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老爹不出去,也没有单独的办差命令,他们这几个年幼的皇子们可不就是只能在园子里闲逛了——当然,也可以同他那几位年纪差不多、甚至年纪比他还小的皇弟们一样、在各自的小院子里头读读书、练练字、习习武什么的。
不过,这完全不符合他的性格,他就喜欢到处走走看看啊,因为没有父皇的旨意没法儿随便出去,所以,最后,就只有在甄家这个虽然不小,但是早已经被他逛熟了的园子里继续闲逛了。
至于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没有一丝想要继续同某位佳人偶遇的心思,那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宗祈自以为自己做得挺天衣无缝的,却不料他这点儿小心思早就被身边儿无时不刻不跟着的那两位伴读看了个一清二楚。
不过这种事情见的多了,他们的性子又都不是那等跳脱的,故而懒得回回都理会他们这位爷算了。
没事儿总是拆穿他什么的,也是挺心累的,既然他装得似模似样的,他们俩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做什么都没看见算了。
反正,该来的,总是会来的。
该碰见的也,也总会碰见。
不过,等到远远看着那一堆花花绿绿的小姑娘里面,没有那一抹清丽的身影之后,某个人便有些不淡定起来。
仿若逃跑一般地避开了同那一群小姑娘的相遇,宗祈惊魂未定般地摇着扇子叹息道:“甄家的园子果然不错,不但风景好,还总能遇到美人儿。”
北静王次子水淳微微皱起眉头、忽略掉心头的那一点儿奇怪的失望感,冷冷淡淡地开口道:“就怕这是有人特意叫咱们见到的美人儿,那就没有那么好了。”
余泽却什么都没有多说,只笑道:“殿下们咱们该回去了,万岁爷午膳的好像说,过会子要考校各位爷们的功课。其他几位爷都在自个儿园子里头准备着呢,十六爷也该回去准备准备才是。”
只这一句话,就成功堵住了宗祈的嘴。
他想了想自家父皇的威严,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啪”地一声收起了扇子,干咳了一声道:“既是如此,咱们就赶紧回去罢,以后这园子,咱们还是别来了。”
余泽点头称是,跟在他们两个身后慢慢退出了甄家后园。只是等到他走出去之后,却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
园子里头那些颜色鲜亮的衫裙当然早就已经看不见了。他却仍是朝着那个方向张望了一眼。虽然那里面并没有他想要见的那一个,但即便她人没有来,昨日里曾见过的、她那冷然淡雅的微笑却仿若还在眼前。
林家的姑娘么?
似乎并不简单啊。
竟然真的称病不来了呢。
事情越来越有意思了。惠妃娘娘和甄家又要怎么动作呢?真是拭目以待。
第二十章 擢升
代钰陪着母亲贾敏和小弟林默玉在甄家划给他们的小院子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
因着人少事儿也少,贾敏也寻了借口谢绝了访客,母子三人在院落里晒着太阳闲坐,颇有些“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思。
可惜林如海仍在外头伴驾,不然一家四口倒也能够共享一回天伦之乐。
不过,这本就是他分内的差事,倒也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只当是寻常上差一般就是了。
只是原本代钰以为这回不过是皇帝有事儿多留了林如海说几句话,最多一两个时辰便就会放他回来——毕竟,这还是在伴圣驾南巡途中,不必如同平日里上差那样讲究必定要上满多少个时辰。
然而直到夜幕降临的时候,她却还是没见到父亲林如海回来。
不但如此,他竟然连话都没传回来一句。
要知道林如海极重规矩,待家人也最是细致体贴,寻常在衙门里头的时候,若是有事也定会差人到后院通报一声,绝对不会让家里担心的。
如此看来,今日这情形便就有些不大常见了。
贾敏虽然还耐心陪着代钰她们姐弟,但是偶尔也会望着门外出一会子神,想必心中也是开始有些担忧了。
只是她也同代钰一样,只是心中忧虑,面上并没有表现出来。毕竟不过才半日没有消息,什么情况都还不知道呢,若是她这个林家主母就先显出了急惶惶的样子,那可不是有些难看。
若是在自己家里也就罢了,好歹能够保证周遭儿伺候的都是自己人,这会儿到底是在别人家里,特别是圣驾就在不远处,最是要注意。
身份脸面还是其次,若是不小心犯了什么忌讳,那可是会摊上大事儿的。
故此,他们母女两个虽然心中有些忐忑,但还是什么都没有多说,只安静地用完了晚饭。
至于小弟默玉,三岁的年纪,再聪明也不必代钰这个换了芯子的,当然还看不懂这些门路。虽然半日没见到父亲,也在吃饭前出自父子天性本心问了一句“老爷今日为何没一道儿用饭”,但被贾敏随便一句“老爷今日在外头忙着”就给应付了过去。
面对着贾敏朝着她转过来的有些探寻的目光,代钰却是什么没有问,只安静地递给了小弟一碗加料的汤,便彻底成功地转移了她的注意力。
只不过,看着捧着那碗汤才喝了一口就愁眉苦脸的小弟,代钰又忍不住叹了口气,这一回的调味尝试似乎又失败了,看起来还要继续努力才行啊。
她和贾敏这两个担心的人故作无事,林小弟又懵懂无觉,故此时间便也就继续安静地流逝了下去。
到了快要掌灯的时分,甄家那一边儿的园子里总算派人传了话来,说是后晌圣人钦点了林家老爷在书房议事,说得兴起,命他带路,一道儿移驾到城外视察水道去了。
因着一来一回路途有些远,晚间便不回来甄府,住宿在了外头。
又因着是临时起意,为防着有歹人对圣人不利、不能随意走漏风声,故此到了这个时候,圣驾早安全地到了地界了,才另外派人送信至家里。
就是如此,他们到底去的哪儿、视察的什么“河道”,却也还是没有说。
贾敏接了这个信儿,还特意把传话的人叫进来问了问话,也没避着代钰和默玉。
默玉年纪还小,自然懵懵懂懂地什么都不清楚,但是代钰却是完全听了进去。
原来是这么回事儿啊。
没想到林如海不声不响地,居然是陪着皇帝出游去了。
皇帝叫臣子伴驾外宿,倒是并不稀奇。然而所谓皇帝“临时起意”、“视察河道”,这倒是从未有过的事儿。
总觉得,好似有什么大事儿要发生了似得。
希望林如海能顺利应对下来,平安无事才好。
贾敏心中显然也有很多疑虑,但是听得林如海遣心腹专门传回来的那句“安心勿念、闭门静候”的话,倒也安安静静地准备收拾收拾、打发代钰和默玉都去睡了。
一夜无话,次日她们母子三人也是照旧该干什么干什么。只记着林如海嘱咐的话,耐心等待。
没想到,他们这一等就等了七天。
林如海这回一去,竟整整七天都没有消息。
头前几日贾敏还能稳住,到了第五天上,她就有些坐不住了。
代钰心中也急的不行,但是她心知,越是这样,越不能乱了阵脚。
特别是,在外头一切都还是照旧的情况下。
甄家府中仍是日日笙歌,惠妃那里还是每天地安排宴席。两边儿也每次都差人来请林家家眷。特别是惠妃,听说看着比前头几日过得还要滋润些,竟似对圣人带了包括她儿子在内的几个儿子出去、去哪儿、做什么完全不在意。
这当然是贾敏回来跟代钰说的。
贾敏虽然替代钰告了假,但是她自己却不能不去。
毕竟原本就容易生病的小孩子说病了很正常,但是她一个官员的女眷要是也跟着称病、还“病”了这么多日,就不大好了。
何况她自己也想着出去交际一番,心中存着个“说不定还能获得些外头的消息”的念想。故此,她每日里便也就用心打扮着出门,但回来的时候,除了满身的疲惫,却根本没有收获任何有用的消息。
她身子本来就不好,思虑又重,不过才几日,看看的人就憔悴了不少。若不是有代钰加大了壹号药剂的剂量给她吊着,恐怕就真得病倒了。
眼看着手上那几个镯子越来越松,面色萎黄得连脂粉都快要掩盖不住的时候,贾敏自己也有些害怕了起来。
有人在的时候还好,没有人的时候,她便忍不住拉着代钰的手滴泪道:“玉儿,咱们家老爷这么久都没消息,怕是出了什么事儿了。我这回若是不中用了,你可要好生照顾好自个儿和你默兄弟。”
代钰见到她这样,不免也跟着有些着急,但面上却还是做轻松状,安慰她道:“太太不必忧心,老爷不是说了,要咱们安心等着呢么。虽然没有消息传来,说不定这一次的差事是十分要紧的。没有消息说不定就是好消息呢。咱们再等等罢。”
贾敏听得她这么说,也觉得自己说的有些过了,便也打起精神道:“那咱们便再等等。”
话是这么说,到了第七日上,便是连代钰也觉得不对了。
到底是什么事儿,能让人连续这么长时间不见人影儿也不能传递消息,别是真出了什么意外了罢。
就在她们母女商量着要不要试着动用些旧日的人脉去探探消息的时候,外头总算是传了话儿进来:“林老爷回来了。”
听得这个消息,贾敏和代钰俱都是精神一震,特别是贾敏,仿佛一下子活过来似得,眼睛都明亮了不少。便是连才睡了午觉起来的她家小弟,也激动地跳起来,要到门口“迎接老爷”。
代钰心中觉得好笑,却什么都没多说,只一手扶着贾敏,一手牵着小弟,齐齐站在门口相迎。
不一会儿的功夫,林如海果然风尘仆仆地从门外匆匆而入,看着她们母子三个人站在门口等着,激动之情也有些溢于言表。
贾敏颤声道:“老爷回来了。”
林如海点了点头,顾不得多说什么,只捏了捏她的手道:“回来了。”
跟着他便摸了摸代钰的头顶,继而一把就抱起了旁边儿的林默玉,笑道:“今儿默哥儿这身子看着似是好多了,这几日可听母亲姐姐的话,好生吃药睡觉了没?”
林默玉乖巧地点了点头,奶声奶气地道:“有吃,有睡,默玉很乖的。”
林如海笑道:“如此听话,合该有赏。”
林默玉高兴而羞涩地将头埋在林如海的怀中,又引得他大笑不止。
他站在门口,一句不提七日未归的事。还是贾敏开口道:“老爷才回来,还是先进屋再说。”
林如海点了头,却并未将林默玉放下来,只用一只手将他抱住,另一只手却拉住了代钰的小手,一起往屋里走去。
贾敏无奈,也只有跟在后面一道儿进了门。
林如海进屋落座之后,方才简单说了两句这几日的事情。不过就是伴驾视察河道,并没有什么出奇。
贾敏有心想多问几句,却见他竟似不想多说,不免便有些着急。
代钰看他们这个样子,便站起身来,识趣儿地带走了小弟,给他们夫妻留些空间,说说体己话儿。
从刚刚林如海那寥寥数语中,她已经得知了自己想要知道的东西,再留下来,也没有什么用了。
何况,虽然林如海和贾敏很看重她这个女儿,但有什么重大的事儿,却还是不便当着她的面说的。
毕竟她还是个小孩子,知道了太多的事情,并没有什么益处。
好在,很多事,她并不需要他们说的那么清楚,便也能猜到。
看来,这一回,视察河道什么的,或者也是有的,但其实这件事是真是假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恐怕有人要倒霉了。
跟皇家有关系的、还非得弄得如此神神秘秘的、也不过就那么一件大事儿。
而林如海既然能够顺利归来,那么,他们家多半不会被牵连进去。
说不定,不但不会倒霉,还会走运呢。
那么,接下来要做的,便就是等待而已。
她毫无心理压力地带着小弟玩耍了一阵,又陪着他用了晚膳——林如海只在家里稍微休整了下,就又被传召了过去。连贾敏也跟着被传了去,说是陪着皇帝和惠妃他们用晚膳去了。
大人们去了,她和默玉两个“体弱”的小孩子,当然可以在家躲懒。
不过这个晚膳却吃得稍微长了点儿。
她也没管,只哄了小弟睡下,自己也躺到了榻上,表现的半点焦虑都没有。
暗中盯着她们姐弟的人回话之后,他们的主子也觉得有些惊奇:不是都说林家姐弟“早慧”么?特别是那位大姑娘,这种时候,不应该魂不守舍地等着父母归来才对么?如此没心没肺,简直不合常理啊。莫非是情报有误,他们其实很普通?
按下别有用心的人们的各色心思不提,次日早起,“没心没肺”的代钰一起来,便就等着了一个大大的惊喜。
皇帝身边的近臣大清早地就来宣读了圣旨,竟然是“擢升扬州府知府林海为都察院左都御史,不日即伴驾进京赴任。”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手腕忽然刺痛,差点儿手残,今晚又感冒发烧,感觉开年真心不顺……噗,然而还是挣扎着爬上来补完了这章。希望明天一起床开始,就无病无灾,一切顺利啦~晚安。
第二十一章 赴任
虽然不知道贾敏和林如海到底是什么时候才回来,但早起接旨的时候,他们夫妻却都出现在了林家暂居的这个小院子里,居然还穿得干净整洁,很是正式的样子。
代钰一声没吭地拉着小弟躲在他们俩人后头叩拜谢恩,心中却免不得暗暗吐槽:看起来他们俩果然是早就知道林如海今日要升职啊,果然她昨晚上是白为他们担心了。
不过,看着林如海和贾敏两人那即便盛装都掩饰不住的疲倦样子,她又暗暗叹了口气,有些心疼起他们来。要吃皇家这口饭着实不易,不知道林如海他们到底是立下了什么“功勋”,才能有这么个收获了。
在这事儿上他们夫妻口风甚严,代钰委婉地问了一回,没有得到回答之后,便也就歇了从他们口中知道真相的心思。
果然即使再“早慧”,在他们眼中,她还是不够岁数插手这些事务。
那么就暂时放放好了。
左右,这一回的南巡伴驾生涯似乎他们家是安全度过了。
而不管那七天里林如海做了什么,应该也都是干得挺漂亮的。
毕竟一下子就从个从四品的知府提升到正三品的左都御史,不但级别有了飞跃,还从地方提成了京官,想必是十分受皇帝赏识的。
即便是有此前林如海任从三品的巡盐御史的底子,但平常时日哪里会有这种连升数级的前例。最多不过看你干的好,前事一笔勾销,给你官复原职罢了。
就这么着算起,林如海还足足升了一级,可见,他这一次,必定是立了不小的功劳。
只是不知道,要付出什么代价而已。
不过片刻之间,代钰心中已经转了好几个念头,甚至没留心控制好自己情绪,表现得稍微有点出神。
直到察觉到林如海看过来的目光,代钰浑身微微一震,立刻便又恢复了镇静。
正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就算有什么“后遗症”,她自觉,也是有时间和机会来弥补的。
那么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只管相信家人、相信自己就好了。代钰想清楚了这一点,便就该做什么做什么去了。
如此,这事儿就算是在他们家这里便就算是揭了过去。让人有些意外的是,林如海升职这事儿,在甄家大院里却连个水花儿都没掀起。
论理同僚高升,很多人都会来祝贺,但偏偏这一次,不但没有一家人上门来,甚至连礼物和名帖都没有。
代钰心中暗暗称奇,但看着林如海和贾敏一副完全在意料中的模样,便也就没多问。只是心中,却不免已经有了些猜测。
如此神神秘秘的,看来果然是同皇家有关系了。
加上之前的圣旨还非要选那么一大早来宣,虽然有些故作神秘的样子,但难免更是欲盖弥彰。
而皇家住的那边儿也是一片寂静,倒似酝酿着什么暴风雨一般,尤其让人心惊。
至于甄家,更是一反常态地十分老实,直到圣驾启程都没有人出府迎接。
那么这么一来,十有八\九是哪个皇子一派倒了霉了。
弄不好还就是甄家支持的那一派。
谁不知道甄家有个嫡出女儿在皇五子那里做正妃,还有个庶出的女儿送到太子那里做了侧室。
五皇子自小养在皇后膝下,当然是站在太子一队了。
再联想到这江南河道疏浚筑堤的事儿,可不正是太子舅家在负责呢。
难道这回真是太子那边儿有什么不妥?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也就难怪贾敏和林如海俱都守口如瓶了。
皇帝的家务事,还牵扯到了储君,谁敢乱说,那纯粹是找死啊。
而显然因着这个事儿,代钰这病也不必再装了下去。
因着大约是太子那边儿出了事,皇上忽然要回京,惠妃等宫中女眷当然也没有了要宴请的心思。以那位娘娘的手腕儿,这种事儿出来,她不但不会让自己有任何出错儿的地方、落下什么口实,还反而能用这种“突发”事件,巧妙地给自己和一双儿女加分。
此一时彼一时,皇帝都震怒了,那么她当然不会在这个时候摆出之前那种奢靡享乐的样子了。
宫里的女眷们没有动静,甄家又老实了,其他伴驾的臣子们也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事情如此扑朔迷离,谁会上赶着出来乱窜,如此便更没有什么人来打扰了。
薛家倒是得了消息,跑过来送了几样东西,但也只是走的私人的名义。不过,让代钰郁闷的是,薛家这一回来,还把薛蟠带来了。
谁知道那薛蟠看着高高壮壮的,但体质却竟颇有些特殊。同样是喝了她加料的茶,听说那甄宝玉打嗝儿不过才打了三天,他这一回拉肚子却足足拉了七天。
据说是头两日才好了些,这一能下床了,就被他爹薛公给拎着上门了。
这一次当然就不是专门来赔罪,而是来送别,顺便才是道贺的。
同样的事儿,不同人办出来有不同的效果。
同样的话,不同的人说出来,自然也是完全两样。
总有人可以凭着几句言语便能让人心情愉快,甚至乐意帮助一把。
这便是做人和说话的艺术了。
薛家世代从商,薛公更是此种高手。若是奉承起人来,绝对是润物无声的,让人浑然不觉间就被奉承得舒舒服服,接下来,什么事儿就都好说了。
上一次薛公同林如海谈得就很是愉快,这一回别人都不敢随便登门,但偏偏薛家来了,还为彼此都找了好的理由,如此体贴又省心,实在让人不见不行。
为了体现这一次会面纯粹是因为两家私交比较好,并没有其他什么猫腻,故此林如海就把会面的地点安排在了花厅里。
也叫了贾敏、代钰和默玉出来厮见,就是个表示没有见外的意思。
于是代钰便在装病了十来天后,又见到了薛家人。
薛公、薛姨妈和宝钗三个人倒是没有什么变化。等到看见薛蟠的时候,便是代钰有了些心理准备,却也不由得吓了一跳。
没想到几日不见,他居然完全变了一副样子。不但瘦了许多,还白了不少。又因着生病虚耗了不少,没有多少力气,说话也不似原来那样粗犷。开口的时候虽然还有些违和感,但不开口的时候,竟隐隐也有了些翩翩公子的意思。实在让人不得不暗自感叹:底子好就是任性,随便生个病,都能刷新个颜值的新高,连“呆霸王”也能变成“俏书生”了。
这样的薛蟠,站在清风霁月一般的薛公、温婉可亲的薛姨妈还有端丽大方的宝钗面前,总算不再像是捡来的了。
而且,大约是薛公在家里好好“教育”过了,他来了就规规矩矩地给林如海和贾敏见了礼,然后就给代钰陪了个不是,虽然离着谦恭有礼还有段距离,但是,也算是大有进步了。
看来,若是薛公不早逝,他继续被薛公这么好好地“教育”下去,说不定就不会像后来那么“熊”吧?
这念头不过只是一闪而过,代钰也并没有多想,只完美地扮演好了自己六岁小姑娘该有的戏份之后,便退到一旁装壁花去了。
因着知道林家事多,薛家人也并没有久呆,闲聊了几句,留下了礼物,便很快就告辞离去了。只是临走的时候,薛公同林如海单独说了几句话,倒是不知道是个什么事儿。
不管怎么说,这一次的会面平静无波地结束了。直到傍晚,也再没有其他的宾客上门。
林家落得个清净,且既然圣旨上已经说了要他们随着圣驾回京,那么许多事情就要赶紧筹办起来。故此他们也没在甄家久留,次日便就禀过了皇帝,收拾了行装,离开金陵,先回了扬州府。
皇帝这一次的擢升任命有些急,而且很明显要带着林如海一起上京,故此留给林家整理的时间,便就有些紧张了。好在林如海的政务一直做得有条有理,甄士隐也是个得用的,原本用不了多少时日,衙门的事儿便就能交割清楚。
可惜圣人这一次大约是心火太盛,把回京的事儿弄得十万火急。原本说定的启程时间,不知道为何竟又提前了不少,竟也不等林如海这里归置妥帖,便就命了几个心腹之臣将他急召回了金陵,伴驾回京。
林如海无奈,只有把府衙的事务托付给甄士隐并一般幕僚师爷,等着皇帝新任命的扬州知府从都中赶过来交割了再走。他自己连夜跟着那几个天子近臣又回去了金陵。
这么急着就走,当然也就没有办法带着家眷了。
好在甄士隐和封氏虽然不是多能干的人,但各自却也都有擅长的地方。知府衙门的事儿林如海已经整理的七七八八、林家人口又简单,剩下的事儿,倒也没有什么了。
至于内府的事儿,贾敏这两年身子好转,已经重新整饬了一番,而代钰暗中也做了不少事儿,收拾起来就更是方便了。
考虑到林如海这一次升迁,多半是确定了走纯臣的路子,故此代钰便也再没有什么顾忌,把来历可疑的人都寻着理由剔了出来,全都没带在身边。
这个时候林如海已经跟着皇帝到了都中,想必事情不少,总共只赶在启程前给贾敏捎了一封信来。
却也是让她“轻车简行”。
除此之外,还说,路过金陵的时候,“可与薛公一家同行”。
贾敏看了这话,倒是不觉意外,代钰却是有些疑惑,问贾敏时,她只笑说:“那日薛公曾言,今岁都太尉统制县伯王老夫人八十大寿,数年未见王家姐姐并外孙外孙女,特别来信叫他们回去一趟。且薛家都中产业颇多、许久不去,也该回去看看。故此约了老爷想要同行。”
代钰听了这个,便知道,那日薛公同林如海单独说的,竟是这个。
不过没想到计划赶不上变化,林如海被皇帝叫走了,剩下的就只有贾敏母子三个了。
如此,原本的结伴同行,倒是变成了要靠薛家“照顾”了。代钰心中虽然觉得有些别扭,但是也知道,此去都中路途遥远,多些人结伴而行,总是好的,故此便也没多说什么,由得贾敏写了封帖子给薛姨妈,商量好了出发的日期。
到了约定要走的那日,林家轻车简行,只带了几只小船,几个家仆,并幕僚甄士隐一家往都中而去。
到得金陵,恰好赶上薛家收拾了行装在渡口等候。
因着时间恰好是晌午,薛家便在渡口附近选了家酒楼,原本说吃顿便饭就走。酒楼生意不错,但因着是薛家自己的,还是在楼上给留了个最好的雅间出来。
薛家几位陪着贾敏母子三人并甄士隐夫妇闲聊,倒也十分热情得体。
原本气氛正是和睦的时候,谁料到才端上菜,还没开席,就听见楼下忽然传来一阵喧哗,隐约还有女孩子的哭声。
听见这个动静,贾敏和薛姨妈都忍不住微微蹙了蹙眉,薛公看见如此,一面心烦伙计没用,连吃顿饭都吃不安稳,一面已经差人去打听情况。
片刻之后,便有人回复,说是有个人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带着女儿来唱曲儿赚几个钱。
薛公挥了挥手,打算让伙计赶紧打发了事,代钰却忽然想起个事儿来。她看着那伙计领命就要往下跑,心中一动,忽然对着贾敏道:“太太,那小姐姐哭的那么伤心,也怪可怜的,不如叫他们上来看看再说?”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亲们的安慰和祝福,渣鱼躺尸了两日,总算能挣扎着爬起来更新了,可惜明天又上班了,伐开心。滚走。
第二十二章 复得
贾敏虽然心中觉得奇怪,代钰怎地忽然问出这么一句话来,但因着这女儿素来是个省事的,极少有这么反常的时候,故此她迟疑了一会儿,方才开口道:“这是不是不大好?”
她没有说可以,也没有说不行,而是看向了薛公那边儿。毕竟,这是人家的地方,到底要如何,还是要问过主家的意见。
薛公乃是个成功的商人,伺候的还是皇家,这察言观色的能力完全不需要多说。
且,此前这薛公本就对林家这个替自家宝贝女儿解过围的小姑娘很有好感,现下既然代钰开了这个口,他又怎么会不给她这个面子。
故此,他只微笑道:“以前只道如海兄高义,嫂夫人也非等闲女子,想不到连两位的千金竟也有如此的菩萨心肠,林家如此家风,直让我辈难望其项背。”
他一面说,已经一面吩咐人下去将人带上来。这就是给了代钰,或是说林家这个面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