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母,“从明天开始主食就吃馅饼,我要练练手。”
小荷跟她说了,卖的馅饼必须是皮软皮薄,馅多,然后还得圆。
毕竟你要卖给客人吃的,卖相肯定得好点。
于是在第二天早上,苏荷就吃到了猪肉酸菜馅的馅饼。
顾母问,“味道咋样?”
苏荷,“妈我觉得皮可以再软一点。”
顾母,“行,那馅呢?”
“馅可以。”
不过比起猪肉酸菜,苏荷更喜欢吃芹菜馅的,只是现在是冬天没有芹菜。
吃完早饭顾父带着顾建华去大队聊土地的事了,顾母收拾洗洗涮涮。
苏荷本打算去顾二姐家聊的,想起来今天她爸妈要说过来就没去。
大概九点钟左右,苏父苏母就拎着几斤肉过来了。
没多久顾父顾建华俩人也回来了。
苏荷,“那你们四个人好好聊聊,研究研究吧。”
顾父,“老弟那厨艺肯定是没问题,就是咱们主打的馅饼需要改善一下。”
“今天早上做的馅饼我们自己人吃可以,给客人吃差点意思。”
苏父笑道,“我们今天早上也吃馅饼了。”
看这样子中午也得吃馅饼。
四人就研究馅饼去了,苏母说,“面皮软咱们就得多放水,一斤面九两水那种。”
“行,那就多放水。”顾母说道。
苏父顾父俩人也没闲着,打算做几道拿手菜,比如京酱肉丝,红烧排骨这种。
面和得软稀,包馅饼是有点困难,不过两位母亲做了几十年饭,这难不倒她们,多沾点面粉就行了。
很快馅饼就被她们烙好了。
还有爸爸们做的菜,红烧排骨,京酱肉丝,木须肉,干炸小鱼等。
“尝尝这馅饼。”
苏荷还是第一个评价,“妈你们,皮软硬可以,就是有点不均匀,还有你们这烙的有点大啊。”
这一个馅饼都有十寸盘子那么大了。
顾建华,“对,咱们卖肯定不能卖这么大的,小点圆点。”
苏母顾母,“好,我们再改进。”
苏父,“菜呢?菜你们有意见不?”
苏荷,“爸你肉丝得切的细点,其他没了。”
顾建华想,意见他媳妇说了他就不说了,尝了一口切的咸菜。
“妈今年这咸菜腌的好。”
顾母,“今年咸菜确实比往年的好吃。”
苏荷看着这个咸菜,又灵光一闪,“爸妈,咱们走的时候把咸菜也拿走吧。”
“到时候切丝当小菜上呗。”
“又或者等到开春,把吃不完的咸菜煮了晒干凉起来,啃着也好吃啊。”
顾母很会做干咸菜疙瘩,她煮的时候会放两瓶酱油,那晒干的咸菜就是黑的,也不咸,啃着特别好吃。 。
第189章 女婿家这么有钱
苏荷以前在县里上班的时候,每天就带个咸菜疙瘩,不上课的时候在办公室啃着看书。
特别打发时间。
“行,给它煮了带走吧。”
顾母也不舍得自己腌的咸菜就这么浪费了。
没煮前不好带,这咸菜疙瘩离了咸菜汁就不好吃了,还是煮了好带走,到了首都就它放在太阳底下晒成干。
吃完饭苏父苏母就回家了,趁着几天好好练练手艺。
把馅饼给它烙薄,烙软,烙圆,大小等一。
看着挺简单,但还是要费一番功夫。
苏荷闲着也是闲着,于是下午时候去顾二姐家唠嗑去了。
三个姑姐中最能跟她聊得来的还是顾二姐。
“弟妹我听明月说,你们在首都买了个铺子,这是打算做生意?”顾二姐笑问。
苏荷点头,“是这样打算的。”
“我听明月说弟妹你提前毕业了,等下学期开学,你就留校当老师了,你跟建华不都有工作了。”
“那店开了谁看?”
“对了,还没问你们要做什么生意?”顾二姐问。
苏荷,“做餐饮,开个馅饼店,让爸妈他们过去.......”
苏荷把想让她爸妈以及顾父顾母过去首都开店的想法跟顾二姐讲了。
“这行吗弟妹?不需要请个专业厨师?”
顾二姐有点担忧,她没吃过苏父做的菜,但是吃过她娘的啊,她娘做饭确实比村里其他妇人做的好吃,他姥爷以前确实也是厨师。
她娘也继承了点姥爷的技能,只是到底是野路子,都是给自家人做着吃的。
要拿去卖钱,给客人吃,会有人吃吗?
苏荷摇头,“不用二姐,爸妈他们厨艺很不错的,只需要稍加练习,到时候再改变一下摆盘啥的。”
“我们那店就是个小店,不大,不是那种大饭店,有爸妈他们就够了。”
“而且我们主打的馅饼,馅饼还不好烙嘛。”
顾二姐听完,“那还行。”就烙馅饼嘛,馅饼很好烙的,白面皮,肉馅,这俩东西加一起,再难吃能难吃到哪儿去。
苏荷解释,“这不国家改革开放,允许咱们老百姓自己做生意了,我们也有点存款,放手里也是放着,就寻思买下一个店铺。”
“也算在首都有一份资产了。”
顾二姐,“这倒是,这两年做买卖的人不多,但国家开放了,做个体户买卖的人很快就多起来了。”
以前禁止的时候还有人偷偷摸摸在私底下做呢,对,说的就是倒买倒卖。
说来她也是没想到,她女婿家以前居然干过这个。
今年明月回来,跟她说,他们在首都买了个铺子,她寻思哪来的钱买铺子,明月就跟她说了,说以前女婿跟他大哥,干过几年这买卖,存了点钱。
她很震惊,不过震惊过后她也就理解了。
就是女婿家这么有钱,根本不缺钱东西啥的。
她还跟着瞎操心,怕他们一家四口在首都过得不好,俩孙儿没肉吃,担心了好久。
以后,她总算不用担心了,心可以放肚子里了。
苏荷,“对,所以我们就买了铺子,怕到时候想买没有合适,或者是价格涨了,趁现在还早,就买下来放着。”
“后来回来跟爸妈他们商量了一下,就决定开餐馆了。” 。
第190章 周应淮烦了
苏荷继续说,“我寻思先让爸妈他们开着,这样生意不好,那也都是咱们自家人,不会赔太多。”
“不然请个专业厨师,生意好就不说了,生意不好不赔大钱了么,主要那个铺子真不大,就是个小店。”
“行,爹娘伯父伯母身体都不错,就让他们开去吧。”
“等生意好了再请人也不迟。”
顾二姐觉得苏荷考虑得很周到,确实也是,饭店装修好,厨师请好,啥啥都到位,但是开业了生意不好,这不就赔大钱了么。
让自己爹娘过去至少人工成本省了。
而且爹娘去首都左右也是闲着,要是开餐馆挣钱了,也挺好,至少把房租赚回来了。
听明月说小荷建华给在首都租了个大院子,专门让爹娘他们住。
她这二闺女是没本事让爹娘去首都养老,眼下弟弟妹妹能带去最好不过了。
苏荷,“是的二姐,我就是那样想的,寻思这店空着也是空着,就不如让爸妈他们倒腾倒腾。”
顾二姐笑道,“暑假那会儿,晓梅还想让张晨过去卖包子来着,最后没去成。”
去首都读书的几个孩子就晓梅张晨两口子分离在两地,其他都一家团聚了。
“他们两口子商量了一下,辞掉工作去首都卖包子不太现实,张晨这去首都没地住,就得租房子,首都房租也不便宜,一个月十几块钱,且包子卖不卖得出去还是个未知,他们不敢冒险。”
苏荷点头很理解张晨晓梅,“不过张晨今年可以去,我们那铺子有个阁楼,他晚上可以睡在阁楼,不用租房子了。”
“等晓梅毕业工作了就分房子了,也就两三年的事。”
听闻这话顾二姐笑道,“小荷,我先替晓梅两口子谢谢你。”
顾二姐不止一次觉得她弟妹心胸宽广,除非是特别大的事,不然她都不怎么计较。
回想以前她生孩子坐月子吃鸡,她娘给她送了好几只,还有黄油啥的,她弟妹一句话没说。
还有后来的种种。
她发现她弟妹好像从不计较那些事,换做别人估计早就想了,毕竟在首都不止他们这一家亲戚,晓梅她亲姐一家也在首都啊。
按理照顾也是明月照顾,住也是住到明月家。
可弟妹抢先说的是她家铺子。
苏荷不在意的摆手,“这谢啥。”又问,“张晨包的包子行吗?好吃吗?”
“红军说还行嘛。”
三女婿包的包子顾二姐没吃过,倒是她家老四天天中午跟他三姐夫一起吃饭,跟她说他姐夫厨艺不错。
挺好吃的,比她做的好吃点。
苏荷听闻,“那可以去首都卖着试试看,目前我是没看到有卖包子的,不过你包子做的好吃,肯定有人买。”
这两年人们经济水平跟十来年前不同了,提升了。
顾二姐,“我寻思那白面包子肉馅,它就算差能差到哪儿去。”
肉和细粮,顾二姐觉得即使做饭的人放了很多盐,或者是怎么了,这两种东西不会太难吃。
苏荷也是这么觉得,她觉得白面包子,肉和细粮难吃能难吃到哪儿去。
“说的是,都是好玩意。”
顾二姐,“他们今年回来没说这个事,等过两天初二过来时候我跟他们提提,他们要乐意去就去,不乐意了就拉到,等晓梅毕业吧。”
也没有多长时间了,还有两年,熬熬就过完了。
比如今年过完再熬一年还剩一年,最后一年还不好说嘛,熬熬就过去了。
“行。”
苏荷跟顾二姐聊了会儿,看时间还早就去了春晴家。
春晴见她很是惊喜,立马放下手中织的毛衣,“舅妈你们多会儿过来的?”
“昨天到的。”
白石头本来在炕上躺着,见苏荷进来立马起身要给沏茶,苏荷摆手,“石头别忙活了,刚才在你岳母家喝了好几杯,撑着呢。”
不过白石头还是给苏荷沏了。
客人来家里,沏热茶是最基本的礼仪了。
春晴也是从柜里拿出橘子苹果奶豆腐这些招待。
“你们那鸡鸭呢都卖了啊?怎么没看到?”苏荷喝了一口热茶问。
以前在前院养着来的,刚才进来没看到。
春晴给苏荷剥了个橘子,“嗯都卖了舅妈,就留了几个老母鸡,我给它们关在后院了。”
听这话苏荷笑道,“那你们今年挣了不少钱吧。”
两口子憨笑,“也没有很多,就一千来块钱。”
这话苏荷听着都惊了,“你俩这牛啊,谁家农村人一年挣一千啊,不,就算是在首都也很少。”
顾母跟她说过,春晴石头两口子,今年真如去年说的,养了四百多只鸡鸭,然后两口子陆陆续续全给卖掉了。
一只按五块算,四百只就是两千,这还没算下的蛋呢。
当然还得算养鸡成本,可成本它再高也不会超过五百吧。
这小两口今年赚了最少一千五。
牛了真牛了。
苏荷,“明年你们还打算养鸡吗?”
春晴白石头两口子,“养,不过明年打算养鸡的同时再养点猪。”
牛是不打算养了,就养鸡和养猪,再种地。
今年分地,他们一家四口分到了将近六十亩地。
他们两口子就好好把这干好。
苏荷,“行,不过你们要时刻注意鸡圈猪圈卫生,要多消毒,给猪该打针还是得打针,那钱别省着。”
这些动物大量养,不注意卫生的话会生病,一只生病,一群都逃不了,感染都得死。
白石头,“嗯呢,舅妈我们注意着呢。”
这些可都是他们两口子的资产,他们可不会怠慢都细心照顾着。
就今年养鸡,鸡圈他一天打扫两遍,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打扫两遍,早上他四点起床打扫,然后撒上石灰,之后是晚上从地里回来,再打扫一遍,撒上石灰。
养的猪也是,猪圈打扫的可干净了,粑粑天天清理,也天天消毒。
苏荷,“好,就应该这么干,你俩加油,估计不用几年你俩就成为万元户了。”
书里没仔细讲,上一世春晴嫁的老公是不是白石头,就简单说了两口子没什么大出息,本本分分在乡下种地。
苏荷觉得如果是按照这架势,这两口子真不用几年就成为万元户了。
而且他们这也不属于安安分分种地啊,就靠养鸡两口子一年时间赚了一千多,这比城里工人都厉害了。
不过管她呢,总归这一世,他们所有人都跟书里的不一样了,就连男女主也是。
嘿,他们提前在一起了,现在娃都有了。
苏荷真挚的祝福他们白头偕老。
能不能白头偕老不知道,但夫妻嘛肯定会吵架,尤其是顾梨周应淮他们现在这情况。
媳妇儿给他生了三个儿子,起初周应淮挺高兴的,虽然他在首都没房子,也没啥钱,但这都不是问题,只是苦两年的事。
还是那句话,他是北大学生他媳妇儿也是北大学生,毕业了工作,房子钱不都有了。
周应淮甚至还觉得他们现在趁上大学时候生了孩子挺不错的,等到他们毕业工作了孩子们也上幼儿园了。
不然毕业工作了,还得有一人在家照看孩子。
所以这明明是两全其美的事。
只是他最近有点烦,烦他丈母娘,话太多,叨叨说个没完,烦三个孩子,一天到晚都在哭,一个哭完另一个哭,一个接着一个,有时候三个一起哭。
哭的他心情烦躁,想睡个觉都不能好好睡。
他从没觉得小孩会这么烦,养小孩这么麻烦。
他感觉他头都大了。
还有他媳妇儿顾梨,一天到晚都问他,爱不爱这个问题。
他很不理解,他们俩证都领了,孩子都生了,还问这个干嘛,他不爱她能跟她睡?
能跟她结婚?
没别的问题了吗整天问这个。
问的他烦。
最主要的,还是他丈母娘,太能叨叨了,一点小事能叨叨好几天。
比如上回,他给孩子兑奶粉的水比平时烫了点,就这点事,他丈母娘絮絮叨叨说了好几天。
他觉得没有必要,他知道他错了,他下次会注意,说一次就行了,干嘛一直说。
周应淮期盼着能快点开学,开学之后他就不用待在这里了。
对于这个女儿女婿,吴三凤表示也很无语啊。
从顾梨生娃,到现在,孩子百天了。
三个小外孙从最初的小小一团变成现在大婴儿的模样了。
换句话就是总算有个人样了。
孩子会笑了,会咿呀咿呀跟你说话。
吴三凤高兴之余,觉得自己要累死了,从闺女生娃到现在三个月,她从没睡过一个整觉。
白了,晚上基本都是两个小时醒一次,喂三个娃喝奶,闺女奶水不够,索性就都喂奶粉了。
女儿女婿睡一个屋,她跟三个小外孙睡一个屋。
闺女不喂奶,她也是心疼闺女,所以晚上她冲奶换尿布,就她一个人来了。
一天两天行,但是连着三个月,这事谁也受不了啊。
吴三凤觉得自己快不行了,她下地干活都没这么累过。 。
所以,吴三凤不想看了,她想回家。
她这个当外婆的也仁至义尽了吧,孩子头三个月都是她照顾的,奶粉也是她出钱买的。
她觉得她可以了。
主要再待下去,她指不定哪天就倒地不省人事了。
这三个月她真真实实的感觉到了累。
就跟女儿女婿提议,“我过完年就回去了,应淮啊,让你妈过来看吧,妈这几个月实在累的。”
周应淮没啥意见,“行,妈你回去好好休息休息。”
毕竟不是亲妈,跟丈母娘在一个屋檐下相处总是不自在。
正好他妈也想过来带孙子,就让他妈来吧。
可顾梨不是很愿意,“干嘛呀妈,你回去干嘛,你回去了也没事,还不如在这儿帮我看孩子,我婆婆那身体看不了孩子的。”
听这话吴三凤气的肝疼,她真想说生你特么还不如生一块叉烧,自己亲娘不心疼,去心疼婆婆。
她脑子是被驴踢了吗?
吴三凤直接说了,“你妈我身体也看不了孩子了,我最近感觉头晕目眩,哪天把你儿子摔了。”
她没说谎,她最近真感觉头晕目眩胸闷气短的,哪哪都不舒服。
顾梨,“妈你快别扯了,哪有那么严重。”
她妈这潜意思,她身体不舒服是带她儿子带的呗。
她儿子很好带好嘛,基本不怎么闹,就是饿了拉了尿了哭一下,其他时间都是安安静静的。
吴三凤不想说话了,她只觉得自己真是自不量力,刚开始怎么还跟苏荷比了,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可笑。
不说别的,就看闺女,人家那闺女啥样,再看看她闺女。
简直没眼看。
周应淮不在时候顾梨跟吴三凤聊过,为啥非要回去,住在首都不比那乡下好?
“快得了,我宁愿住在乡下。”
吴三凤表示至少住在乡下没现在这么累。
顾梨,“可是妈,应淮他妈来了,我不习惯,万一我跟她吵了怎么办啊?”
她不傻,很清楚的知道儿媳跟婆婆在同一个屋檐下住久了会吵架。
苏荷堂婶跟她婆婆之所以没吵架,那是因为不住在一起,苏荷天天上班,而她顾大伯奶对这个儿媳也是有求必应。
一句话,有钱,还不住在一起,矛盾就少。
她婆婆,目前看着还行,但是她觉得也没那么好。
可能因为穷的关系,处处都精打细算,那种感觉让她很不舒服。
她前世没见过周应淮家人,不过听堂妹说她婆婆对她挺好的,她以为很不错,没想到...也就那样。
她过年去他家,招待的菜,才四盘,三盘还都是素的,不是炒土豆就是白菜,就一个荤的,几片五花肉炖的粉条酸菜。
看着很寒酸,在他们老家,儿子带对象回来,咋也得炖个鸡,最次也得炖个鸡,包个饺子。
而他家没有,过年也是这几个菜。
她看在周应淮面子上忍了,毕竟她以后跟周应淮一起生活,不是他家人。
顾梨想这些就当是老天对她的考验吧,谁让她上辈子选了富二代没选周应淮呢,所以这是她应该承受的。
可现在要把他妈找过来看孩子,她很不习惯啊!
吴三凤抬眼,“吵了就吵了,有什么大不了的,婆婆跟儿媳吵架多正常。”
“再者你开学后就上学了,白天不在家,有什么好吵的。”
顾梨,“可是妈你就不能留下吗?把孩子带到两岁,我就把他们送托儿所了。”
吴三凤本不想骂的,但实在受不了,
“顾梨啊,你老大不小了,长长脑子行不行啊,你妈我没日没夜的给你们俩口子带了三个月孩子,没睡过一个整觉,我实在累了。”
“你有点良心行不行?”
顾梨也生气了,“妈你这话说的,行行行,你回去吧。”
“我到底是女儿啊,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你给我带三个月孩子就不愿意了,你给我三个哥哥带好几年的孩子都没一句怨言。”
吴三凤真是气疯了,起身啪甩了顾梨一巴掌,骂道,“你奶奶的,你说的是人话吗?从小四个孩子中我最疼的就是你了.........”
吴三凤没想到她这闺女会说出这话。
先不说上大学前的,自从上了大学,去年一年加上今年一年,她花了快有六百块钱了。
她三个儿子娶儿媳都没有花这么多钱。
更别说她给买奶粉啥的钱。
母女俩人大吵一架,顾梨也知道家里对她怎么样,刚才那也是气急了,说的是气话。
不过吴三凤铁了心要回去,顾梨也拦不住,只能让婆婆来了。
这一家子鸡飞狗跳,苏荷这边却是和谐的很。
长意长安过年没回去,就去他们三舅舅家过年了。
冯家别墅还回来了,有的是房间住,冯父冯母也在过年前回来了。
他们很是感慨,刚下放那会儿,他们期盼着回去,期盼着能重新查明。
可是后来,随着时间推移,一年又过了一年,十年过去了,依旧没动静,他们以为他们这一辈子就待在乡下了。
没想到还能有回来的一天,67年下乡的,79年冬天回来的。
整整十二年。
好在轻舟已过万重山,往后的日子都是好的。
冯父冯母对长意长安可以说比两个亲孙子还熟悉了,俩孙子,这十二年时间,大的,就见了一回,三岁时候,小的压根没见过,就看了照片。
而长意长安,说天天见有点过了,但是在一个村,俩孩子隔几天往他们家送东西,所以就很熟悉了。
冯书凝看着父母跟小姑子家俩孩子那么熟悉,就知道她爸妈在乡下过得不差。
他们八人年夜饭是在家里吃的,冯父冯母炖了带过来的土鸡,这十二年时间内,他们对养鸡放牛养牛了如指掌。
还有种菜。
冯母就说,“等开春,把咱们别墅前后院给拾掇出来,我给种上菜,放着也是放着,还不如种菜。”
他们家别墅前后院以前是种花的。
冯父,“行,到时候我给你拾掇出来。”
听的冯书凝心里不是滋味,她道,“你们俩都这年纪了,折腾啥,歇着吧,那菜菜市场有的是。”
冯母不赞同,“那自家种的跟菜市场的能一样吗?”
她就觉得自家种的好吃。
“我还想养点小鸡呢,不过咱们院子太小,没地。”
冯书凝,“爸妈你们要不回学校上课吧。”
冯父,“我跟你妈都什么年纪了还去上课?不去了,我们退休了。”
冯母,“可不是,我就想种种菜,别的啥也不想干。”
他们两口子累了,以后的日子就跟那些大爷大妈一样,没事种种菜溜达溜达,至于再回学校教书什么的.....唉,他们教了二十来年书,该休息了。
冯书凝也是怕他们无聊了,才会提。
“行,你们不想去就不去了,年后我公婆还有顾伯父伯母他们就过来了,到时候你们一起溜达。”
冯父,“这倒是行,我跟你公爹还有你顾伯父他们一起钓鱼去。”
那俩人天天钓鱼,向阳村村书记大队长对他们两口子很宽厚,不需要每天放牛。
因此他也跟着他们俩去钓过,很有意思。
苏荷这边也在吃年夜饭。
一大桌子。
因为年后就要走了,这几天做饭顾母没省着,天天吃白面要么是白米饭,菜更是。
一顿一只鸡,一天两顿都是炖鸡肉。
饶是苏荷这个爱吃鸡肉的都有点腻了。
于是在年夜饭这天,改变了做法,做了个辣子鸡,还挺好吃的。
顾建华提议,“这菜做起来也不难,可以加到咱们馅饼店菜单里。”
顾母,“加呗,小荷炒的这个回锅肉也不错,也可以加进去。”
“还有宫保鸡丁,梅菜扣肉。”苏荷说。
这四个菜都是川菜,味道都非常好吃。
“不过咱们馅饼店,主打馅饼,热菜有十几道就够了。”
顾建华就算了一下,“目前有啥?咱爸拿手的红烧排骨,干炸丸子,麻辣豆腐,尖椒干豆腐,京酱肉丝,香辣肉丝,烧茄子,红烧带鱼,干炸带鱼,土豆丝,还有刚才说的四个。”
“这些都是热菜,凉菜目前就想到了一个拍黄瓜,凉拌木耳,花生米。”
顾父听着,“这些就够了,要多少菜。”
顾母也赞同,“太复杂的我们也不会,整点简单的就行。”
自从儿子儿媳说了让他们当厨师老板的想法后,他们两口子心态都不同了。
开餐馆得考虑菜品,冬天没有青菜,夏天菜放久了怕坏了,比如干豆腐,当天买回来就得当天吃完,第二天吃就有味儿了。
“行,爸妈你们看着来。”
“不过周日时候,我也可以去店里帮忙炒个菜啥的。”
顾建华同志对做菜还是有点兴趣的,尤其是给人做菜,他觉得他有当厨师的天赋。
年夜饭主食不是馅饼,包了饺子,前几天吃馅饼吃的有点不想吃了。
不过顾母说了今天过后,还是得吃馅饼。
她现在烙馅饼越来越顺手,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了。
年夜饭吃完,大家去院子里放了鞭炮。
1979年最后一天就这么过完了。
第二天,1980年来临。
大年初一拜年串门依旧是那几家。
要去首都了,一时半会儿也不会回来。
顾父顾母跟顾家二房人多说了会儿话,主要跟顾二叔顾二婶。
虽说顾母已经不拿顾二婶张秀英当对手了,但是儿子儿媳要接他们去首都养老,还是忍不住在她面前炫耀。
“我们俩这去首都都没有聊天的人了,孩子们也是非得带我们过去。”
“我说在乡下挺好的,建华小荷说不放心我们,说把我们接去首都了才安心,我就喜欢住乡下,不喜欢那城里,干啥都不方便。”
顾母看似抱怨实则是炫耀道。
俩人是妯娌,斗了大半辈子,所以张秀英哪能不懂她话里的意思,赵金枝这是跟她炫耀来了。
不过她找不出反驳的话,虽然她生了三个儿子,但是三个儿子不如人家一个儿有出息。
同样三个儿媳也没有人家一个儿媳好,孙子们更是,跟人家孙子天差地别。
倒是小孙女比较争气点,考了大学,但是人家孙女更争气,高考时候还是省状元。
而现在人家孙女努力读书,毕业后当个外交官。
她孙女倒好直接怀孕生子了。
她孙女要是普通农村姑娘,去婆家生了三个儿子,她会觉得脸上很有面,但是她孙女是北大学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