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如梦觉得好歹是老合作伙伴了,不给个面子说不过去。
只是让他们低调一点,别整那么大的篇幅了。
谁知道,登报的那一天,直接成了头版。
季如梦看到报纸后,恨不得直接找个地缝钻进去了。
那两天她出门,认识的不认识的都跟她热情的打招呼,走过去之后还能听见每个人的惊呼和议论声。
原以为,忍一忍,众人的热情很快就过去了。
跟上次一样。
结果没想到,十二月底的时候,原省城公安大学的校长和公安系统的领导一并来到了家属院。
彼时,距离正式宣布恢复高考,仅剩下十个月的时间。
原省城公安大学校长莫海金当年也是一介高材生,属于高级人才。
不管是从个人能力还是专业资历方面,他都十分出众。
只可惜局势压迫,刚开始那几年教育秩序被打乱,公安院校也被迫撤销,教学资料、图书被大量销毁,像教师干部这些人大部分都被下放劳改。
莫海金当时虽然逃过一劫,但也吃了很多苦头,他的右腿就是被人活生生打断的。
现在变成了残疾。
但即便如此,黎明到来的时刻,他们还是会愿意为了教育事业、建设祖国奋不顾身。
莫海金被接回省城,现在已经了解到了一些信息。
虽然还不敢确定,但是他愿意未雨绸缪,先做准备。
公安系统的领导陈自强此次一同前来,目的跟莫海金的一样。
刚接到两人,季如梦还没来得及招待,又有人过来说,大院门口还有人找。
莫海金和陈自强交换了一个眼神,都露出几分浅浅的笑意。
对季如梦说让她先去处理,他们可以等一会儿,不着急。
季如梦略带歉意的点点头,再次去接人。
没想到这回见到的是老王。
距离他们从省城公安厅一别,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了。
老王提着大包小包,不像是为了工作来的,倒更像是过年走亲戚一般。
季如梦领着他上家里去。
回来一看,莫海金跟陈自强两个大男人,已经彻底被安安和宁宁的可爱降服了。
安安宁宁大方的拿出自己的玩具分享。
这些年全家上下都宠着他们,玩具没少买,基本都是一箱一箱的往家里搬。
宁宁现在是有点社交牛逼症在身上的,见了陌生人一点都不害怕,还会主动过去凑近乎。
安安虽然没那么明显,但他也不怕生,大大方方的。
两个孩子聪明又乖巧,长得还那么精致,连莫海金和陈自强都抵挡不住。
跟他们玩了好一会,一口一个爷爷的喊着。
把二人哄得心花怒放,心情好的不得了。
季如梦用询问的眼神看向宋春秀。
宋春秀则是无奈的回了一个眼神,没办法,自家孩子被教的好,小小两只,就懂得要招待客人了。
老王刚把东西放下,见了陈自强和莫海金就热络的打起了招呼。
季如梦这才反应过来,他们三个人是认识的。
不止如此,他们仨还是一块过来的。
只是没买到同一个班次的车票,才落了先后脚。
经过交流,季如梦才搞明白,原来莫海金和陈自强都是老王介绍过来的。
老王直接开门见山,“季同志,之前你给了我和小吕一本书,你说那是你自己编写的资料,我和小吕把整本书吃透了,发现你写的内容跟国外的一些教材相比,都毫不逊色,甚至那些刑侦画像知识,比国外的更完善成熟。”
“现在我们系统内还有很多画像师,说到底没有正式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很多技术和知识都是自学的,或者师傅带着,言传身教,到底是没那么全面。”
“你的那本书我已经提交给上面领导看过了,还专门写了一份报道,申请将这本书纳入系统内部的教材库,以后用作培养新人的培训和教育。”
老王为这件事已经奔波半个月,他还说动了很多领导。
虽说以前从没有过这样的先例,但这样的教材资料实在稀缺,像季如梦这样的人才更是万里无一。
上面的领导都很重视。
所以派出了陈自强。
陈自强的职位可不低,就说省里公安厅的领导见了,都要矮半个头。
不过他在季如梦面前,是没摆出半点架子。
还有两个孩子在中间,陈自强从头到尾都笑得跟瘦版的弥勒佛一样。
至于莫海金,他是自己申请要一起过来的。
好的人才,各个单位和地方都想争取。
莫海金想的是,即便以后自己不能再任教了,或是彻底退出这个领域,他也要为教育事业争取一下。
现在不能把话说的太明白,所以莫海金只能尽量在季如梦面前刷一下好感。
给对方暗示,稍稍提几句,打好了关系,以后才好顺着政策开展工作。
季如梦作为一个对历史走向开了上帝视角的人。
对在场众人的想法猜的七七八八了。
那本书确实是她投入了很多精力和心血写出来的。
如果放在后世,肯定有很多处不足。
但放在现在,已经超越很多教材和资料了。
毕竟隔了几十年的发展。
她不仅把后世学到的技术和知识都写了进去,还加入了自己的经验和技巧。
用季如梦自己的话来说,这本书勉强可以算得上是刑侦画像领域的一本百科全书,简略随意版本的。
虽然简略了一点,但总体还是比较全面的,至少放在现在这种时代背景下。
陈自强见她在考虑,也说了一句。
“这本书如果入了教材库,对整个公安系统来说都是一份很重要的资料,能为我们的技术提供很大帮助,也能让各地方单位的人才学到更多。”
来之前,各大领导都找过陈自强谈话,希望能够把季如梦直接招入公安系统中。
但后来他们了解到,季如梦似乎并没有这方面的意愿。
没办法,再怎么重视人才,也不能不顾她自身的想法,去强迫别人。
只好退而求其次。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也把季如梦给架在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上。
她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
季如梦想当咸鱼,但内心深处还是有着很强烈的爱国情怀。
自己的知识能够建设祖国,为祖国、社会、人民做贡献,何乐而不为。
她欣然同意了这件事。
老王和陈自强、莫海金三人不约而同的舒了口气,接着爽朗的笑了起来。
事情顺利的超乎他们的想象。
一个劲的夸赞季如梦思想觉悟高。
谈好相关事宜,季如梦提出索性就把流程走了。
上面领导的意思是,即便她不愿意入职成为系统内部人员,也可以给她挂个名。
要签一份保密协议。
接下来的流程就比较笼统正式,办了两天才搞定。
第三天的时候,老王和陈自强、莫海金三人就要返程了。
临走前,他们又买了不少东西送到家属院,顺便跟季如梦告辞。
这些都是以个人名义送的,对外都说是给孩子给家里老人吃的用的。
于礼节规矩上,没有任何出格的地方。
季如梦也没跟他们客气,收了下来。
第381章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星
季如梦写的书成为了公安系统里最高级别的教材和资料,这件事属于机密,不能对外去说。
但是家属院里住着的人那么多,有一些人已经认出了陈自强的身份。
众人口口相传,没多久,大伙都知道了有大领导过来找季如梦,肯定是有很重要的事。
并且看宋春秀和季如梦的表现,不像是坏事。
打听了两天,一点消息都没探出来。
众人便心下了然了。
保密工作做得那么好,绝对是大事。
还是那么大的领导亲自跑前跑后的,更是不得了的大事。
一时间,家属院里众人看向季如梦的目光中,再次多了几分敬佩。
比起之前的,那种佩服和羡慕更加浓厚和明显了。
前两年,季如梦虽说人缘也不错,跟谁的关系都处得来。
但也没到走在路上,人人都来打招呼的程度。
每次一出门,好像被前后簇拥。
都快赶上后世那种明星出行的阵仗了。
难道这就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星要追?
不得不说,季如梦误打误撞的猜中了。
以她现在的名气,可不就是大院里最火热的明星吗。
认识的不认识的都想在她面前刷个脸,不说有什么目的,单纯就是想搞好关系,说出去都倍儿有面。
都好几年了,季如梦渐渐地也能够适应这些了。
比起从前更加淡定从容。
日子悄然过去,翻过这个年,1977年正式到来了。
这是历史上意义非凡的一年,意味着时代的变更,新旧时代的交替和观念的碰撞。
今年依旧是在家属院里过年。
大年初三的时候,季如梦拿着准备好的东西,走访左邻右舍。
刚好碰着杨淑芬和刘红梅,三人结伴一起到了高家。
去年十一月,季如梦还在省城查案的时候,朱翠英的肚子就发动了,孩子早产了一个多月,刚生下来的时候,身体不怎么好。
一直在医院住了半个多月,才接回家里。
这次生产对朱翠英的身体影响还是蛮大的。
医生都劝她,有条件的话就结扎,以后最好别要了。
正好现在生育政策已经在逐渐收紧,墙上的标语换了一批又一批。
朱翠英原本是打算等身体恢复好了,去做个上环手术,尽可能的避免风险。
但季如梦听说后,还是劝了她一句。
这种手术本身对女人就不怎么好,通过反复发炎来达到效果,以后还得取,平白遭罪。
宁肯麻烦一点,也要以身体健康为重。
朱翠英慎重考虑后,才放弃了这个念头。
来到高家,朱翠英的女儿高满莹被包在襁褓中,睡得香甜。
不知道是不是做梦了,时不时嘴里还吐出几个口水泡泡。
安安和宁宁趴在床边,静静的看着这个小妹妹,谁都没有出声、上手打扰。
看着两个孩子乖巧可爱,大人们心底一片柔软。
尤其是朱翠英,终于体会到了有女儿的感觉,面上的慈爱更浓了。
聊了一会,莹莹估计是饿了,一醒来就哇哇大哭。
这孩子比较闹,哭起来声音嘹亮,直到用吃的堵上嘴,才停下来。
吃完玩了一会儿,转头又睡过去。
三个多月大的孩子是这样,睡得多吃得多。
安安和宁宁站在一旁,都不敢说话了,害怕打扰到小妹妹。
高满春刚好在家,便带着他们出去玩。
“我瞧着莹莹现在跟其他小孩也没啥区别了,健健康康的,证明你们两口子上心,养得好。”
杨淑芬先开了口,帮着朱翠英把孩子放下。
“当初孩子早产,身子确实虚弱一些,不过没有什么天生的毛病,现在长大了一点就好了。”
提起那时候,朱翠英是又揪心又庆幸。
揪心的是莹莹刚出生那会,只能住在医院里。
庆幸的是她少现在已经养回来了,没什么问题。
杨淑芬放下瓜子,起身拿着立在墙边的扫帚,把地上掉落的瓜子皮扫了扫。
“能吃能睡就是个好,翠英妹子你就放心吧, 小莹莹看上去比以前建国都健康。”
“我家建国刚生下来的时候,像个小猴子,都养的那么皮实了,以后你家小莹莹肯定也没问题。”
提起王建国,季如梦关心了几句。
“建国现在还在南方的部队,不打算调回来咱们这边近一点吗?”
“唉,我倒是想,但这孩子去了部队之后,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和主意了,他说什么都不肯松口。还有老铁牛,也是个认死理的一根筋,他非说我思想觉悟有问题,给孩子开后门就是害了孩子。”
杨淑芬重新坐下,一脸的无奈,“那我还说啥了,随他们父子俩去吧。”
她之前还老委屈呢,做父母的,只是想让孩子离得近一点,有什么错。
而且即便是让王建国调回来这边的部队,也不一定非要找关系走后门啊。
按正常的程序办又不是不可以。
他们父子俩一样的轴,一旦投身到这份事业中,意志比钢铁都坚硬。
谁要是说了让他们不认同的话,那就是思想觉悟被侵蚀腐蚀了。
去年毕业后,王建国就毅然决然的去了南方。
刚入伍那几个月,吃了不少苦头,一直在高强度的训练中。
到现在一共才写了几封信回来。
孩子在跟前的时候没感觉,孩子长大了飞远了,杨淑芬才觉着担忧是抓心挠肝的难受。
季如梦点点头,宽慰道,“淑芬姐你也放宽心吧,建国长大了有自己的抱负和理想是好事,现在多磨练几年,以后才更好发展。”
“又不是一辈子不回来了,咱们当父母的就跟放风筝的人一样,孩子长大后手里的线该松就松一松,不然绷太紧了,适得其反。”
杨淑芬一脸看开了的表情,“我知道,随他们去吧,等明年我给振国找个工作,他肯定是上不了高中,也没那入伍的本事,还不如找个工作老老实实的上班,至少能离我们近一些。”
两个儿子,小时候都不让人省心。
好在王振国现在慢慢长大,哥哥也不在身边,他终于学会自己思考,有自己的想法了。
王振国的性格从小到大都那样,以后八成也是听父母的安排。
至少这点让杨淑芬欣慰一些。
“说起来,我今年准备了不少东西寄过去,也不知道建国这孩子收到了没。”
朱翠英哄着小莹莹睡熟了以后,才转过身来加入聊天。
在高家坐了一会,季如梦跟杨淑芬、刘红梅一起走回去。
路上碰到了秦珊珊,她跑到几个大人面前,轻喘着气,礼貌的问杨淑芬。
“杨婶子,建国最近有写信回来吗?过年婶子要给他寄东西不,我也买了一点东西想顺便寄给他,还写了一封信。”
自从王建国去了南方部队,秦珊珊突然觉得生活好像有点无聊了。
以前他们俩见面就掐架,虽然不对付,但打打闹闹的日子还挺有意思的。
到底是从小一起长大,抛开小矛盾不说,关系肯定是好的。
大院里很多孩子都这样。
秦珊珊现在也十六岁了,越来越懂事。
出于对朋友的关心,她想趁着这一次过年,借着杨淑芬给王建国寄东西的机会,也给他捎点。
免得以后回来了说她把他忘得一干二净,又要掐架。
杨淑芬没想太多,如实跟秦珊珊说,“珊珊呀,东西我早一周前就寄过去了,现在估计见过都已经拿到了,这样,你买的东西咱下次再捎,有信的话我回头给你寄。”
秦珊珊想了一下,“那不用了杨婶子,我有空了自己去吧。”
既然不顺便,那也不能给别人添麻烦。
秦珊珊已经上了高中,现在是寒假回来过年。
她走远之后,刘红梅才小声的说道,“以前看不出来,珊珊从小的性格就像男孩子似的,天天跟其他孩子打打闹闹,遇到事一点也不输给男孩子,还把大院里好多孩子都唬的一愣一愣的,现在长大了,稳重多了!”
“我听说她成绩也挺好的,说不定以后能争取到一个工农兵大学的名额,那可就有大出息了。”
说罢,她似乎是想到什么,对着杨淑芬调侃起来。
“淑芬姐,我看珊珊和你家建国打小关系就好,说不定你们两家有缘分呢。”
以前很多孩子,成年了就可以开始留意谁家有好人选了。
杨淑芬被这话说的一激灵,赶紧打断她的话,“这话你可别乱说,孩子们玩的好那是玩伴的情分,大院里那么多孩子都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他们跟别人的关系也好啊。”
“这可不是几年前,孩子们才十岁出头的时候了,他们慢慢长大,有些玩笑话咱们大人可不能再说了。”
万一被人听了去,越传越离谱,对两个孩子都不好。
尤其是秦珊珊,女孩子的名声很重要。
如果在那方面跟一个男孩子挂钩,多少还是会有影响的。
刘红梅闭上嘴,眼神闪了闪,老实道,“我就随口一说,以后不说了。”
季如梦适时地插了一句,“珊珊和建国都十六、七岁了,再开他们玩笑确实不合适。我看着两个孩子就只是朋友之间的友谊,没别的。”
“对对对,单纯就是朋友。”
杨淑芬疯狂点头,表示同意。
孩子们半大不小的这个年纪比较尴尬,杨淑芬挺喜欢秦珊珊的,都是好孩子。
但她也不能只顾着自家的,不管别人家孩子死活。
刘红梅认真想过之后,也发现自己的话不太合适。
她们赶紧转移了话题,聊起别的。
路上,迎面碰到了崔金生。
自打他跟付婉君离婚后,总给人一种郁郁不得志的感觉。
说白了就是后悔了呗。
家属院里的嫂子们看在眼里,都十分的鄙夷。
以前人家在的时候你不珍惜,人离开你了,你又表现出这种要死不活的样子,装给谁看呢?
再后悔再心酸再难过,那都是活该!
在工作上,崔金生也没有什么出彩的表现,反而偶尔还会出现一些小的纰漏。
崔金生这几年是没有晋升的机会了。
每次回到家属院,他也散发着一种跟任何氛围都格格不入的感觉。
旁人都不爱搭理他,除了一些男人碍于上下级关系,会跟他打打招呼,表面来往那些。
如今看着崔金生,真是憔悴了不少。
短短几年的时间,他好像老了十几岁。
再也没有了从前的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擦肩而过之后,杨淑芬面色平淡的哼了一声。
平常她是最了解这些八卦的人,偶尔跟别人聊到崔家的事。
对着崔金生她能有好脸色就怪了。
“我听说参谋长连着两年都没回去陪老人过年了。”刘红梅小声嘀咕。
杨淑芬嗤了一声道,“那哪是他不想回去,是他娘不待见他。”
因着儿子崔天辉写过信回来,谴责了父亲对母亲的辜负,选择站在付婉君那一边,这几年也不怎么回来了,所以崔老太心中怄的更厉害,连崔金生都不愿意见了。
这个崔家虽然还没到支离破散的地步,但也差不多了。
提起付婉君,季如梦想起了她前段时间给自己写过一封信。
信里说着她的近况。
付婉君回去之后,专心陪伴家人,也没想过再嫁。
她以前为了嫁给崔金生,放弃了继承外祖父的衣钵,让老人家寒了心。
现在她一心一意的帮着外祖父,想要将这份文化传承下去。
人有了目标和盼头,日子自然越过越红火。
付婉君在信里说,她很满意现在的生活,虽然累一些,但因为有热爱,再苦再累都没想过要放弃。
如果未来有机会,她和外祖父都想看到代代相传下来的武术文化发扬光大,继续脉脉相承下去。
即使对于她现在的生活没有过多描写,季如梦也从字里行间读出了她的灵魂已经找回了自我,那种自由自在的感觉。
放在后世,付婉君有这样的毅力,不管在哪个领域都能成为一个出色的女强人。
这些事已经过去好几年,旁的人即便偶尔说起,也只是随便聊几句就过去了。
没人乐意把精力放在崔金生身上,连他的八卦都懒得多聊。
他在家属院嫂子堆里的名声算是废了。
用蓝嫂子她们的话来说,有那功夫去关注他,还不如多看看季如梦的画来洗洗眼睛呢。
三人结伴,又一块去了趟林家。
苏思琪和朱翠英怀上的日子前后就相差一个月。
后来生产的时候,由于朱翠英是早产,所以两个孩子生日差了两个月。
苏思琪是十二月底才生的,足月生产,孩子也很健康壮实,是个白白胖胖的男孩。
她听了季如梦的话,坐大小月子,最少要一个半月。
现在才二月中,她还没出月子。
林啸的娘也从乡下赶了过来,帮忙照顾孩子和苏思琪坐月子,顺便跟他们小两口一起过年。
所以林家今年挺热闹的。
前脚刚送走了几个嫂子,后脚季如梦和杨淑芬、刘红梅就到了。
林老太太佝偻着身子,因为早年受过伤,腰没办法直起来了。
但是老太太干活依旧很利落,好像不受影响。
她一头短发,黑白参半,不过瞧着精神头挺好的。
林老太太拿着扫把正在扫地,心想着要保持干净整洁,这样招待客人才不会失礼。
看到众人上门,她赶紧三下五除二把地面收拾好,把扫把靠墙放好,迎了过来。
季如梦几人先去看望了苏思琪和小宝宝。
正好赶上小家伙在吃奶。
大家都是女人,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苏思琪快速喂完孩子,招呼起她们吃瓜子吃糖豆。
也没什么重要的事说,过年期间,走亲访友就是闲聊,唠嗑。
苏思琪月子里觉得闷,刚好过年这段时间客人来的比较多,跟人说说话,心情好多了。
她婆婆哪里都好,就是不爱说话。
可能是因为一直生活在乡下,感觉突然来了城里,跟什么都有一层隔阂,融入不进去。
虽然现在人人都喊着工农一家亲的口号,但城里户口乡下户口之间的偏见和门槛一直存在着。
所以林老太太很少主动跟别人聊天,除了买菜置办东西,也不爱出门。
苏思琪觉得婆婆这样子不成,过来过年,总得开心放松一点才好。
于是她想尽办法,想要逗老太太开心。
林啸什么都依着她,同样也心疼母亲。
夫妻俩对林老太太加倍孝顺,终于让老太太开朗了一些。
过完年,季如梦也忙了起来。
新的一年,老合作方新华报社多了很多工作,需要的配图量也增加了。
季如梦酌情接了一些任务量回来完成,其他的交给报社里的画师。
还有跟出版社的合作也一直在持续进行中。
另外唐铭宣又给她介绍了一些想要约画的客户。
季如梦选择了合适的单子,接了三幅画。
一幅人物油画,两幅山水风景国画。
都是走的正规手续,任何条款白纸黑字写的明明白白。
唐铭宣介绍过来的,人品都有保障,也不用担心对方出什么幺蛾子。
把工作一一规划好,季如梦两耳不闻窗外事,专注的投入到工作中。
忙归忙,她也不忘兼顾着孩子跟家庭。
转眼间,来到了七八月份。
全国上下都迎来了新的风气和面貌。
十三全会和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预示着过去十年间的一切,即将正式落下帷幕。
改开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拉开了序幕。
一时间,社会上风气变化的很快,人人都在喊着口号,精神和信念愈发凝聚,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从76年下半年和77年上半年,大批知青办病退回城。
距离恢复高考,只剩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九月一这天,裴玉珍抱着一堆书回到家里。
她手上和脸上都还残留着墨水的痕迹。
整个人就像个花猫似的。
安安和宁宁见了,围在她身边跑了几圈。
嘻嘻嘻的捂着嘴笑。
“姑姑今天好漂亮哦~”
裴玉珍故意冲他们扮鬼脸,“等我把书放下,就来抓你们哦!”
两个孩子飞快的跑开,冲向房间,各自找地方躲起来。
最近他们喜欢上玩躲猫猫,每次大院里的孩子一聚在一块,都迁就着兄妹俩,陪他们一起玩。
跟安安宁宁玩了一会,裴玉珍去卫生间洗了把脸。
询问道,“三婶,嫂子她在画画吗?”
宋春秀正在捏面团,准备蒸几个南瓜包子给孙子孙女吃。
“小梦这会在休息呢,她忙了一上午。”
“那我还是先不打扰嫂子了,让她好好休息。”
全家人都体谅季如梦工作费脑子,画画说起来好像很轻松,实则每时每刻都在费脑力,一直拿着画笔和调色盘也很累的。
每每遇到季如梦工作或者刚停下来休息的时候,大家都默契的不去打扰她。
裴玉珍刚说完,就被下楼的季如梦听到了,笑着道,“你要打扰我什么,我都听到了,不跟我说的话,我心里好奇。”
“嫂子!”裴玉珍转过身,俏皮的眨眼,“我就是想拜托你再帮我列个书单,上回买的那些书和题本,我都看完了、做完了。”
季如梦早就知道裴玉珍的情况,也明白这丫头埋头苦想,是为了参加高考做准备。
重来一世,选择了不一样的人生,大好的机会摆在自己面前,怎么能不抓住。
季如梦不清楚77年高考的范围是什么,只能凭借着经验帮她划重点,辅导一下。
给她列了几次书单,这丫头都很认真的学进去了。
“那我们去一趟书店,我顺便给安安宁宁买几本儿童绘本。”
“好嘞!”
两人说走就走,骑着自行车出门了。
安安宁宁从沙发后探出两个小脑袋,“奶奶,我们想出去玩。”
宁宁脆生生的喊道,“带上赤火小英雄一起!”
宋春秀笑得眼睛弯成一条弧线,“去吧,等下奶奶去接你们。”
俩孩子在大院里混的比她们都熟,也不用担心有什么危险。
他们都很懂事,从不会主动跟别人闹不愉快,跟小伙伴之间有矛盾解决不了了,也会请求大人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