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同人)无人生还(知否x包青天)by邱璎珞
邱璎珞  发于:2024年09月30日

关灯
护眼

包拯当即命方仵作去白石潭开棺验尸,查看是否有中毒迹象。黄医女随行,协助方大夫。
随着那一具具陈腐的小小棺材被挖出来,这些年来一直被隐藏的真相终于揭开,方仵作和黄氏都证实,这些孩子都是中毒而亡,而所中之毒,和宁远侯府四公子所中之毒一模一样,贺老太太有重大作案嫌疑。
贺老太爷虽然年龄大了,但还算眼明手快,在衙役上门之前就写好了休书,贺家不能出一个犯人,但犯人可以不是贺家的人,韩家的女儿犯了杀人之罪,关贺家什么事?
贺老太太此时对着那张休书,早已心如死灰,马上要死的人了,谁会顾及那一张薄薄的休书,左右不过是死后无人供奉香火,可贺老太太从来不信死后香火那一套,因此才能肆无忌惮一次次犯下杀人案。若是早点信鬼神报应,会不会走不到今天这一步。在被衙役押走时,贺老太太突然这样想到。
公堂之上,在铁的事实面前,贺老太太很快画押认罪,但贺老太太认罪之外,又供出了三个惊人的陈年旧案:一个是,当年盛老太太的嫡子被盛老太爷的一个小妾害死,盛老太太盛怒之下,将那小妾活活打死;第二个是,当年盛家老太爷,并非风寒而死,而是中毒而死,贺老太太亲自下毒,而背后指使贺老太太下毒的,正是盛家老太爷的结发妻子盛老太太;第三个是,盛大人的亲生母亲春小娘,当年也并非病逝,也是中了贺老太太的毒而身亡,背后策划者,也是盛老太太。
这番惊世骇俗的供词一出,连包大人也十分震惊。
据京城中人所知,当年盛家老太爷,因家中一个小妾不知因为什么暴毙身亡,忧伤过度,感染风寒,一病不起而死,而另一个小妾春小娘也在不久后郁郁而终。此后,盛家只余下一个寡妇盛徐氏和年幼的庶子盛纮,当时勇毅侯老侯爷夫妇心疼女儿年轻守寡,便寻了一门好亲事,让盛徐氏再嫁,可盛徐氏却说“好女不侍二夫”,拒绝了再嫁。
从此一心留在盛家,抚养庶子盛纮,虽与盛纮不是亲生骨肉,但这些年来竭尽心力,抚养盛纮成才,盛纮也投桃报李,对嫡母十分孝顺,一时传为佳话。
但贺老太太这番供词一出,盛家母子的性质可就变了,那盛家嫡母打死个把小妾,倒算不得砍头的大罪,可谋杀亲夫,可是要凌迟处死的。
而盛徐氏现在那极出息的庶子盛纮,也要背上认贼作母的罪名,盛徐氏既对盛纮有养育之恩,却也杀害了他的生身母亲,若是他继续孝顺盛徐氏,便是对生母大不孝,若是从此不孝盛徐氏,也有违孝道,无论他怎么做,都是犯了“不孝”这条大罪,以后的官,是别想做了。
当然,也不能听贺韩氏一面之词,很多人都认为,以盛老太太的人品,决计不会做出如此伤天害理之事,但也有另一种说法:盛老太爷宠妾灭妻,当年很多人都有所耳闻,盛家家宅不宁,小妾害死嫡子,嫡母打死小妾,这夫妻缘分也就走到头了。
要知道女子出嫁从夫,就算是勇毅侯的独女也不例外,得罪了男人,她在盛家还有好日子过吗?可死了相公的寡妇就不一样了,没了盛老太爷,盛徐氏就是盛家唯一的主人,再无人能压在她头上,何苦她财帛丰厚,那盛纮黄口小儿又听话,何苦再去寻个男人低人一头呢?
最诡异的是,怎么这盛纮的亲生母亲春小娘,怎么不偏不倚,正好在这个时候死了,说不是杀母夺子,谁信啊?
各种不同的言论甚嚣尘上,但开封府查案必须要讲究证据,最好的证据,自然是开棺验尸,虽然当年三个死者都早已化为一滩白骨,但黄氏自有办法,从白骨中验出毒性,黄氏这身本事,方仵作早在白石潭就见识过了。
挖坟,开馆,验尸,又是过了好几日,黄氏和方仵作联手做出了结论:当年在盛家暴毙而亡的小妾,身上多处骨折,的确是被人生生打死,而在盛家老太爷和春小娘身上,却没有验出任何毒性。
--------------------

第77章 无人生还(知否x包青天)三 当年债 52 盛家老一辈的故
============================================================
除了安排仵作验尸,包大人还找到了数名当年盛家和徐家的老下人,经过审问,老下人们逐渐揭开了当年的真相。
当年盛家老太爷高中探花,游街时,被勇毅侯府独女徐氏一见钟情,放言非他不嫁,老勇毅侯拗女儿不过,同意了这门亲事,徐氏就这样欢天喜地许给了了盛家。
而盛老太爷,却并不似徐氏一般欢喜,只因徐氏小姐并不是他所钟爱的类型,可对方是极盛时期的侯府,盛家只是一个小门小户出身的探花,如何敢拒绝侯府。
当时盛家其他人也劝盛老太爷,不妨答应了侯府这门亲事,一来,将来官场行走,可得侯府庇佑,二来,女子出嫁从夫,她既嫁了,就要低人三分,到时候再纳几个喜欢的小妾,也是一样的。
可徐氏却全然不这么想,徐氏高门侯府出身,见惯了花天酒地的世家子弟,又自幼受静安皇后影响,绝不想过三妻四妾的生活,因此相中探花郎,不止是因为爱他才貌,更是觉得,侯府独女低嫁小门小户出身的探花,他必感恩戴德,绝不会拈花惹草,日后夫妻俩一生一世一双人,定能和和美美。
二者的不同想法,自此埋下了矛盾的种子。
婚后不久,盛老太爷就领回来一个楚楚可怜的女子,声称是上司所赠,不能推辞,盛徐氏因此和盛老太爷大吵一架,但一个“妒”字压在头顶上,盛徐氏终究落了下风,接受了那个女子,那天起,盛家多了一位高小娘。
而这位高小娘,只是刚刚开始而已。不久以后,盛老太爷又抬了一个赵小娘,这个赵小娘出身与高小娘大相径庭,她是盛老太爷从小到大侍奉在身旁的陪读丫鬟,这些年来朝夕相处,情分深厚,盛老太爷青春期的第一次,就是和这个丫鬟在书房行的事。虽然盛老太爷从小就笃定了,一定要在高中以后娶一房高门贵女,这丫鬟肯定是当不上正妻的,但把她抬为小妾,一辈子侍奉在身旁,也是极好的,也算是全了这些年青梅竹马的情分
再后来,又抬进了一个春小娘。这春小娘和赵小娘一样是丫鬟出身,盛老太爷一次酒后兴起,临幸了一个丫鬟,老爷们儿偷腥,本只是寻常之事,即使破了身的丫鬟,日后配个小厮也就是了。
小厮们娶个老婆本就困难,哪里还敢奢求处女呢。
可偏偏就是这风流一度,那丫鬟居然怀孕了,徐大娘子本来想逼着丫鬟堕胎,可丫鬟又哭又闹,她以前是见识过有女人为了堕胎生生堕死的,所以说什么也不想冒这个风险,丫鬟日日哭泣,不断拿肚子里的孩子求情,求主子发慈悲给她和孩子一条活路。
连赵小娘也帮丫鬟求情,并明里暗里阴阳怪气地暗示徐大娘子好妒不容人,连未出生的孩子都不放过。
盛老太爷终于心软,拍板做主,抬丫鬟做了春小娘,并严令不许徐大娘子堕春小娘的胎。
婚后不到一年,就抬了三个小娘,徐大娘子如何肯善罢甘休,夫妻俩整日争吵不停,连侯府都听到了风声,不时来敲打提点探花郎,莫要宠妾灭妻,乱了嫡庶尊卑的规矩。
更不幸的是,高小娘和赵小娘都不是省油的灯,高小娘是舞伎出身,从小被送来送去,学了一身伺候男人的手段,她成长中见多了大娘子如何欺压小妾,因此从来不信妻妾和睦这套,只信奉“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表面上虽然笑语盈盈,但藏了一肚子见不得人的鬼蜮伎俩。偏她又极会讨好男人,十分得宠,盛徐氏恨她入骨,却毫无办法。
赵小娘则是另一幅画风,她和盛老太爷青梅竹马,两人刚满十几岁就吃了禁果,那时候她还会偷偷幻想,如果日后少爷屡试不第,将来或许能娶她当正头娘子。但盛老太爷高中探花,又娶了侯府独女,让她的大娘子之梦彻底破碎,因此她从徐大娘子进门的第一天起,就恨透了徐大娘子。
那年帮春小娘和她肚子里的孩子求情,既是同情同为丫鬟出身的春小娘,也是存了恶心徐大娘子的心思,成亲没几天就多了一个庶子,看盛徐氏这张脸在贵妇圈里怎么搁。
再后来,春小娘生下一个健康的男胎,取名盛纮,徐大娘子很不高兴,但她在脸上表现出来了,高小娘也很不高兴,但她隐藏真实的想法,故意做出一副很高兴的样子。赵小娘既高兴又不高兴,高兴是因为庶子先于嫡子出生,可以狠恨打徐大娘子的脸,不高兴是因为她嫉妒春小娘,赶在她之前生出儿子。
盛老太爷却是发自内心地高兴,毕竟这是他这辈子第一次当父亲。
随着盛纮的降生,徐大娘子与盛老太爷的关系也越来越坏。
有一次,高小娘撒娇,想要和大娘子一样的名贵衣料做新衣裳,盛老太爷二话不说,竟然让下人直接砸锁,拿走了大娘子好几十匹上好的衣料,徐大娘子知道以后,盛怒之下,竟然把好几十箱子的上好衣料,全都一把火烧成了灰烬,熊熊大火烧得整个院子通红通亮,徐大娘子一边烧一边扬言:我这些陪嫁的料子,就是一把火烧干净了也不给贱人穿。
第二天,高小娘穿着从大娘子那里得来的衣料在大娘子面前招摇,那件衣服衣料虽好,可一看就是连夜赶工的,裁剪和针脚都惨不忍睹,一看就是故意给徐大娘子添堵。
而赵小娘,则做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不过心疼的不是心碎的徐大娘子,而是那些好好的衣料,故意在书房里对盛老太爷念叨“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帮盛老太爷怀念当年穿暖衣服都困难的日子,深刻批判徐大娘子糟蹋东西的行为。
春小娘抱着孩子,冷眼瞧着后宅发生的一切。
老勇毅侯夫妇知道这件事以后,十分心疼女儿,他们早就知道独生女儿的脾气,在这些妻妾斗争中肯定要吃亏。可没想到短短一年不到,女儿就受了这么大的委屈。
尤其是勇毅侯夫人,更是十分后悔当年把女儿送到宫里去交给静安皇后抚养,让女儿跟着静安皇后只学了一身“一生一世一双人”等不切实际的理想,没学到一点如何在后宅妻妾争斗中安身立命之道。事到如今,徐大娘子既不会做小伏低抓住男人的心,又不会纵横筹谋对付那些小妾,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一日日失了丈夫的心。
勇毅侯夫人可不想看着亲生女儿像静安皇后一样在妻妾之斗中凋谢枯萎。情急之下,勇毅侯夫人索性把几个一直跟随在身边的最得力的嬷嬷送去了盛家,让嬷嬷们慢慢教女儿徐徐图之,用些手段对付那些庶子小妾。
本来这些嬷嬷都应该跟着嫁妆,一起陪送到盛家的,但当时还天真无邪的徐大娘子十分厌恶这些后宅之争的腌臜伎俩,因此严词拒绝了这些嬷嬷。事到如今,既已吃了一肚子亏,徐大娘子方才明白,母亲当年都是为了自己好。因此欣然笑纳了这些嬷嬷。
这次,嬷嬷们教导,徐大娘子听进去了。
徐大娘子开始收敛脾气,学会温柔小意对待相公,对那三房小妾和一个庶子,也不再喊打喊杀。并且,开始花银子笼络盛老太爷身边的下人。
盛老太爷也察觉到了徐大娘子的变化,盛老太爷身边的贴身小厮趁势在盛老太爷耳边说了许多徐大娘子的好话,夸徐大娘子改了性情,宽和稳重了许多,劝盛老太爷和徐大娘子重修旧好。
骄傲的侯府独女终于为自己低头,这一点让出身低微的盛老太爷十分受用,因此开始在晚上频繁留宿徐大娘子房间。
为了能让徐大娘子早日诞下嫡子,徐大娘子的好友韩大娘子,也就是如今的贺老太太,也受侯府所托,时常来拜访徐大娘子,名义上是做客,实则是帮徐大娘子调养身体,早日生下嫡子。
几年后,盛家嫡子出生,庶长子盛纮地位也越发尴尬,这几年来,生母春小娘本就不怎么得宠,能在这后宅生存,全仰赖生了唯一的儿子,如今盛家已有嫡子,盛老太爷只会更加不重视庶子,这庶长子盛纮,怕是前途渺茫了。
而奇怪的是,高小娘和赵小娘这几年,也从未诞下任何孩子,高小娘多多少少猜到了几分原因,她幼年就给人做妾,太早破了身子,怕是那时候就伤了身子,不能生了。赵小娘多半也是一样的原因,她年龄比盛老太爷还小了三岁,俩人初试云雨情的时候,她实在太小了。
没孩子的时候,可以依靠男人的宠爱,但年岁见长,女人的依赖就只有孩子,孩子,尤其是男孩,才是女人在后宅中平安顺遂的唯一保证。
在疯狂的嫉妒和不安之下,两个幼小的孩子,自然成了高小娘和赵小娘的眼中钉。
--------------------
又水了一章

第78章 无人生还(知否x包青天)三 当年债 53 盛家被牵连
========================================================
嫡子终归是嫡子,终日养在大娘子房里,周围一群丫鬟嬷嬷贴身看护着,两个小娘近身都困难。
而盛纮,本就因为嫡子的降生而备受冷落,两个小娘的仇视,更令他们母子难上加难。
在两个小娘的因势利导下,盛老太爷越发冷待春小娘母子,下人们也看人下菜碟,逐渐连吃穿用度也不好好供应了,送来的汤汤水水都是些不堪之物,到了后来,盛纮母子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了。
春小娘为了生存,抱着盛纮跪在盛老太爷门口求情,等来的却是盛怒的盛老太爷软禁他们母子的命令。
软禁之后,两个小娘更加变本加厉,为了出气,竟然打着“管教孩子”的名义,频频出入春小娘的院子,殴打春小娘母子,盛纮小小年纪,常被打得身上没有一块好肉。
伤痕累累的盛纮躲在母亲怀里,问母亲,“为什么那两个小娘那么坏?”春小娘却说:“她们不是坏,她们是可怜人,真正坏的,是害她们当了小娘的人,是害她们不能生孩子的人。”
盛纮抬起满脸泪痕的小脸,不解地问道:“害了她们的坏人又是谁?爹爹为什么不把真正的坏人抓起来?”
春小娘摇摇头,一声叹息后说道:“因为这世上的坏人不止一个。”
盛纮命运的转机出现在一个秋天的傍晚,那天,烧得迷迷糊糊的盛纮不知不觉从睡梦中醒来,伴着沙沙作响的秋风扫落叶的声音,吹来了母亲和高小娘的争执声。
“你们真的以为,纮儿死了,你们两个就会好过吗?你们真以为你们的所作所为,大娘子不知道,她就是故意要纵着你们,捧杀你们,让你们替她除掉纮儿,等纮儿没了,再打着替纮儿报仇的旗号料理了你们!”
“纮儿再不受重视,也是老爷的庶长子,杀相公的庶子,乃是十恶中的‘不道’之罪,是要凌迟的!要是纮儿这次没挺过去,你们就等着大娘子把你们送官吧!”
盛纮只听到了这些,然后,他就因为高烧再次失去了意识。
等他醒来以后,还是浑身酸疼得厉害,嗓子也说不出话来,嘴里全是药渣的苦味,但从母亲宽慰的眼神中,他看得出来,自己活下来了。
在这个吃人的后宅中,盛纮学会了用过早成熟来保护自己。
盛纮醒来以后,高小娘和赵小娘再也没来找过麻烦,赵小娘甚至痛改前非,严惩了几个怠慢盛纮母子的下人,下人们又一次见风使舵,让春小娘母子暂时过了一段安稳日子。
三个月后,徐氏住的院子起了一场大火,幸好徐大娘子身边的奶娘得力,顺利把襁褓中的孩子抢救了出来,徐大娘子把孩子上上下下检查了一遍,除了身上沾染一些烟灰以外,孩子没有受一点伤。
见孩子无事,徐大娘子、奶娘和身边的丫鬟都松了一口气,就在她们最松懈,给孩子换上崭新襁褓的时候,一根隐藏在襁褓里的银针,悄无声息地扎进了婴儿的体内,婴儿吃痛,想要大哭,但银针上见血封喉的毒药已经让他发不出任何声音了,那刚刚死里逃生的婴儿,就这样死在了温暖的襁褓里,死在了亲生母亲的怀里。
后来的一个月里,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席卷了整个盛家的后宅,失去孩子的徐大娘子彻底疯狂,怒火燃烧到了后宅的每一个人头上,贴身伺候孩子的仆人们受了极为严厉的惩罚不说,所有嫌疑人都被从头到脚查了个底朝天,而嫌疑最大者,自然是三个小娘。
在徐大娘子狂风暴雨一般的调查下,终于发现了高小娘私自差人出门购买毒药的证据,怒急攻心的徐大娘子已经失去了所有理智,她已经听不到高小娘的申辩,也听不到任何人的求情声,她迫不及待地命人将高小娘活活打死,尸首也被剥光以后丢去喂狗,当下朝的盛老太爷听到消息赶到时,看到的的血腥场面,让他永生难忘。
盛老太爷当场吐了一地,让人搀扶着才走回房间。打那天以后,一向好色贪花的盛老太爷不再召小娘侍寝了,也不再去徐大娘子房里。旁人都道,盛老太爷这是看到血肉模糊的高小娘尸首以后,被吓到了,从此对女人的身体有了心理阴影。
此话不假,亲眼看到素日里宠爱的女人变成那般模样,给盛老太爷的精神造成了重大打击。但打击归打击,依然要给徐氏收拾烂摊子,盛老太爷可不希望自家虐待下人,打死人命的事传出去,坏了盛家的名声,影响到盛家的前途。
于是,在勇毅侯府的庇护,和盛老太爷的运作下,这场发生在后宅里的血雨腥风,竟然无只言片语传出去,那些亲身经历者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沉默。外人只道盛家意外走水,嫡子和高小娘都不幸殒命在这场意外中。
外界虽被瞒得密不透风,但经此一事,盛老太爷和徐大娘子的情分也彻底断了,一个恨妻子心狠手辣不顾后果,一个恨丈夫宠妾灭妻连累嫡子。
不久以后,盛老太爷身体也越发不好,夜夜失眠多梦,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还没有从高小娘死状的阴影里走出来。
从前,盛老太爷的衣食住行都是高小娘和赵小娘照顾,如今,盛老太爷再不让小娘近身,新添的丫鬟和小厮疏于照顾,在一个寒冷的夜晚之后,盛老太爷不慎感染了风寒。
盛老太爷坚称这是小病,除了日常服药意外,依然拖着病体坚持每日处理公务,这一拖,普通小病就拖成了无力回天的大病。前途无限的探花郎,去世时,还不满三十岁。
祸不单行,一年以后,盛纮生母春小娘也不幸病逝,从此,盛家只有徐大娘子和盛纮,孤儿寡母相依为命。
这些事,基本都是从盛家的一些老奴,和当年的赵小娘口中审出来的。
当年赵小娘在盛老太爷死后,就用自己的梯几赎了身,回到了娘家,以纺织和务农度日,倒也能挣得一口饭吃。
但根据这些证人的描述,盛老太爷和春小娘都是病逝,并不像贺韩氏所说的,中毒而亡。更关键的是,证人们都能证明,盛老太爷和春小娘相继病逝的那段时间,贺韩氏与盛家并无往来。
贺家也证实,那段时间,贺韩氏为了照顾自己年幼的儿女,几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连娘家都很少有时间走一趟,更遑论去盛家帮盛徐氏作案。
既然没有证据,那就只能疑罪从无。
但盛徐氏当年虐待下人,和打死高小娘的案子,却不能轻而易举放过,当年被盛徐氏重罚的下人,有数人早已不再人世,还有些人拖着残废的身体苟延残喘至今,他们都还没等到一个公道。
而当年盛家嫡子遭毒杀一案,即使调查出高小娘有作案嫌疑,也不应该不经过公堂审问就私刑处死。
包大人不仅要追究盛徐氏虐待下人,致死致残一案,还要追究当年的勇毅侯府包庇纵容盛徐氏。
包大人深挖之下,又查出盛徐氏当年处置偷卖主家财务的仆人,当场发落过人命。
虽然主仆尊卑有别,但按照当朝律法,主人也不可草菅人命。一桩桩案子审下来,数罪并罚,盛徐氏的罪过可不小啊。
关键时刻,还是勇毅侯独女的嫁妆救了盛徐氏一命,盛徐氏当堂悔过,并愿意赔偿受害人的所有损失,在银子的作用下,受害人和受害人家属纷纷“大度”地谅解了盛老太太的所作所为。另又查出证据证明,当年毒杀徐氏独子的,却系高小娘无疑。
包大人在查阅了所有法条以后,当堂宣判,勒令盛徐氏出家为尼,在佛前静思己过,为已逝之人祈福。余生不得出寺庙。其余参与者或知情不报者,也各自受到了惩罚。
盛纮也受嫡母影响,被贬了官。
随着盛纮被贬,朝堂上那些看不惯盛家、或者眼红盛家的人,也纷纷迫不及待出来踩一脚,先是有御史参长柏不孝母亲,把王大娘子送到宥阳老家,近十年未在眼前尽孝,后又有人参长枫一本,参他不仅不孝嫡母,而且不孝生母,其嫡母在宥阳老家,其生母则被关在农庄里,多年不得见人。
当今皇上以孝治天下,自然是不能放过盛家的不孝子孙,因此,长枫和长柏也纷纷被贬了官。
事到如今,当初没帮贺老太太送信的盛家下人才恍然大悟,原来贺老太太的杀招在这里。盛老太太当年毒害盛老太爷和春小娘未必是真,但谋杀亲夫,事关重大,官府一定会全力调查,只要一查,盛家这些年的腌臜事就遮不住了。
只要盛纮一出事,别人一定会痛打落水狗,毕竟,这个世上太顺遂的人,他们的存在本身,就会招来无穷无尽的妒恨。
而贺老太太,不过是在砍头的罪状里多一条无关紧要的污蔑之罪而已,别人让她死,她也不会让别人好过。
这一串案件引发的连锁效应,最后最大的受益者居然是林小娘。
长枫既被参了不孝,自然不敢再放任生母被关在庄子里,还不等他发话,柳氏就亲自去庄子把林小娘接了回来。
--------------------

第79章 无人生还(知否x包青天)三 当年债 54 盛老太太的终末
============================================================
盛家父子三人皆因不孝被贬官,原本满门清流的盛家一时间成了整个朝堂的笑话,尤其是春风得意的盛长柏,木秀于林本就招人恨,上次羊毫的案子,长柏靠老婆以命抵命逃过一劫,这次背上了不孝的名声,可没那么容易逃过了。
而在这时,盛纮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向朝廷请求辞官,以在家侍奉嫡母。
盛老太太原本应遵照开封府的判令出家祈福,永世不得出寺庙。但盛纮表示盛家愿意出资修缮京郊的一处破庙,供盛徐氏出家居住,盛纮辞官以后,进庙亲侍嫡母,与嫡母一道吃斋祈福,以尽孝道。
要知道,被开封府判罚出家的女眷,按照惯例,多半要送到京郊的铜杵庵去,里面的尼姑动辄打骂,劳作又极辛苦,吃不饱睡不好的,盛老太太自小养尊处优,年纪又这么大了,送到铜杵庵去,她如何受得了。
何况铜杵庵门禁极严,从不让任何男眷进去看望,即使女眷探望,一月也不得超过三次。这也就意味着,盛老太太一旦进了铜杵庵,就一辈子不得与盛纮、长柏等几个儿孙见面了。
而单独修庙居住可就不一样了,除了日常吃斋念佛以外,吃穿用度、丫鬟仆妇,一应可比照家里,盛纮又愿意侍奉嫡母身前,与铜杵庵的待遇,可谓是天壤之别。
盛纮的要求,本不合朝廷规矩,尤其是遭到了开封府包大人的强烈反对。判罚出家,是为了还受害者一个公道,若是把监狱变成家庙,让刑罚形同虚设,那与枉法何异。若是人人都用把犯了事的家人接到家庙,那律法还有什么意义?
而盛纮在奏折里却说:嫡母犯了过错,自己身为子女,也有不察之过,愿接受朝廷一切责罚。但身为人子,却也不忍心看嫡母在寺庙受苦,孤独终老一生。嫡母纵有千般不是,也是自己的嫡母,于自己有多年的养育之恩,因此愿以官身,换取奉养嫡母终老。若受害人不准许,盛家愿再拿出一笔银子赔偿给受害人,求受害人谅解,允许盛老太太在盛家修缮的庙里度过余生,求朝廷成全。
此言一出,大大帮盛家扭转了舆论局势,毕竟当朝以孝治天下,盛纮愿意以一辈子的前途和大笔家产,换取嫡母颐养天年,乃是大孝之举。
皇帝犹豫再三,还是准许了盛纮辞官的请求,毕竟这个官场上,愿意以一身前途换取一个非亲生母亲颐养天年的官员,并不多见。
而那些受害人家属,虽有不忿,但最终还是看在钱的份上,同意了。
于是,盛家在京郊选了一处年久失修的破庙甘泉庙,择了个良辰吉日,修缮起来。
这座甘泉庙,已庙里的甘泉闻名,也曾香火鼎盛一时,但由于泉水逐渐枯竭,僧人一一搬走,天长日久,便成了一座破庙,平日里,只有野兔、野狐栖息罢了。
盛家派去的工匠,补好了漏雨的屋顶,修缮好了破败的门窗,又把破庙里里外外粉刷一新,才让这破庙堪可居住。盛纮又亲自挑选了一间坐北朝南的禅房,命人备上绸缎被褥、红木家具等一应家当,又提前备好了过冬用的足量银丝炭和精致的炭炉,甚至连老太太爱喝的茶叶和惯用的海棠冻石蕉叶茶具都备好了。
盛纮自己,则是另择了隔壁一间禅房供自己居住,禅房虽比不得老太太那间屋子采光好、面积大,但胜在离老太太的屋子近,老太太有什么吩咐,盛纮可以随叫随到。
外,盛纮又细心体贴地修缮了小厨房,雇佣了一个做得一手好斋饭的厨娘损失,另又新给院子里新移栽了许多名贵花木以供老太太赏玩。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