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任务?我只负责打脸!by不过是回忆
不过是回忆  发于:2025年11月12日

关灯
护眼


因为,与她对照的是她的堂姐,苏鱼,而且,苏鱼是重生的。
剧情中的描述是,苏慧是个心机深沉的女子,他父母早逝,跟着爷爷奶奶住在一起。
她身体柔弱,干不了重活。
但却很会讨巧,让家中的爷爷奶奶很喜欢她,所以,在家里竟然颇有地位,平日里只是做一些轻松的活计,日子很滋润,甚至,她还去读了书,读到了初中毕业。
相比而言,苏鱼就粗糙多了,她家里还有个弟弟,作为姐姐,父母根本不重视,她又嘴笨,也不讨爷爷奶奶喜欢,在家中地位算是最低。
当然,她也不是一无是处。
她有一个从小定下的不错婚事,那边是村东头的杨家的大儿子,杨军,杨军人如其名,本人也确实当了兵,年龄上虽然比其苏鱼大六七岁,但却是村里极为有面子的人,据说每个月能给家里寄回来五块钱!
这门婚事苏家自然是满意的。
但是苏鱼却不太满意。
因为她对杨军印象不深,并没有见过几次面,而且,她问过自家那位很懂事的堂妹苏慧,结果苏慧告诉他,杨家的情况并没有那么好,因为,杨军底下还有两个弟弟,其中一个结了婚,一个还没有结婚,杨家父母也不是好相处的,比较事儿多。
再加上杨军在部队,一年回不来几次,嫁过去,随军也不是轻易的事,反倒是要处理一大家子的关系很麻烦。
所以,苏鱼就更不满意了,在杨家来提出成婚的时候,她就闹了起来,不愿意嫁给过去。
苏爷爷奶奶,连同她爸妈都做思想工作,但她一根筋就是不答应,甚至还与某位知青私定终身,有了夫妻之实,这让家里很闹心。
最后,苏爷爷没办法,就提出让苏慧代替苏鱼嫁了过去。
而苏鱼,则如愿以偿地选择嫁了那个外貌儒雅,会念诗句的知青。
原本她以为自己的选择是更好。
毕竟,知青是有文化的,而且来自城里,以后有机会回城,当城里人。
但没想到,那知青选择她只是因为知青点的日子太苦了而已,他内心根本就不喜欢苏鱼,两人成婚后,他也没有地方住,只有住进了苏家,正好,苏慧父母去世留下了两间瓦房,苏爷爷就做主让他们小夫妻先住着。
结果是,知青干活根本不行,家中的活计全都落在苏鱼头上,她甚至,比出嫁前还要累人。
就连怀着孩子的时候都要忙地里的活计。
还是家中父母看不下去,帮忙才过得下去日子。
于此的是——
苏慧嫁过去之后竟然过得很好。
杨家一家子对她好得很,杨家父母很喜欢她,在家里照样只是做一些轻巧的活儿,从来不下地,没过两年,又生了孩子,更是随军去了。
而苏鱼呢。
知青丈夫后来家里有了路子,给弄回城当工人了,还是悄悄走的,除了留下一封信之外,什么都没有。
天塌了,无外乎如此了。
她成为了村里的笑柄。
所有人都说她瞎了眼,放着好好的杨军不要,非要嫁给一个知青,现在好了,独自带着两个孩子,日子苦的不像话。
尤其是在过年时候,杨军一家子回来,她就看到苏慧一身打扮洋气得很,跟城里的富太太似得,一打听才知道,杨军立了功,还当了军官。
苏鱼恍然大悟。
上当了。
上了苏慧堂妹的当,是她抢了自己的丈夫,抢了自己的人生。
可惜错误已经造成,她也没任何办法了。
但看到苏慧日子越来越好,在杨家,更是人人敬重,她心中就跟吃了一百斤黄连似得,苦的不行。
苏慧的丈夫当了军官,自己丈夫却跑了。
苏慧的孩子可可爱爱,白白净净,自家孩子却是泥人似得。
人人都羡慕苏慧,人人都嘲笑自己。
她都不知道日子是怎么过的。
几十年后,儿子长大成人,也是个不争气的,书读不下去,成天瞎混。
倒是苏慧的孩子考上省城的大学,家里办酒,她也去了。
然后,她才知道,杨军已经转业到市里,而且当了局长,他们一家子住都是小别墅,干净亮堂,还很大,苏慧看起来更是比她像是年轻十几岁,都不像是一个辈分的人。
错了,都错了。
她失魂落魄地吃了一顿饭,回去路上,被车撞了。
然后——
就重生了。
重生的剧情才算开始,也是原主真正参与的剧情。
重生后的苏鱼自然是“看透”堂妹的真面目。
几番试探后,发现堂妹苏慧还在说杨家的坏话,她心中冷笑连连,果然,这堂妹就是没安好心,那就别怪她出手不留情了。
装,让你装!
她首先就怀疑苏慧身体不好不能干重活是装的,想到的是戳破苏慧的假面目,做什么事情就挤兑她,结果,苏慧似乎真的很能装,下地几次晕倒两次,到后面,爷爷奶奶都看不下去了,指责苏鱼太没有同情心。
苏鱼倒是想请村医做证,可村医也不懂什么,检查一番也只是说气血虚之类的,多休养。
根本没用!
家里行不通,那就走其他的路子,反正,这一世,她要稳稳抓住自己的幸福,自己的丈夫绝不会让给别人。
于是外面传出苏慧喜欢杨军的传言。
但是也没人信。
因为苏慧在村里的形象一直很好,虽然病恹恹的,但有礼貌,懂事,谁都不相信她会喜欢上都没见过几面的杨军,更何况,杨军还是堂姐的未婚夫。
不过,苏鱼毕竟是重生的,掌握先知优势,有些手段还是有效。
渐渐地,苏慧的形象就受到影响。
她不傻,自然也发现是苏鱼在动手脚,毕竟,也是小姑娘,气性上来了,也就开始针对苏鱼了。
只是,苏慧对苏鱼的仇恨可没那么大,所以没那么狠,反倒是苏鱼,她的人生都曾经被偷走,所以下手尤其果断。
甚至,她设计让村里有名的混子王癞子下迷药非礼苏慧,并且,自己喊来了很多人看到苏慧衣衫不整地从草垛后面爬出来。
这让苏慧的名声跌入谷底。
虽然她能说会道,但遇到这种事,怎么解释也说不清啊。
爷爷奶奶也觉得丢人,想着将她嫁给王癞子算了,这样还能挽回名声。
苏慧当然是不愿意。
她找到了原主,表示愿意嫁给他,因为,在很多种场合下,原主都替她说过话。
只不过,那时候原主只是觉得苏慧跟自己是同一类人,但要说娶她,他也拿不定主意,毕竟,那时,他已经在筹谋去公社的事了。
于是,他就告诉她再等等,说是要与家里商量。
原本他是想等事情落定后再决定的。
却没想到一去公社事情就忙的不可开交,连回村的机会都没有,等回过神,已经是半年过去了。
他回到村里,发现苏慧已经出嫁了,没有嫁给王癞子,而是嫁到了隔壁村去了。
再后来得知苏慧的消息已经是两年后了。
她嫁的匆忙,也没来得及仔细挑选,只是看对方相貌还可以就哄着人家娶了自己,嫁过去之后,才发现对方性格很是暴躁。
一开始还好。
后来得知她在村里与王癞子的事后,就变得喜怒无常起来,经常将她打的遍体鳞伤。
苏慧虽然有些小聪明,但在这个时代,嫁了人还真能做的不多。
她向来傲气。
想到此后的一辈子都要过这样的悲惨日子,自然是忍不了。
于是一根绳子自杀了。
倒是苏鱼嫁到杨家之后,发现情况与自己想象的并不太一样,婆婆刻薄,妯娌也不算和气,但她此刻已经斗败了人生最大的对手,意气风发,一路打怪升级,智斗恶婆婆,坏妯娌。
以及后来又斗小三、灭小四,到儿子女儿长大后,又斗儿媳,一路上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算是一路斗一路胜,活成了自己心中的大女主。
长青:难道这就是重生大女主文衍生世界吗?
有种硬造矛盾的感觉。
反正不管怎样,先斗了再说。
苏慧是有些心机,而且,她也确实将杨军纳入自己找丈夫的考虑,毕竟,在这个年代,女人嫁的好确实很重要,她父母双亡,在爷爷奶奶家自然是不能一直住的,也要为自己谋划。
但她倒也没有跟苏鱼说谎,杨家的情况确实复杂,这个苏鱼自己嫁过去也有体会。
长青叹了一口气。
看这剧情,苏慧大概就是塑造成第一个被打倒的反派了,是苏鱼心理成长的关键,倒是原主的剧情颇为路人,而且是属于同情甚至暗中喜欢反派女的那种,顺手就被安排死了。
罢了罢了。
既然已经来了,先去村里看看再说吧。
长青换了个姿势,继续趴着。

到第二就有些偃旗息鼓了。
最后一天,众人基本都昏昏欲睡,下车时一个个东倒西歪的,倒是长青一直睡,精神还很好,扛着两个大包健步如飞。
“喂!万长青!你精神这么好,没看到采薇东西太多都拿不下了吗?你帮她拿一点啊。”
赵建国突然喊了一句。
长青回过头,就看到另一个女知青李彩薇朝着赵建国投去感激的眼神。
这狗东西倒是很会慷他人之慨!
他笑了笑,“赵建国,你的行李也不多,为什么不帮忙啊?火车上,你有力气唱歌有力气吹口琴,现在,你没有力气帮人拿点东西吗?”
赵建国脸色一变,“万长青,我们是一个集体,本来就该互相帮助!”
长青盯着他的眼睛,声音也高了起来,“赵建国!你还是不是个男人?你手上的行李有我多吗?你就不能帮帮人家?你要是身体太虚了,没力气,你就直说,我来帮!”
众人都看了过来。
很明显,长青手中的行李两大包,满满的,赵建国还空着一只手呢。
难道赵建国真的很虚啊。
不少人眼神奇怪。
赵建国一张脸涨得通红,他没想到这任长青以前话不多,动不动就发怒的,现在倒也伶牙俐齿起来了。
“我,我是给你提升思想觉悟的机会,你,你既然东西多就算了,我身体好得很,这点东西自然能帮忙拿。”
他从李彩薇手中接过一个皮箱,很轻松的样子。
长青没再说话,转身就走。
李彩薇脸色红红的,十分感激,“建国哥,谢谢你啊。”
赵建国大气一笑,“没事,我们都是一个集体,本来就该互相帮助的。”
此时,只是到了市里。
长青注意到,除了他们这一节车厢外,还有其他车厢也是知青,但都是不认识的人,也不知道是不是中途上车的。
走出火车站,已经有大巴在等着了,市知青办的工作人员招呼大家上车。
这时候一车厢人就分为两车,去到不同的县。
长青一个健步上了大巴,将东西往货架一放,就占了一个靠窗的位置。
人一窝蜂的涌了进来。
赵建国一手提着自己的行李,一手提着一个大箱子,额头已经冒汗。
这箱子是真的沉。
他心中隐隐有些后悔帮忙了。
手酸的不行。
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也不好意思放下来歇歇。
将行李放下那一刻,他感觉身子都晃了晃。
坐下后。
李彩薇递给他一壶水,“建国哥,你人真好,幸好有你。”
赵建国抹了一把汗。
“应,应该的。”
语气勉强了很多。
长青在前面听到了,心中暗笑。
这才哪到哪。
到了县里还要转车,而且是从一个车站要走到另一个车站,然后,转车到了三湾公社后,还有十几里山路,才到大田村。
剧情中也有这么一回事,不过是,原主受到挤兑,帮忙拿了箱子。
他好面子。
一路咬牙硬撑,几十里山路,提着箱子和行李,根本本不是大部队的步伐,落在最后面还受埋怨,说他耽误大家的进度。
现在,长青才不做那种事,他倒要看看,赵建国能不能扛得住。
县里下车时。
赵建国倒也不推辞,继续帮忙拿了。
但到了三湾公社,看着进村的蜿蜒山路,赵建国都傻眼了。
“苏大爷,你说,有十几里路才到村里?”
他有些不可置信地问。
苏大爷一脸皱纹,但精神很好,他是大田村大队长的老父亲,这次是专门来接知青的。
经过市里、县里和公社的分流,现在站在山脚下,准备去大田村的知青也就五人。
其中就包括长青、赵建国、李采薇以及王越和邢燕,其中,王越与邢燕是互相有意思的,自然王越会帮邢燕拿行李,赵建国帮李彩薇拿箱子了,就剩下长青轻松了。
闻言,苏大爷呵呵一笑。
“可算等到你们了,十几里路不远,我们可得早点出发,争取天黑之前进村,知青点还有几名老知青,村里已经通知他们了,你们要加快脚步,不要让人家等着你们开饭啊。”
他说的清淡描写,十几里路仿佛根本不在话下。
几个知青却是暗暗叫苦。
此时几人早没了火车上的兴奋与好奇,事实上,随着几趟转车,沿途的风景越来越凄凉,几人的心情早就沉重不堪,此时,听闻要走十几路,自然是都笑不出来了。
尤其是赵建国,一路上多了一个沉重的箱子,他感觉自己手腕都要断了,想要扔回给李采薇吧,又觉得很没面子。
于是他目光又看向长青。
却见长青三步两步上前,走在苏大爷旁边,将他肩上的麻袋接了过来。
老头上公社一趟,自然也买了些东西,但不多,就是些日常用品,小小一个麻袋装着。
赵建国嘴里的话就卡住了。
因为长青已经与苏大爷攀谈起来,而且两人步子都很快,没几步就将众人甩在了身后。
“建国哥,我们也赶紧走吧。”
身边李采薇说了一句,也赶紧追了上去。
赵建国脸色难看。
这女人,一点眼力见都没有,箱子都不管,扔给他就算了,自己还紧赶慢赶的往前走。
但他不好说什么,只有埋头跟上。
手是越来越沉。
心情也越来越糟糕。
原本这种情况,他是要上去与来接他们的人攀谈几句,了解下情况,顺带也树立个好印象的,但现在他是真没有力气说话了,而且,老头与长青速度是真快,他们使出吃奶的劲,也才勉强跟上。
眼见前面长青与苏大爷越聊越投机,时不时还有轻松的笑声传来,他心中更是着急。
都怪这李采薇!
为什么要拿这么重的行李啊。
长青一边聊天,一边都能听到身后不远处赵建国粗重的喘气声。
他只当做没听见。
苏老头与长青聊着,对这个城里来的知青印象很好,主动帮他老人家拿东西,而且,不像其他知青一样嫌弃他老人家身上不干净,说的话他也听得懂,甚至对农村的一些事情并不陌生。
最关键的是,这年轻人跟得上他的步伐。
这就很难得了。
要知道山路不好走,苏老头可是接应过好几拨知青的,这些城里来的知青不会走山路,不到半里就要歇歇的不少,可眼前这位,跟他老人家一边说话一边走路,气都不喘的。
一看就是能干活的。
苏老头很是满意。
对此,长青说,自家外婆也就是这样的山路,他以前去看外婆经常走,所以,不陌生。
“往上几辈,谁不是来自农村啊,我走在这种山路上,就想起去外婆家的路,特别有感触。”
长青感叹一声。
苏老头听得舒服。
这话可就说对了,往上几辈谁不是农村的啊,那些伟人领袖多少都是从农村走出去的,土地养人,这话可不是说说的。
一老一少越聊越投机,不知不觉,将后面的人甩了很远。

“苏,苏大爷,歇歇吧,我们实在走不动了。”
赵建国喘气如牛,背上都已经汗湿,走不动了,实在走不动了。
苏大爷看向其他几位知青,点了点头。
“你们这些年轻人啊,就是体力活干少了,小万提的东西不比你们少,就没像你们这样累。”
找块石头坐下后,苏大爷还笑呵呵地道。
小万就是指长青了,他确实看着没那么累,一点都不喘气,只是额头微汗。
赵建国大口喝了一口水,“任长青,你既然不累,采薇这箱子你就帮她拿一段呗。”
也不知道这箱子里装了什么,赵建国提着走一段山路,感觉手都要断了,现在拿个水壶喝水都手抖,要是走到知青点,他怀疑自己这只手都要废了。
长青:“你看我有手空着吗?”
顿了顿他又道,“你若是提不起,就让采薇帮忙,两个人抬着会轻松些。”
赵建国脸色难看。
没再说话了。
一个箱子还两个人抬,多难看啊,这不是惹人笑话吗?
没歇几分钟,苏大爷就站起来要走了,再歇下去,回家要天黑,赶不上晚饭。
赵建国也只得挣扎着站了起来。
李采薇有些不好意思,“建国哥,要不,我们一起抬吧。”
赵建国表情一僵。
你要是说你自己提,我倒是好顺水推舟,结果,你说两个人抬,这不是故意的吗?
“没事,我来。”他只有这样回了一句。
李采薇:“建国哥,你真好。”
若是在火车上听到这话,赵建国会感觉有用不完的力气,但现在,他听到这话只感觉一阵头晕。
一行人一路走走歇歇,到大田村时,天色都快黑了。
看到远处隐隐绰绰的砖瓦房,赵建国几乎是要哭了出来。
这一路太不容易了。
左手换右手,还要装出轻松的样子。
尤其看到长青一副谈笑风生的样子,他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这人明明有余力,就是不帮忙!
太没有集体精神了!
跟他就不是一路人!
苏大爷将人带到知青点,立即有好几个年纪大些的知青迎了出来,三男两女,都是二十多岁,但已经下乡好几年了,看着有些风霜的痕迹。
“欢迎新知青,饭已经做好了,我们边吃边聊。”
说话的是一位国字脸男知青,名叫杨威,看着成熟稳重,其他几位隐隐以他为首。
长青几人是早就饿了,赵建国更是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知青点是新建的,一长排的土砖房,有十几间,跟学校宿舍似的,厨房是单独建的,在最西边,吃饭就在厨房旁边搭建的棚子里摆了个桌子。
伙食自然也算不上好,饭是玉米饭,菜都是园子里长的,一点荤腥都没有。
只是——
赵建国就有些尴尬了,拿起碗筷,手就开始发抖,根本没力气。
“建国,你肯定是太累了,要不你先去休息,我们将你的饭菜留着。”
其他人见状也没什么办法,杨威就这么说道。
于是赵建国就饿着肚子里躺了下来。
又失去一个与大家先混熟的机会,他心中焦急,一晚上也没睡好。
偏偏运气很不好。
山里的秋天气温低,他焦灼了一晚上,第二天头重脚轻,感冒了。
秋收时节。
村里也没给大家调整时间,第二天大家都是五点多起床,下地里摘玉米呢。
结果,到了地里没干多久,他就晕倒了。
“新来的知青第一天下地就晕倒了!”
这消息立刻传遍了大田村。
赵建国醒来时已经在村卫生室了,村医随便开了一点药,就让他回去休息。
“我,我不能休息!地里还有活儿呢!”
他心中着急。
刚来就出事,又去休息,这让人会怎么想?他的形象岂不是毁了?
村医也不劝什么。
在村里,感冒就躺下休息还真不多,轻伤不下火线是正常现象。
不过赵建国显然高估了自己的体质。
深一脚浅一脚的去了地里,倒是迎来了不少钦佩的目光,但还没到中午,太阳稍微毒辣一点,就又扛不住了,坐在地上直喘气,脑子里晕乎乎。
知青们都劝他回去休息。
大队长也皱着眉走了过来。
“给你放一天假,回去休息吧。”
他看得出来,赵建国不是装的,只是,现在这年轻人身体也太差了,干活一个个跟大少爷大小姐似的。
赵建国摇头,还说什么,大队长严肃了神色。
“赵建国同志!身体是本钱,你现在的状态能干活吗?留在这里只会动摇军心!”
赵建国一噎,悻悻地爬起来走了。
身后大队长直摇头。
每次新来知青都是这么麻烦,根本适应不了村里的工作强度。
不过,也有例外。
他目光看向那边与村里人一边聊天一边麻利干活的年轻人,露出几分赞许,叫什么来着?他记得他爹昨晚就提到这个人,好像是叫万长青来着。
年轻人确实不错,还帮老爷子拿东西。
干活也麻利。
大队长就喜欢这种能干活的年轻人。
长青确实有精神,倒不是他体力比其他知青要好,而是他准备的很充分,腰间别着一个大葫芦,里面装满了水,而且水里还放了两块冰糖,不断补充糖分。
不过,即便是这样,他干活的效率比起村里的村民还是差了不少,但比起其他知青可就要突出多了。
每人分了一块任务,大半天下来,他的就完成了差不多,而其他人才堪堪完成一半而已。
新来的几个知青都是有些头晕眼花。
但没有人叫苦。
年轻人,都是要面子的,撑不住也硬撑着。
不过,也好在他们够年轻,身体耐造,倒也扛了下来。
到了正午。
太阳毒辣,大家也暂时躲在树下休息,李采薇几人都是不停的喝水,但是自己早上带的水经过太阳一晒都是热烘烘的,喝在嘴里难受的很。
“唉,没想到农村干活竟然这么累!”
邢燕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她累了半天,任务才完成不到一半。
王越便道,“等我的先忙完,我来给你帮忙。”
听到这话李彩薇神色暗了暗。
她的任务还没邢燕完成的多呢,这可怎么办?目光看向长青那边,只见他正靠在不远处的一棵大树下面,与村里一位前来给家人送凉水的姑娘攀谈。
那姑娘扎着两条粗粗的辫子,模样斯文,两人也不知道说什么,就见那姑娘从提着的篮子里拿出一个小碗,然后从大壶里倒出翠绿的豆沙,然后递给了他。
“哼,这人还真是一点知识分子的气度都没有,为了一点吃的,竟然讨好一个村姑!”
李采薇不满地哼了一声。
随即又看到自己地里还没干完的活,又皱起眉头。
长青一口喝完冰凉的豆沙,笑容灿烂,“谢谢你,慧慧,这豆沙加了糖吧,真好吃。”
苏慧听到这话,她脸色微红,她身体不好,一般不下地,就在家里做做家务,所以皮肤养的很白,看起来斯斯文文秀秀气气的,脸上一红,倒像是女学生似得,不像村里姑娘本来脸黑,就是害羞脸红了也看不出来。
她虽然不下地,但也不闲着,上午做完家务,就做了一些豆沙,然后给干活的爷爷奶奶还有大伯伯母堂姐送了过来,本来还留了些,打算回去自己吃的,没想到这个新来知青很大胆,竟然上前讨要。
青年身高腿长,模样俊俏,跟村里那些男人相比,带着浓浓的书卷气,而且,说话还会用请字,十分客气,她鬼使神差地就停了下来,还将自己留着的豆沙都给了他。
给出去之后,她才发现,自己是有些傻了,这里这么多人呢,爷爷奶奶也看着,自己这么大方,回去肯定要被说了,家里的东西可不能随便给人的,毕竟大家都没有余粮啊。
不过,青年似乎看出她的心思,他和气地笑了笑,从兜里掏出一小袋糖果塞到她手里,“我也不白吃你的,这些糖果是我从家里带来的,算是和你交换吧。”
苏慧秀气的眼睛瞪大。
“不不,这也太贵重了。”
村里面,过年都不会买这种水果糖的,一小包起码有几十颗,可不是一点自制豆沙能比的。
对方却是笑了笑,“再贵重,也不能止渴啊,此刻,对我来说,一碗豆沙的需求可比一小袋水果糖重要多了。”
青年笑容是那么坦然,嘴角还露出两个酒窝,苏慧看的一愣,不知不觉就将水果糖揣进了兜里。

苏慧走在田间小道上,脸上都还火辣辣的。
一只手提着盛放豆沙的水壶,另一手放进衣服口袋里,摸到那一袋子糖果,又赶紧烫手似的缩了出来。
她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胆的知青。
但,她并不觉得讨厌。
不仅是因为对方很有礼貌,而且拿糖果交换了,更在于,那知青笑起来很好看。
“或许.....也可以将他纳入丈夫的考虑人选。”
突然,苏慧这么想道。
她已经十六岁了,早早就知道,不可能跟着爷爷奶奶一起住一辈子的,爷爷奶奶现在虽然还能干点活,但说不定过两年就要靠大伯养了,自己又没有父母,嫁人就尤其重要。
让长辈帮忙物色,还不如自己提前考虑。
以前她是从来没有考虑过知青的。
一来是那些知青都傲气得很,尽管她很少下地,白白净净的,但就是一个村姑身份,那些人都不愿意和她说话。
二来,她也看不上那些知青,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就算成家了,没人能干活,还不得喝西北风啊。
不过这对于万知青来说,好像都不是问题啊。
他态度随和,一点都没有瞧不起人的样子,而且,她也注意到,他似乎也很能干活儿,比起村里经常干活的人要差些,但比起知青可要好多了。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