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同人)贾璋传by惊鸦
惊鸦  发于:2025年02月26日

关灯
护眼

到了这个时候,被奶娘抱着的贾宝玉才发觉不对,哇哇大哭起来。
宝玉还小,众人以为他舍不得姐姐,还夸了他亲昵姐姐,是个好孩子。
只是在元春离开后,宝玉还哭个不停,王夫人的心都快被他哭碎了。
贾政不耐烦,瞪了宝玉一眼。
谁也没料到宝玉一个小小的孩儿,居然这么怕贾政。
被贾政瞪了一眼后,宝玉瞬间偃旗息鼓,眼泪也停下来了。
贾母和王夫人给元春置办的嫁妆十分丰厚,虽比不得贾敏嫁给林如海时的十里红妆,却也足以让鄯国公府看到元春的分量。
迎春、探春还是小姑娘,根本不懂这里头的事儿。
邢夫人没有女儿,也酸得有限。
府里给男孩子的东西远比给女孩子的要多,她有嫡出儿子,并不是特别眼红元春。
赵姨娘却嫉妒极了。
心里腹诽,那些好东西,竟给了元春一个姐儿。
这些好东西,要是给她的哥儿才好呢。
元春一个丫头片子,居然拿了那么多好东西去婆家……
也不怕命小福薄,折了寿数。
赵姨娘很是有些痴心妄想,她也不想想,王夫人怎么可能给贾政的庶子体面?
至于贾母,人家老太太的东西愿意给谁就给谁,尚且轮不到赵姨娘来做主。
这些东西,就算是不给元春,也轮不到赵姨娘的孩子。

她夫婿不是浪荡子弟,又和她新婚燕尔,感情颇为融洽。
虽然石端明屋里有通房, 但那通房很是老实,不似赵姨娘一般惯会撒娇卖乖。
贾元春凭借她从王夫人那里学到的磋磨姨娘的手段, 轻轻松松地就把人压下去了。
元春出闺成大礼, 贾母也算了了一桩心事。
在元春回门后, 贾母挑了良辰吉日,携邢夫人一同前往史嵩家下聘。
且说贾琏信了贾璋的话,约了牛继祖等好朋友去京郊, 废了好大的力气, 才射下来一对儿活雁。
现下下定, 正好拿着这对儿活雁去讨好岳父。
不但如此,他还给史湘霓送了几盆名贵的菊花, 花了他好些私房银子。
未婚夫妻经由长辈之手交换礼物不算私相授受。
贾母和邢夫人对此都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
贾母也乐见贾琏喜欢她定下的媳妇。
下定之日, 史嵩夫人见到贾琏这个未来女婿,心生十分的欢喜。
这琏哥儿生了一双桃花眼,一张傅粉面,全然不似自家老爷和哥儿那般五大三粗。
湘霓最爱好颜色。
女婿长得好看,想来女儿也欢喜。
贾琏见未来丈母娘喜欢他, 便拿出了自己哄人的本事,一通马屁下来, 哄得史嵩夫人直夸他贴心。
贾母和邢夫人听史嵩夫人的称赞,忙谦虚道:“他小孩子不懂事, 哪里当得这样夸赞?”
双方见过礼后,贾母就把贾琏撵去前院, 让他去找史家的表哥说话。
贾琏离开后,史嵩夫人吩咐丫鬟去请大姑娘来。
丫鬟应声离去,没过多久,一个钟灵毓秀的姑娘就娉娉婷婷地走进来,向贾母与邢夫人行礼问安。
贾母拉着史湘霓的手,对她好一阵夸奖,邢夫人脸上也挂着欣喜的笑容。
不过她心里却兴致缺缺——这又不是给她宝贝儿子选媳妇,她精神奕奕个什么劲儿?
史湘霓过来时,在影壁后瞧了贾琏一眼。
见他生的好看,她才放下了提着的一颗心。
她对夫婿没什么别的要求,只求对方生得好看,否则她害怕她吃饭时吐出来。
贾琏容貌风流蕴藉,她还算满意。
贾琏在史家小厮的暗示下也远远看了一眼史湘霓。
这是双方长辈提前安排好的节目,贾琏对此心知肚明。
他顺着小厮的手势看过去,只见到一双清澈的杏眼。
当天晚上,贾璋又一次被贾琏劫走去听他喋喋不休地倾诉。
不是说史家舅母亲切和善,就是说史家表妹生得像瑶池仙女。
贾璋心里吐槽贾琏又没见过仙女,怎么知道仙女长什么模样?
嘴上却敷衍道:“嗯嗯嗯,知道了,我嫂子特别好,二哥你特别喜欢人家。”
反正看贾琏的样子,好像也不用他认真回话。
他只是想找个人炫耀罢了!
春去秋来,转眼间,贾璋就五岁了。
此时他已经学完了四书,开始研习五经了。
蒋先生还建议他精研《四书章句集注》、《朱子语类》、《朱子大全》、《大学衍义》等书。
荣国府里,除了贾璋在努力读书外,贾珠也在全力备考明年的乡试。
这次贾珠比前两次备考时还要更加刻苦。
一来是岳父李守中给他开了小灶,他的功课比以前多了很多。
二来他生性多思,大伯和父亲的境遇之别与母亲明晃晃地的偏心让他危机感十足。
所以他日日勤学苦读,人都熬瘦了一大圈儿。
其妻李纨十分心痛,却无计可施。
只得在贾珠从国子监回家时,给他煮些汤汤水水进补。
贾家的小辈里,贾珠在努力备考,贾璋在学习五经,贾琏时而去族学上课,时而在府里打理家事,人人都有正事做。
这就把无所事事的宝玉凸显出来了。
贾政听说过,璋哥儿有读书天赋,就是因为大嫂自璋哥儿还没出生起就每天给璋哥儿念书听。
如今宝玉的身子骨也结实了,应该可以和他堂哥一样学起来了吧?
都怪王氏不识字,耽误了他的儿子。
贾政大手一挥,让人去通知王夫人,以后他每天把宝玉抱到书房里,让单聘仁给他念书听。
王夫人心疼宝玉,但还是答应了贾政的要求。
赵姨娘有了儿子,王夫人当然会担心贾政更喜欢庶子。
与其让赵姨娘的儿子抢走贾政的宠爱,还不如她狠狠心,让宝玉多和贾政亲香。
王夫人想得很周全,奈何宝玉不给力。
他又不是贾璋那种假小孩儿,哪里耐烦听单聘仁念书?
而且他天生有一股痴念,最是厌恶功名文章,所以他每天都在贾政的书房里哭闹不休。
贾政恨不得像教训贾珠一样教训宝玉,可宝玉尚小,哪里是可以被他处罚的年纪?
单聘仁也心烦,他无数次后悔自己贪图贾政开的高薪,接了宝玉这个烫手山芋。
所幸没过多久,单聘仁就解放了。
因为贾政对贾宝玉死心了。
索性他还有贾珠这个好儿子,至于宝玉这个不肖的孽障,还是还给王氏吧。
省得王氏天天哭哭啼啼地对他说什么“可怜我的儿”。
贾珠又双叒叕被他的父亲贾政寄以厚望。
他更加刻苦了。
来自父亲的压力,因母亲偏心产生的恐慌,对未来的迷茫都让他喘不上气来。
贾母和李纨看着贾珠眼下的青黑,多次劝告贾珠要劳逸结合。
只是贾珠一意孤行,贾政又大力支持他,贾母和李纨哪里拦得住他?
总不能对贾珠说你别念书了罢。
贾赦背地里对邢夫人啧啧道:“政老二心狠啊,珠哥儿熬得眼皮发黑,他却高兴儿子刻苦。他还跑过来和我说璋哥儿练武不务正业。嘿,要老爷说,贾珠摊上这个爹,也是他倒了八辈子的霉。”
这回邢夫人倒没像往常一样像没脑子般奉承他:“老爷还说二老爷狠心呢,也不想想自己是怎么对孩子的?”
“可怜我哥儿小小年纪,每天不但要念书,还要练武,谁家金尊玉贵的小公子过这种日子?”
贾赦辩解道:“又不是老爷我逼着他学的,还不是他自己喜欢?再说了,练武也是好事。你看璋哥儿练武后,身子骨儿多结实?冬天里都不生病,比琏儿还要结实呢!”
“你说话可得讲良心。我怎么对孩子不好了?老爷我可是专门请了药膳师傅,把孩子养得白白胖胖的!”
邢夫人承认贾赦确是没说谎。
可自己的儿子自己疼,就算是贾璋天生上进,她也心疼儿子的辛苦。
她被贾赦的辩解堵得没了台阶可下,绞尽脑汁才想出反驳贾赦的理由:“是药三分毒,璋哥儿他也不能天天吃药膳。”
贾赦:……
他儿子什么时候天天吃药膳那种不好吃的菜了?
哪次不是璋哥儿身边那几个嘴甜的小厮费尽心思哄着他,他才肯吃的?
好你个邢氏,今天才露出了狐狸尾巴!
以前那么听话,今天却是藏不住本性,想要上房揭瓦了!
他刚要开口说些什么,好护卫自己一家之主的威严,就听小丫鬟掀开门帘子高声禀告道:“老爷太太,二爷三爷来请安了!”
人前教子背后教妻,大老爷决定先忍一会儿邢氏这个女人,给她在儿子面前留点儿面子。
又过了许多时日,缮国公府来人,说是元春怀孕了,孩子已经有三个月了。
贾母为之大喜——元春有了孩子,在石家才算站稳脚跟了。
王夫人也很高兴,收拾了好些好药材摆件给元春。
为了避免贾母的指责,邢夫人也准备了礼物。
只是她没送药材那种容易被瓜田李下的东西。
她这个隔房的伯母,还是要仔细小心些才是。
时光匆匆而逝,贾珠又一次踏上乡试的战场。
王夫人派了陪房吴新登陪伴贾珠去贡院。
至于她的第一心腹周瑞,已经被她派去京郊,给宝玉点长明灯去了。
在贾珠离开后,贾琏也出门了,贾璋不知道他出门是要去做什么。
反正他还是按部就班地过日子,该念书念书,该习武习武,该吃饭吃饭。
贾珠怎么样,贾璋也不关心。
其实一开始,贾璋也不是没动过和贾珠打好关系的念头。
毕竟荣国府上上上下,稍微有点正事的就是贾珠了。
但在贾璋看清荣国府里大房和二房此盛彼衰的关系后,就歇了这个心思。
他爹贾赦他娘邢夫人对他一心一意,为了爹娘,他连老太太的疼爱都可以放弃,更别说一个堂哥了。
而且贾璋总觉得二婶王氏心藏不轨,所以他并不愿意对王氏的儿子虚以委蛇。
贾珠,还不配让他去摧眉折腰。
既如此,两人也不过是熟悉的、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罢了。
乡试第七天,京城里下了大雨。
王夫人的心虽已大半都扑到了被仙人青睐的宝玉身上,可贾珠毕竟是她疼爱多年的儿子,她又怎能不忧心呢?
可是除了烧香拜佛,她也做不了别的什么。
贾母同样忧心贾珠的状况,精神恹恹的,半点儿胃口都没有。
大雨倾盆,万一珠哥儿得了风寒……
贾赦也不希望贾珠病倒在贡院里头。
他虽然不希望政老二得意,但也没恶毒到诅咒侄子去死的地步。
其实贾赦也劝过贾珠别熬坏自己的身子。
可是贾珠他根本就不听劝啊!
贾政知道后,还觉得他存了坏心,想要坏贾珠的前程,还跑去老太太那里告他的刁状。
要不是璋哥儿那时候也在荣庆堂,他怕是要被老太太骂死的。
从那之后,贾赦也就歇了劝告贾珠的心。
乡试持续九天才结束,贡院大门一开,吴新登就带人冲到前面去寻找贾珠的身影。
隔着层层叠叠的考生,吴新登瞧见贾珠神色憔悴、晃晃悠悠地从贡院里走出来。
他心里咯噔一声,连忙跑过去接贾珠。结果贾珠一看见吴新登过来,心气儿也松了,竟然直接倒了下去。
吴新登着急地把人扶起来,伸手一摸,才发现贾珠浑身高热。
吴新登哪敢耽误?连忙让车夫快点驾车回家。
珠大爷的病来势汹汹,请太医是来不及了,所幸府里除了相熟的太医外,还供奉了民间大夫。
吴新登记得供奉的大夫里有一位姓孙的,极擅风寒科……
孙大夫被请过来后,便看见贾珠仰躺在床上,嘴唇发紫,脸色青白,浑然像个死人。
他心下大诧,连忙过去给贾珠诊脉。
摸到脉搏后才松了口气。
还有气儿,人还活着。
他连忙开了方子:“吴管事,贵府大爷这病来得急,得快点把药熬好给他灌下去!”
吴新登听了,赶紧让小厮去药房拿药熬煮。
贾母、王夫人与李纨婆媳三代人听闻贾珠被吴新登从贡院抬回来的消息后,只觉眼前一黑。
贾母和王夫人连忙坐着抬舆去前院看望贾珠,李纨也六神无主地跟了去。
“大爷之前苦读熬坏了身子,考试时又淋了雨,染了风寒。孙大夫已经开了给大爷降温退热的药,他还说大爷的高热退下去后,人就能醒了。”
贾母眉头一皱:“怎么不去请王太医?”
吴新登苦笑道:“老太太,请太医的过程花费的时间多,奴才怕大爷接受不到及时的治疗,这才让孙大夫先给大爷开了方。刚要去找您请帖子,您就过来了。”
贾母听了,立即让鸳鸯回荣庆堂拿帖子。自己坐在贾珠的床边,轻轻抚摸他的侧脸。
“我苦命的孩儿啊!”
要是老公爷还在,珠哥儿何必吃这样的苦头?
第二天正午,贾珠被阳光晃醒。
他睁开酸涩的眼皮,只见妻子伏在床头,眼下青黑,他哑着嗓子道:“宫裁?”
李纨一夜没睡,但在听到贾珠的声音后,还是立即醒了过来。
她看着丈夫消瘦憔悴的脸庞,泪如雨下:“夫君,咱们不考了好不好?妾身昨天看到你躺在那里,恨不得以身相替……”
贾珠喟叹了一声,可到底还是没有答应李纨的请求。
他无爵无禄,又是长子,不努力读书怎么行呢?

第18章 举案齐眉心意难平,百媚千娇无效献媚
贾母和王夫人婆媳对贾珠的病忧心忡忡, 李纨也留在前院书房里衣不解带地照顾贾珠。
不幸的是,这件事情戳了王夫人的眼睛。
她只觉李纨在贾珠这里躲懒,不肯给她请安站规矩, 还勾引生病的贾珠。
果然,不是自己选的儿媳妇, 就是不贴心。
老太太倒是如了意, 聘了她娘家的侄女儿到贾家。
等到史嵩家里的大姑娘嫁给贾琏后, 还不对老太太言听计从?
可怜她却是没法子得到那样合心顺意的儿媳妇了。
王夫人脾气的糟糕程度和她现在的忙碌程度有着直接关系。
李纨为了照顾贾珠,没法子去给王夫人请安,王夫人却要给贾母侍疾。
老太太因为孙儿生病上火, 自家一下子就病倒了。
邢夫人和王夫人两个媳妇排了班, 轮流过来给贾母侍疾。
邢夫人倒还好, 毕竟她除了儿子和她手里那一小摊事情外,再没什么操心的事。
王夫人却不一样, 她既要担忧生病的贾珠, 又要去关心怀孕的女儿, 还要管家,还要操心她心爱的宝玉,就算把她这么一个人劈成八瓣儿,也是忙不过来的。
俗事冗杂,萦绕心头。自然看什么都觉得不顺眼。
贾珠为贾母的病感到愧疚——他心底觉得, 祖母很有可能是在看望他的时候时沾了病气儿才生病的。
他特别后悔在祖母过来看他时,他没有力劝祖母回去休息, 因此心情很是悒郁。
敏感型人格就是这样,什么事情都能找到自己的过错。
多思不利于养病, 贾珠这样悒郁,病好得自然也就慢了起来。
李纨看着丈夫病去如抽丝, 心情也很糟糕。
王夫人过来看望贾珠时,就见到了李纨难过的表情。
她是最难伺候的那种婆婆,一见到李纨哭丧着一张脸就心生不喜,觉得李纨晦气。
——可问题是,若是她从李纨脸上看不见难过的神情,就又会觉得李纨不关心丈夫了。
不过王夫人可没觉得自己是个恶婆婆,她还在心里对李纨挑肥拣瘦呢。
她心里想道,原本她还算信任李纨的能力,毕竟李纨在嫁过来后,一直都把贾珠照顾得很妥帖。
现在看来,这个儿媳妇也是个担不住事儿的。
王夫人本就对李纨充满偏见,觉得她配不上贾珠。后来因为嫁妆问题,更是不喜李纨。
如今看到李纨这副神情,立刻冷声指责李纨道:“珠哥儿还没什么事儿呢,你就哭丧着脸,这是什么意思?”
李纨没想到婆母会突然发难,她直挺挺地跪下去辩白道:“媳妇是因为担忧大爷,才面露戚容。并没有诅咒大爷的意思,还请婆母恕罪。”
王夫人心想,要不是因为李守中就在国子监……
“我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哪里知道你是怎么想的?这样直挺挺地跪下去,是要让别人说我这个婆母不慈吗?”
“你嫁给珠哥儿这么久了,还这样冒冒失失的。我这个婆母说你两句,难道还有什么过错吗?”
李纨除了磕头请罪,还能有什么办法?
他们现在在外间,贾珠在内间午睡,根本不知道外间发生的事情。
丫鬟婆子们更是全都听王夫人的话,没有任何人会帮着李纨说话。
唯有陪嫁丫鬟素云担忧地看着李纨,可是就连李纨这个主子都无可奈何,更遑论她这个奴婢?
王夫人又露出了她那标志性的慈和表情:“我没有怪你的意思。你太年轻,照顾不好大爷也情有可原。我给你找个帮手。你把金簪领回去吧。”
金簪是王氏的大丫鬟,生了一张鹅蛋脸,相貌还算清秀,熬得一手好羹汤。
最重要的是,她还是王夫人的心腹大丫鬟。
王夫人这是要往贾珠房里塞人了。
李纨不想要这个丫鬟,但是长者赐不可辞。
面对婆母,她一个媳妇哪里有说不的权力?
而且李纨很清楚,贾珠是个纯孝之人,和她虽有相敬如宾的情分,但却没有情热爱慕之心。
所以贾珠是不会为了她拒绝母亲的赐予的。
娘家也不会帮她。
李守中最看重规矩,她母亲是聪慧女子,可也得守他父亲定下的规矩,才能坐稳太太的位置。
如果李纨回李家诉苦,母亲或许还会心疼她,给她出些主意。
父亲却会训斥她把女四书读到了狗肚子里面去,绝不会心疼她一星半点儿。
李纨有苦难言,只得答应王夫人的提议。
她答应收下金簪。
不过王夫人倒没有丧心病狂到在贾珠生病时给他送通房。
金簪是在贾珠病愈后,才去贾珠他们院子里伺候的。
所幸贾珠并不是很喜爱金簪。
贾珠这样的文人,素来爱慕风流,很难喜欢大字不识一个,长相完美符合王夫人喜好的金簪。
李纨被婆母这样为难,只能想尽办法抓紧贾珠。
她对贾珠嘘寒问暖,衣不解带地照顾贾珠,一直到贾珠病愈。
贾珠确实很感动,只觉有贤妻若此,也算不枉此生了。
在贾珠病愈后,乡试也放榜了。
贾珠他赫然有名。
虽然排名不靠前,但是中了就是中了。
由此可见,李守中给他开的小灶还是很有用的。
李纨出生于书香门第,耳濡目染之下也十分看重科名。
之前对贾珠说不考了,也只是被贾珠的病容吓到了。
此时贾珠已然病愈,她也醒了神,在得知贾珠中了后,竟然欣喜地落下泪来。
贾珠也十分激动。
在得知这个好消息后,他苍白的脸上都出现了因为激动而产生的红晕。
荣国府上下——主要是二房上下,全都因贾珠中举一事欣喜若狂。
人逢喜事精神爽,贾珠的气色也渐渐好了起来,甚至都有精力出门参加文会了。
转眼间到了重阳节。
这节日正是吃蟹赏菊的好时候,荣国府郊外庄子上的庄头送来几篓好螃蟹,个个饱满肥大。
贾母见了,便吩咐厨房的人好生整治几螃蟹宴出来。
贾璋也觉这螃蟹十分肥美鲜嫩,特意收拾出一提盒螃蟹去蒋家送节礼。
蒋凤举十分喜欢学生孝敬的礼物。
他在贾家做西席已经攒下了不少银子,再好的螃蟹也买得。
但是眼前这盒螃蟹这不是学生的孝心吗。
心意才是最珍贵的。
蒋凤举是真喜欢贾璋——这孩子天资美粹,是块读书的好材料,哪个先生见了他后不会见猎心喜呢?
蒋凤举看贾璋,就像是看自己的孙儿一般。
而贾璋他本质上还是个成年人,识得眉眼高低,对蒋凤举的态度转变也很敏感。
他是个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的人。
蒋凤举对他用心,他心里也感激,所以处处照顾蒋家——比如说在三节两礼上花费更多心思,比如说请祖母帮忙给蒋夫人请太医过府看病等等。
贾珠中举一事让王夫人十分得意,她时常不经意地对邢夫人与周、赵二姨娘炫耀此事。
周姨娘已如槁木死灰,每日里像块木头一样站在她跟前儿任由她炫耀。
赵姨娘却被气得跳脚,恨不得立刻让贾环长大成人,考个进士老爷回来给她争光。
邢夫人也很酸,但她心疼儿子,舍不得在儿子过来陪她吃饭时劝学。
璋哥儿已经够辛苦的了!
然后贾璋就收到了邢夫人派人送来的补汤。
他很想知道,他娘是为什么突然燃起了对补汤的热情。
可是他问王善保家的,王善保家的她不说。
在王善保家的可怜兮兮的注视下,贾璋不得不捏着鼻子把补汤给喝了。
荣国府的下人惯来看人下菜,捧高踩低。
自贾珠中举后,奉承二房的下人瞬间变得络绎不绝起来。
更有不少貌美丫鬟盯上了贾珠这个绩优股,生了做姨娘的野望。
——金簪都可以,她们为什么不行?
做老爷的姨娘,几乎是普通家生子晋升自身阶级的唯一途径。
得宠的大丫鬟能靠着主子的喜欢嫁给府里的内外管事,或是嫁给外头的小地主,生活体面。
可是剩下的丫鬟呢?
她们大多数都被随随便便地配给了府里的小厮,甚至还有丫鬟被配给那些死了老婆的长随的。
等到生了孩子后,她们的孩子依旧是家生子,依旧去伺候人——命好的能去伺候主子,命不好还要去扫院子倒夜香哩。
虽然很多人都嘲笑政老爷房里的赵姨娘蝎蝎螫螫的,可是底下的这些小丫鬟谁不羡慕她呢?
有丰厚的月例领,还能提拔家里的老子娘。
膝下有两个孩子,在府里是半个主子。
老太太和太太们可以看不上赵姨娘,那些心腹大丫鬟们也可以瞧不起赵姨娘。
但其他的丫鬟,又有谁有资格瞧不起赵姨娘?
赵姨娘她原来只不过是老太太身边的二等丫鬟罢了。
只因生得格外俏丽,才被老太太抬举,成了二老爷的内宠。
现在赵姨娘又有孩子,又有财货,又有宠爱,怎么看赵姨娘的生活都比她们这些普通奴才的生活好一万倍。
她们这些丫鬟在主子屋里伺候时还好,每日只做些端茶倒水的轻松活计。若是能熬成大丫鬟,还能过一过副小姐的生活。
可是终归有一日,她们是要嫁人的。
若嫁给小厮,她们的生活质量必然会断崖式下跌——除非那个小厮上进,跟的主子也出息,有成为管事的可能与潜力。
但是,如果能做珠大爷的姨娘,谁还会去看那劳什子的小厮?
珠大爷他温文尔雅,相貌俊秀,又中了举,比琏二爷还像荣国府的继承人呢。
哪个丫鬟不想成为他的姨娘?
攀上这样的高枝儿,一下子就变成金凤凰了!
珠大爷房里的绿胭和金簪是沾了老太太和太太的光,才成了珠大爷的通房。
她们没有主子的看重,就只能自己努力了。
这帮丫鬟早算计得明明白白。
二太太不喜欢大奶奶,若是她们能不耽误珠大爷念书,又能怀孕的话,二太太绝对会保她们……
大奶奶手段也寻常,她们一点儿都不怕她。
——如此看来,勾引贾珠就是一笔低风险高回报的买卖,这样的好饭还不快去抢,只怕连汤都喝不上了。
但是令这些丫鬟失望的是,贾珠他压根儿就不上钩。
是的,他也喜爱红袖添香夜读书的风韵,但是……
有妻子和老太太给的绿胭就足够了。
接受老太太和太太给的通房,是他孝顺。
主动去睡家里的丫鬟,却是他贪花好色。
贾珠看重名声,不会做那些轻浮之事。
荣国府下人喜欢踩低捧高,但是他们却踩不到贾璋身上。
贾母才是荣国府的天,她喜欢贾璋这个孙儿,所以就不会有人不长眼,跑来招惹贾璋。
而贾璋本人也不觉得自己扮小孩子,争夺长辈宠爱有什么可耻的地方。
只要撒娇卖乖,就能换来府里的资源。
这么好的待遇,对于前世的贾璋来说简直就是可遇不可求的好事。
他这么做既不害人,也不损阴骘,又有什么好觉得羞耻的呢?

贾珠绝不会为了一个丫鬟就去损害自己的名声。
所以她就放任这些丫鬟胡闹, 只当做是给李纨的教训。
——珠哥儿这次风寒伤了底子,王太医都说了,珠哥儿是要好生调养的。
调养期间, 不可费心劳神。
这就意味着,在贾珠调养身体期间, 他也没什么正经的要事要去做。
这些丫鬟跑来讨好珠哥儿, 不会耽误珠哥儿什么。
夫人的猜测完全没错, 这些野心勃勃的丫鬟全都铩羽而归,没一个得逞的。
贾珠根本不受用她们的好意。
只是让贾珠苦恼的事情是,李纨和绿胭居然因此产生了危机感, 对他百般讨好。
贾珠虽然受用贤妻美妾的爱慕, 但日子久了, 他也会觉得有些疲惫,连忙躲进了国子监。
待到贾璋学完《春秋》时, 乾元四十四的冬天就过去了。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