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都不是事儿。”
除了那三个,还有很多的意思?
老板无奈的笑道:“哎,确实怪不得珍珍。
我没见她主动勾引过谁,但大家就像是着魔了一样的喜欢围着她。”
我还是有点儿不明白,便问道:“大家……是指?”
老板又尬笑了一下,小声说道:“基本上是……全部男人。”
“全部?”我还是没听懂。
哪个全部?
厨房里,也没有几个人了啊!
老板用眼睛的余光,扫了一眼全场。
我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嚯,还真的是……全部男人。
没注意到,整个店里,满满当当的,都是男客人。
老板神情复杂道:“很多客人,吃饱了也不走。
就在这儿坐着,喝一下午的冷饮。
一直喝到下一顿的饭点儿。
再继续点菜。
店里这几天的业绩,已经翻倍了……”
我这时才明白,老板那复杂的神情里,饱含着多少理不清的事儿。
难怪他评价珍珍,“绝对的是个人才”,原来是这个意思……
这就不是我的能力范围内,可以解决的事情了。
我把问题又抛回给了老板:“你打算怎么办?”
老板也有些束手无策,头大道:“我总不能,把客人和工人,都赶走吧?
毕竟,我是做生意的啊!”
我当然能理解。
生意好,自然是好事儿。
但如果争风吃醋,发生了肢体冲突,那可就是大事儿了。
我闪过了一个念头儿:要不,给珍珍斩个桃花?
但转瞬又一想,如果店里的客人,都被我给斩没了……
这……算谁的因果?
没生意的话,店里还需要那么多服务员吗?
万一珍珍失业了,再被送回国……
那不又落到了,大哥的势力范围之内了吗?
这么整,可就坏菜了呀。
《道德经》讲: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好和坏,是一体两面,无法割舍。
被人喜欢的多了,是一种困扰。
就像流量明星一样。
但如果没有这种困扰,生活又可能难以为继。
别人对自己好,总是有一些欣赏和喜爱在里面的。
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的对另一个人好。
至少也得,有点儿眼缘儿吧。
而斩桃花,斩的就是别人对自己的欣赏和喜欢。
同时被斩掉的,也是自己的人缘。
如果,珍珍的烂桃花,全都被斩干净了,大家都不喜欢她了,还会有人在店里,从中午消费到晚上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总不能指望,一个看到我们就讨厌的人,会忍着恶心,提携照顾我们吧?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便只能静静等着老板的最终决策。
他踌躇了一会儿,琢磨道:“要不然,我把后厨他们三个人,分别调到其他店里去。
然后再换成女厨师过来,你觉得怎么样?”
这倒也是个办法。
我也没有更好的主意,便只能这么定了。
能预测千年国运的刘伯温,对于人生,都不得不说一句:岂能尽如人意。
我们,又去哪里求得十全十美呢?
世事皆是如此。
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同的事情。
有喜,也有悲。
在这一团的忙碌之中,我突然接到了一个意外消息。
何香病危。
她已经不方便上网了,我便只能向我妈了解情况:“为什么会突然又病了?
之前不是说,已经康复了吗?”
我妈怜惜道:“之前确实是好了。
这次说是感冒了,又感染到了肾部。
引起了肾衰竭。”
我着急的问道:“上次那个中药,不是说挺好用的吗?
这次有没有,再去弄点儿吃吃?”
我妈叹了口气道:“来不及了,说是急性的,直接去透析了。”
已经透析的人,还能不能逆转,我不太清楚。
只能祈祷,希望以后有机会,她能通过中药,再调理好。
庄子曾在他妻子去世时,鼓盆而歌。
被人质疑时,他答道:“察其始而本无生……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
意思是说:天地间,本来就没有这样一个人。偶然间存在了,又消失了,回到了原来的样子。生死的交替,就像是四季的变换规律一样。何必悲伤?
对于死亡,无需多言,因为那是必然。
需要多言的,是如何好好的活着。
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意思是说:活都没活明白,又何配谈死呢?
孔子还曰过:“朝闻道,夕死可矣。”
意思是说:早晨了解了大道,晚上就算是死了,也死而无憾。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
表达的都是,先把自己活明白了。
哲学有三大终极问题,被称为苏格拉底灵魂三问。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要到哪里去?”
前两个问题,解决的是活明白。
第三个问题,解决的是死明白。
古今中外的先贤大德,无一例外的都指引我们,先把自己活明白。
怎么才能活明白呢?
这也是我要寻找的答案。
我决定去见一见,师兄很久之前就推荐的比利牧师。
我想知道,在儒释道之外,基督教是如何看待活着的问题。
我联系比利牧师时,他很爽快的给我发了一个地址,带着邮政编码。
新加坡的邮政编码,是一楼一码。
这种设置,对不懂马来文、印度语、福建话和广东话的人,很友好。
新加坡的路名,看似是英文,其实是各种方言的音译,我们没有多种语言基础的人,很难记住。
而有了邮编,就很方便了,直接能定位到楼下。
我跟着导航,很顺利的就见到了他。
见面的地点,是在一个教堂。
教堂的名字很长,我记不住。
我只记得,它的顶棚好高好高,抬头仰望,很空灵的感觉。
去的路上,我还有些担心,不知道会不会尴尬。
毕竟,我不是一个擅长聊天儿的人。
到了之后,我才放下心来。
因为,来的不止我一个人。
我不太了解基督教的规矩,一开始,为了避免冒犯,我只是静静的听,并不插话儿。
听他们聊了一会儿,我才慢慢的摸清了情况。
来的人里,大部分跟我差不多,不是基督教徒。
只是想来了解一下,有些好奇而已。
既然大家都不是专业的,不知者不怪。
那聊起来,禁忌就会少很多。
我也开始陆续的,提出了我的疑问。
比利牧师温和的笑着,没着急开口。
他身边的助手,倒是小声的说道:“比利牧师的预测能力,也很厉害。”
这个说法,让我大吃一惊,基督教也预测?
我疑惑的问:“基督教不是把占卜,比喻成魔鬼的诱惑吗?”
比利牧师依然保持着微笑,轻轻的说道:“《圣经》里确实有讲过:无论男女,是交鬼的,或行巫术的,总要治死他们。
我们是不提倡占卜的。”
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我们反对占卜,是因为,占卜相当于把灵魂卖给了魔鬼。
神,才是我们唯一的依靠。
人听命于卦象。或者说,听命于解读卦象的人,这是我们所反对的。
至于说到预测。
人到了一定程度,所谓的预测未来,不过是规律的推理而已。
比如,有句话叫,初生牛犊不怕虎。
刚出生的小宝宝,不论是刀片,还是火炉子,都敢伸手去抓。
因为他们预知不到,抓完的后果。
但作为大人,我们可以预知到,抓了刀刃的后果,是手被割伤。
那我们注意避开就是了。
这种预测,并没有出卖灵魂。”
这种说法,很新颖,貌似也没有什么破绽。
于是我便接着问道:“你说的灵魂和魔鬼,跟我们说的魂魄和鬼魂,是一样的意思吗?”
比利牧师依然温和的笑着,道:“我们所说的灵魂,soul,在希腊语里,有气息的意思。
也可以用生命这个词,来替代它。
至于是不是你们所说的鬼魂,要看你们怎么定义鬼。
比如,你们讲的仙家,是不是你所谓的鬼?”
这个家伙!
我还没问出什么来,他竟然悄咪咪的反手给我挖了一个这么大个坑。
之前青牛师父的师父讲过,人只是比鬼多了肉体,多了作用于实物的能力。
按照这个定义,仙家还真是挺……
但我敢说,仙家是鬼吗?
借我几个胆子,我也不敢啊。
无缘无故的,我招惹仙家干啥?
那不明摆着找捶吗?
我转了转眼珠子,装傻充愣的不往坑里跳。
比利牧师自顾自的笑着说道:“我们所说的魔鬼,是指反叛上帝的精神灵体。
魔鬼没有叛变之前,他就是天使。”
魔鬼和天使,都是指精神灵体?
那仙家,是不是也算灵体?
我自己在心里,瞎琢磨着。
比利牧师继续说道:“其实,我记得你们也讲究:善易者不卜。
不论是你们的有神论还是无神论,都是相信,人是最关键的。
不论是道家,佛家和儒家,修的都是人。
无神论就更厉害了,敢叫日月换新天!
人定胜天了,那还算的什么命啊!”
呃……貌似也有一点点的道理。
但是,好像哪里又有些不太对。
我想了一会儿,终于明白差在哪里了:“人定胜天,当然是很好。
但有时候,人不一定能胜天啊!
所以我们要通过五行生克,了解天地运转,以达到趋吉避凶的作用啊!”
我气势弱了弱,道:“还是有参考价值的嘛!”
比利牧师不急不躁的笑道:“算与不算,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能改好的,只要你努力,自然就好了。
改不好的,你信它,也改不好。
何必无端端的,跑去与魔鬼为伍?
与其信命,不如与神相交。
当将你的事交托耶和华,并依靠他,他就必成全。”
我以前只知道,有求必应的观世音菩萨。
原来,耶和华也有求必应啊!
这么巧吗?
都有求必应?
这是……吸引力法则?
还是……宇宙的真相?
我问道:“依靠他,他必成全?
这样科学吗?”
比利牧师笑道:“科学?
手机拨电话,千里之外,瞬间就能看到彼此,这科学吗?
你确定它科学吗?
还是只因为,别人说它科学,你就说它科学?”
没等我们回答,他又继续道:“科学,还是很科学的。
问题是,你懂不懂而已。
电灯刚发明出来,在推广它的时候,描述为灯头朝下。
对于习惯用煤油灯的人来说,灯头朝下太不科学了,灯油都撒出来了。
甚至还可能会认为,是描述的人疯了,在胡说八道。
现在呢?
大家为什么不会再怀疑,手机和电灯是否科学?
不论他有没有上过学,不论他懂不懂背后的原理,大家都不再排斥了,为什么?”
我终于插上话儿了:“因为用的多了。”
比利牧师点点头道:“对,验证。
事实在这里摆着呢,无可置疑。
信仰也是这样。
尝试过的人,亲自验证到了结果,所以他们深信不疑。
怀疑的人,是因为他没有体验过。
就跟当年没见过电灯的人一样,他们没见过,不相信,就会坚定的抨击那些说灯头朝下的人是骗子。
所以,是否科学,并不取决于,你是否能理解。不能用狭隘的认知,否定真理。
唯一可以判断的依据,是事实。”
这一点,我倒是很认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记得有一本畅销书,书名叫《向宇宙下订单》。
也有很多人反馈过,有求必应的验证效果。
“只要有所求,就会有所得。或者称之为心想事成,它的根本原理,是什么?”我问。
比利牧师微笑道:“爱!
神就是爱!”
“爱?”有人重复了一遍。
比利牧师点点头,道:“神爱世人。
世人也要尽心,尽兴,尽意的爱你的神。
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
有人再问:“忠诚的爱神,就会有求必应?”
比利牧师道:“爱神,爱他人,也是爱自己。
给出去的力量,就是给自己的力量。
有责任心,关爱他人,把他人放在心上。这些,是支撑自己走过低谷、努力前行的根本动力。
你以为神让你爱他,其实,神是让你爱自己。”
难道爱,是宇宙的真相?
佛家讲的慈悲,是爱。
儒家讲的仁义礼智信,是爱。
道家讲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更是一种不分你我的爱。
这么不约而同?
我本来觉得,比利牧师这句话,说的挺漂亮的。
但是,竟然有人提出了异议:“我看到《圣经》里,写的都是怎么爱他人,怎么爱神。
比如: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
再比如:我们的一切是神的,本该都属于神。我们完全献上也是应尽的义务。
神有说过,让人爱自己吗?”
比利牧师道:“爱自己,是不用教,大家都会的东西。
神并没有多说。
《圣经》告诉我们,爱人如爱己。
这句话的前提就是,人是爱自己的,所以,爱他人就像爱自己一样。
神还说过:岂不知你们是神的殿,神的灵住在你们里头吗?若有人毁坏神的殿,神必要毁坏那人。
所以,人要爱自己,也要爱他人。
因为,我们都是神的殿。”
人是神的殿?
这个观点,让我想到了一句小诗。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神和佛,都住在人的心里头?
道家《黄庭经》讲:心神丹元字守灵。
灵是什么呢?
《玄女经》讲:元之灵,天之灵也。通之修,恒日月。
也就是说,元灵,从天而来。
儒家则说: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
天地万物之主,在我们的身体里面?
这么巧的吗?
儒、释、道、还有基督,都在讲着同一件事儿?
比利牧师,又给我们讲了一会儿《圣经》里关于爱的部分:“你们相爱,才是神的门徒……
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神,因为神就是爱……
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
有人对此提出疑惑:“但是我听说,基督教讲: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着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
这是爱吗?
怎么听着,反而像诅咒呢?”
“对啊!”我也笑着附和道,“听说,对于去天堂还是去地狱的判定,是信不信神,而不是依据于他的行为善恶?
这有点儿,像黑社会啊!”
比利牧师依然温和的笑着,并不着急解释。
等我们都说完了,他才慢慢的朗诵道:“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因为爱是从神来的。
凡有爱心的,都是由神而生,并且认识神。
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神,因为神就是爱。
不要用神的话,来攻击神哦。”
我们仔细的琢磨着他的话。
他这才解释道:“黑社会,讲的是帮派。
只要你跟他是一伙儿的,不论你烧杀抢掠,他都罩着你。
这不是神,神不是这样的。
神就是爱。
没有爱,就没有上帝。
《圣经》中也有讲:像那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贪婪,或有别的诫命,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
爱是不加害于人,所以爱就完全了律法。
神的爱,是圣爱,是无差别的爱。
天父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
又怎么会,特意去诅咒谁呢?
主说: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给他打。
逼迫你们的,要给他们祝福,只要祝福,不要咒诅。”
有人笑了起来,道:“有人打你这边脸,就把另一边脸也伸出去。
我本来以为,这是佛家的态度。
没想到,这竟然是主耶稣的意思啊!
看来,我之前确实对基督教不了解啊。
不只是佛家讲忍辱。
原来,你们也讲。”
他所说的,也正是我所想的。
佛家有六度核心: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般若。
也就是说,六个修行法门,到达觉悟的彼岸。
关于忍辱度,有个很经典的小故事。
寒山禅师问拾得:“世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厌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当然,不止是佛家。
道家讲无为,“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太上老君说一百八十戒经》也有很多关于忍辱的条律。比如第一百六十八:若人侵谤汝,汝但当自启白大道,不得忧怖,以损精神。
万万没想到的是,基督教竟然也讲忍辱。
我笑道:“之前我还以为,基督教把异教徒,都送去地狱呢。”
其他人也附和道:“对啊!为什么你们经常说,不信神,就要下地狱呢?”
比利牧师平和道:“神爱世人,爱的是全部人。
《圣经》中多次强调:神就是爱。上帝就是爱。
不相信爱的人,不是神要把他打入地狱。
没有爱,本身就在地狱。”
不知道比利牧师,是不是看我们“慧根”不深,故意这么说的。
反正,我听到神不是故意把人打入地狱的,舒心多了。
心中没有爱,体会不到极乐,上不了天堂,如果这是个因果关系,我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不论我信不信神,我都希望,神代表的是爱和希望,而不是残暴的主宰者。
比利牧师又给我们普及了一些基督教的常识。
他讲道:“神是灵。敬拜他的,必须在灵和真实里敬拜。
我们不搞偶像崇拜。
不烧香,不磕头,不拜神像。
神是永恒的。
而神像,是会被岁月摧毁的,那不是神。
人本身就是神的殿,不要再去跪拜假神。”
有人笑问道:“这个说法,是有针对性的抨击佛教和道教吗?”
比利牧师听后,只是微微的笑着,并不着急辩解。
谈到了佛和道,我简单的解释了一下:“佛家,其实是无神论的。
佛家讲,佛是开悟了的人,人人都是未开悟的佛。
《金刚经》里也有说过: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也就是说,烧香拜佛,是见不到如来的。”
“哈!佛家是无神论?哈哈哈哈!”有人难以置信的笑了起来。
笑了一会儿,他问道:“基督不拜神,佛家无神论。
那合着,就剩道家了呗?”
我很认真的回答道:“道家,其实也是无神论的。”
那人傻眼了,瞪大眼睛惊问道:“佛家,道家,天天烧香拜佛的,都是无神论?
就基督教有神,人家还不拜?
你们说的,是认真的吗?
咱们是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的吗?
怎么感觉这么玄幻啊!”
比利牧师从始至终,都在淡淡的笑着。
见他没打算开口,我便继续解释道:“道法自然。
道家讲的,是顺应天地的自然规律。”
那人还是不太相信,追问道:“那你怎么证明,道家是无神论呢?”
我反问道:“道教典籍《抱朴子内篇》有句话叫:我命由我不由天。
你觉得,信奉这种观念的人,能是有神论?”
那人愣了一下,看看比利牧师,又看看我,问道:“比利牧师前面说过,敢叫日月换新天,这句诗,不是M爷爷的吗?”
我点头道:“对啊,所以是无神论啊。”
那人却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道:“不是不是,我不是这个意思。
我是想问。
我命由我不由天,和敢叫日月换新天。
这两句,不是同一首诗里的吗?
怎么成道家的了?”
我前面本来就憋着笑,想严肃认真的跟大家交流一下。
这会儿真没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笑了好一会儿,我才停了下来,解释道:“我命由我不由天,还丹成金亿万年。
这两句是一组。
《悟真篇》里也有类似的说法: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道家虽然讲天道,讲阴阳五行,但是,讲究的是对阴阳五行的运用。
而不是盲目的崇拜。
道家不相信,命由天定。也不相信,命由神定。
人可以顺应天地,成就自己。”
有人半信半疑的问:“嗯?我怎么听说的是,人的命天注定,胡思乱想没有用。”
“嗯……”我想了一下,解释道:“人的命天注定,以及,我命由我不由天。
这两句话里说的命,不完全是同一个意思。
人的命天注定,这个命,是说我们出生的那一刻,出生在什么样的时代,什么样的家庭,这些是注定的。
这是人生的起点,这个定数,我们是无法改变的。
我命由我不由天,这个命,指的不是起点,而是人一生的过程。
是指我们可以借助天地五行的力量,去调整和掌控自己的人生。
有人把它称之为命运。
命运的运,是运动的运。
起点是定了,但命运的车轮向哪里转动,人是可以调整的。
先不说道家的这种观点,有没有道理。
咱就说基督教,比利牧师刚刚不也说了嘛,有所求即有所得。
有神论的教派,命运也不是固定的啊,与人的心念有关系。”
大家又一齐看向比利牧师。
比利牧师很有意思,在我们讨论的过程中,他一言不发,就笑眯眯的听着。
是个很好的听众。
大家看向他的时候,他还是笑眯眯的。
没打算说话的样子。
于是,便又有人问我道:“道家不是都能抓鬼吗?
这能叫无神论?”
话儿赶话儿的,问到这里来了。
我要是不回答,容易有误解。
我要是回答了,又显得我好争辩。
我看了一眼比利牧师,他依然笑呵呵的,听得不亦乐乎的样子。
我尽量客观的解释道:“《黄帝内经》里讲:
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道无鬼神,独来独往。
这句话是说,以天地为法则的道,是不讲鬼神的。
这句话对不对,虽然不好去论证,但咱还可以换个角度去理解。
有神论的意思是,相信存在一个超能力的神,可以主宰人类的命运。
但道家讲的是,祸福无门,唯人自召。
都是人自己作的因果,与鬼神无关。
再说了,道家都能抓鬼了,那鬼神还能是他的信仰吗?
这就像警C抓坏人一样,那能说警C信仰坏人吗?”
“嗯?能这么类比吗?”那人听迷糊了,挠着头,一时又想不出什么说辞,便胡乱应道:“好好好。
道家和佛家,都是无神论。
你的意思是,只有基督教是有神论?”
我斟酌了一下,谨慎的回答道:“谁有神,谁无神,也就是一个说法而已。
真要说有神论,儒家也算是有神论的。”
“哈哈哈哈!佛家和道家,都是无神论了,儒家反而成了有神论了?
我们上学的时候,学的《四书五经》,竟然变成有神论的了?
哈哈哈哈!
太能闹了!”有人难以置信的大笑了起来。
比利牧师依然保持着温和的浅笑,不参与意见。
我认真的解释道:“《论语》讲: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又讲:敬鬼神而远之。
首先,这是承认有鬼神,可以决定我们的命运。
其次,是说不要过于迷信,敬而远之就好。
《礼记》更是用了很多的篇幅,去写人死后,该如何厚葬。
比如,《礼记》中讲道: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
你要说这是无神论……
貌似……也不太能说的过去吧?”
大家慢慢的静下来,开始认真的琢磨。
有人疑惑的问道:“葬礼祭祀,是儒家管的吗?
办丧事,不是都找佛家,或者是找道家吗?”
我看了看比利牧师,道:“佛家和道家的葬礼,跟基督教有相似之处。
都是崇尚简约。通过念诵经文,表达心意。
佛家念佛家的经。
道家念道家的经。
基督教念基督教的诗歌。
而儒家,讲究的是哭奠,以哭寄托哀思。
《礼记》讲,三日而后敛者,以俟其生也。……故泣无时,服勤三年。
先哭三天,入殓。
再哭三年,服孝。”
“所以就有了代哭丧的职业?”有人问。
我点头道:“哭丧,是儒家注重的礼节。
佛家和道家,都倡导薄葬。
尤其是道家,重生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