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三四十年之后,有人统计,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一第二年参加高考的人具有超高的成材率,多少政界高官以及其他领域的成功人士,都是出自这两届考出来的大学生。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还不是人家努力拼搏得来的。
让谁等一个机会,一等就是十年,好不容易等来了,敢不拼吗?
抓住了这个机会的人,个个都很努力,都想着要把耽误的时候补回来。通常是早上五六点就起床开始学习,晚上十一二点都不准备睡觉。
虽然学校有熄灯时间,但总有一部分人有自己的门路,找到照明的方法,延迟睡觉的时间。
姜棉也很努力。
虽然在备考的时候,她的压力比别人少了一些,但总的来说,她的机会来得更加不容易。
要想不负韶华,不辜负穿越大神把她弄到这里,不管怎么样,她都要借这个机会把自己武装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大学生。
但姜棉再努力,也不会拿性命和健康来博。
开学一段时间之后,经过各方面的调整,她制定了一套计划。
这套计划包括了很多方面,比如作息时间,学习计划,运动时间,饮食计划,等等。
其中作息时间和运动时间是必须严格执行的。
早上五点半起床,运动半个到一个小时时间。
下午也要运动最少半个小时。晚上一熄灯,她就上床睡觉,不管同学们如何,她是绝对不熬夜的。
同宿舍的范雪梅出身军人家庭,从小就被家里的几位军人当成他们的兵一样训练,但她对姜棉这一点也不得不佩服。
这家伙说起床就起床,说睡觉马上就去睡觉,绝不多耽搁一分钟。
然而很多人日以继夜地努力学习,但效果并不好,时间一长,反而有碍身体健康。
学校很快就注意到了这一点。
于是就有“八减一大于八”的口号诞生。
意思就是一天八个小时,用一个小时来锻炼身体和放松大脑,效果会大于八个小时的学习。老师也经常在课堂上念叨“要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姜棉对这点贯彻得很好。
上一世她就是太卷了,因为空间的事情,还脑补过多,让自己差点得了神经衰弱。
除了早上出操,下午五点钟之后,学校就会把所有教室和图书馆全部关闭,然后放广播,把学生全部赶出去活动,姜棉出了教室就去拉伸身体,然后去跑步。
这时候的颐和园还没有被围起来,圆明园也还是一片荒芜,很多清华的学生都喜欢跑步去这两个地方。
姜棉也喜欢。
跟她一起跑的熟人,除了同班也同宿舍的那两位同学,还有范雪梅。
范雪梅不但自己跟着跑,还拉着其他同学一起来。
但他们没一个有姜棉能跑。
范雪梅开始有点不服气。从小就被当初兵训的人,现在居然跑不过一个在乡下种了几年地的。
不过等跑了一段时间,他们一个个的都气喘吁吁了,只有姜棉。好像呼吸都没怎么加快,一副随时可以陪你再跑十公里的样子。
最后有人提议可以来一次比赛,不论路程,以体能为终点。
“你原来到底是干什么的?这么能跑。”范雪梅实在是跑不动了,看着前面正在原地抬腿的人问道。
“五岁之前的事不记得,五岁之后在农村生活,后来回到城里上学,再后来下乡,一共种了四年地,直到去年参加高考。不信可以去查。”姜棉还在原地做着抬腿的动作,笑眯眯的,“还要不要再跑?”
“不跑了。”范雪梅吐出一口气,泄气道。
她都快断气了,没看见吗?还跑。
她也不是输不起的人,被更有本事的人超越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不过她对姜棉倒是更加佩服了。
这件赛跑的事不知道怎么就传了出去,进入清华后的第一届校运会,姜棉就被体育委员抓到,参加了好几项的田径比赛,而且项项拿冠军。后来又进了校田径队,参加京市高校运动会的时候,也是多次夺冠。
环境工程有位非常能跑的女生这事儿也就慢慢在整个校园传开了。
不过清华的体育能人太多,她这朵小水花洒进这大海里,也就多些人认识她,显得并不突兀。
清华的学生体育弄得风生水起,在文艺方面也同样搞得有模有样。姜棉的嗓音不错,不过因为要捂住马甲,这方面的才能她就没有表露过。
不过这些都是为了调节身心健康的辅助行为,最重要的学习,依然是大家抓得最紧的。
自习教室和图书馆,一直都是最受同学们青睐的学习场所,每次都要提前去排队抢座。
抢不到的,就只能在宿舍的桌子上轮流学习。每个宿舍六个人,只有两张桌子。虽然自习教室和图书馆会分流一部分人出去,但很多宿舍还是要轮流使用。
标准的桌椅肯定是最舒服的,但没有的话,只能退而求其次。
姜棉回想到上一世她读高中时,父亲用木料为她做的折叠桌子。可以放在床上使用,这样既方便又不占地方。
那时候他们那个小县城的市面上还没有这种东西可买,父亲听了她的诉求,自己琢磨出来的。
当时还有很多同学拿去研究,然后让家里人照样复制。
那张桌子她用了不到一年,就随着她的辍学而放置起来了。
不过这东西没见过的时候可能觉得复杂,但只要见到实物,就会看出这东西很简单,很容易复制。
周末回家之后,经过姜棉的描述,庄清梵只用一天的休闲时间就做好两个。
这个是放在宿舍的。
想到图书馆里有些书是不能带出来的,万一抢不到座,又想把书看完,站久了腿要受不住的,怎么办呢?两夫妻想了想,又做了两个小马扎。
姜棉的背包也改进了,换成结实耐用的劳动布,她是参考后世的双肩包的样式做的,造型简洁大方,里面容积还大。别说一个小马扎,再来两个也能装得下。
返校的时候,两夫妻每人一套就把东西都带回了学校。
姜棉到了宿舍,东西一拿出来就被看了稀奇。
范雪梅把东西翻来覆去看了一会儿,说道:“下周回去我也弄一套来。”
跟风做的人不算太多,毕竟材料不是那么好找,会这个的学生就更少了。
有了这个折叠书桌,姜棉在宿舍的时候就不跟她的抢桌子了,后来范雪梅也做一个带了过来。这样,她们宿舍的人基本不用为桌子的事而发愁了。
桌子只能在宿舍用,小马扎可放的地方就多了,除了图书馆,平常在校园里背英语单词的时候也好用。只要有块两三个巴掌大的平地,就能放置。
姜棉的这个举动也会引来一些人的侧目,不过他们学校的包容性还是可以的,最多就是多看两眼,次数多了,也就没人在意了。
姜棉也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反正她又没干多出格的事,不就随身带个马扎吗?
她其实还挺忙的,没空去理会这些。
定外语课的时候,姜棉他们班的是英语,范雪梅那个班的是日语,听说是因为英语老师不够,所以需要一部分班级学日语。
学校的决定,学生有异议,虽然也能提,但现实条件摆在眼前,他们也没法改变。有学生想学英语的就另外想办法。
范雪梅就盯上了姜棉。
“你帮我学英语,我帮你学日语。这叫互通有无。”
互通有无是这样用的?姜棉有些无语。
范雪梅有几次听到姜棉在读英语,每次都被她那纯正的英伦腔引得入迷,最后终于忍不住想跟她学习。
学校固然有更好的老师,但她够不着,就算老师愿意教她,也不像姜棉离她这么近,有什么问题马上就可以解决了。
至于资格问题,她是从来都相信自己的眼光的。
就姜棉那一口既迷人又流利的英语,要是让她学到了,她肯定做梦都笑醒。而且,她敢肯定,姜棉的英语原来就很好。当她的老师,是绰绰有余。
姜棉不知道范雪梅怎么想,她的确也想学日语,她也曾经在宿舍里表达过这个意愿。
至于相互学习这事可以有。
上一世姜棉太有危机感了。当时她还是刚刚从车间的流水线上出来,进了办公室当采购员,在书店里看到了剑桥商务英语的资料,就把高级的那套买了,自己学了将近一年半,就去报名,不料就被她一举拿下。
不过证书拿到了,她也没松懈,继续深入学习行业的专业词汇。
后来进了外贸公司,有时候要出国办展,为了不吃语言的亏,又去学了西班牙语和德语。
在空间出现的前半年,她开始学法语。
日语她曾经有计划学的,但没来得及安排,既然现在大学有开这个专业,那到时候蹭课的机会应该是有的。艺多不压身,趁现在第一外语不过多费心思,把日语拿下,也算是了了上一世的夙愿。
◎作者有话说:
有关校园里的一些细节,参考以前在朋友家看过的一本书,书名好像是《延伸的墨迹》,是清华77级毕业生的回忆文集。
◎最新评论:
营养液(1/1)成就达成,有一定几率掉落更新,请侠士再接再厉
[ 校园生活上了正轨,姜棉依然过得忙碌又充实。整个人好像被注入了一]
校园生活上了正轨,姜棉依然过得忙碌又充实。整个人好像被注入了一股蓬勃的活力,虽然天天过着重复又单调的生活,但她并不觉得厌烦,反而忙而有序。身体和精神都很好,就好像身体的各项机能都被调到了峰值,之后就保持住这个水平一直向前。
以致有一次周末,谢东和跟楚婴过来小洋楼,楚婴看到比以前更加容光焕发的姜棉的时候,惊讶得眼睛都快瞪出来了,“你这是吃了什么啊?”
看着姜棉整个人好像亮得就要发光了,想到自己,被那些事情烦得都快头秃了。
楚婴在北师大也没闲着,她进的是中文系,同学们都太有才,各种或大或小的文学团体像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应该是诗歌。
楚婴的兴趣不在这,但她心里又有想法想要表达。姜棉就建议她写小说。毕竟还在当知青的时候,她就特别会讲故事。
就算是一件很平凡的小事,她都能讲得绘声绘色,勾起别人的兴趣。
这不是天生的小说家是什么?所以当初她报这个专业的时候,小伙伴们都觉得好,很合适她。
其实她上大学不久就有两篇文章发表在报社,不过篇幅不大,报社也不是特别有名,但给她的信心是空前的。
这一次她构思了一个长一点的,写了一半,被卡住了。
她过来姜棉这里本来是想放松放松,找一找思路的,没想到一见到人就被打击了。
几个小伙伴有一段时间没一起聚过了,楚婴把谢东和赶去厨房做饭,庄清梵也很有眼见力地跟着进去。
两位女同志就在外面等着吃现成的。谁让他们天天在一起,而她们要隔几个星期才能见一面呢。
楚婴拉着姜棉诉说她的烦恼,让姜棉帮她出主意。
姜棉:我能有什么主意,写不下去就暂时放下呗。
姜棉如是说。
“你才刚上大学,现在一个学期都还没过完,有那么多的时间,也不必着急出作品,练练手就好,找到自己知识的薄弱之处,以后注意加强。说白了,写作业就是一种让你变强的工具。不能因为写文章而耽误了学业。”
姜棉听她说有时候在上课的时候还想着这事儿,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楚婴听了,一想也是,于是就不纠结了。
姜棉有时候看似简单的话却能给人当头一棒。
她之前是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在学校里身边的都是同类,回到家里的那一位和她的脑子不一样,人家不会明白你的困境,所以她有坎过不去的时候就喜欢找姜棉聊天。
姜棉不知道别人怎么想的,但她觉得现在是上大学最理想的时候。不但不需要交学费,学校还会根据不同人的家庭情况发放生活补助,毕业以后,国家还会分配工作。
不把学业搞好,都会觉得自己对不起这个时代。
不管别人如何,姜棉依然把学业放在第一位。第一个期末考试,她考出了全班专业第二的成绩。
不是第一,不过第二也可以了。她只争强,不好胜。
一放暑假,谢东和一大早就过来小洋楼了。
等他进了院子,姜棉朝他身后看了一眼,确定他是一个人过来的。
“楚婴今天怎么没跟你一起过来?”姜棉随手关上门,问道。
“她和她那些留在这儿过暑假的同学出去玩了。”谢东和进了屋,看到庄清梵正在吃早饭,饶有兴趣地走近餐桌,看清了早餐的内容,“能给我也来一份不?”
他们今天早上吃得是猪杂粥配包子,还有两小菜。庄清梵一大早起来去买了材料回来煮的。
姜棉回厨房给谢东和拿了一副碗筷出来,他拿起碗自己就开始盛粥。
姜棉也乐得不用招呼他,自己坐回位置吃了起来。
很久没吃过这么舒坦的了,等两碗粥和两个包子进了肚子,谢东和的速度终于慢了下来,有空说话了,“房子的事情有消息了,你们看看哪天方便过去看看。”
买房子的事是他们在上学前就决定了的,不过两家人都不是着急等着房子入住的,所以那些带有麻烦的,一律不考虑。
经过了那个特殊的时期,多少四合院变成了大杂院,很多人平反之后,房子说是归还了,但实际上就是拿不回来。
在他们被赶出去之后,那里不知住进了多少户人家,你要想把房子拿回来,除非有本事把那里的人都安置妥当。
这里面的水太浑,两位男同志是本地的,该明白的都明白,明知里面有坑的,他们自然不会往里踩。
挑挑拣拣,哪怕谢东和认识的人多,也是挑了整整一个学期才开始有房子看。
“那就明天吧。”姜棉说道。
姜棉想速战速决,这个假期她还有其他事情要办,看过了,能买就买,不买也算是完结了一件事情。
庄清梵在这些事情上一向都是听姜棉的。
于是就敲定第二天大家一起去看房子。
碰头的地方定在谢东和的外公家的老宅子那边。
一大早,姜棉和庄清梵就过去了,他们刚到不一会儿,又来了一位姜棉不认识的男青年。个头挺高,剃着寸头,不说话的时候看着很这正派,一开口就不自觉地带上了几分痞气。
谢东和说是这次买房的介绍人,他的朋友,叫廖文。
在加上谢东和两口子,人算是到齐了,大家相互认识一下——主要是介绍两位女同志和廖文认识,庄清梵和廖文也算认识,只是不太熟。
“那咱们现在就走?李老爷子家的几套宅子都在什刹海那边。”廖文不是啰嗦的人,见人齐了,就提议出发。
大家都没意见,听到房主有几套房子也没多想,最多也就在心里感叹一下这老爷子以前的家庭背景不一般。
等见了面,那位姓李的大爷将他们几个打量了一番,说道:“我丑话说在前头儿,我这房子呢,要卖一起卖,只要两套的话,不卖。”
廖文开始劝他:“李大爷,您这又是何必呢。您今天卖两套,明天再卖两套想,两三次之后不就卖完了吗?您这样的要求,现在没几个人吃得下。”
姜棉和庄清梵对视一眼,然后开口道:“李大爷,您家一共几套宅子?都是多大的?”
李大爷转过头来看她两眼,虽然不能确定她能买下他所以的房子,还是回复道:“有五套,一套五进的,其他的都是三进的。”
姜棉看了谢东和跟楚婴一眼,只见谢东和伸出一个手指,动了动。
姜棉明白了他的意思,于是转向李大爷,“那我们能先看看房子吗?”
李大爷心底不由得升起一丝希望:“你能全部买下这五套宅子?”
姜棉笑了笑,“那得看是什么样的宅子,还得看您开出什么价。”
房子太烂,她不买;价格太高,她也不买。
这说明,她的兜里是有钱的。
李大爷把门打开,让他们进了院子,说道:“你们先等一下。”
几个年轻人就站在院子里等。
那位李大爷应该是回屋找钥匙了,反正也没多一会儿。
姜棉站着看了一圈四周,这是一座只有一进的四合院,估计有着100多个平方,没进屋里看,但从外面来看,应该维护得不错。
一会儿李大爷就出来了,大家就跟着他去看房。
首先看的是五进的大宅子。
李大爷带着大家转了一遍。里面粗略估计有100多个房间,房子维护得不错,没什么破败的地方。
李大爷爷说,这里有将近2000个平方。
接着去看其他的宅子。
五座宅子,他们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才看完。
除了其中一座三进的里面有几户人家居住,其他的都干干净净。这一座宅子住着人,但却是最破的,不过也是很糟糕的那种,否则也不能住人。
等所以的房子都看完后,庄清梵拉了拉姜棉,悄声说道:“买下吧。维护得这么好的、麻烦又这么少的房子,这年头很难遇到了。贵点也值得。”
这几座宅子里面,最麻烦的也就是还住着几户人家的那一座了。不过李大爷也承诺,只要他们把所有的房子都买下来,过户之后一个星期之内,他会把所有人都迁走。
姜棉也觉得好。她两辈子都对京市不熟悉,对四合院的情况更不了解,也无法评估它们以后的价值,不过看到房子之后,她就觉得喜欢。就凭这一点,她就觉得值得买。
谢东和和楚婴只想买其中一套三进的。其他的姜棉表示她可以包圆。
廖文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有点惊讶,悄悄问谢东和:“梵子的媳妇什么来头?这么大的口气。”
谢东和看了看一眼,“你打听这个干吗?”
廖文:“没。哥们就是有点羡慕。”
就算谢东和拿下一套,还有四套呢,全部买了,得好几万呢。
这年头,有几个人有这个财力啊。
他也见过有钱人,但能这么轻描淡写地面对值好几万块的宅子,说买就买的,而且还这么年轻的,他就只见过这一个。否则李大爷的宅子早就卖出去了。也不会等到他们来。
“其他的我也不太清楚,就知道她家里祖辈、父辈都是当兵的,父母都是烈士,家里的长辈去世之后,她就去乡下当了四年知青,直到高考恢复,考上了清华。”谢东和看了看他,提醒道,“不过哥们我提醒你一句,别去惹她。”
廖文一听就有点不高兴,“你什么意思?我也没想过去惹她啊。”
谢东和撇撇嘴,暗道:你小子从小就喜欢遛猫逗狗,以前哪家邻居来了一个年纪相仿的亲戚,不管是男是女,总爱凑过去捉弄一下人家,就因为这个爱好,小时候不知道被揍过多少次。不过他倒是没什么坏心思,就是爱玩闹。如果要是碰上姜棉,她那个人可不管你是谁家的崽子,万一惹了她被揍的一身包,那就不好看了。
不过看在他这次也算是帮了大忙的情况下,还有再次强调,“发正你记住我的话就行,别去惹她。”
廖文虽然不知道姜棉有什么可怕,不过他了解谢东和,知道他不会坑他,就点点头,表示记住了。
价钱谈妥之后,第二天大家拿了证件,就去过户。
◎最新评论:
看他们买四合院真的好爽
厉害,一下入了4套
催更,催更,催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等把土地证拿到手,买房这事儿完美结束。
把这宝贵的东西收好,姜棉准备请廖文去饭店吃一顿饭,以示感谢。虽然昨天中午那顿也是她请的,不过因为下午还要去看房,就是随便吃了一点。
谢东和听了却摇摇头,“不要下馆子,就买点东西回来我家煮得了。”
姜棉担心这样是不是有点不够尊重,谢东和却傲娇道:“我都下厨给他做饭了,不比下馆子尊重?”
行,你的哥们你做主。
最后是几个小伙伴一起买材料回来做了一顿大餐,廖文带了好几个哥们过来,等知道是谢东和亲自下厨弄的,感动得不得了,最后吃得也很满意。
果然,谢东和的手艺还是比饭店的大厨有面子。
姜棉以为房子的事就到此为止了。不料过两天,他们两个过去汪外公家吃饭的时候,被他抓住问道:“小姜很喜欢老宅子?”
姜棉被问得一头雾水,不由得转头看向庄清梵。
庄清梵想了想,觉得是前几天他们买四合院的事情被传了出去,便问道:“您听谁说的?”
汪外公摆摆手,“我昨天听说你们前几天买了几套老宅子,你也甭管是谁说的,就说有没有这回事。”
姜棉点点头,“有。”
买房又不犯法,没什么不能说的。
至于哪里来得那么多钱,家里的两位长辈多少都知道他们在下乡时暗暗做买卖的事儿,虽然没问,但大家都是心照不宣。
昨天汪外公咋一被人问到的时候,开始有点愣,不过很快就反应过来,用他资本家的头脑,很容易地就把人糊弄过去了。
他倒不是生气,只是思量着这两后生是不是喜欢这种老宅子,一下子买这么多套。并且怀疑自己当初是不是应该给他们一套四合院当礼物,反正他现在手里还握着几套宅子,自己留着也没什么用,以后也都是要给他们的。当时想着他们住在小洋楼,各方面都比较方便。就没想到这茬儿。
“小姜你要是喜欢,我这还有几套,先给你两套吧。”
太吓人了,一来就送房,这种做法太土豪了,姜棉受不了。
如果东西是给庄清梵,她没话可说,但汪外公现在是点名要给她,她可不敢收。
“不用了,外公,我这不是有了吗?您自己留着吧。”姜棉干巴巴地应道。
“你不是喜欢吗?自己买了那么多套,多两套又有什么关系?”汪外公盯着她,“不喜欢我给的?”
姜棉赶紧否认,“没有不喜欢您的。其实我买这些宅子,也不是为了自己住。就是觉得这些宅子以后应该会挺值钱的。我怕自己没有经营的头脑,就先买几套以防万一。钱留在手里,一花就没了。变成房子说不定还能增值。”
姜棉这话半真半假,把钱换成房子留着增值是对的。没经营头脑肯定是胡说八道。
说到底,可能还是心里没多少安全感。她买这些四合院其实就是为了预防某一天她的沙漠计划如果没有资金了,拿出一两套来换钱,也能应一下急。
其实按她的计划,加上她身上的空间,应该不会出现那种情况,而且还有庄清梵给她兜底呢。
她找的这位老公,上辈子就算是坐在轮椅上,依然是搞钱的小能手,虽然其中也有他的合伙人的功劳,但也不能否认他在商业上的能力。
可能是她已经形成习惯了,喜欢给未来加上一层又一层的保险。就是为了那一个“万一”,虽然这个“万一”可能永远也不会出现。
汪外公听了这话就看向庄清梵。
庄清梵赶紧说道:“我觉得自己对于经营还有些心得,可以弥补阿棉这个短处。如果她有的话。”
不说庄清梵是学经济的,就单从他是汪外公的血脉后辈,如果敢说自己不擅长经营,不得被他拍死就是把汪外公气死。
汪外公的祖上本来就是经商的,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出自安全的考虑,他出来做生意的时候,用的是化名。这样一来,很多时候家族的关系就不能用了,纯属从零开始。
就算这样,最后他也是打下了自己的一片江山,并用这些为了国家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少的贡献,也是这个原因,他在那场运动开始的头几年,才不被人所注目,最终保全自己。
作为他们唯一的后辈,庄清梵身上自然也遗传了他们在这一方面的基因。
“那这两套宅子就写小姜的名字吧。你要是有本事,以后能挣得比我还多。”汪外公对着庄清梵说道。
庄清梵笑了笑,“是您的东西,您怎么高兴怎么来。”
姜棉在背后悄悄掐了一下他的手臂,被他温柔地把手拉住,再轻轻地握在掌心。
姜棉看指望不上他,便说道:“外公,我的名下已经有了这么多套了,要不,您把它们过给清梵吧。”
汪外公看着她,“你们俩是两口子,过给谁都一样。以后我走了,留下的东西你们两个都有份。还是说,你想哪天就甩掉他?”
这话一出,姜棉不敢再推辞了。
于是姜棉的名下又多了两套房产。
事了之后回到家,汪大明有点激动地对着汪外公指手画脚。
汪外公笑了,问道:“你是不是想问我,为什么不把房子过给自己的亲外孙,而是给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外孙媳妇?”
汪大明使劲点头。
汪外公说道:“小姜是个不喜欢欠人家东西的人。现在我把房子给她,就算哪一天他们两个真的分道扬镳,她也不会把房子带走的。但如果把房子直接给清梵,说明我现在没有把她当成自己人,作为长辈的,当然希望他们永远和和睦睦的。所以就算她不稀罕,我也还是要把房子过给她。”
姜棉自然不知道汪外公这么了解她,她也的确是这么想的,如果哪一天他们俩真的过不下去了,她就把房子再还给庄清梵。
她也猜到,汪外公这是在安她的心,告诉她,他把她当成自己的血缘后辈一样看待。
姜棉在后世参加过不少朋友和同事的婚礼,在当场,很多男方的父母都会说,以后会把媳妇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对待。有些女方父母也会对新郎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