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包同人]谢主隆恩————玉青
玉青  发于:2009年01月16日

关灯
护眼

皇帝背过身去,不想让他看见自己悄然涨红的脸。
"听闻你又要造反?"天子一开口,竟又问出这般上不了台面的问题。
这回,庞统并无讥笑之意,很诚恳地摇摇头,道:"不然。"
"那就好。"赵祯长吁一口气,像要说什么,却又没了下文。
"听闻赵德芳在你寝宫呆了一宿?"庞统这次开口,竟也问出这般上不了台面的问题。
赵祯也很诚恳地点点头:"对,朕向皇叔请教如何做个‘巧手'的人。"
庞统一愣,半晌才想起自己曾对他说过一句:"这方面,包拯比你手巧。"那时的情景忽然历历在目,心中百感交集,却无从说起。再看赵祯,端坐着,俨然一副高高在上的帝王架势。
"朕特准你与包拯双双退隐,"赵祯用极淡的口吻下达命令,"庞统,从今以后,朕不会再拿你怎样......就这样,你退下罢。"
庞统饶有兴致地盯着他的脸瞧了半天,最后,亦真亦假下跪,道:"臣谢主隆恩。"
赵祯看着庞统离开,才说出了那句每日说到自己嘴麻的"爱卿免礼平身"。

10、团圆
庞吉同赵德芳谈起当日庞统与包拯离开汴梁的情景,是作这般描述:原本天高云淡好个秋,不知怎的就下起雨来。庞统脱下外衣罩在包拯头上,包拯愣住,半天才回过神来。庞统早一步上了轿,从轿内伸出手来,笑得亦幻亦真:"包大哥,请上轿。"包拯并未扶那迎接的手,尴尬地回头看了看太师府送行的一干人等,低声说了句"告辞"。
"包黑炭就这样把老夫的儿子拐走了。"庞吉痛心疾首地捶着茶桌,把目光瞥向侧卧着的赵德芳。
此刻,赵德芳歪在太师府的暖椅上,微合双目,显得有些漫不经心。听毕,只不过挑挑眉头,"嗯"了一声。
庞吉被眼前的人似有还无的撩拨搞得有些气促,忙喝口茶压惊。
"听说庞统曾爱过一个女子?"赵德芳悠悠问道。
"京城栖凤楼名妓四德姑娘。"庞吉眉心紧蹙,像是想起什么不堪的事。
"庞统亲手将她送人,后来又亲手把她杀了?"赵德芳睁开眼。
庞吉叹口气道:"我也是听说而已。"
"为何?"八王爷脸上难得出现惊讶之色。
"统儿自小不爱别人过问他的事情,没人知道为什么,"庞太师苦笑道,"大概他生性凉薄。"
赵德芳"哼"了声,道:"本王还听说,他曾喜欢丝言?"
"也许罢。我这做父亲的,不称职。"
"现在他却和包拯在一起?"
"老夫也纳闷。"
"真是薄情?"
"兴许还寡义。"
"或者......我们都给他骗了。"赵德芳突然翻身坐起,凤眼一转。
......
那年中秋时节,包拯回至庐州。
公孙策和展昭正忙着帮包大娘打理青天药庐的生意,但见包拯鬼魅似的出现了。包大娘放下手里的药草,拉住儿子瞧上瞧下,看得差不多了,捏住他的脸,道:"还傻站着干吗,快帮忙去!"
"包大哥!帮忙抓药啊!"展昭笑嘻嘻地冲他喊道。
包拯便挽起袖子上前帮忙,回头见公孙策替一位老人把脉,道病因,开方子,忙得不可开交。
"看什么看?公孙大哥的脸上有花吗?"展昭挤眉弄眼地嘲笑道。
"咳......我说--"包拯正要说什么,却听包大娘吆喝--"阿拯啊,过来帮忙!"
"好歹我舟车劳累,怎么就不让我歇会呢......"包拯为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嘀咕几句,便任命地干活去了。昏头昏脑忙了一天,吃晚饭的时候终于憋不住了,大吼出心中不满:"你们一个个怎么就不关心我为什么突然现在回来?"
包大娘直管往公孙策碗里添菜,懒得理睬那块亲生的黑炭。
"明摆着和庞统私奔咯。"展昭一边往嘴里扒饭,一边有气无力地应了声。
"对,"包拯点头,忽又摇头,"哎,不对!你们怎么不问庞统为何没和我一起?"
"好吧,好吧,为什么他没和你一起?为什么呢?公孙大哥,你也猜猜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展昭鬼鬼地笑开,又推了一把埋头吃饭的公孙策。
公孙策被展昭弄烦了,放下筷子,正色道:"展昭,别闹了好不好?"
包拯见公孙策自从自己回来后,没有看自己一眼,也没有笑过一下,心便沉重起来,一时之间又想不出法子逗他开心,只好噤声。包大娘笑眯眯地递了个包子给他,他默默地咬着包子,味同嚼蜡。
饭后,包拯自告奋勇说要送公孙策回府。包大娘狠狠地瞪了一眼包拯。包拯忙说:"娘,碗筷您先放着,我回来洗。"包大娘气得翻个白眼,展昭也横眉冷对。
公孙策不冷不热地说道:"想送就送吧。"
包拯从未见过公孙策这般冷淡,胸口沉甸甸的像压了块石头。
送公孙策回府的路上,包拯瞅准了夜黑风高,四下无人,拉了公孙策道:"其实......庞统和我......是假的,他想让皇上对他死心,所以要我协助他演了这出戏。"
公孙策低垂眼角,一副兴趣缺缺的样子。
"怎么了?你还在气我?"包拯被吓得不轻,开始语无伦次,"都说是演戏了,公孙,你是不信我?你大可去问庞统,他答应我事成之后,让你我庐州团聚......"
公孙策冷言道:"你胆子不小,竟敢欺君。"
"没办法,庞统说,我若不答应,他就找你。"包拯叹道。
公孙策嘴角斜扬,道:"如此说来,我还得感谢你了。"
"你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包拯低声道。
公孙策"哼"了一声,不再理他,径自往前走去。
包拯碰了一鼻子灰,悻悻地回到家中。包大娘依然黑着脸对他爱理不理,他忙去厨房找碗洗,却被展昭拦下。
"你把公孙大哥送回去了?"展昭问道。
"嗯。"包拯有些沮丧,敷衍了一声便要走。
"在你回来之前,他都住这。"展昭补充道。
"什么!?"包拯一拍额头。
"我和公孙大哥回到庐州后,包大娘见公孙大哥心情一直不好,就让他住在药庐,每天和他聊聊天什么的。一日,有个飞云骑带给公孙大哥一封信,说是庞统写的。信上写道,‘借包拯一用,定当完璧归赵。'顺便还交待了些前因后果,比如说你和庞统不过是演演戏什么的......"
"你怎么不早说!"包拯一时没按捺住,吼叫一声。
"鬼叫什么呢你!还不快把阿策追回来!"包大娘给了他一记暴栗。
"哦。"包拯揉揉脑门,傻乎乎地笑了。
......

11、宿命
飞云骑不理解何以主子日前星夜会见四方将领,不为起兵,反为安定军心。那日,飞云骑一号陪同庞统进了营帐,听庞统唱了半天的忠臣戏,说什么当今皇上秉承先帝之风,励精图治,恩泽四海,众位臣工需辅佐相佑,绝不可有贰心。并且放下话道,飞云骑已在京城布下天罗地网,日后朝廷有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的法眼。
造反的是他,护主的也是他。四方将领颇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下却开始猜疑防备,若飞云骑当真留在京城,究竟是护驾,还是监视,谁也说不清。
庞统安排妥当一切,便与包拯上演了一出夫夫双双把家还的戏码。实际上,出了城门十余里,二人便分道扬镳。当日,包拯有些恍惚,临别时只说了句"后会有期"。庞统依旧笑得从容,抖抖衣领,一派潇洒风流。
包拯在庞统转身的时候发觉自己脸上突然多了道咸咸的水痕,事后他才想通,那是终于摆脱庞统后的激动的眼泪。多年后,他依旧接受自己当时的推断。他包拯从未在推理上出过错,因此,他对自己深信不疑。
后来,包拯回到庐州。早前收到庞统书信的公孙策已经知道他们二人之间瞒天过海的秘密。欺君之罪,罪不容诛。但用包拯的话来说,如果庞统找的是公孙策配合,那么公孙策肯定也会答应。为什么?公孙与包拯多年情谊,死生与共,谁也不愿让对方背负欺君的罪名,只会独自承担。更何况,天子的恋情不同凡人,一举一动,有关国体,倘若任由皇上与一个男人纠缠,恐怕要遗笑青史。
公孙策终是原谅了他,两个人也开始庆幸身为庶民。只是包拯时常觉得有负皇上,负的不是大宋天子,而是他的知己赵祯。
那几年,他们在庐州的生活过得四平八稳,直到朝廷重新启用包拯。包拯官拜龙图阁大学士,为开封府府尹。公孙策为主簿。展昭为捕快,后封御前四品带刀护卫。
谁都不清楚赵祯是否早已得知当年庞统与包拯犯下欺君之罪,他从未提起,像是听信了包拯一句"庞统负情背信离开庐州,如今下落不明"。
赵祯仍将包拯视为知己,多年之后,他才明白自己能容得下包拯,不只是因为包青天刚直不阿、断案如神。自庞统离开,包拯便成了他记忆庞统的唯一丝线。尽管他不想承认,但他的确害怕自己忘掉那个人。毕竟,后宫妃嫔如云,膝下皇子公主成群,他不能确保自己哪一天又爱上别的女人或男人。他要留一根刺在眼里,那根刺便是包拯;他也要留一根刺在心中,那根刺正是庞统。他这份暗下的决绝,连赵德芳也不知情。
与史上诸多明君相比,赵祯实在不算个雄才伟略的皇帝。但他尽力了。他也曾尽力争取过自己所爱,纵然结果不尽如人意。后来,他很宽容地看赵德芳与庞吉这一忠一奸的恩恩怨怨,也很宽容地看包拯和公孙策这一黑一白的欢欢喜喜。他们谁都没有像当年庞统和包拯那般堂而皇之地挑明了关系。在旁人看来,他们暧昧,究竟是不是,只有他们自己知晓。
赵祯从不过问他们的事。也没人敢议论,众所周知,这是大宋朝廷的高级机密。而包拯多年来紧守同庞统的约定,一直没将当初欺君之事告诉皇上。赵祯有一次若有若无地提及往事,说得包拯眼角通红。想起当年赵祯在御书房召见包拯,不仅恩准他和庞统引退,而且以朋友之名私赠二人厚礼。那次,包拯也快哭将出来。
"朕夺了你的小蛮,你也抢了朕的庞统。这样,很好。至少我们都扯平了,这是宿命。"赵祯用一种半戏谑的口气说出这样的话,实出包拯所料。
包拯说:"小蛮早已死了。"他从来不以为柴丝言是以前的小蛮。
赵祯颔首一笑:"也是,想要扯平,得等庞统也死了。"
包拯一愣,终于还是跪下:"罪臣该死。"
"包拯,你何罪之有啊?"赵祯摇头,"快起来吧,朕知道你要说什么,但是朕今天不想听。你可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
包拯不知道,他不可能知道。若干年前的今日,小太子赵祯在太师府第一次看见庞太师的儿子庞统。当时具体情景赵祯到现在已经记不真切,只记得见过这样一个人。那天是赵祯第一次出宫,不想却见到一个永远都不该见的人。
"算了。"赵祯缄了口,不再言语。念着、想着又有何用?时至如今,依然等不来那个人一点真心。枉费自己恋了这么多年,到头来仍旧逃脱不了孤家寡人的宿命。谁都可以做的事,唯独他赵祯做不得。天子的宿命从来如是。
包拯起身,静静地等候圣训,等来一句"包拯你向来料事如神,你说说看,庞统到底有没有挚爱之人?"
"据微臣看来,没有。"包拯回答得很快,几乎是不假思索。
"哦。"赵祯面无表情地应合一声。
"但是公孙策以为,有。"包拯补充道。
"哦。"赵祯依然是面无表情地应合。
包拯揣度不出圣意,干站着。b
"朕......比较赞同你的看法,"赵祯忽而一笑,带着些许狡黠,"这样朕就没有输给任何人。"
包拯讪讪地笑,心中陡然生疑,何以自己也会这般认为?搞不好其实自己也怀有皇上那样的心。唯一的差别是,皇上可以堂而皇之地说出来,而他包拯却不行。这也是命。

12、战火
时光若白驹之过隙,自包拯进京为官已有五载。
这年寒冬,汴梁飞雪,北疆告急。朝堂之上,赵祯眉心深锁。
主战的四方将领斗志昂扬,誓将辽人驱逐出境。而主和方则搬出国库空虚的理由,希望能和则和。
赵祯自十三岁继承帝位来,至今已有二十多载。当年先帝真宗与辽国签订"檀渊之盟",大宋不得不年年向辽国贡"岁币",这让辽国民富民强,而大宋却因边疆战事、官僚膨胀,日渐由盛转衰。
"皇上,容臣带三万精兵,将那辽狗逐出境外!"四方将领之一张阿诺请命。
"微臣以为,万万不可,"包拯上前阻止,"辽人此次不过因今年的‘岁币'未到而结兵抗议,是虚是实,尚未分明,臣主张先议和,议和不行,再战。"
"包大人的意思是给继续辽人上贡?今年天灾不断,朝廷为赈灾已是国库空虚,如何能经‘岁币'之重?"将领李阿水反驳。
"战争同样伤兵伤财。"
"如今士气高涨,不战,更待何时?"
"行军粮草还未有着落,拿什么战?"
"本将早已派人快马加鞭调运粮草,三日后定当抵达汴京。"
......
"请圣上定夺。"
赵祯把目光撇向一直未开口的赵德芳和庞吉,道:"若能谈和,且免去今年‘岁币'那便再好不过;如若不然,开战是避不了的。朕先前派去的几个和谈大使都无功而返,这些辽人......实在欺人太甚。"
"臣愿为和谈使前往边境议和。"包拯上前请命,说起来离开双喜镇也有十多年,此次若能去那儿走一遭,也不坏。
"包爱卿还有开封府公务在身,派你去,不合适。"赵祯驳回了包拯的请求,再次将目光投向赵德芳。他昨夜已向八皇叔下了圣旨,此次和谈大使由八贤王亲自出任,当年"檀渊之盟"先帝也是派八贤王出使。况且,八贤王曾与辽国先皇圣宗交情甚好。
庞吉看了看赵德芳,微微叹口气。
这时,赵德芳施施然上前,道:"臣愿前往。"
"皇叔年岁已高,近年来身体也不如往年,朕要劳烦皇叔为国奔劳,实乃朕之过。但皇叔是大宋两朝元老,又与辽国先帝私交甚笃,朕也以为,皇叔是最佳人选......"赵祯顿了顿,继续道"朕,封八贤王赵德芳为和谈大使,替朕出使辽国。"
"臣赵德芳领旨谢恩。"赵德芳的眼角挂了难掩的疲倦。最近,他自己也常说,侍君伴驾几十载,真有些累了。
朕等皇叔回来,回来后,朕特许你和太师一道退隐。
--昨日,赵祯是这样向他保证的。
※※z※※y※※z※※z※※
次日,赵祯亲自出城迎送赵德芳。雪大如席。赵德芳披了件深色风衣走进暖轿,挥挥手,示意赵祯早点回宫去。年岁已高的庞吉在一旁不住咳嗽,赵德芳也朝他微微颔首。
皇上未下令,没人敢起驾,也没人敢起轿。一行人在冰天雪地里站足半日。最后赵德芳拉下轿帘,道声"起轿"。一队兵马簇拥着官轿摇摇晃晃在雪中前行,雪地上深深浅浅的脚印一路朝北。
送走了赵德芳,赵祯在宫中等候消息,却连日等不到。如此过了半月。
这日,皇帝心内苦闷得紧,便微服前往开封府散心。正值晚饭时间,包拯、公孙策正张罗着开饭,见圣上驾到,忙起身见礼。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