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的自然还是小乌龟和小兔子跑步的故事,3班的小朋友因为和她有些认识,所以堂内的气氛异常的活跃。
宁书曾经以为,她对教书的热情不会很高,可是教到双胞胎从育幼园毕业了,她还在教。
1973年6月,双胞胎和海才8岁了,也光荣的从育幼园毕业了。今年的9月,他们要读一年级了。
只是这几天,不管是双胞胎还是海才,他们的兴致都不太高。
因为到了八岁,青林湾生产大队的孩子也到了上学的年龄。也就是说,海才要回老家了。
海才从6岁那年的冬天来部队的,也就是1971年12月,到现在1973年的6月底,整整的一年半了。
这一年半,宁书也没有回去过。林小山的笋干一年又一年的积累,也越来越多了。不过明天,她决定回去了。一是送海才回去,二是去收笋。
林国栋倒是想带着三个宝一起回去,但是被宁书拒绝了,她以天气热,孩子在车上不舒服为理由拒绝了。
“海才,你的行李都整理好了吗?我们明天早上走,行李不要拉下。”晚上吃晚饭的时候,宁书问海才。
“都整理好了。”海才还是腼腆的性格,笑起来的时候有些羞涩,文文静静的。但是这一年半在部队里,跟着宁书他们一起吃,整个人养白了,也养出了不少的肉。
要和三个宝分开了,海才很舍不得。只是这一年多没有回家,他更加想爹娘和哥哥姐姐。就这样舍不得这里和想回家两种情绪纠缠在他的心口,海才这几天都皱了很多次的眉头。
三个宝闷声不响的,他们是不想海才走的,但是娘说过,每个孩子都会想念家里,想念自己的爹娘。每个孩子都想和自己的爹娘在一起,他们是这样,海才也是这样,所以他们不能要求海才留下来。
“海才,你下次什么时候再来啊?”终于,一宝没忍住问了。
海才想了想:“我也不知道啊。”
宁书笑道:“海才如果想来,等暑假或者寒假的时候,可以让你爹送过来。住一个假期,然后再回去。”
海才眼睛一亮:“真的吗?”
宁书:“当然是真的啊,三婶什么时候骗过你?”
二宝:“哇,太好了。海才,那你放寒假了再来,到时候我们再一起种地,一起卖菜。”这一年半里,他们种菜洗碗,挣了不少零花钱了。在小朋友群体里,他们也算是小富豪了,平均每个人有三块钱的身家。
要知道在乡下,有些大人都不一定拿的出三块钱。就比如林国丰,他们家的钱都是钱爱芬管着的,他还真的没有三块钱。
“嗯。” 海才这一声应的特别有力,想着大家一种地,一起洗碗,一起骑儿童三轮车,一起打皮球,他的眼眶有些红了。但是他憋着,没让眼泪留下来,他不能哭,他可是男子汉。
今天一家人都起的很早,早饭后,林国栋借了部队的车,送宁书和海才去火车站。三个宝也随行了。
到了火车站,等宁书和海才要上火车的时候,三个宝和海才抱在一起,哭的稀里哗啦的的,引的不少人纷纷往这里看。
等宁书和海才上了火车之后,二宝在外面大声道:“海才,你放假了一定要来哦。”
海才也大声的回应:“嗯,我一定会来的。”
二宝:“你如果想我们了,就看看我们的照片,我想你了,也会看我们一起拍的照片的。”
海才:“嗯,我会的,我会放在枕头下每天看的。”
宁书:“……”不用吧?
二宝:“我不放枕头下,我藏在裤兜里每天看。”
海才:“那我也藏在裤兜里每天看。”
宁书:“……”她不再等了,直接拉住海才,“我们要去找位置了,后面的人还要上来,不能在这里挡着大家了。”
实在是,这两人像情侣离别似的。
火车上还是挺安全的,他们买的是卧铺,卧铺相当于坐铺更加的和谐些,因为卧铺比坐铺贵,一般舍得买卧铺的都是有点条件的。
宁书只买了一张卧铺,她和海才睡一起,海才毕竟还是小孩子,他一个人睡宁书也不放心。
坐了两三天的火车,里面的气味熏的宁书不停的闻雪花膏。
好不容易到了县城,一下火车,他们就看见了林国丰。
第161章
林母在村门口已经站了好一会儿了。直到看见牛车由远及近的来了,她脸上的期待才转为笑容。
村门口,已经有不少吃好了午饭的村民在聊天乘凉,见着林母的样子,不禁问:“国栋娘,你这是在等你们家小晶啊?”
说起林母和林父,全村里谁不羡慕?已经分了家,不用操心各家的事情。大儿子两口子和二儿子两口子也是本本分分、老实巴交、每天拿满工分的人。
三儿子两口子在部队里,三儿子是军官,三儿媳成了老师。
唯一的小女儿是城里的工人。
看林母和林父的黑头发都长了不少,就知道他们老两口的日子过的很好。
林母听见村民的话,不由的道:“在等老三媳妇,我们家老三媳妇今天到,老大去接人了,我看前面有牛车过来,应该就是了。”
“什么?宁知青今天回来?”
“好几年没见了,也不知道宁知青现在怎么样了。”
说起宁知青,村民们也是感慨万千。以前多么不靠谱的人,是村里出了名的极品,现在竟然成了老师。所以说,人是会改变的。
“可不是,我们家海才今年八岁了,村里可以上小学了,老三媳妇给他送过来。这些年海才在部队不仅养身体看病,老三媳妇还送他进了部队的育幼园读书。”林母道。
“宁知青大气啊,养了海才快两年了。”
“可不就是。”
隔房的婶子能这样养着侄子,能不是大气的吗?
林母笑笑。
“那个庄小胖还没找到啊?”
“小胖娘都改嫁了,就算小胖找到了,也不会来咱们村里,谁知道有没有找到。”
“小胖家也散了,这都是命啊。”
林母听他们好像很惋惜,她忍不住道:“庄小胖没找到我也担心,那孩子品性不好,就怕海才回来后,他又闷声不响的出来害人了。这一年多来,海才的身体虽然养好了,但到底伤了底子,不如别的孩子了。”
人就是这样,一年前海才出事的时候,他们都说庄小胖坏了根子。现在海才好了,要回来了,庄小胖家散了,他们就觉得庄小胖家可惜,也隐隐有林家有些过分的意思。
林母可不接受这种说法。所以她还得把海才说出来遛一遛,告诉他们,海才还没全好。
一听林母说海才伤了底子,大家又纷纷八卦了起来。
“这海才伤了底子,会耽误以后娶老婆吗?”
“可不就是,这男人伤了底子,以后老婆就不好娶了,谁家姑娘愿意嫁个没用的男人啊?”
“林国丰家儿子多,就是海才长大了娶老婆困难,也不耽误他们以后抱孙子。”
“那海才可怜啊。”
“唉……”
林母听着他们各种讨论,不禁又有些后悔,这传啊传的,传成海才生孩子困难,以后这孩子怎么娶媳妇啊?
但也没多想了,因为牛车到了。
“娘……”林国丰在牛车上大喊一声。
“娘……”宁书也喊了一声,等牛车稳了,她赶忙下来。坐了一路的牛车,颠婆的很,屁股都有些痛。
“奶奶……”海才一年多没看见了,这会儿看见了林母,很是亲热。
“哎……哎……”林母赶忙过去,“你们可算是到了,先去吃饭,中午给你们做了面条,都涨了……啊哟,看我这脑子,本来等你们到了再做面条也成。不行的话,我重新再去做一份。”
大概是太开心了,林母的话有些多。
“现在天热,凉了才好,吃热的满身是汗。”宁书道。
林母哪里不知道她的好意,她笑着道:“那你先去老宅吃饭,你家里的热水已经烧好了,回去洗个澡好好的休息一下。这次回来准备住几天啊?今年种的甘蔗能吃了,回去的时候你可以带一些走。”
宁书:“就住两天,万一国栋临时有任务走了,三个宝在部队没人照顾我也不太放心。”
林母点点头:“那倒是,三个孩子也涨高了吧?”说着,又看向海才,人高了长肉了、也白了。看得出老三媳妇把他照顾的很好。不过家里这些侄子侄女,老三媳妇也就喜欢海才。她想,大概是海才和一宝二宝一起长大,关系好,她爱屋及乌吧。
“宁知青,你回来了。”
“宁知青,你越来越年轻了。”
“宁知青,听说你在部队里当老师了啊?”
“宁知青,你可真厉害。”
在场的村民们也纷纷和宁书打招呼。有人心里吐槽,这宁知青真的是越来越年轻了,瞧瞧这白白嫩嫩的皮肤,就是说十几岁的小姑娘都不如。可见在部队里,她过的很舒服。
唉……人比人,真是不如人啊。有人过得好,有人过的不好,这可都是命啊。
“婶子好……大叔好……”
宁书也没有多说,而是笑眯眯的和他们打了招呼,就和林母一起先回了林家老宅吃午饭。
林家老宅里,大家都在,甚至包括几个孩子,放假了,大家都在家里。
见着他们回来了,大家纷纷叫道。“三婶……海才……老三媳妇回来了……”
钱爱芬从屋内出来,她正在做饭,这会儿,她的眼里只有海才。“海才……”她就叫了一声名字,其他的怎么都说不出来,因为儿子胖了、高了、白了……这让她怎么说?
正当这时,有人打断了她的话:“海才,你怎么这么白了啊?”林海文看着肉嘟嘟的弟弟,实在难以想象,这是之前瘦巴巴的海才。
“大哥……”海才小跑到林海文面前,腼腆的脸上是羞涩的笑容。一双乌黑的眼睛亮晶晶的看着他,又看过林海文身后的其他哥哥姐姐,他好开心。“二哥、三哥、大姐、二姐……”
“海才……”
“海才……”
其他的哥哥姐姐也纷纷叫道,这一年半来,他们也挺想念海才的。现在他终于回来了,大家也高兴。
“海才,你还要回部队吗?”林海武问道。
海才摇摇头,然后又点点头:“我放假的时候要回的,我要去看一宝二宝三宝他们,我和他们约定好的。”他把三个宝的话都记着呢,放假了就去和他们玩,等读书了再回来。
钱爱芬趁机道:“只要你三婶不嫌弃,等你放假了,让你爹送你过去。”她求之不得呢。随即又对宁书道,“三弟妹,中午娘做了面条,你就在那边吃,下午你休息一会儿,晚上来我们家吃晚饭啊。”
宁书对此当然没有意见:“那我先去吃饭了。”
张琴芳道:“那明天三弟妹来我们家吃午饭吧。”
她话一出,其他人都看向她,很难想象这是她会说出这样的话。
宁书笑笑:“那行,到时候打扰二嫂了。”张琴芳叫了,她自然也不会不给面子。
张琴芳无视别人的视线,她心里想的是,海才在部队住了一年半,被养的那么好,等假期了,海才去部队之后,让他们把她的儿子海全也带上,到时候也能吃些好的。
众人不知道张琴芳的想法,也猜不出她打的注意,如果知道,非得夸一句,想的真美好。
林母做的是酸菜腊肉面,虽然涨了,可因为还在锅里,带着温热,在炎热的夏天,这个热度倒是刚刚好。
林父和林母也没有吃饭,宁书吃的时候,他们也是一起吃的。
吃饭的时候格外安静,酸菜能促进胃口,宁书这会儿也是胃口大开,她吃了满满的一碗。宁书大概是饿极了,吃的比林父林母还要快。
眼看着她要吃好了,林母道:“热水在你家里,家里的卫生我打扫过也通风过,席子薄被子都洗过晒过。”
宁书道:“辛苦娘了,那我待会儿就回去了。”她三两口的把剩下的面条吃了,就回了家里。
身体汗水黏糊糊,很不舒服,她迫不及待的想要洗澡。
到了家里,就是院子也干净整洁的很,处厨房里的水缸水是满的,宁书赶忙兑了热水洗了个澡。
洗完澡出来,整个人神清气爽的,但房间里有些闷热,有些睡不着觉。于是宁书把席子放到门口,屋檐下能吹到风,比房间里凉爽一些。到了夏天,农村里有不少人是睡在外面的,屋檐下、院子里,都有人睡,没有风扇或空调,夏天的房间里实在是太热了。
等林母收拾好家里过来看的时候,就见宁书在房间门口的屋檐下睡觉。
不过宁书也没有全睡着,听到有声音就睁开眼:“娘怎么过来了?”
林母道:“我过来看看你这有需要搭把手的地方吗?”
“没有呢,我有些累,先睡个觉,你随便看吧。”宁书说着,又闭上了眼。
“哎,你睡吧。”林母也知道她累,没有吵她,想着甘蔗可以吃了,农村里又没零食,于是去了后院砍了一根甘蔗,在后院直接去皮,又从水井里拎了水上来,甘蔗在水里浸一下也是凉凉的,等宁书醒来吃。
浸好甘蔗,她又去了厨房,把洗澡间门口的一大盆衣服去洗了。那是宁书换下来的,有车上换下来的,也有今天洗澡换下来的。现在天气好,这会儿洗了到了晚上就干了。
林母的衣服是在宁书家院子里洗的,有井水也有洗衣水槽,方便的很。她在洗衣服的时候,钱爱芬来了。见林母在洗衣服,宁书在睡觉。她就上去帮忙了。
钱爱芬是来给钱的,借的钱因为有庄小胖娘的赔偿,所以可以还了。其实去年就能还了,只是那个时候钱汇来汇去麻烦,反正宁书也迟早要回来的,就说好等她回来了给。
除了海才看病的钱之外,她还准备给海才这一年半住在部队的花费。看着儿子的样儿,她就知道宁书在儿子身上是花了心思的。如果海才这一年半在家里,肯定没有养的这么好。对此,钱爱芬是真心感激的。
不过她的感激也不是说说的,这一年半里,儿子住在部队,她也不是没有表示的。钱和吃的他们可能给不起,但她给三个宝和宁书做过鞋子寄去部队里的。
做鞋子的手艺宁书是不行的。
林母和钱爱芬在洗衣服的时候,老宅大房里也很热闹。
吃好午饭的海才在扒拉自己的行李,三个哥哥和四个姐姐都看着。林家虽然分了家,但是大房和二房的孩子都还是比较亲密的。他们从小在一个屋檐下长大,两房的大人又没有吵过架,再加上孩子们的生性也比较纯良,所以孩子们还是相处的很好。
海才回来带来了很大的一个包裹,让哥哥姐姐非常的好奇。他们倒不是想要弟弟的东西,纯粹是想知道里面有什么东西。
海才也没有人让哥哥姐姐们多等,他一吃好饭就去拆了。海才的精神还是挺好的,虽然他和宁书一起坐火车的,宁书很累,但宁书因为带着孩子坐火车,精神比较集中,防备孩子被偷走等等,所以她比较累。
而海才吃了睡、睡了吃,精神就好了很多。
“海才,这些包括里是什么啊,快打开看看。”林海武催促。
和很多家的孩子们一样,林海文作为长孙沉稳一些,林海武是二孙子性格欢脱一些。
“嗯。”海才慢吞吞的把包裹打开。可能是性格比价腼腆的关系,所以他性子比较慢。
海才的包裹在哥哥姐姐们的期待下打开了,七个人,14只眼睛,都看着海才的包裹。
只见海才先从里面拿出一团报纸。
“海才,这里里面是什么啊?”林海全问。
海才道:“是虾仁,很好吃的哦。”海才打开报纸,里面还用油纸抱着,油纸再打开,就是虾仁了。
这虾仁是煮熟之后再晒干的,所以可以直接吃。那边海鲜相对便宜些,又能补钙,所以宁书每个月都会交易不少回来,她用APP上采购的东西去交易,有点心、苹果等等,都是很划算的,交易来给孩子们当零食,一天几个虾。
这次海才回来,就把剩下的都给他带来了。
海才说着,从里面拿出虾,给每个哥哥姐姐一人一个:“可以直接吃的哦。”
大家看着手里的大大的虾,觉得嘴巴有些干,想吃了。但是大家都没有吃,对于零食,农村的孩子都是非常珍惜的,他们喜欢慢慢吃。
海才又把虾重新包好,然后又拿出一个布袋子,布袋子是宁书给他做的,用不穿的衣服做的。他打开布袋子,从里面抓出一把糖果,里面有水果糖、有大白兔奶糖、也有宁书从APP上采购来的牛轧糖、花生糖,有些是他自己藏着不舍得吃,有些是因为要回来了宁书抓了好几把给他,还有一些水果糖和大白兔奶糖是他要回来了,小朋友们送他的。
海才又给哥哥姐姐们一人一颗。
大家看着虾、看着糖,心想,跟着三婶真是太幸福了。不过尽管如此,他们也没有想去部队,他们都是大孩子了,大孩子对家里的归属感更强。
接着海才又拿出自己的小书包,是宁书给他做的。他打开小书包,里面有宁书收来的儿童书,也有作业本,文具袋。
接着他又拿出两瓶水果罐头、3个苹果。这个海才没有分,到时候大家一起吃。
水果罐头下面是一个铁皮盒子,海才打开铁皮盒子,里面装的不是饼干,而是甜甜的和咸咸的麻花,甜的是白糖做的,咸的是海苔做的。海才给每个哥哥姐姐甜的和咸的各分了半根。
最后是他的衣服,这一年半里,他的衣服不少。去的时候是冬天,夏天的衣服宁书给他做了三套,冬天的衣服他去的时候穿了一套,带去的也有,所以宁书只给他做了一套。
最后的最后,海才摸摸自己的脖子,脖子上有一根绳子,绳子上缝着一个小布袋,里面是他的钱钱。
海才没有告诉哥哥姐姐,这是自己挣来的钱钱,他已经是大朋友了,知道这个不能说出去。
想到钱钱,海才就想起了三个宝,离开部队才三天,海才就想他们了,他甚至有些期盼假期快点到来,他要去找三个宝和部队的小伙伴。
别说海才想念三个宝了,就是宁书一觉醒来,发现身处的地方不是熟悉的部队家属院,也有短暂的不适应。
虽然这里生活的更久,但是这两年半是住在家属院,早就习惯家属院了。
宁书起床,又看到晒在外面的衣服,她有些汗颜,这肯定是林母给她洗的。她又看到了放在席子旁边的洗菜盆,洗菜盆里放着去皮的甘蔗,她拿起一节吃了起来。
这青皮甘蔗还挺甜的,每小节没有后世培育出来的青皮甘蔗长和脆,但是这个甜度是绝对没问题的。
吃了一节甘蔗,宁书把席子收进房间里,又去储物间看了一下。她打开米缸,两年半前没拿走的大米已经没了。确定自己短期内不回来,在一次寄东西给回来的时候,就在信里说了,以防陈米的米虫越来越多,让林母他们吃。
接着,宁书又去了林小山家。
小山家门开着,可见里面是有人的,宁书叫了一声:“小山娘在吗?”
有个身影从里面跑了出来,且一边跑一边说:“我娘不在,去上工了……宁婶子?”
跑出来的是小石,看见宁书他先是一愣,随即高高兴兴的叫了一声。虽然两年多不见,但一点也没从小石的眼中看出生疏。
小石对宁书不生疏,是因为他娘和他哥时长念叨宁书。小山娘是因为宁书肯借钱才被救了,甚至后来宁书和他们换东西,让他们的日子也好了起来,这份恩情他们一直记着。
此外,他们每年都晒笋干,每次晒笋干的时候就会叹气宁书什么时候回来。
就这样一直念叨一直念叨,小石想要生疏都难。“宁婶子,你回来了?一宝二宝他们有回来吗?”
对小石这样的小朋友来说,最挂念的当然还是他的小伙伴了。
“小石啊,两年多没见你长这么高了。一宝二宝没有回来,他们一直念叨你呢,挺想你的。”宁书微笑道。
小石也露出羞涩的笑,这孩子的性格因为父亲早死,从小被人压榨,所以也很内向腼腆,和海才的性格相似。但又不同,他的内向中带着一些胆怯,而海才从小在和睦的家庭中长大,虽然内向却不胆怯的,就先二宝和庄小胖在打架,他就能二话不说的冲上去。
小石听到宁书说一宝二宝想他,他很开心:“我也挺想他们的,不过我现在上学了,不能总是玩了。一宝二宝他们也上学了吗?”
“对啊,一宝二宝他们也上学了,那你们都好好读书,争取以后都做工人。”宁书鼓励他。
“嗯,我会好好读书的。”小石从小早熟,知道他们娘不容易,所以她要好好读书回报他娘。
“小石,那你哥在吗?”交易笋干小山娘不在找小山也行,最初她就是和小山交易的。
小石道:“我哥也不在,他去上工了。”
林小山今年11岁,大人的活做不来,但是整个两三工分的活还是可以的。他很吃苦难劳,不忍心他娘一个人太苦,但凡有时间,就会去上工。不过他也上学了,平时能去上工的时间不多,只有休息日和假期的时候。
懂事的孩子总能挤出时间去帮助自己的娘。
宁书一听小山娘和小山都不在,就道:“那等你娘和你哥哥下工回来了,你把来过的事情和他们说一下,你和他们说,我晚饭后再来。”
小石:“哎,我知道了,宁婶子放心,我会和娘和哥哥说的。”
“你真乖。”宁书夸了一句就回去了。
回到家里,宁书一时之间也不知道做什么,于是她又拿了一根甘蔗啃了起来,一边啃一边去了后院。
后院除了甘蔗还有蔬菜,生气盎然。可惜甘蔗太重了,她不好带去部队,不然还真想带几捆回去。
宁书在家里闲到四点多的时候,外面响起了海才的声音:“三婶,三婶,我娘喊你去吃晚饭了。”
第162章
“来了。”宁书走出屋子,把门锁好,手里还拿着一根没吃过的甘蔗,递给海才,“来,吃甘蔗。”
“谢谢三婶。”海才接了甘蔗,嘴巴吸吮了一下,凉凉甜甜的味道,很好吃。
“怎么样?回来是不是很开心啊?”看着乖乖的海才,宁书笑着问。
海才先是点点头,然后又摇摇头。“是开心的,看见爹娘、爷爷奶奶、哥哥姐姐,很开心。可是这里没有一宝二宝三宝,又有些不开心。”
人都有依懒性,在一个地方生活了一年多,且身边是从小到大一起长大的兄弟,海才对家属院自然也有依赖性的。
宁书道:“没关系,等放假了,和你爹娘说,他们会送你过去的,到时候和一宝他们再一起玩。”
“嗯。”海才高兴了,然后他默默的想了想,等放假了还要很久啊,这么一想,要很久看不见一宝二宝三宝,又没那么高兴了。一路上,他小口小口的啃着甘蔗,有些失神了。
两人回到老宅,只见大房的厨房里,烟囱正冒着烟。
钱爱芬下午没有去上工,晚上请宁书吃饭,她可不是随意应付的,而是杀了一只鸡。早在几天前,知道宁书送海才回来的时候,她就有这个打算了。所以虽然下午杀了一只老母鸡,但小鸡也养上了,速度挺快的。
下午杀鸡放鸡血拔鸡毛,就这样过去了,哪有功夫去上工。
夏天喝鸡汤太热了,这只老母鸡钱爱芬没有做成鸡汤,而是直接红烧了。这若是在平时,乡下杀了老母鸡基本都是放鸡汤的,鸡汤每个人都能喝好几口,补补身体。
“三婶。”
几个大的孩子在假期也跟着去上工了,家里只有几个小的在。毕竟已经分家了,靠林国丰两口子或者林国梁两口子上工挣粮食,要养活一家六个人,压力还是大的,所以十多岁的孩子力所能及的上工拿小工分。
“哎。”宁书应了声,便站在一边了。她和这些孩子没有相处过,也不知道说什么。何况,她也不是那种有耐心和孩子们聊天的人。除非是自己特别喜欢的,会逗几句话。
钱爱芬听到外面的声音就知道是宁书来了,她出来道:“三弟妹来了,马上可以吃饭了,你肚子饿了吗?如果饿的话咱们就先吃。”
“还不饿,等大哥他们下工了一起吃吧,人多热闹点。”宁书道。
“那成……”钱爱芬转头又看向海才,只见小儿子在一边小口小口的啃着甘蔗。她知道这甘蔗肯定是三弟妹家的。当初甘蔗苗还是三弟妹买来的,后来他们随军了,这些甘蔗公婆种在三弟妹家的后院里,不过因为他们一直没回来,所以这些甘蔗都是给孩子们吃了,他们偶尔也能吃上几口。
但是他们这些大人也不会和孩子们抢甘蔗吃,甘蔗也是孩子们难得的零食了,一般人家也不会废这个地去种,也就三弟妹这样地空着的。
不仅如此,三弟妹家的自留地也是给公婆种了,他们家四个人八分地,公婆种了不少的番薯,他们老两口吃不来这么多的,就做成了番薯干也给两房的孩子当零食。
坦白说,公婆虽然心里偏向三房,但是在做事情上,倒是从来没偏过。
“海才,去给你三婶搬凳子倒茶。”钱爱芬使唤起儿子,“你想想你三婶平日对你多好,来咱们家了,也不给她搬凳子倒茶。”
海才愣了一下,然后赶忙道:“哎,我去了。”他一时之间确实没反应过来,离家的时候才六岁,还不到他搬凳子倒茶的年纪,在家属院住了一年多,跟着种地洗碗都会的,回了家里,一时之间做什么都有些生疏,还没想过要搬凳子倒茶。
宁书倒是也没阻止,笑着道:“海才在部队的时候很乖的,不仅和小朋友们玩的好,还会种菜捡柴洗碗。”几个孩子里,就属于他的性格最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