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夫孩子热炕头 完结+番外完本[耽美种田]—— by:初吻江湖
初吻江湖  发于:2017年04月21日

关灯
护眼

就是没人灌侯爷酒,这让他放心不少。
带来的丫鬟姑姑和嬷嬷,站在外间帮忙端茶倒水,做饭没伸手,因为两位张家的太太不让。
倒是绣的抹额拿出来,老太太很是喜欢,看着上头用珍珠攒的花儿还笑的不行:“没想到啊,老来俏了一把!”
“姥姥才不老呢,这个珍珠是我挑的,给姥姥戴正好!”于宝宝很会说话,哄的老太太高兴得不得了。
两位舅妈也高兴,金簪子留着给儿媳妇,到时候多有面子?
吃饱喝足了之后,于良吉就带着宝宝跟石宏大告辞了,同样的理由,他们不能在这里过夜。
“明年这帮人都不许跟着,我带宝宝过来住两天!”于良吉许诺,宝宝已经连续两年没在这边住了。
“行,那就这么说定了!”老爷子倒是爽快,老太太舍不得孩子。
“过几日,走亲访友的,要不,你们来看看侯府?”于良吉再次试探的提出邀请:“自打搬了家,你们都没来过呢。”
老太太高兴了,儿子儿媳妇和孙子都眼巴巴的看着老爷子。
“今年不行,你刚封侯,风口浪尖上,多少人盯着呢,冬月吧,明年种完土豆,收成了,卖完土豆种,就去侯府住两天。”老爷子虽然心动,却自有成算。
“哎,那就冬月!”虽然一杆子支到了冬月,却好过不去强,于良吉觉得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再计较,时间也不能倒流,宝宝越来越大,跟外家的关系,最好缓和一下。
这伙人呼呼啦啦的又地动山摇的走了,离开张家村很远之后,张家村的人才出门走动,很多人都神情复杂的看着那远处依然飘扬的旌旗,这两个人,其中一个是张家村闺女的亲生儿子,一个是张家村闺女的小叔子,带着的孩子还有张家村一半的血统。
偏偏,关系跟张家村冰冻三尺都不止的僵!
很多老人都感叹不已,张迪的眼神尤其复杂!
张老爷子家在于良吉他们离开之后就关闭了大门,还是谁来都不给开,就跟过死门子似的!
倒是张老太太,让两个儿媳妇将于良吉带来的厚礼分一下,现在分家了,只不过二儿子不想离开父母太远,才一直住在一起。
这就是分家不分房的住法。
于良吉他们回到十八里铺,赶紧让人给这帮人做饭,侯府里人手多,地方也大,二三百号人吃饭很容易,于良吉还觉得让人灌了一天冷风过意不去:“何管家啊,一人给发点红包,别吝啬,起码五两!这大过年的,都饿着肚子呢!”
“是,侯爷。”其实不用发红包。
但是何管家没说,因为他说了也不合适,只好去找账房,支取红包给大家伙儿挨个发。
管事的领班还一个给了二十两之多,这帮人在侯府住了一夜,第二天,那一百兵士就回了县城。
过年的时候,石宏大也没忘了他们,各种福利都很丰厚,而且有了他们在,县城的老百姓们都觉得很安全。
“当然安全了,来回走城门的时候,都有兵士把守,听说他们闲得慌,还帮忙抓贼。”石宏大撇嘴。
因为整个县城,规模不大,就是有贼,也是小贼,能有几个?
“他们只是尽义务,都是好兵!”于良吉总结,顺便夸一夸石宏大手下的人,省着这人小心眼儿。
第二天是初四,一家三口又颓废了一日。
过了破五就是初六,可以走亲访友了,初六第一天请客的就是侯府,赶上周扬和王诚也过来,于良吉当着全村人的面就宣布了,这二位进士以后就是他们十八里铺小学堂的先生了!
“那两位老先生不来了吗?”
两位老先生在十八里铺人气很高,因为老人们都喜欢,中年人觉得有经验的老人教导孩子他们放心,年轻人则是喜欢听老人说古,小孩儿们更喜欢老先生了。
“他们来的,来的,如今咱们学堂的孩子越来越多,先生必须要增加。”于良吉道:“今年春天,我还得挑人去考秀才,秋天,要有人去考举人,考中了,过几年就去京城考进士!”
十八里铺的人欢呼一声,孩子们有出息,她们才高兴。
这是两位同窗头一次参加十八里铺的春宴,大家七嘴八舌的问他们各种见闻,对他们能出去游学都表示很羡慕,这让两人飘飘然,几乎将游历见过的事都说了一遍!
惹得大家啧啧称奇,尤其是八个小秀才,听的很神往。
“等你们考中了举人,就跟他们一样,出去游学。”于良吉拍了拍他们之中的一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是,山长。”八个孩子眼睛亮晶晶。
他们一辈子在小山村里,走得最远就是县城,府城都没去过,而两位即将成为先生的人,却连大海都去过了。
不禁悠然神往,宽阔的大海,荒凉的沙漠,江南的烟雨……
这顿饭吃得很高兴,小娃娃们在侯府里上蹿下跳,于宝宝他们几个大孩子还得负责去抓小孩子们回来吃饭,闹闹吵吵的快翻了天。
“你就惯着他们吧!”乔大娘的几个小孙子也在其中,疯玩得可高兴了,老太太不仅对着于良吉嗔怒。
“小孩子嘛,就要跑跑跳跳才开心。”于良吉笑着看外头那群小家伙儿们:“到了这里就跟自己家一样,爱玩儿玩儿去,等过几年都上了学堂,就玩儿不了喽!”
初六是侯府春宴,初七就是老村长家。
两位同窗没有去,而是初七就回去了,他们还要去走亲访友。
在老村长家,大家说了一下今年春耕的计划,于良吉的要求,就是全都种土豆。
“种完之后你,卖土豆种给别人,咱们就卖这一年。”于良吉都计划好了。
大家想想,也都同意了,这些年跟着于良吉做,他们没少赚钱,去年冬天,好几户人家都赚够了钱,决定开春盖新房了。
初八便是车爷爷家,这次还是黄大厨一家提前过去,他们家的小娃娃还那么小,离不开娘,车姥姥年岁大了,不敢让她累着。
吃春宴的时候,就有好几家一起说要盖新房的事儿了。
“好好规划规划,留够地方扣大棚和种菜园子。”老村长干了一杯酒,红光满面,意气风发。
第327章 二月春寒
这段时间里,春宴都吃不完,等到了正月十五的时候,请客的就是巴家,侯府送了元宵给大家,早饭吃的元宵,然后去了巴家。
巴图这一年没少赚钱,加上巴宋氏有了身孕,黄大厨一家一大早也过去了,不过没怎么帮上忙,因为巴图亲自烤了四只全羊给大家伙儿吃新鲜!
“有些调料咱们这儿没有,我特意去县城淘换的,都是草原上的东西,还有跟侯爷要的柠檬草,放上去之后,味道更好!”巴图挥舞着小片刀:“谁想吃,过来,我切给你们,让你们也尝一尝,大草原的味道。”
于是三十桌,大人小孩都抱着盘子碗,排队过去领烤羊肉。
巴图忙活的不亦说乎,阿雅也做了些草原上的东西给大家,年前杀了的一头牛,如今做成酱牛肉给大家吃,用的是老黄给的秘方。
老黄做了些家常菜给大家,用的也是牛羊肉,一点没用猪肉,可以说,十分“清真”。
石宏大领了两盘子的烤羊肉,没多放辣椒粉,但是味道真的很香,于宝宝吃了半盘子,于良吉吃了另半盘子。
还有一盘子让石宏大自己吃了。
别人吃的就更多了,这烤羊肉真的很香,不油不腻,还带着股子清香味儿,于良吉吃出来了,这是柠檬草的味道。
还有一道炒杂菌,是于良吉的最爱;一道香葱炒木耳,味道也不错。
巴家的春宴,是村里除了侯府最出彩的,因为做的牛羊肉好吃,大家都没吃过,觉得味道真不错!
连羊杂汤都熬的白白的,喝起来全身都暖呵呵。
散伙之后,回去的路上,于良吉觉得自己都没冷!
“巴图这一天,恐怕没少花销。”巴家今年是头一年出来,养活的东西虽然赚钱,但是花销上也大。
“没事,今天不是知道了巴宋氏有了吗?让管家打理一下东西送过来,让人好好养养,顺便带上点金银,就说想吃什么买什么,别说是给补贴的就行。”石宏大知道于良吉总觉得巴家没钱,就提醒他:“况且,他们还有上次给的奖赏呢,足够了,别太担心。”
巴家是属于那种闷声发大财的人,分出来之后,虽然也盖了新房,也扣了大棚,养了牲口,不过一家子都很简朴,哪怕是最小的巴甲,平时穿的也跟村里的孩子没两样。
往日里吃的也都是粗粮兑着细粮,一点都不张扬,唯一不同的是,他们家吃牛羊肉比较常见,不怎么吃猪肉。
因而他们家没有养猪,不过养了些鸡鸭饿,除了吃肉,还可以吃蛋。
“哦,我给忘了。”于良吉一拍额头。
“别拍了,拍傻了怎么办?”石宏大赶紧拉住他,本来就够呆的了,再给脑袋拍坏了怎么办?
“你才傻了呢?”于良吉吸了吸鼻子。
一家三口回了侯府。
何德淼让人将侯府布置一新,包括十八里铺都给扯上了各种花灯,正月十四晚上点起来,几乎照亮了半边天!
等到了今天正月十五,几乎是天一擦黑就亮了起来,全村的小孩儿都跑出来看花灯。
按照何德淼的意思,就是这花灯应该不逊于府城,连县城人家都没看上眼,花灯都是在年前专门找人做的,从最古老的大红灯笼,到荷花灯,如意灯,以及最精巧的走马灯。
还有很多手提小灯笼,做成荷花样儿的,莲花样儿的,小老虎的,小猫小狗小兔子等等。
这个是最受小孩子欢迎的灯笼。
每一盏灯笼都有一个小谜语,谁猜到了灯笼就给谁,一堆小孩儿拉着大孩子去猜灯谜。
热热闹闹的丝毫不比县城的差,就连大人都凑热闹的去猜,结果猜中的少,猜错的多。
正月十五之后,春宴继续,两位老先生竟然真的过了十五就回来了!
正月十八一大早,两辆大马车,四辆小马车,二十个护卫,就跟着一起到了十八里铺的村子口大门外。
“怎么这么早?”起码二月二才回来吧?
“家里来来回回的那么多人,烦!”韩老爷子撇嘴。
“还是早点回来吧,家里闹闹吵吵的,不得清净。”黄老爷子说话就客气了些。
“那这还没出正月……”有点不好吧?
“咋的,你不欢迎啊?”韩老先生一瞪眼。
“欢迎,热烈欢迎!”于良吉喜笑颜开:“正好,今天是老倪家请客,咱们去吃春宴!”
二老高兴了,尤其是韩老先生:“早就听说了十八里铺的春宴了,咱们赶紧去吧!”
“看看你那德行!”黄老先生还能把持得住,但眼角眉梢也泄了许多欢快,比起家里那一堆事,他更喜欢十八里铺的淳朴。
哪怕十八里铺有了个侯府,十八里铺的人还是那样,一切讲理,嗯,不讲理的时候,基本上就动手了。
而且每次动手都是他们有理的时候。
于良吉很是不解,既然嫌弃家里吵闹,怎么不嫌弃春宴吵闹啊?
要知道自从大家有了钱之后,这春宴一开就是三十桌,基本上全村都轮着来吃。
一整月除了早饭,基本上不在家里吃饭。
而且一请就是一大家子人都去,小孩儿一大堆,岂能安静?不要太吵闹,还有不点的娃儿们,吃奶的,刚会跑的,动不动就哭的那种,多了去了!
别说消停了,就连能保持点安静都办不到!
一大帮人到了老倪家,老倪一看,两位老先生来了?
哎哟喂!
可把他高兴坏了!
太荣幸了啊!
吃饭的时候,小孩子们嘻嘻哈哈,吃的也不是什么山珍海味,都是些农家不怎么做的,例如红烧肉,糖醋鱼等等。
要说味道多美,那是吹牛,只是家常菜架不住人多,还有些青菜是大棚里出的,直接摘了洗洗下锅就炒,很是新鲜。
而且人多,热闹啊!
黄老先生端着酒碗跟人拼酒,上蹿下跳一点都不嫌人多吵闹了,黄老先生喝了点果酒,跟于良吉和八个小秀才开始吟诗作对。
然后发现这是于良吉的短板,因为他不会吟诗作对!
“你一个侯爷,还是堂堂举人,连诗都不会吗?”黄老先生揪着人不放。
“吃个春宴而已,跟作诗有啥关系?”于良吉都快哭了。
“当然有关系,以后出去坐席吃宴,行个酒令什么的,你露怯多丢人?”黄老先生很是批评他一顿,使劲儿让他作诗:“作不好不许吃饭,作的文不对题,不许喝酒!”
不喝酒可以,但是不吃饭不行!
“那作啥啊?”于良吉苦着脸,看着黄老先生,就知道欺负他。
“这大新正月的,以‘春’为题,作!”黄老先生当起了主考官。
八个小秀才都作了诗,虽然不甚出彩,但是也能混得过去,到了于良吉的时候,于良吉一张嘴:“春眠不觉晓,处处……”
“我是让你作诗,不是让你背诗!”黄老先生不高兴了。
“……!”于良吉。
“快想,不作好不许吃饭!”黄老先生板着脸,八个小秀才看着他。
正好,这会儿老倪家的端了一盘炝拌猪耳朵上来,这个是于良吉喜欢吃的菜,里头是猪耳丝拌黄瓜丝,放的香菜葱丝,放点盐和香醋,很是清爽的一道凉菜。
于良吉看着新上来的菜,这以“春”为题,春什么呢?
“风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于良吉想了半天,终于想到了一首。
“好!”黄老先生击掌叫好:“这不是作的挺好的吗?”
于良吉嘴角直抽抽,能不好么?开国太祖做的《卜算子·咏梅》,他导师十分喜欢这首诗,并且找人做了一副寒梅傲春图,提的就是这首诗,以往他去导师家吃饭的时候,总在客厅里看到,所以现在想起来,还能记得住。
“我能吃饭了吗?”于良吉可怜兮兮的看着黄老先生,你让作诗我也作了啊!
“吃吧,吃吧!”黄老先生点头。
于良吉立刻欢天喜地的坐下开吃,扒拉炝拌猪耳朵,吃了好几口。
春宴一直就吃到了二月二,吃出了正月才算完事,还有两家是一起合请的,因为人太多了,都排不过来了。
二月二,龙抬头。
自家供奉的那些猪头,羊头和牛头,终于可以吃掉了。
过了二月二,便是过完了年,大家也终于消停了。
不过二月初三之后,就起了倒春寒,一夜之间,气温下降,堪比腊月里的寒冷,冻的人都有点受不了。
“这么冷,开春还能暖了吗?”石宏大看着外头阴沉沉的样子,有点担心这天气。
“冷点好,冻死那些害虫才好呢!”于良吉却是不担心:“倒春寒也就这两日,冷不了多久。”
按照他的看法,冷点也好,冻死那些埋在土里的各种害虫卵。
于良吉的小番茄已经卖到了尾声,草莓也差不多了,尽管四季水果店有自己的大棚,但是有点供不应求,进点十八里铺的草莓,倒是可以保证货源充足。
这一点,丰收菜铺子比不起,他们去年的销售完败,因为没有小番茄和大量的草莓,甜西瓜等。
二月的倒春寒,在二月初十的时候,表现尤为明显,直接下起了大雪,鹅毛大雪。
但是这倒春寒没持续多久,半个月后就升温了,这种忽冷忽热的气温,别说虫卵了,就是人都受不了,有几个孩子还着了凉,得了风寒。
刘全森全村儿来回跑,可是把孩子们的发热降了温。
于良吉让何管家弄了不少府里现有的药材给刘全森送过去:“若是缺了什么,让他赶紧吱声。”
“是。”何德淼赶紧答应。
于良吉让他赶紧去办,他怕的是流行性感冒,又想起那年大冬天,大雪封山,大家都感冒了,缺少干姜,幸亏他们家干姜一买就买一年的份,这才够用,以至于现在家里的干姜也是一买就买一年的量,这次更是拿了很多出去。
生怕不够用一样。
除了干姜,侯府有单独的药房,虽然多数都是些人参、灵芝、龙眼等补药,但是一些普通的常用药,例如防风、艾叶、板蓝根等都有,就是数量不多,不过也有能解一些燃眉之急。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