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三姐无奈,“大姐,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以前咱们那是没条件,遇到的婆家也不好,只能忍着。”
 “咱们受的罪,让孩子们也受一遍吗?”
 顾母也不赞同道,“老大你真是越来越糊涂了,青木张宁俩口子不就分出去过了么,你给人记到现在,儿媳生孩子也不管了。”
 “那是女人最困难的时候,你不去搭把手,老了别指望人伺候你。”
 顾母没想到,她婆婆说的那些话有一天会从她女儿嘴里说出来。
 同样是女人,同样都生过孩子,话怎么可以那么说。
 顾大姐,“得了娘,二妹三妹,你们也别说了,我就没指望他们两口子能伺候我们。”
 。。。。 。
 “以后我们也不用他们养老,他们管好自个儿就行了。”
 听顾大姐说的,苏荷有点明白赵青玉这孩子长大了为什么呢会当小三了。
 她发现顾大姐并不是她表面上的和蔼可亲,她就是说话语调温柔而已,并不是真温柔,她好像绵里藏针,暗戳戳的。
 就顾大姐大儿子赵青木单去过这件事,明明是闺女的不对,是她推了嫂子,平常也是阴阳怪气嫂子。
 嫂子忍不住了,提议分开过。
 建房子的钱也不是他们拿的。
 为什么还要跟儿子儿媳闹别扭,张宁这个儿媳没有跟她直接的矛盾啊!
 苏荷唯一能想到就是因为分家的事顾大姐对张宁这个儿媳有意见,还非常大,但是她也不说。
 她用行动证明,比如张宁生孩子,她不会去伺候月子。
 苏荷觉得自己可真幸运,没碰上顾大姐这种婆婆 ,碰上了她不一定斗得过她,因为人家表面跟你乐呵呵的,说话也和蔼可亲。
 就因为顾大姐这个表面功夫,即使之前发生过顾大姐让她学做饭那件事,苏荷还是很愿意跟她亲近。
 因为顾大姐平时说话真的可软了,就很喜欢,很疼爱你这个弟媳似的。
 说来张宁比她厉害,没被顾大姐甜言蜜语打败。
 苏荷觉得自己还是太嫩了,道行不高。
 继续修行吧!!!
 对于顾大姐这个想法,大家很无奈,说也说了,提也提了。
 去不去是她的事。
 顾大姐回去跟大姐夫说了一下这个事,要不要伺候儿媳月子,大姐夫,“再说吧,还早的了。”
 这两口子对大儿子分家出去住的事一直在耿耿于怀。
 张宁是在十月中旬生的,青木在张宁生产完的第五天来跟顾父顾母说了,下个月满月请姥姥姥爷舅舅舅妈他们过去。
 生了姑娘。
 顾母问,“你媳妇儿月子谁在伺候?”
 赵青木,“是我,姥姥,我这两天没下地。”
 顾母,“你妈没管?”
 赵青木,“过来看了一次。”
 顾母真是来气,儿媳生孩子就看了一次,往后就不管了?
 她给抓了一只老母鸡,又拎了一篮子鸡蛋,“带回去给你媳妇炖。”
 “这几天你别下地了,不差那几天工分,好好照顾你媳妇。”
 赵青木也没推辞,“嗯,姥姥,那我先回了。”
 这事晚上吃饭的时候顾母就跟大伙讲了。
 大家很不理解,跟儿媳没有直接矛盾,顾大姐干嘛这样对儿媳。
 顾母,“建华啊,后天你跟我去大洼村。”
 “妈我也去。”顾三姐道。
 后天是休息日,大家都休息。
 苏荷,“我也去,三姐你坐后面。”
 后天男士们在家带孩子吧。
 于是在后天大家提了点东西,顾三姐拿了一斤红糖,苏荷拿了猪蹄,还有顾二姐给的小米去了大洼村。
 先去了赵青木家,看了产妇和宝宝。
 宝宝很可爱,小姑娘长的挺好看,是双眼皮。
 苏荷问,“起名字了吗?”
 “舅妈,叫赵思甜。”赵青木抱着闺女,很是稀罕。
 苏荷,“好听唉,是妈妈起的吗?”
 赵青木笑道,“是我媳妇儿起的,我这脑子也想不出好听的名字。”
 看了会儿宝宝,顾母顾三姐俩人去了顾大姐家,苏荷猜测,顾母要说说顾大姐。
 她没去。
 张宁月子伙食还可以,因为家里养了鸡,加上赵青木提前准备的细粮,鸡汤小米粥,或是面条,鸡蛋,吃的挺好的。
 顾大姐家这边。
 顾大姐说,“要是生小子,我就给伺候月子了,生了个丫头片子.....”
 顾母很震惊,“你重男轻女啊?”
 顾大姐,“娘,谁不喜欢儿子,你不喜欢儿子?”
 顾母很无语,“我是喜欢儿子,但我也喜欢女儿啊!”
 两个都喜欢啊,都是自己生的。
 更何况这是第一胎。
 顾三姐不想说话了,她大姐有这方面思想怎么以前一点没表现出来。
 倒是她二姐怀她老四的时候一直念叨儿子儿子的,生出来也就那样。
 不是这不对,她大姐喜欢儿子,对青木青林这俩孩子也就那样啊!
 倒是挺疼她小闺女青玉。
 是不是因为不想伺候儿媳月子才找了这么个借口?
 顾母顾三姐几人之前以为顾大姐说的是气话,想着等儿媳生了孩子以后肯定会管的。
 没想到是认真的。
 还搞上了重男轻女这一套。
 顾母,“你这想法就不对。”
 顾大姐,“娘你别管我想法咋样了,她要像弟妹一样生个龙凤胎,我每天给她炖鸡吃。”
 顾母,“你这想法就是不对,我对你弟妹好,并不是因为孩子。”
 都是当过人儿媳的何必为难自己的儿媳。
 到这儿顾母也看出来了,她这闺女铁了心不想管。
 行吧,不管就不管,反正又不是她儿子她儿媳。
 也没多待,回去跟青木张宁两口子说了会儿话,就回去了。
 当然顾大姐因嫌弃张宁生了女儿所以没伺候月子这个,顾母也没跟张宁青木两口子说。
 说了更添堵。
 路上顾母跟顾三姐吐槽,“你大姐大姐夫那两口子,越老越糊涂了。”
 顾三姐,“估计心里还是因为分家的事。”
 其实顾母很不明白,张秀英跟她三儿子因为当上门女婿的事老死不相往来,她这大闺女女婿,因儿子分出去过而生气。
 这有什么可生气的,尤其是她大闺女女婿,儿子分出去过了就过了,不挺好嘛,一直较劲到现在。
 对于顾大姐不伺候月子的事,张宁这个当儿媳的心里有数,早就预料到了。
 所谓没有期待,就没有失望。
 她月子也不用她婆婆伺候,她男人伺候着挺好的,就是耽误了几天工作。
 ————
 苏澈冯书凝两口子本打算今年冬天回来过年的,孩子两岁了,也挺大了,去年就想过回来。
 但孩子一岁多点,还在吃奶,寻思火车上不方便就没过来。
 而今年都准备好过去了,孩子却感冒了,感冒发烧断断续续半个月才见好,两口子就商量了一下,等明年吧。
 孩子还是太小,带着他到处跑,不方便。
 就给冯父冯母写了信,附带一张儿子小成耀的照片。
 冯父冯母依旧给寄了杀好的老母鸡过去,今年寄了七只老母鸡,冯母把头一年养的老母鸡全宰了。
 苏父苏母这边也没在差的,知道小儿子一家困难,肉,票,钱,每年都在邮。
 苏荷顾建华这俩当妹妹妹夫的也是,每年的粮食必不可少。
 把这几年熬过去了就好了。
 1970年如约而至。
 顾三姐王组长俩人打算过完年就搬回城里住,瑶瑶小姑娘过年就六岁了,开春就送她上学。
 也就是他们小县城,人家大城市里都有托儿所,不过让姥姥姥爷看总比陌生人看的好。
 孩子们都大了,都去上学了,顾母终于能闲下来了。
 该说不说顾母松了一口气。
 可以说这几年,她基本没怎么出过门,就是字面意思上的出门,都是待在家里带孩子,串门的机会都少。
 不像别的老太太,到处串门溜达唠嗑,她去也是在门口或是去一趟二闺女家。
 “妈,这几年您辛苦了,又要带瑶瑶,又给我们做饭。”
 年夜饭桌上,王组长拿出一个红包交到了顾母手里,他觉得他这丈母娘真挺好的,虽然他和云兰是二婚。
 但是他这丈母娘从来没有差别对待他以及红星,他甚至觉得,三个女婿中,丈母娘对他最好了。
 对红星也是当亲孙子疼。
 红星都二十岁了,那过年还有压岁钱,小的喝奶,红星这个大哥哥还有一份。
 所以王组长是真感激。
 “不用不用,你们自己拿着。”顾母不收。
 给带孩子女儿女婿每个月给了钱的,她咋还能再收。
 “妈你拿着吧。”
 “不用不用快收回去!”
 俩人好一顿拉扯,最终顾母收下了,不过她是真不想收,她想等过完年女儿女婿回城里的时候,把这钱给闺女。
 每个月收那十块钱就行了,咋还能额外收钱。
 即使是他们主动给的。
 大年初一,还是那几家串门。
 张秀英跟顾母讨论着分家的事,孙子们都大了,大孙子顾壮去年娶了媳妇,现在轮到二孙子顾钢,今年21岁,正在说亲。
 这俩孩子都是老大家的。
 还有老二家的顾海今年也二十了,也到了说亲的年纪,以前的房子住不下了。
 顾母道,“早该分了,换我,儿子们结婚的时候就给他们分了,拖到现在。”
 四代人住在一起叮咣噼里啪啦的,各种事,多麻烦啊。
 张秀英,“这倒是,你就一个儿子还分出去过了。”
 以前这话可能会刺激到顾母,现在说去吧,不在乎了,因为儿子多也不一定有用。
 张秀英三个儿子加起来不如她一个儿子顶用。
 顾母道,“几个儿子也得分出去过。”
 张秀英表面点头,其实心里不赞同顾母这个说法,娶儿媳是用来干嘛的,当然是来伺候他们的。
 分出去过了还怎么伺候,他们劳累了一辈子,晚年也该有人伺候,享受享受天伦之乐了。
 倒是她这妯娌,把她那儿媳捧得跟什么似的,这不让做那不让做,简直当祖宗伺候。
 反正她是做不到这样,即使对方是城里姑娘,有工作。
 嫁到他们家来,该干的还得干。
 分家什么的,当儿媳的最高兴了,尤其是大堂嫂李金花,因为婆婆说了,把他们大房分出去,让二房养老。
 不被公婆喜欢的用处体现在这了,对于她公婆这个决定李金花很支持,终于不用跟这一家人搅和在一起了。
 她平时不怎么说话,但不代表她心里不计较,她心里都记着呢。
 总之分出去过好处多多。
 咋说呢,其实吴三凤也想分出去单过,但是她公婆有私房钱,分出去单过那些钱就没他们份了。
 想要钱就得一起过,给公婆养老送终。
 十一岁的顾梨已经是大孩子了,都上小学三年级了,对苏荷她们这些亲戚很礼貌,跟长意长安,瑶瑶,这些弟弟妹妹也玩的挺好。
 完全看不出她有什么坏心思。
 她长的很好看,眼睛大大的,睫毛长长的,算是继承了顾银柱和吴三凤俩人的优点。
 其实苏荷很不懂,顾梨重生以后为什么一定要找男人,她抢占了先机,干啥不行,可以去报复一下她那个老公。
 但是干嘛执着一个男人。
 她现在特别想看看,那个男主周应淮,他是天仙吗?貌比潘安?卫玠? 引得众多女孩子喜欢,疯抢。
 可能有独特的魅力吧。
 苏荷从娘家回来的时候,顾大姐一家子已经回去了,顾二姐一家子在。
 “今年年夜饭大姐跟青木张宁他们一起吃的。”顾二姐跟她说起。
 苏荷,“和好了?”也是自家孩子就算矛盾,心里有气也该消下去了。
 顾二姐,“又吵起来了。”
 苏荷蹙眉,“什么情况?”
 顾二姐,“也是因为青玉那丫头。”
 “张宁青木两口子,做了一些菜,拿过去一起吃,青玉那死丫头说人菜做的不好,咸了淡了的。”
 “青木也可能是心里有气,说你不吃滚出去,青玉说这是我家,要滚也是你们一家三口滚!”
 “青木一气之下饭都没吃,直接回了。”
 顾二姐知道赵青玉这个外甥女一直有这个毛病,前年饭桌上,上了道鱼,是咸鱼,她就说这鱼太咸,说姥姥你做的不好,然后喝饮料,喝了两瓶。
 苏荷,“那大姐大姐夫怎么说?”
 顾二姐,“说俩都有错。”
 “我觉得大姐大姐夫得好好教育一下这个女儿,小小年纪太能搬弄是非了。”
 换做是她闺女,嫌弃人家饭菜咸淡说这说那的,她直接一顿毒打,死孩子没礼貌!
 苏荷,“嗯,确实该好好教育。”
 不过够呛,她发现顾大姐大姐夫挺纵容这个女儿,有啥也是口头阻止一下。
 换做顾二姐估计直接上手了。
 不过明月她们四个娃一直都很好很有礼貌,红星雪儿瑶瑶三个孩子也是,都挺乖的。
 没有像青玉那丫头似的幺蛾子多。 。
第135章 闺女大了留不住
 小辈中就青玉这个娃有点出格,当然书里还有顾二姐小儿子红军,她起初以为是顾二姐二姐夫俩人重男轻女,惯着儿子,没教育好。
 现在想来估计不是,红军应该是那种脾气爆,能动手别吵吵,然后动手动过头了,直接进去了。
 其实这种人不少,她小时候周围邻居干仗就把人脑袋瓜开瓢的,好在那人没事,缝了几针。
 还有向阳村,在田里干仗用锄头打人家。
 每年都上演那么几回。
 不是这家吵了,就是那家吵了。
 前年还是大前年来着,村里人吵架还报公安了,结果来的是顾建华。
 “春晴那丫头不想读了。”
 说完顾大姐闺女,顾二姐说起自己闺女。
 顾二姐三个闺女也不小了,苏荷刚嫁给顾建华时,老大明月才12岁,老二春晴10岁,老三晓梅7岁。
 而现在明月春晴都是大姑娘了,明月今年都二十岁了,春晴也十八了。
 这换做别家姑娘,早就嫁人,孩子都生两个了。
 也就顾二姐家,一直在读书。
 不过今年都毕业了,明月高中毕业,春晴初中毕业。
 苏荷,“那就不读了吧。”
 春晴跟明月不同,明月小学时厌学可能是因为老师的原因,而春晴是真的不喜欢学习。
 顾二姐点点头,“你说明月能上工农兵大学不?”
 现在大学也不办了,就是工农兵大学,靠群众推荐,推荐前提还要学生要有两到三年的实践工作经验。
 就是如果你是工人,那就在厂子里干两到三年,如果你是农民,就得在地里扒几年苞米。
 才会让你去上。
 苏荷,“应该没问题,咱们公社高中毕业的孩子没几个。”
 “红星算一个,明月一个。”
 至于知青不算,知青不是本村人,公社领导们怎么会推荐知青去上学,知青上了大学就不会再回到这里。
 每年公社推荐去工农兵大学的名额有六到十二个。
 除去给那些领导孩子,一年咋也剩几个名额。
 顾二姐,“希望能上。”
 她让孩子多读书可不是为了回家刨地的。
 作为普通老百姓,顾二姐很不明白为啥把高考取消了呢,高考要是没取消,她敢确定以她大闺女和小闺女的成绩,妥妥能考个大学。
 这现在靠推荐才能上学,就感觉很没把握。
 以前是靠自己,现在是靠别人。
 到了初三顾三姐王组长俩人就搬回城里了,顾母把一百块钱红包塞给了顾三姐。
 顾三姐就给王组长看了,“妈不要,又给我了。”
 王组长看了就道,“钱不要,我们就买吃的吧。”
 顾三姐一家搬走了,家里一下子少了人,顾母还不习惯,不过没有小孩子闹腾,确实清净。
 尤其是三月一学校开学,俩宝上学后,儿子儿媳俩孙儿中午不回来,家里就剩她和老头子。
 红星这娃跟着他父母回城里住了,等到开春土地化冻下地干活时候再回来。
 家里的活干完,顾父顾母两口子带着收音机到处溜达,顾母主要去跟村里婆娘唠嗑的。
 她也不是那么爱听收音机里的故事。
 还是村里八卦听的得劲。
 姑娘大了留不住,这不顾二姐两个闺女都在家,村里就有不少人跟顾母打听说亲的。
 顾母,“这我哪能做了主,你得问人家父母。”
 “你不是当姥姥的嘛,帮忙说说。”
 顾母摇头,“说不了,之前我说了一下,被我家老二喷惨了。”
 这话当然是瞎说的。
 不过她二闺女家两个孩子,老大明月这以后是准备读工农兵大学的,找男人肯定不能找村里的。
 至于老二,今年才十八岁,急啥。
 开学后苏荷抽空去了趟大唐唐泽言家,当然是卖猪肉,雷打不动一个月一百斤。
 老二唐泽旭去年就毕业了,现下工作也不好找,各行各业都是饱和的状态。
 就待在家里安心卖猪肉,好在他们家就三个人,一个上班一个上学,要是多两个不上学也不上班的,其中一个就得下乡。
 不过即使如此,唐泽旭也想下乡,别人下乡是迫不得已,他下乡.....有不可说的理由。
 他大哥唐泽言很不解,“你想下乡?为什么?”他弟不可能是为了什么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接受中农再教育的。
 他弟思想没那么高尚。
 而他们家情况也不是非得有一人下乡才行。
 唐泽旭,“嗯...就是...就是。”
 唐泽言,“有话快说。”
 唐泽旭,“就是我喜欢上了一个姑娘,她家是向阳村的,现在毕业了我见不到她了。”
 以前没毕业,他还能去学校门口转悠一圈,看看,现在毕业了,他都不知道上哪看去。
 唐泽言,“你喜欢上一个姑娘,家是向阳村的,所以你想下乡到向阳村,去见对方是吧?”
 唐泽旭点头,“对。”
 这样不仅可以天天见到,还有机会拉近一下距离。
 唐泽言听完愣了几秒,对哦,他弟年龄也不小了,都二十了,有个喜欢的姑娘很正常。
 “万一人家不喜欢你呢,你不白下乡了?”他问。
 唐泽旭摇头,“不会啊,每次我跟她碰面,她都对我笑呢。”
 “而且你弟弟我长的也不丑吧。”甚至很帅气。
 这时如果苏荷在肯定要说一句,你没比你大哥好看。
 俩兄弟其实长的都不差,只是哥哥唐泽言身上有股很特别的气质,人看着很深沉,可能是因为从小工作养家的原因。
 而弟弟有点像傻小子的感觉,加上皮肤黑。
 “而且哥,我就下乡到向阳村,离咱们县很近,骑自行车半个小时路程,我随时可以回来。”
 “不然我待在家也没个正经工作,跟人家姑娘也不好说。”
 唐泽言想想也是,他们家明面上就他一人在工作,而他们干的买卖越少人知道越好。
 就道,“行吧,你自己看着办,反正你去下乡一时半会儿回不来。”
 “你自己心里有数。”
 姑娘大了留不住,小子大了也留不住,这才刚二十岁就嚷嚷着找媳妇了。
 唐泽言想他都24了,也没想过找媳妇。 。
 她跟唐泽旭“很熟”因为在上学的时候基本上天天能见到,听说是接妹妹放学。
 有次这家伙没看路,她就看着撞树上了。
 特别搞笑,从那以后她每次遇见他,她都忍不住想笑。
 唐泽旭挠挠头,笑的很腼腆“嗯,我响应主席号召下乡来了。”
 明月点点头,“噢。”
 她怎么觉得这家伙看她的眼神有点不对呢,怎么感觉有点.......他是不是喜欢她呀?
 可人家没说,她不能在脑子里幻想。
 比起明月震惊,苏荷才震惊,有次周末她去顾二姐家,路上就遇到了下工回来的唐泽旭。
 “唐泽旭!”
 苏荷喊完又觉得自己这反应太过于震惊。
 她现在的身份是苏老师,教初中历史的苏老师,而不是交易猪肉的陈姨。
 唐泽旭也是有点惊讶,“苏老师。”
 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初中老师。
 苏荷恢复了往日的表情,“唐泽旭,你这是,我记得你家是县里的阿。”
 其实初中高中的学生家大多都是县里的,村里送孩子到初中高中很少。
 唐泽旭笑道,“是的老师,我下乡来了。”
 下乡来了?这孩子不在家卖猪肉,下乡来了?为啥?他们家不用下乡也可以啊。
 苏荷这身份也不能问,只能微笑,“这样啊。”
 唐泽旭点头,“苏老师你家是向阳村的啊?”
 苏荷,“我嫁到这里来了。”
 “噢,老师你家在哪儿?我改天去拜访你。”唐泽旭道。
 听闻,苏荷给指了指,“就那个,你有空过来耍,老师给你炖鸡吃。”
 学生来家里拜访她这个老师,苏荷还是很高兴的。
 继续聊了几句,就分开了。
 苏荷以为唐泽旭这小子是随口一说,没想到一个星期后,他真提着礼上门了。
 还特意选的周日这天。
 院里鸡要遭殃了。
 人家学生提着礼上门,肯定得好好招待,顾父顾母觉得挺新奇的,儿媳教书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有学生过来拜访。
 不过也理解,儿媳不是班主任,又不是主课老师,这家还是在村里,来回不方便。
 杀鸡招待了。
 红星跟唐泽旭年纪差不多,有话聊。
 红星,“我比你高一年级毕业的。”
 唐泽旭,“我知道你,高二三班的。”
 几人吃饭的时候,明月过来了,地里刚种上粮食,有几天闲,正好一起下河摸鱼。
 顾母,“你们舅妈有个学生过来拜访,红星陪屋里吃饭呢。”
 明月,“是吗?”
 她进屋,就看到了唐泽旭,准确的来说是唐泽旭后脑勺,对她就只看后脑勺也能认出来这人是唐泽旭。
 所以,他就是舅妈学生?
 苏荷先看到的明月,她招呼,“明月来了,吃饭没?”
 “过来吃点。”
 听到明月这名字,唐泽旭愣了一秒转过头。
 明月看了他一眼,跟苏荷道,“舅妈,我吃过了。”
 苏荷起身,“吃过也吃点吧,你们年轻人。”
 又指指唐泽旭,“他你认识不,比你们高一届的学长。”
 明月心想怎么会不认识,她刚开始还不确定这家伙喜不喜欢她,后来就确定了,他就是喜欢她。
 因为每次干活,他都能跟她分到一组,每次还会帮她干。
 还会给她糖吃,大白兔奶糖。
 每天拿两颗糖给她。
 还有他看她的眼神。
 她二十了,又不傻,怎么可能感觉不出来,这要不算喜欢,那什么才是喜欢。
 还没等明月说,唐泽旭开口了,
 他起身,“明月,苏老师是你舅妈呀?”语气惊讶。
 明月点头,“是我舅妈。”
 红星,“你们认识啊?”
 明月,“我们一个组的。”
 向阳村很大,分了一队二队,红星干活一般都在一队,跟明月也碰不着头,就一直不知道。
 苏荷,“一个组的啊。”
 起初苏荷真以为他们是一个组干活的,谁知后面感觉,这俩人不太对劲啊!
 有猫腻,怎么唐泽旭这小子看明月的眼神黏黏糊糊的,明月也是。
 所以等送走唐泽旭后,苏荷就问了。
 明月就把这段日子唐泽旭对她的一切给讲了。
 “没跑了,这小子是喜欢你。”
 明月,“我也感觉出来了舅妈。”
 苏荷,“那你啥意思呢?”
 明月支支吾吾,苏荷就明白了。
 姑娘大了,有喜欢的人也正常。
 唐泽旭这小子家里不缺钱,外表也不差,个子高高,五官俊郎,人品,经过陈姨判断也可以。
 学历这方面跟明月一样。
 明月要是跟他结婚,不亏。
 作为女方这边的人,三秒之内苏荷把男方这边的情况里里外外都想了一遍。
 苏荷跟明月道,“回去跟你妈聊聊。”
 她们这年代,俩人确定关系互相喜欢,家长同意,就领证结婚,没有像后世几年的谈恋爱。
 明月点点头,跟长辈聊这个话题有点害羞。
 只是喝上大外甥女喜酒前,苏荷等来了书中女主顾梨的重生。
 暑假放假。
 苏荷待在家里。
 顾梨就突然上门了,带个书,说想问她问题,对方那眼神,那表情,苏荷一看就看出来是重生了。
 那根本不是一个十一岁小孩子的眼神。
 还有她看到她时震惊的样子,即使努力克制着。
 其实苏荷没有多讨厌童年时期的顾梨,感觉还行,只是她重生后,心里那种厌恶感一下子就上来了。
 尤其她看她闺女那个眼神,淬了毒似的。
 她以为她掩饰的很好,但是苏荷一眼就看出来了。
 顾梨很恨她闺女!
 中年顾梨简直是疯女人!
 “顾梨,你还有别的问题要问吗?”苏荷问。
 听闻,顾梨缓过神来摇头,“没有了婶子。”
 顾梨走了。
 苏荷看着她背影,心想以后她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了,这个疯女人指不定做出什么事。
 此时顾梨有点怀疑自己上辈子的记忆,她记得上辈子这会儿,顾建华这个堂叔,还有苏荷堂婶,已经死了啊!
 对啊!早就死了,堂叔战死,堂婶难产而死。
 留下一对龙凤胎,可怜的。
 正是因为她堂弟堂妹没有父母,很可怜 所以她在学校会对他们多加照顾。
 只是没想到她那个好堂妹,后面会害她。