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诸朝直播华夏文明by星陨落
星陨落  发于:2025年02月11日

关灯
护眼

不过聪慧的古人也有解决办法, 那就是把海鱼身上抹盐,制作成咸鱼,这样可以保存更长时间和输送更远。】
“咸鱼还能卖到别的地方, 咱们以前怎么没想过呢。”诸朝海边的古人们恍然。
对他们来说,咸鱼自古有之, 可一般都是自己家里吃, 很少会想到往外卖。
【除了咸鱼,还有海带, 新鲜的海带抹上盐后晒成干菜,味道咸鲜味美。
对于其他地方而言, 盐可能是个难题,可对于海边人来说, 盐只是寻常资源, 获取难度不大。】
“海带居然也行, 咱们可以试试。”诸朝海边人道。
毕竟他们不缺盐,也不缺鱼和海带等海产。
【不过古代海边人,也就只是盐容易获得,除此之外像海鱼之类,都需要他们乘船出海捕捞。
而海上情况,比陆地更变幻莫测,如果说陆地天气是按年按月算的,那海上天气就是按天算的,除非有经验,要不然外行人很难判断天气适不适合出海。
海中最危险的还不是下大雨,而是起伏不定的海浪,有时一个大浪过来,就可能翻船,要是身边再没救援,大家可以想一下那种孤立无援的处境。】
“大海比陆地危险多了。”这一刻,诸朝古人们达成共识。
陆地翻车不是绝境,但海中翻船,一定是绝境。
最关键的是,海中翻船还是海边渔民们的日常,想想都可怕。
“所以咱们每天出海前都会看天气,判断能不能出海。”诸朝海边渔民们感慨道。
别看他们就在海边,可也不是每天都会出海的。
夏天船翻了没事,冬天船翻,人不等救上来估计就没了,所以他们冬天跟内陆一样,也会歇息。
【因为海洋环境限制,古人只能在近海区域养殖,真算起来,他们应该算半人工养殖。
最常见的一种养殖方法是借助潮汐,潮汐是海边海水每天都会涨落的自然现象,涨潮时,海水会覆盖更多海边区域,潮落时,海水退却。
人们就是利用这种现象,在潮落时摆上石块围成一个圈,等到涨潮,海水带来鱼虾贝类,等潮落,那些鱼虾贝很多都会留在圈内。】①
【这种方法也算一劳永逸,做好以后天天就能等收鱼,当然数量问题,没办法保证。
不过跟出海比起来,这种方法很安全。】
“居然还能这样,这跟鱼送上。门有什么区别?”诸朝还不会围鱼方法的百姓们惊叹。
这种方法确实一劳永逸,还避免了出海风险,至于数量,甘蔗哪有两头甜。
【除了利用潮汐现象围鱼外,古代海边还会把渔网留在某个地方,这样同样会有鱼上钩,也不需要人时刻盯着。
不过渔网比起石头来,成本会加大,毕竟渔网没有石头耐腐蚀。】
【之所以说古代的海边养殖是半人工,是因为他们自身不投本进去,只有收获。
就像咱们现在的海中养殖,那是需要一直投本进去的。】
“后世怎么海中养殖的?”诸朝古人十分好奇。
“想看看咱们现在的海中养殖!”李斯等人转变口吻,成功把话变成评论。
就是他们不说,姜叶和江雪也打算这么做。
【咱们现在的海中养殖,一般都在海里面养殖。
原理是在海中围出一个个大渔场,然后在渔网里养鱼,并定期给鱼们投喂食物。】
毕竟渔场里面的鱼没办法从别处获得食物,只能人工投喂。
“这这,在海里弄大渔场,怎么围出来的?”诸朝古人看到视频内容,忍不住睁大眼睛。
“对啊,要知道海水力量可是很大的,就是我们围的大石头,也时不时冲垮,我们这还只是海边呢,后世可是在海里,他们是怎么确保大渔场位置固定的?”有海边围鱼经验的渔民们惊讶。
“还有,他们居然还给鱼喂鱼,好吧,从这方面看,人家才算养殖,咱们顶多算投食。”
想起他们的投入,再对比后世的养殖投入,诸朝古人深深服气。
【咱们现在是俯拍镜头,可能会觉得渔场小,实际上每个渔场最少几十米长,几十米深。】
随着姜叶话落,镜头拉近,渔场们在人的视野中越变越大,直至最后,镜头来到一个渔场边缘,往前几。乎看不到对面,随之而来的是深深压抑,让人喘不过气。
“后世的渔场,范围好大,比我们石头围出来的范围还大。”海边渔民们恍惚。
“腿,感觉有些软。”不是海边的人,很难适应的了海洋的广阔和无迹,尤其是镜头内不存在陆地,容易让内陆人心里没有安全感。
“那些渔场内的鱼,都是同一种?”帝王们注意到一点。
“是,陛下,不同种类的鱼会互相吞食,不过按照后世对海中养殖的投入,他们所圈养的鱼价格一定很高。”
不贵不值得他们建立那么大渔场,和持之以恒的人工投喂,还有其他种种。
【随着我们现在海中养殖的发展,哪怕身处内陆,也能吃到各种海鲜。
如我们常见的带鱼、海带、扇贝、鱿鱼等。】
随着姜叶的话,身后屏幕从海中渔场变成一道道美食。
哪怕没有见过和吃过那么多海鲜,也不妨碍诸朝古人们一块流口水。
“三文鱼,好适合做鱼脍啊。”唐朝,李白等诗人注意到三文鱼。
三文鱼也是后世海鲜中,少数没加热烹饪的存在。
结果李白的话变成了评论,让姜叶和江雪猛的一惊。
【鱼脍是生鱼片,虽然美味,但是我们不推荐大家食用生食。
因为吃生肉,容易感染寄生虫。】②
说着姜叶和江雪赶紧放出寄生虫的视频,生怕有人真对生鱼片感兴趣,从而感染寄生虫,真那样他们罪过可就大了。
而看到鱼们身上寄生虫的诸朝古人脸都绿了,没办法,谁让鱼脍这种烹饪方式,从先秦到唐宋时期都很流行,喜欢这样吃的人不要太多。
只是以前有多喜欢吃,现在受到的冲击就有多大。
“鱼身上的那种虫子居然有病,不能吃。”有吃过寄生虫的诸朝古人欲哭无泪。
他们之前哪知道那是寄生虫,吃了会生病,还以为那是一种肉,并不抵触。
“完了完了,我刚吃过鱼脍,肚子现在好疼啊。”有人突然觉得腹痛难忍道。
也不知是心理作用,还真是肚子疼,吓得周围人赶紧送他去医馆。
“算了,以后能吃熟食还是吃熟食吧,要不然生了病,咱们可治不起病。”更多的人则是无力,就像他们说的,他们连医疗条件都不具备。
“去了虫子,也没有用吗。”李白呢喃。
他们还以为只要去了虫子,鱼肉就能继续食用,原来并不是,但凡是有虫子的鱼,都是不能食用。的。
总之,看过寄生虫视频的诸朝古人,这段时间是对寄生虫/生鱼片敬而远之了。
不等他们消化完鱼身上的寄生虫,姜叶和江雪又继续科普。
【寄生虫不止鱼类身上有,各种野外动物身上,也会感染寄生虫。
比如熊,古代有人吃熊掌,实际上熊也会感染寄生虫。】③
这次轮到喜欢野味的诸朝古人吐了。
因为熊身上的寄生虫,比鱼身上的寄生虫更大、更多。
【没有经过养殖的动植物,都算野味。
希望大家能克服嘴馋,远离野味,珍重身体。】
【说完海产,咱们再来说说蘑菇,自古以来蘑菇就是山珍之一,和海产合起来,有“山珍海味”之称。
不过跟生鱼片、野生动物们一样,蘑菇也是不能乱吃的。】
【蘑菇有一条大致的辨别方法,那就是颜色越鲜艳的越有。毒。
但颜色平淡的,也不是绝对无毒,这需要人仔细分辨,如果拿不定注意的话,请尽可能放弃食用。】④
“颜色越鲜艳的越有。毒,我们记住了!”诸朝山林附近的百姓们眼睛一亮。
以前他们进山,就算看到蘑菇,因为不认识,也不敢采摘,现在心里总算有底了。
起码光颜色鲜艳,就帮他们排除了很多蘑菇。
【蘑菇的种类多种多样,做出来的饭菜味道鲜美不说,最重要的是,蘑菇是可以种植的,且种植技术不难,生长周期还短。
其实关于我国人工种植蘑菇的历史很早,这是我国各种种植蘑菇的办法。
蘑菇种植最重要的是阴冷潮湿环境,这点跟其他需要阳光的植物有很大不同。】
姜叶和江雪把从古至今的蘑菇的人工种植方法列举出来,还有后世种植蘑菇的办法。
【人工种植蘑菇的好处是稳定收获,如果是野生蘑菇,得看天气,除此之外野生蘑菇也不容易分辨有没有。毒,有。毒的话,很容易出事。】
“是啊,野生蘑菇哪有人工蘑菇稳定,最重要的是不用担心有。毒。”
“所以咱们要不要试着种蘑菇?”附近有山林的人家试着道。
【关于蘑菇种植,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人们拍蘑菇的动作,随着拍动,蘑菇周身是不是会出现像雾一样的东西?
那种东西是蘑菇的孢子,也就是蘑菇的种。子,只是蘑菇的种。子,比其他植物的种。子更小,数量更多。】
“那种东西居然是蘑菇的种。子?!”诸朝古人们震惊。
头一次,他们知道蘑菇种。子原来长那样。
以前他们也见过蘑菇散孢子的样子,但不知道那居然就是蘑菇的种。子。
“蘑菇种。子真是小的肉眼看不见,不过只是拍一下就能让它们播种,还挺方便的。”
“他们嘴上为什么还要戴东西遮住口鼻?”有古人注意到别的情况,举一反三的问道。
他们的话变成评论,吸引更多人留意到种蘑菇人佩戴的口罩上。
【关于口罩,需要知道,蘑菇的生长环境并不适合人。体,人并不能在蘑菇房里多待,佩戴口罩是为了防止不小心把蘑菇孢子,也就是种。子吸入口鼻。
人吸入孢子,很可能得真菌感染一类的病,佩戴口罩能预防这点。】⑤
“突然感觉种蘑菇也没那么安全了。”原本对种蘑菇很感兴趣的人,很多忍不住退却。
觉得因为种蘑菇而得病,不划算。
可也有人不在乎这个,他们基本都是没退路的百姓。
“后世可以戴东西预防,咱们也可以戴东西预防,说的好像不种蘑菇,咱们就能长命百岁样。”
“是啊,干什么都不是百分百安稳的,起码蘑菇还能让我们多道菜。”
【好了,到这咱们关于古人饮食篇就彻底结束。
下次直播,我们将带大家走进古人们居住的地方,大家感兴趣的话,咱们下次直播再见。】
“这就没了吗?”听到姜叶和江雪说饮食篇结束,诸朝古人们错愕。
他们觉得自己听的正起劲呢,结果说没就没了。
“差不多了,从最初的朝代美食到高产粮食,后到饮食习惯、烹饪方式、调料类型和各种农具,再到陆地、海中养殖,已经囊括饮食的方方面面,结束的正是时候。”也有持不同意见的古人。
他们把姜叶和江雪本期的直播内容总结出来,发现姜叶和江雪把该讲的已经全都讲了。
“倒是咱们,别太贪心,小心贪多嚼不烂。”也有人告诫身边人道。
就像天幕直播,给他们带来许多信息,可是他们能把那些信息全都用上吗?
不能的。
因为人精力是有限的。
还有地势原因,就像内陆知道海边不缺盐,还能利用潮汐变化围鱼,可他们会为这个去海边吗?
海边也是,就算知道内陆庄稼怎么种植,畜牧怎么喂养,在能活下去的情况下,也不可能舍弃渔船去往内陆。
他们只能从天幕内容里,挑选适合自己环境的办法改善自家的条件。
这话对他们自身也适用,那么多知识,他们要挑选对自己有用。的,而不是越多越好。
当然还有一类人例外,他们就是帝王。
不过就算是帝王,也不会过多干涉底层百姓们的选择,因为底层百姓们改善自己的衣食,并不会动摇他们的江山统治。
倒是他们肆意插手,让百姓们连最基本的衣食都不让达到,那百姓们一定会对朝廷失去民心。
不过以上情况,只适合有脑子的帝王,帝王数量众多,从不缺没脑子的存在。
有些帝王一看百姓们过得好了,立马提高赋税,总之就是不让百姓们好过。
还有的帝王没行动,底下人却使劲压榨百姓们的,他们得到的反馈也很直接,那就是百姓们忍无可忍的起义。
面对百姓们的起义,有的帝王会把刀口对准压榨百姓们的朝臣,还有的帝王会把刀口对准退无可退的百姓们,不同人不同选择,也会造成不同后果。
不过现在,天幕还没彻底结束,双方之间的矛盾还没彻底爆发。
“又有小游戏,不知这次的奖励会是什么?”上至帝王,下至百姓,全都参与进去。
这次的小游戏是连线游戏,连线内容为地理环境对应的食物。
比如海边的鱼虾、内陆的蘑菇、以及草原的牛羊马等。
问题照例有趣而不难,等做完,诸朝古人们搓手领取游戏奖励。
只是这次,游戏奖励出乎他们意料。
“味觉,这是什么意思?”
虽然疑惑,不过不妨碍他们点击领取。
领取以后,他们随身的天幕上突然出现一个转盘,转盘上面是各种美食的。名字,拨动指针,他们就可以靠味觉奖励,品尝到那种美食的味道。
尽管吃不到实物,可比起以前连闻都闻不到,情况已经好太多。
关于这个问题,直播系统深思熟虑过,首先她并没有太大的能量,能让诸朝古人都吃到食物,其次真给了他们食物,他们的食物会不会被人抢走?
就像官兵们抢夺百姓,男人抢夺女人、孩子,别到最后奖励初衷本末倒置。
所以最后,直播系统选择了味觉。
不是实体物品的情况下,这次奖励对她能量消耗并不大,且能保证诸朝古人使用更多次数。
诸朝不同时空,许多女孩小心翼翼的把指针拨动到水煮蛋、炒鸡蛋的位置,眼中充满希冀。
跟那些迫不及待品尝各种山珍海味的大人,她们的心愿卑微而又渺小。
可尽管再小,也是她们心底一直以来的渴望。
“原来这就是煮鸡蛋/炒鸡蛋的味道啊,好好吃,一点也不刺嗓子。”鸡蛋的嫩滑和美味,让她们忍不住落泪。
“我想尝尝老母鸡/母鸭汤的味道。”有在坐月子,却从没喝过鸡汤和鸭汤的产妇们默默祈祷。
她们由衷感谢味觉这个奖励无法被人抢走,要不然她们连这点味觉慰。藉都不会有。
“这就是后世红烧肉的味道,那么问题来了,当初东坡居士吃的红烧肉,猪肉是煽过,还是没煽过的?”
“说煽过吧,煽过的猪肉不难吃,没理由还被称为贱肉,可说没煽过,得多少调味,能压的下猪肉的腥臊?”
有人就着东坡肉发起讨论。
至于苏轼苏东坡本人,已经就着味蕾美食,品起酒来。
“这次天幕游戏奖励好妙,让我不出门,就能尝到天南。海北的美食。”
不像以前,他吃美食,还与贬谪相伴。⑥
“原来这就是海鲜的味道,真鲜。”内陆人们惊叹。
“这就是陆地美食的味道吗,好好吃。”这是海边人们感受。
“后世的盐,味道果然一点也不苦。”这是老人们的感慨。
“还有糖,味道好甜,我们从没吃过。”这是孩子们。
除却味觉品尝美食感慨外,在天幕不在的一个月内,诸朝古人们并没有闲着。
他们开始改良农具,提升种地效率。
还有人工孵蛋、打扫猪圈、海边围鱼、晒制咸鱼海带等活计,忙的很是热火朝天。
当然这是相对的和平时期,百姓们没受到太大压迫,且朝廷政。治还算清明才会这样。
很多时候,百姓们都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先不说远在天边的帝王,就说离他们近的村长、县令、衙役等人,有多少能心性好到让百姓们自由发展,而不出手干涉?
或许有,但那种存在并不多。
有些百姓以为他们的日子会越来越有盼头和希望,可是随着剥削加重,直让他们忍无可忍。
他们自己都没有发现,随着时间过去,他们比以前拥有了更多勇气。
如果是之前,不是实在山穷水尽,活不下去,他们才选择反抗,现在他们不舒服,会说出来,会付出实际行动。
因为他们也想过上后世普通人那样衣食无忧的生活。
“为什么要逼我们?我们所求不过衣食二字,我们也没指望朝廷帮我们,可是能不能别把我们仅有的东西也给拿走!”百姓们愤怒质问。
他们不明白,自己拥有的东西本来就不多,为什么还能被人惦记上?
只是这一次,他们不再沉默,而是事态还没到最严重的时候,就选择阻止。
“以前你们没有这些东西,不也活了下来?”百姓们不明白,那些剥削他们的人也不明白他们这次为什么反抗。
就像他们说的,以前他们没有那些东西的时候,同样也能活下来,同理,以后他们也可以像以前那样活着。
所以,为什么反抗?
“这话真是可笑,你们的意思是,我们不配衣食无忧?”对方的话让百姓们忍不住哈哈大笑,笑着笑着,泪水不停流下。
“我们家里养牲口,在有余粮的情况下,都会给它们多喂两口,可原来我们在你们这些上层人眼中,连牲口都不如!”对比以后,百姓们更加愤怒,也更加不满。
他们不想后退,对方也不可能停止剥削,如此双方自然免不了针锋相对。
等事情闹大以后,原本没有参与进来的帝王们也会展现他们的立场和态度。
他们处置官员们,可以平息百姓们的怒火。
可他们要是选择对百姓们挥刀,那将进一步缩减他们国祚时间。
“天幕,你为什么要让底层人也能看见?”有身处剥削阶级的贵族们忍不住抬头责怪后世天幕。
要不是天幕,那些底层百姓还会老实的给他们当牛做马,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居然学会反抗。
衣食无忧的他们,并不觉得底层百姓也有衣食无忧的资格。
可偏偏,天幕的到来,让那些底层百姓变得不甘。
检测到他们的话,直播系统默默取消他们的天幕资格。
直播系统并不是人类,也不会选择阵营,但她知道哪方才是大多数,谁才是直播间的基石。
姜叶和江雪不知道诸朝古代发生的事情,他们回去后整理后面直播需要用到的资。料。
“跟古人的衣、食比起来,住和行内容要少很多。”
“等后面两个专题直播完,咱们就可以休假放松了!”
两人十分期待。
一个月后,在诸朝古人们的期盼中,姜叶和江雪的身影出现在直播间。
【作者有话要说】
【注:文中①②③④⑤⑥等标注资料来源于网络。】

【哈喽,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为你们带来古人的住房篇。
不知大家对住房是怎样理解的?】
一开场,姜叶就和观众们互动起来。
观众们的回应也很热情。
“住房是为了遮风挡雨, 不然连休息的地方都没有。”
“还为了冬暖夏凉,夏天也就算了, 冬天没有房子, 可是能冻死人的。”
“得看房子大小,小房子是一家人居住, 大房子可以居住更多人。”
“小房子没太大花样, 大房子花样可就多了, 还能根据居住人的身份,分成皇宫、寺庙等。”
“还有帝陵,也算房子的一种吧?”
“更坚固的房子, 如堡垒,能起到防御作用。”
能看见天幕的人积极回答问题。
看不见天幕的人则抓狂,“为什么我们看不见天幕了, 明明上次还能看见!”
“你们是不是做了什么事?”
“我们不就是说了几句泥腿子们,不可能, 天幕绝不会因为这个理由不让我们看的, 我们又没骂天幕!”
但鉴于他们数量并不多,这次没引起太大注意。
其他能看见天幕的观众们, 注意力全都放在天幕上,无瑕顾及他们。
这让那些人心里滋味别提多复杂, 拥有天幕观看权限的时候不觉得有多特殊,直到失去以后, 他们就像一下被排斥在世界之外。
哪怕他们有权有势, 此时居然还比不上一个能看到天幕的泥腿子。
不提场外观众们的心理活动, 等观众们按照自己理解回答的差不多,姜叶开口。
【就像大家说的,房屋的作用可以遮风避雨、冬暖夏凉,且随着房子大小,还拥有防御功能。】
【接下来就让我们带大家走进古人的房屋,人们最初的居住方式为穴居和巢居。
穴居就是在地下挖洞,巢居就是在地面搭建像鸟巢一样的房屋。】①
“挖穴住山洞,仿造鸟巢,那得是多远之前?”嬴稷呢喃。
上次直播结束后,他发现了回播功能,知道了棉花等物的存在。
可再次直播,听到更久远的人类历史记载,他仍觉得不真实。
“那是比商周更远的时期。”诸子百家们肯定。
【像穴居这样的居住方式,我们到现在都还存在,大都建在厚黄土层内,名为窑洞。
窑洞确实冬暖夏凉,经济实用,缺点是交通、医疗等不便。】
“窑洞吗。”诸朝百姓们心神一动,“咱们盖不起砖瓦房,倒是可以试试窑洞。”
“前提是咱们得找到厚黄土层,黄土层太薄,根本挖不出窑洞。”窑洞得有合适的地势才行。
【后来,随着时间过后,人们又有了半地穴式房屋和干栏式建筑。
半地穴式房屋一半是地穴,一半是房屋,这样比穴居拥有更充足的光源。
干栏式建筑则是下。面立柱,抬高地基的方法,这是为了防潮。】②
【从彼此不同环境,我们就知道半地穴式房屋地处气候干燥的北方,干栏式建筑则是南方。
房屋建筑上的差异,都是为了适应本地的地理环境。
且因为双方地理差异,后面南北双方所发展出来的建筑风格也有所不同。】
【我们先来说古代房子的功能,先从普通人的小房子说起。
居住,只是古人对房子的需求之一,除此之外房屋还得搭配客厅、厨房、仓库、茅厕等功能。】
【关于古人的居住,也被称为正屋,一般都是坐北朝南的格局,因为这样可以拥有更多太阳和采光,大家也都知道,阳光不充足,室内会阴冷潮湿,让人很不舒服,对人。体也不好。
除此之外,古人为了避免冬天寒冷,还把窗户做的很小,咱们前面说过煤炭中。毒的事,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空气不流通,可古人保暖措施没有现在多,窗户真做大了,对他们也不好。】
关于窗户问题,对于古代而言,确实左右为难。
窗户做小吧,不通风;做大吧,不保暖。
不像现在,还能想办法采光和保暖兼得。
对于姜叶和江雪的感慨,诸朝古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咱们窗户很小吗?没觉得啊,大家窗户不都这样吗?”
“是啊,窗户够用就行,咱们又不是什么大户人家。”
大户人家们:“……”他们窗户自然比普通百姓大。
所以冬天那温度,谁开窗谁知道那种酸爽。
【说起居住,自然少不了床榻,床榻那面大同小异,不同的是床榻高度,有高有低,如低的床,就很不适合在潮湿的地区使用,过高也很不适合老人起卧。
还有的床会带围栏,让床呈半包围式,又或者带四根立柱,方便后面挂蚊帐、棉帐之类的遮挡物。】
“没想到床还有那么多门门道道。”春秋战国的人们大开眼界。
比如他们才按照天幕回放做出椅子,床还没玩出更多花样。
后世床已经普及的朝代,看到不同款式的床,也眼睛晶亮,十分喜欢。
一个好的床榻,能增加人的睡眠质量,在这方面,古人并不含糊。
【对了,带大家看一下龙床,大家想象中的龙床是怎样的?
反正我以前想象中的龙床,面积大的可以一下躺十个人。】
“咳咳,能躺十个人,那还是床吗?那是屋子吧!”刘彻、李世民等帝王咳嗽不已。
就是许多后宫佳丽众多的帝王,也想象不出来能躺十个人的龙榻模样,最关键的是十个人里只有一个帝王,身体能吃的消吗?
“咦,没想到床还能这样玩!”除了大部分正常人,还有少数荒淫昏君和贵族们。
他们迫不及待的就让人打造大床,然后不等开始享乐,就失去天幕观看资格。
隋炀帝杨广就在其中,天幕的消失,让杨广混沌的大脑一下清明起来。
等回神,他背后出了一身冷汗,他不敢表现出自己的异常,一旦得知他看不到天幕,本就动荡的大隋江山,会更加动荡。
好在他之前吩咐宫人记录下天幕内容。
不过能坚持多久,杨广心里也没底,想到这,杨广心里杀机立现。
有些人知道无法挽回后,会痛彻心扉悔改,还有的会继续一条路走到底,杨广就是后者。
总之,杨广是绝对不会把自己江山社稷,交给自己臣子们的。
【其实龙榻没有我们想象的大,比如清朝帝王们的龙榻,也只是一般尺寸。
且室内光线昏暗,不如咱们想象中的富丽堂皇和明亮。】
别说姜叶和江雪失望,就是诸朝百姓们也很失望,“帝王的龙榻,怎么又小又暗啊?感觉还不如我们家的床榻呢。”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