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唐,开局流放岭南by五谷丰登庆丰年
五谷丰登庆丰年  发于:2025年09月08日

关灯
护眼

“家中寒碜,夫人莫要嫌弃!”苏老太太陪着胡夫人坐下,陪笑道。
“哪里,苏宅古朴有趣,我喜欢得紧!难怪二郎对荒沟村赞不绝口!
嚷嚷着要在这里盖一座别院,在这里躲清闲!”胡夫人说着客套话。
竹凳子冰凉,寒宅寒宅,还真是寒!
苏樱下厨,煮了几碗红糖鸡蛋水招待贵客。
“哎哟,阿樱,你这是不打算请我用晚膳了?”胡夫人看着满满一碗红糖水笑道。
这碗里最贵重的当属红糖,苏家拿出来招待,足见诚意。
“走了十几里的路,早就饿了,夫人先喝碗糖水垫垫肚子,一会儿晚饭好生招待夫人!”苏樱回道。

“哒哒哒…”一群孩子跑回苏宅,“兄长、兄长!”
小桃几个欢喜的举着笔墨纸砚,“兄长,把你的书借我们抄写!”
陪座的苏伯彦忙出来,除了自家弟弟、妹妹,还有阿桑、阿木好些村里的孩子,全都眼巴巴望着自己,“先生!”
“都去校舍!”苏伯彦见人多,担心打扰到县令大人。
来到校舍,苏伯彦在黑板上抄写《论语》,孩子们跟着抄写,装订后就是一本书。
那个年代,印刷书籍昂贵,多是手抄本。
陆续有孩子闻讯赶来,本该休学的一日,没一会儿坐的满满的,鸦雀无声。
孩子们好多没正经用过毛笔,字写的或大小不一,或被墨汁湮成一团,一张纸便废了。
杨老汉等村老忙完,也到苏宅陪县令大人说说话。
杨大郎一众村民跟过来,孩子拿着金贵东西就跑,可别糟蹋了。
来到校舍见自家娃写的狗爬字,心疼的直呼老天,抢过纸笔自己代抄。
当年再纨绔,字可是专门练过。
笔是最普通、最便宜的羊毫,墨是最廉价的粗制墨,砚台也是简单的石砚,甚至纸张都很粗劣。
再提笔,杨大郎他们仿佛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
开始一两个字手不稳,多写几个,就找到曾经的感觉,横平竖直,字迹端正。
此刻心中无比感谢先生的严厉、苛刻,挨过的手板心回忆起都是那么美好。
“咦,这里也用粉笔、黑板?跟我们一样!”
窗外围观的胡大郎惊呼,没想到这么偏远的山村里也用上最新式的教学方法,
“你以为你们官学里的粉笔、黑板是怎么来的?”胡县令笑了。
“难不成是从这里传出去的?”胡大郎想到苏家来自长安。
胡县令笑而不语,大儿不算笨。
“这村学怕是全县最好的吧?束脩多少?”胡大郎好奇。
“这些都是束脩!”苏步成指了指苏宅、校舍。
胡大郎眼睛瞪的老大,这么贵?不说穷山村,就是其他乡里,这样的宅院也少见!
还有校舍,两面有窗,内外刷石灰,亮亮堂堂,县里也找不出一家比这更好的学堂。
“苏小郎君几位先生不收束脩,全是免费,是村里人觉得心中过意不去,盖校舍顺带盖的苏宅!”杨老汉低声解释。
胡大郎懂了,这是苏家与村民们的投桃报李,不禁对苏伯彦几人充满敬佩。
孩子家长一起,一个教室坐不下,又分了一个教室出来,苏仲彦在另一个教室抄写《论语》。
来到校舍,人们不自觉的压低声音,轻手轻脚。
这是古人对读书的尊崇,读书高于一切。
杜氏、韦氏与苏樱、苏绿下厨,今晚除了县令一家,还有村老们。
搬进新宅,还没正儿八经请全村人燎锅底呢!
实在太忙,赶着修路,趁着这会儿,一同办了。
“阿樱,揉这一大盆面粉团做啥用?”苏老三端着木盆进来。
一大盆半干半稀的软面团,几个女人可没这力气揉。
“炸油条!三叔,面团放一边醒着。”苏樱手上正忙着其他的。
铁锅里一点点儿油,油酥豌豆,小火慢慢烘着,锅铲不停翻炒。
豌豆壳崩裂,豌豆泛着沁黄的光泽。
苏樱铲了几粒,捞出一颗吹吹放嘴里,清香面甜,但冷却便酥脆。
“你们尝尝味道咋样!”苏樱递给在场的胡夫人、苏老太太等。
胡夫人闲着无事,来围观苏樱下厨。
这女娘太有趣了,浑身都是迷。
“嗯,真不错!你瞧瞧,阿樱这脑袋瓜里装的啥,能想出这吃法!”胡夫人被油酥豌豆惊艳到。
“这孩子打小就古灵精怪!是家中最聪慧的孩子!”苏老太太不吝美言。
如同在长安,每每在外人面前,苏樱给她长脸时,她都表现出识大体的慈爱祖母形象。
苏樱看一眼老太太,心中好笑,老太太活得通透!戏精一辈子!
“老太太有福!有这么聪慧的孙女!”胡夫人很会抬轿。
看苏家三兄弟,却只有两妯娌,胡夫人想起那日的小秦氏母女,猜着是被苏老二休弃。
就看杜氏、韦氏两妯娌的融洽,再对比小秦氏的小家子,以及苏荷的心术不正。
胡夫人直观感受到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换做是她,也会将那母女赶出去,没得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苏樱将油酥豌豆铲起,放一边晾凉,往大铁锅里又倒小半锅油。
“阿樱、阿樱!”韦氏忍不住出声,油倒多了。
“没事儿,三婶,炸油条就要油多。”苏樱笑笑。
案板抹上油,割下一团面擀平摊开,用刀切成一小段一小段,拿起两段捏在一起放入烧热的油锅。
这做法太新奇,一帮妇人围着灶台看。
“夭寿哦,这么多油!”老太太看着小半锅油,心疼坏了,全家能吃上好几个月,一下子嚯嚯了。
有胡夫人在,老太太强忍着,不然得上手拉住苏樱的手。
“祖母放心,炸油条费不了多少油!有剩!”苏樱笑呵呵道。
全村人太多,事起仓促,炸油条简单省时间,又有诚意,油条是新美食。
少油少盐的年代,油条横空出世!
油条浮起,没一会儿变得金黄,空气中全是油香味,炸好的油条放筲箕里沥油。
不断有新油条下锅,熟的捞起,很快炸了满满一大筲箕。
“尝尝!”苏樱夹起一根,掰下一截给胡夫人,剩下的自家几人分食。
焦香酥脆,嗯,茶油炸的,就是不一样,就是太奢侈了些!
一入口,酥脆化渣,胡夫人头一回吃到油炸食品,整个人懵了。
不知该如何描述那种感受,只觉脑袋里噼啪声作响,好似花开的声音。
“阿樱弄的啥?真香!”苏老三从门外伸出脑袋,苏老二也没好到哪里,不停往厨房瞅。
“二叔、三叔!”苏樱喊道。
苏老二、苏老三进来,“何事!”
“这油条每家送六根,还有这油酥豌豆,一家一碗,咱家乔迁新居,给村里人的谢礼!”
苏樱将满满一筲箕油条递给苏老三,“锅里还有。”
苏老二、苏老三端着油条、油酥豌豆出门,香气把旁边校舍的人给吸引。
纷纷伸长脖子张望,感觉肚子突然好饿。

苏老二、苏老三来到村中,自然先到岳丈杨老汉家。
“这是…”高氏看着满满一筲箕的油条、油酥豌豆,吓一跳,这憨憨女婿是要把家搬空?
这是什么新吃食?金黄金黄的,香气诱人!
“阿娘,这是新做的吃食,油条、油酥豌豆,感谢对苏家的关照,苏家能住进新宅,全靠村里人帮衬!”
苏老二拿出八根油条,舀了一大碗油酥豌豆,老丈人家,徇私多送两根无妨!
“女婿啊,先给别家送吧,咱们两家用不着这么外道!”高氏这才放心,原来是谢礼。
“阿娘放心,家家都有,呵呵!春华今日可有好些?”苏老二关切道。
“好多了!春华!”高氏冲屋里喊。
“阿娘!”杨春华拄着拐杖出来,看到苏老二,面色一红,“苏二郎君!”
“娘子好好养伤,待你伤好,我、我便来娶你!”苏老二亦是面色绯红,吭哧瘪肚后冒出一句话。
“嗯!”杨春华低声应下,心里甜甜的。
“这是阿樱新作的吃食,你们尝尝,喜欢的话,明日我再送些来!今日先顾着乡邻,暂且只得这一点儿!”苏老二道。
“省的,郎君且去忙!”杨春华小声应道。
连着几趟,总算把谢礼送完。
之前苏樱教村民们炸过素菜丸子,让他们一直念念不忘,谁家也不轻易舍得那么用油。
这会儿送来热乎乎的油条、油酥豌豆,每个人突然觉得肚子里好久都没油水了!
忍着馋,等孩子、丈夫归家,全在校舍抄书呢。
眼瞅着天色擦黑,大人孩子回家,一路上都是孩子们的打闹声。
看到桌上的油条、油酥豌豆,孩子们欢喜的尖叫,原来在校舍闻到的是这个!
“大人,请!”苏步成邀请胡县令、胡大郎入座。
苏家三兄弟、村老们招呼胡县令,苏伯彦几位少年陪胡大郎,苏老太太、几个小豆丁陪胡夫人。
苏樱、杜氏、韦氏给客人们端茶倒水。
醪糟熬了一大锅米酒,众人端起酒碗感谢胡县令,宾主一片祥和。
红烧羊肉、卤下水、酸萝卜鸭子汤、素菜丸子、凉拌三丝、清炒时鲜、油酥豌豆,简简单单几道菜,却是荒沟村从未有过的奢华。
“这又是新菜式?”胡县令尝了一口酸萝卜鸭子汤,暖和开胃。
“是!这道菜夏日吃着开胃,冬日吃着暖胃,鸭子便宜,只需几个老坛泡萝卜、一两块泡姜便能做出。”苏樱回道。
“这道菜好,以后我家也做来尝尝!”村老们纷纷点头,便宜实惠又开胃。
胡县令又夹起凉拌三丝,同样的粉条,县城食肆、客栈可是把吃法研究了个透,不知苏樱还能玩出啥花样。
酸酸辣辣,除了粉条的Q弹,还有莴笋丝的爽脆、胡萝卜丝的甘甜。
与往常的酸辣粉口感大不同,大油大荤过后,这道菜很解腻。
“嗯!不错不错!”胡县令放下筷子,“看来梧县又要增加几道菜式!”
酒过三巡,大家就着油酥豌豆下酒,慢慢聊着闲话。
油条端上来,一人一根油条,吃起来咔滋咔滋响。
因为入口化渣,一咬便簌簌掉渣,每个人都用手接着。
“这吃食叫啥?”胡大郎很喜欢这种酥酥脆脆的口感。
“油条!要是配上甜豆浆,味道绝佳的早膳。”苏樱道,“时间仓促,不然该磨些豆浆的。”
“妙,这要是在州府售卖,每日来吃的人肯定不少,就这一样吃食便可养家糊口。”胡大郎赞道。
食肆的吃食都比较单一,多是胡饼、汤饼,油炸吃食从未见过。
一招鲜吃遍天,在州府支个摊炸油条,搭配豆浆,生意肯定好到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胡大郎随口一句话,猛地提醒苏樱。
“大人,如今县城客商可还多?”苏樱问。
“多,比往年多了两三倍不止,马上过年,还有不少商队滞留,筹集货物,街上人来人往,热闹得很,女娘怎地问起这个?”胡县令说着,脸上露出笑意。
“我想着要不咱们趁着过年,去城里摆摊售卖豆浆油条,挣点儿过年钱!”苏樱毫不隐藏自己的想法。
“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胡县令巴心不得有更多美食出现在梧县,吸引更多客商。
“给你介绍几个酒楼,正好你这几道菜卖与他们!”
以前梧县穷,再好的菜式也挣不了钱,没有市场消费基础。
如今不同,客商云集,餐饮繁荣,但多是粉条菜式打主力。
开始新鲜,时间久了,会让人消费疲劳,需要不断增加新菜式。
“多谢大人,那我们这里准备准备,后天就进城摆摊。”苏樱趁热打铁,敲定。
“甚好,你们来了,我让牛二给你们寻个好摊位,免得不开眼的找麻烦。”胡县令也豪爽。
“还是大人想的周到,这些天大人家的早餐我们包了!呵呵!”苏樱乐呵呵道,城里有人好办事。
村老们一个都插不上嘴,就看苏樱与县令几句话就搞定,好好的乔迁喜宴吃成商务餐。
还没回过味,苏樱又来安排他们,“各位村老,咱们明日聚餐后,各家清理一下,把存留的油汇总起来。
后日咱们组队进城卖豆浆、油条,顺便全家老小逛逛街过年。”
“组队卖豆浆、油条?逛街过年?”村老们感觉云里雾里的,跟不上苏樱的节奏。
“对!辛苦一年,咱们也放两天假,带着妻儿老小进城逛逛,顺带摆摊挣几个小钱。”苏樱笑嘻嘻道。
“嗤嗤,阿樱这主意妙!”苏老三忍不住笑了。
什么时候钱最好挣?什么时候客流最大?当然是过年!
进城玩的同时还挣钱,也就阿樱想得出来!玩也玩了,钱也挣了,多好!
胡夫人听着苏樱的安排,心中叹服,在这孩子眼中,哪儿哪儿都能看到钱的影子,比自己的精明能干多了。
“甚好!相信过完年,这油条定能传到州府,到时我也能在州府天天吃上。”胡大郎抚掌笑道。
这个村子的人真齐心,难怪人家能这么快把路修通。

早上天蒙蒙亮,粉条厂里就聚满了人,苏樱调整人手和菜式。
“阿樱,咋回事儿?怎么变成熬汤?”众人不解,过年光喝汤?
“今日调整一下菜式,改成吃火锅,完了还有更重要的事儿要做!”苏樱笑道。
“啥事儿?”众人猜着准是好事儿。
“明日咱们进城售卖豆浆、油条!挣过年钱,把孩子们也带上!”
“啊?真的!”众人惊喜。
这几个月挣了不少钱,家里添置不少东西,都能吃上饱饭,可也累得够呛!
压根没想过进城逛街。
苏樱这个进城逛街还挣钱,太令人开心了,逛街开心、挣钱更开心!
现场气氛欢乐,大家洗菜的洗菜、切菜的切菜,熬汤的熬汤,有条不紊。
“阿樱,这鱼怎么片?”几位妇人把鱼片的惨不忍睹,达不到苏樱的要求。
“呃,王三叔他们来了没?”苏樱只能寄希望给那帮木匠。
“来啦,阿樱,有何吩咐?”王三郎进来。
“王三叔,你会片鱼吗?”苏樱指了指案板上的几条大鱼。
“这简单!刀给我!”
王三郎拿起刀剁掉头尾,然后横向片出肉片,切成三指宽的肉片,剩下的骨架剁成同等大小的块。
整套动作麻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哎哟,看不出王三郎还有大厨天赋啊!”郑娘子玩笑道。
“这有啥,以前吃鲈鱼片,你家几位兄长不比我差!”王三郎说着,手起刀落,干的更欢实。
“阿樱,后面咋弄?”郑娘子问接下来的流程。
“打鸡蛋,蛋清、蛋黄分开装,葱姜蒜加盐将鱼头、鱼骨、鱼片码入味儿,裹上蛋清即可。”
苏樱正与杨家两妯娌卖力炒着蚕豆,没啥零嘴,炒点儿蚕豆给孩子们哄哄嘴。
还有的把洗净的蔬菜切好,一盆盆装好备用,包括葱姜蒜、辣根、辣蓼草等各种调料。
甚至还有一坛子酱油、醋。
孩子们没舍得睡懒觉,在外面追逐打闹,等着开席。
杨大郎带人按照苏樱的安排,搭了十几个临时灶,各家各户把长凳搬来。
大铁锅安上,一桶一桶的鸡汤倒进锅里,每个灶旁都摆上切好的卤下水、卤鸭,炒蚕豆。
然后是一盆鱼头与排骨、一盆鱼片、一盆猪肉片、泡发好的粉条、蔬菜等。
巳时末,金风寨的头领阿德带着人赶来,一坛红糖做礼物。
中间摆了几张桌子,放着葱姜蒜、辣根、辣蓼草、油盐酱醋等佐料、调料。
苏步成、杨老汉等热情迎接。
“大人!”阿德冲胡县令行礼,“多谢大人对金风寨的扶持!”
有了胡大人的扶持,整个梧县的甘蔗都售卖给糖厂,糖厂原料得到充足保障。
其他俚人通过售卖甘蔗变现,金风寨榨完的甘蔗渣又卖与造纸厂,把甘蔗的价值充分利用。
现在梧县俚人、汉人都通过金风寨得到甘蔗种子,以及种植方法。
开春即可种上,秋收后糖厂兜底包销,不用担心砸在手里。
多方互惠互利,皆大欢喜。
金风寨这几个月靠着红糖赚的盆满钵满,糖厂工人根据经验甚至改进工艺,产出的红糖质量越来越好,出糖量也比之前高。
待金风寨的路修通,将更上一层楼。
阿德真切感受到与汉人合作共赢的好处,对胡县令更加诚服。
“客气,客气!阿德头领有眼光、有见识、识大体,带着金风寨村民富裕!”胡县令谦虚道。
几人相互谦让着入了座,看着这奇怪的吃法都颇为惊奇,不知该如何食用。
苏樱现场示范,先按自己的喜好调配作料碗。
然后把鱼头、鱼排骨、猪肉、蔬菜等放锅里煮,熟了后放碗里攒着佐料吃即可。
卤味、蚕豆等是下酒菜。
每个灶旁都提来一桶熬好的醪糟米酒。
“来,祝我们荒沟村、金风寨来年风调雨顺,粮食翻番,所有产品大卖!
祝我们梧县新年新气象!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祝我大唐万世昌盛、国泰民安!”胡县令举杯道。
“祝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国泰民安!”村民们齐声道。
一碗热腾腾的米酒下肚,心里那个美呀!这才是人过的日子!
孩子们忍了一上午,这会儿终于可以开干,有鱼有肉,有各种调料,孩子们没过过好日子,这一顿让他们感觉如同神仙日子。
顾不得烫嘴,捞起菜蘸两下调料,吹吹就往嘴里塞,太香了!
还有那个卤下水、卤鸭,也好吃,还有最爱的米酒。
哎呀,这也好吃,那也好吃,嘴忙不过来。
“慢点儿,小心鱼刺!别噎着!”妇人们没吃几口,生怕一不留神孩子出岔子。
满是欢喜看着孩子吃的狼吞虎咽,眼眶都泛着红。
当爹娘的宁愿自己吃苦,也要把好的留给孩子。
见孩子们喜欢吃,大人都没舍得动筷。
“阿娘,吃啊!”虎子见母亲没怎么动筷。
“你吃,阿娘不饿!”裴五娘子笑笑,给儿子夹菜。
“阿娘吃!”虎子将自己碗中的肉夹给母亲,“以后儿子也像阿樱村老一样能干,让阿耶、阿娘顿顿吃上肉!”
“诶!我家虎子出息了!”这话把裴五娘子感动得差点儿热泪盈眶。
“老杨!咱哥俩走一个!”阿德端起碗对杨老汉道,“当年多有冒犯,对不住!”
“阿德,过了的事就不再提!干了!”杨老汉一口饮下。
当年阿德时不时带着俚人来劫掠杨老汉他们,吃尽苦头。
那会儿恨不能杀之而后快,如今成了座上宾,彼此把酒言欢。
此一时、彼一时,真是人生如戏,处处惊喜!
一碗酒干完,阿德似乎有话要说,表情纠结。
“阿公可是遇到困难?大过年的拧着眉头!”苏樱问。
“唉,阿樱既然问起,我就直言!”阿德一咬牙,“我们能不能送几个娃到你们村学读书?”
这话太突然,一众村老面面相觑。
“束脩多少我们给!”阿德眼巴巴望着众人。
金风寨没有先生,俚人的文化靠口口相传,不比汉人,有书本,孩子们能系统接受教育。
以前不觉得,跟荒沟村接触久了,阿德意识到双方的差距,孩子的教育是个大问题。
要想金风寨持续发展下去,后生必须能干有见识、有胆量,就必须睁眼看外面的世界。
书是最好的窗口,俚人孩子也要读书。

“呃…”杨老汉一时没想好该怎么回复。
村学是苏家小郎君们免费办的,村里人就不说了,金风寨的娃来读,束脩收还是不收?该收多少?
杨老汉为难的看向苏步成,“苏村老,你咋说?”
苏步成笑笑,问旁边一桌的大儿,“伯彦,你们意下如何?”
苏伯彦起身,冲阿德躬身行礼,“阿公不嫌弃小子们才疏学浅,尽管将孩子送来,荒沟村、金风寨是近邻,帮过我们大忙,不收束脩!”
“这!”阿德以为会被拒绝,或是高昂的束脩,没想到人家免费,念着两村是近邻!
这让阿德头领很是感动,瞧瞧人家的格局、见识!金风寨真的很有必要送孩子来读书!
“多谢小郎君!我们回去后就挑人!”阿德激动道。
“我们挑聪明、乖巧、爱读书的孩子来学,绝不给小郎君们添麻烦!”
端起酒碗,对在座的几位苏家小先生敬酒,苏仲彦、苏时彦、苏辰彦、苏权彦忙起身还礼。
“阿公,金风寨到荒沟村耗时两三个时辰,不如让孩子在这里寄宿。
月末、农忙时节回家,可省去每日来回奔波之苦。”苏伯彦体贴道。
每日天不亮起床,天黑尽还到不了家。
这里四周全是大山,猛兽出没,很不安全,夏季暴雨多,容易遇到山洪。
苏伯彦做事细致,把很多细节都考虑到。
“这、这如何是好!能让孩子们读书已是天大的情面,小郎君还替孩子想这么多!”阿德看苏伯彦的眼神,崇拜加欣赏。
自己大孙子阿黑也能干,可阿黑徒有孔武之力,没有苏伯彦的才气。
阿德突然有些贪心,希望金风寨能出几个苏伯彦。
“哈哈哈…”在场最高兴的不外乎胡县令。
汉人、俚人亲密无间,相互帮衬共同发展,多好!
特别是俚人愿意接受汉人的文化教育,这又是一大进步,说明他们对汉人文化、思想的认同,这不正是千百年来各朝各代想要的归化?
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按照这个发展趋势,岭南成为下一个富庶的江南还远吗?
“来,祝咱们荒沟村、金风寨更增进彼此友谊,希望将来你们更加亲密!”胡县令敬在座的村老、村民们。
“愿荒沟村、金风寨世代友好!”众人再次端起碗,一饮而尽。
“伯彦兄高义,不问敬佩!”胡大郎与苏伯彦碰杯。
“不问兄谬赞,伯彦兄弟几人不敢忘却所学,教书不过是温故而知新,当不得高义!”苏伯彦谦虚道。
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荒沟村新年聚餐结束。
阿德邀请胡县令去金风寨,杨老汉、苏步成、苏伯彦应邀随行。
心情大好的胡县令一高兴,不免开怀畅饮,上马车时有几分微醺,呵呵傻乐,显得憨态可掬。
把胡夫人嫌弃的,冲他瞪眼睛,一点儿不注意形象。
原本还有苏樱,但苏樱婉拒了,明天全村要去城里挣钱、逛街,她还有许多事儿安排、落实。
第一件事儿就是让杨大郎、裴三郎跑一趟黑风乡,雇几辆牛车。
炸油条的一应用具、食材等不少,总不能扛着走几十、上百里地吧?
还有不少妇孺,大过年的,奢侈一把,坐牛车!
到正月十五,多的都挣回来!
妇人们把锅碗瓢盆洗干净收好,家家户户存的茶油汇总。
“阿樱,咱们真的要炸油条?”村民们难得休闲、放松,饭后依然聚在一起,三三两两坐一堆晒太阳。
“当然!”苏樱忙得像陀螺,“现在开始教大家如何炸油条!”
把在场的人分作几组,从和面开始,动手操作。
当金黄的油条在油锅里浮起时,吃饱没一会儿的众人好像又饿了。
食材、油都很贵重,没有耗费太多,几组学会、掌握火候后,就收了。
炸的油条一家分两三根,都是老人、孩子分食。
苏樱将用具、食材、油盐等分成七份,正好一个姓一组。方便管理。
“现在还有最重要的两件事!”苏樱拍拍手,众人看向她。
“首先是安全问题,过年人多,各家一定要看好自家孩子!
孩子们记住不要乱跑!不要单独行动!不要往偏僻小巷里钻!
还有那种找不到路,让你带路的,别理会!让他找大人带路!
当心被拍花子的抓走,卖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给人做奴仆都是好的,最怕的是去青楼、男风馆!记住了吗?”
苏樱担心大家光顾着挣钱,忘了孩子的安全,特意提醒。
“记住了!”孩子们齐声道。
“记住!若是不小心被拍花子的抓住,首先装顺从麻痹对方,趁对方松懈时,瞅准机会逃跑,往人多的地方跑。
若人贩子带着经过闹市或有人经过身边,故意损坏路人物品!”苏樱补充道。
她可不想好好的过年遇到孩子被丢的事儿,孩子们没有防范意识,此刻先打上预防针,教孩子们如何自救。
“阿樱,为何要损坏人家的物品,那旁人还愿意救你?”有孩子不解其意。
“他的东西被损坏,自然不会放你走啊!若是你喊救命,那人惧怕人贩子,不救你咋办?
但你若损坏他的物品,不管你是谁,他指定不能让你走的,必定要拉着见官,这样你就得救了!”
不待苏樱解答,就有人给出答案,是虎子。
“对,虎子说的很正确!”苏樱赞许的冲虎子竖起大拇指,这孩子真聪明,“大家记住了吗?”
“记住啦!”孩子们恍然大悟。
孩子们一直困囿于荒沟村,从不知外面世道的险恶,没有安全防范意识。
苏樱的话让他们意识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到处充满危险。有些惴惴不安,又盼着进城。
“第二个!售卖油条时,你们若是算学好的,可以帮着爹娘算账,收钱找补什么的,也能算你们一份工钱哦!想不想体验挣钱的快乐?”
“想!”孩子们声音更大了,眼睛全都亮晶晶的。
耶,能自己挣钱了!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