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宋瑶毫不掩饰的言辞, 邺沛茗挑了挑眉, 笑道:“我进城有些事要做, 不过我在那边给你带了些小玩意儿。”说着便将系统包裹里还未吃完的冰糖葫芦和泥人拿出来给她。
宋瑶信以为真,吃着冰糖葫芦拿着泥人便到一边玩去了。邺沛茗走到正在准备饭菜的陈沅岚身边, 她近来的厨艺倒是越发地好了,许多活也都上手了。
“听说你日日到村口等我?”
陈沅岚被忽然出现的她吓了一跳, 而听见她的话后, 脸蛋一抹红霞飘过,她辩解道:“不过是有事经过村口, 便顺道问一问罢了,你莫要多想!”
“不多想,只不过我还以为我终于也有人关心了, 唉,结果还是……”邺沛茗垂头丧气, 颇为惋惜道。
陈沅岚于心不忍, 便道:“我也不是真的是顺道的,我的确想知道你何时回来, 想知道你是否有危险,是否挨饿受冻,是否——”她的话因邺沛茗满是笑容的脸容和轻松的眼神,而戛然而止。
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的陈沅岚又羞又恼地瞪着邺沛茗:“这些都是我哄你之言, 你、你若是不帮忙烧饭便别呆在这儿打搅我了!”
“我帮你烧菜,你看着柴火便可以了。”邺沛茗说着接过勺子,亲自炒菜。
陈沅岚则蹲下来看着火,看着火慢了下来便加了柴进去。
期间有人来寻邺沛茗,看见她们相处如此缠绵,倒不好过去打搅了她们。
“你打算如何安置他们?”陈沅岚问道,她也没想过邺沛茗这么有凝聚力,竟使得这么多人追随她。
“如何安置?让他们搭营帐先住着吧,如今不能像当初那样给他们安置房屋在此落地扎根了。”邺沛茗道,这些人和村民、饥民不同,她当初说的是雇佣他们帮忙修河坝、建码头,他们也是为了这个而来的。事成之后,他们是否还会留下来谁也不清楚。
陈沅岚却有些担忧:“沛茗,我知你有本事、腰缠万贯,可你已经付出了太多,加上他们这六七十人,你是否……”
邺沛茗知道陈沅岚担心什么,在外人的眼中她的确腰缠万贯,似乎从不担忧粮食和钱财的问题。而她当初获得的额外奖励,所有包裹的物资都是以十倍的数量增加的,这些东西哪怕让她养一万人一两年也是够的。但是她也清楚这样下去迟早会坐吃山空,所以早在她当初送陈沅岚母女到恩州去的时候便四处收购了不少粮草。
恩州偏安一隅,无战乱,更无流民,且这边并非中原储备的粮仓要区,从那儿到战备区运粮草又太远,故而一般都不会从那儿收粮。那儿的粮食是相对充足的,她在那买了不少粮,又以别的物资换了不少于她有用的东西。
“我相信今日的付出,日后的回报必定是成倍的。”邺沛茗宽慰道,如同她让村民们种土豆,因为土豆的产量高。她今日收留了这么多人,明日他们便能种出更多地稻和土豆,她便能囤积更多的粮食。
哪怕她做这些不是为了更大的野心,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她清楚地知道,没有什么比拥有粮食更能在这个世道活下去的。不知何时,或许有义军会打过来,两军交战,粮草是必需的。届时粮食全部被上缴以充军粮,百姓们才真的是连吃的都没了。
陈沅岚看着邺沛茗发呆,邺沛茗歪了一下脑袋:“我说的不对?”
陈沅岚摇了摇头,眉眼弯弯的:“我只是觉得,沛茗变了许多。”
“比如?”邺沛茗问。
“胸襟变得更加宽广,眼睛所看之处更广更远,心也更大了,能装的下越来越多的人。”
“如此,不好吗?”
“并非觉得不好,而只是我认为,你这样的女子好像有些令人着迷。”
邺沛茗的心扑通扑通地加速跳动,她的眼骨碌碌地转了一下,靠近陈沅岚,在她的耳边轻声问:“是我这样的女子,还是只是我?”
陈沅岚的呼吸一顿,邺沛茗的气息扑打在她的耳朵上,痒痒的——是一种从心里发出来的痒,让她无从下手挠痒。
她的脸更红了。
“菜要焦了!”陈沅岚盯着锅里的菜,提醒道。邺沛茗转过身去将已经炒熟的菜装盘,陈沅岚则端着菜先回屋里了。
晚上用完了晚膳,邺沛茗又找马锋和石大明等人开了一次会。为避免马锋对石大明等人继续存有芥蒂和敌意,她向马锋说明了情况,马锋虽不能完全放下戒心,可也不会表现出来。
紧接着邺沛茗把懂河务的聂秀清寻来,又拿出这方圆十里的地图。虽说是方圆十里,可按现代的比例来算,十里也不过六七公里地。这六七公里地本就有大片的荒地,如今都纳入了邺沛茗的名下,除了在近浈水的地方修河坝以外,还得在村子附近挖排水沟。
邺沛茗虽然想仿造现代的水库,建造水坝蓄水,但是考虑现在的物资力量,以及他们中并没有专业的人员,便只能在山谷的河流处挖一条深深的沟,希望届时山洪暴发能将那些水排入浈水中,减少水淹农田和村庄的危害。
集思广益后,便将建修河坝的事情定了下来,至于码头则与修河坝同时进行。石大明带来的人有七十多,除了后勤备用八人,余下三分之二的人去修河坝,三分之一的人去修码头。
在浈水与阶水的汇合处是一块河道口相对宽很多的地方,且河水比上游段湍急一些,河沙不宜淤积,更便于船只停靠。二来该处地阔,且为港湾式河口,是个很好的建码头的地方。
聂秀清没想到邺沛茗懂得的并不比她所知的要少,邺沛茗在马锋等人的眼中简直可以神化了:“公子,你怎么什么都懂?”
“我才疏学浅,只是略懂一二。虽然我六年的地理不是白学的,但没碰它好多年了,许多事情都忘了。”邺沛茗道。
“公子果然是神人,说的话我都听不懂!”马锋叹道。
大致定下这些任务后,马锋又问如何安置石大明他们。石大明道:“这个你们且放宽心,论安营扎寨,我们是这些人中的翘楚。”他们常年外出劫掠,早已养成了习惯,邺沛茗只需供他们一些布帛,他们便能建起营帐来将就一下。若他们要建营寨,那自然也不是难事。
果不其然,他们仅仅是用布幔便扎起了一个个小山包,又去采了一些油脂回来涂抹在上面以防雨。他们五个人一座营帐,前后共扎了十几个,剩下的用作茅厕以及厨灶处。
这些都确定后,石大明却有些顾虑:“修河坝是大工程,恐用料不足。”
邺沛茗让他不必愁。玩游戏的初始,必有的五种材料除了钱、粮草、铁矿和木材以外,还有便是石块。游戏中初始的建造民居的任务用的除了钱外便只有木材,而石块的用途是在修筑城墙上会和木材一起用,所以像邺沛茗这样的有囤积物资习惯的玩家会囤许多的材料。
而浈水河段虽偶有大水的危害,却不如黄河一带以及长江一带的江南西道严重,故而也不必修建太高的河坝,除了用石块外还能用沙包充之。
严寒的冬天里,徐州刺史闻王矩起义军挥军而来,惊慌失措,忙打开城门迎接义军进入。义军为囤粮过冬,将徐州的粮仓搬空,又烧杀抢掠徐州城内的商人、乡绅。
而戍守在灵川一带的戍兵因不满军中将领克扣粮饷,又因寒冬严寒,一千戍兵跟着一个叫庞起的判官揭竿而起,以响应王矩为名,诛杀了都押牙、教练使等将领,趁桂州城内防守力量薄弱而攻入城中。
桂州刺史仓皇出逃,并向掌管桂州、柳州、蒙州等八座州府的大都督求救。奈何庞起起义军情绪正高涨,所攻之处势如破竹,桂管大都督的帐下兵卒多有畏惧者,不敢抵抗义军。
相较于各地的混乱,南岭这边还算是平静。
由于是严冬,众人干活并不算快。好在南岭村的村民并不知他们的身份,善意地接纳了他们,并时常给他们送些吃的,他们便渐渐地融入到了这里。
而邺沛茗也没有因为严冬不适宜种粮食便改种别的,让村民在空闲的地种起了萝卜。萝卜在此被称为“莱菔”,北边种植较多。但是邺沛茗清楚萝卜的好处,便让村民也种了起来。
到了腊月,河坝已经基本修建完成,码头也早已完成。这时的中原,朝廷终于意识到王矩那支起义军并非是一般的流寇,而真的能撼动国之根本,登时便慌了。
孚帝下旨命河阳大都督李裕率领三千禁军、甲骑三百前往诏讨逆贼,河北道各都督调遣各军均由李裕指挥。在朝廷的重视以及李裕的指挥之下,沂州、宋州、郓州先后被朝廷收回,而王矩义军进攻之路受阻,只能退守徐州。
然而朝廷粮草充裕,军需物资源源不断地从后方运送过来,在徐州攻守战中,义军败退。当初的七万义军在此战中被歼灭大半,只剩三万多人退攻宋州。
而在岭南道这边的庞起起义军攻下桂州后收兵民五千,队伍迅速壮大,而他们也一鼓作气,进攻柳州。只因正值严寒,粮草不足,在柳州刺史下令紧闭城门坚守了月余后,庞起起义军只能放弃柳州而北上,打算与王矩起义军汇合。
战事虽紧,但于南岭村的村民而言,难得的安稳日子该好好过还是得好好过的。临近年关,他们也置办了不少年货,准备修葺一下房屋,过一个好年。
第30章 入春
南岭村离始兴县城的市集仍旧是有些远的,先前从村子拉着牛车出发也得半天才到渡口。那渡口只有小船并且只有三四艘, 每回遇上赶集总得先把一个人一头牛运过去, 再回过头运货。如此一来别人便要排许久的队, 多有不便。
可自从邺沛茗建了码头, 又让人造了可承重两百多石粮食、十余人的船横渡浈水。村民将家中多余的土豆、莱菔拉去卖或以物易物便轻松多了。
附近村子的村民见状, 便也想占点便宜。可那码头邺沛茗早已交给石大明打理,南岭村的村民横渡无需缴纳费用, 可别人便得按人以及货物量来缴纳费用。不过邺沛茗见都是普通的百姓,便让石大明等只收几钱也就罢了。
每到年关的这时候, 家里就算再揭不开锅都会让家中看起来喜庆一些, 为此几乎每一家的人都要去赶集,去不了得也会托邻里带些东西回来。为此隔壁村子的人便会过来求南岭村的村民帮忙。
石大明便道:“公子, 再这么下去,我们都要吃西北风了。”
当初他们的工期结束后,邺沛茗给了他们自由, 要走要留全凭他们自己的意愿。有的人忧心他们并不是南岭村的村民,没有地, 也没有活干会饿死。邺沛茗道:“这好办。”于是将码头交给石大明打理。
邺沛茗规定码头的生意不好的时候, 无需石大明缴纳费用,只在码头生意好, 并且有盈余时缴纳她一部分费用便行了。如果往来码头的都只有南岭村的村民,那石大明他们的生意自然不会好。
邺沛茗道:“这也好办,限定每人可免费承运的物资重量,超出部分便照旧收费。”
这规矩下来一开始南岭村的村民也有些怨言, 不过是邺沛茗亲自下的命令,他们便都收起了当好人帮别人带东西的心。
而自从建了码头,那从浈昌县经过的船便也在此停靠了一下,整备补充物资,紧接着才会继续顺着河流而下,到韶州去。石大明见状,觉得这也不失为一条财路,便也带人建造了大船,也开了一条到韶州甚至是更南边的浈阳等地。
时值私盐贩子黄化及率众响应王矩造成孚朝廷的震荡,而官府便加大了打击私盐贩子的力度。又值动荡时期,在外行商十有九难便都缩减了行商的范围,像始兴县、仁化县这等人少又不富庶的村子,便没有多少盐商愿意到这些地方贩盐。
邺沛茗虽然自己有不少盐,但也不足以长期供应给这么多人。更何况盐铁自古以来便是最重要的两项税收来源,占了国库一年收入的一半。在行军打仗时,给兵士的军饷多数非钱,只因钱携带不便,故而多以绢、布、米、粟、衣服与盐为主。
所以盐这种必需品,自然是越多越好。而后石大明通过邺沛茗的授意与盐官打好交道,并以盐商的身份买了不少官盐,在浈水一代的县、村售卖,渐渐地便打出了名堂来。
眼见花草树木的嫩芽都钻了出来,整个岭南道便也入了春。
岭南道素有“瘴疠之乡”的恶名,其二十余郡因地势低湿、暑热、山川之间而多瘴疠。不过因为岭南的百姓已经习惯了这儿的环境,也会适当地做些防护措施,故而会因此而得瘟疫者甚少。
邺沛茗查过相关的医书,以往记载的瘟疫爆发必定有一些特定的条件。或是在大水、干旱、饥荒以至于人食人等恶劣的环境;又或是因战乱带来大量的人口,本来的生态平衡也遭到毁灭,从而导致瘟疫的发生并大面积传染;还有类似于现代的“非典”特征的瘟疫。
而游戏的背景虽提及会有瘟疫流行,却没提及时间与瘟疫产生的情况,这让邺沛茗为此而烦恼了许久。陈沅岚在许久以前便发现邺沛茗进城时带回来的医书,又得知她在查关于瘟疫的事,便奇道:“沛茗你为何忽然便关心起瘟疫之事了?”
实际上邺沛茗很早便开始注意这事了。在防止发生洪涝灾害的事情上她已经做了许多布防,而这边也不必担心会大旱。“瘴疠”于不适应这儿的气候条件的人而言的确有感染“疠疾”的风险,但也不会太过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