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家大夫人赶忙过来扶着叶家老太太站了起来。
叶家老太太在大夫人的搀扶下走到了窗户边,看着窗外院子里已经泛绿的玳玳花。
“是不是有什么话想问我?”叶家老太太问道。
叶家大夫人轻轻福了下身子。
“母亲,好端端的请那三位贵人去庄子上……您是想提醒一下她们吗?
其实……今日宴请的时候把下人遣了出去说就是了。
虽说现在暖和了,但您这两年身子骨……”叶家大夫人眼里都是担忧。
叶家老太太轻轻拍了拍大夫人扶着自己左臂的手。
“知道你孝顺,不想我来回奔波。
但这事情……不能是我提出来,也不能是我说出来。
得让那三位贵人自己想出来,自己提出来。
我能做的就是让她们想到那些。”叶家老太太笑道。
“可是……您也知道,这三位贵人都不是擅长生意上的事情,对于税赋上的事情更有可能不通。
也许后日去了庄子那边什么都看不出来呢!”叶家大夫人还有点担心。
叶家老太太轻笑出声。
“大夫人,你多虑了!
你该不会认为咱们那位女帝真的就是让那三位来巡查一下善堂和春不晚吧!
谁不知道江南的善堂是最不可能查出来问题的。
去年的时候陛下还是监察司卿来江南办案子,不也顺便把善堂查了一遍?
陛下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那位宋尚宫可是陛下的贴身女官,她来也就是代表着陛下的意思。
内府采买江南物品那都是有定数和规矩的,现在京里没有什么大事情,哪需要突然来人采买啊!
即使采买,也该是行商司出头采买,怎么会让陛下的贴身女官亲自来呢?
所以,这次三位贵人来江南,主要就是那位宋尚宫。
而陛下让宋尚宫来江南,八成就是为了江南税赋。”叶家老太太笑道。
叶家大夫人叹了口气。
“母亲,这层窗户纸要是由叶家来捅破的话……”
“不会!不会是叶家捅破这层窗户纸的。
我知道你的意思,如果这层窗户纸是叶家捅破的,那叶家不止将是江南勋贵士族的眼中钉,更是大渝所有勋贵士族的眼中钉肉中刺。
所以,我的意思是让那位宋尚宫自己发现这些事情。
这样的话,三位贵人也就好回宫复命了。
陛下那里在听完三位贵人说的事情之后也会明白叶家的处境的。
至于最后陛下会怎么做……那就要看陛下的魄力了。”叶家老太太轻声说道。
叶家大夫人眼里的愁容更多了一点。
“陛下才登基,又是以女子之身登基为女帝的,朝堂上百官多有不服,但在太上皇的强力压制下,他们只能低着头。
这次陛下要是真的下定决心去做这件事的话……
那得罪的将是朝堂上的百官,陛下的压力……将会很大。”叶家大夫人轻声叹道。
叶家老太太却不觉得什么。
她轻轻摆了摆手,又轻轻拍了拍叶家大夫人的手。
“你呀,什么都好,管家理事一把好手,就是太会操心了。
陛下是什么性子的人我们叶家人能不知道吗?
她在监察司十七年了,十五岁进的监察司,只两年时间就把监察司握在手里了。
论和百官打交道的资历,林相都不一定有咱们这位陛下足呢!
她要是想解决这件事,那肯定就是有了方法去解决的。
我们看着是要和朝廷百官作对,其实陛下心里肯定会有更好的办法的。
江南税赋的猫腻从去年开始就有的,去年陛下还没登基,那时候她知道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她选择了隐忍不发。
等登基了,她才开始查这个事情。
陛下既然要查,那就是心里有了决断,我们不用为她操心的。”
叶家大夫人想了想,想着去年的时候,那位还是监察司卿的陛下来江南办案子,住的就是叶家的院子……
陛下聪明,睿智,冷静,做事果断……
“母亲,是我多虑了!”叶家大夫人也笑了。
叶家老太太这才点点头。
“好了,想开了就行!明日就打发人去庄子上准备吧!该打扫的就好好打扫一下,伺候的人也好好挑一下。”
“是!”叶家大夫人轻轻福了一礼。
第269章 一望无际
宋芷眠她们去叶家在姑苏城外的庄子并没有带多少人,轻装简行只带了贴身伺候的人。
即使这样,也有六辆大车。
加上叶家的车子,浩浩荡荡的一行有二十辆车往城外的叶家庄子上去。
叶家老太太请宋芷眠她们去的庄子在姑苏城的另一个城门那里,和之前宋芷眠她们进城的那个城门一南一北。
叶家的庄子精巧别致,每个院落都不一样,真的是做到了一步一景。
宋芷眠,寿康公主和永新郡主从进了庄子后就随着叶家老太太的步子往前走。
“老太太,那边是湖塘吧,要多久才能看荷花啊!”寿康公主指着叶家庄子外不远处的湖塘笑着问道。
“那可要扫公主殿下的兴了。
那塘里可没种荷花也没种藕,只是种了鸡头米,也就是大家说的芡实。
殿下要想看荷花,要到六月之后过来,我们这个庄子后面有一处大湖塘,那里种着藕。
夏天的时候看荷花,吃莲蓬,等到了秋天的时候就看残荷,那时候会把湖塘底下的藕都给挖出来。”叶家老太太笑着和寿康公主解释。
寿康公主觉得有点可惜。
那么美的景色看不到了。
她还想看看什么是真正的接天莲叶无穷碧呢!
“好,等那个时候我一定求了皇帝长姐,让她再派我来这边办差事。”寿康公主立刻说道。
大家都笑了笑。
叶老太太给大家介绍了庄子上的各种景色,大家边走边看,越看越觉得心旷神怡。
“都说金陵门多,姑苏桥多。
之前看着姑苏城里就觉得名不虚传了,三步两桥的,今日到了这城外一看,这桥果然也多。
而且还都是各种各样的小桥。
石桥,木桥,拱桥,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特色!”永新郡主也觉得眼睛都要看不过来了。
她很少出京城,最多也就是去京郊骑马。
江南的这些景色她最多就是在和卫言礼还有沈云川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听他们说。
还有就是游记上面写着江南多么美,多么好!
永新郡主知道江南美,但是美成什么样还真不知道。
今日一见……永新郡主顿时觉得没有白来了。
就冲着这些日子看到的景色,即使差事没办好回去被陛下给训了也值了。
即使是宋芷眠也感觉眼睛看不过来了。
什么是真正的江南美景她算是见识到了,这可真的天然去雕饰啊!
一时间,宋芷眠都觉得叶家老太太真的是带他们出来赏景来了。
在院子外面转了一遭,很快就到了用午膳的时间,叶家的院子外面有好几处的亭子,叶家大夫人让人把午膳摆在了亭子里。
亭子的角落里放了驱虫的药包,惊蛰后出来的那些虫子都不敢往这边来。
宋芷眠他们跟着叶家老太太在亭子里吃着姑苏当地的美食。
“很多菜都是我们庄子上自己种的,吃个新鲜。
那些鱼虾什么的也都是自家湖塘里有的,等到了金秋八月啊,是吃螃蟹的好时候。
连着好几年,我家孙儿都会在这边招待他的那些同窗们。
年轻的学子们在这里一边饮酒作诗一边赏荷吃蟹,哎,那时候啊,老身都觉得自己这辈子白活了。”叶家老太太一边笑一边说。
大家都跟着笑了起来。
用完午膳,饮完茶之后叶家老太太带着宋芷眠三人在庄子的另一边闲逛。
这边的景色和刚刚看到是完全不一样。
之前看到的那一侧多数都是池塘,有着小桥流水人家的感觉。
而庄子的另一侧……则是一望无际的田地,一眼都看不到边的那种。
乍一看到这样的景色,不管是宋芷眠还是寿康公主和永新郡主都吓了一跳。
眼前这一望无际的农田怎么有种北方军田的感觉啊!
那些农田里还有农民们在耕种,远远的看去又是另一番的感觉。
“老夫人,这不会是叶家的祭田吧!连成这么大一片,等到了秋天收割的时候肯定更漂亮。”宋芷眠笑着打趣。
谁知道叶家老太太却是笑着摇了摇头。
“宋尚宫说笑了!我们叶家哪能有这么大的祭田呢?叶家的祭田在另一处,一共加起来也就是三百亩不到的地。
还不是这样连成一片的,都是分开来的。”叶家老太太笑道。
宋芷眠一愣,不是叶家的田地?
这么大一片的土地居然不是叶家的土地?
姑苏城里不是叶家是最富有的吗?这么大一片的土地居然不是叶家有的,那能是谁家的呢?
不止宋芷眠有此疑惑,就是寿康公主和永新郡主也都是一样的心情。
叶家作为首富居然不是那片土地的主人?
那会是谁的?军田?不可能!江南一带,特别是金陵和姑苏一带是没有军田的。
军田多数是在西南和北地,平南军多数靠着海外的一些岛上的作物产出。
现在这么一望无际的一大片农田居然不是叶家的。
在姑苏城里,除了叶家还有谁家能有这么大一片农田呢!
“真的不是吗?老夫人,我们一直以为是叶家的田地呢!”宋芷眠笑着打趣。
叶老太太笑着摇摇头也看向那处一望无际的农田。
“叶家产业是多,但是多的是铺子,至于庄子农田什么的,就是随意准备一点。
祭田的庄子是有,但也就表面上过得去就行。
叶家置办农庄多数都是给出嫁的女儿当嫁妆,其实的时候……
田地的出息有限,也不好带走,叶家不会置办太多的田地的。”叶家老太太继续解释。
寿康公主刚要多问两句却见到不远处有一群书生往更远处的一处大庄院走去。
“那些人……去那边做什么?
农田里的庄稼不是刚种下去吗?还没到收割的时候呢,他们难道也是在赏景?”寿康公主疑惑的问道。
“哦,那是江南前学政的庄子,那些学子们应该是去拜访那位前江南学政的。
那边的那些农田都是那位学政大人的。”叶家老太太笑着说道。
宋芷眠,寿康公主还有永新郡主的眸色都暗了下来。
一个前江南学政一个庄子的土地居然能比大渝首富的土地还多,这里面肯定有猫腻吧!
第270章 钻了空子
叶家老太太好像没看到宋芷眠三人的脸色一样,转头就和他们介绍起其他的景色来。
庄子边上哪家的米糕做的好,哪家老太太的豆腐做得好,还有哪家的蟹黄酱做得好。
“一到了中秋前后,姑苏城里城外都是卖螃蟹的。
好多金陵的一些文人学士们都专门过来吃蟹呢!
今年等螃蟹肥了,老身让人多送一些进京,用大木桶装着,里面放上一点水,十天半月的螃蟹还是能活着的。”叶家老太太笑呵呵的说道。
宋芷眠三人赶紧都应了下来。
这时候叶家大夫人也笑着说了两句话。
“正好派四郎去,四郎的那位启蒙的夫子今年也到了京城,他以前可爱吃螃蟹了。
每到螃蟹上市的时候,他的餐桌上必定要有螃蟹。
他还吃出花样来了,蟹酿橙,蟹黄豆腐,蟹黄包,还有年糕烧螃蟹,各种方法他都吃了个遍。
当初就是因为叶家的一个湖塘里长的螃蟹好,那位父子才同意到叶家来坐馆的。
不过,那位父子当真是有才学的,只五年的功夫,就给叶家教出来三个秀才,一个举子呢!”
宋芷眠和寿康公主永新郡主一听,赶忙都夸上两句。
“叶家的孩子聪明,又有这么好的夫子,将来必定能蟾宫折桂。”
叶家老太太爽朗的笑了两声。
“蟾宫折桂我们就不想了,能认得几个字就行。
他们考中了秀才已经很好了,至少每人名下都能有个八十亩地免田赋呢,虽然叶家看不上这点,但这也是朝廷的恩裳是不是?”
寿康公主和永新郡主都附和着笑了两声。
宋芷眠却如醍醐灌顶想到了一些事情……
再加上在还没进城的时候,城外的宋芷睛偶尔说的那句话,让宋芷眠把原本觉得混乱的一些线索都连在了一起。
她好像知道江南税赋的问题出在哪里了。
在叶家的农庄上住了两天,隔壁的那个江南前学政的夫人还带着家里的小姐们来拜访了。
叶家老太太也都热情的接待了。
这两天时间,宋芷眠三人都真切的感受了一下真正的锦绣江南。
从庄子上回来后,宋芷眠三人继续住在了姑苏知府衙门准备的宅子里。
叶家老宅,叶家老太太还是侧躺在贵妃榻上看着堂内的一只狸花猫在玩耍。
叶家大夫人坐在下首的位置。
“母亲,这两日……那三位贵人好像并没有多问什么。”叶家大夫人小声说道。
叶家老太太不以为意。
“不问才是对叶家好,问了的话明日叶家就将成为姑苏城里乃至整个江南文人士族口诛笔伐的对象。
寿康公主和永新郡主也许想不到什么,但那位宋尚宫……
她在听到我说了家里的秀才可以免八十亩的田赋的时候明显愣了一下。
也许人家现在就已经在想这个问题了。”叶家老太太淡淡说道。
叶家大夫人赶紧称是。
宋芷眠三人住的宅子里,寿康公主和所有伺候的人都赶了出去。
“肯定是那个前江南学政贪腐了,要不然一个清廉的学政哪来那么多银子买田地?”寿康公主情绪有点激动。
她感觉自己知道了一件不得了的大事情。
来江南一趟,江南的赋税没怎么查明白,但却让她们发现了一个大贪官。
这也算是有个交代了不是?
现在寿康公主恨不得立刻下令让人把那个前江南学政给绑起来好好审问一下。
永新郡主想的却没那么简单。
她双手托着下巴,看着桌上摆着的烛火摇了摇头。
“我觉得好像没那么简单,我们知道那个前江南学政有那么多的土地应该是叶家老太太让我们看到的。
但后来前江南学政夫人带着家里的小姐来访,叶家老夫人那热情的态度不像是假的啊!
反正我感觉叶家老太太想让我们看的肯定不是这个问题。
更重要的是,这么明显的事情叶家老太太那么聪明的一个人怎么可能做呢!
我们刚从叶家庄子上走了,然后就把前江南学政给抓了?
这不是摆明了这事情和叶家有关吗?
叶家可还有好几个要参加科举的儿郎呢,现在的江南学政可是前江南学政的学生,叶家会拿自己家儿郎的前程当儿戏吗?
这事情肯定没有这么简单。”永新郡主笃定的说道。
寿康公主一听,也冷静下来了。
是啊,叶家没那么傻,叶家老太太即使想做什么,也不会这么明显的让这件事和叶家扯上关系。
寿康公主也在永新郡主面前坐了下来,和永新郡主一样双手托着下巴。
“那……叶家老太太真的就是单纯的让我们去叶家的庄子上住两日的?”寿康公主小声问道。
永新郡主没说话,只是看了一眼在一旁书案前忙碌的宋芷眠。
寿康公主这才看向宋芷眠。
“宋芷眠,你在干嘛呢!
从叶家的庄子上回来后你就在那写写画画的,还动不动就沉思,你是发现什么了吗?
要是发现了什么,你就和我们……”
寿康公主的话还没说完就见宋芷眠站了起来。
宋芷眠没有先回答寿康公主的话,而是走到了门外叫来了叶云舒安排在她身边的人。
“去姑苏监察署帮我把这个账本拿来。”
看着那人离开了,宋芷眠这才转回头看向永新郡主。
“郡主,让姑苏春不晚的人查个事情吧!”宋芷眠笑道。
“什么事情?你说!”永新郡主立刻坐直了身体。
“查一下姑苏这边有多少童生,多少秀才,多少举子!”宋芷眠说道。
永新郡主刚要说这事情问姑苏衙门的人就行了……
“行,我立刻让人去查!一定悄悄的查!”永新郡主立刻爽快的答应下来。
做完这些后,宋芷眠也在俩人坐的桌子前坐了下来,还顺手拿了块盘子里的糕点塞进了嘴里。
“江南的点心做的果然精致又美味!”
第二日,宋芷眠想要的东西都送了过来。
宋芷眠看了之后才把寿康公主和永新郡主都叫了过来。
“那个前江南学政并没有贪腐,但是他也是钻了朝廷一些政令的空子!”宋芷眠轻声说道。
第271章 这是政令的问题
“钻了政令的空子?宋芷眠,你是说要是从律法上来说的话,那个前江南学政是没有问题的对不对?”永新郡主第一个反应了过来。
寿康公主却觉得有点不可能。
一个江南学政一年的俸禄银子能有多少?
除去日常的吃喝拉撒的,还能剩多少?那么多的土地,一眼都望不到边了,得要多少银子才能买到啊!
反正她心里那个前江南学政肯定是贪腐了。
毕竟那日她的夫人和女儿可是来了的,两人哪个身上不是穿金戴银的,一个没什么油水的江南学政的家眷能穿那么好?
呵呵,要不是娘家有钱那就肯定是贪腐来的……
寿康公主和永新郡主都看着宋芷眠。
宋芷眠也不啰嗦,只是把监察署送来的账本往桌子中间一放。
“你们看看!”宋芷眠示意两人都看看账本。
寿康公主和永新郡主同时摇头。
“看不懂!”寿康公主笑道。
“不看!看了也是白看!”永新郡主跟着笑道。
宋芷眠……好吧,其实太细的账本她也看不明白,但是账本上的字和意思她还是明白的。
“额,其实我也不太能看得懂账本,不过账本上的意思我还是能看明白的。”宋芷眠赶紧说道。
寿康公主和永新郡主都点了点头。
“嗯,那你就把你看得明白的告诉我们就是了,我们相信你的。”寿康公主立刻说道。
宋芷眠想了想,算了,她们俩不看就不看吧!看了之后估计还是要问自己为什么。
“行,我就把我看到的给你们说一下,你们想想这里面是什么问题。”
寿康公主和永新郡主赶忙都点头。
宋芷眠这才把监察署送来的那本账本拿到自己面前。
“三年前,姑苏收上来的税赋银子是五十二万两,去年姑苏收上来的税赋银子是五十一万两。
你们觉得有问题吗?”宋芷眠问道。
两人立刻摇头。
肯定没问题啊,三年一直都这么稳,能有什么问题?
不止是没有问题,反而还说明了姑苏三年来民生稳定,国泰民安。
“你们也觉得没问题是不是?
好,我们再看另外一组数据。
三年前,姑苏收上来的五十二万两银子中,和商贸有关的银子是三十八万两。
但去年,姑苏收上来的五十一万两银子中,和商贸有关的是四十五万两。
你们看出来问题了吗?”宋芷眠继续问道。
寿康公主和永新郡主即使再怎么不爱看账本也看出来这里面有问题了。
“商贸的税赋银子越来越多,但是姑苏总的税赋银子却没有增加?
不可能啊!这三年来姑苏一直都风调雨顺的,商贸的银子增加了,其他的银子不敢说增加,但至少要保持稳定吧!”永新郡主立刻说道。
寿康公主赶忙也点头。
宋芷眠没说话,转而拿出来另一本账本。
“之前我请郡主您让春不晚的人去悄悄查了一些消息,您再听听这些消息怎么样?
三年前,姑苏城所有的童生,我说的是从大渝立国开始后的童生。
一共是三千四百二十六人,秀才是一千零六十三人,举子是四百八十二人。
而去年的数字是童生三千七百一十六人,秀才是以前一百一十三人,举子是五百一十二人。
除了童生之外,秀才名下可以有八十亩土地免田赋。
举子名下一百二十亩田地免田赋。
姑苏是江南学子聚集的地方,秀才举子尤其多,他们的名下有多少亩田地呢?
挂在他们名下免田赋的土地有多少呢?
当初大渝立国的时候太祖为了安抚江南士族,颁发过一条政令。
只要是有功名在身了,那名下就可以有田地免田赋,而且哪怕是那人死了,没了,后代依旧可以享受到名下田地免田赋的照顾。
并且还允许了另外一种情况的存下。
要是秀才本人名下没有那么多的田地,也可以将同族其他人的田地挂在自己名下,这样同样享受免田赋的照顾。
当初太祖颁发这一条政令一是为了安抚江那士族,二来也是为了鼓励寒门能出更多的有学识的人出来。
进学花费高,很多家族都是举全族之力才能出一个或者是两个的秀才出来。
等供养出秀才出来之后,回报族人或者是同乡,让大家的田地免田赋也是应当的。
但也就是这条政令,让有些人钻了空子。
就那位前江南学政,他的田地很多,要是按照正常来算,他有的土地越多,要交的田赋也就越多。
但他把土地都挂在那些秀才和举子的名下……那还需要交田赋吗?”宋芷眠问道。
寿康公主和永新郡主立刻都明白宋芷眠什么意思了。
手里的田地越多那要交的田赋也就越高,但前江南学政却把那些田地都挂在了秀才和举子名下……
这样的话他手里的土地就是免田赋的。
别人也许做不到这些事情,但江南学政是可以做到的。
毕竟,只要是江南的学子们,哪个和江南学政没有关系呢?
或者说,哪个学子不想和学政有点关系,能得到学政的另眼相看呢!
这一样一来,帮着江南学政免一些田地的赋税……好像也不违律法吧!
寿康公主和永新郡主听的目瞪口呆。
原来文人玩贪腐还能这么玩啊,既不违反律法,还能让自己心安理得……
“怪不得那个前江南学政有这么多的田地呢,他的田地都不用交税,还用祭田的名义,以后即使出了什么事情了,祭田也不会受损,后代也能得到保障。”寿康公主叹道。
“更重要的是,现在一个江南学政就能有这么多的土地,那其他地方呢,是不是也有这样的问题?
怪不得刚刚你说这是政令的问题呢,这么一看,还真是太祖……
算了,你们当我没说这话,太祖的政令我可不敢多说什么。”永新郡主赶紧闭嘴。
宋芷眠点点头。
的确,他们只是小人物,有些事情她们不能提出任何的异议出来,否则的话,让朝堂上的人知道了,就会攻讦她们藐视太祖……
“宋芷眠,既然我们知道是怎么回事了,那我们现在就回京城吗?”寿康公主已经没了心思。
宋芷眠立刻摇头。
“是叶家人让我们发现这些事情的。
我们这时候回京城,只要陛下处理这事情了,那在别人眼里那就是叶家在我们面前说了什么。
为了不让事情牵扯到叶家,我们还是去扬州一趟吧!
然后在扬州把这事情给扯出来,把事情按到和叶家无关的家族身上。”宋芷眠说道。
三人一同在屋里商量了好久终于决定了三日后就去扬州。
在临走之前,寿康公主在姑苏的松鹤楼宴请了姑苏城里所有勋贵家的夫人和小姐,叶家人也在受邀之内。
宴席上,寿康公主和永新郡主不管是对谁家都是笑脸相待,让人觉得观之可亲。
大家也都知道了,三位贵人在姑苏的差事办的很好,姑苏没让这三人查出来任何见不得人的事情。
在宴席结束后,宋芷眠还小声和叶家老太太说了两句话。
“今年姑苏的雨水不错,螃蟹长的应该会更好。
陛下也爱食蟹,特别是叶家的螃蟹,陛下更爱。
等到了中秋的时候,老太太这边要是往京城送螃蟹,还记得给内府送上几篓。
本官在这里多谢老太太提点了!”
宋芷眠说完,还轻轻冲着叶家老太太福了一礼。
叶家老太太一见,赶忙闪到一边不受宋芷眠这个礼。
“宋尚宫多礼了,能给陛下做点事情,是老身的荣幸,也是叶家的荣幸。
今秋老身一定会选叶家湖塘里最好的螃蟹送进宫。”叶家老太太忙也小声说道。
宋芷眠笑笑,不再说话。
在别人看来,这只是宋芷眠和叶家老太太说的两句客套话。
很快就到了启程去扬州的日子,在临行前,姑苏城的勋贵和百姓们亲眼看着京城来的车驾出了姑苏城。
即使姑苏人知道姑苏没什么大事情,但大家依旧是每天都提着一颗心。
现在终于把京城来的贵人们都给送走了,他们也都可以放心了。
“其实我觉得京城派人来江南多此一举,江南的善堂是最不容易出问题的。”
“谁说不是呢,大渝各地的善堂有哪些善堂能和江南的善堂比啊!
江南的善堂可是有商会供养的,商会怎么会缺银子呢?”
“我倒是觉得事情有点不对劲。
按理说,陛下虽然刚登基没多久,但去年的时候陛下还是监察司卿的时候那可是来过江南的啊!
当时也去了善堂的,不可能不清楚江南善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