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穿成林海完本[bg同人]—— by:Fahrenheit
Fahrenheit  发于:2016年12月14日

关灯
护眼

不过在开腔之前,黛玉瞄了眼继母王禅。
王禅也很大方,扶着座椅的把手就要起身,黛玉见状连忙道,“母亲,您不要走,我……一会儿您不许笑我。”
王禅一听,就坐稳了:继女示好,说什么她都不能不给面子。
黛玉苦恼的正是她这些姐妹们:为了八字还没一撇的夫婿,就能不顾姐妹的感受了吗?
至于宝钗和湘云,尤其是宝钗的心思,还是探春给她的剖析的呢。夫婿什么的,黛玉一听就得脸红……好吧,其实这些话探春也是红着脸往外说的。
黛玉跟父亲几乎无话不谈,稍微抱怨了一下小姐妹,又迟疑道,“这么早就得谋划她们的前程了吗?”顿了顿又问,“凡是高门第,都讲究门当户对吧?”
虽然继母提醒过她人各有志,但是黛玉还是很难想象素来端庄大度的宝钗会甘于做妾……
她父亲虽然也有妾室,但那时她还太小,记忆不深,但在外祖母和舅舅家亲眼见到舅舅的几位姨娘,在太太面前畏畏缩缩的姨娘……宝钗愿意成为这样的人,黛玉简直难以置信!
这些话虽然难以启齿,但是黛玉还是向她爹问了出来。
林海压根没那么多忌讳,当着闺女媳妇哪有什么不好说的,“薛家大姑娘进京原本是要入宫待选的,薛家就是想让她走你大表姐贵妃娘娘那条路。”
下面那句不用说,黛玉都明白,“可是入宫没有提携可怎么成?”
贵妃娘娘和宝姐姐都是隔壁王大人的外甥女,王大人已经把其中一个推到了贵妃之位,下一个……必定心有余力不足了!
林海又及时道:“你想想,自小就有人告诉你,你将来要入宫做娘娘,风光无限,全家都要指望你,若是再能生个小贵人,更是前途无量……结果一朝梦碎,你怎么想又怎么办?”
黛玉脱口而出,“那怎么能甘心?!”
难怪宝姐姐要自谋出路17 !
王禅此刻又补了一刀,“薛大姑娘也是可怜,若非家人自小边对她这样‘寄予厚望’,她哪会生出这番心思?”
说起来宝玉何尝不是如此?因为生带异象,就被祖母和父母一起看作家族中兴的关键。
林海一直都挺好奇:贾珠若非早死,必是响当当的青年才俊,从这位二房大公子以及入宫且逐渐站稳脚跟的元春看来,荣府的家教其实挺不错的,但不知为何,贾母和王夫人到了宝玉这儿,好像忽然间就不会教导孩子了一样。
思来想去,林海也只能归因于“通灵宝玉对众人的震慑力太大”了。
林海摇了摇头,忽然觉得媳妇这补刀不够狠,“闺女,薛家刚进京时薛大姑娘模样如何?是不是颇为从容有志气?”
黛玉立时恍然大悟,“难不成隔壁王大人乃至于舅舅舅母应允了什么,可是大表姐封妃之后就变了卦?”
林海颔首道:“不然薛大姑娘缘何信心满满?你这宝姐姐像是……”他指指太阳穴,“这里不好使的?”
说到这个,黛玉略有沮丧,“她好生精明,我可不如她会来事儿。”
当时父亲在南边病重,消息传回来她哭得不行,荣府里不少下人待她的态度也有微妙的变化,那个时候除了外祖母,就是宝玉和宝钗安慰过她,她知道那时候宝玉和宝钗都是真心,十足的。
宝钗还甚至拿她自己的经历来劝说,最后二人一起痛哭了一场。
那时的那份情意黛玉始终不能忘,借着她结识些名门闺秀压根不是事儿,宝钗所为也称不上过河拆桥,但她已经发觉她对宝钗和宝钗待她……并不对等。
这才是导致黛玉一直不大自在的根本原因。爹娘的意思她明白,每人的出身成长都不同,宝姐姐又心怀大志这般言行也是常理,黛玉理智上能理解,但感情不那么容易接受。
看闺女扑在他胳膊上耷拉着脑袋,半天都没言语,林海则心中感慨:这丫头能懂得付出不一定能得到回报的道理就好。
他揉揉闺女的小脑袋,直接把她的发髻就弄歪了,“等你悟透了,你也就长大了……一半吧。”
黛玉智商够高,但情商至少小时候实在不太行,尤其在荣府时身边还有个贴心又大度的宝钗,黛玉本就有点小脾气,这一比较,在下人的口中名声可不就差了,再加上王夫人对此有意纵容……
林海自觉一个大老爷们背后说人是非,还是女人和小孩儿的是非,也忒掉价,所以宝钗、凤姐儿、王夫人乃至贾政的本性,都要黛玉自己有个亲身体会并问出口,林海才会给出他的答案。
林海不能命令女儿说谁谁是坏蛋,你不许再跟他亲近……这对黛玉的成长没有任何好处。
黛玉听了她爹的话,就撅了嘴,“我不小啦。”
林海拍拍闺女的后背,“可在爹爹眼里,你永远是我的宝贝小闺女。”
黛玉抱着她爹的胳膊,“这还差不多。”我本将心向明月,你不珍惜那就算了,反正爹爹始终疼我就好。
实力哄过一波闺女的林海目送闺女离开,就听他媳妇小声道,“老爷,薛家大姑娘这些日子对咱们大姑娘有所疏忽,估计是她一时顾不过来了。”
林海顿时来了兴趣,“怎么说?”
宝钗应该不是目光短浅之辈,虽然她也没有远见到哪里去,但是忽然就对给她牵线搭桥的小姐妹不闻不问,也不大对劲儿。
王禅不紧不慢道:“前些日子我不是请我那些姐妹们过来做客吗?薛家大姑娘主动跑去结识的就是宣平郡王家的二姑娘。”
宣平王在一众宗室之中也是混得很不错的那一类。不过此人林海的确不熟,于是他静听媳妇解释。
王禅继续道:“宣平郡王妃按辈分,得喊我一声表姑……她嫁进王府二十年就生了个姑娘。如今宣平王那几个儿子都是两个侧妃所出。”
说到这里,林海就懂了,“两位侧妃正为了世子位不消停呢?”
郡王按礼法只有两个侧妃。郡王妃没儿子,为了儿子的前程,两位侧妃自然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王禅又道:“薛大姑娘出身不成,但皇商家里有银子,又不奢求正室之位,宣平王那两位侧妃似乎都有点动心。”
原来如此,如果一切顺利,将来宝钗也能捞个郡王侧妃当当……你还别说,林海都觉得这事儿靠谱。
不过两位侧妃对王禅心高气傲不起来,但指定不会让薛家来挑选她们的儿子。但愿薛家别因为局面不错而错出昏招。
其实宝钗以及薛家实在心气太高,非高官门第根本看不上,导致之前碰壁不少。不然在五品以上的官宦之家挑个夫婿一点不难,若是眼光不凡,直接挑了个寒门贵子或是青年才俊,将来一样能捞个诰命。
不过薛家必然觉得这样不保险,而且宝钗也不甘心先跟这样的夫婿过一段苦日子。
可见薛家倒是自始至终地目标明确,意志坚定。
王禅也笑道:“求仁得仁,也是好事。但薛家大姑娘若真是给宣平王府哪位哥儿做了妾,咱们家她就不能来了。对了,”她又想起来一件事儿,“宣平王府其中一位侧妃跟史家大太太似乎是表姐妹。”
黛玉若还在这里,必然明白为何这段时日宝钗和湘云走得近。
林海听了点了点头,“京城可真小。”
他也不会过于关注宝钗,横竖这丫头成功给自家闺女上了一课,对于他们家来说,宝钗的“使命”也就圆满完成了。
却说第二日王禅进宫跟贤妃说话,林海早早回府:他想看看闺女自己考虑得如何,是不是已经想通……黛玉的确比较大方,但性子真说不上豁达。
可他刚回家换好衣裳,管家便来报:义忠王驾到……
林海莫名觉得今天的事情只怕不简单,义忠王进门都没寒暄,直接给他来了个大消息:西南恐生~民~变。
须知西南是忠顺王的地盘,即使这位老王爷回京养老,他的故旧亲眷在西南亦是编织出了一张大网。
林海转念一想,便笑了:肃端王步步为难……这就是圣上酝酿良久的应对了。这一招釜底抽薪若是成了,当得起一声“妙”,但若是弄巧成拙,帝位不稳。
林海冲着义忠王拱了拱手,“愿闻其详。”
义忠王笑得意味深长,“我那好弟弟终于憋不住了。”
☆、第四十三回
基本上肃端王每次挪用巨款,都有好处“敬献”给太上皇,从太上皇没登基那会儿一直持续到现在……所以说肃端王与忠顺王最大的靠山和保~护~伞就是太上皇。
不然林海那两位上司明明都是圣上提拔,却敢跟圣上阳奉阴违,他们又不智障没有依仗安敢如此?
阁老们总说肃端王嚣张跋扈,实则真正嚣张跋扈且大权独揽之人……大家不能直说而已。
有个孝道在头上压着,圣上纵然要收拾肃端王这一派人,最多就是小打小闹,不敢也是不能对肃端王伤筋动骨……不然第一个出面阻拦的必是太上皇。
这一点林海也是在任户部侍郎之后才逐渐体会出个中三味的。
最初他刚入京的时候,大多数人的看法都是:太上皇只是碍于肃端王乃是从龙功臣,而且肃端王亦对几位皇子多有照拂拉拢,所以不能不包容忍让。
可实际上呢?
太上皇哪里是不好动肃端王,他压根就是不愿动!甚至谁让肃端王为难,他都要暗中替这个好弟弟出气!
被太上皇绝佳演技晃了一回的林海,已经反思了一段时间。
等他当上户部侍郎之后被两位上司坑了一回,再看圣上的反应……纵然圣上存有考校之心,也有一二回护之念,但林海却是心知肚明:真要是跟肃端王正面杠起来,圣上八成是要把他“放生”的。
太上皇与圣上这父子俩恐怕半斤八两,林海自然要给自己多留后路。
作为后路之一的义忠王也不知是不是倾诉欲发作,把他如何得到的消息说给林海听,“我在西南有几个耳目,这么些年过来也没投了旁人。”
你咋知道这些属下没投了旁人?
林海并不怀疑义忠王的智商:义忠王必定不会相信一面之词,想必这位前太子在这些耳目之外另有信得过的故旧亲朋。
义忠王果然道:“当年我得封太子的时候,那俩老东西就瞧我不顺眼,事事为难我。”
林海无奈道:“因为您不好糊弄,当然就免了虚与委蛇。”
因为那张药方的缘故,林海发现义忠王对他……貌似是真心的……交好和亲近,这情分最起码比几位皇子要可靠多了。
大约跟他对义忠王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而且他们林家早先也是~太~子~党,多少有点信任基础。
义忠王自嘲道:“谁说不是。也是我当年年轻气盛,就干脆翻脸了,之后斗得无所顾忌。起初,父皇还会稍微护着我,节制一下那俩老东西,但几年之后父皇对我与老东西的斗法不偏不倚……这倒也罢了,但再之后,父皇不知为什么忽然偏心起那俩老东西,这才是多年来我百思不得其解之事。”
林海默然:以前义忠王抱怨,都是直指肃端王与义忠王,这回居然毫不忌讳起太上皇……这转变总是需要个契机吧?
果然不出林海所料,契机这就来了。
“你可知道前两天宫中流传出你那药方中有两味药颇为‘不凡’,久服不利肾水之说?”
林海先吃了一惊,旋即笑了,“这……奇思妙想,不得不佩服。”
小金拿出的药方故意选择大量“大路货”药材,这些药材的药性,包括配伍,如今早都已被研究得差不多,这时忽然说这药材配伍有问题……那得堵上天下所有通医理之人的嘴巴才成。
所以林海才说这谣言是“奇思妙想”。
义忠王抚掌笑道:“果然吓不住你。此事说来话长……”
话说在宫中几位妃嫔合力经营出了几条人脉,只可惜受人员所限于是能耐也有限,因为宫女太监不得轻易出入宫禁。
简而言之,这个人脉兼情报网,对内实力有余但往外……就很抓瞎了。
这个时候肃端王适时出现,与几位老太妃结盟——这在义忠王获封太子之前就已结成的宫中势力,让义忠王吃了许多苦头,直到他自己也在宫中培植出亲信,与这些嫔妃们的势力分庭抗礼……然而这一切显然又都在当时的圣上,现在太上皇眼皮子底下。
林海听到这里,就觉得太上皇似乎自始至终都乐于坐在高台上,看眼下的戏台子里不停上演……猴戏,当猴子们要跳出戏台的时候他也会适时出手。
果真是天子,天生高高在上。
只是太上皇您就不怕玩脱吗?
仔细想想,悉心养大的太子最后又不得不把他废掉……就算太上皇癖好再不同寻常,也不会热衷这种当着全天下自打脸面的感觉。
思及此处,林海便暗搓搓地笑了:养蛊,养来养去谁知会不会噬主。有义忠王则前车之鉴,父子不同心,便是最大的隐患了。
义忠王此时也坦诚道:“宫里前些日子不是换下不少人手,正好补缺的有几个我的人。前几天的事儿可不就从头到尾看了个全乎。”
话说以前妃嫔,如今的太妃联合肃端王等人建立的庞大情报网,不只自用,还……接受订单——有爱财如命,讲究物尽其用的肃端王在,这般行事风格自然不足为奇。
也就是说,传递消息不在话下,更能为掩盖某些见不得光的腌臜事提供方便。
正因为如此,太后之死,以及几位小皇子当年在圣上在外办差的时候中了算计,义忠王都承认:背后黑手依旧成谜。
毕竟是几十年前的事情,宫中不知换了几波人,纵然能深挖深查找出个把涉事之人,但并无对证之下这些人的供词自然无法置信。
不过那些能够互相参照的故事……义忠王这不就主动告诉林海了,“反正说你那方子药材有问题的,正是肃端王妃的手笔。”
林海一点都不意外,“嗯,她也拿到了药方,还让自己儿子吃过。我估计这位王妃就只管拍板……她为了她儿子迁怒我,也是寻常。”
“败坏林海的名声”这主意是肃端王妃出的,可具体怎么实施绝对是她的手下自由发挥去了……而且这帮子手下应该还没看过林海那药方。
结果就弄巧成拙,谣言传到圣上耳朵里,圣上都乐了。
义忠王把圣上的反应都说给了林海,同时又道,“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酣睡?我那皇帝弟弟盯着这群人良久,终于抓到了把柄,岂有不顺势清洗一番的道理?”
纵然是一国之君也不能无故拿人。每次清洗过后,都得补足空缺,而正是借此机会,义忠王也弄了几个人进去。这耳目各就各位才一天,就偶然得到了个小道消息:忽然消失的那几个太监里面还有圣上跟前大总管的徒弟徒孙,而那徒孙里偏巧有人擅用西南秘方。
说到这里,义忠王端起茶盏润了润喉咙。
林海点了点头,只静等下文。
义忠王果然道:“我寻思着既然西南不安稳……不如将计就计。贵州有个道台的缺儿,你瞧着甄应嘉成不成?不过我也不是不给他活路,史家兄弟里的老大我也准备弄过去。”
这个史家老大说的就是湘云她叔叔,贾母的侄儿了。史家亦是~坚~贞的~太~子~党,貌似自始至终都没改换门庭过。
林海听了险些喷了:您这勉强废物利用的语气是闹哪样?
好吧,谁让甄家想把自家没寻到合适婆家的女儿,送到义忠王府来呢?还早不送晚不送,非得赶在义忠王大好,势头上升的时候?
按照先撩者贱之说,甄家也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而且甄应嘉在金陵虽是闲职,却也是正经三品高官,道台才四品,还是穷地方兼对头老巢里的道台。
不过林海还是郑重应下,“这事儿包在我身上。”老甄,能不能改变你家族的命运当真在此一举!
正事说完,二人举着茶盏相视一笑。
却说王禅入宫未归,义忠王来访,黛玉就要客串一下女主人的角色。
也是义忠王忒不讲究,不过这位王爷满京城无人敢惹,大家也只能装聋作哑,其他皇子可不一样。
身为皇子,不好轻易入臣门,因此其余几位殿下亲来林家道谢以表示感激之情之后就再没上门过……
可就这么掐指一算,除了七皇子,所有的成年的皇子全都上门走了一遭。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