊了。就连一贯老成持重的曾国藩,在面对这个情况的时候, 都出现了色变。毕竟当初“招安”是他提出来了, 如今招安使居然被杀了。他的脸面可是被打得不轻。
同样, 伴随着“秦不留回”的谣言广泛传播, 陕甘两地的更是人心惶惶。回族叛军首领杜文秀和马化龙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即使有心想要招安,显然也是不可能的。杜文秀和马化龙心里也清楚, 这招安使被杀里面肯定少不了陈得才的猫腻,但又能如何呢?事已至此,只能继续硬着头皮把造反的旗子扛下去了。
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反抗。”这回民在陕甘两地进行了大肆的屠杀, 汉人们也不是吃素的,代汉人们反映过来后,很快也自发的组建了当地团练队,同样的,也开始不分青红皂白的开始对回民进行屠杀。一时间, 陕甘地区的汉回两族可谓杀红了眼,甚至已经上升到了“种族清缴”的地步。
回族统领杜文秀和马化龙如今自觉骑虎难下,干脆一不做二不休, 提出了“圣战”的口号。
“圣战”字面意思是神圣的战争,自然,这词被人更多的关注是宗教组织将驱逐外国人及异教徒和建立纯粹意义上的单一宗教国家所进行的军事活动。
无论是天主教还是伊斯兰教,都宣言教徒为\"主\"而战牺牲后灵魂可以进入天堂。这种精神激励成为伊斯兰教迅速扩张的重要原因,也成为天主教东征的精神基础。
在中世纪欧洲天主教会向中东地区被穆斯林所统治的圣城耶路撒冷发动十字军东征侵期间﹐当时欧洲天主教会在向普遍信仰基督教民众动员参军出征时的号召﹐许诺他们战死后可进入天国﹐所以称作是圣战(Holy War),后来成为十字军的精神号召,从此圣战一词被赋于了浓厚的宗教意义,指以神的名义发动的战争,或战争的目的是实践信仰,于是,这个词语正式被纳入词典。
而回族就是一个几乎全部信仰穆斯林的种族。
“好家伙,除了恐怖主义,现在居然还要给我搞宗教帝国,种族灭绝?!这是欺我大清无人吗?谁给他们的胆子!”
载淳眼里泛着寒光,一把把所有的鱼饲料都丢到了水池里,引得银湖里所有的鲤鱼都争先恐后扑食。
曾国藩站在载淳的一旁,听得载淳的话,也沉默不语。
“曾老,朕决意以调兵铲平逆贼。”
载淳这语气已经不是商量了,而是最后的决断。曾国藩心知载淳圣意已决,自是应下:“那皇上觉得派谁前去平乱比较好?”
“大清之中,最猛当属湘军。如今湘军,曾老坐镇京师,李鸿章坐镇东南。把左宗棠调过去吧。”
左宗棠如今是浙江巡抚,不过因着载淳大力扶植李鸿章,很是被架空了不少。如今能调到西北来,倒也是不错。曾国藩对此并无什么异议。
“两宫太后那?”
“两宫太后不管兵部的事情,倒是户部的那你们要多走动走动。”户部把持着财政大权,一直都是恭亲王在管着。
“如此,臣建议皇上搬师回京。”
当下,美国使节的问题解决了,暑节也过的差不多,是时候回京了。更何况恭亲王如今还在京城里面呆着呢,毕竟是超品议政王,老晾在京城远离帝后也不是事。
“成,晚点和两宫太后商量一下,过几天就回京,同时叫左宗棠去陕甘吧。哦,对了,叫安庆内军械所调几门开花炮去,神兵总要见了血才称的上威力。”
曾国藩听着载淳的嘱托,心下叹息,也不知道大清何事才能平定所有内患啊!
如此,陕甘的事情算是定下,这条任命,在朝廷之中通过的很是迅捷,就连一贯喜欢多话的御史都保持了沉默。毕竟,这种要命的苦差事,能旁人顶上,自是再好不过了。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