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婚七零军官,好孕军嫂一胎三宝by堆金积玉
堆金积玉  发于:2025年11月19日

关灯
护眼

林场那边每个月会定时送木柴过来。
家属院也会有配额,算是部队给的福利,毕竟从北方调配过来,随行家属们还是吃了不少苦头的。
二团加上家属院,每个月都会产生很多草木灰,以前都是随便处理。
但姜妍提过后,何红秀就将这事告诉了盛平华。
现在团里食堂烧掉的草木灰都会收集起来,家属院这边也会定期收集,然后埋进军营外的军垦农田。
这地嘛,自然是能肥一点是一点,哪怕多产一斤粮食,都是赚到的。
姜妍早早吃完午饭,没有进入学习模式,而是在院里翻译文稿,院门是开着的,林场的人来了她就能看到。
吱呀吱呀!
踢踏踢踏!
牛蹄踩踏地面混着木板车的嘎吱声从院外传来,姜妍抬头看了过去。
看到了木板车的尾巴,上面堆满了一块块木柴。
姜妍赶忙盖好钢笔,收起文稿,顺手扔进空间,向院外空地走去。
家属院的其他军嫂们也聚了过来,大家手里都拿着一个小本本。
这是柴火本。
每家每月木柴量有定额,领取木柴后,工作人员会在柴火本上盖印章。
送木材的林场工作人员已经来过很多次了,他依次给军嫂们的木柴本上盖章。
然后其他工作人员开始往各家厨房搬木柴。
军嫂们不用动手,这个是福利待遇之一。
“老许,麻烦你了,每次都让你搬这么多木柴。”
人家累得汗流浃背,自己却在一旁干站着,姜妍有些不好意思。
许诺擦了擦额头的汗,爽朗笑道:“没事,能给军嫂帮忙是我的荣幸,我们这些老右也就这点作用了。”
许诺三十多四十岁,听说以前是很厉害的研究员,但因为资本家出身被打成老右,下放到林场进行劳动改造。
劳动改造,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劳动改造思想。
被冠上老右称号的人,干的是最苦最累的活,得到的回报也是最少的。
他人还不能帮忙,因为帮了就是影响老右劳动改造,同情老右,同情资本家。
现在正是运动中期,是风声最紧,也是红卫兵最猖狂的时期,要是被扣个同情老右的帽子,就连陆云升的营长职位都得被撸掉。
这个年代,被饿死累死批斗死的老右不在少数。
和老许一起来的还有几个年纪比他大些,四五十岁的老教授。
姜妍了解过,都是一些很厉害的教授,结果被下放到这里,日子过的很苦。
姜妍是有心无力。
忙了大半个小时,姜妍家厨房灶台后面的一角满满当当全是整齐码放的木柴,木柴都是提前捆扎好的,用的时候可以一捆一捆提下来。
临走前,姜妍将一个黑色粗布袋子递给许诺。
“老许,其他的我也帮不上忙,这个是我自己做的一些药丸和粉剂。万一你和教授们有个头疼脑热,按照这张单子吃点会好些。”
“日子再苦都得坚持,活着才有希望。”
许诺见过姜妍在院里晾晒药材,以为她是中医,想着教授们的身体,还是接过了姜妍的布袋。
“谢谢,真的,我替教授们谢谢你。”
这个年代除了缺吃,医疗条件也很差,生病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老右本就不受大家待见,人人如避蛇蝎,一旦生病,基本就是在鬼门关附近了。
姜妍摇了摇头,许诺看了眼院外,小心将布袋揣进衣服里面藏好。
要是被人发现,这药说不定会被收走。
再次跟姜妍道谢,许诺回到空地,等所有人到齐,林场的人赶着牛车离开了。
家属院外的路上,几个老右累得不行,但他们不能坐车得在后面跟着。
这时,车上的文书小姑娘忽然出声道:“队长,让他们也上车吧,他们走了一路,又搬了那么多柴火,几个老人家扛不住的。”
有人不赞同。
“他们可是老右,怎么能跟咱们一样坐车呢。”
“是啊,老右就得进行劳动改造,得让他们明白劳动最光荣。”
小姑娘皱起眉头,“你们说的都没错,但改造的前提是他们得活着,连命都没了,改造还有什么意义?”
大家毕竟不是红卫兵,沉默了一会儿,还是让几个老右上了车。

车队回到林场,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老许和几个教授回到他们的低矮瓦房里,他们的住处在林场最偏僻的地方,远离林场其他工作人员。
“咳咳!”
昏暗的屋子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忍不住低声咳嗽,旁边戴眼镜的老头儿赶忙递来一杯凉白开。
“老钱,你这样不行啊,还是得找医生看一看,病会越拖越严重的。”
姓钱的老教授摆了摆手,有气无力道:“小感冒罢了,不要麻烦场长,他已经很照顾我们了,不要让他为难。”
闻言,老头儿轻叹一声,不由得埋怨几句。
“年轻的时候总想着报效祖国,在外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白眼,就为了多学一点知识。谁曾想,现在竟是这般光景。”
另一位老人也不由叹息,言语中尽是遗憾。
“我不怕死,更不怕吃苦,就怕好不容易学来的知识无人传承,国内现在青黄不接,一旦咱们这些人没了,谁能撑起国家的未来啊。”
屋内一片沉默,只剩低隐的咳嗽声。
屋外,许诺从远处走来,听到屋里的咳嗽声,快步走了进来。
“钱教授,你没事吧,怎么又咳嗽了。”
许诺是农场下放人员里最年轻的,所以主动承担起了照顾老教授们的责任。
钱教授摆了摆手,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看起来精神一些,“无妨,我已经感觉好多了,不用担心。”
但他那苍白的脸色实在没有说服力。
这时,许诺想起白天姜妍递给他的东西。
他赶忙走到门边,看了看外面的情况,小心将门关上,从衣服里摸出一个小布袋,众人都围了过来。
“小许,这是什么?”
“哪儿来的?”
许诺打开布袋,小声解释道:“一个军嫂给的药,我之前见院子里晒了不少药草,她应该是中医。”
看了看姜妍的说明,许诺拿起一包粉剂,“这个应该是风寒散,钱教授您吃一包试试应该有用。”
“太好了,及时雨啊,老钱快吃一包,你这病真的不能再拖了。”
“如果吃了没效果,还是得麻烦场长找个大夫。”
就着凉白开,钱教授将一包苦味粉剂吃了下去,众人也回了自己的屋子,简陋的泥砌小院很快就安静下来。
伴着屋外的蝉鸣,屋内众人却辗转反侧,未来一片迷茫让人难以入眠。
另一边的家属院。
小夫妻俩躺在床上,姜妍靠在陆云升怀里,说着白天给许诺药的事。
姜妍反思道:“我会不会太冲动了,以后不会有人拿这事攻击你吧?”
“别担心,都是小事,林场负责人是咱们部队转业过去的军官,我见过,人不错,他会照顾那些教授们。”
“那就行。”
姜妍放心了,又说起明天去城里的事情。
“有什么想吃的吗?明天我和嫂子们去城里大采购,过段时间下雨就不出门了。”
“你做的都好。”
陆云升不挑食,只要能吃,好的坏的都能接受,况且姜妍的厨艺那么好,经她手做出来的东西就没有不好吃的。
“那我随意发挥,有什么就买什么。”
次日一早。
家属院外的车站站台上,二团军属们各自背着竹篓,在站台上等车。
难得去一趟城里,大家都挺高兴。
叶凤娇最为兴奋,踮着脚望了望车子过来的方向,一点车影子都看不到。
“车怎么还没来?不会是已经走了吧?”
庄翠珠笑着搭话,“车是从湛川出来的,到咱们这会晚些时候,再等等吧。”
今天嫂子们要去上林市,那边商品种类更丰富,而且距离近,坐车只要两个小时。
郑佩蓉也跟着一起,瞅了瞅旁边的姜妍,想找机会跟她搭个话,刷个脸熟。
这可是团里的大红人,陆云升在团里的名气也不小,要是姜妍能为自己做媒,嫁个好丈夫的概率不就更大了。
但庄翠珠不喜欢姜妍,她现在又不能得罪庄翠珠,只得小心翼翼静待时机。
姜妍不知道自己被郑佩蓉盯上了,无聊地四处张望,看到远处村庄的方向快速走来几人,应该也是去采购的。
农村虽然普遍贫穷。
但各家和各家的情况不尽相同,还是有小部分人家是相对比较宽裕的。
梅雨季将至,军嫂们都能想到要囤东西,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肯定更得提前准备。
慢慢的。
远处几人越来越近。
熟人啊!
快步走来的人也看到了姜妍,瞬间睁大眼睛,于露露没想到竟然会在这遇到姜妍。
和赵春华撕破脸后,她就再也没见过姜妍。
再次见面,姜妍唇红齿白,皮肤又白又嫩,和之前判若两人,一看就知道日子过得不错。
于露露气不打一处来,冷哼一声将头转向一边,心情有些复杂,自己出身那么好,怎么就混得这么差。
姜妍也在观察于露露,她脸色有些憔悴,没刚来时红润,好像有些瘦了,看来在村里受了不少罪。
见于露露那不待见自己的样子,姜妍一点都不生气,反而八卦之心熊熊燃烧。
刚结婚那会儿,她去村里买小鸡仔,正好碰见于露露和赵春华捉贼。
人嘛,哪有不爱看戏的,姜妍当然要围观了。
谁知道这贼最后竟然捉到赵春华身上,捉贼戏码瞬间变成姐妹撕逼大战,还引得村里的婶子姑娘参与。
那场面真是壮观!
姜妍到现在都记忆犹新,就是不知道那场闹剧的后续是什么?
没等姜妍打听八卦,旁边的何红秀先开口了。
“婶子,你们也是去上林市买东西吗?”
婶子点头回答道:“雨季要来了,路不好走,该买的东西得提前备着,等下雨就不好去城里了。”
这位婶子还挺健谈的,主动打开话题。
“说起来,也多亏了部队,前段时间大量收秸秆,让我们赚了点钱,不然现在哪舍得去城里买东西。
农村人一年到头就盼着年底分的那点钱粮过日子,但现在不一样了。
饲料厂收秸秆,咱们村里多一笔收入,平时计算的时候手里也能宽裕一些。”
听见婶子言语中的感激和慨叹,吴晓琳笑着开口,“下半年饲料厂有了充足的秸秆,村里也可以买饲料养猪,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想着那样的场景,婶子愈发憧憬,对吴晓琳的好感蹭蹭蹭往上涨。
何红秀看了吴晓琳一眼,她的文化程度不高,但不代表是笨蛋。
察觉到吴晓琳对姜妍的不友好,她微微皱了皱眉,看向于露露笑着转移话题,“这位姑娘瞧着眼熟,我们是不是在哪儿见过?”
于露露看了过来,她对何红秀没什么印象,当时就顾着和赵春华打架,至多额外注意了一下姜妍,至于姜妍身边是谁就不知道了。
见于露露一脸茫然,姜妍趁机插话。
“嫂子你忘了,上次咱们去村里买鸡仔,这位知青被一同下乡的知青偷了钱,两人为此还大打出手呢。”
姜妍抓住一切时机,努力给于露露上眼药,让你对我阴阳怪气的。
于露露翻了个白眼。
听她这么一说,何红秀瞬间想起来了,她可记得这俩知青都不是什么好人,心眼子一个比一个多。
眼前这个知青虽然被占了不少便宜,但她也骗人家下乡了,这可是毁了人家一辈子的前途。
一听有八卦,袁素凤也凑了过来,好奇问道:“那位知青后来还钱了吗?”
“还了。”
婶子点头继续道:“不过她一个月前嫁去镇上了,现在不是我们村的知青,在镇上都有工作了。”
于露露轻嗤一声,酸言酸语道:“还不是卖身得来的,一个三十多岁的老男人,她也看得下去。”
本来于露露是想阴阳姜妍嫁了个老男人,谁知姜妍没什么反应,叶凤娇却炸了。
毕竟陆云升才25岁,而葛前进是真的三十多了。
叶凤娇自动对号入座,认为于露露在暗讽她嫁了个三十多的老男人。
葛前进比她大十五岁,老夫少妻这事,叶凤娇本就被人非议,戳脊梁骨。
现在一个无权无势的下乡知青都能嘲讽她,叶凤娇忍不住出声怒怼。
“三十多怎么了?人家能嫁是人家的本事,有本事你也嫁个能给你找工作的男人,自己没本事在这膈应谁呢。”
“……”
于露露表情怔了怔,反应过来后心里一阵恼怒,这人脑子有病吧,无缘无故的骂她干嘛,自己又没招惹她。
于露露误会叶凤娇和姜妍是一边儿的。
但对面都是军嫂,丈夫官职也不低,她不会蠢的一下得罪这么多人。
只得忍了叶凤娇的怒怼,愤怒地白了她一眼,心里更加厌恶姜妍了。
看到于露露那眼神,姜妍觉得自己无妄之灾。
家属院的军嫂们知道叶凤娇家的情况,吴晓琳赶忙出声安慰。
“凤娇妹子消消气,你现在怀着身孕可不能生气,伤着孩子不划算。”
嫌弃地打量于露露一眼,叶凤娇挪了个位置,离于露露远远的,然后望向远处,看车子来了没有。
于露露也得到了婶子的眼神警告,又气又委屈,也看向一边不再开口。
没多会儿,汽车来了,一行人赶忙上车。
两个小时后,车子在上林市供销社门口停下。
进城的人基本都是去供销社买东西的,所以这里也是汽车的终点站。
现在已经快十点,来供销社买东西的早高峰已经过去,肉类紧俏商品早就卖完。
于是姜妍补充了一些其他的粗粮,各种豆制品以及晒干的蘑菇什么的。
姜妍既不缺钱也不缺票,看到什么就买什么。
竹篓渐渐被填满。
想着后面天气会很热,她又买了两斤绿豆,准备熬点清热消暑的绿豆汤。
买完东西,见袁素凤在柜台前踌躇,姜妍走过去一看,她在看一块白色带着点淡淡粉色的花棉布。
“这布的颜色真不错,嫂子你穿着肯定好看。”
姜妍夸奖一句,袁素凤不舍地摇了摇头,“就那么一点布票,还是留着过年给孩子做件新棉袄吧。”
听袁素凤这么说,姜妍好奇问道:“嫂子,你还会做衣服呀?”
袁素凤笑道:“我爹以前是裁缝,在家的时候跟着他学了点本事,我们家的衣服都是我做的。”
姜妍眼睛一亮。
袁素凤身上的衣服针脚非常好,她一直以为是买的,没想到是自己做的。
家里还有好多布,自己又不会做衣服,那些布就一直放那儿有些浪费。
她忽然说道:“嫂子,我有多的布票,我用布票换你帮我做几身衣服可以吗?”
听到姜妍的话,袁素凤看了过来,她知道姜妍做翻译,手里有不少钱票。
看她平日里买东西,从来不考虑价格就知道,姜妍是真有钱有票啊。
但这是人家凭本事得的,她虽然羡慕却不嫉妒,只希望女儿能学好英语,以后像姜妍一样轻松挣钱票。
见姜妍不是在开玩笑,袁素凤没多考虑便答应了。
她们家就三口人,经济相对宽裕,缺票但不缺钱,所以她才会看这花布。
“谢谢嫂子。”
姜妍将手揣进兜里,从空间取出五张一尺的布票递给袁素凤,她自己没买布,家里还那么多布呢。
见姜妍出手这么大方,袁素凤忙道:“多了,四尺布就可以了。”
姜妍无所谓,“没事儿,布能多不能少,多了可以剩,少了可没得补。”
两人间的交换没有瞒着其他人,见姜妍有票,叶凤娇赶忙凑了过来。
“姜妍,我也会做衣服,你给五尺布票给我,我也能给你做几身衣服。”
姜妍瞅了眼叶凤娇身上穿着的衣服,“就你那针脚值五尺布票?”
叶凤娇脸皮厚,“怎么不值了,我儿子的衣服都是我做的,大家都说好。”
“客套话你还当真了。”
怼了一句,姜妍向旁边的何红秀和冯映春走去,叶凤娇气得不行,脑袋一仰,也向另一边的庄翠珠和郑佩荣两人走去。
俩人一直在关注姜妍,郑佩蓉好奇道:“表姐,这个姜妍什么来头,出手好大方,这会儿花不少钱票了。”
听到郑佩蓉的话,叶凤娇酸道:“不就是多读了点书,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要是能多读书不比她差。”
这话可伤了庄翠珠的心,她也是高中毕业,怎么就没姜妍这么大的本事。
白了叶凤娇一眼,庄翠珠解释道:“姜妍是新华书店的翻译人员,翻译文稿就能得钱和票,她有钱着呢。”

“这么厉害!”
郑佩蓉是初中毕业,自然知道英语有多难,她连课文都看不太明白,更不要说翻译那些英文书籍了。
看着姜妍几人,郑佩蓉不知道在想什么。
买完东西,姜妍几人向等着的庄翠珠三人走去,见吴晓琳还在买东西,大家站着又等了一会儿。
今天没买到肉,姜妍有些不得劲儿,她到市里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卖肉,于是跟何红秀小声道:“嫂子,我想去大市场转转。”
大市场是市里专卖农副产品的地方,也是国营的,那里有活鸡活鸭,还有鱼什么的,农产品种类和数量比供销社更多。
何红秀点头,“行,你自己小心,汽车下午三点出发,不要误了时间。”
“我记住了。”
跟众人说了一声,姜妍背着竹篓向大市场的方向走去,郑佩蓉羡慕不已。
真有钱啊!
买了这么多东西,竟然还要去大市场。
叶凤娇忍不住酸道:“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走出众人的视线后,姜妍果断喊了辆黄包车,去大市场走路得半个小时,她可不想委屈自己。
十来分钟后,车子在大市场门口停下,将钱递给车夫,姜妍走进市场。
市场的人比供销社多,刚走到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各种问价和喊声。
米面粮油。
猪肉、牛肉、鸡蛋以及牛奶羊奶什么的,统统都有。
鲜奶不经放,再说家里有奶粉和麦乳精,姜妍瞅了一眼就移开了视线。
她走到卖肉的摊位前,看了一下旁边小黑板上用粉笔写的今日肉价。
牛肉7毛钱一斤。
羊肉7毛钱一斤。
猪肉8.5毛钱一斤。
想不到吧,这个年代的牛羊肉竟然比猪肉便宜。
这个年代的人少油水,肥肉的价格最贵,牛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少,大家不怎么喜欢。
羊肉纯粹是味道不好,味儿太大了,很少有人能忍受羊肉的味道。
好久没吃牛肉了,姜妍手里有十来斤肉票,买了两斤最好的牛肉,两斤猪肉,剩下六斤全买成猪板油。
猪油炒菜那是真香!
见姜妍买这么多肉和油,卖肉大叔一边切肉,一边好奇问道:“姑娘,买这么多肉,家里要办事儿吗?”
“不是,自己吃的。”
听姜妍说是自己吃,卖肉大叔的态度都变了。
“自己吃好。”
说话的时候,他将手里的肉转了转方向,切了两斤最好的猪肉递给姜妍。
这块肉肥瘦各半,看着很是漂亮的。
“你今天来得晚,五花肉都没了,但这块肉也不错,以后想吃肉就到我这来,叔保证给你切最好的。”
“谢谢大叔。”
姜妍心领神会,大叔也满意地笑了。
能搞到这么多肉票,还一下买这么多肉,家里没点背景和来头,谁信啊!
用油纸将肉和板油包好,小心递给姜妍,顺手接过她递来的10斤肉票和9块7毛钱,大叔笑着将人送走。
今天的板油价格有点高,一块一毛钱一斤。
但这姑娘还是眼睛都不眨一下地买了六斤。
大叔心里笃定,这应该是哪位领导的家属,瞧着脸生,估计新调来不久。
买完肉,姜妍又在大市场里逛了逛。
路过水产区的时候,看到几只活甲鱼。
可惜没肉票了。
算了,下次再来。
姜妍一路边走边看,不时问一下价格。
从大市场出来,姜妍的背篓里又重了不少。
走到路边,刚想拿一辆黄包车,一个黄毛丫头忽然走了过来,拉着她问,“姐姐,你想买甲鱼吗?”
循声看去。
是个八九岁的小女孩,脸很瘦,枯黄的头发梳成两个麻花辫搭在肩上。
一看就营养不良,身上的衣服也补丁摞补丁。
见姜妍看过来,女孩又将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
姜妍点头,“我是想买,但我没有肉票了。”
女孩小声道:“我哥哥在河里捉了两只甲鱼,我们可以跟你换粮食吗?”
小女孩看着可怜,但姜妍心里还是很警惕,可两只甲鱼确实很诱人。
她想了想说道:“你哥哥在哪儿,我想先看一下。”
“那里。”
女孩指了指对面路边店铺前的男孩,他背着一个竹篓,正看着这边。
姜妍仔细打量了一下,两人确实有七八分相似,应该是亲兄妹没错。
见姜妍看过来,男孩有些拘谨地笑了笑,他年纪大概十四五岁,和妹妹一样瘦弱,但眼睛很澄澈,这让姜妍略微放松了警惕。
小女孩招招手,男孩赶忙小跑过来,取下背上的竹篓揭开盖着的稻草。
两只大甲鱼出现在眼前,估摸着一只有两三斤。
姜妍很满意,这可是野生大甲鱼呀。
她看向男孩问道:“你妹妹说想换粮食?”
男孩连连点头。
姜妍又问,“你们应该去大市场卖过了吧,他们给你们多少钱一斤?”
“两毛。”
“这么低?”姜妍惊诧,她刚才去问价的时候可是6毛钱一斤啊。
俩孩子挺可怜的,姜妍同情心泛滥,也不想坑他们,想了想说道:“我刚才问价是6毛,我按6毛的价格换同等价值的粮食给你们吧。”
两人连连点头,姜妍笑着说道:“你想要什么粮食大米、面粉或者其他的?”
“都可以。”
“那给你们换大米吧,甲鱼称过了吗?”
小女孩回答道:“一只2斤6两,一只3斤2两。”
为了证明自己没说谎,男孩还从旁边的店铺借了一个小杆秤过来,当场称给姜妍看,重量没有问题。
这年头投机倒把抓的严,但物物交换还是可以的,没有那么上纲上线。
这种现象在农村很普遍,城里相对少一些,但也有。
“一共5斤8两,6毛钱一斤的话就是3块4毛8,大米现在是1毛2一斤,正好是29斤大米,对吗?”
男孩连连点头,来之前他们早就计算过了。
本来想着只要比卖给供销社买的粮多,就换了,没想到碰到一个好心的姐姐。
“跟我来吧。”
姜妍带着两人重新走进大市场,来到卖米的摊位前,她掏出钱票当场买了29斤大米放进男孩的背篓。
男孩将用稻草绑好的甲鱼递给姜妍,然后向姜妍鞠了个躬,“谢谢姐姐。”
“不用不用。”
姜妍赶忙将人扶起来,两个小孩再次道谢,然后背着大米离开了。
守摊位的大姐笑道:“姑娘你可真大方,竟然以买价换了她们的甲鱼。”
看着俩人的背影,姜妍不由得感慨,“大家都不容易,能帮就帮一把。”

第151章 鱼雷,立大功了
姜妍每月稿费收入在八百到一千之间,但小半稿费都换成了各种票据,实际到手五六百左右。
再加上陆云升的工资,俩人的家庭月收入稳定在六百到七百之间,在这个时代算是妥妥的高工资了。
要知道国家级的领导每月工资也就这个水平,何况姜妍还有各种票据,三块多的甲鱼对她来说不算什么。
在大市场买了个手提竹篮装甲鱼,姜妍去大市场外的国营饭店吃了个午饭,然后坐车回到供销社站点。
看到姜妍买的甲鱼,众人又是一阵惊叹、羡慕。
下午三点车子准时出发,晚饭前正好回到家,姜妍将新买的甲鱼炖上,再切上几个土豆,做了个土豆炖牛肉。
还没走进院子,陆云升就闻到香味了,刚推开院门,姜妍就端着盘子从厨房出来。
“快洗手,有好吃的。”
快步走进院子,在院里的水缸边洗了洗手,陆云升走进客厅,看到汤盆里一整个甲鱼惊讶道:“买到甲鱼了?”
从厨房端出两碗白米饭,姜妍解释道:“在大市场遇到两个小孩,用大米跟他们换的,这甲鱼不错。”
“这个是土豆炖牛肉,大市场的肉供应量比镇上大,以后我都去市里买肉,这样咱们可以经常吃肉。”
说着,姜妍将一双筷子递给陆云升,自己夹起一块牛肉尝了尝味道,满意点了点头。
陆云升也夹了一块,连连称赞,“对了,媳妇儿,明天团里和其他部队去海外孤岛联合演习,估计得好几天。”
姜妍坐下叮嘱道:“你自己注意安全。”
吃完饭,姜妍给陆云升收拾东西,最重要的自然就是各种药丸和药粉。
姜妍一一叮嘱,陆云升就在旁边听着。
职业军人就这样,时不时就会出任务,但比起常年在舰船上的水兵又好了不少,起码能见到人。
陆云升走后第二天,半夜突起大雨,雷声阵阵,仿佛天塌地陷一般。
姜妍从睡梦中惊醒,赶忙起身将窗户关上,看着窗外的瓢泼大雨,心里不由得担心起陆云升来。
“喵~”
感应到姜妍的情绪,黑米从客厅走进来,灵活跳到书桌上,歪着毛茸茸的脑袋不停蹭姜妍的手心。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