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如此,墨伊便真踏实了。”
“现在只是赐婚,接下来,礼部,宗人府,内务府,还有很长流程要走。您不必亲自来做,但随着走上这么一回,也会明白很多事。”
“还按以前形式上课吗?”
“我不会住在墨家了,而是姑娘去我家里。我会安排好车马,每天接送您。”
“什么时候开始?”
“您先把家里的事,理清了吧。这么大的事,估计要热闹一阵。王爷走之前能否见你……等等消息吧。”
赵嬷嬷准备告辞,墨如山又领着墨家男子,郑重的向她道谢。
“多亏了赵嬷嬷对墨伊的教导。她在宫表现得好,得了贵人肯定,才有了这门姻缘。多谢了!墨家众人,对嬷嬷的恩情,永记在心!”
“墨大人客气了!这件事能成,原因多种。其中一条,是墨家门户虽小,但家风纯正,行事循规蹈矩。有了齐王府的亲事,想必墨家的日子更会蒸蒸日上。大人您的前程,也会顺利很多。希望……墨家人依然能守心守本,别行差踏错了。”
她决定还是提点几句。
听说墨如山升职了,接下来,恐怕还会好事不断。
墨家平淡已久,突然红火,可别晕了头,做出糊涂事来。
“是是是,墨某谢嬷嬷提点!”
赵嬷嬷走后,墨媛说:“伊伊,去赵嬷嬷那里上课,方便时,带上我呀!”
自己答应过她,墨伊点头应了:“回头,我会跟嬷嬷说的。想必机会是有的。”
不理话题说得没边儿的墨家男人们,墨伊直接回了自己屋。
脑子乱成一锅粥,上床,拉被子睡觉!
刚躺下,又起来了。坏了!刚才赵嬷嬷说每天都要上课?
那我的生意怎么办?
刚租了柜台和院子,正要大干一场呢!
“坏了,这件事可怎么办?”眨巴着眼睛想了半天。
突然,梁佑的身影,跳出来了……
他也知道了吧……
一想到这个人,墨伊的眼泪,哗的流了下来……
129各自反应
齐王府。
赐婚的消息,是从前书房传到后院的。
把冯侧妃震惊的,问了好几遍才明白。
也就是屋里没有别人,她一把把茶壶摔在地上,粉粉碎……
响声把她自己都惊到了,坐下发呆,怎么事先她一点消息都没得着?
一个平民女子来做王妃?
为什么?
如果王爷不肯,皇上是不会下这个旨意的,可他为什么会肯?
选这么一个王妃,与扶正自己有什么区别?!
远处,隐隐传来孩童嘻嘻的笑声,是绍哥儿吧?
还不是没区别啊……
是他心里,根本就没我。
更没他唯一的儿子!
心痛得让她无法呼吸,眼泪不受控制的流淌……
宁可抬举个没有关系的平民,都不肯给绍哥儿一个嫡出身份?
为什么?!她揪着自己的领子,大口呼吸……
为什么这样对待我们母子,这么多年,我做得还不够多,不够好吗?
这一刹那,她把对王爷的感激,感恩,爱慕,渴望和崇敬,统统都淡忘到脑后。
擦擦眼,冯丽娘,先别慌……
低声让人收拾这一屋子碎片,又放出人去探听消息。
这么多年,后院关键部位都是她的人手。在外头也有可靠的人手,还维系了几个不错的闺友。
多没久,消息陆续传来,但也不算多。
若不是赐婚,在京城想打听墨家,还真不容易。
“听说这位墨姑娘,是跟母上香时,从台阶上摔下来,正好王爷路过,救了她。有了身体接触,所以才……”
冯侧妃感觉好笑,这也算是理由?骗鬼呢!
“墨家那个院子,奴婢去瞧了。哎哟,都可以说是简陋了,七扭八歪的不规整。墨家倒是读书人家!可姑娘们也没什么名气。而且,这位姑娘的外家姓王,原来是农户,现在是商户。只算得富裕些,都够不上暴发户的!”
“她有个姐姐,前些日子倒是定了门不错的亲!”
嗯,还不是长女。
冯侧妃默默的听着,分析着这些消息:墨家连自己原来的家都不如。
冯家主枝,那可是出过太子妃的!
我堂姐是你的长嫂,我成你的王妃。你的长子成了嫡出。
于情于理,这样难道不好吗?
若真续个大家闺秀,自己虽然心里难过,日子也麻烦,但好歹能想明白。
谁让我身后没人撑着呢?
可这么一个算什么?
她什么都不行,什么都没做,就坐在上首让我行礼?
情何以堪啊?
这时,宋妈妈的消息也打听了来。
“我的娘娘,可算是打听到点消息,敢情前些日子,赵嬷嬷就是在忙这件事!”宋妈妈神秘而气恼。
冯侧妃收了气……眉毛一挑,眼睛一立,气势霸道又沉着。
“接着说!”
“您知道,咱们王爷救过这个准王妃吧?”
“这还能不知道?”语气轻蔑,得是多么不自重的贱人,才生往男人身上摔啊!
“王爷救了那她,回来没几天,就派赵婆子去了墨家,给墨姑娘教进宫的规矩。进宫那天,也是赵嬷嬷带着她去的!上回田侧妃宫里回来,说遇到赵嬷嬷带个姑娘,八成就是去见皇后娘娘了!”
宋妈妈语气也发狠,她也希望冯侧妃能当主子娘娘啊!那她的日子不更好了?
冯侧妃眼睛眯了起来,敢情,这事儿就瞒着我啊!
但她也不想想:人家瞒着你干嘛……就没往你这儿想过!
她闭上眼睛:这就对了!一个平民姑娘进皇宫能不失礼,肯定是赵嬷嬷的功劳。
赵慧,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当真不怕得罪了我,而倒大霉吗?
赐婚的消息,也被奉成大长公主知道了。
一直为孙女谋划的位子飞了,当下又急又气,一下子竟又病倒了。
之前,虽然她的暗示,被李倞婉拒,但她未死心。
当初靖安侯府倒霉了,她便急着退婚,就是打着齐王妃位子的主意。
她家与齐王,七七八八的,牵扯的事儿多着呢!
孙女肯定是王妃最好的人选!
这些日子一直维系着,问了问皇上,皇上也有些吃不准齐王,没接话。但她认为,成功的可能性还是挺大的!
却没想,赐了个打听了半天都不知道是谁的民女。
已经赐婚了,再打听这些也没用了,孙女怎么办?
正好,家里的孙子从西郊营回来,说起梁家子弟也去了西郊营历练。几个人中,有个叫梁佑的,颇有些文武全才的意谓。据说侯夫人十分看重他。
毁婚后,老长公主还真没怎么关注这个无后的侯府。
现在一听,这是要嗣子承爵?
齐王那里既然不成了……不如再回头侯府吧。
虽然只是个嗣子,但到底有兵有产,日子也过得。
于是,她又打发自己的长
媳去了靖安侯府,话语试探,希望与未来的侯爷续结两家姻缘。
靖安侯夫人当然不乐意了!
丈夫和儿子死后,她家就赶紧来撇清关系,丝毫不顾念自己当时的心情。
于是,侯夫人明确说的表明,侯府目前还顾不上这些。再者说,将来有可能承爵的,或许都成了亲的呢。可不能耽误了奉成公主的孙女……
结果来人婉转着表明:虽然侯夫人打算的立嗣子承爵,来延续香火和家业的想法很好,但皇上能批下来,也得有机缘。如果有人上书,让皇上趁机收权,怕也不易……
但若两家亲事能续,大长公主会竭力促使爵位落实下来。
这软硬兼施的,把侯夫人气得不轻:这家子人,真是又薄凉又阴险。
于是,更加明确的拒绝了。
却不成想,她的拒绝,却没防住大长公主。
老太太直接给皇上去了信,诉苦加乞求。
皇上看在老太太的面上,答应:将来侯府申请承爵时,若承爵者未婚配,会随旨赐婚的。
当然,这些侯夫人和梁佑都不知道。
梁佑刚从西郊回来,带了些鹿肉。
他爹最好这口,顺路先送回家去。
结果,父母一见他,就欲言又止的……
问,也不肯说。
最后,还是妹妹梁欣拉着他说:“哥哥怕还不知道吧,皇上给墨伊姐姐赐婚了!”
梁佑都没听明白,看到他疑问的表情,梁太太叹口气:“皇上下旨,把墨伊赐给齐王殿下为正妃了。”
“皇上赐婚?齐王正妃?这怎么可能?”
“唉!你还不知道,在大觉寺救了墨伊的,就是王爷。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吧……”
梁佑脑海里出现那个身着棉袍的男子,当时就感觉他气度不凡……
原来是齐王……
墨伊能嫁这样的夫君……他心头顿时酸楚无比,转身匆匆回了侯府。
侯夫人看到他一脸急切的样子,也是叹口气。
“听说了?”
梁佑感觉心底突然一空,眼圈就红了,呆呆的坐下,“这是真的了?”
“齐王是皇上的原配慧仁皇后所出的嫡子。那年出事的时候,你还小,怕不知道……”
侯夫人想到当年的祸事,心里紧张又难过。只捡了能说的,告诉了梁佑。
梁佑确实不知道这些,只听着,就感觉心惊胆颤的。
“梁佑啊,所谓救墨伊而要负责,娶她,只是一个借口。齐王殿下的本意,我不清楚。但皇家,就没简单的事!这桩亲事对于墨伊……前程不明啊!这不是简单的儿女私情,所以,你也别太难过了。将来的事,且要走一步看一步呢!”
若说梁佑刚知道的时候是心痛,这会儿,又为墨伊担心上了……
130未婚夫妻
王庆悄悄的回来了……
把墨伊庚帖拿了回来,并说姑奶奶已然知晓了墨家的好事,这两天就回来。
“让太太放心,姑奶奶说她会守口如瓶的。”
总算事过了无痕……
王氏长舒口气,默默的找出个好物件儿,打算等墨如珍来时送她,堵堵她的嘴。
连续多少天的愤怒、生气,担惊、受怕,之前的病还没好利索。这一放松下来,热度又上去了。
她仍没叫大夫,原本想好好歇歇,不想上门儿的人太多了。
强撑着也得露个面儿……
这不,王家接到信儿,就又全体出动的来了,这回比上次来的人还多!
一个个的欢声笑语,快把房顶掀开了。
而且,拉着墨如海就是一通的夸!就跟上回没吵过架似的。
老两口加上大舅哥,比给大女婿端鱼盘子时的表情更谄媚,赞美之词不断。
墨如海总算体会到当贵婿的滋味了,实话说:并不好受!
王老爷子拍胸脯许诺了不少:开宴席,添嫁妆……
但同时,也增添了不少愿望:“将来若能去王府瞧瞧,那这辈子就没白活了……”
而且,但凡家里来个人,就得把墨伊叫出来,拉着手的夸半天,问半天。
有的人,甚至把自家的小姑娘推到墨伊眼前,望她照顾。还要提提家中出息的子弟,望她提携……
墨伊不胜其扰,只淡淡笑着,什么也不说。
墨如海已经在发火的边沿了,脸都黑了……
好在,墨媛挺身而出,再加上墨帆,二人插科打诨的把墨伊护在后头。
墨如山刚上任,虽然都知道他家里有大喜事,但也不好总请假。忙活了两天,就上值了。
墨达发现自己的书根本就看不进去……怕把功课误了,独自躲回了学院。
家里家外的事,都是墨如松在出头了。
把墨伊烦得活都做不下去,赵嬷嬷派人来接她时,跟老爹悄悄说了一句,就出了门。
赵嬷嬷的家,院子有好几重,大得出了墨伊的预料。
虽然没有雕梁画栋,但房子规整,院子干净,房顶上连根杂草都不见。
“这个院子,就是平日里咱们上课的地方!”
也没多转,直接进了一个小院,正房是一大两小。那大间,很大很大。
并不像寻常的住房。
沿墙是一个个的柜子和架子,里头满满当当的……
中间是张大桌子,周边都是椅子。看样子,有时这里人会比较多。
“嬷嬷平日里是在这儿办公事么?”
“是。”赵嬷嬷四周环视一下,“稍有些乱,但都是用得着的东西!”
“接下来,姑娘多数时间在此度过,所以不要客气。这里的东西,您可以随意翻看。架子上有各种茶,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泡来喝。我还有些事,一会儿再过来……”
说罢,她就出去了。
院子静悄悄的。
阳光透过琉璃花窗,照进来,一些微尘在光影的半空浮动。
屋里很暖和,她一个人站在光线里,感觉轻松而愉悦……
若能在这样的环境里干活就好了。
她开始转悠起来。
柜子里有很多书,抄的手稿,摆件,花瓶,石佛,铜雕,小画……
架子上,是一罐罐的香,下面几层摆着多种香炉。
那时赵嬷嬷去家里时,就燃过的。
我可以随意看的……打开罐子,一个个的闻……然后又小心的放回原位。
旁边架子上,也是一排排的罐子,是茶叶。上面贴纸上写着:龙井,六安瓜片,黄山毛峰,武夷红茶……
下面几层摆着一套套的茶具:紫砂的,瓷盖碗,琉璃的……铜壶铁壶。
茶叶,她也一样样的打来来看。最后拿起的一罐:六安瓜片?
听说过没喝过……夹出几片放在小碟子上,还没凑到鼻子跟前,一股淡淡的花香便扑面而来。
叶片比寻常的要大些,色泽碧绿,微挂白霜……是这样的啊?
为什么是花香?熏过的么?
刚迈进门的李倞,就看到……
那小姑娘,站在茶叶柜子前头,阳光打在她浅藕荷色小百褶裙上。一手拿着小碟子,另一手捏起几叶茶,又是看又是闻,还辗了辗,琢磨的很认真。
整个情景,只让李倞想到“恬静”二字,嘴角不由温和了许多。
“墨伊……”他声音特意放轻了些。
墨伊一转脸,“王爷?!”
“嗯。”李倞迈步进去,拉了张椅子坐下,顺手把拎着的匣子放到桌上。
“你想见本王?”
眼前的齐王殿下,一身黑色蟒袍,上面的蟒是用银色线绣的,里头加了些银丝,他一动,会有光泽转动。上有云纹,下有水纹。华美至极……
头上是银冠,腰间银雕花腰带,佩着块黄玉……啊……那物件颜色极正,水润通透。雕工……一看,就是极高的技艺。
看到这个,不由想起自己荷包里装的东西。
之前,鬼使神差般的,带上了两件自己做的东西。虽然没打算真的送给他,但是,总觉着该有点准备的……
可看看人家戴的东西吧,自己这哪拿得出手呢?
“是……那天跟嬷嬷说了,才知道您要出门。墨伊这儿倒没什么急事。”
李倞的姿态很随意,但骨子的高高在上,和脸上总是威严的表情。让拿着碟子闻茶叶的墨伊,差点笑了:是啊,自己想要见他。
可真正见到了,又不知道要说什么了。
“要不,先给王爷泡壶茶吧?”
我要跟他说什么呢……
她选了把心仪的壶和杯,用水冲洗过。把茶叶进壶里,轻轻放在桌上,等水开。
总站着也不是事儿,墨伊悄悄坐在李倞旁边的椅子上。
李倞又扭头看她。
墨伊才想起来,这么半天,自己还没行礼呢。
有些尴尬的起身,福了一礼,“王爷,有时一紧张,就忘了规矩。”
“坐吧!”李倞未与置评,把手里的东西放下,默默看着眼前的“小姑娘。”
出色的是她的眼睛,黑眼珠黑,白眼珠有点极淡的蓝色,便眼睛非常有神采。
眼神简单、易懂。
不似周离那般,总是带着各种情绪和情谊。
简单便很好!
他很满意。
见他只看着自己,却不说话,墨伊紧张的捏紧了手,“听赵嬷嬷说,王爷要出门?”
“是。”
两个人又无话了。
过了一会儿,李倞慢慢解释,“我打西北回来,应该能在京城安稳下来的。只是,手头管着的沧州营,要去。但若无事,两天就能回来。这回出去……可能要长些。”
墨伊默默点头,这些,也是她所不了解的。
又过了一会儿,墨伊轻轻问:“王爷,您是怎么说服皇上,答应这门亲事的?”
“你感觉不相配?”
“是啊墨家很穷,我没嫁妆的!”秃噜出来,又后悔了:“呃……有一回,在街上看到某位国公家小姐抬嫁妆,正可谓十里红妆,从头看到不到尾,让人眼花缭乱。我家……”
水开了,墨伊拎壶泡茶。
李倞一想,还真是!
虽然他不在意妻子的嫁妆有多少,但在女子的心里,好像还挺重要的。
按照之前的打算,对墨家和她,是有一定补偿的。
不若就选些产业给她,就当嫁妆了。
母后的嫁妆,原是打算都留给阿念的。不如就先从这里找吧。赵嬷嬷管着的,给她也方便。
“此事,回头跟赵嬷嬷商量一下,看拿些什么给你……”
“啊?王爷,我,民女……可不是这个意思。”墨伊赶紧摇手。
“那你是什么意思?”李倞直直的问。
脸在发烫,怎么成自己喊穷,直接找未婚夫婿要嫁妆了?
丢人哪……
“墨伊的意思是:墨家家世低,是会体现在方方面面的。比如,墨伊不该说这些的……”
“无妨。有话便说,也很好。”李倞回了一句。
墨伊倒了茶,“听嬷嬷说,定亲时会有不少聘礼。大伯和爹爹说,都是我的。”
李倞笑了笑,没说话。
一人端杯茶,自喝自的。
李倞慢慢喝完,放下杯。
墨伊欲再倒,他手制止了……“找我还有其它事?”
墨伊眨眨眼,我们好像还没说什么吧?
“没了。”
“好。赵嬷嬷是个值得信任的人,手里也有一些权利。你有事,可以直接跟她说。她办不到的,会来问本王的。”
“是……”
131多个客户
墨伊行礼,目送齐王离去。
这才发现,他们俩,好像都是话不多的人……
这个面,见得莫名其妙的,以后也这样吗?
坐下,又倒了杯茶喝完,开始在屋子里转悠。
过了一会儿,赵嬷嬷回来了。
她应该是特意避出去,给自己与王爷单独见面的机会。
“平日里,咱们就在这里上课。您可以早饭过后来,中午在这里用饭。里间,还有暂时休息的地方。晚饭前回去。如遇刮风下雨,天气不好,也可以在家里歇息一天。
至于课程,一如之前,琴棋书画那些,嬷嬷并不精,也不教。会给您讲一些茶道,香道。需要时,还会请师傅来,讲些画和名贵物件的赏析,珠宝、衣料的识别。
但主要的,是要学会打理产业,管家,交际。
产业方面目前还接触不到。
管家方面分管人和物,还有整个王府的日常运转。
交际,先要了解皇室宗亲,京城世家,这一块是非常复杂的。
但姑娘也不要怕,咱们王府,除了几个重要的关系不能出错。其他的,倒也还好。
一个人再本事,也不可能知道所有事,做好所有事。于是,身边的人,就很重要了。”
墨伊点头:“上回您身边的几个丫环,我家人就赞叹不已,行动规矩,干起活来又快又好。”
“对。她们四个,就是一等丫头的标准。京城贵妇,一般的情况下:身边会有一个管事嬷嬷,两到四个一等丫头,二等和三等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定。
管事嬷嬷有时是奶嬷嬷提的。有的是大丫头出嫁后,又回到身边的。还有一切体己人。讲究些的,还得专门有个梳头妈妈。主妇的头发,尤其是重要场合,加假发,上全套首饰。还要讲究式样,也是个相当复杂的活计。”
“房里得有管理衣裳首饰的;陪您出门应酬的;做会一些调养滋补饭食的。这些人手,您的身边都得慢慢加上来。”
这得多少人围着?那么多双眼睛看着,多不自在啊。
“这些人,一般都是家生子。能力要强,但更重要的是忠诚!外头轻易买不到的。
上次的四个大丫头,是我为一位贵人培养的。只不过,现在还用不上。可以先为您用。您再买几个小丫头,由她们带着。自己养出来的,用着更顺手。”
“这些事情,就先听您的安排吧。”墨伊一时也想不好怎么办。
虽然在逐步进入,但她对这门亲事,却有更多的困惑了。
徐家自定亲,只过年时,未婚夫婿携礼拜访。平日里,连个人影都不见。没人来教规矩,也不会给人手。送的礼,有给墨家的,有给姐姐的。虽高级但都很规矩。
如齐王这般……合着,他的王妃要他自己全面培养?甚至还要添补嫁妆!
这委实是太奇怪了……
但这话,她不敢问王爷,也不好问赵嬷嬷。家里人更别提了……只有爹爹最关心自己,可要与他说,恐怕只会让他着急……
赵嬷嬷却不知她在想什么,而是回身拿了个册子。
“这是之后的安排,您回头看看。只是个大概,可以随时调整的。”
墨伊接了过来。
“现在,您有什么想问、想说的吗?”
香烟袅袅,水汽蒸腾,两个人声音不高不低,不急不徐的……
“嬷嬷……是有件事,想跟您说说的。”
“姑娘请讲。”
“是这样的……父亲与我,两年前做了个小生意,”她把这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生意好了不少,前两天我们刚租了个铺子……准备好好的做呢。
李奇的技艺虽算不得高超,但比较合我们的要求。可他目前,还不能完全按我的愿意,独自完成活计。
画图这部分,我还得亲自做。而且,铺子里的一些事务,我也要管。咱们课程,得留一些处理这些事情的时间。”
她没用请求和商量的语气,因为直觉着……赵嬷嬷可能会反对。
果然,赵嬷嬷听了,不以为然:“您能与墨先生操持起来,并且还做得还不错,令嬷嬷佩服。只是……
墨姑娘,您将来要面对的,是您前十几年没经历过、甚至没听说过的人和事。虽然嬷嬷一直劝您不要紧张,慢慢来。但实话说,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要做的事情也很多。
而且这期间,嬷嬷还要带您出去交际,去看产业。咱们的担子,着实不轻啊!
您这个生意……对于之前的日子很重要,但对于将来……意义却不大。因为,您费那么大气力经营的,在王府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况且,做为王妃,这样的活儿,只能当做消遣。出品可以送王爷,送朋友,但拿出去卖银子……可不像话。
从今往后,您的大伯的仕途会通畅很多。您的父亲也能谋个好职,他们都会有好前程。您不必再为财费心。这点小生意,就让你手下几个人慢
慢做吧。好歹都是它。”
墨伊眨眨眼:“这一点,墨伊倒有些不同的想法。”
“愿闻其详。”
“父母的婚姻……让我看明白很多事。不管是男子还是女子,都要有自己安身立命的方法。要有自己专注的事情。就算女子,也不能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丈夫身上。
太过偏重,便会失衡。最后,自己不痛快,对方也不好受。”
这话,倒让赵嬷嬷想起了前王妃周离。
但凡看到她的,就没人会认为她不美,不多才。
那个时候的自己,也是这样想的。
可她就是……全部心思都在王爷身上,太重视王爷的爱和照顾了,患得患失。最终,她和王爷都不快乐。
原来……竟是这样的吗?
赵嬷嬷犹豫了……
“我希望有自己喜欢做的事,并由此而带来收益。虽然微不足道,但却能让我心里安稳。
不过,将来生意好了,能雇得起好师傅,我就不会像现在这么忙碌了。”
说完,她拿出两件物件,“嬷嬷您看这两件东西,料拿到手上时,我就会想:它能做什么,做出来是什么效果,给什么样的人佩戴,能卖多少银子,人家能不能买得起,又会不会看得上……这种思考,让我愉悦。
这块青玉,料的成色一般。青玉,一般的情况来说更适合男子佩戴。这块偏浅,年青男子戴更好些。想了半天,我就把它做成盾牌的模样。
专门为那些年龄不大,而又喜武的少年而做。寓意是抵御侵害,保护自身。有心的父母,是会愿意花些银子,为儿子买了佩戴上的。”
赵嬷嬷接过来,眼里有光,“嗯,明白姑娘的意思了。那咱们就把这件事安排进去吧。这个小盾不错,嬷嬷打算买来送人,不知要价多少?”
132兜兜转转
“姑娘想什么时候开始上课?”赵嬷嬷问。
“明天就开始吧!”
“我以为你得在墨家热闹一段日子。”
“其实我不喜欢那么热闹,让人心浮气躁的。不如来嬷嬷这儿躲躲清静。还有……”墨伊笑了,“还可以跑去铺子瞧瞧。”
“您是三句话不离本行!”赵嬷嬷摇摇头。“您也可以把活拿到这里来做。”
“我可以吗?”墨伊心里一动,环视了一下屋子。
在这里干活,一定灵感十足!
“当然可以。因为,除了给您上课,嬷嬷还有一摊子事情要做呢。咱们可以从容一些,我忙的时候,您就做做手工。只别耽误了课就行!”
“不会耽误的!这太好了!在家里,我还得避着大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