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雨趴在车窗边,画笔不停,飞快地捕捉着这渐变的韵律。
“妈妈,你看,山的线条好像变硬了。”她小声地说,敏锐地感受到了风物的变化。
李苏顺着女儿的目光望去,果然。
南方的山峦总是圆润温婉,覆盖着茂密的植被,而此刻远山的轮廓,已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加棱角分明,仿佛大地积蓄的力量正逐渐显露。
陈师傅平稳地驾驶着车辆,说道:“咱们这就开始上坡了,再往前,就是真正的黄土高原边缘,风景会越来越开阔。”
正如他所说,道路开始在高地的脊背上延伸。
仿佛有一双巨手,将原本紧凑的风景猛地向两侧推开。
天空变得异常高远、湛蓝,大团大团洁白得耀眼的云朵低低地悬浮着,投下快速移动的、巨大的阴影。
视野所及,不再是无穷无尽的绿。
黄色和褐色成为了大地的主调,巨大的塬、梁、峁纵横交错,勾勒出大地苍劲的筋骨。
深切的沟壑像巨大的伤疤,记录着千百年风雨的侵蚀。
梯田不再是小巧秀气的,而是依着雄浑的山势,一层层、一排排,宛如巨神登天的阶梯,直铺到视野的尽头,展现出一种令人震撼的、人类与自然角力又共存的壮美。
第110章 西行的丝路旅程
“哇!”安安和呦呦的小脸贴在车窗上,被这前所未有的辽阔景象惊呆了,“好大的山呀!”
容意也感慨道:“这天地,真是开阔!人心里的那点小烦闷,看着这景致,都觉得不算啥了。”
【叮!途经黄土高原风貌区,成功签到。奖励:“地质风貌解读”(初级),小幅提升对地形地貌形成原因的理解与欣赏能力。】
系统的提示音适时响起,仿佛一位博学的隐形导游。
李苏感到一些关于风、水、时间雕刻大地的知识碎片自然而然地涌入脑海,她看着窗外的沟壑纵横,更能体会到那份岁月的厚重与自然的伟力。
房车继续向西,风景愈发苍茫。
绿色几乎完全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无垠的、孕育着巨大能量的土黄。
笔直的公路如同刀锋,劈开广袤的、起伏的戈壁。
远处的地平线在蒸腾的热浪中微微扭动。
偶尔会看到一簇簇顽强生长的、低矮的沙生植物,或是被风吹拢的沙堆,呈现出风的形状。
天地间仿佛只剩下蓝、黄、白三种最纯粹、最强烈的色彩,构成一种极度简洁、却又极度震撼人心的画面。
一种巨大的寂静笼罩着四野,只有风声和车辆的引擎声,让人不由自主地对自然产生敬畏。
吴小雨已经完全沉醉在这片色彩与光影的盛宴中。
她放弃了细节的勾勒,而是尝试用大块的色粉,去表现天地的辽阔、阳光的炽烈与风的速度。
系统奖励的高级画材派上了大用场,那些浓郁饱满的赭石、土黄、群青和钛白,正好能诠释这片土地的灵魂。
傍晚时分,夕阳将西边的天空点燃。
与城市中日落的不同,这里的落日毫无遮挡,像一枚巨大、通红、正在熔化的铁球,缓缓沉入地平线之下。
它将整个西方的天空和茫茫的戈壁都染成了金红、橙紫与玫红,色彩浓烈奔放得像打翻了上帝的调色盘。
车内的所有人都被这壮丽的景象吸引,默默注视着,连最活泼的安安和呦呦都安静了下来。
“长河落日圆……”李苏喃喃自语,课本上的诗句,唯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懂得其中蕴含的苍凉与壮美。
陈师傅将车停在一个安全的观景区域。
容意利用车载厨房,很快用带来的食材做出了一锅热腾腾的面片汤。
一家人就着这天下最辉煌的晚餐背景,吃下了一顿简单却终生难忘的旅途晚餐。
夜幕降临,没有城市光污染的荒野,星空璀璨得令人窒息。
银河像一条波光粼粼的牛奶路,横贯漆黑的天鹅绒幕布,星星又多又亮,仿佛伸手即可摘取。
“外婆,星星好多呀!”呦呦指着天空,小脸仰得高高的。
“是啊,因为这里的天空干净,又高又远。”容意抱着小外孙女,温柔地解释。
吴玮架起相机,试图记录下这绝美的星空。
李苏则和吴小雨并肩坐着,指着天上的星座,轻声交流着。
系统再次悄然无声地给予了馈赠:
【叮!观测到戈壁星空奇观,成功签到。奖励:“星野摄影入门指南”x1,“天体运行趣味知识”图册(儿童版)x1。】
清冷的空气带着一丝戈壁特有的干燥气息,车内却温暖而安宁。
在这片古老而辽阔的土地上,“家滋味”的房车像一个小小的、光明的驿站。
旅程才刚刚开始,敦煌的壁画、新疆的瓜果还在远方等待。
但这沿途的风景,这天地之大美,已然深深地烙进每个人的心里,成为了这次探寻之旅,最初、也最恢弘的序章。
房车在无垠的戈壁公路上平稳行驶,如同瀚海中的一叶扁舟。
昨日的落日与星河带来的震撼还未完全平复,新的地貌奇观已缓缓展现在眼前。
远方的地平线上,开始出现一抹不同于土黄与赭红的色彩——那是一种深沉而肃穆的暗褐色,仿佛大地燃烧后凝固的痕迹。
随着车辆驶近,这抹色彩逐渐放大、清晰,化作一道道巨大无比、棱角分裂的山体脉络。
它们不像南方的山峦披覆绿装,而是赤裸着身躯,将亿万年地质变迁的层理毫无保留地袒露在烈日之下。
这就是河西走廊著名的“火焰山”地貌。
在正午炽烈的阳光下,山体果然仿佛有无形的火焰在燃烧,蒸腾的热浪扭曲着空气,让远山看起来如同在水中摇曳。
“妈妈,山着火了!”安安惊恐地指着窗外。
“没有着火,宝贝,”李苏笑着解释,一边感受着系统提供的“地质风貌解读”知识在脑中浮现。
“那是山的颜色,因为山里有很多特殊的矿物质,太阳一照,看起来就像在燃烧一样。”
吴小雨早已拿起色粉笔,试图捕捉那几乎不可能被复制的、灼热而辉煌的色彩层次,小脸上满是专注与挑战。
陈师傅降低了车速。
道路开始在这些燃烧般的山峦间蜿蜒穿梭。
巨大的、色彩斑斓的岩壁近乎垂直地耸立在公路两侧,投下深邃的阴影。
偶尔能看到陡峭岩壁上开凿的古老洞窟痕迹,无声诉说着这里曾是文明与信仰穿越险阻的通道。
【叮!途经河西走廊丹霞地貌区,成功签到。奖励:“古丝绸之路历史碎片”(沉浸式体验版)x1 ,可小幅提升对沿途历史积淀的感受力与共鸣。】
系统的提示音刚落,李苏便感到一种奇异的情绪涌上心头。
她望着车窗外苍凉而壮美的景色,仿佛能依稀听到远古驼铃的回响,看到商队与僧侣在这条伟大通道上艰难前行的身影。
黄沙万里长,归雁披残霞,风沙挥不去的记忆,还有历史的血痕,此刻都呈现在众人眼前,深深的印在脑海里。
这份跨越千年的回响,让她对“家滋味”所要追寻的“情感联结”,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那不仅是家庭的味道,更是文明交流、岁月沉淀的味道。
傍晚时分,他们按计划抵达了一个依托绿洲而建的小镇。
这是前往敦煌前的最后一个重要补给点。
与沿途的苍茫荒凉形成鲜明对比,小镇被浓郁的绿色所包围,高大的白杨树伫立在道路两旁,潺潺的渠水在街边流淌,带来一片生机勃勃的清凉。
车辆驶入小镇,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招牌上大多同时写着汉字和优美的回鹘式文字。
空气中弥漫着烤羊肉串、孜然和烤馕的浓郁香气,与江南的清甜味道截然不同。
“哇,好香啊!”呦呦吸着小鼻子,好奇地张望。
“这就是西北的味道。”外婆容意深吸一口气,作为掌握厨房多年的主妇,她的本能被彻底激发,“走,我们去市场转转,买点新鲜羊肉,晚上给你们露一手!”
停好车,一家人兴致勃勃地融入小镇的市集。
市场里物品极其丰富:堆成小山的、色彩诱人的水果——橙黄的杏子、暗红的李广杏、翠绿的葡萄;
悬挂着的、散发着诱人油脂香气的风干牛羊肉;
一袋袋敞开着、散发出浓郁香料气息的孜然、辣椒粉和小茴香;
还有各式各样花纹繁复、色彩鲜艳的民族特色铜器、陶器和地毯。
陈师傅熟门熟路地补充了燃油和瓶装水。
李苏和吴玮则带着孩子们,好奇地品尝着当地特色的烤包子(萨木萨)和新鲜出炉、洒满芝麻的烤馕。
吴小雨的速写本上,迅速添上了戴着小花帽的老人、色彩斑斓的毛毯摊位和冒着腾腾热气的巨大馕坑。
容意外婆则专注于采购食材。
她与一位卖羊肉的摊主用夹杂着手势的普通话熟练地交流,精心挑选了一大块肥瘦相间、肉质鲜嫩的羊腿肉,又买了不少新鲜的西红柿、青椒、皮牙子(洋葱)和本地的调味料。
当晚,在营地提供的公共厨房区,容意大展身手。
她用带来的自家酱料结合新买的本地食材,烹制了一锅香气四溢、汤汁浓郁的新疆风格红烧羊肉。
搭配上外皮酥脆、内里柔软的烤馕,以及清甜的本地西瓜,这顿融合了“家滋味”与西域风情的晚餐,获得了全家人的一致好评,连最挑食的安安和呦呦都吃得满嘴流油。
夜晚,小镇安静下来。
远处传来若有若无的、节奏欢快的民族音乐。
天空依旧清澈,星河低垂,与远处黑暗的、沉默的火焰山轮廓形成了奇妙的对照。
李苏躺在床上,听着家人平稳的呼吸声,心中充满了感触。
这一天,他们从苍茫的戈壁驶入生命的绿洲,从自然奇观的震撼体验到市井生活的烟火气息。
这一切,都在不断地丰富着他们对“家”与“味道”的理解。
明天,他们就将抵达此行的第一个重要目的地——敦煌莫高窟。
那里,又将带来怎样的震撼与感悟呢?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掠过戈壁地平线,将远方的“火焰山”染上一抹瑰丽的金红时,“家滋味”一家已收拾妥当,怀着一种近乎朝圣的心情,再次启程。
离开绿洲小镇,道路重新被无边的苍黄所主宰。
但空气中的那份燥热,似乎都因即将抵达的目的地而变得庄严起来。
车内的交谈声也少了,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被一种期待的情绪所笼罩。
吴小雨更是早早地收拾好了画具,清澈的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窗外,仿佛要将这片孕育了千年艺术的土地深深印入脑海。
终于,在一片亘古的荒凉与寂静之中,一片小小的绿洲环绕着的山崖出现在远方。
那山崖并不巍峨险峻,但其上密如蜂巢的洞窟入口,却瞬间攫住了所有人的目光。
一种无声的、跨越千年的巨大文化力量,隔着遥远的距离,扑面而来。
【叮!抵达敦煌莫高窟感知范围,成功签到。奖励:“文明的灵光”(初级) - 小幅提升对石窟艺术的历史厚重感与美学价值的感知敏锐度。】
系统的提示音仿佛也压低了声量,带着一种敬畏。
李苏感到自己的心跳微微加速,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在心口弥漫。
车辆在指定的停车场停稳。
一家人走下房车,立刻被一种极其安静而肃穆的氛围所包裹。
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很多,但大家都自觉地低声细语,仿佛怕惊扰了这片土地上沉睡千年的美与信仰。
跟随讲解员,他们步入那闻名遐迩的洞窟。
外部世界的炽热与喧嚣瞬间被隔绝在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阴凉、幽深、混合着古老泥土、矿物颜料和岁月尘埃的独特气息。
当讲解员手中那特制的冷光手电筒的光束划破黑暗,照亮洞窟四壁与穹顶的瞬间,时间仿佛凝固了。
万千尊佛陀菩萨静谧端坐,慈悲垂眸;
飘逸的飞天反弹琵琶,翱翔于祥云天花之间;
繁复华丽的经变画讲述着古老的佛国故事……
色彩是如此绚烂辉煌,朱砂的红、石绿的青、金箔的金,历经千年依旧动人心魄;
线条又是如此流畅飞扬,衣袂飘举,仿佛有风在石窟内永恒流动。
没有一个人说话。
安安和呦呦也睁大了眼睛,被这从未见过的华美与宁静所震慑。
吴小雨紧紧握着妈妈的手,另一只手不自觉地微微颤抖,仿佛体内的每一根艺术神经都在为之震颤、共鸣。
她仰着头,贪婪地看着每一寸壁画,小小的胸膛剧烈起伏着。
太多、太美、太震撼!
她感到自己的画笔是如此渺小,几乎无法承载这跨越千年的绚烂。
李苏俯下身,在女儿耳边用气声轻轻说道:“慢慢看,宝贝。记住这种感觉,这不是技巧,这是…心与时间的对话。”
外婆容意看着壁画上那些精细无比的图案,忍不住喃喃自语:“这得花多少功夫啊……一辈子的心血,就留在这么暗的洞里,真是了不起。”
陈师傅也一改往日的憨厚笑容,神情肃穆,他或许不能完全理解深奥的佛理,但那份由极致虔诚与技艺所创造出的美,足以让任何人为之动容。
参观结束后,一家人久久沉默着,沉浸在那种巨大的艺术与历史冲击之中。
直到走到洞窟外的阳光下,看着远处无尽的三危山和戈壁,才仿佛重新回到了现实世界。
吴小雨猛地吸了一口气,像是刚从一场瑰丽的梦境中醒来。
她立刻翻开速写本,但她没有尝试去临摹任何一尊具体的佛像或飞天,而是用急促、激动、略带颤抖的线条和浓郁的色彩块面,去捕捉和记录自己内心那种难以言喻的震撼感。
那是对浩瀚历史的敬畏,对极致之美的感动,以及人类情感穿越时空的共鸣。
李苏没有打扰女儿。
她知道,这次参观给予小雨的,远比任何绘画技巧的提升都要宝贵得多。
那是一种艺术视野的陡然开阔,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在石窟外的文创店,李苏精心挑选了一些制作精美的画册和仿古泥胚飞天摆件。
这不仅是为了留念,更是为了将这份感动和美的种子,带回到“家滋味”的店铺里,与更多人分享。
傍晚,夕阳再次将莫高窟背后的鸣沙山染成一片温柔的金色。
一家人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坐在不远处,静静地望着那片静谧的山崖。
“看了这些,”李苏轻声对吴玮说,“我觉得我们寻找的‘家的味道’,又多了更深的一层。
它不光是食物本身,更是背后人的情感、执着和传承。
就像那些画师,一辈子就在洞里,一笔一笔地画……”
吴玮握住她的手,点了点头:“是啊,我们找到的每一种特产,背后可能也藏着这样的坚持和心意。”
【叮!深度感悟‘文明传承与情感沉淀’,成功签到。奖励:“匠心精神感知”(微弱),可小幅提升对传统手工艺蕴含的心血与情感的洞察力。】
系统的奖励再次精准地回应了李苏的感悟。
夜幕降临,敦煌市区亮起温暖的灯火。
晚餐时,一家人品尝着当地的特色美食。
驴肉黄面、胡羊焖饼,味道浓郁而粗犷,与江南的精致清甜截然不同,却同样带着这片土地独有的热情与踏实。
回到房车营地,吴小雨还在灯下翻看画册,小脸上依旧带着兴奋的红晕。
李苏知道,莫高窟的飞天,已经永远地飞进了女儿的心里,也飞进了“家滋味”未来的故事里。
下一站,将是更加遥远、更加热情的新疆。
但敦煌的这一日,已为这次西行之旅,注入了不朽的灵魂。
第111章 新疆的瓜果甜香
离开敦煌的清晨,空气中带着一丝清冷的寒意,与莫高窟内那份阴凉的庄严感奇妙地呼应着。
房车再次启程,但车内的气氛已与昨日来时截然不同。
一种沉静而丰盈的情绪流淌在每个人心间,仿佛被那千年艺术浸润过的灵魂,需要一些时间来慢慢消化和沉淀。
车轮继续向西,地貌再次展现出它变化多端的性格。
辽阔的戈壁滩逐渐被一种更为粗砺、覆盖着黑色砾石的荒漠所取代,远方的天山山脉雪线清晰可见,像一道巍峨的银色屏风,横亘在天地的尽头。
“我们离新疆越来越近了。”陈师傅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作为一名老司机,征服这段传奇的公路,本身就是一种成就。
笔直的公路仿佛永无尽头,偶尔与古老的丝绸之路遗迹并行,偶尔穿过因雪山融水滋养而出现的片片绿洲。
巨大的风力发电机组在旷野中整齐列阵,白色的叶片缓慢而有力地旋转,构成极具未来感的壮观景象,与周遭古老苍茫的大地形成奇妙的对话。
吴小雨的画笔变得有些不同了。
她不再急于记录每一片云、每一座山的形状,而是更试图用色彩和抽象的笔触去表达内心的感受——
敦煌壁画那种浓烈饱满的朱砂与石绿,戈壁烈日下那种灼目的金黄与土黄,以及雪山顶上那抹永恒的冷冽的白。
她的画纸上,色彩更加大胆,情绪更加充沛。
【叮!驶入新疆境内,成功签到。奖励:“多民族语言基础问候包”(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常用语入门)x1;“西域瓜果图鉴”(风味与产区详解)x1。】
系统的奖励瞬间将李苏的思绪从古老的历史长河拉回了鲜活生动的现实。
李苏和吴玮饶有兴致地学着“亚克西姆塞斯”(你好)、“热合麦特”(谢谢)等简单问候。
容意则立刻翻起了那本电子图鉴,看着屏幕上诱人的哈密瓜、葡萄、蟠桃图片,眼中闪烁着厨娘特有的光芒:“这葡萄沟,一定得去!这哈密瓜,得找到最正宗的那片地!”
空气似乎都变得不一样了。
更加干燥,却奇异地混合着尘土、牧草和某种若有若无的、甜蜜的果香。
路边的指示牌开始出现优雅的维吾尔文。
有时,能看到戴着精美花帽、赶着羊群的牧民骑在马背上,身影在蒸腾的热浪中显得有些恍惚,如同从另一个时空走来。
他们的第一个目的地,是吐鲁番盆地的葡萄沟。
当房车沿着蜿蜒的道路驶入那片闻名遐迩的绿色长廊时,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俘获了。
仿佛有一道无形的界线,将车外炽热荒芜的火焰山与沟内清凉葱郁的葡萄世界截然分开。
茂密的葡萄藤架遮天蔽日,串串饱满晶莹、如翡翠似玛瑙的无核白葡萄从藤叶间垂落,触手可及。
潺潺的坎儿井流水在渠沟里欢快奔流,滋润着这片甜蜜的土地。
空气中弥漫着浓得化不开的、令人愉悦的葡萄甜香。
“哇!葡萄天堂!”安安和呦呦欢呼着,在葡萄架下奔跑。
他们拜访了一户热情的维吾尔族农家。
戴着绣花小帽的户主阿不都大叔笑着用不太流利的汉语欢迎他们,并慷慨地摘下最新鲜的葡萄请他们品尝。
那葡萄入口的瞬间,极高的甜度和充沛的汁水立刻征服了所有人的味蕾。
这是一种与市场上买到的、经过长途运输的葡萄截然不同的、拥有灵魂的鲜活滋味。
吴小雨坐在葡萄藤下,速写本上迅速出现了阿不都大叔爽朗的笑容、垂落的葡萄串、以及光影斑驳的葡萄架。
系统赋予的“匠心精神感知”让她隐约体会到,这份极致的甜蜜,背后是烈日下的辛勤劳作、是坎儿井智慧的滋养、是世代守护这片绿洲的耐心。
李苏则与阿不都大叔聊了起来,凭借着系统的语言包和彼此的真诚,他们艰难却愉快地交流着。
当李苏表达出希望将这份甜蜜带回“家滋味”,与更多人分享时,阿不都大叔显得非常高兴,拍着胸脯保证会提供家里最好的、自然晾晒的葡萄干。
当晚,他们就宿在葡萄沟旁的农家乐。
夜空清澈,远处火焰山的轮廓在星光下显得柔和了许多。
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阿不都大叔送来的甜瓜和馓子,听着远处传来的隐约冬不拉琴声。
小雨由于从小就服用了系统签到获得的“语言天赋激发丹药”,反而是最快学会当地各种语言的人,与当地居民家的孩子流利的沟通。
外婆容意已经迫不及待地用今天买到的新鲜羊肉和本地西红柿,尝试烹制了一锅极具新疆风味的羊肉抓饭,香气四溢,获得了空前成功。
李苏看着眼前的一切:孩子们在星空下追逐,爱人陪伴在身边,母亲满足地品尝着美食,可靠的伙伴陈师傅正和阿不都大叔用手势和零星单词愉快地“交谈”……
葡萄的甜蜜还留在唇齿之间,敦煌的飞天依旧在心间飞舞。
她深深地感到,“家”的味道,正在这片辽阔、热情、甜蜜的土地上,被赋予新的、更加丰富的内涵。
而他们的旅程,才刚刚品味到新疆的第一份甜蜜馈赠。
离开葡萄沟的甜蜜绿荫,房车再次驶入炽热广袤的天地。
新疆的辽阔,以一种近乎霸道的方式展现在眼前。
笔直的公路如同划开苍茫大地的利刃,一直延伸到视野尽头与蔚蓝天穹相接的地方。
路两旁是无边无际的、收割后泛着金色的棉田,或是在阳光下闪烁着灰绿色光芒的、低矮而坚韧的骆驼刺丛。
远方的天山山脉始终相伴,山顶的积雪在湛蓝天空下熠熠生辉,像一条波光粼粼的银色河流,悬浮于褐黄色的大地之上。
这里的云朵似乎也更为豪放,大团大团,形态分明,投下的阴影在广袤的原野上缓慢移动,如同巨神的脚步。
【叮!途经准噶尔盆地南缘,成功签到。奖励:“天山雪融水感知”(微弱),可小幅提升对依赖雪水滋养的绿洲作物(如棉花、瓜果)品质的辨识能力。】
这份奖励来得悄无声息,却无比应景。
当李苏再次品尝到路边购买的哈密瓜时,她仿佛能更清晰地感受到那极致甜润的背后,是清冽雪水与炽烈阳光共同作用下的天地精华。
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寻找更地道的风干肉与奶制品。
在陈师傅凭借过往人脉和系统《风物指南》的提示下,他们驶下主路,沿着颠簸的土路,向着天山脚下的一处牧区深入。
风景再次变幻。
辽阔的戈壁草场逐渐取代了棉田,成群的绵羊和棕褐色的骆驼像珍珠般散落在黄绿色的地毯上。
空气变得更为清冽干燥,带着明显的草场和牲畜的气息。
几经辗转,他们终于找到了一户系统提示的、仍坚持传统游牧与手工制作方式的哈萨克族牧民家庭。
白色的毡房(哈萨克语称“阿克宇”)像蘑菇般坐落在背风的山坡下,炊烟袅袅升起。
一条忠诚的牧羊犬远远地就叫了起来,提醒着主人的到来。
牧民大叔巴特尔(意为“英雄”)和他的妻子阿依古丽(意为“月亮花”)热情地迎了出来。
陈师傅用生硬的、刚学来的哈萨克语问候夹杂着比划,说明了来意。
巴特尔大叔脸上刻着风霜的痕迹,笑容却像天山阳光一样爽朗温暖。
他邀请他们进入宽敞的毡房。
毡房内部比想象中更为整洁和舒适,地上铺着色彩鲜艳的毡毯,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奶香、茶香和一点点烟熏火燎的气息。
阿依古丽大嫂立刻端上了热腾腾的、咸香扑鼻的奶茶,以及一盘色泽金黄、质地硬朗的奶疙瘩(库尔特)和松脆的包尔萨克(油炸面点)。
“尝尝!自己做的!”巴特尔大叔热情地招呼。
容意仔细品尝着奶疙瘩,眼睛一亮:“嗯!这个味道正!醇厚,自然,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添加味!”
她作为面点师傅,对奶制品有着专业的敏感。
李苏喝了一口咸奶茶,初始有些不习惯,但很快,那股暖流和独特的咸香就征服了她,尤其是在这清冷的山风环境下,显得格外熨帖。
吴玮则对风味浓郁的风干肉条产生了极大兴趣。
孩子们更是新奇不已。
安安和呦呦小心翼翼地接过阿依古丽大嫂给的、小块柔软的奶疙瘩,像吃宝贝一样小口啃着。
吴小雨则被毡房内精美的刺绣图案和装饰吸引,速写本上又添了新的素材。
经过一番通过陈师傅和手势进行的、愉快却艰难的交流,巴特尔大叔欣然同意将他们家手工制作的多余奶制品和风干肉供应给“家滋味”。
他带着一家人参观了房后简易却干净的晾晒架,那里挂着正被天山的风和阳光自然风干的肉条,以及正在沥干乳清、等待凝结的奶酪块。
“太阳,风,时间……还有好的牛羊,好的草场。”巴特尔大叔用简单的词语和有力的手势,骄傲地阐释着他家特产的美味秘诀。
李苏心中触动,系统赋予的“匠心精神感知”让她深刻地体会到,这看似粗犷的食物背后,是牧民世代传承的智慧、是对自然馈赠的珍惜、以及一份沉甸甸的、待客的真诚。
他们买下了不少成品,并约好了后续通过陈师傅建立的物流渠道进行少量多次的供货。
临走时,阿依古丽大嫂还特意给孩子们装了一小袋新鲜制作的、软糯清甜的奶皮子。
房车驶离牧区时,已是傍晚。
夕阳将天山的雪峰染成了瑰丽的玫瑰金色,巨大的影子投在草原上,壮美得令人窒息。
当晚,他们在一个可停靠的观景区域宿营。
容意用新买的风干肉和牧民赠送的奶皮子,结合自己带来的食材,创意地做出了“风干肉抓饭”和“奶皮子甜饼”,将西域风味与“家滋味”的传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赢得了全家人的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