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伦:“假如发生盗蛇事件,虎视眈眈的竞拍者们都会想知道是?谁偷的。”
麦考夫:“您觉得「捕梦社」是?小偷,这个猜想如何??”
莫伦煞有介事地说:“这个猜想很到位。”
眼下,找不到「捕梦社」的行踪,那该怎么办?
哐!一口黑锅扣上去,说不定就把关键人物给?逼出来了。
不过,两人尚有底线。
只是?假想而已,万一发生盗尸的情况,可以进?行浑水摸鱼的盘外操作。
同一个纽约,有些人能一起?过圣诞夜,有的人是?形单影只。
「老杰克酒店」的客房。
莫里?亚蒂望向窗外,太阳余晖消失在地平线上。
今夜,圣诞夜。
他对圣诞大餐却完全不感兴趣,心里?蠢蠢欲动。不如偷一条怪蛇尸体?,玩玩?
比如遮蔽了偷盗者留在泥地上的脚印,比如淡化了空气?里的腥臭气?味。
整个纽约白茫茫一片,宛如传说里的圣洁之地。
莉莉与妹妹,随母亲一起来到兰格表舅家。
兰格豪宅,富丽堂皇。
水晶灯闪耀光芒,宴会厅钢琴曲悠扬。望着落地玻璃窗外的鹅毛大雪,更似置身于童话故事之中。
莉莉喝着热红酒,不只身体暖暖的,脑袋也有?些热,微醺上头。
今夜,原本以为会在酒店内度过。
凌晨入境,好不容易在码头边叫到一辆马车。
她与母亲、妹妹,还有?金发门罗先生,四人入住了为数不多的圣诞假期照常营业的「老杰克酒店」。
下午一点,醒来。
准备找人去兰格舅舅家送拜帖,表示她们已经抵达纽约,希望约一个合适的时间登门拜访。
莉莉还没动笔,奇洛管家居然来酒店接人了。
奇洛管家表示,兰格先生听说了『珍妮号』的凌晨突发事故,而?他之前收到过表妹福纳克夫人的电报,注明?了轮船班次。
兰格先生得知发生轮船事故,立刻追查福纳克母女三人是否平安。获知三人在哪里落脚,马上派管家前来接人。
莉莉被接到豪宅八个小时,感?受到了兰格舅舅一家的热烈欢迎。舅舅办事风风火火,待人亲切热情!
兰格舅舅今年四十?九岁。
二十?五年前,他与一伙同?龄伙伴从英国来到美国西部。
当?时,加利福尼亚掀起淘金热,他的第一桶金就是采矿得来的。
餐桌上,兰格正在回忆当?年。
“我和雷恩斯不只挖到了金块,也挖出过恐龙化石,卖出了一大笔钱。如果是今天,我肯定不卖化石,把?它放到收藏室里作为传家宝。”
雷恩斯是福纳克夫人的亲哥哥,也就是莉莉的亲舅舅。
莉莉却没见过他,因?为雷恩斯英年早逝。
二十?五年前,两?个淘金小伙在美国西部赚到第一桶金。
兰格选择留在美国,他认为去西部淘金的人需要坚实耐用的衣服,批量生产牛仔服是有?利可图。
雷恩斯却返回英国,准备买一小块地,开?始乡绅收租的安逸生活。
命运开?了恶意玩笑。
雷恩斯返回英国不久,去伦敦与人签订买地协议时,倒霉地遇上霍乱爆发,染病死了。
兰格唏嘘不已:“当?时我没留住恐龙化石,也没留住雷恩斯,如果不让他回英国就好了。”
福纳克夫人听着兰格的感?叹,她却没有?太多悲痛。
她已经记不清雷恩斯的模样。兄妹俩没有?矛盾,但?不亲近。
年少时期,自家与兰格家住在同?一个村庄,但?因?男女有?别,她与兰格相处时间不多。反倒是亲哥雷恩斯与兰格同?龄,两?人经常玩在一起。
福纳克夫人搜肠刮肚,找话题捧场。
“当?年,我真羡慕您与雷恩斯每天都有?趣事可做。你们一起上树掏鸟蛋,下河摸鱼虾,隔三差五能给家里加菜。”
兰格被触动了记忆开?关,也谈了年少糗事。
“哈哈哈,那时候真是调皮。我和雷恩斯还喜欢去偷剪隔壁村圈养的绵羊羊毛,几乎挑衅过所有?养羊人的牧羊犬,被它们追着跑。我们实在跑不过了,就爬树躲着。”
兰格说着,大大咧咧地拍了拍敦实的肚子。
“现在,人老了,也胖了。再也不是年轻的时候,能随便跑两?三英里。”
福纳克夫人顺势吹捧说:“当?时你们也真的很辛苦。我太佩服你们了,十?六岁就离开?家乡去伦敦打工。”
雷恩斯与兰格十?六岁离开?家乡。
在前往美国淘金前,两?人去伦敦打过八年零工。
那时,福纳克夫人十?四岁,人们都还叫她的本名詹妮。
后?来十?年间,她只见了雷恩斯、兰格四次。
等?雷恩斯从美国淘金中赚到一大笔钱回家,她已经二十?四岁了。
那年,兄妹俩没时间重新?熟悉起来,雷恩斯就在伦敦病逝。
福纳克夫人叹息:“时间真是快。眨眼?间,雷恩斯去世二十?三年了。”
她难有?发自内心的哀伤,但?象征性地拿出手帕擦了擦眼?角不存在的泪光。
“如果哥哥还活着就好了,大家热热闹闹相聚在一起,可惜了。”
莉莉却为素未谋面的亲舅舅伤感起来。
小时候,每次探望外祖、外祖母,都会听两位老人说起雷恩斯舅舅的故事。
不只是他在伦敦、美国西部的打工见闻,还能阅览他买的不少书籍。
莉莉从那时起就想去外面的世界瞧一瞧。
可惜,雷恩斯舅舅早逝,没人能带她去见识一番。
雷恩斯死后?,遗产被双亲继承。
其中两?千英镑被用作妹妹詹妮的嫁妆,是让嫁妆比原本多了一个零。这笔钱也让詹妮成功嫁给乡绅福纳克。
莉莉听父母提起过两?人的婚姻实情。
适婚年龄的两?人,在乡镇相亲舞会上认识。
乡绅福纳克想找的妻子,长?得不用太漂亮,只要相貌和善。她不能太有?钱也不能贫穷,嫁妆两?三千就不错,女方的家庭关系也要简单一些。
詹妮想找的想丈夫不用外貌英俊,性情温和即可。
不必太有?钱,家里有?地,地租能维持相对体面的生活就好。另外,希望男方的家庭关系简单一些。
两?人一拍即合。
没有?产生缠绵悱恻或坚不可摧的感?情,只是其他条件都合适。
都不挑挑拣拣,一个愿意娶,另一个愿意嫁,组成了新?的家庭。
平淡生活持续了二十?多年,两?人生育了两?个女儿。
如果福纳克家的地产不是属于英国法律中限定继承的部分,生活能一直平淡到死。
莉莉之所以会听父母提起过往,那次是在讨论为她定下与唐纳德子爵次子的婚约。
那是一个老套的故事。
福纳克先生与唐纳德子爵在钓鱼时认识。除了爵位,两?人的家庭资产相差不算太多。
唐纳德有?两?个儿子。
依照长?子继承制,爵位与大部分家产都由大儿子卡森继承。为小儿子卡特规划好了大学教师的职位,算是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
唐纳德与福纳克脾性相投,有?了促成儿女婚事的想法。
不是介绍大儿子,而?是介绍小儿子卡特与莉莉认识,也算是门当?户对。
莉莉听父母说起两?人结婚的始末,又?听两?人摆事实讲道,说着为她挑选的相亲对象有?多么合适。
莉莉心里有?一股说不出的惆怅。
未来被安排得一眼?看到头,自己的婚姻可能与父母一样寡淡无味,但?还是同?意与卡特见面聊聊。
相看的结果与预料中一样。
卡特长?相普通,性格略强硬,他对未来妻子有?一条硬性要求——顾家,不能过度热衷公益。
婚后?把?时间花在丈夫、孩子身上多一些,而?不是整日不着家,一会参加这个慈善晚会,一会又?参加那个捐赠活动。
莉莉事前了解过,唐纳德夫人喜欢参加各种活动。卡特的要求表明?了他对母亲生活状态的不满。
莉莉对卡特对婚姻的态度,说不上支持,但?也谈不上反感?。
她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希望每年假期外出走走看看,不能一直待在平时生活的城市。
双方最后?同?意了彼此的要求。
在一年半之前定下婚约,如无意外,将在明?年的春天结婚。
事情却发生了变化。
一年前,福纳克先生去世,让妻子与两?个女儿失去了地产收入。
半年前,子爵长?子被发现感?染梅毒,已经到了病发晚期。卡森精神严重失常,两?个月前,他上吊自杀了。
这样一来,继承权落到次子卡特的身上。
卡特有?了爵位与土地财产的继承权,莉莉却失去了固定的地产收入。
两?人原来各有?的资产平衡被打破,这段婚约还能持续吗?
福纳克夫人在这个月的月初拜访了唐纳德夫妇,试探询问来年三月的婚礼是否照约定进行。
她问对方婚礼要做什么准备?
唐纳德夫人回复,因?为长?子卡森的死亡,希望次子卡特的婚礼推迟半年进行。
“不怕您笑话,我对社?交并不擅长?。”
福纳克夫人借着亲哥雷恩斯去世的话题,向兰格一家吐露了此行美国的主要原因?。
“如果哥哥活着,他必能与唐纳德先生有?更好地沟通,不像我,连女儿的婚约也保不住。”
福纳克夫人把?大女儿莉莉与卡特婚约的来龙去脉说了出来。
询问兰格:“您看这件事怎么处比较好?唐纳德家是不是想要解除婚约?”
“岂有?此!”
兰格当?场愤愤不平地黑了脸。
“唐纳德一家太势力!卡特有?了继承权就要悔婚,他有?多看得起他自己?难不成长?了一张阿多尼斯的脸?
阿多尼斯能引起爱神维纳斯的倾心,卡特认为退婚了,他也能赢得公主的青睐?”
兰格说着,指了指儿子莱蒙。
“卡特唐纳德有?我家这小子长?得好看吗?”
福纳克夫人与莉莉都不好意思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但?也不由看向被点名的莱蒙。
与兰格的风风火火不同?,他的儿子莱蒙二十?二岁,吃饭说话都是慢条斯。
莱蒙的长?相汲取了父母的优点。
他有?着父亲兰格深邃的眼?眸,也有?着亡母伊丽莎白的精致面容。
在纽约富豪圈的魅力榜上,莱蒙哪怕不是人人认可的榜首,但?也有?一席之地。
“父亲,您不必发火。既然是唐纳德家反悔在前,不如让这份婚约直接作废。”
莱蒙又?对福纳克母女三人微笑着说:
“你们来了纽约,就在这里安心住下。等?圣诞假期过后?,我多组织几次舞会,介绍更出色的年轻人给莉莉认识。请姑妈放心,我组局,不会放歪瓜裂枣进门。”
莉莉尴尬笑。
她是想解除与卡特的婚约,但?下一步不是想嫁入纽约有?钱人家,是想变成纽约有?钱人。
福纳克夫人却是眼?前一亮。
没到纽约前,不确定兰格的态度,她想保住大女儿的婚约就好。
现在情况变了,兰格父子的表态让她有?了新?靠山的感?觉。
福纳克夫人很想立刻答应,但?多少长?了一点心眼?。
扫视餐桌上另外两?人——兰格在十?一年前续娶了卡米拉,有?了女儿安吉拉。
卡米拉作为这个家的女主人,是否欢迎兰格的远亲在纽约久住?
福纳克夫人从自己的角度去判断,如果是她,并不喜欢丈夫多管亲戚家的闲事。
卡米拉却是一脸热情地表达欢迎:
“太好了!詹妮,你一定要与两?个孩子在纽约多待几年。兰格与莱蒙总是忙生意,我又?不喜欢参加宴会。你在,我能有?自家人一起聊天。安吉拉也与拉娜年龄相近,两?人也能做伴。”
话到这里,主人一家四口都热情邀约,福纳克母女三人没有?由不留下。
兰格家的圣诞大餐在其乐融融中结束。
餐后?,莉莉稍加思索找上了表哥莱蒙,概述了『珍妮号』发生的事故。
“多亏海勒小姐伸出援手救了拉娜。很惭愧,母亲与我都没正式感?谢她。现在我们一家三人在此暂居,我想有?必要与你说一声。”
莉莉确定母亲尚未与兰格舅舅提起此事。
按照一般情况,该与女主人商议,偏偏卡米拉是兰格舅舅续娶的继妻。
从餐桌上的氛围判断,继妻卡米拉不管事,反倒是作为长?子的莱蒙管着兰格家的交际应酬。
莱蒙关切地表示:“上午我就听说『珍妮号』本次航行遇上怪事,没想到你们还有?这样的遭遇。远洋航行太不容易了,你们受苦了。”
他又?问:“你说的海勒小姐,是很有?名的莫伦海勒吗?今年年初,伦敦报纸上的那位『绞刑架小姐』?”
莉莉知道年初的巨额遗产案,但?没有?问询两?者的关系。
“我不知道是不是同?名同?姓。”
莱蒙:“去年的十?二月,海勒小姐来纽约办继承遗产的手续,参加过几场宴会。我见过她一次,我记得她有?一双车矢菊蓝的眼?睛。”
莱蒙又?形容了其他外貌特点,问莉莉:“你在船上遇到的是她吗?”
莉莉逐一回忆,肯定点头,“应该没错。”
莱蒙:“作为拉娜的表哥,我代表兰格家很感?谢海勒小姐对拉娜的救助。为表诚意,我与你一起登门致谢。”
莉莉迟疑,今天凌晨她完全想不到会与表哥莱蒙一起上门致谢。
莱蒙摆摆手,“肯定不能贸然登门,我们先写一张拜帖,等?待海勒小姐的回应。你觉得呢?”
莉莉想了想,没有?不妥当?的地方。“好。”
莱蒙:“她现在住在哪里?”
莉莉:“留下的联络地址是柏树街1号。”
“柏树街1号。”
莱蒙缓缓重复了一遍,自然而?然地说:“距离华尔街很近,是一套独栋别墅。”
莉莉不知详情,问:“那里的居住环境不错吧?”
“挺好的。”
莱蒙笑着回答,却又?眯了眯眼?。
那栋房子的租客恐怕不只莫伦海勒。
据他所知,出面签订短租合约的,是从伦敦白厅来的男人。
莱蒙不动声色,没有?再多说什么。
等?上门见了面,就能观察到更多。
柏树街1号的圣诞夜在平静中度过。
对莫伦与麦考夫而?言,平静的时光着实不可多得。
两?个人的温馨晚餐没有?被突发事件打断。
餐后?散步,在雪中走了一个多小时,也没遇上纽约版的「圣诞大盗」。
回家,再一起阅读梦魔相关资料书籍。
当?天的睡眠质量不错,没有?被突然拉入梦境任务世界。
莫伦拆开?麦考夫送的圣诞礼物。
一枚典雅的定制帽针,镶嵌着车矢菊蓝色宝石,是她眼?睛的颜色。
帽针静静地躺在礼物盒中,也没有?被调包、被消失等?叫人猝不及防的事故出现。
平静的圣诞夜令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两?人是来纽约悠闲度假的,不是来解决身上的不定时炸弹。
12月25日,太阳不能更正常地升起。
莫伦却无法继续悠闲居家,她要亲自登门,对两?个人说一声圣诞快乐。
不是去年在纽约社?交晚宴上匆匆认识的那些人,而?是拜访爱德华范恩律师与雪莉查德女士。
前者是处遗产继承案的律师。
一年前,莫伦初来乍到,她很感?谢范恩律师的援手。
后?者是合作愉快的投资合伙人。
两?个月前,莫伦与麦考夫身在伦敦,与位于纽约的雪莉合伙,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前大捞了一笔。
上午探望范恩律师,下午与雪莉聊天。
黄昏时分,莫伦返回柏树街1号。
麦考夫尚未回家,直到晚餐前半小时才看到他的身影。
“我这边今天没有?更多捕梦社?消息。”
麦考夫问:“您呢?情况如何?”
莫伦摇头:“范恩与雪莉知道得很少。如果不是伦敦先爆出了游乐园杀手新?闻,那两?位身在纽约,也不知道柏树街66号是捕梦社?据点。”
麦考夫又?翻起信盒。
今天有?三封给他的信件,却都是公务信函,与捕梦社?情报无关。
莫伦前往纽约的行程知道的人不多,可她今天也收到了一封信。
“莉莉福纳克送来了拜帖,希望过两?天登门向我致谢。”
麦考夫作为合租人,有?必要与他一声。
莫伦随手把?帖子递了过去:“您看。”
麦考夫接过,却留意到帖子上的另一个姓名「莱蒙兰格」。
“看来兰格家对表亲的接纳度很高。以示重视,莱蒙先生准备陪同?登门。”
麦考夫似乎就事论事,非常客观地提起莱蒙的信息。
“听说莱蒙兰格是纽约当?代的「阿多尼斯」,他的魅力与他主导设计的「兰格剧院」一样出众,也不知是真是假?”
莫伦:“明?天我们就要去「兰格剧院」观看演出,可以先验证这个剧院的演出效果如何。等?莱蒙上门,您就能验证另一半的传言。”
麦考夫微笑,他一点也不意外莫伦同?意让兰格表兄妹登门。
一位经常在纽约活动的富商之子,说不定接触过捕梦社?。
莫伦:“事实上,我去年在某场宴会上见过莱蒙一面。”
“哦。”
麦考夫随意点头,表示他知道了。
有?什么好在意的,他很清楚莫伦从来不会以貌取人。
半分钟后?,麦考夫仿佛不经意地问:“所以说,您对他的感?官如何?”
莫伦:“如果您问的是莱蒙是不是名副其实的纽约第一美男子?我认为审美受到个人主观情感?的影响。在我的眼?里,他不是最有?魅力的那个人。”
麦考夫仿佛漫不经心地接话:“在您看来,谁最有?魅力呢?”
莫伦笑了。
她前倾身体,靠近回答:“答案显而?易见。不是远在天边,而?是近在眼?前。”
起居室,有?且仅有?两?个人。
答案呼之欲出。
麦考夫心头一颤,望着莫伦的双眼?。此刻,莫伦眼?里只有?他的身影。
下一刻,莫伦却朝后?一靠。
她随意地靠在了椅背上,无不自信地说:
“在我看来,当?然是我自己最有?魅力了。福尔摩斯先生,您认为对吗?”
麦考夫笑着,将?拜帖放到长?桌上。
前倾身体,右手?双指轻压卡片,将?它缓缓推还至莫伦手?边。
“我十分赞同您的观点,您的魅力?独一无二,令人叹服。”
麦考夫一本正经地称述,又轻轻拍了拍莫伦的手?,仿佛单纯地表示认同。
不过,这次收手?时不够干脆。
麦考夫指尖多了一秒的流连,似有如无之间,划过莫伦的指腹。
也许是劳累一天后,大脑对手?部发出的指令略有延迟。
抑或在某个瞬间,他?再难克制心底悸动,小心翼翼地想要触碰对方的体温。
莫伦感觉皮肤微痒,似被羽毛轻轻挠了一下。
可当她想要反抓住那根挠心的羽毛,对方已经消失不见。
抬眸,看向麦考夫。
他?已收回右手?,正襟端坐,似乎无事?发生。只是眼底残留了一丝来不及收敛的柔情与渴望。
隔着木桌,四目相对。
两人眼神相缠,空气变得安静。
麦考夫一动不动,竭力?控制自己,没有去摩挲手?指。
对方肌肤带来的触感渐渐消失,指尖空落落的。
这种触感消失于指尖,却顺着感知?神经入侵他?的大脑,企图掀起一场至死方休的风暴。
窗外大雪纷飞,室内的体感气温却急速上升,从温暖向炽热变化。
“噼啪——”
壁炉内,干柴发出被烈火焚烧的爆裂声。
莫伦目光流转,好似轻拂过对方衣服上的每一粒纽扣。
但?眼中没有过于浓郁的情绪,好像在单纯好奇福尔摩斯先生所使?用的纽扣有哪种美学结构。
麦考夫感觉衣襟被从上到下扫视,明明那道眼神平和似暖风,他?却控制不住喉结微动。
今天系领带的方式可能有点小失误。略紧了一些,竟然让他?有些许燥热。
莫伦终是笑着起来,打破发烫的沉默:
“感谢您认同我的自我评价。遇见您,是我的幸运。美好如您,请务必保重身体。纽约的雪断断续续地下了一天一夜。出门在外,要注意保暖,别着凉了。”
麦考夫闻言,只觉更热。
这话听起来是很暖心,却怕它暖过了头,量变引起质变,让人热到无法继续保持不动如山。
“谢谢关?心,我会注意的。”
麦考夫神色如常地站了起来:“晚餐应该快做好了。我去换身居家服,准备用餐。”
莫伦抬手?,做出您请便的手?势。
麦考夫不急不缓地离开起居室。
当他?踏入走廊,终是再也忍不住,伸手?轻扯一下领带。
松开领口,深呼吸,将?不属于凛冬的热意压制下去。
又加快脚步返回卧室。
麦考夫:没事?。
只怪今天的衣服太保暖,让人心热,换一套宽松的家居服就好。
莫伦好整以暇地坐在软椅上。
拿起拜帖,轻弹一下,将?它抛入表示已读的那只信盒。
不论莱恩是抱着何种目的登门拜访,这张卡片已经发挥另类作用。
12月26日,纽约的大雪暂时停歇。
融雪时更冷。
这种天气适合观看一部温度偏高的戏剧。
比如火山爆发,它带来的温度足够高。
「兰格剧院」的大热剧目《无夏之年的爱情》,演绎了火山爆发前后的爱情故事?。
夜,19:30,观众们逐渐入场。
麦考夫购买了包厢票,他?还准备了两只手?持望远镜。
莫伦一起走入剧院。
这是她第三次进入19世纪的剧院。
第一次,「北方剧院」包厢的吊灯上藏了定?时炸药。
第二次,「查尔斯游乐场」里藏了巨额资金的线索,引来杀手?窥觊。
第三次,「兰格剧院」会有什么“特别节目”的吗?
莫伦问?:“我看报刊记述了不少?各地不同火山秀,室外室内,各有风采。您有实地观演的经验吗?”
上个世纪,1748年,意大利开始发掘被火山灰淹没的庞贝古城,现?代火山学的研究逐步形成。
人们更观测到意大利的维苏威与埃特纳火山又活跃了起来。
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还导致地震频发。比如1755年,葡萄牙里斯本大地震,死伤惨重。
「火山秀」这一商业概念,随着对天灾的观测渐渐兴起。
毁灭带来的震撼感与求生欲,让大众对末日题材故事?着迷。
人为?模拟火山爆发的舞台效果,营造身临其境感,让「火山秀」成为西方观众偏爱的戏剧桥段之一。
从18世纪开始,它发展了一百年后,形式丰富多样?。
室外秀,利用烟花模拟岩浆横流。
室内秀,采用幻灯片、灯光、音效叠加的效果,上演火山爆发奇观。
麦考夫:“我没有特意去观看。大学时去海边度假,路过一场沙滩上的火山秀。可惜也没看到岩浆喷发的效果。”
他?简述了观看失败的原因。
主办方技术不达标。被当作「火山」的道具以软木涂漆制成,论上作为?「岩浆」的烟花需要从木头道具内喷发出来。
演出者操作失误,让烟花未到「火山口」就内燃了。
这下成了真的“火山”,一座整木制火山道具从内部起火爆燃。
麦考夫总结:“虽然火山秀有一百年的历史,也算是一种成熟表演形式,但?对操作细节的把控还是很有讲究的。不是谁都能玩得转。”
莫伦:“那意味着出色的火山秀操纵者,掌握了成功制造博物馆鬼影的技术。”
麦考夫点头,“论上,完全正确。”
两人进入「兰格剧院」,演出将?在半小时后开场。
不着急去包厢,先整体参观剧院。
弄清楚楼梯的走向,有几条走道可供观众进出。
这个时代,剧院内没有安全通道的标识。
莫伦只能自行?判断万一发生火灾,该走哪一条路逃生比较合适。有的谨慎被刻入灵魂,不免让她的生活少?了一些乐趣。
“与您说句真心话,我不太喜欢密闭的剧院环境。”
莫伦低声说:“比起演出带来的享受,我会担忧万一遭遇故意纵火。试想一下,演出厅的大门被反锁,观众与演员在火焰中无处可逃,全部葬身火海,那真是太不幸了。”
麦考夫很能解莫伦的想法。
两人第一次见面?,莫伦在「北方剧院」拆弹。
万幸,当时她及时发现?了炸弹,让它在室外草坪的半空被引爆,才没造成人员伤亡。
麦考夫:“您的担忧并非思虑过度。我很抱歉无法保证一定?不会有意外出现?。”
莫伦:“不,这完全不是您的责任,您无须抱歉。”
她只是有感而发。
不仅在这个世界遭遇过包厢炸弹,从前侦办过多起电影院纵火、剧院被袭击的案件。
面?目全非的尸体,残垣断壁的建筑残迹,都昭示着灾难发生时被害人们的绝望。
莫伦也没有过度共情,不必因噎废食。
“意外与明天,谁也无法保证哪个先来。有不错的演出,还是要欣赏的。”
麦考夫却把莫伦的真实想法默默记下,琢磨以后两人包场观演的可行?性。
为?了娱乐放松的观演,他?能提前联系清场。
但?类似今天的情况,是为?了调查求证就不适合包场,他?能做的是尽可能与莫伦一起来。
麦考夫:“不怕您笑话,我的生活其实很单调。一张沙发、一本书与一壶茶就能过一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