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女主不是恋爱脑by尼小灰灰
尼小灰灰  发于:2025年11月13日

关灯
护眼


吃过饭,林探梅拉林折梅密谈。
“你怎么来了?”林折梅迎着林探梅犀利的眼神,将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林探梅印象里,妹妹是个极守规矩与谦恭的闺阁女子,大襄朝男尊女卑,礼制严苛。现下妹妹辽东走这一遭,回去必遭酸儒谗言,东宫就没有他的位置了:“你不该来,折梅!”
林折梅眼睛酸酸的,坚定反驳:“哥,我必须来。我做梦梦到你战死了,梦到父亲和我说辽东水军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叫我想办法,我不得不来。”
当然这些都是谎话了。
林探梅轻轻拍了拍妹妹瘦弱,不,是瘦壮的肩膀:“你可想过,这一遭之后,你在东宫如何自处?”
林折梅不屑发了个鼻音。
“哎,你干啥?你是大家闺秀的。”林探梅极轻地拍了拍她的脑袋。
“哥,我要真是大家闺秀,那咱家算是完了。”林折梅表示不服。
林探梅大直男,堂堂大元帅,一辈子没学过怎么夸人,这次别别扭扭地说:“我刚才态度不对,你别在意,哥哥要谢谢你。”
在林折梅亮晶晶的眼中,林探梅继续说:“你能独当一面,还救了你哥和辽东水军,哥哥为你骄傲。”
林折梅这才抬着下巴,轻“嗤”了一声:“都是基本操作,不用太感谢了,毕竟我就你一个哥,你要死了,我可就没哥了。”
林探梅的感动像大风吹散了乌云一样,散去了,无奈道:“你之前不是这样的?”
林折梅站起来,背着手在林探梅的帅帐里看来看去,不忘回答他:“你不知道,我从小就武艺超绝,父亲说我是林家麒麟儿,母亲说要保密,怕我太优秀,叫你颓废了,毕竟你是父亲和母亲的嫡长子嘛。要不是怕打击到你,我也不用藏拙。”
林探梅深深叹了一口气:“行,是你哥不对,耽误你了。林家的麒麟儿!”
林折梅“哎”答应一声,得意地背手走来走去,叫林探梅又爱又气。
这孩子就这么水灵灵地救了辽东水军,救了辽东,却又像个长不大的孩子。
看她来这么久,除了骂太子,一句也没提东宫,想到宫廷倾轧严重,勾心斗角无数,林探梅又一叹:“行了,得意一会儿就行了,低调点。”
沉默片刻,终究问出口:“东宫,你待得可开心?”
林折梅摆手:“哎,别提了,不成!太子娘们唧唧的,又分不清轻重,满脑子的男情女爱,真叫我烦死了!”
林探梅又叹气,父亲母亲啊,您二位可害苦了我妹子了。
“那哥哥好好打仗,给你撑腰!对了,兵符和令牌都在这里,你都拿着先。”林探梅说了这句话,药劲儿上来,昏昏沉沉的,被林折梅扶着去内室睡了。
林折梅放好林探梅,从帅帐走出来,遇见的士兵,个个都热情洋溢地与她打招呼:“大小姐安好。”
将领们拿着事务过来问她:“大小姐请示下。”
忙忙碌碌,时间到了亥时。
林折梅靠在椅子上,看着外面广袤幽蓝的天空,无边无际的漆黑海面,心想:这才是我该过的日子啊。
林敛过来禀报:“大小姐,倭寇的头目那里,已做好完全的安排,保管叫来营救的倭寇有来无回。”
林折梅把玩着林探梅的令牌,倏地收起,对林敛说:“你回去休息吧,今晚我不睡。”
林敛拒绝:“大小姐,末将誓死追随大小姐左右。与大小姐共抗敌寇!”
“行。”
一晚上既有海面上的突袭,又有烧粮草的,还有神出鬼没忍者队伍来救人质的。
全都有来无回。
毕竟辽东水军也不是饥肠辘辘,破盔烂甲的水军了。
太阳升起,一封捷报从大营传向京都。
与此同时,下一批粮饷也由京都出发往辽东而来。
水军与倭寇战斗几场,全都得胜,倭寇损失惨重。又救不回人质,不敢回国;又打不赢水军,不再正面交锋。
战局逆转,现在是水军在海面上到处追击倭寇。
苏怜与娘子寨众人屡屡立功,尤其是苏怜,已经是一名六品小将了。
下一批粮饷到来之前,皇后的一封亲笔信到了军营。
“吾儿,二十一年前,吾与庆平长公主同日生产,遭奸人所害,调换吾二人亲子。现已查明真相,汝是吾亲女,弥儿实为庆平与先镇国公亲子。
若汝愿意,你与弥儿各归各位可好?吾将为你扫平后宫一切阻碍吾母子团聚的因素。”
信件后面有皇后的印鉴与签名。
林折梅拿着信笑了。
皇后终于在权衡利弊之后,发现谁才是她该投资的下任君王了。
林探梅伤势好得很快,如今已经能够营地里走来走去,但他有些厌世,一想到伤好了要为那样的皇帝和太子守边疆,就不得劲儿。他需要消化消化,谋划着怎么叫大外甥早点接他爷爷的位置!
见妹妹坐在主帅帐前,拿着一张信笑得怪怪的,过来问:“怎么了?水军里有坏人?”
林折梅将信件递给他。
一字一句看完信件。林探梅问号脸看向林折梅:“啥?”
林折梅摊手:“就这样。”
林探梅又一字一句研究了两遍信件。皱着眉头,又松开,又皱起来,才皱巴巴地问:“她说的是真的?”
林折梅挑眉:“哥你傻瓜了吗?你觉得我能知道?”
林探梅叹气,揪着自己的耳朵,无言望天,沉默片刻,下定决心,握拳道:“我觉得这事可行!”
“怎么个可行法?”林折梅好整以暇地问。
“这事可以干,只要那边干成了,你就独立出来了,而且,你新爹的儿子不成器,你接班的机会很大!”
说到这里,林探梅腰不酸,腿不疼了,双手一拍:“咱们兄妹俩好好努力,以后不用任人宰割!”
陛下的儿子都挺废的,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太子,还是个把粮饷钱换爱妾衣裳首饰的,就知道别的有多废了!
只要太子不是陛下的儿子,那别的皇子,都不够林折梅半个心眼算计的。
越想越觉得可行。
林探梅整个人都活过来了。
何必等大外甥,我妹就行啊!
林折梅怕他太兴奋,反而坏事,遂泼冷水:“你弟弟,你要怎么整?”

第69章 娘娘也不是娘娘了(十)
林探梅咧嘴笑,一脸痞气:“能怎么着,家里养着,我把公府在京都的产业分他一半。”主要是公府的产业大部分不在京都。
林折梅歪头看他:“你不会是为了哄我才故意说得这么冷淡吧?”
林探梅站起身来,理了理衣裳,晃晃悠悠,一步一步背着手走了,留下句话:“你回信告诉那个老婆子,这件事咱林家干了!”
一步一晃悠地上练兵场去了,林折梅喊他:“哥,你干啥去?你身体还得养养,现在不好好养,老了有你受的!”
脚步不停,林探梅朝后挥挥手,朗笑道:“知道了,妹妹!我不比武,就是找军师商量点事儿。”
等第二批粮饷到辽东水军时,皇后也收到了林折梅的信,抚掌而笑:“好啊,不愧是本宫的女儿!”
她的乳母秋嬷嬷在旁边伺候笔墨,闻言凑趣道:“怪道娘娘和大小姐投缘,却原来本就是母女。大小姐的脾性品貌,活脱脱就是娘娘您年轻时候的模样。”
皇后盯着手中的信,笑着附和:“可不是嘛,这孩子重诺,做什么人像什么人,做事没有不成的!”
章誉从外面跑进来,手里拎着一只蹬着腿儿的小蛤蟆,身后跟着一群宫女太监追。
可给宫女太监急死了,皇长孙殿下,您放手!奴才们的命也是命啊!
到了书房门口,章誉站在门槛外面,探头探脑地往里看,皇后慈爱地看他,笑道:“祖母的誉儿来了?快进来!”
章誉嘿嘿笑,小短腿慢悠悠挪过门槛,这才拎着他的蛤蟆跑来皇后这里:“祖母,给您!”
秋嬷嬷眼前一黑又一黑。娘娘可不爱看这些!
小淘气身后的宫女太监已经心如死灰,跪在皇后书房外。
皇后就是皇后。她乐呵呵地就着章誉的手欣赏他抓的蛤蟆,两人就蛤蟆的事交流了几句,皇后这才哄着章誉放了蛤蟆,回来洗手吃点心。
章誉小小的人,喊着皇后身边大太监:“江大人,麻烦你帮我放笼子里。”
江月海鸡皮疙瘩起了一层又一层,面上不露分毫,笑呵呵从章誉随行太监手里接过金笼,叫他直接把小蛤蟆放笼子里。
章誉对他嘱咐道:“江大人,你不要罚他们,他们不敢管我的。”
江月海忙不迭地应是。
接收到皇后的信号,提着笼子招呼着那些跪地的宫女太监走了。这次是小蛤蟆,下次是毒蛇呢?
罚是要罚的,但不能罚得丢了命,他们要能继续在皇长孙身边服侍,也要学着机灵点。
秋嬷嬷给章誉洗了手,擦干净,抱他来到皇后身边。
皇后抱着孩子,递给他一个小小的点心,亲了他一口,高兴地问:“誉儿是祖母唯一的好孙儿。”
章誉小口吃完,这才仰脸疑惑问:“祖母,弟弟们都是祖母的好孙儿!”
皇后与秋嬷嬷对视一眼,笑着改口:“祖母说错了,你们都是好孙儿。”
不,东宫那些都不是祖母的孙儿,只有你才是祖母血脉的延续!
辽东捷报频传,朝堂内外一片和乐!
水军不仅打胜仗,甚至捣毁了倭寇在海上的两个补给基地,缴获了许多的金银珠宝、粮食兵器。
辽东水军拿出所有的金银请求朝廷派人来辽东赈灾。

正文帝派皇后的弟弟——武威侯王希孟为钦差,带队去辽东赈灾。
正是心情好的时候,正文帝数算着自己的四个儿子,发现,除了太子,其余三个简直是傻蛋。
太子,平庸,但好歹还行,就是品行不行。头疼啊!
半夜去列祖列宗牌位前哭泣:“父皇、皇祖父,求你们保佑大襄江山永固!”能不能赐朕一个麒麟儿?
祖宗们很快听了他的祈求。
第二天,一件震惊朝野的大案,在一个稳婆敲响皇宫门前的登闻鼓时,被爆出来!
原来太子竟然不是陛下和皇后亲子,镇国公府的大小姐才是陛下和皇后亲子。

皇后眼睛都哭肿了,来议政殿与正文帝共同面对这件事。
看皇后神情不似作假,脸上也坦坦荡荡的,正文帝将皇后换子的怀疑压下去。
关系到血脉传承,正文帝命三司会审。
东宫里,已经一团乱了。
本来辽东捷报频传,太子就心情不好,他不喜欢林折梅、林探梅。太子妃和曹春浓都劝他,辽东打胜仗,陛下对他受贿的事就会轻轻放下。
为了赶紧能出去上朝办事,太子忍耐着情绪。流连与妻妾之间,有几个妾室已经怀孕了。皇弟们都还没有子嗣,太子想,东宫子息昌盛也是夺位的筹码。
谁料又出了一个换子案!
书房里能砸的东西都砸了,太子瘫在废墟里,心中那个可怕的猜想得到了证实。
太子妃此刻也很慌,姜家倾全族之力扶持她,为的是那个国母的位子。若太子不是陛下亲子,那她这个太子妃?
不敢想下去,太子妃领着乳母去后殿小佛堂跪祷去了。希望这是一场闹剧。
曹春浓无法接受,算命的不是说她的命格贵不可言吗?怎么太子就不是太子了?
其余良娣、良媛、以及通房等,家里有能量的就叫家里人搭手,家里没能量的,就只能求神佛了。

正文帝不是个暴戾的君主,相反他很大度,但涉及到皇位传承,他不得不多想,下令严查还不算,还派了暗卫出去,务必要个真实的结果。
官员和暗卫传回来干涉办案的名单里,姜家赫然在其中,其余几家都是与东宫有姻亲的。至于林家以及林家故旧,安安静静。
需要配合查案时,一个个听话得很,十分配合。

正文帝欣慰,林家是大襄的忠臣!看来换子一事,林家也不知情。
皇后大部分时间都在议政殿陪着正文帝,两位受害人在一起取暖,正文帝的心得到了极大的慰藉。
章誉偶尔拎着小蚂蚱,小蜻蜓过来找正文帝和皇后,虎头虎脑的,正文帝喜欢得紧,但是看他无忧无虑地,跟皇后建议:“不如送誉儿去御学堂上课吧?”

第70章 娘娘也不是娘娘了(十一)
话音将落,在皇后嗔怪的神色中,正文帝喜滋滋地逗章誉:“誉儿,你想不想你母亲?你不想给她写信?”
“想!想!!”章誉回答得利索喜人。

正文帝循循善诱:“那祖父送你去学书。学会了就可以给你母亲写信了?”
章誉开心地答应:“好!谢谢皇祖父!”
章誉,后改名为章毅的襄武帝,从这一天开始,开启了他的学习生涯!
此时他还是个单纯的爱抓蛤蟆,抓蚂蚱的小可爱,他想给母亲写信。
此时,他不会想到,往后二十年,御学堂的每根戒尺上都会留下他的气息,御学堂的每个墙角都会留下他罚站的身影。
往后余生,每个挑灯夜读也读不明白的日子,他都会后悔此刻的自己过于单纯!
章誉话音落下,皇后笑了起来。正文帝也以一种奇异的眼光看着他,几个儿子没一个爱读书的,塞御学堂好费功夫,太子好点,但太子很大可能不是他的种!
这个孙子不错,遂慨叹道:“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出于小动物般的直觉,章誉想否认刚才的话。
此时,正文帝的大太监徐宝忠来了。(襄武帝语录:吾祖正文皇帝侍人徐宝忠,实乃朕一生之敌!)
徐宝忠递上一个折子,跪地高举折子,喜极而泣:“陛下,辽东战报!”
辽东大捷,不仅杀尽沿海所有倭寇,还占领倭寇沿海岛上所有的据点。
捷报里明确指出是林折梅运筹帷幄,调度有方,身先士卒,勇猛无比,天生将才!

正文帝大笑:“辽东大捷!林探梅是朕股肱之臣!折梅亦是麒麟儿!”
皇后适时捧哏:“陛下恩德,辽东水战总算是彻底胜了!”
“以后丹青留名,陛下名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皇后懂正文帝想要什么,这话一出,正文帝心里得意极了!
“林家兄妹不错不错!”正文帝胸膛都直了,皇父和皇祖父都深受其害的倭寇问题,在他这里得到了大胜!
以后见了列祖列宗,看谁还说他读书不成!
且,此次大襄重创倭寇,料想辽东可太平十年!
皇后借林家兄妹夸正文帝:“那也是陛下恩德,林家兄妹是陛下的外甥,于国于家,都该对陛下忠孝的!”

正文帝微笑不语,林折梅到底是闺女还是外甥,这个事儿很难说。
难说的事情先不说,正文帝很激动,在殿内转了几步,起身招呼皇后一起去奉贤殿给先人敬香:“祖宗保佑,皇后和朕一同去给祖宗上香。”
低头看见章誉仰头不解地用大眼睛看着他,正文帝抱起孩子来:“誉儿和祖父一起。"
奉贤殿里,正文帝凝视着先祖画像,感受到祖先的肯定与夸赞,默默决定若那稳婆所言为真,就叫俩孩子各归各位。
当天,三司会审有了结果。
林折梅是陛下和皇后亲女。
太子章弥是先镇国公和先庆平长公主亲子。。

正文帝沉默半晌,叫三司官员先回去。又叫了暗卫来,证实三司会审的结果是正确的。
在议政殿独坐半晌,叫他欣慰的是,林折梅是个有担当的孩子,有情有义,有能有力,他欣赏这孩子的心性。
不过,第二日早朝,正文帝未宣布什么。叫众人摸不着头脑。
皇后约束宫人,安分低调。贵淑贤德众妃嫔知道此事非同寻常,不敢造次,有子的妃嫔暗暗期待太子不是陛下亲子。
东宫众人等着心焦,头发一掉一大把。

正文帝稳坐钓鱼台,借干扰办案之机削掉太子妃姜家九成势力,其余东宫妃妾母家势力大大折损,这般行事,东宫上下已有预感,哭不敢哭,怨不敢怨。
太子晚上睡不着,整个人像濒死的狮王。

正文帝对着这些了如指掌,冷眼旁观。
待他看过辽东钦差王希孟的密折和辽东暗探密折,迅速有了决断。
次日,正文帝叫人喊太子也来上朝。
朝会一开始,徐宝忠宣布了两道圣旨。
章弥改名林弥,封宁安侯,太子妃改封宁安侯夫人,其余侧妃、良媛、良娣等废除封号和品级。即日搬离东宫。
林折梅改名章弘,废其婚姻,封为镇国长宁公主。
朝野内外大地震!
太子跪倒在地,虽然父皇不追究他贪污之罪,可也不认他这个儿子了!
东宫妃妾麻木地接了圣旨,假笑谢恩。
太子妃绝望!
曹侧妃绝望!
妾室们绝望!
拼命争宠刚怀孕的妾室绝望!
太子的庶子庶女绝望!
太子妃不叫太子妃了,今日起,是宁安侯夫人!
曹侧妃也不是曹侧妃了,今日起,是曹姨娘!
其余有品级的妾室也不再有品级,今日起,大家都一样,是姨娘了......
其余庶子庶女,今日起,不再是皇孙了。如果他们还是皇孙、皇孙女,长大之后封赏的爵位都比侯爵高!如今——
朝堂上,正文帝剩下的三个皇子对视三眼,眼中没有了和平,今日之后,大家都是仇人了!
皇位只有一个,兄弟三个!
下了朝,三兄弟明显感觉大臣们看他们的眼神都不一样了,都成了热灶。
挺着胸膛,兄弟间“哼”了两声,相互看不上,志得意满!
京都有人失意,有人得意。
林家留京的族人唯林探梅马首是瞻,早就接到消息,叫他们不要靠近。
林探梅上了一个请罪折子,言军务繁忙,无法为弟弟置办欢迎筵席,求陛下宽恕。
陛下当然宽恕。
京都人精多啊,明白林家的意思。
宁安侯府里一片死气沉沉。章弥,不,林弥自从搬离东宫就是酗酒烂醉的模样。
隔壁的镇国公府倒是热热闹闹的,又修房又引水,说是大小姐喜欢。
宁安侯府众人对林折梅恨之入骨,尤其是曹姨娘,每日诅咒林折梅。明明是贵不可言的命格啊!
章誉留在坤泰宫,一应事情照旧。
辽东天灾得到了有效缓解,钦差王希孟频频传来好消息。

正文帝下诏命林折梅,不,现在是章弘,叫章弘回京。
诏令还未到达辽东水军大营,一封密折就先到了正文帝的案头。
“陛下,儿从俘虏倭国王子、重臣等人口中悉知倭国种种情况,权衡各方利弊,儿求您允准。
为彻底解决倭寇祸患辽东,为成就陛下万世功业,为黎民安稳无忧安居乐业,为我大襄社稷江山永固,儿请求陛下,允儿带兵收复倭国。”
天时地利人和,允不允?

陛下又去奉贤殿了。
皇后接到消息,望着窗外夜色灯影下,斑驳的桂影,陷入沉思。该先对付贵妃,还是淑妃?有子的妃嫔都留不得了!
秋嬷嬷快步进入殿内,打断了皇后的思绪。
“娘娘?”
“什么事?”皇后迅速回神。
从袖中拿出一封密信,秋嬷嬷低声道:“殿下托侯爷送来的信。”
殿下是说林折梅,侯爷是皇后的弟弟武威侯王希孟。
皇后拆开信,一目十行看过,打开灯罩,将信点燃,放在窗边牡丹花盆里,待信燃尽,小金铲掘土盖在灰烬上,一切了无痕迹。
信里说了两件事,林折梅要带人去打倭国,需要王希孟留守辽东,请皇后周旋。为了长远的安宁,请皇后在宫中勿做多余的事。
虽然被教训了,皇后倒是笑了起来,喃喃自语:“倒是本宫小看了她,哈哈哈,罢了,且看着吧。”
心头的忧虑倒是卸下去了,今晚可以睡个好觉!
从奉贤殿出来,正文帝招心腹军政大臣国公梁正、中书令赵琦、平南侯凌适三人来议政殿。
东方既白,梁正、赵琦、凌适来到上朝的队伍中。
相熟的官员与他们打招呼,打探昨晚什么情况。
“梁公,陛下昨夜为何急诏?”
梁公答曰:“陛下夜观天象,感今岁为大襄昌隆之岁,与我等分享观星心得。”
“赵大人,您可安好?”
赵大人答曰:“老夫好着呢。”
二皇子挪到平南侯凌适身边问道:“君侯,父皇有什么旨意?”
凌适看了二皇子一眼,收回了想将女儿嫁给他的想法,倒是依旧恭敬,说话滴水不漏:“陛下圣心独断,我等臣子哪敢揣测?”
二皇子得了个没脸,恨恨地回了皇子的队伍。招来三、四两位皇子的嘲笑。二皇子给他俩记小本本,以后等他登上九五之尊,一定叫这俩好看!
朝会上,一切如常,除了正文帝派定国公梁正去浙南视察军务,梁正的儿子定国公世子梁靖去晋北军中任副将。
要知道梁家的根基在晋北,这莫名其妙把梁正派去浙南水军那里,陛下要干啥?
没几天,中书令赵琦老大人,告老还乡了,按理说三朝帝师总有些颜面,但陛下立刻批了赵老的折子。
封赏也只有一点。
众人在猜测。那天陛下密谈,不会是赵老犯了事吧?看不出来,赵老往日一副为国为民的形象,道貌岸然之辈!
平南侯凌适悄无声息地带着心腹,领着兄弟和儿子,消失在京都众人视线中。

一时间京都风起云涌,大家的视线都在夺嫡之战。
皇后稳坐坤泰宫,不偏不倚地管理宫务,养孩子,关心丈夫。

正文帝越来越喜欢来皇后这里,皇后以他为重,孩子和位子都排后,每每叫他卸去一天的疲倦。
他不知道,皇后早从女儿和弟弟那里知道了机密,知道了结果,推导过程就很容易了,一点也不慌。
三位皇子的生母带着各自的派系打成一团,反而衬托出皇后母仪天下的气度。
章誉每日去御学堂,回来路上抓点小蚂蚱,小蚂蚁,小蚯蚓的,倒也快乐,就是上课很无聊,他现在全靠着对母亲的爱才在学堂坚持。
一月后,一队劲旅身后插着辽东水军、晋北军、浙南水军三军的军旗,手持中书省通行令牌,疾驰入京都。
守卫的兵士刚要拦阻,就听见来人大喊:“边关大捷,镇国长宁公主率军杀破倭国!”
兵士赶紧挪开拦路屏障,吆喝着进出的车马行人避让:“让开,速速让开!”
守城将领招手叫人骑马开路,京都众人就见到杀气腾腾的一队劲旅高喊“边关大捷”一路去了皇宫。

正文帝接到消息,已带人去往宫门口。
众人已经等候在宫门外,大臣们也从各自官署来到宫门口,正是人山人海。

正文帝一出来,劲装兵士齐齐跪地,喊道:“禀告吾皇,边关大捷,镇国长宁公主率辽东军、晋南军、浙南军杀破倭国,俘虏倭国王室,占领倭岛!”
这话一出,旁边的官员和百姓高呼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呐喊声久久不能平息。

正文帝胸中豪气干云,朕对得起列祖,对得起黎民了!
往前几步,接了为首之人手中高举的战报,此人身形娇小,正是屡立奇功的苏怜。
一目一行,仔细读完战报,正文帝对跪着的众人朗声道:“倭寇之患千百余年,与大襄有血海深仇,今日,朕之麒麟儿帅大襄将士踏平倭国,当举国同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镇国长宁公主千岁千岁千千岁!”
......
官员大臣感叹:陛下您下好大一盘棋啊!

正文帝扶起苏怜,亲切问候他的女儿,伐寇主帅林折梅的情况。
苏怜一一说了,拿出赵琦、王希孟、林探梅、凌适、梁靖的汇报折子,以及林折梅的请安折子,正文帝叫人安排苏怜等人的住处,拿着折子脚步如飞回了议政殿。
徐宝忠上茶,见正文帝凝视林折梅的请安折子,不敢多话,退到一边。

正文帝问他:“宝忠,你觉得公主是个怎样的人?”
徐宝忠算哪根葱,他哪敢说这个啊,但皇帝问了,也不能不答,遂回道:“陛下,老奴哪知道,老奴只觉得公主有情有义,有勇有谋,龙章凤姿颇有陛下年少风采。”

正文帝笑盈盈的,指着徐宝忠,假意骂道:“还说不知道,你知道得不少嘛。”
徐宝忠跪地,配合着正文帝求饶道:“哎哟,陛下,殿下当初在议政殿大义救辽东,今日又立下此等功勋,老奴能看见,能听到。”

正文帝心情颇好,叫他起来。
倭岛不小,怎么治理,虽然有筹谋,但赵琦毕竟已是耳顺之年,王希孟倒是可以先在倭国治理,林探梅、凌适、梁靖此次立功不小,还有无数勇猛将士都得封赏。
伤亡将士的抚恤,一定要跟上。
北边的李氏王朝慑于大襄威名,哭着喊着要归顺,会随着受封队伍回京,得安排好接待流程。

正文帝苦恼,本来想着做个差不多的皇帝就行,现在孩子给架到这个高度了,只能尽善尽美一条道走到底了!
不过,叫他最苦恼的是,林折梅的请安折子,她自请以辽东为封地,接章誉过去生活,不想回京!

正文帝暂且放下这事,忙到半夜,指挥着各部官员将各项事务安排妥当。
这才写了几份圣旨,叫苏怜等人与宣旨官员一道赶赴辽东。
凌晨时分,正文帝无法入睡,揣着林折梅的请安折子,带人去了坤泰宫。
沉睡的坤泰宫,立刻掌灯,众人服侍着正文帝洗漱好,皇后亲自给他通发。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