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当炮灰亲妈觉醒后by二月三更
二月三更  发于:2024年09月09日

关灯
护眼

你一个大学生这么早生孩子干嘛啊!
孩子出来了,但是孩子爹长啥样他们至今不知道。
本来在赵金枝面前抬不起头,这下更抬不起头了。
饶是心里怎么不痛快,但是张秀英是谁呀,活了六十来年,伪装嘛她最在行了。
她笑的和蔼可亲,“孩子们让你们去,你们就去好了,孩子们也是想尽孝心嘛。”
都说相由心生,可是张秀英仿佛天生就长了一副慈祥脸,说话也是温温柔柔和蔼可亲。
倒是顾母说话噼里啪啦的,就像雨天下冰雹。
而张秀英就是绵绵细雨。
苏荷今年38了,但脑子有时候还是很单纯,就比如顾母跟顾二婶聊天,如果她没有拿剧本,一定会觉得这二婶人好温柔,心地估计也很善良。
真是都快四十的人了,还不会看人。
得亏顾母不是那种绵里藏针的婆婆,有啥说啥了,要是来个这样的婆婆她估计会吃大亏。
顾母听张秀英嘴上那么说,但是她知道,张秀英心里肯定要气死了。
毕竟她们做了那么多年妯娌,谁不清楚谁啊!
了解的很。
哼哼,怎么说,跟她斗了一辈子,年轻时候炫耀自己生了三个儿子,嘲笑她生了三个闺女。
可那又怎么样,她三个闺女个个过得好,闺女生的孩子也个个都考了大学。
儿子那更不用说了,也不知道从哪儿找来了这么好的儿媳,给她们生了两对龙凤胎孙儿。
后来更是考了大学,顾母想想就激动死了。
她觉得像他们家这样即使在大城市祖国首都,应该也很少。
这得承认,他们家有点运气在的。 。

顾父也跟顾二叔说着去首都的事,“也不知道首都能不能钓鱼。”
顾建华在一旁,“爸首都有个大湖,叫什刹海,你可以去那儿钓,那湖老大了。”
顾二叔很羡慕啊,他道,“大哥你们去首都,要爬长城吗?”
顾父,“我都七十多岁了还爬啥长城,远远看一眼就行了。”
顾二叔,“不用爬多远,上去看看也行啊。”
他想爬来的,但是没有机会啊。
顾父,“到时候看看,那长城爬着不难我就爬,难就算了。”
顾建华,“你大孙女大孙子去年爬过,说是还行,爸你应该没问题。”
他爸妈身体健康的很。
“嗯,我去再看看。”顾父对爬长城兴趣不大,他就找个地钓鱼。
二房的人聊了会儿就回去了,苏荷顾建华俩人去顾二姐那边拜年串门....。
大年初一就这么过去了。
白天人多热闹想的事不多,但是到了晚上躺到炕上安静下来时候心里寻思的事可就多了。
都是兄弟妯娌,顾父顾母被儿子儿媳接去首都养老,顾二叔顾二婶俩人听着怎么会不羡慕。
他们羡慕死了,就说为何他们没有这样的儿子儿媳。
不去首都,把他们接去县里养老也行啊。
说的是他们三儿子顾金柱,这两年两家关系缓和了点,但是这个三儿子还是不怎么过来,过来也是不过夜,甚至待的时间都不会超一个小时。
两口子想不通,怎么就变成这样了。
唉,他们到底是没有那个福分。
初二回娘家,不用说苏父苏母又准备了一大桌子菜。
吃饭前去她二哥苏骁家拜了年。
“你们俩去了首都,一年到头才能见一回。”
感情好的兄弟姊妹,就算是长大了中年了,也会互相想念。
苏荷笑道,“谁说不是呢,去年暑假忙着毕业也没能回来了。”
苏骁很理解,“正常,毕业时候就是忙,老三那会儿也是忙的,更何况你这还是提前毕业,事就更多了。”
说来他弟弟妹妹真是厉害啊,不愧是龙凤胎,弟弟高考一鸣惊人,妹妹高考出了点小意外,不过没关系,多年后依旧一鸣惊人,更是提前毕业了。
苏骁觉得他弟弟妹妹这脑子杠杠的。
“二哥你们有什么打算吗?现在国家改革开放允许咱们老百姓自己做生意.....”
他们县这纺织厂目前还能运行,不过也撑不了几年了,很快就被取代。
而她二哥现在替了老丈人位置成了副厂长。
苏骁,“嗯,我知道我先看看,观望观望。”
苏荷信,书里她二哥是82年还是83年开始的,忘了,反正去了隔壁省沈城做生意,做的依旧是服装生意。
还做大了,该说不说她二哥很有生意头脑啊!
别看整日笑呵呵的。
这一世没有徐红莲,还有更厉害的岳父岳母支持,她二嫂也是会计,苏荷相信,这一世她二哥生意会比前世还好,做的前世还大。
聊了会儿苏荷顾建华一家四口就出来了,苏骁跟顾建华这个妹夫约酒了,一起去苏父苏母家喝。
两口子出门在外,一个喝酒就行了,所以苏荷没喝。
挺长时间没见,俩人都喝醉了。
好在顾建华酒风很好,苏荷就托着她回家了。
到家时几个姑姐都在,顾建华跟几个姐姐姐夫打了招呼,随后去东屋倒在炕上睡过去了。
“弟妹我听说你们今年就要把爹娘接去首都?”
顾大姐家没有明月雪儿这样传递消息的人,所以是最后一个才知道。
苏荷笑道,“对,接过去,房子我都找好了。”
顾大姐佩服,“弟妹你这速度啊。”
苏荷,“那肯定是,既然打算接过去了住的房子我们肯定得找好。”
之后又说起铺子的事,顾大姐跟顾二姐一样,怕他们几个老头老太太开不好餐馆,厨师还是请专业的比较好。
苏荷的回答是,“先开着看吧。”
今天张晨晓梅两口子也在,苏荷就问起张晨要不要去首都的事。
两口子回答是,“舅妈我们先看一下,看你们馅饼店生意好不好,如果行的话,我们今年夏天再过去。”
“反正也不差这半年了。”
他们两口子存款真不多啊,二姐二姐夫搞养殖,这两年赚了不少钱。
至于大姐大姐夫,晓梅知道,都买了铺子了,家底肯定也不少。
三个闺女中,就她家比较.....不过没关系,等她毕业的,毕业了有工作就好了。
苏荷,“那倒也行,你们谨慎是对的。”
毕竟这没有回头路,家里也没有几千存款兜着。
初二这天也没什么不同,跟往年一样。
初三也是,因为要去首都了,顾父顾母跟着顾建华去大洼村看了她两个哥哥。
都是这个年纪的人了,有没有下次见面的机会还不知道呢。
初四这天没什么事,大家收拾行李。
苏荷让顾父顾母只拿被褥,多了别拿,让顾二姐给邮递过去。
顾母没同意,倔强的带上了她的暖壶还有洗脸盆等,顾父也是带了他的钓鱼竿。
.........行吧。 。

第193章 举家搬迁
苏父苏母这边也是,举家搬迁,要带的东西非常多,一次性带不走,只能托二儿子苏骁给邮递过去。
这当然没问题了。
苏骁给苏父苏母拿了五百块钱,养老本来是他们这当儿子的事情,可是这担子好像落到了他妹妹身上。
他有点自责。
“干啥呀?我们有钱,你不用担心。”钱苏父苏母不要。
他们真的有钱啊,他们每个月有退休金,还有孩子们每个月给养老钱。
自从退休后老大老二每个月给他们老两口二十块钱,老三那边稳定后,也会一年一次寄钱过来。
老四嘛,直接过年时候给,他们两口子一人一百。
所以加起来他们钱还挺多的,两千块钱是有了。
“爸妈,你们就拿着吧。”苏骁硬塞。
苏父气急说了不要,咋还硬给,说了他们有钱了,苏骁钱没能送出去。
还是一个月一个月给吧。
说起来顾父顾母老两口钱也挺多的,虽然没有退休金,也没有儿女每个月孝敬。
但他们家有鸡啊,卖鸡下蛋,每个月收入差不多十块。
加上之前的,他们身上也有一千来块钱了。
真不能小看这些老头老太太,都是个有钱的。
五号早上出发。
这天顾母睡不着,起了个大早,把早饭做了,虽说去首都跟儿女们一起生活,很开心。
但是也很不舍得他们这家,土房子塌了盖的砖房。
十七年了,房子也不新了,但充满了烟火味。
眼下他们就要走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
顾母有点点伤感,伤感之余有点点心疼,这可是盖的砖房,这就要走了,好可惜的感觉。
而且他们家里还是两座砖房。
要去首都了,家里就交给顾二姐看了,顾母把房屋钥匙给了顾二姐。
还有家里没吃完的菜面米蛋这些都让顾二姐拿回去吃。
不然放这儿就浪费了。
到了跟苏父苏母等人汇合后就坐客车。
顾父顾母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客车,有点新奇,可新奇着顾母就感觉到胃里一阵翻滚。
她这是晕车了?
晕车也太难受了,难受的她大冬天都想开窗户了。
好在顾母定力比苏荷强,一路忍着没吐,到了站点,下车扶着旁边大树哇直接吐了。
理解了理解了,她终于理解了,理解长意长安不愿意回来了。
这来回简直要命啊!
大家到了市里,去国营饭店吃了午饭,随后才去的火车站。
第一次坐火车顾父顾母有点激动,一直问苏父苏母坐火车什么感觉。
苏母的回答是,“很平稳不像客车那样颠来颠去。”
苏父,“对,老姐你上了火车应该不会晕车。”
很快几人上了火车,苏父苏母说的确实对,顾母坐火车就不晕。
因为第一次坐火车,顾父顾母很是新鲜,左看看右看看。
只是再新鲜的东西,坐着累了就不新鲜了。
两天三夜后火车抵达了首都,顾母只觉得这两天三夜坐的,坐的她腰快散架了。
她再次理解了她俩孙儿,这赶路很不舒服啊!
苏荷顾建华先把双方父母带去了他们楼上,让他们先休息几个小时。
随后去学校叫了长意长安俩娃出来,让他们陪着弟妹以及姥姥姥爷爷奶他们。
她和顾建华带着四位长辈行李去了租的院子。
他们要生火,把炕烧起来,顾建华烧火的功夫苏荷去买了菜,米面酱油醋等日用品。
年前就想买的,可是一想他们回去了屋里东西没人看,就没买。
两个小时后,炕给烧的暖暖的,厨房里也摆满了各种调料米面等粮油。
苏荷还给烧了两锅水,把暖壶给装满了,又往锅里倒了点热水,等晚上洗漱用。
一切准备就绪,就等人住进来了。
苏荷顾建华俩人回到楼上时,发现苏父他们已经醒了,坐在客厅聊天。
苏荷,“爸妈你们怎么不多睡会儿。”
“人老了觉少,休息一两个小时差不多了。”苏父道。
顾母也说,“白天睡不着,我们晚上好好休息吧。”
“小荷建华你们弄完了?”
苏荷应声,“嗯呢都弄好了,爸妈你们直接住进去就行了。”
顾建华笑道,“那炕给你们烧的热热的。”
苏母诧异,“还有炕呢?我以为都是床。”
顾建华道,“有三间房,两间盘了炕,剩一间放的床。”
他觉得冬天还是睡炕比较舒服点,就是烧的时候有点麻烦。
苏母听闻跟苏父道,“那挺好,咱俩睡炕吧。”
“行,睡炕暖和。”苏父也喜欢睡抗。
以前家里睡床上,就弄个炭盆,睡觉时候往被窝里放暖水袋热着,也还行,但不如炕暖和。
土炕只要烧上火冬天睡觉是真暖和。
苏荷看了一下时间,中午十二点了,正是饭点,就跟大伙道,“咱们去吃饭吧,去吃烤鸭。”
赶了几天的路累了,今天就不做饭了,在外边吃。
“行啊。”
烤鸭顾父顾母吃过,但不是新鲜的,听说新鲜刚出炉的烤鸭比放了几天的好吃百倍。
今儿倒是能尝尝了。
一家子去了全聚德,苏荷怕一只烤鸭不够,点了两只。
烤鸭主要吃烤鸭皮,不仅可以卷饼,还可以蘸白糖。
对于蘸白糖顾父表示很不理解,“这烤鸭咋还能蘸白糖吃。”
烤鸭皮烤的香香的,单吃或者卷饼都可以,只是为什么要蘸白糖啊,好奇怪的感觉,在他的美食观念里,鸡鸭鱼这些动物的肉,可以蘸盐韭菜花辣酱大酱,它就不能蘸白糖。
当然也不能跟酸奶牛奶奶嚼口这些一起吃。
咸的就是咸的,甜的就是甜的,得分开来。
苏父跟他说,“顾老哥你试试,还挺好吃的。”
顾父摇头,“不了不了,我卷这个饼就行了。”
顾母倒是尝了一块,感觉还挺好吃的,甜甜的,带着油香。
“老头子,你要不尝尝,味道不错呢。”
顾父还是摇头,长欢是个倔强的小姑娘她喜欢吃烤鸭皮蘸糖,多好吃啊,甜甜的,于是就给她爷夹了一块。
“爷你张嘴,我喂你吃。”
小孙女喂拒绝不了,顾父就吃了,嚼了两下,没有想象中的难吃,还行吧,不过他还是接受无能。
他不喜欢这种口味。
顾建华跟顾父一样,觉得烤鸭还是卷饼好吃。
顾母吃着烤鸭心里感慨,咋说呢,这人还是要有梦想,对,她的梦想就是能去趟首都。
以前觉得不大可能。
后来看儿媳俩孙儿都考了大学,儿子也去了首都工作,她就知道有生之年她跟她老头子一定能来首都。
只是没想到这么快。
她回想起以前,感觉人生过得好快,仿佛被她婆婆,她妯娌欺负的日子就在昨天,其实已经过去四十年了。
那会儿日子挺难过的,内忧外患,这一路走过来着实不容易。
好在一切都好起来了。
她都来首都吃烤鸭了,顾母觉得人生无憾了。
她比村里那些老太太们厉害多了,她们都没吃过烤鸭。
顾母想,等哪天回老家,一定好好跟她们说说。
要是有什么东西,比如像相机一样,把食物拍下来然后能像打电话一样给对方看。 。

顾母觉得自己想的有点天方夜谭了,这估计神仙都做不到。
她这个想法好像把电话跟相机结合在一起了。
这俩东西咋能结合在一起。
算了还是哪天由她回去跟那些老姐妹讲讲烤鸭的味道吧。
饭吃到末尾,苏荷跟大家说,“晚上咱们去老莫餐厅,吃俄餐。”
“吃俄餐啊?”顾母惊喜。
顾父也惊喜,不过面上没表现出来。
苏荷,“对,爸妈带你们体验一下俄国人吃的东西。”
顾母眼亮晶晶,“好啊好啊。”
嘿嘿,她就说嘛,人一定要有梦想,看吧,她现在不仅来首都了,还吃了烤鸭,晚上还要吃俄餐。
她这梦想超额实现了。
大家吃完午饭,四位长辈想看看他们未来的铺子,就直接去看铺子了。
“这铺子不错唉,挺宽敞的。”
进铺子里看了一圈,苏父说道。
顾父也赞同的点头,“这店挺好的。”
苏母,“这2800花得值了。”首都房屋不比他们小县城,这种铺子可能在他们小县城最多五百。
但是这里是首都,换句话来说,那就是以前皇上住的地方,房屋铺子价格肯定贵。
顾母,“咱们以后开馅饼店,楼上也摆桌子吗?”
楼梯倒是好走,挺宽敞,只是楼上楼下端茶送水的,她怕把盘子碗摔了。
苏荷摇头,“楼上就不摆桌子了,楼上当库房,再摆两个床午休用。”
她爸妈公婆吃了固元丹身体素质确实比同龄人好,但年龄摆在那儿,身体再好也得注意点。
可别让楼上楼下跑了。
她想的如果馅饼店生意好,就再请两个人,一个刷碗一个收拾当服务员。
顾母,“那行。”
大家看完铺子就去租的院子了。
“哎呦,这院子好唉,这么宽敞。”
看前后院这么大,顾母很是喜欢,她转悠了一圈,“以后咱们前后院都种上菜。”
顾父,“种吧种吧,再养点小鸡。”
又进屋里转了一圈,感觉这房子很不错屋里东西齐全,又干净,可以看出屋主人是个勤快的。
虽说孩子们提前收拾过了,但是那些柜子上一点污垢都没有,死角墙体也是。
村里那些家里不干净的,柜子上面都有一层老垢,你用指甲都抠不下来,死角墙体就更别提了,都黑黑的。
被子褥子下面都是虱子,一抖全是。
顾母都害怕去这些人家里,生怕传染到她身上。
因为苏荷顾建华都收拾干净了,热水炕啥的都烧了,苏父他们没事干。
苏荷,“爸妈你们休息会儿吧,等晚上我们来接你们去吃饭。”
这天冷的也不好出去溜达。
苏父几人,“行,你们回去吧,我们自个儿转悠转悠。”
顾建华担心,“爸妈你们先别出门,免的迷路了。”
听这话几人很无语,“就那几条路,哪能迷路了,况且我认得路。”
这话是苏父说的,他记忆力好,走过的路,一次记得了。
“行了行了你们快回吧。”
顾建华不放心,把四个娃留下了。
两口子回去把家里收拾了一下,又生了炉子,之后去菜市场买了菜。
今天不在家吃,但明天后天得在家吃啊。
这一通忙活,时间就到下午五点钟了,又到了吃饭时候。
冬日白天真是太短了。
两口子去了苏父他们那儿,顾母表示,
“不刚吃完饭吗,咋又要去吃。”
他们两点多才吃完午饭,现在又要去吃了。
顾父就说,“这都天黑了,孩子们带我们吃完饭,得早点回去休息啊,赶了几天路,回来又帮我们收拾屋子,肯定累着了。”
顾母也知道,“嗐,我就说说,那我们快过去吧。”
一旁苏父苏母听着俩人聊天,对视一眼,他们两口子有四个儿女,相对四个亲家。
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四这边的了。
该说不说他们闺女眼光真是不错,女婿找的好,连带着父母也很不错。
不是他们歧视村里的,顾父顾母这样爱干净又通情达理的农村公婆真的不多,城里都少。
说到亲家,苏母跟苏父说,“明天咱俩去趟陆家,还有冯家。”
差点忘了,大儿子岳父岳母已经回首都了,他们这到了首都应该去串串门。
还有冯家,也得去看看。 。

回来的第二天,顾建华就去上班了。
当然苏荷也没闲着,离开学有段日子,她就找人装修铺子,说是装修也没有大装修,就是重新刷一下墙,做桌椅板凳,建灶台,购买碗筷酱油醋盐等东西。
再找人做个牌匾,铺子名就叫蒙古馅饼。
门上再贴几张宣传语,比如,皮薄馅大,炒菜。
俗话说得好,只要钱到位,啥东西都很快,也就一个星期时间,铺子就弄好了。
至于开店的各种证,顾建华上班之后就给办了。
这要开业了,苏父苏母顾父顾母他们四人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
他们四人趁着这几天铺子装修的功夫,腌了一桶烂腌菜,就是圆白菜胡萝卜辣椒腌的。
腌烂腌菜不需要时间太长,几天就可以吃了。
这是他们馅饼店给客人上的小菜。
目前准备试营业,先不炒热菜,馅饼馅准备了三种,大葱牛肉馅,猪肉酸菜馅,萝卜馅,这是素的。
试营业这天大家伙都起了个大早,去店里把桌椅板凳,地,擦了锃亮,又把热水烧好,就等客人上门了。
他们店除了白水,还有汽水,酒水卖。
每个桌子上准备了酱油醋还有辣椒油,对了还提供大蒜。
馅饼就着生大蒜吃味道非常不错,就是吃完嘴里有味儿。
七点开门的,餐前工作做完到了八点钟。
中间没来客人。
到了九点钟依旧是。
苏母顾母俩人就坐在吧台里,整理整理酒水,苏父顾父则是坐在后厨看看。
苏荷就带着俩娃在大厅中央坐着看书。
眼看时间快到十点钟了,顾母有点没信心了,她嘀咕,“这咋还不上人呢,这都到饭点了。”
苏母心里也有点没信心了,她去看了看外头,“可不是嘛。”
苏父顾父也是那意思,有点急了。
苏荷安抚,“咱们别急,这才第一天。”
这时长欢小姑娘说,“妈妈,我有点饿了。”
不愧是龙凤胎妹妹刚说完哥哥长筠也看向苏荷,“妈妈我也饿了。”
苏荷就道,“让奶奶给你们烙饼吃吧。”
店里就有馅饼,别的吃的没有。
长欢小姑娘就道,“那我能喝一瓶汽水吗?”
苏荷摆手,“喝吧喝吧,不过你们俩一人只能喝一瓶哦。”
要不阻止俩娃能喝完一箱。
“嗯,知道了妈妈。”
俩娃高兴的找他们姥姥要汽水去了。
上不上人的,俩孙儿说饿了,顾母就先去厨房给烙了,烙了五张牛肉馅馅饼。
苏荷看俩娃吃的香,也有点饿了,就拿了碗筷跟俩娃吃起来了。
吃着呢,店门嘎吱一声。
屋内几人回头,就进来一位大叔。
他先看了一眼俩娃吃的馅饼,随后问站在吧台里的苏母,“馅饼都有啥馅的?”
这是他们店第一个客人。
可把屋里几人高兴坏了,苏母赶紧给拿了菜单,“您看看。”
那大叔拿过来看了一下,抬头问,“哪个比较好吃?”
“大爷爷,牛肉馅的好吃哦。”
长欢小姑娘拿着碗走到吧台,抬头跟那大叔说。
眼前小姑娘长的实在好看可爱,那大叔就道,“好,那就来牛肉馅的馅饼吧,我要五张。”
苏母笑道,“好,在这吃还是拿走啊?”
那大叔,“在这吃。”
苏母,“好,老弟你坐那边等会儿。”
不用苏母去厨房说,顾母就在苏母旁边站着呢,听闻就去厨房给准备了。
苏母给客人上了一小碟烂腌菜,又上了一壶热茶。
顾母很快就烙好了五张馅饼,馅饼大小一样,皮薄馅多整齐的叠在盘子里,上到了桌上。
苏母给上的,她道,“老弟,旁边有酱油醋辣椒油。”
那大叔点点头,“行。”
苏母又问,“咱家还有大蒜,要吗?”
那大叔听闻,“行,来一颗吧。”
苏母就拿了两颗蒜给那大叔。
大叔先喝了一口热茶,随后拿起筷子把馅饼放到碗里,没放酱油醋原汁原味尝了一口。
味道很不错,好吃。
几口吃完了一张馅饼,接着是第二张,第二张放了酱油,也很好吃。
第三张是就着大蒜吃的,也非常香。
咯吱,门又开了,不过进来的不是客人,而是长意长安,带着同学过来吃了。
俩娃看有人在吃馅饼,就小声问苏母,
“姥,这是有客人了?”
苏母,“对啊,第一个客人呢。”
“不错不错,有第一个会有第二个。”
俩娃说对了,他们进来不久,就有第二个客人进来了,一个大娘带着她孙子。
苏母赶紧招呼去了,第一位客人大叔吃完了,要结账,苏荷就给结了,只收了大叔四张馅饼的钱。
她笑道,“今天第一天营业,送您一张馅饼。”
还有这好事,大叔乐了,“哎呦,那谢谢了,我以后还来,你家馅饼好吃。”
“如门口写的皮薄馅大。”
送不送馅饼的,这家馅饼做的是真好吃,反正是合大叔胃口。
“行,您慢走啊。”苏荷笑着送大叔出门了。
可能是午饭时间到了,给第二个客人烙完馅饼,又来了第三个第四个客人,之后顾建华也带着同事来了。
苏母几人是总结出来了,开餐馆,中午人比较多啊,就今天中午不算俩孙儿同学,儿子同事等人,从十点到下午一点零零散散来了十几个客人。
下午时候人就少了。
他们四人开到了六点钟就关门了。
总得来说,今天试营业还不错,算是成功了。
苏母回去道,“我觉得明天开始咱们可以把热菜上了,今天有两个客人问我热菜来着。”
苏父,“上吧,客人不是都夸咱们家馅饼好吃嘛,他们以后肯定还来。”
“对对对,我今天听见有好几个客人说咱们家馅饼好吃了。”顾母高兴。
顾父,“咱们家馅饼馅放的足,皮薄馅多,肯定好吃。”
馅饼店就这么开起来了,本来打算挑个好日子正式营业的,放个鞭炮啥的,但是苏父他们说不用,店也不大就这么开着吧。
苏荷也就没管。
馅饼店生意不错,苏荷顾建华两口子就寻思着,挣得钱跟四位长辈五五分。
但是四人说不要。
“我们就是来帮忙的,要啥钱啊,跟自家孩子要啥钱。”
“可不是,以后快别说了。”
事实就是这样的,他们四个待在老家闲来无事,孩子们把他们接到首都来养老,眼下馅饼店没人看,他们就帮忙看一下。
都是亲爹妈,还要啥钱,说出去让人笑话。
父母不要儿女钱,那是父母爱儿女,可当儿女的心里不能没有数。
苏荷就跟顾建华商量,“咱们给爸妈开工资吧,你看给多少合适?”
顾建华想了一下,“这事要不等一个月后再说?咱们看看一个月的营业额再定爸妈他们的工资?”
“可以。”
目前半个月,除去成本,他们馅饼店每天营业额在五六块左右。
按照这么算下去,一个月差不多有一百五十块钱。

文库首页小说排行我的书签回顶部↑

文库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