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神笔马良系统by睡觉能人
睡觉能人  发于:2025年02月19日

关灯
护眼

就当姚厅长欣慰的来回转悠,看着快要长成的稻穗露出笑容时,她又一次接到了农业部崔部长的电话。
“崔部长有什么事吗?”
崔部长笑呵呵地说道:“咱们越省这边农业塔的水稻是不是已经马上收割了?”
姚厅长有些疑惑:“最少也得10天。”
崔部长说道:“现在国家这边有一批新的水稻秧苗,经过多地的种植测试,这个秧苗经过立体智能化农业种植之后,可以达到惊人的亩产万斤,也就是一亩5000公斤左右的产量,我这边会给你免费提供一些……”
崔部长的话犹如深水鱼雷一般震惊了姚厅长:“什么亩产万斤?!”
还是人类的语言吗?
崔部长于是重复了一遍:“最少的亩产量也达到了9000多斤,还是露天的试验田减产导致的,只要你放在农业塔里种,产量99%不会低于1万斤。”
如果对面不是国家农业部的部长,姚厅长几乎以为对面是哪里来的电信诈骗团伙坑自己。
她深吸一口气:“能给我们提供多少?我要多来一些,花钱也行!”
崔部长笑呵呵的:“暂时只够你种两个农业塔的,不过之后还会陆续再有,毕竟我们育苗也是要时间的。”
姚厅长马上说道:“我们可以自己育苗!”
总之先把种子捞到手再说!
崔部长道:“我们这边会帮你育好苗的,只要多等一段时间,好饭不怕晚嘛。”
最终崔部长跟姚厅长约定好了水稻秧苗的运输时间,一同出发的还有相关的技术人员帮忙设定这种新型水稻秧苗的种植程序。
而姚厅长心里则是在想,要是想办法卖卖惨,能不能多搞一些秧苗过来?
她不知道的是,很快就会有一大批刚一出生就已经超越了起跑线的不用经历育种这个阶段的秧苗出现了……

钟黛过上了一段字面意义上很是舒适的日子。
经过几天的测试,钟黛发现自己现在的精力消耗跟以前有很大的不同。
她并不是根本不消耗精力了,而是有了仿佛真的像游戏升级一般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简单概括一下就是,头一次画出的东西消耗的精力会比之前画过的东西更多,比如说钟黛昨天抽空帮农业部那边画了一批水稻秧苗,画完以后就觉得消耗的精力是不少的,这种消耗比起之前画过的种子更甚。而画完这一批以后,钟黛尝试着又画了一批,消耗的精力就少了许多了。
因此钟黛决定以后第1次画的重复性东西都少画,等下一次再多画。
另外就是画人造的东西时,越难制造消耗的精力就越大,钟黛画一集装箱种植架子消耗的精力也比不上十几块太阳能电池板消耗的精力多。而画完全自然的东西时,消耗的精力更少。
但整体来说限制还是不少的,只是钟黛个人更舒服了一些,她做不成救世主,只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量多创造一些东西。
不管怎么样吧现在的情况可比以前强多了,钟黛之前虽然说是8小时工作制,但其实每天最多工作个六七小时就停止了,即便如此,也是觉得有些辛苦的,因为自己空余的时间除了运动以外就是睡觉吃饭。
现在钟黛是真的能够落实比较有效率的8小时工作制了。
她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已经画完了自己的第二份地质图纸的九成。
虽然只是四五亩地的样子,但其实耗费的精力也是不小了。
虽然她现在画的地质图纸对比那些机械和建筑图纸没有那么复杂,然而毕竟工程量在那里呢。尤其是这种填海造陆的图纸没有办法用太多复制粘贴操作,因为海底的地形变幻莫测很有特色,所以大多数地方只能钟黛自己去一点点修改。
陈璐看着已经完成大半的图纸:“要不然你在地表面上画一些已经可以收割的麦子?”
钟黛愣了一下:“画麦子?”
陈璐点了点头:“对呀,反正现在可以画植物了。”
其实陈璐说的是有道理的,毕竟地面光秃秃的,其实画一些植物在那里也算增强利用率了。
不过钟黛看着眼前的图纸:“也没必要画需要收割的麦子吧?”
陈璐:?
钟黛打开另外一个绘画软件创建画布,画了一个很大的防潮塑胶桶,又在桶里一点点勾勒出一个个尚未脱壳的麦粒,像是这种粮食钟黛是不用画的过于详细的,只要把表面覆盖上,备注一下就可以了。于是半小时之后,陈璐眼睁睁地看着钟黛填海造陆的这片土地上整整齐齐码满了一个个装着小麦的塑胶桶,整体算下来起码得有2000桶。
钟黛淡然微笑:嗯,格局放开一点!
“如果弄还要收割的小麦种子还要费事去找收割机,不如直接把粮食放上去呢。”钟黛振振有词地说道。
本来钟黛还想直接换麻袋上去,但是这毕竟是海边,湿气还是比较重的,万一把麻袋里的粮食弄潮湿了,岂不是要发霉?
还是防潮塑料桶比较好!
一旁的张北宁忍不住笑,对于钟黛的格局她还是比较佩服的,毕竟是上交自己的能力时能想到去画卫星的人。
于是等略显疲惫的钟黛去补了个觉以后,傍晚时分大家来到了这个巨大的棚子下面。——说起遮挡棚子,其实想要搭一个占地五亩的大棚子根本没那么容易,一般情况下都是用多个小棚子拼凑起来,只是这次是在海边来进行搭建,棚子的支柱要深入海底才能够支撑得住,这就很难弄了。
不过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办法绝对是比困难要多的。就比如说这一次,希望基地的工程部队不但专门考察调研了比较轻便延展性比较好的篷布,而且还因为搭建凉棚最主要的目的是遮挡,所以干脆用活动篷布——他们动用了无人机在上面提着篷布,将一面非常大的篷布变成了漂浮在半空中的阿拉丁飞毯……
一走到海边就看到了这个造型特殊的篷布,钟黛:“……”
总觉得不太牢靠的样子……
不过好在仅仅过了十几秒以后,沿着海岸线的这一块土地就已经水灵灵地成真了。工程兵们便动作迅速的拿着其他的工具到那片土地上现搭棚子来个物理遮挡,毕竟大家防的就是卫星,只要挡住了,卫星就不知道这里到底是什么时候填上的。
嗯,好机智。我大熠国果然人才济济……
钟黛一边赞叹一边打了个哈欠,努力睁了睁眼睛:“这些粮食回头是要运走的吧?”
张北宁说道:“是啊,这个回头就就近运到附近的国家粮仓。”
这里的带壳麦粒加在一起也有好几吨了,分量不少了。
“嗯,我去小睡一下。”钟黛又看了两眼以后转身回去了,叶昭跟在她身后。
陈璐一看到土地出现就跑了过去来回踩着检查,等她回来的时候,钟黛已经回去了。
“小钟也是挺不容易的……”
贺殊垂眸沉默了一会儿:“我去找一下沈大姐。”
钟黛做了一个梦,一个非常含糊不清的梦,但是等她挣扎着醒来时却又觉得很清晰。
她看着头顶的天花板,她现在所躺的位置正上方居然有一点喷射状的水渍,也不知道是谁在这里开饮料,居然喷到了天花板上。
钟黛翻了个身,其实她知道睡在这个房间另一边的叶昭肯定因为自己的这个翻身而醒了,只不过没有吭声而已,但钟黛现在实在是有些控制不住自己。
她刚刚做了个像是闪过的场景一般的梦。
没有具体的情节也没有任何人,她就像是一抹幽魂一样,到了一个地方看到了一些琐碎的画面而已,能记得的画面寥寥无几。
比如说一个巨大的像是蘑菇一样的银色建筑,建筑的中央正上方伸出三根又长又粗的天线。
再比如说那紫色和绿色交融的诡异天空,浓郁的颜色显得天空离地面非常近,压迫感十足。
再再比如说……很多好大的培养皿——应该是叫培养皿吧?总之像是倒立竖着的针筒,针管的位置向上输送着很多气泡,至于培养皿当中……
她不记得了,或许在梦里钟黛看到了那里有什么,但现在她已经忘了。
照理说每个人都会做各种各样的梦,甚至比钟黛这个梦还要吓人,还要恐怖的梦也不是没有。
可是钟黛就是忍不住地心悸,睁开眼睛的时候,那几个场景已经被她忘得差不多,只有不再平稳的呼吸,昭示着刚刚的恐惧。
就像之前很多次一样,刚睡醒的时候梦境还记得很清晰,但稍微过了几秒,记忆就会退去。
她又翻个身,对上了叶昭的视线。
钟黛:“……”
叶昭从床上坐起来:“睡醒了?”
钟黛点了点头,也坐起来,她张开嘴巴:“我刚才做了一个噩梦。”
叶昭对于钟黛的梦还是很重视的,毕竟钟黛现在这种能力没准就跟她的大脑有关系——尽管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是什么梦?”
钟黛皱起眉头,过了好一会儿才缓缓地摇头:“不记得了。”
那个梦只给钟黛留下了一种印象,然后消失不见。
叶昭走过去拍了拍她的肩膀:“我有时候也根本记不住自己的梦,不要想太多,也许只是你的心理压力太大了。”
钟黛一想也有道理,准备回头医疗组找心理医生聊聊。
两人也没有多说就起床了——主要还是真的饿了!钟黛虽然没有如同贺殊所担心的那样,从消耗精力换为了消耗体力,但一口气睡了10个小时,这会儿也是真饿。
两人洗漱完以后就去了楼下的食堂,他们现在住的这栋大楼,食堂在1楼和2楼,不过1楼都是工程兵和其他的外围工作人员吃饭用的,钟黛他们一直以来都是在2楼的一个小包厢开小灶。
她们一来到包厢沈大姐就从旁边的小厨房走了出来,今天居然吃的是钟黛好久没吃过的银丝面和加蟹小笼包。
这两样小吃很多地方都有,但钟黛最喜欢的还是他们朗坞市特有的做法——银丝面上加一点点雪菜,香菇切丝放在上面,连摆盘都跟他们那里一模一样。
沈大姐笑道:“快尝尝,我这也是第1次这么做,还不知道味道咋样呢。”
钟黛赶紧搅拌了一下有着清澈见底面汤的银丝面,虽然看起来清汤寡水,但味道特别鲜,配上雪菜简直可以吃两大碗。
她竖起大拇指:“您太牛了!”
沈大姐笑眯眯地说道:“我本来还没想放雪菜呢,昨天晚上小贺过来说他问了你们当地人,我这才知道的。”
钟黛顿时感动了,贺老师是个好人呐!
说曹操曹操就到,大家正在这提小贺呢,贺殊下一秒进来了,见大家都看着他,还有些疑惑。
沈大姐快手快脚的又盛了一碗银丝面给贺殊:“来。”
贺殊坐在钟黛对面:“你这么看着我干嘛?”
钟黛笑了:“小贺老师,太谢谢你了,这银丝面里的雪菜简直绝了。”
贺殊摆了摆手:“都是小事。”
钟黛可不觉得这是小事,她昨天晚上才做了噩梦,结果一大早就吃到这么好吃的银丝面,仿佛回到了老家,噩梦的阴影都被驱逐了。
“你有没有什么想要的东西?小贺,要不然我给你画个狗头金吧,让你发一笔横财?”钟黛真诚地建议。
贺殊:“……”

10月下旬的时候,网络上各个平台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同一个热搜词:希望蔬菜。
有谁能够在末世的危险浪潮里独善其身呢?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粮食限购这件事一开始是真的引起很大恐慌的。
当你生活中一个唾手可得,偏偏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突然之间数量骤减,一开始或许还意识不到这代表了什么,毕竟家家户户还是有存粮的,但几年这样过来了,无论是蔬菜还是水果都不像之前那样想买都买得到,粮食更是限购了,各种速食食品和预制菜倒是可以买得到,但也经常供不应求。
尽管科技一直在发展,国家还因此完善了很多相关的政策,力求不让一个人挨饿,但整体的社会氛围的确是变了不少。
但自从半个月前开始,别的不说,几乎全国上下城市里的人们都陆续吃上了希望蔬菜。
其实在之前国家大力开始建造立体农业塔就已经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毕竟立体农业塔按照估算成本绝对不低,而全国又一下子建了这么多座,按照熠国一贯以来的节俭性格,这个农业塔一定是非常了不起的。
再加上鹤市居民现身说法,展示了他们每天能够在超市和菜市场看到的新鲜希望蔬菜,大伙对于希望蔬菜期待值早早已经拉满了。
如今希望蔬菜全面铺开,价格几乎已经回到了环境灾变之前,这热搜不上也要上了。
包青玉就是其中一个期待已久的人。
她现在生活在殿省美江市,这里绝对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而且气候宜人,哪怕是在夏天的时候他们这里气温也比别的地方相对要低一些,他们这里海拔高,而且也经常下雨说起来在灾变之前也是大家避暑的优选地址。
因此对于包青玉他们来说,其实本地产的各种蔬菜还不算减产很严重,但因为最近几年也有不少沿海的居民迁移到这里,海拔高的地方总是更安全。
人口暴增之下,再不缺的东西也缺了。
听说希望蔬菜开始卖的这一天,包青玉赶紧跟父母一起去超市了——大家都是全家出动,为了避免恶性囤货,现在这些蔬菜购买时都是按照人头限购的,多去一个人就能多买一些。
他们美江这边毕竟也属于折耳根食用大省,因此包青玉就只问折耳根的货架。
很好,7.88一斤,每人限购二斤。
包青玉买了一斤——主要是折耳根要吃新鲜的!她想吃凉拌的。实在不行明天再来买,她还就不信,难道明天就不卖折耳根了?
结果当包青玉回过身,发现她爸妈居然都买了两斤……
“买那么多啊?”包青玉瞪大眼睛,这加在一起都5斤了,一家人一天怎么可能吃得掉?
包爸爸道:“回头凉拌,煲鸡汤都可以呀。”
包妈妈道:“傻姑娘,我还想腌点咸菜呢,你赶紧再在你那个袋子里多加一点。”
包青玉只好又加了一斤。
超市里像他们一家人这样的不在少数,还有很多人在这个超市买完以后专门跑到其他超市再去买,毕竟每个超市之前有没有互通顾客信息,多跑几个超市就能多买一点菜。
无论农村的还是城市的大家对于囤粮囤菜都是非常有热情的,买到就是赚到。
总之等到离开超市的时候,一家人一周的菜已经买出来了,但他们并没有满足,而是又开着车去了其他的超市,又买了一大堆,随后就将这些蔬菜分给了爷爷奶奶家和外公外婆家。
一时之间整座城市各大超市菜场都挤满了人,蔬菜一批一批的卖光,又一批一批的上货。
因为人口的关系,光是美江市就修建了八座农业塔,而这些农业塔修建的时间和收获的时间差不多,因此供货还是供得上的。
无论是老头老太太还是年轻人基本都是按照限购的顶格买的,毕竟这种价格的蔬菜真的好久没见过了。
包青玉有了以上种种的经历,回到家时还是一脸兴奋,结果她回到家一上网……
【希望蔬菜催熟】
一个令包青玉意想不到的热搜词汇一下子就闯入了眼帘。
包青玉那个怒火一下子就窜上来了:“什么玩意儿!”
她怒气冲冲地点进话题,准备跟这些人大战三百回合——拜托,当他们认不出被当催熟的蔬菜吗?他们今天买的蔬菜很显然都是自然长大的,哪怕是打过生长剂也根本不影响食用。
热搜词的简介是:今日全国多个省份开始正式售卖产自希望农业塔的各类蔬菜,有网友质疑该蔬菜生长速度过快,一定是因为不合理的催熟,目前希望蔬菜官方并没有回应。
包青玉不由得露出了死鱼眼:……
回应啥呀,被不正常催熟的蔬菜吃起来和看起来都有很多诡异的地方比如说颜色不均匀,比如说特别硬。
今天他们一家人买的菜种是完全没有这种状况的。
结果她下滑以后,发现排在热门第一的那个家伙的Ip地址是酶国。
下面全是喷他的人。
【呦,哥儿们大晚上的发什么癫儿呢?你都在酶国了,还能隔空来看到我们这块的蔬菜是催熟的?馋坏了吧?】
【你是不是故意要说这么一段话,然后把通知开启震动……】
【大家不要听他瞎说,我刚刚才从超市回来,蔬菜都是很正常的蔬菜,十分新鲜,一看就是今天才摘下来的,而且价格实惠,非常公道!】
【每次看到这种歪屁股洋鬼子我都情不自禁地点进评论,因为绝对可以看到网友的妙语连珠(比心)】
包青玉给评论点了一圈赞,然后退了出去——她才不会给这种人增加热度呢!
而且包青玉一退出来就发现央视官方网站居然开了一个直播,直播内容就是多地记者探访当地的希望农业塔,所有观众可以点进去选择自己所在的区域,跟着直播的摄像头看看农业塔里到底是什么样的。
包青玉嘴角带上了微笑:“这才是大气层啊。”
她翻来翻去找到了她们美江市的农业塔直播摄像头。
这摄像头现在正在拍摄一个种植机器人割韭菜的样子,还别说,看着机器割韭菜真的是很解压的,唰刷刷的一排韭菜就都倒下了,仿佛故事或者基金里被收割的一批批倒霉人士……
韭菜被割完之后,机器人头顶的一个圆管里开始喷洒一些透明的液体,镜头外面有个人在说:“这就是我们促进生长的特别调配的营养液,之后我们会将这营养液的基础配方发在网络上,大家自己也可以在家里调配,我们种各种东西都可以用得上。”
包青玉于是就这样上瘾一般地看了半个多小时割韭菜——完全被控制住了呢!
她切换其他的镜头发现不但有割韭菜的,还有摘柿子的、剥莲子的、摘各种鲜花的。
包青玉觉得在农业塔里面种鲜花的可能只有他们这一个省份了。
总而言之,原本是抱着好奇心点进来的,现在却看得根本停不下来,原来直播看着别人采摘东西是这么爽的一件事情……
总而言之,那个莫名其妙的热搜虽然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上去的,最后在上面待了几个小时,以小丑的姿态又下去了。
同时,大家又期待起了更多农业塔的建造。
【我愿意捐钱出来,咱们大家一起集资多建一些农业塔,最好是粮食也不限购了!】
【+1】
【+2】
网络上的这些热闹钟黛是暂时不知道的,贺殊拒绝了狗头金诱惑后,她这阵子一直在继续努力工作,画着地质图纸的同时,电脑上也在同步自动复制着一些粮食的秧苗。毕竟农业塔是一年四季不休息的,这会儿负责种粮食作物的农业塔可都等着看种子呢!
用传统的育苗方式实在是有些时间紧迫,黄教授就给张北宁打了个电话,问问钟黛有没有精力能够“速成”一批秧苗。
钟黛当然是有精力的,反正又不用她自己动手,电脑上的脚本由小贺设置好了,这些秧苗一画就是一整个仓库的,一堆又一堆的。
有小麦秧苗,也有水稻秧苗,红薯秧……
这些秧苗从目前他们所在的宋水市开始向四处辐射,钟黛甚至还在他们围海造陆建完的土地上也画了一排农业塔,充分利用土地。
事实上按照郑院士的说法,他们填海造陆多出来的这份土地主要起的还是一个堤坝的作用。
这一部分土地都高出平时正常土地,是一层层向外辐射一般的填,填到最外层以后钟黛会画的更高一些。
而在新出现的这片土地上并不会迁移居民过来,毕竟这里是真的什么都没有,空空荡荡的,如果让钟黛在上面画居民楼的话好像也不太划算,因此最新的讨论结果就是,所有填海造陆的土地上暂时只用于耕种。
宋水港沿海这一段最终填了25平方千米的陆地,虽然看起来不多,但其实这已经是出于对星球质量的控制之下,能给到的最大面积了。
这25平方千米的地面上建造了数个农业塔,这些农业塔将被专门用来种植粮食作物。
完成了这一部分图纸的钟黛也要准备离开了。
——其他的地方也是要填的,就比如说他们的下一个目的地,熠国元律市。
那里有一个同样很大的港口——更重要的是,元律市人口太多了,对土地的需求也大,虽然因为海拔稍高一点,暂时受害没那么严重,但情况已经恶劣了许多,也已经有一点点土地被淹没了。
钟黛到这里最大的任务并不是填海造陆,而是在现有的土地上尽可能的提高沿海高度。
郑院士叹了口气:“云律市离京市实在是太近了。”

姚厅长又一次来巡视他们专门种水稻的农业塔了。
——没办法不重视,上一季早稻减产严重,他们全年的粮食指标真的很难达到,这会儿省里也在努力协调着建新的农业塔,
说实话,越省不穷,甚至还是整个熠国GDP最高的省份,然而现在几个经济大区被淹了,就像是老虎被拔了牙齿,别提多难受了。
在这种情况下越省当然是要勒紧裤腰带搞建设,最起码不能将原来的农业优势给丢掉!
上次崔部长承诺送过来的水稻秧苗已经都种下一段时间了,长势非常好,现在就已经看出来这些水稻秧苗的不凡之处了,长得贼快,配合着营养液的话50天到60天就可以收获一波,也就是说12月中上旬他们就又可以收获一波粮食了!
姚厅长看着这些可爱的秧苗,心里别提多期待了,她在农业塔的其中一个区域转了一下以后就出去了,没办法,这农业塔太大了,她要全都转一圈,恐怕得开车转才行……
离开农业塔后,姚厅长赶紧打电话给崔部长:“崔部长我现在就要跟你提前订下一季的秧苗,你也知道我们越省现在已经在加紧建造第2批的20个粮食作物专用农业塔了,我们这次打算多种一些糯稻、甘薯,不知道你那边有没有相关的高产秧苗?”
崔部长说道:“你回头发一份清单给我,我这边尽量给你调配。”
这会儿第1批的高产水稻秧苗都已经栽下去了,而且也初步体现了这种秧苗生长快速的优势,一年能收五茬甚至六茬的水稻,这得是占了多么大的便宜,各地纷纷争相的扩建农业塔,哪怕从自己财政这边出钱,也在所不惜。
崔部长看着这些数据,笑得满脸褶子,这样下去,根本用不上半年,全国就不缺粮食吃了。
而此时在熠国的另一边,遥远的姜省甜市附近某个偏僻的沙漠边缘,已经在此地驻扎了许多年的某科研团队驻地,陆齐顶着两个黑眼圈死死地盯着电脑,因为怀疑自己看错了,甚至还把眼镜摘下来,重新擦了擦再戴上。
电脑上不断地显现着各种详尽的数据——如果换成一个外行人的话,根本看不懂这些是什么东西,然而陆齐却越看越兴奋,看到最后眼眶都湿润了。
他观察了一会儿后就迫不及待地从椅子上蹿起来,全然不像已经熬了两个通宵的人。
此时正是一大早——或者说是清晨,毕竟姜省的日出是八点钟,现在才上午8:30。大多数的人还没有起床,他们在这里工作很多人日夜都是颠倒的,尤其是一些年纪大一点的老教授。
总之尽管陆齐做出这样奇怪的动作,但看到他的动作的,也就只有和他一样在观察数据的另一个研究员秦胜男。
“小陆,你这是干嘛呢?”
陆齐深呼吸了一下:“我这组试验品观察的数据……跟咱们那个样品一样!”
秦胜男眼珠子都瞪大了,她也赶紧跑到陆齐的电脑前弯下腰看:“哎呀,你这个数据好漂亮啊!”
陆齐激动地说道:“当时周教授就说这种材料的搭配节能度很高,而且储能能力也不见得弱,现在一看果然是这样的!”
秦胜男屏住呼吸仔细地滑动鼠标看了一下,然后也激动了起来:“那你还不赶紧去叫周教授?”
陆齐赶紧跑出他们所在的这个实验室,他知道周教授昨天晚上熬夜熬得挺晚的,这会儿肯定还在自己房间补觉,他根本没去实验室,而是冲到了宿舍。
周悦教授这会儿才刚刚起床,还在洗漱,她头发睡的乱糟糟的,走起路来也磨磨蹭蹭,她前些年因为长时间工作患上了神经衰弱,睡眠质量十分不好,因此看上去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
他们这支实验队伍已经深耕于这个荒凉的沙漠边缘很多年了,因为这里的光照条件好,温度也高,对于他们研究光能和地热能能源的人来说,实在是非常好的地点。
周教授今年已经69岁,尽管身体有很多病痛,但她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大脑也十分清醒。
自从全球灾变以后,能源问题变得越发急迫,火能发电作为全球最主要的发电方式当然是有最大的优势在的,然而现在土地一寸一寸地被淹没,生存资源被压榨,他们急需找到更好的新能源。
尽管之前全球也都在努力发展太阳能,然而在普及度和成本以及能源转化率上太阳能发电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是周教授他们常年深耕于此的最大原因。
周教授正在整理自己的头发时,她的房门被敲响了,门外还响起了自己的助手实验员陆齐的喊声。
“周老师!咱们成功了!”
10分钟后,还穿着拖鞋和睡衣的周教授跑到了实验室里面,她戴着老花镜,仔细地看着电脑上的监测数据,眼睛越来越亮……
“太好了!”
周教授这会儿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现在电脑上显示的实际上是他们自主研发改进的太阳能电池板的能量转换、储能以及耗能数据。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