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田记 完结+番外完本[穿越种田]—— by:方之影
方之影  发于:2017年04月09日

关灯
护眼

第二百章、皇长子赵佑(上)
“姐姐,姐姐,你在想什么?”萧祯见萧楠听完那老者的话后,便一直望着街道上的流民发呆,脸上神色变幻不定,连唤了她几声都没反应,焦急之下不由拉着她的手轻摇了几下。
“没什么,萧祯,姐姐带你去幽州走一趟,你敢不敢去?”萧楠回过神来,转头看了拽着她手的萧祯一眼,一脸若有所思的开口道。
“幽州,就是刚才那位老先生所说的,正在动乱之地么?”萧祯眼珠一转,歪着头问。
“不错。”萧楠回答。
“姐姐敢带我去,萧祯又有何不敢?”萧祯小胸脯一挺,十分勇敢的回答。
“那地方正在动乱,再加上又与辽人交界,一个不好,就有可能发生战争,一旦起了战争,姐姐也不能完全保证你的安全,你当真不怕?”萧楠盯着他又问了一句。
“萧祯不怕。”萧祯闻声微微一愣,漂亮的小脸上不由自主的掠过一丝犹豫,最后牙一咬,一脸坚定的看着萧楠回答。
“好,咱们家萧祯果然是长大了,已有了小男子汉该有的勇敢和担当,既然你有此胆量,姐姐便带你去那幽蓟之地走上一遭,顺便看看,被咱们太宗陛下收回来的那片河山是何模样。”萧楠眉眼轻扬,口中大笑两声,一脸豪气干云的接口道。
萧楠虽然决定了去幽州,却并没有立即出发,一来这个时候天气炎热,动乱之地容易爆发瘟疫,二则她想看看朝庭的应对之策,以当今朝庭的兴盛,她可不相信,面对这样的大事,朝庭会长时间没反应,为此,又在泰山住了十日左右,到了八月初,才退了木屋,备了些干粮和各种内外伤所需的药物,整了一个大包裹,扔上马背,带着萧祯朝幽州而去,出了泰安,一路北上的时候,路面上仍不时有流民的身影。
不说萧楠姐弟二人,但说幽州和汴京,幽州之乱从六月底就开始了,六月中旬开始,就不断有草原上的流民涌进幽蓟二地,刚开始的时候数量不多,再加上朝庭有令,对于草原百姓,要友好相待,不得无故欺压别人,以免挑起纷争!为此,幽蓟二地的父母官对这些草原流民使用的是安抚和疏导的政策,并未第一时间向朝廷奏报。
草原受灾,这两地官员也是知情的,原以为只要帮他们缓过这一段时间,草原那边的灾情稳定下来,对方就会退回去,哪知这一次的灾情比他们想像中的要严重很多,从六月中旬到六月底,每天不断有流民进来,到了六月底,幽蓟两地的流民已超过了十万。
后续每天还有流民源源不断的往里面涌,如此一来,幽蓟两地的官府可就吃不住劲了,从七月初开始禁止流民的进入,禁城令一开,从草原涌来的灾民都聚集在城外,随着人员越积越多,最后暴发冲城之乱,而已进入城内的流民因数量太多,得不到好的安顿,缺衣少食,饥饿难熬之下开始四处抢夺食物。
如此一来,城内的秩序很快就被打乱,一开始是流民单方向的抢夺,没多久就发展成为流民与本城居民的混战,到了七月中旬,大规模的混乱冲动暴发了,而此时汇聚在幽蓟两地,城内城外的灾民已近二十万,幽蓟两州的本城常住人口亦不过五十万左右。
在这种双方人口比例不是太大的情况下,大规模的冲突暴乱,官府根本控制不了,朝庭虽在燕云之地派有常驻军十万,但这十万有一大部份驻扎在瀛州,幽蓟各只有一万驻军,一万驻民想要控制数十万流民造成的混乱,根本控制不了,再加上没有朝庭的喻令,军方也不敢使用雷霆血腥的震压手段,为此,幽蓟之乱愈演愈烈。
如此一来,不仅草原涌进来的流民没有得到妥善安置,幽蓟两地的百姓受此冲击,又跟着新添了无数无家可归的流民,这么多的流民仅凭幽蓟两地已然容纳不下,无数的流民又冲出幽州城,顺南而来,涌入下面的各个城市,
当地官府眼看事态发展超出了自己掌控的范畴之内,惶恐之下这才八百里急报上奏京都,七月二十一日,当今官家收到奏报时不由大吃一惊,立即召来朝中诸臣,紧急议事。
幽蓟之地以前一直是由杨家军镇守,只是近些年来,边境安宁,辽人也没有任何不轨动作,杨业身体又不太好,便申请回朝,真宗允了,将其从幽蓟调回了京都,幽蓟的镇守兵马则换成了左卫将军崔怀清,崔怀清乃宋开国大将崔彦进之幼子。
崔怀清其人本领一般,擅钻营,其父过世之后,太宗念其父之功,对崔家兄弟两人颇有照顾,太宗过世之后,此人与真宗关系不错,真宗即位,崔怀清已成为左吾卫副将,数年后,杨业从幽蓟两地归来,真宗便派此人前幽蓟,接管了杨业之位。
崔怀清在京城虽没表现出什么过人之处,风评倒也不算太恶,再加上又是名将后代,真宗有它安排,诸臣虽略感惊讶,却也没什么人反对,他刚去那两年,幽蓟风平浪静,哪知到任的第三年,就发生了这样的大事。
真宗瞧着奏报,心头又惊又悔,如果是杨业在幽蓟,绝不可能让区区流民演绎成现在这般模样,可这崔怀清是他自己送上去的,此刻也没什么好说,只能召朝臣紧急商议,好在这个时候,朝中贤臣良将众多,大家聚在一起之后,没多久,以江阁老为首的朝臣们很快就拿出了解决方案。
方案有二,一,为了防止辽趋机兴兵,朝庭立即派杨业为主帅,率十万大军前往幽蓟镇压动乱,杨业到任之后,幽蓟兵马统一由杨为节制,崔怀清降为副将;二,同时派遣赈灾钦差与大军一同前往,派军,一为平乱,一为防止辽趋机兴兵。
而幽蓟之乱平息下来之后,接着是振灭和安抚,为此,此次幽蓟之地的重点在于抚,必竟区区二十万的流民造成的动乱,只要辽不趋机兴兵,有杨业带领的十万大过去,很快就会控制局面,幽蓟两州的动乱控制容易,但要让这两州的秩序恢复正常,将所有的灾民安顿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关于这个钦差的人选,江阁老并没有多置一词,最后由众朝臣议出由皇长子赵佑出任钦差,户部侍郎张逊为辅,随大军一同前往幽蓟。(备注。原历史上真宗有六子,赵佑为皇后所出的嫡次子,但前面五个儿子没有一个长大,现是新宋,很多事不按正史发展。)(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一章、皇长子赵佑(中)
皇长子赵佑乃真宗嫡妻江皇后所出嫡长子,现年已有十八,赵佑既是嫡又是长,江家还有江阁老这个名震天下的重臣,按理说来,这赵佑本是太子的不二人选,可不知为何,当今圣人一直绝口不提立太子之事,朝臣曾多次上书议封太子,官家皆不与理会,声望如日中天的江阁老对此从不发意见,如此一来,议封太子的声音逐渐就少了。
现幽蓟事起,有朝臣建议皇长子赵佑为钦差,官家二话不说,当场就允了,有那心事活络的朝臣见状脑子立即飞速运转,嗯,官家一直不立太子,该不会是一直在找机会考校太子的本事吧?毕竟当朝太宗曾下有遗旨:赵氏皇室子孙挑选储君,贤者优先!皇长子若真能处理好这次幽蓟两州之事,当他返朝之时,太子之位只怕也就落定了。
宋太宗的这一道旨意注定了赵氏子孙的继位这一块定然要较往朝艰难很多,但皇室若真能按此旨意执行,选出来的每一代储君都是有德才兼备之人,虽在选储君的时候,竞争会比较激烈残酷,但对于赵氏皇室江山的长治久安,却有无上好处。
不说这些头话,但说这位皇长子赵佑,大多朝臣对他的印像是很不错的,赵佑年方十八,相貌不凡,才学出众,身为当今官家的嫡长子,不骄不躁,为人谦和有礼,他虽未被立为太子,可真宗在二年前,便已特许他随朝臣一同入朝议事,并让他在户部挂了个职,这两年来,办了几件不错的差事。
圣人这个时候肯让他出任幽蓟两州的钦差,显然是打算好好磨练他,这个事如果做得好,定会为其赚来极高的声望,要知道幽蓟之地不比其它,这里属于燕云地盘,回归大宋的怀抱不过区区十几年时间,这里的动乱一个不好就会演绎成两国之间的战争。
被派到这地方做钦差,并不容易行事,尤其是在此动乱时期,一个不慎,小命可能就会送在这里,但相对回报也很高,一旦做好了这个差事,声望立即便会暴涨,暗中支持赵佑的朝臣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推荐赵佑,是觉得有杨业做主将,即便辽想趋机兴兵,一时半会也不可能冲开幽蓟屏障,也就是说,随杨业一同前往幽蓟振灾的钦差,在安全这一块,是没什么问题的,既然安全问题不大,让赵佑领衔这个差事,再配一个能史做副手,处理好幽蓟两州的振灾事宜的机率就很高了。
如此一来,想要真宗尽快立赵佑为太子,此次钦差的最佳人选便是赵佑,一开始,提议的朝臣还担心真宗不允,没想刚一开口,真宗就同意了他们的举荐,这让已准备了一肚子说词的举荐官既惊又喜,真宗虽不如太宗那般英明神武,但做为守城之君,他还算是合格的,朝臣们看得懂的事,他没理由看不懂,他这般轻易便允了赵佑出任幽蓟振灾钦差一职,想必心里也是很看好赵佑,打算立他为储君了。
不说朝臣们的心事,但说赵佑在听提官家的钦点他为钦差之后,心里也颇为激动,他明明是嫡长子,堂舅又是当朝赫赫有名的阁老,按说那太子之位原注定是他囊中之物,可当今官家却迟迟不肯封他为太子,要说赵佑心里没怨气,是不可能的,不过江家人和他的母后都不时在身旁劝诫,说皇帝此举大概是在考究他的心性为生,让他好好表现,万不可有丝毫怨愤鲁莽之举,至于那太子之位,除了他,根本没有第二人选。
(真宗目前在膝下的仅有两子,长子赵佑,次子赵祉,赵祉年方十二,其母是身份普通的嫔妃,又不受真宗宠爱,外家不过五品文官,赵祉本身沉默寡言,在朝中如同隐形人一般,根本对他构不成任何威胁。)
赵佑想了想也对,必竟当朝太宗曾下过遗旨,要求赵氏皇室子孙在选储君的时候,以德行才干为主,他赵佑出身高贵,自认自己人品才学在家族子弟中也是最好的,即便是父皇要选贤先优,他也不担心自己会被赵祉给比下去。
现听得真宗命他为幽蓟钦差,知道真正锻炼自己的时间来了,自是欣喜异常的接旨谢恩,接下圣旨之后,赵佑心里便寻思开了,这次去幽蓟定要好好表现,让父皇看清楚,自己这个嫡长子所占的并不仅仅嫡长这个份位,自己的才学能力,也是家中兄弟难以望其项背的。(他似乎忘了目前在身边的,只有一个未成年的弟弟,根本没有什么可比的。)
十万大军开拨,是需要时间准备的,不可能当天就走,为此,赵佑下朝之后就被他的母亲江皇后喧进宫去了,江皇后今年四十有一,看上去却不过三十出头的模样,她五官精致,气度华雅,十多年的皇后做下来,让她举手投足之间,皆散发着一种说不出的雍容华贵。
当她瞧着身姿挺拨,意气风发的儿子朝自己走来的时候,雍容华贵的面容上顿时浮出了一抹柔和的笑意,边朝他招手边道:“佑儿,过来坐下,听说你父皇给你安排了个不错的差事?”
“是的,母后,父皇命我为幽蓟两州钦差,命我随杨大将军一同前往幽蓟济灾抚民。”赵佑与其母关系十分亲近,在她的宫殿里一点也不拘谨,他十分随意走到江皇后身旁坐了下来,笑着开口道。
“幽蓟是我大宋的边关重地,圣上肯让你出任这两地的钦差大臣,显然是十分看重你,这是好事,不过佑儿,母后听说幽蓟两地现正处于动乱之中,你过去之后,首要注意的是自己的安全,知道吗?”面对爱子,江皇后不再民雍容华贵的皇后,而是一个爱子甚深的母子。
“我知道的,母后,一会出宫之后,我去一趟舅舅府中,和他商量一下,看能不能让李家三郎做为钦差卫队长,随我一同前往幽蓟。”赵佑点了点头。
“李家三郎?嗯,若能让他做你的钦差卫队长,确实对你的安全多一层保障,不过你想找他担当你的卫队长,找你舅舅用处不大,这样罢,你从我这回去后,去一趟阁老府,向他请教一下章程,如果他肯帮你开这个口,这事十有**便成了。”江皇后低头想了一下,开口道。(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二章、皇长子赵佑(下)
“去找江阁老?母后,这怕是没什么用罢,江阁老虽是我名义上的三外祖,可在他眼里,我不过是一个与他没有什么关系的普通皇子罢了,他待我不失君臣之礼,却也从来没把我当过外孙,咱们想找他开后门,只怕是行不通。”赵佑一听,脸色的笑容不由淡了下来。
江阁老不管是在朝堂还是在民间,声望都可用如日中天来形容,在许多人的眼里,只要有这位江阁老在,国家哪怕是换皇帝都不要紧,一般人若有这样的一个外祖,心里不知有多么骄傲兴奋,可赵佑对他这个三外祖,非但没有半点亲近之意,反而有着说不出的怨愤疏离。
“佑儿,我很严肃的告诫你,这句话,你在我这说说就算了,在外面,绝不可吐露半句,尤其是面对阁老的时候,你万不可表现出对他有半点不满之色。”江皇后一听,面色顿时沉了下来,目光十分严厉的盯着赵佑开口道。
“我知道了母后,问题是他根本不喜欢我,我再想讨他欢心也是没用的,至于在他面前的刻意表现,以他的手段和智慧,母后觉得这般做为有用吗?”赵佑被他母亲一瞪,有些胆怯的垂下了视线,不过旋即又抬起头来,有些不服的小声辩驳了一句。
“呵呵,你说得不错,以他的为人,你若是在他面前刻意讨好迎逢,他便愈是看不上你,是母亲想佐了,不过,他即便不喜欢你,但在幽蓟这事上,你若诚心去向他讨教,他是不会将你拒之门外的,在他的眼中,有些事,比个人喜好重要。”江皇面听着赵佑的辩驳,一开始甚是不喜,可随后面色却逐渐缓和下来,听得赵佑说完之后,目中甚至露出了淡淡的笑意。
赵佑闻声不由微微一怔,下意识的看了自家母亲一眼,却从母亲脸上看到了对自己含笑的鼓励,他到底不算愚钝之人,略略想了一会,便明白了江皇后的意思,母子两人说了会话之后,赵佑很快辞别了母亲,出了宫门,前往阁老府去了。
赵佑所不知道的是,他刚离开宫门,他母亲脸上的笑容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江皇后瞧着儿子离去的背影,目中闪过一抹强烈的怨愤和不甘,哦,别误会,这份怨恨当然不是针对赵佑……
“三叔,你再不喜欢我们江家人,再不喜欢我们母子,可在幽蓟之事上,你也只能无条件的支持我儿,帮我儿出谋划策,因为幽蓟位置非比寻常,绝不容有失,一旦我儿凯旋归来,这太子之位,再也无人可以阻挡,到时候,即便是三叔你手段通天,你只能眼睁睁看着佑儿上位了罢。”江皇后的目光落在某个点上,目中擒着一抹冷笑,嘴唇微微颤动,无声的对自己开口道。
对于江阁老此人,江皇后既恨又惧,她虽贵为皇后,可在他面前,却从不敢有半点僭越之举,别说僭越,她甚至是连说话都要分外小心,江阁老是她的亲三叔,与她的父亲虽不是一母同胞,却同一个父亲,但他与江家人的关系却很不好。
江阁老比她大了十五岁,小时候他在江家过的什么日子江皇后不清楚,江皇后只知自从自己记事开始,江阁老便不在江家,二十岁他便中了进士,之后一路不断高升,二十五六岁之时,便成了太宗身边的重臣,她当年能嫁给真宗为妃,完全是因为江阁老之故,那时候的太宗想抬举江家,欲聘江家女为皇子妃,而江阁老那时不过三十出头,刚成婚不久,子女年幼,自不可能为妃,最后这事就落到了江皇后身上。
江皇后的父亲和祖母不喜欢江阁老,她是知道的,江阁老是妾生之子,江皇后的父亲则是家里的嫡长子,江皇后的祖母不仅讨厌江阁老的生母,对这个庶子也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她六七岁的时候,江阁老那会刚入官场,江家非但没有给予任何帮助,反而拼命的去打压他。
哪知越打压,人家爬得越快,等到江皇后十岁左右的时候,江阁老已成了太宗身边的红人,而江家好歹是江南旺族,家中有眼光的族人不少,知道此子气候已成,打压不得,只能交好,江皇后的祖父也发了话,绝不许家中任何人再去找江阁老的麻烦,并亲自押着江皇后的父亲上门去给江阁老赔礼道歉。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